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师的微课堂教学意识
课程意识、教材意识、教法意识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三大意识,随着“微”时代的来临,人们的时间意识和效率意识愈来愈强,语文教学也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现在全球流行的颠倒的课堂和可汗学院的成功经验完全可以吸纳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其中“微课程设计”意识就是语文教师所必须有的。“微课程设计”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设计。根据上海师大黎加厚教授的研究,应该包括“四步五环”:(1)课前四步:设计导学案、录制教学视频、学生自主学习、制定个别辅导计划(2)课中五环:合作探究、释疑拓展、练习巩固、自主纠错、反思总结。“微课程设计”中的“微”我以为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小,就是着眼点要小,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二是细,就是考虑要周,细致、详细,三是精,要精炼精彩,有价值、有意义、有吸引力。“微课程设计”理念的产生是基于脑的教学、基于网络的教学和基于小班化教学。其实随着网络技术的越来越发达,语文教学的颠覆性课堂也将是指日可待的。
语文教师需要智慧教学,而智慧教学的要义我以为就是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和少教多学。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我们看得最多的是教师不辞辛苦的满堂讲,学生虽听得很疲倦、昏昏欲睡,但教师仍然诲人不倦,精神是在很感人,而结果是什么?教师很累,学生更累。要知道,学生一天要坐多少小时的课堂,要做多少无用功!我在十几年前就参与了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立项课题“开发右脑、快速记忆”的研究,也形成了一定成果,后来我一直关注脑科学研究的成果,2010年《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7-8期的卷首“诗语”也选登了我的有关观点。在教学中,我也一直关注其他学科,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尽量少讲,让学生自主学习,这虽然不能满足周考、月考的拿分,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无疑是意义十分重大的。现在,很多学校每天排十节课,还有早读、午练、晚自习,学生在严格的管束中接受学习,身心疲惫不堪,但从学校的“立竿见影出成绩”的管理要求看,教师与学生一样都疲于应付了。“微课程设计”主要就是基于脑的,因为学生能有十分钟左右的高度集中精力投入学习时间就会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果再不断延长时间反而会抑制脑潜能的开发,十分钟左右的集中精力学习是最快乐的,也是学习力、创造力最无穷的时间段,因此要想真正让学生终身受益,首要的不是把学生当做容器,不能灌灌灌,而是要让学生有兴趣学,学而有用,既有助于开发智力,又有助于将来的自主发展。正确的观点应该是,教以致学,学以致用,教学教学就应该是教师必须持续关注学生的学,必须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微课程设计就是建立在脑科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关注“学”的设计,语文教师同样要高度重视,同样要有这样的关注学生脑潜能开发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微课程设计”。
“微课程设计”的实施要坚持先学后教,学生的学是主动的,在教学中,教师的确应该成为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解疑答难者,应该是唤醒者,唤醒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去主动接受,唤醒学生去质疑和批判。因为“微课程设计”也是基于网络的教学,所以教师在对待学生带手机进课堂问题上就应该解放思想,让手机成为“微课程设计”实施的便捷平台,让手机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支柱。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手机取代电脑的时代已为时不远了,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深刻意识到信息化给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把学生的课堂玩手机引向正学习效应。
“微课程设计”需要认真考虑如何浓缩知识点,让课程设计专
一、单一,简约好操作,有助于讲清、讲懂,让学生喜欢。
虽然,“微课程设计”是基于小班化的,而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极为罕见小班化的,但同样是实用的,只是教师所需付出的劳动会更多一些,这种付出相对于满堂灌的收获当然又是非常值得的。
就教学层面看,“微课程设计”核心的核心是基于学生高效学习的设计,是面向教育的未来的设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有“微课程设计”意识,都必须培养“微课程设计”能力。
第二篇:加强语文教师的语文意识
加强语文教师的语文意识
语文意识是一名语文教师重要的专业标识,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里,“语文素养”这个概念比较引人注目。然而,无论是能力还是修养,都难以用语言表达、传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修养,就要先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语文意识是语文素养培育的“抓手”“阶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首先教师自身要具有敏锐的语文意识。然而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仍存在语文味不浓,教师语文意识缺失等现象,这就需要唤醒语文教师沉睡的语文意识,让语文老师用语文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引导学生去品味真正属于语文的味道。
缺乏语文意识的语文课堂
过分偏重人文教育,脱离语文文本 笔者近期深入实践基地校进行课堂观摩时,发现这一现象。教师教学《小雁鹅》一课,在名为“拓展阅读谈感悟”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出示给学生两则材料:一个是“令人忧心的近年动物灭绝记载相关数据”,一个是“被人类需要的有益于人类的六类动物名称、分类及功用”。然后,课堂上利用很多时间,围绕这两则材料给出的大量专业数据,开始讨论生态环保、爱护动物等话题,少有语言学习与训练,脱离文本,脱离语文,最终语文课上成了生物课、思品课。
偏重于语言的理解,忽视语言的运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理解语言,还有运用语言的重任。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一些教师似乎更多关注的只是引导学生理解人文内容本身。
同为《小雁鹅》一课,某教师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是熟读文章,掌握生字、新词,并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是对劳伦兹行为背后高尚的精神境界的感悟与学习;教学难点是带领学生对《所罗门王的指环》这部书有一定的理解与把握。通过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理解”不难看出,这节课的教学侧重更多的是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在于人文内容本身,而不是语言运用。
语文教学过程过于功利化、形式化 在一次教师集体备课时,某教师提到学生不会写作文,尤其是学生写议论文时论据不充分,无材料可写。针对这一问题,这位教师想出的解决办法是,在下一次关于“环保类的话题作文训练”前,首先为学生搜集一些比较好的环保方面的材料,让学生积累、背诵。对于材料里面的一些较为科学专业、晦涩难懂的术语,学生只能硬性记忆,以备考试之需。
随着新课程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语文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于语言运用,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或其他主观原因,导致语文教学过于形式化。如,某教师教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课时,在让学生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并理解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的同时,的确关注了学生编写阅读提纲能力的培养,然而这种“关注”,仅限于讨论,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写作训练上。
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意识
回归语文文本,将人文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过程中 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人文学科,语文教师应将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李晓奎老师教授的《木兰诗》为例,其中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给木兰写颁奖词。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真正理解文本,知道木兰的事迹与精神,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运用语言,写出贴切的颁奖词。可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巧思,并没有满足于单纯教学生去理解文本,而是运用恰切的训练,将人文情怀的教育感化渗透于学习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
加强语言、写作训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言意兼得” 如何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言意兼得”?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写作训练获得。如上文提到的要求,学生写关于“花木兰的颁奖词”;又如于永正老师曾上《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设计的三个练习:朗读,写批注,写信(要求每个学生都动笔写,把课文改成给高尔基的一封信),把其他老师认为“课文太浅,没什么好讲的”一课上得别出心裁,精彩纷呈,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培养学生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少点功利与形式,把语言学习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慢的艺术。言下之意,就是提醒我们,要注意经营好语文独有的文化诗意和情感陶冶,多一点长远的眼光,少一点急功近利。对于资源,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合理地开发,有选择地适度运用,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对于语言学习与训练,不能仅限于形式上的讨论,更要真正落到实处。
有人说,不同的教师教的内容也大相径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并通过“语文意识”这一“阶梯”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真正学出语文的味道来。
参考文献
[1]朱瑛.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语文意识(上)[J].辽宁教育,2009(10)
[2]李晓奎.语文教学要抓住语言的“缰绳”[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4(02):18―20.[3]魏本亚.一生不变的追求:做学生喜欢的老师[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2(03):14―16.[4]王崧舟.好课三味[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04(10):17.(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第三篇:微格教学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微格教学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七中学
魏晓云
摘要:我们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学科的教学,所以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目标不明确,教师天马行空的现象。微格教学作为我们一种新型的研究课堂教学的的方式,它可以全程的记录再现我们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可以直观地呈现我们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有效地促进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微格教学来校正我们教师的课堂行为和课堂教学,如何来有效的促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呢,我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微格教学、课堂教学、记录再现、促进作用
一、思考的缘起
2005年,作为成都七中远程直播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有幸的受邀参加了成都七中的教育教学年会,作为远端教师代表在年会上做了关于远程直播教学的发言,当时学校按照要求给我录制了一堂语文课,当时上课的内容我已经清楚地不记得了,但是我永远都记得我看到课堂上的自己的震撼的心情。平心而论,当时我已经参加工作四年了,也参加了大小很多的赛课,获得了不少肯定的评价,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是相当的自信的。但当我看到课堂录像回放我在课堂上的时候,我很羞愧,课堂上的我,老在讲台上转来转去,老爱说口头禅”是不是,是不是“,学生回到了问题以后,永远只有一个词语”好“,还有一次学生在交流讨论的时候,我居然把两手抱在身前,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录像看到一半,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我给录课的老师说我可以重新再录一遍吗?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觉得自己的表现太糟糕了。在我的要求下,我又重新录制了一遍课,虽然还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至少我看到的那些明显的缺点,我在重新录制的时候都在尽量的避免了。
那次以后,我就在思考,如果不是这次录课,如果不是我看了这堂课,任凭谁听了我的课给我说我的这些缺点,我都不会认识到我课堂上的这些毛病有这么严重,我不会有这样深地触动,不会去想到改变它,甚至会想这是其他人的吹毛求疵,还会产生抵触的情趣。
这次录课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了课堂录制和再现的重要性,我也更深刻地接触到了这个教学名词:微格教学。
二、什么是微格教学
我第一次接触微格教学是在大三的时候,当时是1998年左右,当时可能微格教学还才引入我国不久,大家对这个词语都还很陌生,这是我们大学的一个研究项目,至于具体研究的内容是什么,我们不是很清楚,我们只是参与研究的一个班级对象,当时我们就在一个教室上课,有人给我们录像,同学们是既紧张又兴奋,一点神都不敢走,我们不是怕老师,是怕摄像机摄下我们开小差的样子。
那次录课后,我突然想起我们大学的那次实验,于是我开始查资料,才对微格教学有了一个全面的初步的认识。微格教学的英文是Microteaching,在我国有时又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等,而我们教育系统用得较多的翻译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产生于1963年,然后迅速地运用到教师培训领域,它可以录像成课,也可以实时的监控课堂,随时完成监控者和被监控者的对话和转化。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它的前提条件是需要使用现代的先进的教学教学技术,比如说多媒体,比如说录像设备,这样就可以完成的记录和再现我们的课堂,可以真实地呈现我们教学课堂中的一些优点和不足,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记录我们的教学信息,规范和限制我们教师的课堂活动,达到我们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我们语文教师的课堂现状
我们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学科的教学,很多语文来时包括我,都很爱秀自己的知识渊博,读书多,往往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目标不明确,天马行空的现象。我记得有次有个很优秀的老师上课,我们都去听课,他上的是巴金的《小狗包弟》,这堂课他开始就讲写作的文革背景,这个本来对理解我们的课文是很有帮助的,也是必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可是可能是这个老师对文革了解比较多,思考也比较的吧,讲着讲着就收不住了,一直讲到快下课了他才意识到自己跑题了。
下来我们评课老师和他交流,他说他后来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了,可是已经过了很久的时间了,收不住了。他虚心地接受了我们的建议,但是他有句话让我听了觉得他就像在看录像课前的自己,他说:管他呢,学生也学了很多历史知识,不忘记历史,吸取教训。
是的,尽管他讲得很精彩,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长了很多知识,可是我们反观我们的教学目标,他这堂课是极其失败的。为什么他没有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呢,我想是因为他没有看到自己的课堂,没有看到他作为一个历史老师而不是语文老师站在语文课堂上的真实的情况。
我在美国西北大学参加教育培训学习的时候,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们几乎都是反复的重申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前展示目标,课中再请同学读课堂目标,课后再展示回顾是否达到目标。而我们语文老师的课堂,有多少人做到了这点,往往我们的教学是游离于我们的课堂目标的,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克服这个问题,就要引入我们的微格教学,来系统的规范和限定我们语文教师自由散漫的课堂,切实促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四、如何让微格教学发挥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我们讨论了微格教学的起源和作用,讨论了语文教学课堂的一些特点,那么如何利用微格教学来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呢,在这里,我想就自己的实践做一些探讨。
1.微格教学对语文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的限制作用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上的行为经常容易出现游离的现象,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容易随意发挥,比如说上《再别康桥》的时候容易上成徐志摩的爱情史课,忽视了诗歌的赏析,上《音乐巨人贝多芬》容易上成贝多芬音乐鉴赏课,忽视了散文的人物描写等等,还有我们教师上课也容易出现课堂语言啰嗦,不干净,不优美,肢体语言不丰富和生硬的现象,那么我们如何能直观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改进自己的问题,微格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方法。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选取一个课堂片段或者整堂课进行微格教学,等教学过程录制下来以后,我们教师就可以进行回放,回放的时候,教师可以看到自己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甚至可以反复的品味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可以回看自己的教学安排,自己的教学用语,可以再次反思自己可以如何改进,这样不断地录制、观看、反思改进,那么对我们语文教师的课堂行为就可以进行限定和规范,可以提升我们语文教师的课堂专业水平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2.微格教学对语文课堂学生学习行为的规范作用 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双向的,它既取决于我们的老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调控能力,同时也取决于我们的学生的专注程度。众所周知我们现有的教学资源有限,我们往往实行的是大班化教学,我们的标配学生一般是没班50人左右,人数多的班级甚至达到了七八十人,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学生往往有限,那么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关注到我们学生的专注程度呢,我觉得微格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提高学生专注度的方法。
在利用微格教学方法录制课的时候,我们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要求摄像师录制所有学生的课堂状态,当我们对课堂回放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可以观察到我们自己的课堂情况,也可以观察到我们的学生的上课情况:他们是否专注于课堂,他们是否搞小动作,他们是否游离于课堂了。通过我们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观察,我们就很容易发现个别学生的问题,我们也就很容易找到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症结所在。
利用微格教学监控和分析学生的语文课堂的行为,我有个深切地感受。就是有次我们上直播课,老师在上面讲,有两个学生就一直在课堂上打闹,由于他们的手放在课桌下,老师一直也看不到,但是摄像头是无死角的摄像,我们老师回看的时候就可以一览无余,这样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就行辅导和教学,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就上升了,我们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很容易上去了。3.微格教学对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我们各种教研的常态情况是教师上课——上课老师说课——大家评课——教师反思改进,由于教师上完课再说课以后,其他老师在评课的时候,有很多细节已经被忽略掉了,再加上由于是别人说的,我们的上课的教师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很多在课堂上反映出来的东西就不了了之,那么如果我们采用微格教学进行教研,我们听课老师在课堂外边,这样更不容易影响到我们师生上课,同时在评课的时候,我们可以边放录像边评课,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问题,上课老师也可以直观的看到自己的情况,这样我们的教研也不会出现只说优点或者避重就轻的情况,也不会出现遗漏,同时我们上课教师在观看了自己的教学录像以后可以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然后再再下次教研中采取微格教学来观察自己的改正情况,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研究效果。
同时我认为我们利用微格教学进行教研,这样不仅仅可以提升我们上课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给我们听课的老师以直观的感受,这样整体的教研水平就提升了,我们整个语文教学的课堂效果也就可以有很大的改进了。
五、微格教学的不足
用微格教学来提升我们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确实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对设备设施的要求,我们学校有专门的录播室,但是不是每个学校都有的,还有就是在进行微格教学的时候,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因为有摄像头对着,他们会有意无意的规范自己的教学和学习的行为以后肢体语言,有些问题我们反而不容易发现,还有在教研的时候,我们在评课的时候需要回放我们的教学录像,很浪费时间,这都是我们微格教学的一个不足,但是瑕不掩瑜,我们可以尽量的利用微格教学的优势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服务,这样就能有效的提升我们的语文课堂效果了。
第四篇:培养语文情感意识,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培养语文情感意识,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陈继伟36210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受到高尚情趣的熏陶。这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也为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展示了应有途径。但从目前教学实际看,不少教师只把语文课当作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这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意识,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一、修养情感,感染学生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可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因而教师要随时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增加凝聚力,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环境中担当角色。这种“有我之境”可使学生在角色意识下,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被动角色”变为“主动角色”,从而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融入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
1.范读——再现情感。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一定的感情,教师要通过范读准确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情感。准确,即读出作者的情感流程;生动,即要读出课文的情味、情趣和情调。如:温情脉脉时“窃窃如私语”,轻松愉快时“恰恰如莺啭”,义愤填膺时“铿锵有力”,紧张处一泻千里,忧伤处一字一顿或如泣如诉。
2.点化——融化情感。课文中语言的情和义是息息相关的,教师要通过充满激情的点化分析,引导学生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愫、情思和情怀。如教《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到文章歌颂祖国灿烂文化、痛斥侵略者强盗暴行之鲜明的对比的层次性情感,把握思想内涵,为情感共鸣奠定基调。
3.设境——引发情感。情与境关系十分密切,情能移境,境能移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适地、设身处境让学生触景生情。
(1)展现生活情境。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可以把教材中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生活情境沟通起来,“豁达”学生的生活体验,达到“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境界。
(2)实物演示情境。“百闻不如一见”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如上《黄山奇石》,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边展示照片,边介绍自己知道的景点,既丰富生活体验,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3)图画再现情境。文与画相通,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一图穷千言”。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注重指点和启发;要由图入情,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教
学中,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能实现学生听觉、视觉等器官的融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角色体会情境。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即兴角色表演--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改编课本剧--根据课文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完成课文情感的全方位把握。
三、把准契机,表达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教材情感,体现了教师主导。当学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时,随着情感的加剧,最终将“情满而溢发”。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表情达意的良好契机,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将文章之情和自身之情结合起来,“一吐为快”。
1、诵读。诵读是学生体验课文情感,实现情感内化的有效方法之一。语文是祖国语言文字的有声的艺术而不是静寂的字符,诵读,使整个语文课堂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显示了语文课的生命活力。诵读的训练模式是:初读感知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语言——四读运用语言。
2、传情。要善于抓住易于学生动情的“点”,营造独特的情感氛围,激起表达欲望,开发潜在的主动基因,健全情感品质,培养学生的传情能力。如《公鸡的脸红了》讲公鸡在邻居们向他借东西时,不肯借。当大风刮跑了他的的屋顶后他却受到了邻居们的鼎力相助。课文最后写到:“公鸡望着他的好邻居脸红了”。教师可以抓住“脸红了”这一动情点,让学生读课文、看图片、谈体会,将课文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从中受到
教育和启迪。
另外,体态传情--用体态语言流露学生的情感,也是让学生表情达意的有效方式。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等,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以产生共鸣。
3、读写同步。“言为心声”,学生的习作应是其生活、语言、情感积累的自然表述。所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能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能抒发、升华情感。如学习完《穷人》一文后,让学生以“桑娜拉开了帐子”为题,想象并写出当时的情境和渔夫一家人命运,可让学生各抒已见,揭示自己对“穷人”宁可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崇高品质赞美和对人间真情呼唤的丰富情感。
如何把语文教学中“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缺陷改变为“活读书、读活书、活读书”的情景--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呢?激情--只有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激发情感的碰撞,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才能使师生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乐趣!
电话 ***
——《小学教学设计》06。3
第五篇:基于微课的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基于微课的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新型教学模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
微课符合网络时代人们快节奏生活、追求高效率和学习碎片化的需求,是一种新的知识传播方式,一种新形式的学习资源。并且当它与翻转课堂、网络教学结合之后,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会使其自身具有更长远的生命力。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合作、讨论、练习、操作的场所,完成学生课下不便或不能完成的内容。翻转课堂是提升知识和技能的关键环节,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不是传统课堂教学程序的简单翻转,在第一环节的学习中,学生依然需要教师的讲授和引导,只是这种讲授和引导改变了形式,不是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而是以微课和学习单的形式进行。可以说,微课为翻转课堂的实现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成就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创建微课视频;学生课下学习微视频,完成学习单中的任务;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操作、实践和完成作业。
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互联网或移动终端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课堂上老师的讲授来获得知识。课堂的作用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提升技能等。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更优质的学习资源,而且使整个教与学过程变得更高效,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也更乐意接受,他们成绩的提高也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结果,顺应了人们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
基于微课的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信息化环境和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下面就以《自我介绍》一课为例,阐述基于微课的语文翻转课堂是如何借助信息化环境和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
1.环节一:教师创建微视频和学习单
(1)制作微课
制作微课的形式有多种,在《自我介绍》的翻转课堂中,笔者提供了两个微视频,其中一个有关“自我介绍”理论知识的微视频,是笔者以“PPT+录屏软件+讲授”的形式制作的,时长5分15秒。
制作微课时,图片、字体、音频、视频等可以来自网络资源;素材应用时需要处理,处理、编辑图片等需要Photoshop、Flash、光影魔术手、格式工厂等软件;处理、编辑音频和视频需要Adobe Audition、Goldwave、Camtasia Studio等软件。如“自我介绍”理论知识的微课,主要以文字、图片、背景音乐、动画集中展示“自我介绍”的知识,学生可以在优美的音乐中轻松地学习。当然,微课不一定都要自己做,网络上的一些高质量微课,我们可以拿来直接使用。比如,《自我介绍》翻转课堂的另一个“自我介绍演示视频”,就是来自网络,非常形象直观。
(2)制作学习单
学习单是翻转课堂必不可少的,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引导和提示作用。学习单就是微课导航,类似于学案,避免了学生学习盲目、无方向,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视频。针对不同的微课,学习单的内容也不同,可以设计学习的目标、重点难点、思考的问题、重要的提示、自我检测或后续活动等。
(3)上传微课、学习单等资料
笔者为学生建立了QQ群、云盘,将制作好的微课、学习单等资料上传至这些网络平台。如果不具备这样的信息化环境和信息技术,这一步是无法完成的。当然如果学校有更好的条件,也可以通过专门的网络平台去实现。
2.环节二:学生在课下学习微课
学生在课下借助QQ、博客、社区、网校、云盘等网络平台,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来学习微课,落实学习单。这些平台和设备形成了一个课堂之外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师生在这里讨论、交流,共同促进,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是自由的、放松的、简单的、快乐的,同时也是高效的。
3.环节三:回到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互动讨论、演练等
首先根据学生学习单完成情况,设计课堂活动。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学习单任务,编写了“自我介绍”演练脚本,并有85%的学生在课下进行了初步的自我介绍练习。所以在课堂活动环节,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演练平台,让学生学会自然、大方、自信、得体地自我介绍,充分展现自己的优点和个性。课堂活动如下:
第一步,“案例观摩”。首先播放了一段央视主持人的自我介绍视频,观摩“名嘴”自我介绍的方法与技巧,并进行点评,为下一步演练“热身”和营造氛围。
第二步,“演练”。学生进行“上场自我介绍”演练。老师指导各小组代表用手机或相机等工具把同学的自我介绍录制下来,以备观摩点评。
第三步,点评。
①大家评。一位学生演练结束,大家及时进行点评,然后各小组再回放视频,还原学生的演练过程,再继续讨论、点评,一起把值得肯定、赞赏的优点和不到位、应注意的问题找出来,使后面演练的学生及时注意和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
②自评。演练的学生观看自己的演练视频,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会有非常直观的认识,并与小组其他成员对比,在对比中寻找差距,互相学习与提高。
无论演练还是点评,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他们的表现可圈可点,这得益于课前微课的学习和演练准备。通过演练、实时指导、讨论、点评,学生提升很快,明显的表现就是后面演练的学生,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少,表现越来越佳。这种翻转课堂模式可以说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了最好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提升了能力。
第四步,“小结”。小结自我介绍的重点内容及注意事项,建议学生平时录制一些比较精致的介绍、讲故事、说笑话、演讲的小视频,互相点评或上传网络,接受更多人的评论。
课堂环节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对自我介绍的认识,体验了自我介绍的方法和技巧,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口语交际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翻转课堂效果的延伸
好的课堂效果往往在课下不自觉地延伸,有的学生自拍自我介绍视频上传至QQ群等网络平台,秀出自己,大家点评,娱人娱己,同时也锻炼了自己。
由以上几个环节构成了基于微课的语文翻转课堂整个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与重构,信息化环境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形成有力的支撑。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1.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
翻转课堂教学是先学后练,学,自主学习;练,课堂实践。不学就不能在课堂上思考、交流、演练等,所以学生需要由传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微课。同时这种学习又是个性化的,根据个人的特点自主学习,学习时空相对自由,甚至可以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比如在《自我介绍》翻转教学时,第一、二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制作“自我介绍的理论知识(自我介绍的步骤、内容等)的微视频”和“自我介绍的演练视频”;学习单要求学习这两个微视频,初步完成学习单任务,并要求学生设计有个性的、有创意的“自我介绍”,以备课堂上演练。这个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首先要完成微课的学习,才可能很好地在课堂上演练。
2.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高效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在课堂之外。学生通过微课、网络资源的学习就把学习问题基本解决了,而这种学习是极富个性化的,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自己控制学习的进度,不懂的地方可以回放,需要思考的地方可以暂停播放。课堂时间主要用来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交流互动、实践演练等,因此整个过程个性化而又高效。
3.开放式学习使学生学习、交流更广泛和深入
翻转课堂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比传统课堂更深入、更广泛,学生暴露的问题也更彻底。例如,在《自我介绍》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微课视频时就开始在QQ群里交流了,他们结合理论知识,点评“自我介绍演示视频”中的好与不足的地方,有一些问题是老师都没注意到的。课堂演练后,他们在群里交流得更热烈了,看似是在聊天,其实聊天也是一种学习,互相学习,确实非常棒。
总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平台,学生乐于接受这种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高效而实用,也培养了学生查找信息、创新设计、独立观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运用知识和沟通表达等一系列能力。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
影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因素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的发展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有很多因素影响着翻转课堂教学,而作为语文学科,比数、理、化及一些专业学科有更多的影响因素。
1.信息化环境优劣的影响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需要具备较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施和畅通高效的网络,学生及其家庭需要具备手机、家庭电脑、数码相机等信息设备和移动终端工具,所有这些构成了教学的外部信息化环境,这是实施信息化教学的物质基础。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个体家庭经济条件不同,各地学校及家庭的信息化环境有较大差异。这些信息化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
2.信息技术水平的影响
要实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打造信息化教学的智力基础。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甚至不会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对于录屏软件、影片剪辑软件、图片处理软件、音画制作软件、音频格式转换软件和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等硬件设备了解甚少或根本不了解,所以教师需要很好的技术培训和自身的提升。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
3.微课制作和翻转课堂教学难度的影响
要系统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需要制作大量的、高质量的微课,需要形成一定的学科微课体系。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科都适合制作微课进行翻转课堂,也不是所有学科都易于制作微课进行翻转课堂,也不是某个学科的所有知识都可以用微课呈现,然后翻转。
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相比,语文学科不太容易以知识点制作微课,它的知识呈现比较散化,在制作微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上显然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大的难度。
即便是语文自身,在制作微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难易程度上也是有差异的。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大模块中的“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部分,“阅读与欣赏”部分难度最大,似乎没有很好的抓手,一两个微课有时不能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制作专题系列微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智力。“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两部分比较容易实现,一两个微课就能把知识点讲清楚,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课前准备,课堂上交流、讨论、实践、操作、练习。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程度的影响
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仅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学科教学水平还不够,还需要两者的有效整合,使得学科教学在借助信息技术之后,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才是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具体如何制作,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衔接上,需要探索与科学验证,需要根据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来研究制作微课,从而有效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需要信息化环境和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也需要其他很多因素的整合。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还只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局部实施,个别实施,虽然效果很好,但还不能比较系统地开展,所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教学模式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共存。基于微课的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更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地探索,在探索中寻找教学的新思路,在探索中自觉地进行自我提升和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积极、勇敢的探索者和改革者。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