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华《雨霖铃》(寒蝉凄切)说课稿

时间:2019-05-12 16:2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曾晓华《雨霖铃》(寒蝉凄切)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曾晓华《雨霖铃》(寒蝉凄切)说课稿》。

第一篇:曾晓华《雨霖铃》(寒蝉凄切)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第8课《词七首》里面的一首词。本单元主要是鉴赏唐宋诗词。唐诗和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作为一名高中生,作为一名中国人,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作为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的柳永自然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①、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②、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技能目标

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情感目标

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体会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带领学生以 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诗词学习要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欣赏古代诗词,主要依靠学生反复诵读和自行领悟。诵读是读诗的基础,读诗而不能背诵,等于不读;能背诵,则日后必能有所领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同时,在教学中,要着重抓住诗词情景交融的手法,品味诗词的意境。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①、感受诗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

②、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

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着重抓住意象)。确立重点与难点的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材处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同时针对学生学习诗词存在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离别的伤感氛围,身临其境地把学生带入到离情别绪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观看一系列的恋人离别的图片,感受作者情感。最后通过flash音乐将词的氛围渲染到极点,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

通过美读法、问答法和诵读法,精讲巧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地深化教学内容。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四、教学手段:

主要以现代化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以古典诗词中描写离别之悲的词句(幻灯片展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新课的讲解

本课先通过简单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学生齐读后,教师点评,接着播放flash范读。再通过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词句大意,归纳概括后,教师点评。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一幅幅色彩逼真、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一种离情别绪,身临其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师生重点探讨宋词情景交融,哀情写哀的写法,深刻体会词人在笔下的景物中所饱含的浓浓深情,真正理解本词内容,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思想素质、情感素质和语言素质。3、归纳总结

4、轻松一下

播放音乐版flash,加深感知,诵读成歌。

5、作业

①、背诵《雨霖铃》。

②、比较阅读《雨霖铃》与苏轼《江城子》。

③、查找所学诗词中描写柳、风和月,并且抒写离情别绪的句子。6、展示板书

六、课后反思

1、教学过程中对诗词字,词,句的把握到位,将古典诗词散文化,易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诗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抓住了诗词教学的重点。

3、通过播放flash动画,营造一种缠绵悱恻的情境,创设美的意境。尤其是音乐版flash,让学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重播时部分学生也在低声歌唱。

4、课堂组织还需加强,学生的积极性还需进一步调动。

第二篇:《雨霖铃 寒蝉凄切》教案

课题:《雨霖铃 骤雨初歇》

备课时间:2016/3/17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2)鉴赏意象和意境,掌握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

(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以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文学素养。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难点:

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鉴赏意象和意境,掌握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教学方法: 朗诵 点拨

教 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有关离别的诗词名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6、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在现实生活中,离别是一种常事。江淹曾经写道: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写离别的名篇柳永的《雨霖铃》。[板书课题]

(二)柳永简介(略)

(三)创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是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柳永原名柳三变,大约在38岁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以自己的才华,柳三变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其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三变这首牢骚歌被广为传唱,竟传到了皇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三年后,他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三变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之后,‚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才改名为柳永,54岁时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最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反映了他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最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不得不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正音和节奏

2.指读,注意诗歌基调。本词是词人与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离别场景,因此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诀别的悲壮不同,是‚凄苦‛。

3.结合注释理解词意,描述诗意: 《雨霖铃》

秋蝉的鸣叫凄凉急切,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一阵暴雨刚刚停歇。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当难舍难分之时,行船的人催着要出发。手拉着手泪眼相望,哽咽着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想到我这次要一程又一程的离别远去,舟行千里,水上雾霭朦胧,夜晚浓云笼罩着的南方天空是多么深远辽阔。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无不悲伤地离别,偏偏又在这冷落凄清的深秋时节,叫人怎能承受?今晚酒醒我身在何处呢?也许是泊舟杨柳岸边,晨风习习,天空挂着一钩残月。这一去经年累月,就算遇到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也形同虚设。即使有千般情意,又能跟谁诉说!4.整体把握:

1)全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情感?

‚多情自古伤离别‛,词以‚伤离别‛为主线。写离别,抒‚伤‛情。2)锤炼诗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可结合背景,知人论世)

该句在诗中为‚过片‛,承上启下,并表明诗歌主旨情感,为全词‚诗眼‛。而且本句由伤离别——自古伤(见下)——多情更伤——秋更伤(见下)——清秋更伤——冷落更伤来层层突出‚那堪‛‚伤离别‛的情感,表达细腻,情感凄苦,感人至深!

自古:离别在古代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谓‚生离死别‛主要原因是交通的不发达,远行多半走水路,行程往往成年累月,以及诸多难以预见的阻隔因素,从而让分别之人产生前路迢迢、山重水复、归期难料的纷繁情绪。加上离人多半因为被贬、流放,或为生活所迫,或因战争离乱或男女情缘,这就特别惹起人的万端感慨。

清秋: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中往往会有一种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写秋天的时候,经常与‚愁苦悲凉‛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先秦的宋玉在《九辨》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南宋吴文英在《唐多令》中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而曹雪芹在《秋窗风雨夕》中则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些诗句都写出了怀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悲苦再加凄凉,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3.围绕诗眼,体会全诗的基本结构:

上片:别时(实写)晚(黄昏)长亭(饯别——催发——执手——念)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别后(虚写)今宵 杨柳岸 经年 未卜

(五)合作探究赏析(理解文句,具体赏析意象和意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分析角度提示: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注意抓首句的作用以及本句的意象特色来分析)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 元代的卢挚在《沉醉东风》:‚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宋代词人晏几道在《采桑子》:‚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 长亭: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五里一短亭。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的环境中,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让人黯然销魂!首句借景抒情,营造了凄清惨淡的画面,奠定全诗低沉伤感的情感基调。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注意从离人心理的矛盾现实的无情入手)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注意抓离人的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注意从该句的空间感、色彩感入手体会‚念‛而难舍的情感)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注意从白描手法、想象虚写、景语皆情语、意象的特征等等的特色体会)明确:杨柳离,晓风冷,残月缺,更酒醒。

6.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意抓想象、反问、虚词等体会情感中的无限怅恨!)

(六)朗诵,总结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 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 ‚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 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 的不尽愁思。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词。

2、查找有关描写离别的诗词或文章,比较鉴赏。

课后反思:

第三篇: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词人柳永及其创作风格。

2、把握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探究其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意象入手,把握诗中凄凉惆怅、孤独忧愁的意境。

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集体朗诵与个人朗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诵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品味作者离别时依依不舍的留恋,别后孤寂的冷清,感受作者的离别之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意象入手,品词之意境,析词人之情感。

教学难点:分析词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对柳永《望海潮》的赏析,词人通过对杭州的铺叙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杭州太平、富庶、安定的都市生活的喜爱与赞美。柳永虽然是一个婉约派词人,却在此词中显出几分豪迈之气。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词《雨霖铃》,这首词呈现出了婉约词的典型特点。

2、解题

《雨霖铃》词名牌,也写作《雨淋铃》。相传马嵬兵变时,杨贵妃自缢而死,平定叛乱后,玄宗北还,一路雨水淋漓,风雨吹打其马车上的金铃,铃声清脆幽怨,玄宗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便命人采其声为《雨霖铃》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3、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感受词作的感情基调。基调:悲戚、低沉、哀婉、缠绵。

朗读结束后,将这首词中出现的重要词汇进行梳理(骤雨、都门帐饮、兰

舟、凝噎、暮霭、那堪、宵、经年、千种风情)。

(2)指定个别学生朗读,并进行指导,最后全班齐读。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到,这首词上片主要描绘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下片则想象离别后无人可诉、知音难觅的相思之苦。(3)欣赏歌曲《雨霖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4、师生共赏、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的方式请同学找出词上片中出现的一项,分析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

寒蝉:俗称的知了,夏季活跃,秋天之时,命不久矣。寒蝉悲鸣,是在悲惜自己的生命,给人以凄凉之感。

长亭: 古代道路,隔十里设长亭,供行旅歇息。长亭是特殊的意象,代表着 一份离别愁绪。

骤雨:骤雨过后,黄叶入泥,只剩枯枝,冰凉一层寒气。兰舟:船的美称,寓美、雅于一体。

烟波:雾气笼罩下的水波,传达哀怨惆怅、凄苦的情绪,山长水远,相见无期,前途茫茫。

暮霭:黄昏时的云气,广袤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深沉浓郁的烟霭,揭示其离愁之沉重。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学生小组交流,踊跃发言,教师总结。

交代送别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意象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

“凄切”为这首词定了忧愁、悲凉的基调。运用了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

(3)“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请学生拿出纸笔,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一幅画面。

学生写作时间5分钟,5分钟后教师选取一些同学的作业当堂朗诵并点评。教师总结:都门外,长亭边,一顶帐篷内,桌上放着两个就被,几盘下酒菜。两人执手相望,哽咽在喉,却无法说出一句话来。泪眼朦胧,传来江边老渔翁的呼喊声。“天色已晚,上路喽”。

同学们发现,在这两句中,写出了一个矛盾,一边是情深意浓,依依不舍,一边是天色已晚催促急。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细节,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离别之苦,苦不堪言。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用了“虚景实写”的艺术手法。这是词人的内心独白。“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的景物,是虚写,设想前路辽远,烟波浩渺,暮霭深沉,而旅人前途未卜,情人相见无期。

这首词的的上片,在凄凉环境的衬托下,写出了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状。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至境。

(5)请同学找出词下片出现的意象,分析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酒、杨柳、晓风、残月

酒:酒是愁的象征。例如:“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了身世之仇,亡国之恨。

杨柳:“柳”的谐音是“留”,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寓意希望对方留下。晓风:晓风轻拂,带来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残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圆月寓团圆,残月意离别。

(6)赏析“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清秋节时,离别之苦更甚?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自古”说明是共同感受,普遍情感,由一己之离情引发集体的共鸣。伤春悲秋的传统,自古逢秋悲寂寥,触景生情。

(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好在哪里?

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本就借酒浇愁,愁醒后,所见又是一副凄凉之画面,内心必然更加愁苦。

(8)“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如今离去,年复一年,纵然是有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于我而言,也是形同虚设。因为没有知心人在身边,再好的风景,也提不起任何兴趣。

下片总结:虚写“今宵酒醒”后的情景,想象别后场面,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演绎一首缠绵悱恻的离别之歌。

5、表现手法总结

情景交融:离别前勾勒环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以景语道情语,离别后因情设景,“烟波、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情景交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虚实相生:上片描绘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下片则想象离别后无人可诉,知音难觅,风情难言的相思之苦。上片写实,下片想象,虚实结合相生,其意无穷。

6、课堂小结

《雨霖铃》先实写秋晚时分京都城外设帐饯别的情景,别离时置身雨后、耳闻寒蝉、执手帐中、泪流舟侧,再现景色的黯淡和情绪的低落。虚写烟波浩渺楚天空阔,别离前路的情景。下阕虚写“今宵酒醒”后的情景,借助联想,堆积 “残月”“晓风” “杨柳岸”三景,营造了日后“良辰好景风情”不再的凄迷无依、孤苦无聊的氛围。整首词意境凄凉清丽、缠绵悱恻

7、作业:赏析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第四篇:《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雨霖铃》,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 说教材

《雨霖铃》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学习的是宋词,共八首词。《雨霖铃》是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离别想思题材的经典之作。

二、说学情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诗词鉴赏的知识,而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储备下在短时间内感受词作的意境,进一步提高他们鉴赏诗词的能力,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才以弥补他们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说教学目标

《全日制普通高中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根据教学大纲和本单元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特点和学生情况,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有关词的知识及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品味、自主合作探究、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入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会诗人情操里体现出的人性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柳永词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鉴赏本词的意象、语言、思想情感艺术及手法,提高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

五、说教法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在于变革学生机械接受灌输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一思一得,诗歌的理解感悟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所以本课教学主要还是着重于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何让学生理解品味词作的语言、竟境、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即是重点解决的问题。根据夸美纽期的直观教学原理,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从《雨霖铃》的MTV中初步感受词作的内容,师生诵读让学生体会词作的情感,描写画面让学生进入词作意境,然后通过比较阅读张先的《江南柳》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此类诗文的能力。因此我将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活动法、比较阅读法等。

六、说学法

根据叶希波夫的“自主型学习方法“理论,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将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方法(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新课导入得法,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我课前先给学生播放《雨霖铃》的MV,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感受音乐画面中的内容,继而引出话题:离别想思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今天我们通过品读《雨霖铃》,感悟词人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由此切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品读诗词语言,突破教学重点。1.诵读品味

在学生欣赏完音乐画面后,请学生诵读并互相点评,然后总结诵读要领:注意情感基调,注意读音节奏。教师范背。2.整体感知

“在师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合上书卷,感受词中有几幅主要画面,并通过大屏幕让学生直观感受三幅主要画面:长亭送别图,烟波暮蔼图、晓风残月图。3.描写画面

在学生直观感受了词作的诗情画意后,教师给学生布置问题:结合词作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三幅画面。这样以来,就能使学生较充分地感受词作的竟境。

(三)自主探究,突破教学难点

1.明确鉴赏要点——形象、语言、思想感情、表现手法 2.分组探究以下问题: A本词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哪些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B找出词中的景语、情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C本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结合诗句体会其艺术效果。

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涵盖了鉴赏一首诗歌的要点,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分组讨论——交流效果,就完成了自主鉴赏诗歌的过程。

3、对比阅读,拓展提升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在课堂上出示张先的《江南柳》一诗与本诗的写作技巧进行对比阅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这类诗词的能力。

(四)作业

将阅读教学拓展到写作领域,是我们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在尝试的课题,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所学课文中汲取源头活水,我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课后搜集整理有关离别题材的诗句,分类抄写,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这样就完成了诗歌教学中诵读——鉴赏——写作的全过程,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这处敬请各位评委指正,谢谢!

第五篇: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提纲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柳永的《雨霖铃》。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职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为古典诗歌鉴赏单元,有六篇题材各样,风格各异的唐五代两宋词构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除了背诵和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外,重点应放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上,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潜心涵咏的诵读习惯。

《雨霖铃》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读课。全词铺陈渲染,借景抒情,离情别绪,淋漓尽致。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二、学情分析

我所带的班级是职高一年级旅游管理班,他们热情大方,思维活跃,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学习习惯较好。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不再人云亦云,他们有自己即使不正确但很独到的见解。通过前面一首古诗的学习,我发现学生读诗歌只从字面上去解读,不能沉入文本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而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学生对诗歌产生了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态度。本节课将带领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分析意象来尽量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平凡之景亦含深重之情的古典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词人柳永及其作品的创作风格。2.通过诵读,了解诗中意象的特征。能力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分析意象来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2.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情感目标:

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诵和意象的把握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教学难点: 领会全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 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由浅入深的鉴赏诗歌。

创设情境法 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教师谈话等方式创设情境,更好体会词人的情感。

提问点拨法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适时点拨,启发诱导,带领学生逐步走进文本。

五、教学流程。

1.导入部分,我采用创设情境法,给学生播放歌曲《送别》,创设悲凉凄切的氛围,为学习本课在情感上蓄势。

2.初读词作,字正腔圆。(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要求这一次要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得字正腔圆。

(3)学生读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读过这首词,留在你脑海中的有哪些画面?

学生通过描述画面,体会到这首词的意境美,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研读课文,字斟句酌。

立足文本,我设计了两个环节:(1)给这首词命题,并说说理由。

(2)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除了直接抒情外,词中还写了哪些景物?从而带领学生挖掘文本,分析意象,体会情感。

(3)大纲上要求学生会背诵诗歌中的名句,名段,名篇。所以,我带领学生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进行重点赏析。出示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这些意象的特征,想想古典诗歌中带有这些意象的诗句,读读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感。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旨在让学生读出“我的那一个”。

4.诵读词作,声情并茂。

这次的朗读不同于开始的朗读,学生在鉴赏了意象,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后,对节奏,感情基调等的把握已到位,这次要读得声情并茂。

5.经典演绎,我声飞扬。6.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结合板书从诵读感悟,写作特点等方面来总结。(2)面对柳永的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你能用一句话来安慰他吗? 通过交流,让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离别,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3)作业:根据柳永的生平,结合词的内容,设计几段对柳永的访谈。

六、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教学设计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在涵咏讽诵中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

不足之处:本课,想借助于诗歌优美的意境,让学生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虽然课前我在语言方面也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推敲,但还是不够理想,总觉得自己的课堂语言显得苍白空洞,缺乏感染力。

下载曾晓华《雨霖铃》(寒蝉凄切)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曾晓华《雨霖铃》(寒蝉凄切)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说课稿整理 雨霖铃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板书)下面我将围绕 “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词人的作品。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现在我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一、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婉约词......

    雨霖铃说课稿[范文模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现在我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首先是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雨霖铃》是婉约......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 霍建 2010年5月28日 《雨霖铃》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雨霖铃》。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

    说课稿雨霖铃

    《雨霖铃》说课稿 鄂前旗中学 康世梅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雨霖铃》。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说教材......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本课教学。一、教......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现在我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首先是教材的分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