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声音的特性教案
第二章 声现象
2—2声音的特性(讲读课)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二)过程和方法: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教学难点: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方法:讲读课,注重实验
(二)教具:PPT、视频资料、声学软件
(三)引入新课:运动声学软件“水琴”引出声音的差别
(四)合作探究:
1、音调:声音的高低
实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
实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响度与发声体距听者的距离有关
(3)、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
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四、小结: 1音调 2响度 3音色
五、作业:《声音的特性》练习册部分
五、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比较多,应紧扣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篇:声音的特性教案
1.2声音的特性
引课:
在上节课 知道了声音是怎么传入到我们的耳朵中 以及声音的产生 传播完整的过程
那么声音本身有没有什么值得可以去研究的地方呢? 这节课 我们就来说一下 关于声音本身的一些特点
新课:
学生倾听声音,感觉不同。
提问:这两段音乐中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刚才两段乐曲有什么特点 区别
每位学生分别发言
——黑板列举学生的回答
1、声音时大时小时强时弱
2、大小 强弱有差别
3、高低
调子有差别
4、不同的乐器发声
老师总结: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不同声音之间有很多差别,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必然与物体的振动有联系,那物体的振动是一样的吗? 很明显 物体的振动是不一样的那物体振动又有哪些特点呢?
物体振动的快慢、振动幅度(大小)和不同物体振动的方式不同
快慢 大小 方式 那么声音的这些不同特点与振动的这些不同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究。
首先来研究音调—— 板书:
一、音调
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有的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什么是音调?
我们唱歌的声音
和我们说话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同学们 有没有喜欢的歌?
在唱歌时有没有觉得唱不下去的时候
此时觉得这个音怎样? 太高 唱不上去
在这里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就叫做音调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那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简单实验: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注意方法:控制唯一变量 实验表明: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低。
通常我们用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2、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就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Hz),简称赫。
如:物体在1s的时间里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蝴蝶翅膀每秒振动约5次,则蝴蝶发声的频率是5Hz
3、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高,音调高,听起来就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4、超声波:高于20 000 Hz的声音。
超声波特点:能量大,沿直线传播。超声波能量可以集中在某一方向上发射,例如超声波金属探伤,超声除垢,B超,超声波粉碎肾结石。次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
次声波特点:传播的距离远,而且不容易被吸收。科学家可以通过仪器监测,预报自然灾害的发生。
人耳感受声音频率的范围(听觉范围):20Hz—2000Hz 这两种声音,人是听不到的。却可能在猫、狗等动 物的听觉范围内,所 以有些灾难发生前,在人类毫无察觉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
5、音调与波形
波形图(低音形状疏松,高音形状紧密)。
提问:我们知道蝴蝶飞来飞去,靠的是翅膀的振动,蜜蜂、蚊子也是,但我们听得见蜜蜂、蚊子的嗡嗡 声,却听不见蝴蝶的声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读图:同学们读课本动物发声和听声的频率图。
老师提供数据:蝴蝶翅膀振动频率5〜6 Hz,蜜蜂、蚊子翅膀振动频率400〜600 Hz。
学生回答:蝴蝶翅膀振动频率不在人耳听觉范围 内,而蜜蜂、蚊子翅膀振动频率正好处在人耳听觉范围 内。所以我们听得到蜜蜂、蚊子的嗡嗡声,却听不见蝴蝶的声音。
有经验的养蜂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 它们是飞出来采蜜,还是采好了蜜飞回蜂房。因为蜜蜂在不带花蜜时,翅膀每秒钟振动约440次,而带花蜜时发出的音调低些。
提问: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察觉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 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 Hz〜20 000 Hz(其中最敏感的频率是3 000 Hz;老年人的听觉会衰退;20 Hz是听觉下限〜20 000 Hz是听觉上限)人的歌唱声约为男低音的60 Hz到女高音的500 Hz,通常男子说话声的频率为95〜142 Hz,而 女子说话声的频率为272〜553 Hz。所以说女子声音 的音调比男子的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女子声音比男子的尖。
二、响度
(1)乐音有音调高低的不同,也有大小强弱的不同,声音的强弱是人而对声音强弱的一种主管感觉,通常用分贝dB表示响度的大小。80分贝伤人耳,100分贝感到震耳。
(2)响度: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3)探究: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
同一把尺子,伸出同一长度,不同的振动幅度 响度不同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有的振动的幅度大,响度越大 振动的幅度小,响度小 振动的幅 度是用振幅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的,振幅就是振动物体偏离中心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越大,振动就越强。
学生活动: 分组试验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
① 钢锯条的1/2伸出桌外轻轻拨动;② 将钢锯 条的1/2伸出桌外用力拨动,使其振动发声。
观察: 钢锯条两次拨动时,振动幅度情况和发出声 音的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振动的振幅大,声音大;振动的振 幅小,声音小。
结论: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物体 振动的振幅有关。(4)响度还跟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系。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
(5)声音的强弱还与传播方向有关
学生感受:手摸自己的喉咙,对比感觉一下轻声说话与大声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幅度情况。
(6)不同振幅声音的波形。
三、音色
在大自然中,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有各自的不同 特点。风吹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小溪流水发出轻 快的潺潺声,北风呼呼声,百鸟欢鸣。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或者说 具有不同的声音品质,这种品质通常叫做音色。
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正因为各种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音色,我们才可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同样一把尺子 钢尺和塑料尺发声的音色不同 说明音色和材料有关 三角尺和直尺音色不同 说明音色和结构有关
四、乐音和噪音
1、乐音,悠扬悦耳的声音;乐音的振动波形是有规律的
2、噪声 ——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物理学中把发声体无规律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
3、噪声的危害:妨碍工作学习休息,影响效率和身体健康
4、噪声的控制:三条途径——a控制噪声源
b控制噪声传播途径
c保护受噪声的影响者
课堂小结
1、音调 音调有“高低”之分。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 响度有“大小”之分。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乐音与噪声
板书
声音的特性一、二、三、一、声调:声音的高低
—— 频率
二、响度:声音的大小
——
振幅
三、音色:发声体的区别
—— 材料、结构
第三篇:声音的特性 教案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中的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声现象》这一章的第三节,它紧接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讲述了声音的三个特征,是这一章的重点。“了解声音的特性”更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同时有关噪声和乐音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所以本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全面了解声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声音的特征。
②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③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讨论与探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使学生更加热爱物理,热爱生活,热爱 科学,热爱世界。
3、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知道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知道音调与响度的决定因素;由于八年级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容易把声音的大小和声音的高低这两个概念搞混淆,因此,区分音调与响度的概念,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4、教法选择。
本节课准备采用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自学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应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讨论发言。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适当插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5、学法分析。
指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八年级学生才接触物理,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但缺乏描述和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自己总结物理规律,在脑海中建构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6、教学用具。
实物(口琴、泡沫、玻璃板、木梳、音叉、木片、铁片、纸片、钢尺、硬塑 料片、旋转齿轮装置、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等);录音机、磁带;电脑;投影仪、大屏幕;教学课件。
二、教学程序设计:
(一)新课引入
1、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用沾水的泡沫在玻璃板上摩擦,听发出的声音。以小组为单位,说出听这种声音的感受。
2、教师课件演示:
多媒体课件播放四种噪声,让学生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感受。
3、播放录音:
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学生一般会做出如下判断:
赏心悦目的轻音乐优美动听,使人感到愉快,教师此时引出 → 乐音的概念。繁忙路口的车辆声嘈杂刺耳,使人感到烦躁,教师此时引出 → 噪音的概念。
4、吹奏演示:
教师吹奏口琴的低音部和高音部,让学生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所发出声音的不同之处;用大小不同的气力吹奏口琴的同一音节,让学生分析辆次口琴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学生一般会做出如下判断:
吹奏口琴的低音部和高音部时,所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不同。用大小不同的气力吹奏口琴的同一音节时,所发出的声音的大小不同。
5、播放录音:
用录音机播放一段钢琴演奏的和一段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问学生这些声音听起来一样吗?从而引入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至此通过引入,学生已经顺利入课。
6、多媒体课件演示:
大屏幕打出本节课课题《声音的特性》,伴奏音为一段欢快的轻音乐,让学生轻松入课,激发出对新课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新课教学
1、音调
(1)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总结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学生分析:划过时快慢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学生总结: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给出频率的概念、单位: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用‘Hz’来表示。
(2)媒体展示有关音调的小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
分析:谁是发声体?拨动快慢对发声体有何影响?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 媒体展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关于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部分。媒体展示简介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通过阅读讨论,掌握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这里可以让学生列举出他们所知道的事例。例如:无污染驱蚊器能发出人耳听不的高频声音,但能把蚊子赶跑。
[学生分组实验]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分析: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系。(3)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同学上前观察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转动齿轮,请同学注意听用硬塑料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
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动发声;齿数多,振动快;齿数少,振动慢。
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响度:(1)、响度的概念: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媒体展示有关响度的小实验:
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体验感受]:手摸喉部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时的不同。[演示] :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纸屑),调节音量观察球(或碎纸屑)的跳动幅度。
教师提问: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你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行说明?(除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之外,其它仪器一律不限,现场没有的可用语言描述)控制时间在5分钟左右,让学生充分发言.由演示实验和学生可操作实验得出结论: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媒体展示结论: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2)响度和音调的区别
同学们在论述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时,都使用了“声音的高低”一词,而没有使用“声音的大小”,可见,同学们是知道声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区别的。在此教师强调指出,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3、音色:
[小游戏]: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由学生讲述猜测的理由,教师给出音色的概念。
[媒体展示]:播放毛主席和周总理讲话的声音,看同学们能不能听出来。“闻其声而知其人”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生生互动活动]:叫一名同学站到前面背对大家,另一名学生在他的身后敲击木器和铁器,让前面的同学判断。
媒体展示结论: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师生互动活动]:用录音机给一名同学录音,再放给他听,听自己的录音觉 得变了,而别人却不认为。学生仔细听自己(别人的)声音与录音,讨论原因。
讨论后得出结论:人们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骨导”的方式传递的,听自己的录音和别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由于骨头和空气是不同介质,两种声音音色不同,听起来感觉自然就不同了。
(三)拓展思维
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多媒体展示习题精选]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讨论后回忆本节都学到了什么,教师补充,使学生对本节所学的知识更加清晰、明确、系统。从知识结构上把握新内容,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五)课后作业
[媒体展示课后作业]
1、用水壶往水瓶里倒开水时,凭感觉就可以听出水瓶中水已满,为什么?
2、到商店买瓷器,妈妈会轻轻敲一敲,听一听声音,为什么? [结束曲播放]
三、教学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在轻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我的《声音的特征》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优美的旋律、精致的课件、多样的活动、丰富的联想、激烈的讨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声音的特征》一节中,教材力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事先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穿插于实验教学之中,通过实践教学的体验,感觉效果不错。成功之处大约有如下几点:
第一,以实验探究为主线,通过音乐播放、乐器演奏、辩音、结束曲播放等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征。
第二,以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培养合作能力 和理论联系实践、物理结合生活的意识。
第三,以媒体为依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精心备课,理顺各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做到过渡自然、流畅,方法科学、有效,语言简洁精练。从始至终,教师都是学生的学习合作者、点拨者、促进者。
第四,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主体的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每个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还是在认知水平、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有所得。
第五、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程内容较多,时间较紧。在以后的教学中可适当考虑增加课时。
第四篇:声音特性
声音的特征
一、知识概述
1、了解声音的特征。
2、知道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决定因素。
3、认识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1、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振动频率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人感到每秒1000次左右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弱,响度就越小。
(3)音色表征不同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它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不同乐器,即使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很容易识别乐器种类,就是由于音色不同。
2、噪声及其来源: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主要来源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机器。
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分贝(dB):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声音强弱的单位。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听觉下限。
(2)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途径
减弱噪声的最终目的是降低人耳处的声音响度,所以,要从噪声的产生到噪声的传播以及人耳接收声波三个方面着手减弱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可以采用更换声源或加屏蔽罩隔离。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以戴上耳塞、耳罩等护耳器具,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5、区别乐音还是噪声的方法
(1)从定义本质上区别: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它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超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这一点看,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乐音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也可能成为噪声。
6、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音调、响度是差异非常明显的两个概念。振动的物体会发声,振动的频率决定了音调,振动的振幅决定了响度(响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如果一个物体振动的频率为261.6Hz,不管这个物体是钢琴、小提琴、军号、笛„„我们都说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为中央C调。我们常讲男同学说话声音“粗”,女同学说话声音“尖”,指的就是声音的音调不同。
响度表现为声音的强弱,它使人的耳膜振动幅度大。响度与音调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概念。打鼓发出的声音响度大而音调低,小鸟的鸣叫声音响度小而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而音调低,蚊子的嗡嗡声响度小而音调高。
7、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人耳要能听到声音,首先需具备3个前提条件:声源、介质和良好的听觉器官。其次人耳要听到发声体的声音,还应考虑到声音的频率和响度。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另外,声音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响度,才能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有听觉。典型例题
例
1、到医院看病,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心跳的声音是因为()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解析:
听诊器的基本原理:心、肺、内部的振动经固体(听诊器)传播,在橡皮管内声音振动把声波传递到耳朵,且声音在橡皮管中传播能量很散失,声音真实清楚,响度较大。答案:D 例
2、为什么给自己录音时,自己听起来不象自己的声音,而别人听起来却没有多大的差别? 解析:
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方式传播的,而录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由于传播介质不同,听起来感觉不同;别人平时和从录音机里听自己说话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所以听起来没有多大区别。
例
3、计划为某高噪声车间的工人们制作消音耳罩,请你设计一下材料的选择:(1)外罩起反射声音的作用,选用哪种材料好?()A.软橡胶
B.泡沫塑料
C.硬塑料
D.硬纸板(2)填料要能吸收声音,选用哪种材料好?()A.碎钢块
B.硬纸片 C.泡沫塑料 D.木屑(3)“衬里”紧挨耳朵要求触感舒适,选用哪种材料好?()A.纸
B.皮革 C.木板 D.绒布
点拨:(1)中反射声音较好的材料应选质地较硬且平滑的材料,硬塑料为首选;(2)中对声音吸收性较好的应选取质地软,且有疏松微孔的材料,例如:泡沫或蜂窝状的材料,由于填料要求材料越轻越好,因此选泡沫塑料;(3)中从肌肤的舒适角度应选取柔软、光滑的绒布。答案:(1)C(2)C(3)D 例
4、小芳在书房记单词,爸爸在客厅看新闻联播。为了不受电视机声音的影响,小芳采用的以下办法中较为合适的是()
A.把电视机关掉
B.减小电视机的音量
C.打开书房内的收音机D.关闭书房和客厅之间的门窗
点拨:A项、B项虽然都运用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原理,但A项因干扰了他人并不合适,应先B项。C项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来防干扰反而会使噪声更大。D项是在传播过程中设置屏障来减弱噪声,对于本题来说是行之有效而又合适的办法。
故正确答案BD 例
5、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4m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少噪声污染
点拨:在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甚至很近的地方,就有居民的楼房或单位办公室,汽车的轰鸣车必然会影响到居民楼内人们的工作和休息,在公路两侧竖起隔板,就可以阻断一部分噪声向两侧传播,这是对居民的一种负责任的保护。答案:D A卷
一、选择题
1、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着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小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65Hz的音叉,对以上一些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不是声源,人耳听不见它们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2、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的是()
A.使劲拨动琴弦 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
C.用力敲大鼓
D.转动小提琴的旋纽
3、在听熟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4、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用下列哪种方法()
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
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出声音
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
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
5、当你在家中复习迎考时,邻居却在家引吭高唱对你形成干扰,为了减少噪音影响,下列措施肯定无效的是()
A.将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孔 C.与邻居好好商量请他小声点
D.将窗打开,加快空气流通
6、表中列出一些音阶的频率,由此可以看出()音符
音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频率(Hz)256 288 320 341 384 426 480 A.音阶越高频率越高
B.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频率越高越悦耳动听
D.相邻音阶的频率之差是相同的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甲、乙、丙三物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所以甲、乙、丙都是声源。甲振动频率为2Hz,乙振动频率为105Hz,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丙振动的频率为256Hz,在人的听觉范围内。选C。
小结:人耳能听到的声音不仅与响度有关,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人耳不能听到。
2、使劲拨动琴弦,用力敲大鼓,只能改变振动的振幅,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在二胡的弓毛上涂松香,能改变音色。转动提琴旋纽,使琴弦变紧或松,从而改变振动频率,从而改变音调。
B卷
二、填空题
7、“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
8、女高音与男低音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不一样;引吭高歌与低声吟唱中的高与低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不一样。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辨出来,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不一样。
9、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
10、张平同学学了声学部分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端固定桌面上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解释:(1)这些声音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2)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声源;人耳;传播过程
8、音调;响度;音色
9、“听到的声音不同”,“振动快慢不同,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10、(1)“音调”;
(2)像皮筋被拉得越长越紧,振动越快。
三、综合题
11、高级音响一般都配有立体声音箱,这种声箱至少装有三只或三只以上的喇叭,它发出的声音美妙丰满,和原来的声音几乎完全相同,具有很高的保真度。你能说其中的道理吗? 答案:因为立体声音箱里配置的喇叭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低频声音,能够清晰地放出几十赫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高频声音,能够放出千赫以上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中频声音。再加上用精选的木料做成体积较大的音箱,有利于低频声音的共鸣,所以听起来低音显得比较丰富而且强,放音效果很好,几乎没有失真。
12、对因衣物没放平引起洗衣机身振动产生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减弱? 答案:可从声源处减弱,将衣物摆平,使机身振动减小。
13、小雪拎起水壶向暖瓶中灌开水,小林在一旁提醒她:“小雪,快满了!”“真的,满了!”小雪说,小雪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小林说:“听出来的。”小雪大惑不解,请你帮助小雪弄清其中的奥秘。
答案:当向暖水瓶中灌水时,随着瓶里的水增多,瓶内空气柱变短,空气柱振动频率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高,听起来越尖细。
小结:首先要搞清声音是由哪一物体振动发出的,然后再研究发生变化的因素。
14、夏天的晚上,蚊子叮人实在难受。可小明家不点蚊香,也不喷杀虫剂,却没有蚊子。有人问小明,为什么你们家不怕蚊子?小明拿出一个跟半导体收音机差不多的盒子来,说这个盒子能驱蚊,为什么那个盒子能驱蚊? 答案:解:叮人的蚊子都是雌蚊,特别是育卵的雌蚊更叮得厉害。可是,雌蚊在育卵期却回避雄蚊,只要感觉到雄蚊的声音就逃之夭夭了。小明家的那个盒子是一只电子蜂鸣器,它能模拟雄蚊声音(频率在9500—12000Hz),雌蚊感到这种声音,以为雄蚊来了,就远远地避开。
小结:解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问题,只有多联系实际,抓住问题的关键,去除与问题无关的因素。
15、居住在允许夜间通行的重型卡车和拖拉机路边的居民,防止噪声干扰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案:解:因为该路是允许通行重型卡车和拖拉机的,且居民区位置也已确定,因此无法在源处减弱噪声,只能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可在道路两旁种植防护林带,住房的门、窗背向道路,室内挂上厚些的窗帘,也可戴防噪声耳塞。小结:减弱噪声的具体方法应考虑实际条件和产生噪声的根本原因,切不可忽略了人的行为目的。
16、噪声是有害的,科学家想了许多办法加以治理,而在这些办法中,最奇特的一个办法是“以声治声”。做法是:用电子计算机产生与噪声振动步调相反的“抗声”,让“抗声”与噪声在空气中合成,其结果减弱或抵消了噪声强度。问题是,本来噪声就有害再由电子计算机发出声音不是增加噪声的响度吗?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减弱噪声呢?
16、解:控制噪声,就是把不希望有的声音减弱,即把不希望有的振动在传播介质中想办法减弱或抵消强度。“抗声”就起这个作用。当噪声在空气中传播时,同时也让一个步调相反的振动也产生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噪声和“抗声”合成的结果,就减弱或抵消了噪声的强度,达到以声治声的目的。中考解析 例、(海南)下面几种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晚会现场,舞台上的合唱团发出的激昂而嘹亮的歌声 B.交响音乐会上,几十种乐器演奏时发出不同音色的器乐声 C.正在放映精彩影片的影剧院里,两位同学轻轻的交谈声 D.春游活动中,同学们活泼轻松的说笑声 解析:
本题中考查噪声不是从其产生机制出发,而是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噪声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A、B、D中所呈现的声音都是人们正常生活所需的,而C中反映的两位同学轻轻的交谈声,虽然响度不大,但影响了其他大多数观众正常收看影片,因此属于噪声。答案:C 课外拓展
噪声的防护技术
噪声是繁华城市里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为了贯彻我国噪声卫生标准,减小噪声的危害,保护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必须对噪声进行防护.在噪声防护技术中,一是减小噪声源的噪声,二是减弱、控制噪声的传播,三是个体防护.下面概括介绍这三方面的防护技术.
1、对噪声源的防护技术
最理想的办法是将噪声源的发声体改为不发声体,例如用无声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锤打,用无声焊接代替高噪声的铆接等.用这类无声或低声设备及工艺代替高声设备及工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噪声问题.但是,由于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从声源上根治往往是不可能的,许多原有设备还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因此,对噪声采取一些控制技术,仍然具有重要和普遍的意义.
对噪声源的控制技术如下表.
安装消声器 利用声的吸收反射干涉等消声设备,对空气声最有效 吸声处理 吸收声的能量,对空气声最有效 隔声 反射声的能量,对二次固体声有效 减振处理 吸收振动能量,对一次固体声有效 隔振 反射振动能量,对一次固体声有效
消声器是控制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方法,它是一种阻止声音传播而使气流通过的装置.消声器的形式很多,主要有限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以及微穿孔板消声器等.吸声处理是在噪声源周围安装吸声材料.隔声是把发声体封闭在一个小空间使之与环境隔绝等.
2、减弱和控制噪声的传播,可以有四种技术
(1)远离噪声源.人远离噪声源,使噪声在远距离传播中衰减.
(2)改变噪声指向.噪声在低频时,一般无指向性,但随着频率的增高,其指向性也随着增加.因此,对于高频噪声,改变指向是一项控制噪声的行之有效的对策.
(3)筑墙控制噪声的传播.衰减量与声频或波长有关,与墙高度也有关.筑墙衰减噪声,在实用中被考虑的限度为25 dB.若在墙上贴吸声材料或在房间挂吸声板,也能有效地衰减噪声.
(4)大气、树木和草地可以削弱噪声的传播.噪声由气温高处向气温低处折射、由上风处向下风处折射.根据这一规律,噪声源应设置在低温处和下风处.绿化城市,不仅可以减弱噪声的的传播,而且可以防止空气污染.
3、个体防护
如果由于技术或经济上各种原因,未能达到控制噪声的要求,只好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1)帽盔.优点是隔声量大,对高频的隔声量可达40 dB~50 dB,而且可以减少对内耳的损伤,对头部又有防震和保护作用.缺点是笨重、不透气.因此只对强噪声适用.
(2)耳罩.外壳用硬质材料,内面用软质材料,内装吸声材料,隔声性能好.
(3)隔声棉.用石蜡或油浸透的棉花塞入耳道.
(4)耳塞.通常用软橡胶或软塑料制成.
第五篇:声音的特性教案13
声音的特性教案13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特性。
2.理解影响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
3.通过亲身体会得出人耳听到的声音的范围,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二、重点难点:
重点:1.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三、学习活动:
(一)体验与思考:
聆听与感受:
试唱乐谱1.2.3.4.5.6.7.i。仔细听别人唱,然后自己唱出来。感受两个现象:
1.从低音叨到高音 叨各个音有什么不同?
2.大声唱和小声唱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声音的音调指的是上面哪个不同?声音的响度是指上面的哪个不同些?
总结一下: 音调是指。响度是指。
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
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呢?
有的振动,有的振动,有的振动,有的振动。
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下面我们来探究:
(二)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材2-2-1)
猜想与假设
请大胆猜想:
进行实验
1.先分组实验,思考后回答问题
A.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音调,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B.将橡皮筋放在提前设计好的木板上,并能调节松紧程度。
用手轻轻拨动后,分别体验一下橡皮筋所发出的声音特征有什么不同?
总结:声音的音调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播放录音: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
讨论: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2.观察不同音调的波形图(教师演示):
高音调的波形更________一些,声音的频率高;低音调的波形更___________一些,声音的频率低。
3.阅读教材P33最后两段,回答:
A.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____Hz到____________Hz;
B.人们把高于20000Hz声叫______________;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_________;
C.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一般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要大,如:猫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_____到___________Hz;狗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__Hz,海豚能听到声的上限是___________________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