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内容:第6―――13页(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丙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比高矮„„„„„„„„„„„„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比多少(第6―――8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教学重、难点: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
4学生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免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 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3<介绍小于号 学生书空,再齐读,4、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5、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巩固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B: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
A:7○
34○9
3○3
5○8
10○1 B:2>□ 6>□
6=□
□=8
□<9
4、试一试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5、学生完成第11页的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
(第9――-10页,完成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 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第二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钟表(第91页-------第95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半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钟表》属于准备性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的时、分、秒,三年胡学习的24时计时法做了铺垫。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妈展学生的九感和符号感。数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2)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3)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4)能估计运算结果。符号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变化规律。第四特点: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第五个特点:适时渗透思想教育。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和半时的时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单元教学难点:认识半时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整 时)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2、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钟面时间。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一套,每个学生自备闹钟一个,小灯笼12个,制作钟表的工具和材料6套。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来自于宜昌市外国语实验小学,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学校的同学们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问:你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誰愿意说给大家听?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认识钟表)师:说起钟表,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不知道有多少精致美观、造型独特的钟表。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钟表作品,好不好?
二、主动探索
1、制作钟表
(1)欣赏完了这么多美丽的钟表,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2)在平时,你们也见过许多钟表,现在,就请你们闭上你们的眼睛,静静地想一想:钟面上都有些什么?(3)在学具盒里找到钟面
(4)有哪个同学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说说。(指2人------3人)教师根据的回答进行板书: 数字:1、2、3、4、5、6、7、8、……
11、12 针:分针(长)
时针(短)(5):把你们学具的钟面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再拿出你们自己的小闹钟互相说一说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6)有谁知道钟面上的指针是朝哪个方向走动的?(顺时针、逆时针)
2、认识钟表
(1)教具出示一个钟面时刻:2时
问:有谁认识这个时刻?你是怎么认识的?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指2-----3人)(2)再电脑出示四个钟表,请每个小朋友先认一认,再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最后指名起来认一认,说一说。
(3)象这样的时刻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写法,有谁见过?指名学生上台试着写一写。那这四个钟面的简单时刻谁会写?(指名写,全班齐写)
3、每个小组在你们制作的钟面上拨一个整点时刻,先拨好就先贴在黑板上。(指名认,指名写简单写法)
三、游戏巩固:
1、教师说时刻,学生拨,注意拨动的方向,2、同桌互拨,互认
3、师:国庆节快到了,我们学校的灯笼还没有挂好,想请你们帮忙挂,你们愿意吗?请把你的灯笼挂到应该挂的地方?(学生活动)师:你为什么把这个挂在这个地方?
国庆节那天的这个时刻,你最想做什么?
这么多的时刻中,你最喜欢哪个时刻?为什么?
四:设计请每个小朋友做一个小小钟表设计师,设计一个自己最得意的钟表作品。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半点(第95页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1、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初步认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半点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认识半点的方法,并会认半点时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半时的规律。
教学准备: 自备小闹钟一个,电脑课件一套,小动物的头饰多个。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电脑出示一组整点时刻,让学生认,并说一说,你 是怎么认的(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2、师:请认真观察这些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二、认识半点
电脑出示钟面:7时半、8时半
1、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拨一拨这二个钟面上 所表示的时刻,你能发现这两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吗?
2、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得出规律:钟面上半时时,分针指着数字6,而时针总是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
电脑再出示二个钟面上的表示的时刻,师:你说一说 这两个钟面的时刻是多少<请说给你的同桌听,并说一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3、认一认
电脑出示图片(即书中第93面的做一做)师:请你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几时在干什么?
4、电脑出示7时、7时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表示的时 刻,看一看两根指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
三、练习反馈,激活思维
1、请你在你的钟上面拨一个你最喜欢的半点时刻,并说 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刻?
2、准备几把椅子,在椅子上挂出画有整时半时的钟面图 片,请几位学生戴上标有相应时刻的头饰,玩就各位的 游戏。
3、小明、小军小强约定星期天上午9时半到健身房参加 锻炼,请你说说谁提前到、谁准时到、谁迟到? 出示图片: 图1:小明9时半 图2:小军8时半 图3:小强9时
4、快乐的周末 第95面的第4题
第三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计划
一、班级实际情况
班级大部分学生在本学期中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少部分学生因学习行为习惯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计算能力比较差,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更别说是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了。另外,因为一年级学生识字水平有限,大部分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能力较差,还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的问题,更不具备做完题检查的习惯。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快几时了,几时刚过。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习的重、难点
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
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
四、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 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五、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
4、加强学困生进行个别指导。
六、复习时间安排(共约12课时)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5课时)
3、分类(2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2课时)
5、认识钟表(2课时)
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课时安排:约12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20以内的数。
(教材第116页第1—2题,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4题、)复习要求: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2)我比9少1,我是几?(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5)我比18少1,我是几?(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 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1.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第二、三课时
单元检测、评讲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教材第116页第3题第118-119页第3-6题)
复习要求: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加减法的含义,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
复习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数学游戏
1、教师将1——10的两组卡片,打乱顺序,分放在两个纸盒里。
2、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中,如果算错了,就把卡片放回去,然后由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算出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所有卡片抽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胜者。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119页的第6题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一个学生出示口算题卡片,并做裁判,另外两个学生抢答,看谁又对又快,给得胜的学生发红花,然后,三个学生交换角色,再玩。(2)视算
7+5 2+9 5+8 7+4 6+6
第五、六课时
单元检测、评讲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1、出示第116页第4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17页第5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4)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7、8题,集体订正。二.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2)完成书上第120页的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看书第117页第6题,学生在书上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小结 四.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第八、九课时
单元检测、评讲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2.填未知数
(1)6+()=11 14-()=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2)练习
9+()=13 8+()=15 12-()=2 5-()=4 7-()=1()+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一、创设情景
1、出示书上第117页的第7题。
(1)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问:为什么开来的汽车有一辆没有画完整?看着这幅图,你能准确地说出又开来几辆汽车吗?
(4)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5)问: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9+6=15(辆)(6)问:如果把“又开来了6辆”这句话去掉,让你们说又开来了几辆,你们会解答吗?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说。
2、书上第121页第11题。问:你们喜欢堆雪人吗?
分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吗?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
二、用数学
1、书上第121页第12题。
(1)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2、思考题
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互说想法,然后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第十一、十二课时
单元检测、评讲
第四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内容:第96面---------第115面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
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
2、算法多样化。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过程性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全球电信吏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 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难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单元课时安排:共约16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5课时 3、5、4、3、2 加几„„„„„„„5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96-98页
(9 加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小棒18根。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第99面的第1、2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第2课时
教学内容:9加几的练习课
完成第99面的3题----------第100面的第7题
教学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具准备:习题中的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学生操作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学具摆一摆“9加几”并与同桌说一说。师:谁来说说“9加几”的加法怎样算。
二、创设情境
小羊图(书上99页第1题)
师:天气晴朗了,小羊羔也出来玩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羔吗?(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教师板书:9+7=16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蚂蚁图(书上99页第3题)
师:同学们知道蚂蚁是怎样运食物的吗?(指名说)学生看书上的蚂蚁图并指名说说是什么意思? 师: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糖果图,再集体订正。蜜蜂图(书上100页第5题)
师:瞧这群小蜜蜂在干吗?(指名说)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用数学(书上100页第4题)
师:洋娃娃可爱吗?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师:(边演示边问)如果改变问号的位置你会算吗? 学生试做,然后集体订正。
四、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五、课堂练习:练习十七第2、6、7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用数学“9加几”
小学数学第一册101页,102页的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陵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二)过程性目标
1.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1台,录音机,算式卡片 学生每人准备两种颜色圆片各10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 9+5 9+4 9+9 9+7 9+6 9+8 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教师拍9下、1下、5下。二,学习新课
1. 教学例3
(1)放录音(合唱)教师:“好听吗?这是我们学校合唱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合唱,我们一起去看看。”
(2)投影出示,例3仔细观察,教师:“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诉全班同学。”请学生回答
(3)“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凡人?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 列式、板书:9+5(4)“那到底一共是几个人呢?” .
学生想计算方法,“可以用喜欢的圆片摆摆看”(两种颜色的圃片)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想到的方法
(6)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说一说 2.完成“做一做”(1)投影出示“图”(2)小组合作,要求:
①观察图,看到了什么?知 道了什么?记录下来 ②要求什么?记录下来③怎样列式? ④怎样计算?(有几种方法?)三,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第4课时
教学内容: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教学重点:学会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
一、刨设情境,揭示课题
讲述: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闯三关”。
闯第一关: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口答6、8、9的分合式,然后教师出示抽拉片,让学生口答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7+3+2= 8+2+5= 7+3+4= 8+2+6= 7+3+9= 8+2+7= 讲述:对,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凑十法。小朋友,祝贺你们胜利通过第一关!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第二关。教师随机板书课题:8加几、7加几。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学习例1(1)教师出示小天使带来的喇叭图,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8+7。(2)学生围绕8加7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再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3)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学生通过交流,教师 的引导,想出把8凑满10.把7凑满10的凑十法;数数法;想减做加等多样 化的方法。)2.“试一试”
(1)教师出示8+9=()(2)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吗?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3)指名回答交流。3.练一练
(1)组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动手试一试桌上的练习。.(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练习题与组员交流讨论,并填写空格。)
(2)小组长交换介绍算法,其他小朋友做小小评委,听他们说的好不好,说得好就送给他掌声。
三,游戏实践,巩固练习
讲述:小朋友真聪明,第二关完成得多出色呀!在第三关里我们还会遇到好多游戏,有吃西瓜,蜜蜂采蜜,采蘑菇,汽车回家,蚂蚁搬家,动物钻洞。(出示游戏材料)学生分组游戏,设置奖励机制(“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第5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第3-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抢答)
6+5 6+7 8+6 9+3 8+8 9+8 6+8 7+4 9+4 8+5 8+7 7+9
2、练习十九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写得数,教师巡视,并订正。
二、创设情境
1、练习十九的第3题
先出示转盘,让学生弄清题意,转动转盘,知道用中心的数依次去加外面的每一个数。
然后让同座相互说,在让四人小组进行接力赛,看哪组算的又对又快。
2、练习十九的第4题
用课件出示贝壳图。让学生讲图意,问:一共有多少个贝壳? 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5=12 问: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3、练习十九的第8题
出示螃蟹图,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图的意思? 指名板书,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用数学(练习十九的第6题)
采用送信的方式,以第6题为主,另加一些得数是12、13、14、15 的算式。在加几个得数不是12、13、14、15的算式。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算式都有一个“朋友”,有的有几个,有的一个也没有。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五、作业:练习十九的第7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第6、7课时
教学内容:用数学教科书第107页例4,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具准备:照例4画面制作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基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
8+3 7+6 6+5 8+6 8+8 7+5 8+4 7+7 6+6 7+4 2.听算。
8+2 9+4 9+5 7+3 8+3 9+6 8+7 6+4 10+8 7+5
二、新课 1.出示例4。
屏幕显示: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如例4图)。此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算出得数。(2)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计数,再计算
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
接着,让学生数出白兔的只数(10只)和灰兔的只数(5只)。然后,由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 10+5=15(只)4.小结
(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
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08页上面第1题。同桌互相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8+4=12(只)] 3.学生之间交流、评议。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4.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1)启发谈话: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2)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3)交流。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5.强化认识。
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四、练习
做教科书第108页上第2题。
1·.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填在书上。填完后,集体订正。有错误及时纠正。若出现把10一3算成10+3的情况,特别要强调:做题时要认真看题,仔细计算,才能算对。千万不要做小“马虎”。
2.如果时间允许,以第2题的式题为主,再适当补充一些,7十6 9十7 2+8 4+5 10一6 9+4 9-4 8+6 10-2 3+7 17-10 12+7 由教师读题,学生写得数,最后,学生集体订正
第8课时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一册108-109页,练习二十第3-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看卡片说得数
9+3 9+4 9+6 8+5 7+4 8+7 7+9 9+9 8+4 7+6 8+9 7+5 6+5 6+7 6+8 7+4 9+9 7+9 8+5 0+9 10+9 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回答后并指名说一说8+4和6+5是怎么想的?
2、在()里填“+”或“—”。
9()6=15 11()1=10 7()5=12 15()3=12 7()8=15 8()0=8 9()9=0 0()10=10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3题
(1)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组讲解图的意思,并派代表讲。(2)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问题。有()条鱼,游走()条。还有几条?
(3)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并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
2、练习二十第4题
(1)问:你们爱游泳吗?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2)会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数学游戏
找朋友,出示口算卡片和数字卡片。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作业:练习二十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第9、10课时 教学内容:5、4、3、2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教学重点:学会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口算练习
9+5 9+3 8+5 8+3 6+5 8+9 9+4 9+2 8+4 7+5 7+8 8+6(1)学生抢答
(2)以8+9、7+8为例,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可以交换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推出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
二、新课
1、出示例 1 5+7=? 5+8=?
(1)学生看算式后回答:这两道算式第一个加数是几?第二个加数是几?两个加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2)5+7等于几呢?你能用以前的知识做这道题吗?(3)学生分组讨论,指名说一说怎样想的?
(4)5+8得多少?怎样想的?请学生回答,同座相互说。
2、教学例2 4+8=? 3+9=?
(1)让学生试做,然后请学生回答是怎样想的?(2)指导学生看书,小结
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5、4、3、2加几)有什么特点?怎样算得快?为什么?
三、巩固
1、做第110页做一做中的第1-3题(1)第1题,左图: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右图:让学生自己思考,列式计算。集体订正。(2)让学生从上往下做,并回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3)学生独立完成,并问:你发现了什么?
2、数学游戏
转盘出示9加几、8加几、7加几的加法。学生开火车进行。
第11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口算。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2题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 10-7 4+8 13-3 5+9 10-9 2+9 3+8 4+7 4+9 3+9 5+8(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根据学生情况分析错的原因)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1)学生说一说,再板书在黑板上,指哪个答哪个?
(2)并让算得快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算的快?他的秘密在哪里?(3)指导学生书写算式
问:怎样写不漏掉也不重复?为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练习二十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三、游戏
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5?同座互做。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培养学生看图的能力,初步渗透统计思想。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0-3 8+4 9-1 9-8 8+2 15+3 8+7 7+5 5+6 3+9 11-1 9+6 8+8 6+7 8+6 9+8 2+9
2、()里应填什么数?
(1)比9大2的数是(),比7多4的数是()。(2)写出得数是13的四道算式?()、()、()、()(3)练习
9+()=13 8+()=15 12-()=2()+7=14()+()=12()+()=19
二、指导练习
练习二十一第4题
(1)学生看书,弄清题目的意思。问:这题是什么意思?
(2)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说一说。(3)教师板书,引导学生看统计表。
指导学生看表:表的第一竖行画有皮球、毽子、跳绳;第二竖行上面写着“一班有”,下面的数就是一班有这三种体育用品的数量,即一班有7个皮球、5个毽子、4条跳绳;第三竖行上面写着“一共有“,就是要求我们计算一班和二班 一共有几个皮球、几个毽子、几条跳绳,(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先说,再计算。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同座每人抽出一张数字卡片,然后根据这两张数学卡片说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看看谁说多,说的对。对于说的多和对的同学发红花给予鼓励。
第13-15课时
教学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及练习二十二(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看加法表找规律。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卡片,指名口算,并说出思路。9+4 8+4 7+6 5+7 10-5 12-2 5+3 12+1
二、练习指导
1、进位加法表
(1)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加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D、想:这张表中,我们只需记住哪些题就能很快算出所有的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边用红笔勾出来,使学生知道只需记熟左边到0道题。就能计算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练习
(1)让学生把和是11、12、13„„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3)说出表中两道相同加数的算式及结果。(4)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三、作业:练习二十二
A、第2题,现时2分的时间,看有多少同学做得全对,若有不对的,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B、思考题:第(1)题
要求:让学生发现白圆与黑圆排列的规律,确定“往下应该怎样画” 第(2)题
要求:学生观察每行数排列的规律,找出与其他三行的规律不同的那一行。C、第3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第16课时 教学内容:书第114-115页(我们的校园)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体验自己校园生活中存在的数学。
2、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前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开展了一些体育方面的比赛。想一想都有哪些活动?
学生回答:踢毽、跳绳
问:想一想,还有哪些活动是你喜欢的?
2、活动:我们到教室外面去比一比
设计项目:踢毽、跳绳、跑步、拍球、跳“房子“、跳远、(1)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巡视。活动时间15分钟。(2)回教室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帮着补充。问:根据跳绳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A、可以说一说参加跳绳的一共多少人? B、谁和谁一共跳了多少个? C、谁比谁跳的多几个?
请学生列式解答这些问题,你是怎样想的?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思路? 问:跑步的同学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由说,可能说谁跑了第几名?也可能说有几人跑? 其他同样方法解答。
二、指导练习
1、出示准备的大挂图,根据学生活动项目填表,讲明图中各列的含义。
2、示范,根据学生跳绳人数在虚头像上涂色。
3、让学生把其他的板演在挂图上涂色。
4、教师提问:
(1)参加哪项活动的人最多?哪项最少?(2)跑步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5、同座相互提问,全班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想法。
第五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2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 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