第一篇:詹天佑:整合教学资源 优化阅读教学
整合教学资源 优化阅读教学
——《詹天佑》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语文源于生活,其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一堂课不是把所有资源都吸收利用,这就需要教师从从教学目标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出发,将这些资源巧妙地加以优化、整合。只有把适合、适度、有效的教学资源适时地引入课堂才有助于学生深化体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实现整合的最优化。
【情景描述】 片段一
【课文片段】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师:(出示詹天佑在悬崖峭壁测绘的图片以及在风沙满天中工作的图片,同时配上狂风怒号的音乐。)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话,结合刚才的图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路上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詹天佑不怕困难,在认真测绘着,计算着。
生:我看到了漫天的黄沙,听见了怒号的狂风,詹天佑不怕恶劣的天气和工人们一起坚持工作。
生:我看到了不论是骄阳似火还是大雪纷飞,詹天佑始终带着工人在野外坚持工作。„„
【反思】 为了让学生了解詹天佑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不怕困难坚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决心,我搜集了很多詹天佑在悬崖峭壁工作的图片并配上了相应的狂风怒号的音乐。看着图片,听着音乐,学生恍如身临其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峭壁的危险,天气的恶劣。
片段二 师:同学们结合下面这段资料想一想,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除了遇到文中提到的重重困难,还遇到了哪些困难?
师:(出示资料——)
①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②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③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④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师:看了这段资料,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生:慈禧太后不愿为修路出钱,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资金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生:帝国主义乘机欺凌,想看中国人洋相,修筑铁路的压力巨大。
生:皇室亲戚率众闹事,不让铁路经过他们的坟地,詹天佑忍辱负重与权贵周旋,可见修筑铁路受到重重阻碍。生:好友不幸牺牲;女婿被绑架,女儿不幸身亡„„修筑京张铁路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生:詹天佑不怕地理条件的恶劣,不怕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克服重重困难修筑京张铁路,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
【反思】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选用视频,没有出示图片,没有配以音乐,只是补充了几段文字。与视频、图片相比,这段文字更令人触目惊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课堂上,学生默默地朗读,静静地思考,感受着詹天佑遇到的重重困难,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对詹天佑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又增添了许多敬佩之情!
片段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就是詹天佑。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詹天佑。
生:(齐读课题)
师:谁了解詹天佑,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搜集的詹天佑的资料)
师:请看下面这段关于詹天佑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詹天佑一定会多几分了解。出示——
詹天佑(1861――1919),广东南海县人,是我国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也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他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曾主持过我国京张、川汉、粤汉等早期铁路的建设,为发展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生。特别是他主持的京张铁路的建成,震惊中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他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提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号,代表了炎黄子孙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高尚的民族气节,永为后世楷模。
【反思】由于这段资料文字过多又没有经过整理,所以学生读起来比较吃力,虽然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但读完后对詹天佑这个人物的了解还处于模糊的阶段。这样的资料没有经过筛选、加工和重组就直接出示给学生肯定是不适合的。后来,我把这段文字进行了整合——
詹天佑(1861——1919)中国铁路工程专家 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
参加修建或主持修建京奉铁路、张绥铁路、川汉铁路、粤汉铁路、汉粤川铁路,为铁路事业奋斗终生
任工程师、总工程师、督办和交通部技监等职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震惊中外 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反思】这个片段中,我把第一次出示的繁琐的资料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加工、整理,提炼出简明扼要的有价值的信息,适度地出示给学生,学生阅读起来能一下子抓住要领,迅速而准确地了解詹天佑这一杰出的人物。
片段四 师:(出示以下两个句子——)①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
②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生:(质疑)——为什么帝国主义者要阻挠清政府的修筑计划?为什么他们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
师:(我想,如果不把当时1905——1909年中国社会的背景交代清楚,学生是无法理解这两个句子的含义的。于是,教学时,我出示了当时社会背景的相关资料)
背景链接一——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我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根据这些条约,谁拥有了铁路修筑权,谁就拥有一系列的权利。如果帝国主义掌握了这条铁路,我国的北方就成了他们的势力范围,并可凭此向南扩张。
【反思】通过这些资料的补充,学生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帝国主义争夺铁路修筑权的原因,也才会更清楚地知道事情为什么会争持好久得不到解决。詹天佑为了不让帝国主义的阴谋得逞,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人物。至此,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詹天佑那拳拳的爱国心,深深的爱国情。
片段五 生:(质疑)为什么说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我补充了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背景链接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除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附有种种条件,包括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谁拥有了铁路修筑权,谁就拥有一系列的权利,帝国主义希望通过夺取铁路修筑权来控制我国的北部。
【反思】这段背景的介绍,学生明白了帝国主义企图通过夺取修筑京张铁路的修筑权来控制我国的北部,学生感受到詹天佑为了不让帝国主义的阴谋得逞,毅然接受了修筑铁路的任务,是一位爱国工程师。
【案例反思】
一、关注教学目标,整合适合的资源 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优秀的文本,洋溢着作者的生活热情,独特的视角和生命体验,展现着作者别具一格的话语表达方式。静态的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个美不胜收的大观园,是一个个鲜活精彩的世界。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体会情感?许多教师把功夫用在了课前——搜集了与文本内容相关的丰富多彩的资料,动态的有音乐、视频、flash动画„„静态的有文字、图片等等。这些资源孰优孰劣,难下定论。动态的资源不一定优于静态的,文字也不一定比图片逊色,关键要看其在课堂教学中的适用性和时效性。这些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源是丰富的,但并不是都能直接“进课堂”的,它们就像一块璞玉,只有经过整理、分析,需要巧妙地整合利用,才能放射出美玉般的光彩。比如在上述片段一得教学中,我整合了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图片、音乐,在适宜的音乐中,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读文,借助图片更深刻地理解了句子的含义,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又如上述片段二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我没有再选用图片,音乐,而是整合了几段文字资料。与视频、图片相比,这段文字更令人触目惊心。在教学时,没有配图,没有配乐,学生默默地朗读,静静地思考,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对詹天佑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又增添了许多敬佩之情!语文教学中面对繁多的资料,一定要从教学目标出发选择适合的资源进行有机的取舍,有效的整合,需要找准教学资源与文本内容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任何脱离文本的资料都是不可取的,不适用的。
二、关注教学设计——整合适度的资源
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很丰富,但搜集来的信息资料通常是原始的、零散的、无序的,课堂上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而且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如何融入自己的思考,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智慧地选择、加工、重组,挖掘出有实用价值的资料为课堂教学服务,是十分重要的。但若运用不恰当那课程资源只能成为一种课堂的“摆设”,甚至成为学生理解文本的桎梏,因此,在采集、整理、整合信息的时候,教师要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做到适量、适度。例如在上述片段三关于介绍詹天佑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的大段繁琐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就不太适合,学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阅读这段文字,由于介绍的比较零散,因此读起来比较吃力,最后获得的效果也不尽人意。经过加工、整合后的资料既言简意赅又具有可读性,而且在出示的时候没有采用大段集体出示的形式而是改为采用几个小分句分步呈现的方式,每句话介绍了人物的一个方面。经过这样的加工整合,得到的教学资源时适度的,有效地,学生阅读起来感到中心明确,一目了然,有利于迅速走近人物,感受人物品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关注教学效果——整合有效的资源 在整合教学资源时,应考虑利用什么样的资源最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主题目标。一句话——整合资源要讲实效。作为教师要明确整合资源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
首先,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文中的关键词句,有不少需要学生借助课外资料才能理解到位。如上面片段四的教学中,学生因为不理解文中的两个重点语句,我适时呈现了“背景链接一”的相关资料。学生正是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再回过头来读这两个句子,才能知道帝国主义争夺铁路修筑权的原因,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争持好久得不到解决,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为感悟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埋下伏笔。
其次,要有利于体会文章中心。当学生的思维阀门一时闭塞时,教师可适时引入课外资料,借此启迪思维。如上面的片段五的教学中,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说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讲解时,我补充了“背景链接二”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到正是为了不让帝国主义的阴谋得逞,为了为中国人争一口气,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筑铁路的任务。通过这些资料的补充,学生理解了句子含义,深深地感受到了詹天佑那颗拳拳的爱国心,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补充有效的资料有助于感悟人物的品质,有助于体会文章的中心。
整合教学资源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因课而宜,以生为本。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把适合、适度、有效的课外资源适时地引入文本才有助于学生深化体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实现整合的最优化,我们的课堂也会因此而更显厚重,诗意,灵性。
詹天佑(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苏教版六上教材第六组课文中的精读篇目。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名人风采”。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围绕“杰出、爱国”这两个关键词,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展示了一代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风采,也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课文内容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较远,居庸关、八达岭隧道的开凿以及“人”字形线路的设计两段课文最难理解,并不是“书读百遍”,就能“其义自见”的。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阅历浅,即使他们自己能够利用文字画出示意图,也因是平面图而难以完全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通过朗读时轻重音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收集詹天佑的资料和京张铁路的修筑历史相关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心理距离。
(2)引导学生紧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3)指导学生运用读边思边画的方法,理解课文的第5、6自然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詹天估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
(2)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干;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四、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收集詹天佑的资料和京张铁路的修筑历史相关资料。教师准备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理清层次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要表现人物的特点,你会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这几个方面又往往不是单独出现,而是揉合在事例中的。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请快速浏览第4—6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
2.交流(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选取典型事例,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也是学生需掌握的写作方法。
(二)品读文字,感受“爱国”与“杰出”。1.设计“人”字形铁路
师:同学们认为这三个事例中哪个不太好理解?(“人”字形线路最不好理解)我们那就先来研究研究“人”字形铁路。谁来把写詹天佑设计“人”字形铁路的段落读一读?(指名读)。
(1)引导画平面图:
师:大家觉得这一段话不太好理解的原因是什么?(方位词比较多)其实方位词多不是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反而应该是为我们理解提供了方便。我们来画一画。(师画出四个方向:东、西、南、北)南口画在哪里?青龙桥呢?为什么要画在这里?(指名说,引读: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你读得很仔细,再画什么?(师生合作边说边读边画,画出“人”字形线路的平面图)
(2)图文对照,体会这种设计的好处: ①师:画好了,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画得对吗?(生图文对照默读课文)画得对吗?那为什么说“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呢?(可以减缓坡度)(出示课件:陡坡的垂直角度和“人”字形线路上坡的角度的比较,动画演示:火车通过“人”字形线路上山。)
②师:我们生活中有这种减缓坡度的例子吗?(楼梯、盘山公路)那詹天佑为什么偏偏要采用“人”字形线路呢?(引导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体会:那时候施工条件差,这种设计大大降低了工程难度。)
(3)鲜明人物形象:
师:是啊,詹天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解决了难题,我们从中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詹天佑──(生:杰出的才干)(板书:杰出)
师:詹天佑的这一设计是以前的铁路建设史上没有的,是一个创举。难怪那些来中国游览的外宾,见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 生:(齐)赞叹不己。
(4)总结学法:
师: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把这段难以读懂的话给读明白了的?(边读边思边画一画)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自学“开凿隧道”这一部分。
【设计意图】:课件演示的时机很重要,要在学生充分阅读文字的基础上适时出示,不能越俎代庖,以演示取代学生的阅读过程。
2.开凿隧道
(1)出示自学要求:默读第五自然段,读懂这一段话的意思,可以边读边思边在纸上画一画)
(2)交流自学成果:
①师:下面我们来汇报一下自学的收获。(出示)这两座山分别是什么山?你有什么依据?(指名读相关语句)分别用的是什么方法?这样的施工方法有什么好处?(指名上台来演示)
②师:同样是开凿隧道,詹天佑为什么不采用相同的办法?詹天佑根据施工对象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最有效的施工方法,这也是他杰出才干和创新精神的体现。
(3)师:但是,使用这两种新方法如果稍有差错,后果就可能会怎样?(用两个食指代表两个施工队进行前后、上下错位的演示。)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自学,既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又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思想。
3.勘测线路
过渡:为了避免这些差错,施工前就必须进行──(生接:认真勘测和周密计算。)“周密”是什么意思?(引导用逐字连缀法理解:周到、细密)为了达到技术上这种“周密”的高要求,詹天佑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用“──”标出写詹天佑怎么说的句子,用“△”标出描写他动作的词语。(生读文、标注)
组织交流:
(1)师:为了达到技术上的高要求,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指名读,出示: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①师:你从中可以体会出什么?抓住关键词语来谈。预设:
A、从“精密”、“一点儿”感受到詹天佑工作态度很严谨。
引导比较:这里的“精密”可以换成刚才学过的“周密”吗?为什么?(指名说:两个词强调的重点不同,用法上也有些不同)
指导运用:我们来试着用一用。(出示:正是由于有了()的勘测与计算,有了()的测量与施工,京张铁路才得以顺利竣工。)(指名选填“周密”和“精密”)
提导朗读:詹天佑要求工作要精密,作者的用词也很精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B、“经常”说明了詹天佑对工程人员的严格要求一贯如此。
指名朗读:你来读一读,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传递给我们每个人。
C、师:听了大家刚才的朗读,我知道了要突出一个词语就要重读,是吗?那我也来读一读。(师读,故意把“我们”读得很重。)你听出了什么?詹天佑为什么不说:“你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体会詹天佑对工程技术人员很尊重,对自己的要求一样也很严格。)
指导朗读:但刚才老师的朗读,你们听起来觉得像是詹天佑此时的语气吗?是呀,并不是所有要强调的词语都要重读,有的词语读得轻缓一些也是一种强调。“我们”要读得轻缓一些,要显得语重心长。听老师再读一下。(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
②鲜明人物形象:从这语重心长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变换朗读时的轻重音和速度,让孩子真正地从体会人物感情这一方面去学会朗读,从而去除了“要突出的词语就重读”这一公式化的朗读技巧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2)师:为了达到技术上的高要求,詹天佑是怎么做的?(生读,出示:詹天佑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经常请教当地的农民。)①师:这段话是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的?那谁来说说自己标的动词?从这些词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师:单看这些动词大家就已经感受到了詹天佑的不辞劳苦。让我们再读得细一点,看看这些动词前面有没有修饰性的词语?你找到了什么?(引导抓住“亲自”、“在峭壁上”、“在油灯下”、“经常”等词语体会詹天佑的身先士卒、精益求精)
③指名读,其他生闭目想象当时的画面。(指名说想象)④引读:是啊,在修筑京张铁路四年的日日夜夜里,有多少次——(生接着读这段文字)
(3)师:詹天佑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无所畏惧的精神,顽强地工作,为的是什么?大家怎么知道的?(出示: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①指名多位学生朗读,在朗读中体会:“第一条”说明这条铁路有历史意义,“中国人自己的”体现了这条铁路的与众不同,“一定”表现了詹天佑的决心。
②总结:你有你的读法,我有我的读法,那让我们都按自己的读法读一读。(生齐读)大家虽读法不同,但感受是相同的,都感受到了詹天佑的——(爱国之心)其实詹天佑说的、做的和想的都源于两个字,就是——(板书:爱国)
(4)指导朗读全段:我们来合作一下,好好地读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读写结合。
1.师:人们为什么在青龙桥车站树立他的铜像?是的,我们纪念他,是因为我们永远需要他的精神,什么精神?(崇高的爱国精神。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师:回顾这篇写人的课文,你除了学到了这种精神,在写法上是不是也有些收获呢?(指名说)让我们也来学着写一写。(出示:小练笔:我身边的能人。要求:学习本文的写法,选取典型事例,注意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与本课开始时的谈话相呼应,总结了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并通过小练笔,巩固了学到的写法。
教学反思: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很多老师会把它处理成德育的好教材,却忽视了语文学习的自身特点。本文选材典型,详略得当,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精当,是指导学生写作的好范文。我教学本课时就紧扣这一文本特点,同时关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以求真正体现阅读课堂的“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中有这样的阅读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这节课中,我紧扣文中的一组近义词:“周密”和“精密”,先是引导学生通过逐字连缀法理解字面意思,再能过品读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理解词语的含义。这样,学生的理解真正地深层次化了。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在这节课上,我抓住两个重点句子“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和“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引导学生体会朗读时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有差异,同时还让学生明白了:不是所有的强调都要用重读来表现的,关键是要体现人物的感情,从而将公式化的朗读技巧,重新拉回体会人物感情这一本真目标上来。
对于本课教学难点的处理,许多老师都会采用动画课件演示的方法。但我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寻找理解困难的原因,再和学生边读边思边画平面图,最后才动画演示的。这样,学生不但真正读懂了文本语言,还学会了阅读的方法,真正地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
我想一个教学设计的好与坏、成与败,其原因往往不在于它本身,溯源求本,执教者的立意(即确立的教学目标)才是最重要的。语文课可以多姿多彩,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姿”与“彩”必须是为语文教学目标而绽放的。我们要让学生沉醉于这些“姿”与“彩”的同时,更多地沉醉于浓浓的“语文味”之中。
第二篇:教学资源素材《詹天佑》
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1体会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2学生感受到为国争光的荣耀 3勘测线路 资源名称 歌曲《我的中国心》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的场面 “勘测线路”中的重点句子 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 人字形线路示意图
素材类型 音频 视频
水平感知与体验 感知与体验 识记
来源 下载 下载
使用时间 3分钟 4分钟
应用方式和作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教师讲解+全班朗读
教师讲解,直观展示
动画展示,加深印象
文本 开发
4开凿隧道 5设计人字形线路
文本 视频
识记和体验 识记和体验
自制 下载
46秒
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挂钩,同时在收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1.歌曲我的中国心,是一段mp3音频,长度约3分钟,大小2.9M,由张明敏演唱,保存在素材文件下,文件名为“我的中国心.mp3”。
2.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的场面,是一段flv视频,长度约4分钟,内容是2009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的一小段视频,保存在素材文件下,文件名为“感动中国.flv”。
3.“勘测线路”中的重点句子,是一个txt文本文件,保存在素材文件下,文件名为“勘测线路.txt”。
4.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图片:两种开凿隧道的简笔画,307x102.4k.bmp图像,文件名为“开凿隧道.jpg”。
5.人字形线路示意图,FLV视频,长度46秒,内容为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行走,保存在素材文件下,文件名为“人字形.flv ”。说明:
1)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3)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4)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5)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6)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
第三篇:利用插图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教学设计中应充分重视课文插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教学设计最优化。
一、利用插图,巧妙导入课文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利用课文插图导入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加快课文阅读理解的进程。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的《螳螂捕蝉》(以下所引课文教材版本与此相同)有两幅插图,第一课时导入环节,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尽情欣赏,用心体悟,然后组织交流:你看到了什么?蝉、螳螂、黄雀分别想得到什么?它们身后隐伏着什么?吴王为什么会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通过观察交流,帮助学生初步感悟故事内容,了解前因后果。
不同类型的课文都可采用这种方法导人。介绍游览景点的课文,可利用插图作导游。二年级下册《月亮湾》一课写的是小山村的优美景色,导入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的景象,注意月亮一样的小河,试着为这个村子起个好听的名字,由此巧妙地揭示课题。写人物的课文往往会有人物肖像插图,导入时可利用插图,从了解人物人手切入本课教学。
二、利用插图,促进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促进心灵沟通,课文插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
例如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骑牛比赛》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一头公牛上下蹦跳,骑手还牢牢骑在牛背上。为了让学生理解“疯狂”一词,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谈谈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一位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
生:文中说:“只有一位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师:那么,怎样才是“疯狂”呢?
生:牛像发了疯一样。
师:没错,你能说说图上的公牛是怎么发疯的吗?
生:从图画上可以看出,公牛的眼睛红红的,鼻子喘着粗气,这就是“疯狂”。
对一年级孩子来说,理解“疯狂”一词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的直观、形象,就能顺利地扫除理解障碍,加快课文阅读理解的进程。
再如,《北风和小鱼》是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套教参对课文作了深入解读:《北风和小鱼》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北风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大,不把小鱼放在眼里。课文讽刺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的行为。
许多教师都上过这一课,往往根据教参提示,抓住文中“哈哈,大家都”这句话,把北风和小鱼对立起来,引导学生痛恨北风、喜欢小鱼,极力讨伐北风、赞美小鱼。然而仔细翻翻教材,会发现此课共有三幅插图。其中第一幅插图,主要表现北风吹来,大自然景观发生了变化;第二幅是北风和小鱼对话。第三幅图往往被忽略。这幅图画的是:白茫茫的雪覆盖在大地上,屋顶白了,树白了,麦苗在厚厚的雪下美美地睡了„„多么恬静、温馨的画面啊!我与学生就此展开交流——
我:你们喜欢这幅图吗?
生:喜欢。
我:为什么喜欢呀?
生:下雪了,我们就可以去堆雪人、打雪仗。
生:我也喜欢。妈妈告诉我,雪像一条被子盖在麦苗身上,明年就可以丰收了。
我:那你们知道雪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吗?
生:我知道,是北风给我们带来的。我:那你们喜欢北风吗?
生:喜欢。
一幅插图,扭转了教学的情感基调,也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深化了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利用插图,延伸拓展训练
看图说话是小学低年级行之有效的训练形式。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拓展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中,插图色彩鲜亮,形象逼真。第二幅插图画的是在美丽的草地上,有一大一小两只蜗牛正面对着面,它们在说些什么,课文里没有写到,可以利用这幅图来拓展延伸,让学生放飞想象,练习口语表达。可以这样引导:
日子一天天过去,蜗牛老了。一天,它带着小蜗牛在草地上散步,抬头发现空中飞来一群活泼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它们在你追我赶、翩翩起舞。(出示蜗牛爬行,蜜蜂、蜻蜒、蝴蝶飞行图)老蜗牛看着看着,不由得对小蜗牛叹了口气:“唉!”——接下来,老蜗牛会说什么,小蜗牛又会说些什么?
学生由此展开想象,模拟角色老蜗牛、小蜗牛展开对话。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课文插图提供的广阔空间,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幅幅精美的插图,都经过编者精心编选,形象生动,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如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课后有幅梅花的插图,那不单单是为了美化版面,还在暗示我们:梅兰芳的成功,正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实写照。同一单元的《要好好学字》一课,插图中毛泽东身后有幅狂草《清平乐,六盘山》,左下方是延安的宝塔山,都是指导学生课外拓展的良好素材。
总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设计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听说能力,确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四篇:詹天佑教学设计[推荐]
《詹天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2、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
3、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教法:采用导读法,辅之以示图法、以读助讲法等进行教学。
(四)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通过“读——说——画——说”的学习方弄懂课文内容。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我紧紧围绕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抓住关键词“爱国”、“杰出”,提出本节课探究的主要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为感受爱国精神和感受杰出才干两大组进行小组协作学习。
在感悟“爱国”方面,(激爱国之情。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他不负祖国之望,不负人民之托,在帝国主义国家百般阻挠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他知难而进,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原计划提早两年完成了修筑任务,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有力的回击,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教学时,我结合这一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受到熏陶,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根据课前上网查找有关詹天佑的资料,结合网页课件中教师补充的詹天佑的个人资料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资料(出示网页课件),通过读课文抓重点词句,感受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壮举,体会他强烈的爱国热情。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使学生学会学习。
詹天佑的“杰出”主要表现在“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而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本课的难点,可在课件中设计了“读读画画”、“难点突破”两个栏目(出示网页课件),学生通过边读课文边画示意图,再结合“难点突破”中的三个小动画来自主学习(出示网页课件)、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感悟詹天佑因地制宜,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 感知“杰出”。
通过上节课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大家都知道(出示图片)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毅然接受连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的任务修筑京张铁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是怎样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任务,为中国人争气的?。
(树民族之魂。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过去,从而树立民族自尊感。小学课文《詹天佑》一文中告诉我们: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当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好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想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妄想控制我国的北部。他们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百般阻挠,无理要挟,鄙视嘲笑,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中国人民的尊严、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教学时,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我抓住了这个火候教育学生: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人民。过去屈辱的历史让它永远过去,不再复返。我们要铭记在心,洗雪耻辱,树民族之魂,振中华之威,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而勤奋学习。)
1、快速默读,看看课文主要选取了詹天佑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哪几件典型事例表现詹天佑“杰出”的?(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学习“勘测线路”部分。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第4自然段。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做的?是怎样想的?是怎么说的?想想你从这些词句中想到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并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2)学生谈体会。读第4自然段,再来感受詹天佑这浓浓的爱国之情
他面对高山深涧,悬崖峭壁是怎样精心设计施工的?这里要抓詹天佑的所做、所说、所想,来理解他工作认真、严密;
3、学习“开凿隧道”,“设计线路”部分。
(1)从勘测线路中,我们可以看出詹天佑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们再来看看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时,又有怎样出色的表现呢?
(指做人之道。《小学教育学》指出:“榜样教育又称示范教育,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应少年儿童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积极向上的特点。”教学时,我抓住詹天佑这一人物的精神品质,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勘测线路中,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教育学生对待学习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教育学生树立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教育学生学习詹天佑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精神;他亲自带领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山顶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教育学生具有踏实肯干,身体力行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动力。)
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把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在纸上画下来。(上台讲为什么这样画,其余同学看他画的对不对,给与纠正)小组合作画示意图,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
(2)、下面请同学们就来看看开凿隧道的过程。(演示)你们边看边想,从詹天佑所采用的不同方法中,究竟体会到了什么?
4、创造性地开凿隧道体现了詹天佑的杰出的聪明智慧,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在设计“人”字形线路时的奇思妙想,不信咱们就一同看一看课文的第6自然段。借助“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的走法。
(立创造之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教育学生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创造出更多的奇迹。然而,小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使他们从小就要有一种创造的志向。詹天佑在当时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为了缩短工期,在开凿隧道中,结合实际采用了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从而提高了工效;为了使火车爬上陡峭的山坡,他又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这些都充分显示了詹天佑非凡的创造精神。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开展“我帮詹天佑想办法”的专题讨论,让大家开动脑筋,充分发表意见。从而形成了一种创造意识,使得为四化建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更多奇迹的远大志向播进了每个学生的心田。)
(1)快速自由读文,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解决了什么问题?
(2)两人为一小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这一段。边讨论边画出“人”字形线路。(标明方向)
(3)由一位同学解说,另一位同学演示火车上山的过程。(注意配合)
(4)小组来演示解说。先纠正线路是否对。再(演示)火车上山的过程(事物投影显示)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用骑车(或拉车)上下坡的情景,来体会、理解“人”字路线,用两个火车头,使火车平稳上下坡的道理,以突出詹天佑智慧和才能。
(5)从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构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二、略讲第4段。
激情:通过刚才学习这三个自然段,我们可以看出这条铁路,这条铁路凝聚了詹天佑的汗水与心血,智慧与才干,正因为有如此的爱国之心,这条铁路才提前两年竣工,给予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啊!请同学们饱含激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课文最后自然段。
2、举行盛大通车典礼之日,许多人云集北京,那些曾经阻挠、要挟、嘲笑过我们的帝国主义者看到了这一切,他们会怎么说?
教师提供资料:
1、一位外国来宾竖起拇指夸奖:“詹总办匠心独运,真了不起,令祖龙望而夺气。”意思是说,造万里长城的秦始皇看到这条铁路也要被吓昏过去的。
2、施工时,詹天佑把总工程师办公处迁到南口,八达岭隧道8个月打通,花时极短,整个工程原计划6年完成,结果4年就竣工了,总费用只用了外国承包商索要价的1/5,为政府节约白银28万两。
因此说这条铁路修筑成功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至今今天的外国朋友看到这伟大工程“赞叹不已”。
三、.回顾全文,学习写法:
1、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个词、哪句话相照应?体会理解照应手法的运用。
2、总结追问:这篇文章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来表现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却用了很大篇幅写了帝国主义者的阻挠和自然条件的恶劣,这与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通过设问,让学生反顾全文,思考和理解写人写事的文章与历史背景和当时情况的密切联系。这篇文章写的人和事距今已85年,写了当时的历史情况,更能表现詹天佑的杰出、爱国,显示中国人民高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能把我国的事情办好。同时,使学生读了这篇文章,激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深信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能够把我国建设得繁荣昌盛!再让学生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哪些想法,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国献身的精神。)
3、课文中还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心里活动表现人物品质,请大家再读这些语句,学习课文中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心里活动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并在以后习作中运用。
第五篇: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1、进一步学习课文的4—7自然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二)教学重点
1、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2、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
3、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教法:采用导读法,辅之以示图法、以读助讲法等进行教学。
(四)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通过“读——说——画——说”的学习方弄懂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杰出、爱国)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知道什么?(他是怎样修路的,为什么说它是一位杰出爱国的工程师)师: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2、听写词语:阻挠、控制、嘲笑、毅然、泥浆、竣工、藐视
二、感悟交流
(一)、学4—7段
1、这篇课文写詹天佑修筑铁路,具体写了哪几件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具体是怎样做的,从中你们有体会到什么呢?读4—6段,在小组中交流体会。(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介绍居庸关节省时间和八达岭工期缩短一半)
师:生:如果接不上,增加难度,要求精密勘测一定认真。成功说明工作认真负责,他能用不同的地形采用不同的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师:开凿隧道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进行精密勘测。
3、课文看那部分写了他工作一丝不苟,那样严谨。
生汇报①从他对工作人员说的话
精密:就是精密细致
指导朗读
师:他就是这样的一丝不苟的精神要求自己要求工作人员的②生: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他亲自参加工作说明他科学的工作态度③师引导读:天气多么恶劣他是怎样工作的引导生读后面的
师小结:有这样严谨的工作态度他怎能不成功呢?
④生:介绍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一段
介绍当时情况外国采用s行线路坡陡用两个火车头是他的首创,读文 青龙桥---推---拉
看图
这样上坡容易不用拐弯,缩短线路,师小结:不用转弯,直接转向上坡,这种工程连外国工程师都不敢尝试而詹天佑完成了这是他的创举多么了不起的事。
师: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他都一一克服了他克服的动力是什么呢? ⑤生: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这样想。读文我们从中看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是他克服困难的动力这种爱国情感是怎样从他的想法中表露出来的呢?(如果不这样就会怎样)生: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就会落入外国人手中,我国被捕就会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资源会流失,会遭到外国人的讥笑。本国工程师会失掉信心)
指导朗读
师:再读这段体会詹天佑那强烈的爱国情感,把我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读出来。
师指导:范读
否则
不但
还会
练
再指生读
齐读
师小结:詹天佑以非凡的创造才能和科学巧妙的设计成功的修筑了京张铁路,京张铁路不满4年就全线竣工了,这件事给中国人争了一口气,也给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地回击
⒋同学们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读
如果我们现在就在青龙桥车站,詹天佑的铜像现在就在我们眼前,你们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① 詹天佑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我为你骄傲 ② 你的才能令我佩服
③ 你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完成任务你真了不起 ④ 人字形的线路是个了不起的创举
师总结詹天佑不愧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非凡的创造才能,严谨的科学态度,还有他那强烈的爱国情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让我们为之赞叹不已,朗读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㈢回顾全文,学习写法 学习作有什么收获
这件事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回击,与第二部分相照应,伟大一词与杰出相照应,第四自然段中自然环境的描写衬托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
《詹天佑》教学设计
陶然小学
齐宏伟 20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