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时间:2019-05-12 16:3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

教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上

下(位置)

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出示练习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前后

教学目标:、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答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生:前师:背对的方向则是----生:后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左右(第3页)

教学要求:、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计算机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找一找(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计算机出示图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汽车们告诉大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点击电脑:出现7辆车

五、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直接写得数,比比谁写得美。

2+5= 3+6= 9-4= 4+4= 3+5=

8-6= 0-4= 6+3= 9-7= 6+3=

2+3+2= 8-4-2= 8+2-6=

8+0-7= 9-5+3= 10-6-0=

二、填一填,看谁做得最准确。

1.与9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2.按顺序填数

(1)1,2 ,(),(), 5,(),7

(2)9,8,(),6,(),4(3)2,4,(),(),10

3.△ △ △ △ △ △ △ △ △

(1)一共有()个三角形。

(2)把右边的4个圈起来。

(3)把从左边数的第4个三角形涂上颜色。

4.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6 10 3 9 0

□ >□ >□>□ >□ >□

5.□ □ □ □ □ □

△ △ △ △

()比()多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8+()=10 4+()=7()+4=7()-9=0()-4=5 2=()-6

四、比较大小,在○里填表上“>”、“<”或“=”。

8○6 5+4○7 7-3 ○ 1+

210○8 9+0○9 6-2 ○ 6+2

五、在○里填上“+”或“-”。

2○6=8 5○4=9

9○2=7 4○4=8

第三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教科版第二单元

课题 《识字二》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认识“刘、张、杨、孙、陈、赵、吴、朱、马、王、姓名”12个汉字,学会“刘、李、吴、朱、马、王”6个汉字。

2、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学会通过不同途径认识汉字。

3、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教学 重点 能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

教学 难点 “马”字的写法及“李、吴”两个字的结构。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姓韩,你们怎样称呼我?又怎样称呼你们的数学老师?因为我们两个人的姓不同,所以你们对我们的称呼也不同,可见,姓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中国一共有3500多个不同的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的第一部分,认识几个常见的姓。(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哪些姓比较常见呢?在我们班姓哪些姓的人比较多?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搞一个调查,现在请两位组长把调查的结果向大家报告一下。

2、两位组长分别报告本班男、女生中姓哪些姓的人比较多,有多少。

3、学生把相同姓的人数加起来口算出结果。

4、课件显示本班姓这些姓的人比较多的字,学生对照拼音读。

5、课件16个姓氏中班级学生没有的其他几个字,学生再对照拼音读。

三、识字。

在这些姓中,有这几个姓是要求我们在本节课认识的。(课件出示:刘、张、杨、孙、陈、赵)有的同学不但会认,而且会写,现在请姓这几个姓的同学到前面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认一认他的姓。

1、分别请姓这些姓的同学到前面来教大家。

2、在学生介绍过程中小结一些识字规律。

3、请班内姓这几个姓的同学领读。

4、将班内同学分成“赵家队”和“杨家队”进行识字比赛。课间活动:创设情境,带同学去美丽的小山村玩儿。(课件出示五座小房子)

四、写字。

在这美丽的小山村里还住着五户人家呢!他们都姓什么呢?在门牌儿上写着呢。这几个姓我们不但要会认,而且还要学会写。谁能说说你认识哪一家的姓? 李:

1、你是怎样记住“李”的?(小结:拆字法)

2、范写并小结上下结构的字要横长竖短。

3、学生练写。

吴:

1、与“李”结构相同的是哪一个字?

2、学生自己观察怎样写正确。

3、指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他生练写。

4、引导学生评价,师生共同帮助纠正

5、学生再写。

马:

1、“马”字怎样写呢?注意笔顺。

2、课件闪动主笔:竖折折钩。

3、范写后指导学生写。

4、说一说“马”除了表示姓还有什么意思? 王:

1、第一,用“王”字组3个词;第二,你能编个谜语记住“王”字吗?第三,“王”加一笔念什么?

2、找到“王”字主笔后观察结构特点,练习仿写,一生在黑板上写。

3、评价后再练写。

朱:

1、读准“朱”的字音。

2、给“朱”编个字谜记住它。

3、分组练习:能写好的同学自己写,写不好的同学跟老师一起写。

五、游戏巩固,扩展延伸。

学习小组内其他人的姓,比一比哪个小组学得更多。

六、总结。

汉字不仅可从书本上学到,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学。让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全班同学的姓。回家后,再试着认一认妈妈的姓、奶奶的姓。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平时留心观察,积极动脑,一定会成为我们班的“识字大王”。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识字二》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

1、通过识标牌上的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注意识身边的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结合认学校的标牌,进一步熟悉学校环境。

3、掌握“竖提”这个笔画。学会用“熟字加笔画”的方法来记忆字形。

4、会认“年、级、班、体、育、活、动、队”等13个字;会写“电、长、办、公、少”5个字,并学会组词。

教学 重点 会认“年、级、班、体、育、活、动、队”等13个字;会写“电、长、办、公、少”5个字,并学会组词。教学 难点 学会生活识字、“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教具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实物展台。教学流程:

一、今天我们学习识字儿的第二课(板书)

小朋友们,你们刚刚入学不久,对学校的环境都熟悉了吗?在学校走廊里,我们会看见许多屋子门的旁边挂着不同的牌子,上面写着汉字。上面都写着什么呢?

二、认识词语和汉字

1、下面请大家轻轻地把书翻到58页,借助拼音来读一读标牌上面的字。

2、这些字你们都认会了吗?看屏幕,谁来读一读?

3、你们可真棒,这些字全读对了!如果老师把这些词上的拼音去掉,你还能认识吗?你们自己先在下面认一认。去掉拼音这回能读对吗?

4、认读汉字。这些词语当中还有今天我们要认的汉字呢!你们借助拼音自己先认一认。学校标牌上的字宝宝,你们都记住了吗?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吗?我们就来做个“对口令”的游戏吧!(讲要求)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时间就认识了这么多的朋友。

课间休息(生字魔方)累了吧,同学们?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魔方转转转”。魔方每转一次,上面就会显示不同的字,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地读出来。我们比比看,谁认的最多!

小小魔方不停地转动着,他也转走了我们的疲劳。再回到我们今天学识的识字二,好吗?

三、写字。

小朋友们其实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识字。这些字宝宝,你还在别的地方还可以看到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刚才认识了这么多的字宝宝,这节课我们还要写几个字呢!来,让我们看看是哪几个字?

1、齐读。

2、逐个写字

电:指名读。谁愿意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电”是有什么和什么组成的?(课间演示)师介绍熟字加笔画的方法。办:指名读。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仔细观察这个字,你打算怎样写它?(“左点、右点”“力”的宽窄)公:指名读。说说八字头的写法。

少:指导书写:这个字的主笔是哪一笔?“右点”的位置。这个字还有一个音读“shǎo”,谁愿意用这个音再组几个词。

看看我们今天学习的字里面还有那个字也是多音字? 长:指名读。多音字组词。

3、集体评字

五、扩展练习

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校园里还有另外一些的标牌,那你们也能认识上面的字吗?我们课本上标牌上的字还记得吗?来看看我们今天认识的汉字,齐读。

六、总结

老师相信在上学的路上,家里,商店里等一些公共场所,我们还会认识学许多多的字宝宝,老师请你们把它也写到“增识汉字本”上好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秋天到了》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看图,看懂图意。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自然段。3.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词义。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自然段。用“秋天”、“一会儿”练习说话。

【教具使用】:图片,卡片,小黑板。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检查复习。

读汉字:天 子 上 下 来 一 大 南 飞 儿 人

二、学习新课。

1.读课题,板书课题:

3、秋天到了

今天我们学的课题是“秋天到了”。我们一起看到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

2.指导看图。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观察图画。(出示图画)(1)看看地上有些什么?(小草,黄叶)

① 地上的黄叶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树上飘落下来的)②叶子为什么会从树上飘落下来?(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就从树上飘落下来)师述:天气凉了,树木为了保持自己身体里的水分养分,度过寒冷的冬天,就把叶子脱落下来了。(2)看看天空怎么样了?

(3)天上有什么?(天上有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往南飞)(4)谁能看图说说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些什么变化? ① 自己练习,同桌说。② 指名说。(三四个)大家评议。有不完整的地方教师给以补充。

3.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出完整句,不顿词、断句。

①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② 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a.读读第1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表述的图画上的哪一部分。(学生带着问题,看图自己练读。指名读)b.读第2自然段。(同前)

(2)指名读全课。(2~3人)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1.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问: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里哪些地方讲秋天到了?

2.学习第1自然段,教师范读后提问。

(1)第1自然段由几句话组成的?每句话讲了什么?(读第1自然段课文,思考问题)自己练习,指名回答问题。(1~2人)板书:天气凉了 树叶黄了 落下来

(2)“一片片叶子”和“一片叶”有什么不同?(很多片,一片)

(3)说“一片叶子”落下来行不行?为什么?(4)树叶从哪儿落下来?(5)说说这个自然段介绍了秋天的哪些特征?(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下来了)

(6)谁能读出这几个特征来?

师述:这个自然段一共三句话。先说天气凉了,接着讲由于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最后讲由于树叶黄了,所以“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三句话之间联系得很紧密。

(7)我们练习背背这个自然段。①读时想: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些什么?这几句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边读边思考这几个问题,背熟就容易了。②自己练读。

③ 指名试背。评议以表扬为主。⒊ 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图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画的哪一部分。(2)这段话共有几句话?

(3)读第1句话,讲讲“那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程度深,也就是特别的意思)

①读出天特别蓝,特别高的意思,读第1句。(学生自练,指名读)②天空又蓝又高,也是秋天的特征之一。(4)读第2句,问:这句讲什么?

①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②这句话里告诉我们大雁怎样飞的呢?(大雁飞的时候总是成群结队的,由头雁带领大家飞行,排队飞行是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③“一会儿”是什么意思?(“一会儿”表示时间不长)

④读一读句子,教师重点指导“一会儿„„一会儿„„”的读法,这句话表示大雁飞行时,两种队形经常的短时间内互相变换。这两个“一会儿”在读的时候,要连得紧一些。(学生自练,读熟,指名读)⑤这个自然段的两句话里描述了几个秋天的特征?都是什么? ⑥谁能看着板书试着背背这个自然段。

⑦自己练背,指名背。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几句话?说的是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再回答。(2)“啊!”这句话表示什么?师述:“啊!”表示明白了。从以上描绘图画内容的自然段中知道了这些自然界事物的变化都是因为秋天来了。用这两句话总结了全文。问: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到了?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指名读,齐读。教师评议、指导。

三、学习新字。1.学习写“气”。

(1)秋天的天气怎么样?(天气凉了)教师板书:气,让学生拼读。(2)识记方法。这个字我们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数笔画的方法,即按笔顺笔画记字形)

书写方法是:一笔小撇,二笔横,三笔横,四笔横折小弯钩(气)。(3)口头组词语。天气 气候 生气 气味 气球 2. 识记其他五个生字的方法同“气”。3.巩固字形和读音。教师指黑板,让同学读。(顺读、混读)

四、指导书写。

1.气,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位置。

教师范写。第一笔小撇写在左上格对角线上,第二笔横写在上半格上间靠上。第三笔短横写在第一横和横中线中间。第四笔横折小弯钩,压横中线起笔,到右上格的左下角顿笔写折,向左弯一点儿后,向右下格写小弯钩。2.指导余下的五个字的书写。

五、指导口头造句。1.指导用“秋天”口头造句。

(1)读句子:秋天到了。问:秋天怎么样了?(秋天到了)(2)用“秋天”这个词语练习说话,要想秋天怎么样了?这个“怎么样”是和秋天有关系的事。如:秋天,菊花开了。因为菊花只有秋天才开,代表了秋天的特征。如果“怎么样”说的是在哪个季节都能做的事,就不对了。例如:秋天,我写完作业了。这个句子中的后半句和秋天没有关系,没有表现出秋天的特征。

(3)请同学们说说秋天怎么样了?你想出什么与秋天有关系的事了? 启发学生想的范围大一些,如大自然的变化,农业方面的收获等。(4)练习口头造句,先自己练说,再指名说。(尽量不要雷同)2.指导用“一会儿”口头造句。(1)读课文中原句。

(2)用“一会儿”练习说话,要写在很短的时间里做的事。如:课下,我和同学们做了一会儿游戏。

(3)说说都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4)用“一会儿”练习说话。

六、练习背诵。

1.用填空形式练习背诵。2.分自然段练习背诵。3.全课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风姑娘送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本课的13个生字,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加

以认读。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并能注意读出小动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了解一些小动物过冬的特征,并能模仿课文说说大雁、蚂蚁和蛇等其它动物接到风姑娘的信后会说些什么,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4.了解燕子、松鼠、青蛙和人类过冬的方式各不相同,激发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记13个生字,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认读。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并能注意小动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3.能模仿模仿课文说说大雁、蚂蚁和蛇等其它动物接到风姑娘的信后会说些什么,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啊?你知道平日里是谁给人们送信吗?

今天我们这位邮递员有点特别,她是谁呢?老师说谜语你们猜猜看?云儿见她让路,小树见她招手,禾苗见她弯腰,花儿见她点头。你们猜她是谁啊?(风)对,这位信使就是风姑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风姑娘送信》。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小手伸出,和老师一起写)齐读课题。

2、学习生字:

(1)师:请你仔细看“姑娘”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师:“姑娘”指的就是女孩子,所以这两个字都是女字旁。本音读二声,在这里读轻音。

(3)师:“信”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你看,人在信纸上写下一行行的话给别人,就是“信”。(师边说边描写“信”字)还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人言信。我们的祖先认为,人说话要诚实,信字还可以表示诚实、不欺骗的意思。我们说人要——言而有信。

(4)师:风姑娘拿什么当信?她又把信送给了谁呢?让我们跟着风姑娘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63页,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序号,同桌互读课文。

3.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师:老师从同学们认真的表现已经可以感觉到大家把课文读得很正确了,下面我来考考你们,看看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你认识了吗?指名认读,简单说说是怎样记住的。自由拼读、开火车读、(出示去掉音节)再次开火车认读。

4.指名分段读文。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个个都是认字小能手,我猜课文一定也会读得很流利。我们来试一试吧!指名分段读文。

三、精读课文:

1、指导朗读第一段。师:风姑娘是怎么送信的呢?谁来读读第一段?(注意指导学生读好“呼,呼,呼”)

2、师:风姑娘的信是什么啊?什么季节有落叶呢?

师:看,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一片一片飘落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条厚厚的毯子。这些离开大树,往下掉的叶子就叫——落叶。

3.同学们,风姑娘的落叶信都送给了谁?他们收到信后都说了什么?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课文2-5段,边读边思考问题。

4.交流问题:风姑娘的落叶信都送给了谁?指名说。风姑娘把落叶信送给了燕子、松鼠、青蛙和小女孩的妈妈。(师板书学生齐说)

5.风姑娘把落叶信送给了燕子、松鼠、青蛙和小女孩的妈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风姑娘会在信里说些什么?请大家自由说一说。谁愿意把你想到的大声地说出来?(指多名学生说)

6.风姑娘可真热心啊!提醒大家各自做好过冬的准备。那大家收到落叶信后又说了些什么呢,谁来读读燕子收到信后所说的话。自由练读。再次指名读,师:真了不起,你们不仅读准了字音,而且做到了不加字,不漏字!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配合着读读这4句话好吗?(学生齐读)

师:呼,呼,呼,风姑娘来送信。燕子收到了落叶信,说——;松鼠收到了落叶信,说——;青蛙收到了落叶信,说——;小女孩的妈妈收到了落叶信,说 ——。

7.师:大家从他们说的话中,你是否读懂了风姑娘提醒他们干什么?燕子看到信后怎么说?(师相机板书)去南方藏松果挖地洞备衣服师:(指着板书总结)原来,燕子、松鼠、青蛙和小女孩的妈妈收到风姑娘的落叶信后,都明白了: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于是,他们要做过冬的准备了。燕子要——去南方;松鼠要——藏松果:青蛙要——挖地洞:小女孩的妈妈要——备衣服。(和学生合作说)

8、教师指导朗读2—5自然段

妈妈对孩子的爱真是无微不至,总让孩子穿最好、最保暖的!指导朗读。

说说自己过冬时,父母准备了哪些衣服,你的父母还为家里储备了哪些物品?

9.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漂亮的头饰。(戴头饰)

收到风姑娘的信后,大家都忙活起来,为的是好好的去过冬。小动物们过冬的方法是各不相同的。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读读课文吧!谁愿意当(风姑娘、小燕子、松鼠、青蛙、小女骇的妈妈)?

10.拓展:师:呼,呼,呼,风姑娘又要去送信了,想想她会给谁送信呢,你知道他们是怎样过冬的吗?出示图片及文字,生拼读后回答(大雁蚂蚁蛇)想一想,这三个动物的过冬方法和课文中的谁是差不多的?它们接到落叶信后又会说些什么呢?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吗?

(小动物们过冬的方式各不相同。请你动脑筋想想风姑娘还会把落叶信送给谁?你能学着当一回小作者吗?)、四、巩固生字:

(一)、小朋友读的可真棒!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叫出来,看看小朋友还认识不认识?

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连词成句。

1、谁有本领把这些词语串起来,让他们连成一个句子。睁大眼睛,仔细看!

2、(1)给准备冬衣妈妈宝宝(2)可真热心风姑娘啊(小组合作交流)

3、出示两个句子:妈妈给宝宝准备冬衣。风姑娘可真热心啊!齐读。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风姑娘送信》这篇课文,大家不仅认识了很多字词朋友,而且通过朗读课文,还知道了动物过冬的方法有很多。看到同学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老师非常高兴!希望同学们乐于读书、勤于学习开心快乐、健康成长!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石榴娃娃笑了》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石榴成熟时的特征,感受秋季景物的变化。

2让学生在“快乐读书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喜欢阅读。3认识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秋天石榴成熟时的特征,感受秋季景物的变化。教具准备:石榴,生字卡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读书兴趣 谈话引入:

听说今天果宝特工们都去水果商场开会了,他们啊正准备一场演出呢。也巧,老师在来的路上就遇到一个水果宝宝,他呀,听说小朋友们在这儿上课,也想来听听。你们想不想见见他?用什么方式欢迎他呢?(生鼓掌)

师出示:石榴。你们认识他么?他叫什么?(石榴)你吃过石榴么?味道怎么样?

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二,来学习一篇和石榴有关的儿歌。师板书课题。

二、读文感知

1、看拼音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2、圈出本课要认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3、看着汉子再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

4、有位魔法师听到了同学们的读书声,也想和同学们比试比试,想不想听听他的声音?(想)放范读录音。

5、魔法师读得好不好?你敢不敢向他挑战? 指名1读。

不仅吐字清晰,而且声音洪亮。谁能读得比他还好?指名2读。

6、读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试试,生齐读。

三、识字

1、同学们刚才读得这么认真,不知道文中的生字宝宝你认识了没有?现在它们可要出来考考你们了。(认字高亮)

第一关:带着拼音读一读词语。指名读,读对其他跟读。齐读 第二关:摘掉小帽读一读。开火车读词语。第三关:一带多,对比读。

2、现在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文中,你还能认识他们么?指名读文。

四、解决疑难

1、你读懂了什么?生交流。

2、老师有一个问题还没弄明白,谁呢帮帮老师呢?

这个问题就是:石榴娃娃什么时候露出了小小的红牙?(秋风亲了亲石榴娃娃的脸颊后)为什么是秋风而不是春风呢?(秋天石榴才成熟)你可真善于思考!

3、说话训练:秋风还会亲谁的脸呢?(出示片:丰收高梁、稻子、玉米、白菜)

例句:秋风亲了亲石榴娃娃的脸颊,石榴娃娃就笑了,露出一排排小小的红牙。

秋风亲了亲,就 了,露出。

说得多好啊,想象力多丰富啊。要不怎么说想象是诗人的翅膀呢,看来咱们同学真有诗人的天分呢。

五、指导有感情朗读

1、片出示石榴树。

看,这就是石榴树。石榴树美么?(美)

上面红色的果实就是石榴,石榴什么样?(红红的,大大的,圆圆的)能用“ 又、又、”说一说么?(又大又圆)你用词很准确很形象。

2、这么多又大又圆的石榴可不可爱?(可爱)所以作者把它们称之为娃娃。你喜不喜欢这些石榴娃娃?(喜欢)(1)能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一读吗?一生读。不错,要是能读得再慢一点就更有儿歌的味道了。谁再来试一试?指名2读。

(2)男女生轮流读。各读一句。(3)读得真好,仿佛大家都是小诗人了。

六、拓展阅读与赏析

1、简介:

有一个老朋友想来看看这里是哪班的小朋友表现这么好,你们想见见这位老朋友吗? 出示:王宜振照片

他叫王宜振,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呢。出示简介。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诗诗人。在全国一百多家刊物发表诗歌2000多首、童话50多万字。有40多篇作品入选教育部审定通过的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正式教材。代表作有儿童诗集《笛王的故事》、《中国彩色童话》。

2、他呀,把咱们今天学的这首儿歌进行了改编,我们一起读一读。你觉得王爷爷改编的和我们教材中的儿歌相比哪个更好?

应该说各有特色,但是我更喜欢第二种,因为句式更简短一些,而且4句一节的形式读起来更有韵律。可见,同样的题材,表现形式不同,效果也就不同。那么平时我们在写作、说话、做事时也要注意表达的方式。看来王宜振爷爷还真挺了不起,不过大家不用羡慕,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将来也一定能像王爷爷一样,成为一个不起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田老师在这里祝愿大家都能梦想成真。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下课。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你说我说:商量去课外活动 学习目标 通过情境创设,唤起学生“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尽量做到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语句连贯、表述明白。

结合训练要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如何与别人商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结合交流过程,引导学生养成在交际中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前录制秋天丰收图及秋天学生户外活动的情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营造参与交流的氛围(大屏幕出示秋天丰收图及秋天学生户外活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说说课件上的内容。结合课件引导学生:秋天到了,丰收的季节来了,枝头挂满了丰收的果实。秋天的天气凉爽了,你看同学们在户外活动得多开心哪!我们也来设计一个这样的活动吧!为了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先一起商量一下户外活动的打算(板书课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把枯燥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参与交流的兴趣。)

二、依据教材,明确互动交流的要点 观察教科书的插图,帮助学生看懂图画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户外活动的欲望。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发现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1)你是怎样理解“商量”的?你都与别人商量过什么事?

(2)结合我们的生活说说你对户外的理解。再读教科书67页插图上面的文字,借助音节认真读读,帮助学生明确本次户外活动的要点是商量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的内容及做哪些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向学生再一次明确这次口语交际课的主题是商量户外活动的打算,即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还可以商量活动前要做些什么准备。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明确本次交流的要点,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三、自主合作,创造互动交流的环境 独立思考,确定交流内容:你对什么活动感兴趣? 自由组合,组成交流小组(以活动的种类组成商量活动打算的小组)。教师点拨,提出交流要求:口齿清晰、表述明白,要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同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尝试在小组内商量户外活动的打算,教师深入巡视,进行个别辅导。汇报交流,展示商量的过程和结果:你们小组要进行什么样的户外活动?你们在一起都商量了哪些内容?最后商量的结果是什么?把你们小组的商量过程说给大家听,要注意每个人的表达方式。评价。评价发言人的语气是否得体,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明白,声音是否响亮,形成的计划是否合理,听的人是否认真倾听,等等。

(以兴趣相同组合成小组商量活动的打算,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突出了口语交际的互动性,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拓展延伸,培养乐于交流的能力 把今天在班级商量的户外活动打算回家继续与家长商量,听听家长的意见,让我们活动打算更合理并得到家长的支持。同学之间交流收获。通过今天的这个活动,你都明白了什么?

(把课堂上与同学商量的户外活动打算,回家与家长继续商量,扩大了交流的范围,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性,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继续得到培养。)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语文七色光四》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学过的字词。

2.积累词语。认识问号。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一句完整话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如果现在我们一起去秋游,你想带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选一选,除了书上提供的物品以外,你还想带什么?请写出来。

二、学习第一关:练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选择想要带的物品。

2.自己写一写还想带什么东西。

3.指名说一说。

三、第二关:日积月累

1.教师范读词语。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互相背一背。

4.师生一起背。

四、学习第三关:知识窗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教师介绍

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民间流传极广的是嫦娥妒恨丈夫后羿薄情,偷吃了他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的不死之药,于农历八月十五之夜飞上天去,在月筑室为宫,遂为月宫之神;后羿后悔不已,年年的八月十五夜,望月设供,祈望妻子返回人间与自己和儿女团聚,由此而衍生出后世民间祭月祈团圆的文化习俗。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2.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五、第四关:开心一刻----认识问号。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了解问号是什么样的。

六、第五关:说

1.自由读题目,弄清题意。

2.引导学生看图,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七、第六关:大家一起来-----做标本

1.由读题目,弄清题意

2.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采集落叶制作标本。

八、总结:

这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呀?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第四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高矮教案

高 矮

教学目标 :

1.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厚薄的过程,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练习和游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教学用具:

积木块或学生能够找到的易拉罐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1.引导比较导入新课

找班里的任何一个学生站在老师的身边,比较两者之间的身高。[初步感知高矮] 板书课题: gāo ǎi 高 矮

2、认识生活中的高矮

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老师引导学生踊跃发言,列举出多种例子,比如语文课本比思想品德课本的厚、草地与高山,红绿灯比车高等等。

3、寻找教室中的高矮。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从而让学生发现物体有高有矮,然后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找生活中的实例,充分感受在生活中物体之间存在高矮的差异。]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探究比较身高的方法。

1.估测:估测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谁长的高一些? 2.怎样验证估测的结果?

3.小组讨论汇报:可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比一比;另一种是:做记号比一比。如果有其他方法只要合理都给与肯定。

(二)初步应用 1.出示一副比高矮的图1。看了这谁高谁矮?

2.学生有争议。因为其中有一名同学踮起了脚跟。

3.小组合作交流怎样才是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

4.交流汇报: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出示图片2,再比较一下谁比较高。

5.总结方法:

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幅图,谁能很快地告诉我,(三)课堂活动

(1)布置任务:小组四人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在比身高之前小组先商量一下,怎样比才能又快又好。

(2)小组活动。

(3)小组汇报:以小组为单位上前汇报边演示边说方法。[鼓励多种比较方法。比如:两两相比。或者一个人和三个人依次相比。或者站成一排比。在这个活动中,四个人小组首先要商量确定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操作实验,最后在全班演示汇报,真正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体验。]

三、方法应用

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判断并说明方法,组间互评。肯定鼓励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说理能力]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1.合作活动体验感受高矮

(1)摸高活动,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2)摆高活动 那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学生自由活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激趣启思,激发挑战性与创造性。]

2、在最高的动物下面画对号。

(1)要求学生说出动物名,然后再比较高和矮(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反馈: 同桌互查纠错汇报[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1)在矮的同学下面画对号。

(2)在最高的画对号,在最矮的画错号。

课堂检测B

1、(1)在矮的后面画对号。(2)在最远的画对号,最近的画错号。

2、(1)在厚的下面画对号。(2)在矮的下面画对号

3、小刚比小芳高,小兰比小芳矮,小芳在哪里?请在小芳头上画朵花。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游戏

1.请两位同学上讲台上来,比高矮。然后想办法,怎样使矮的同学变得高一些? 学生表演。方法多种多样。

2.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使两个同学的高矮发生了变化,真聪明!其实长短、厚薄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这个问题留到课下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

[“想办法使矮个子变高”,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有趣,积极踊跃投入到活动中来。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就能领悟到高矮是相对的,可以变化的,此时,教师指出长短、厚薄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延伸至课外,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第五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比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比较教案(新

版北师大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二单元比较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图形和图画的辨认和叙述,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理解“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这些知识对今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比较质量的多少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能力目标: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观察能力。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通过比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精神,渗透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及社会、人与自我等关系的价值引导。(例如,“给挥汗劳动在田间的父母端茶水”、“搀扶老奶奶过街”、等,都体现了人文情怀、行为规范或伦理道德的价值,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比较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感知了“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数学知识的存在,但还不会用专业的数学方法去比较,更不会准确运用数学语言去叙述。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进行准确的比较和叙述。

单元教学重点

经历比“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单元教学难点、渗透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

2、三个量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材料。

2、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模仿、有利于他们对概念及方法的掌握。

3、用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比较方法。

学困生突破方法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素材,开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划分

课题

过生日(比大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思维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较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比较。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过生日时妈妈会买什么?今天是小红的生日,看,他们在开生日会呢?(出示)

2、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合作研讨,探索新知

、小红将蛋糕切成了3块,也将西瓜切成了3块。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那一块最大,哪块最小。

2、接着观察主题图,你发现桌上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1)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杯子。

(2)

分别往3个杯子中倒上水,3杯水的高度一致。

(3)

你现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装得最多吗?

A、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B、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c、教师小结

3、动手操作,比较多少

(1)4人小组,每组两个不同的瓶子;

(2)提问:请你猜一猜那个瓶子里装的饮料多。

(3)动手试一试。

(4)各组演示比较的方法

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看到的一些东西。

学生观察后,说出谁最大,谁最小。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

小组演示汇报。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出示教材p19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出示教材p19第4题

(1)

说说图意,并说说你要向淘气学习什么。

(2)

谁喝得多?说一说理由。

3、完成教材p19第5题

学生独立试一试,集体评讲。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过生日

比大小

教学反思:

课题

下课啦(比高矮、长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懂得比较垂直(水平)摆放的物体长度叫高矮(长短),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爱(有长有短)。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探索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高矮、长短的概念

教学难点

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教具准备、几根长短不同的尺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问题引入

、出示几组高矮不同的物体的图片,引导:他们一样高吗?为什么?

2、你是怎么知道到的?

二、探索新知

、出示刚才的例子,随意标出高矮,有学生判断对错,并说一说为什么?

2、你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高矮吗?以你身边熟悉的物体为例,探究出方法来。

3、汇报交流

4、强调:比两个认的高矮时,一定要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不能踮脚跟。

5、那么,要是需要给学生甲乙丙丁四人比高矮,又该用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并进行实际论证。

学生汇报后给予肯定,并选择最佳方案。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估计、猜测,然后回答。

1、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学生分组活动,经历有猜测动手验证的过程,探究比较物体、人之间谁高谁矮的方法。

3、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

4、学生聆听。

5、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总结出比较多个人高矮的方法。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7、拿出学具(两根绳子)比一比,并说一说怎样比他们的长度。

8、强调:一定要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并拉直,在比另一端。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21“练一练”第1题

2、完成课本p21“练一练”2—4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6、学生猜测并讨论。

7、学生活动,比绳长,并总结方法。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讨论交流第2、正。

4题,在集体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跷跷板(比轻重)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小实验,感受重量、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

2、提问: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3、提问2: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4、引出“轻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

板书课题:跷跷板

二、互动探究

.说一说: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②看第二图: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

提问:根据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提问:你能说一说,在他们三个当中,谁最重,谁最轻?

请一名同学到台上感受感受两个书包的轻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哪个轻、哪个重。

生:狮子比老虎重

生:跷跷板重的一端会下降

生:老虎比豹子重,狮子比老虎重,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练习本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本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②操作2: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3.猜一猜、称一称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

出示天枰

来称一称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23页“练一练”1---4题

四、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件www.xiexiebang.com

下载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抽象的知识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先复习1—5各数,故意打乱数序,然后请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让学生将摆放凌乱的圆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长短教案

    长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比较

    第二单元比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直观的物......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第一课时 直线、射线和角 一、教学内容: 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2、使......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课题一:小数除以整数(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1和 ‚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操作,初步了解这些几何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