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师阅读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浅析
语文教师阅读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浅析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二中学语文组 孙旺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黏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住学生。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学生的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个性的飞扬。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教学实录(节选)
师:初步地了解了作品,然后咱们开始课文的学习。进入课文学习的第一乐章。
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呢,我想向大家念几个语言的片段。这是现在的成人、长大了的人,他们童年的时候或者少年的时候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感受,现在回忆起来的感受。
有个人这么说了:‚十四岁那年,我读到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不会忘了这首诗,它将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位说:‚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喜欢的普希金的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还有一位说:‚这一首诗已陪我度过许多难过的时刻,我喜欢这首诗。‛ 还有人说:‚这是第一首吸引我的诗,初中时候我读到它,很感动。‛ 那么,咱们今天来学习这首诗,咱们青年、咱们少年来学习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呢?先把诗歌读起来。
咱们这一次的学习有三个要求:第一,吟诵这首诗;第二自由地背;第三,抒发读诗之后的感受。好,现在自由地、大声地,好象自己在感受这首诗的奥秘。大声地读,开始吧。
生:‚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诵读)
师:注意两个字:‚吟诵‛,不是念书,再读一下,开始吧!(生读)
师:这一次呢,有点吟诵的味了。我想这首诗还有另外一种读法。这一首诗是诗人给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题词,是诗人在流放期间的最艰苦的环境下给邻居的小孩子写的几句话。那么这首诗可以用说话的方式。因为它是说理的,它就是在说话。当你要劝慰人家的时候,你就得用说话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大家试一下,用说话的方式,互相讲给对方听一下。开始吧。(生试着读)
师:真好。你看,‚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下面我们再来尝试另外一种读法。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双肩已经扛担不了生活的重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握紧拳头鼓励自己,这个时候有一种内心的独白,悄悄的,鼓励自己。那么这种内心独白的方法,用于诗歌朗诵,适合自己听,鼓励自己,勉励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试一下,这种‚沙沙‛的读书声一定会激动我们的心情。试一下。
(生尝试着读)
【简评】在同学们正式朗读课文之前,余老师进行了厚重的教学铺垫与渲染,其目的是营造课堂教学的气氛,是激发同学们吟诵诗歌的情趣,明显地暗含着吟诵这首诗必须要准确把握它的情感。当同学们“念书”时,余老师及时纠偏为“注意两个字:‘吟诵’,不是念书,再读一下,开始吧!”同学们再次读诗之后,余老师评价道:“这一次呢,有点吟诵的味了。”并且顺势具体地指导“吟诵”这首诗的具体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绝不是表面化的虚空的语言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语文教学的专业术语,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推进动力和指路明灯。
师:悄悄地把你的感受讲给同学听一下。(生互相小声交流)
师:好了,公开地交流一下,语言简洁,表达你的感受,哪个同学先来?哦,谢谢你!
生1:读完这首诗后,我就想到了中国古代的时候也有一首诗,它里面有两句话一直颇为传诵,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它首先给我们一个悬念就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让我们跌入这个黑暗中,然后又在后面不断地给我们展现光明,在黑暗中看到一线希望,而且像这种希望中看到永远向前的感觉。
师:就是说经历了山重水复的痛苦,就会有柳暗花明的快乐。谢谢!生2:这首诗随没什么具体的形象,却深深地雕烙在我的心里,试问,谁没有被生活欺骗过,显然这就是真谛,这就是光明。
师:生活就是海洋,海洋就是不平静。好,继续来。哪一位?
生3:当我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是,人生就是一条大路,这条大路它不可能是一路畅通的,总会出现一些绊脚石。假如真的有一些绊脚石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就像诗里说的那样,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我们要镇定下来,然后去面对这一切,然后勇敢地去克服它,去逾越它,然后当我们真正地逾越它以后,回首看,我们觉得,其实那些绊脚石也是挺有意义的,我们应该记住这一些,并且是勇敢地面对未来。
师:是啊,真好!生活也像一条河流,它一定是弯曲的,但一定是向前奔流的。好,继续来。
生4:我觉得人生,就是人们的一生就像在大海上的一只小船,那么,当自己迷失方向的时候呢,这首诗灯塔一样指引方向,到达成功的彼岸。
师:它告诉我们苦难是人生的必经的一课。好,继续来,好,继续来。生:它告诉我们就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鼓励自己,要有一种希望,不要放弃这种希望。而且当你成功的时候,如果再回忆这些苦难的时候,就觉得成功更有滋味,更有意义。
师:也就是说艰辛能够让你领略到更美的人生风光。好,你来!
生6:我觉得,我们都是养尊处优的一代,生活很幸福,但我觉得总会遇到困难,我觉得这首诗,它告诉我,在无助时要相信阳光就要会来临,同时也让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有悲伤有欢喜,同时我觉得挫折能够使我前进。
师:同时也要知道你有坚实的双肩。谢谢!好,还有哪一位?
生7:生活欺骗了你,就像你给身上留了一块伤疤一样。要细细去品味这种痛苦,然后镇静地去想一想,然后快乐就会让你把这个错误、伤疤愈合。
师:诗意地回忆过去,温馨地展望未来。好,继续!
【简评】以上余老师在每一位同学的发言之后,都进行了及时的点评,每一次的点评用语,都是顺着同学的理解,进行恰当的肯定,做了恰当的指点或指引,其目的在于:一是肯定同学们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联想,二是提升同学们的发言质量,为后续发言者以更好的点拨,以更多的参与交流的热情的激发。点评用语:精炼,恰当,热情,高屋建瓴。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黄厚江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用语。黄厚江老师《给我的孩子们(节录)》课堂实录(节选)
生:我觉得这里的‚自动‛就是自愿、自发,而我们的‚自动‛是机械化的。师:非常好!你看,这是一种比较思维。我们今天的‚自动‛往往是非人工的,不需要人去操作的……能不能用文中的其他词语来解释这个‚自动‛呢?
(学生发言,还是就本词语解释词语的文中含义。)
师:大家注意……我们这是专注关监狱局理解人物特点。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还有哪些词语可以让我们比较深入地把握孩子们的特点?有没有同学有新的发现?没有。那我们在一起看课文第2自然段中:‚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这句话什么意思啊?什么叫‚身心全部公开的‛?
生:我觉得就是比较单纯,很天真,没有心计。……
生:我认为是‚给我的孩子们‛一段美好的回忆。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来,他是‚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因为孩子们不如现实的时候,已经会失去所谓的童真,所以说他要为孩子们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生:第10自然段有一句话,‚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就是让孩子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珍惜童真,珍惜童趣,让他们好好过这段时间,之后要面对的是现实。
师:我要提醒大家一个问题:其实我们刚才一起讨论的问题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凭空想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啊?对,这是他的一个画集的代序,由这个代序我们就可以推敲到两点:
一、他说的‚给我的孩子们‛狭义地讲就是给他自己的孩子们;广义地讲,又不仅仅是他的几个孩子们,也包括你们,也包括我们在内,我也是他的‚孩子们‛,是所有读者。那么,给所有的读者,到底是哪一个希望比较好呢?我觉得三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但有一个更靠近作者的想法……
【简评】黄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用语,可以这样简括:厚实,巧妙,借势。在第一位同学发言之后,黄老师及时准确地捕捉到了他的思维闪光点,评价为“这是一种比较思维。”
在后面讨论文章作者(丰子恺)的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时,黄老师的引导和评价、点拨、提升思维质量,都是融为一体的巧妙与机智,真实与理性,而又充满着热情:“我要提醒大家一个问题:其实我们刚才一起讨论的问题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凭空想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啊?对,这是他的一个画集的代序,”这一段话,既点评了同学的发言质量,又提升了讨论的问题实质,还顺势引出了对本文主旨及其社会意义的讨论,多管齐下,没有常规性地提问“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巧就巧在是教学生“学会阅读”,把阅读文章的感受和生活的体验熔铸在一起,大胆地畅所欲言。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绝对拒绝平庸,拒绝刻板,更要拒绝生硬„„
教学评价语言应是一泓清澈的溪流,汩汩流淌着; 教学评价语言应是一首盎然的诗歌,朗朗吟诵着; 教学评价语言应是一位睿智的哲人,谆谆告诫着„„
第二篇: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运用评价语言
语文科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运用评价语言
都说语言是一种艺术。是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施教与求学的辩证,统一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以文化为中介的互动。在互动中生成的内容往往比预设的要多得多,从而使课堂组织的难度也加大了,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的方式应多种多样,评价不失为一种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评价是指在孩子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结论,而且让他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总习惯及时给学生作评价、给学生“指点迷津”,但这种及时评价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框框,一种说法的定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新的想法不会出现,原有的想法也不会更加深入,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仿佛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她们对问题的现解单一或局限于表面。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越多,给学生的思想框框也就越多,在学生头脑中新奇的想法也就越难自由地表现出来,也就谈不上创新思维。评价给予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便之于以应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多性思维等,评价的应用,也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学生可以轻松自如地思考问题,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思索。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思维空间活跃,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潜能也得到了挖掘。
一、遵循原则,正确运用评价的语言
1、科学性原则
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手段,我们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发现研究中提出,评价可以使学生发现,主动研究问题,产生创造性的见解。我们在教学中要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新的目标,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应用评价语言,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想法自由产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议式、鼓励式的语言让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化,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2、选择性原则
评价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评价的手段、方法应该多元化,任何一种的评价方法不能单一运用,评价和激励性、引导性、启发性、否定性的及时评价变义应用。要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时机,既让新的想法陆续产生,又要让学生从中学会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走进现今的课堂,再也听不见教师说:“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你说的一点也不巴边„„?”之类和话,取而代之的是:“你把×××词语换一下就更好了,其实你是说对了的,要是你的声音能再洪亮一些就更好了,来,试试看”“你读得不错,要是把×个地方处理好了,那更棒了,你愿意跟着老师来试试吗?”。当学生站起来回答不出问题时,再不是随便叫他坐下,取而代之是“你想到多少就说多少,别怕,慢慢说”,“没想好,请坐下,再想想看。”
3、个性化原则
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即使对于一篇课文的同一句话,同一个词,不同学生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的应用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各抒己见,接受、宽容不同个性的学生,使更多的学生有学习思索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将相和》一文教学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渑池六会”上,如果你给蔺相如和廉颇论功行赏,你认为谁该记头功?大部分学生赞成蔺相如,因为当时幸亏蔺相如挺身而出,以死相拼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廉颇重兵驻扎在边境,奏王老早对赵王和蔺相如下毒手。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必给予评价谁对谁错,谁对谁坏,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4、动态化原则
评价是动态的评价方式。有时,许多观点提出来后,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评价,自我吸收或自我批判了。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塑造创新的人格,树立学习自信心,还可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5、多向性原则
语文学习是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要学懂一篇文章,只有通过教师因势利导,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机会,让学生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结构”,教师的延时评价也不可能是单向行动,教师的延时评价能使学生相互评价,还能让更多的学生深入思考,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在此过程中也学会自我评价。以往的教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对学生一直都采取灌、填压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一堂课下来,全是教师在讲,学生思考的余地很小,可以说几乎没有。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课堂教师累,学生更累,收到的效果也不好。而现在的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参与、思考、探究、发现以及情感,更重于知识本身。教学中就随之出现了“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这一类的语言。这样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更加灵活了。
三、把握时机,巧妙运用语言的评价
1、学生有怪问时
罗杰斯认为,产生创造性创见的外部条件是自由与安全。评价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和外部学习环境。有时学生提出非常古怪、非常幼稚、甚至是极度荒唐的问题:“詹天佑有妻子吗?有孩子吗?”这时老师严厉地说:“瞎问!快坐下!”其他同学的眼睛不约而同地都转向这位同学,使这位同学面红耳赤,低下头。接下去直接影响了课堂气氛,降低了学习效率,创新活动就更难以进行下去。课堂举手发言的人数也就越来越少,而那位同学在剩下的大半堂课里就一直未举手。教师要格外珍惜和爱护,哪怕是稚嫩的,也要作精心养护。只有这样,这颗珍贵而娇嫩的种子,才会生根发芽。对于学生迸发出的创造性火花,2
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给予鼓励,而不能泼冷水。当学生有怪问时教师就应通过延时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与众不同、敢于“发现”与“挑刺”,然后及时转换角色、转换角度,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里来解决这个问题。
2、理解有异议时
语文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针对不同时代,读者不同的生活阅历理解起来是有很大的差异,正因为语文语言的模糊性,学生思维方式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理解时总会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如上《将相和》一课时,许多学生都喜欢蔺相如和谦颇,但也有少数几个小学生说喜欢秦王,觉得秦王虽然没有占到赵国的什么便宜,可他一次又一次试探赵王,知道了赵国的实力,就不会盲目动兵了,“目光长远,定成大业”。这表示学生已学会了鉴赏阅读。这种审美的多元性,难免会超越对课文的单一评价尺度,教师不必及时评价学生,应让他们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理解,允许学生存异,保留个人意见,那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才会是“在自己的肩膀上长着自己脑袋”的新一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3、对问题有多解时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说明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对前几个发言要利用延时评价,千万不能过早给予终结性评价,否则就扼杀了其他学生创新与发展思维的火花。如教学《春雨的色彩》一文时,教师要求学生解决问题:“从哪里看出春的景色十分美丽?”一位学生说:“一是春草鲜嫩旺盛,生机勃勃;二是春花齐放,五彩缤纷;三是春风轻柔、可亲;四是春雨绵绵。润物无声。”这位教师一听,答案和自己想得一样,不禁评价道:“你想得真全面,非常正确,我很满意。”其他学生一听,便入下手。试想,有谁会费时间与精力去思考一个已有“非常正确”的答案的问题呢?这样的评价便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而有的教师灵活运用了评价语言,让其他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于是便会出现多种理解:“春天的人们在草地上玩耍、牧童在牛背上吹短笛,可以看出春天是生机勃勃,景色迷人的。”“作者拿出笔把春天的景色写下来,说明„„”“也许还有些画家手握画笔„„”成功地运用评价语言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思维活跃,从而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顿悟”和“灵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不能过早地给予评价,以免造成对其他学生思维的定势影响,而应该适时适度、机智巧妙地运用评价,留出充裕时间,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新时代的老师啊,用你们充满激情的语言点燃学生心中希望的火种吧,用你们特有的语言魅力鼓励学生积累向上吧,用你们特有的语言智慧引领学生攀登人生的高峰吧。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探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探析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课堂上的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师在课堂上的不同评价,学生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就会有非一般的情绪体验。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推动教学达到高潮。
一、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也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知,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准确。
当学生字迹工整时,教师除给他“优”外,再加上一句“老师真爱看你的字呀!”;当一个平日胆怯的孩子能站起来大声发言时,老师除了给他灿烂的笑脸外,还应鼓励他说:“老师真为你高兴。”这样,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同时,教师给学生及时、恰如其分的评价还能对学生产生及时强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机应变的语言机智。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神笔马良》一课时,有位学生在自学后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马良为什么只给穷苦人画画,满足穷苦人的愿望,而不给大官画金山呢?”这对于一个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有见地的问题。遗憾的是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例行公事似地、像表扬其他提普通问题的孩子一样说“你真棒”。这样的赞美显然没有把这个孩子学习时动了脑筋的优点挖掘出来,评价的针对性明显不强,如果教师此时表扬得具体一点,如:“你看书时动了脑筋,提的问题真精彩。”这样不仅可激发他本人对高质量学习的持续追求,也可激励其他同学养成读书爱动脑筋、爱钻研的好习惯。
因此,课堂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的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
“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嘛读得那么快?要注意呀!”“你读得很好,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
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使学生知道了朗读的基本要求: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也正是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会有进步。
二、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上学期,为了调动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我们班开展了“好词好句展示”活动。同学们纷纷活动起来,向家长请教,查阅资料,看课外书,查字典……多方面获取了大量词句信息。看着学生们摘抄本上的词语日渐丰富,看着他们争相发言举起的小手,我发自内心地鼓励到:“你们知道这么多好词语,好句子,真让人佩服!”,“这个词语组的多好呀!再说一遍,让每个同学都听清楚”,“你可真行!不管生字在前还是在后,都会组出很好的词语,可见下了不少功夫”,“你是怎样积累了这么多好词语?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这生动的评价语言,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对收集词语信息的兴趣更浓厚了。
词汇量丰富了,可这之中也存在着弊病。学生为了多组词语,常常只知其音,但对词语的意思一点都不了解,闹出了不少笑话。有一次,在学习“亡”字时,一个学生组词“亡羊补牢”,我一听,心想:还会组成语,真不错!随之高兴地问了一句:“知道什么意思吗?”“知道”。“羊死了,要把羊圈补牢固了,免得又让狼给吃了”。他说的意思只是从字面理解,很不准确,怎么办?否定他,说出正确答案,让他丢面子?不行,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笑着来到他的身边:“你可真了不起,还会组成语!”他听到了我的表扬,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紧接着说:“知道吗,这个成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你愿意回家准备一下,明天讲给大家听吗?”这个学生一听,老师不仅表扬还委以重任,连忙点头,高兴地答应了。第二天一早,他就要求为大家讲故事,我想他一定准备好了,就答应了。不出所料,他讲的绘声绘色。讲完后,没等我问,他自己说:“昨天我讲的意思不准确,应该是……”听着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纠正自身出现的错误,我的内心真是欣慰极了。我连忙评价到:“能够结合小故事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这很好。希望你读更多的故事,去积累更多的词汇。你的头脑中的知识会越来越丰富。” 这生动、巧妙的评价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大受激励呢?学生高兴地坐下了。眼神中满是成功的喜悦。我想,他一定会以此为起点,去查找更多的词语信息,当然,也绝不会忘记这个词语的正确意思了。
这一系列充满爱心、巧妙的话语一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巧妙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评价语言要多样、亲切。
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课文,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当学生拿来书写规范、美观的生字本让我批阅时,我会为他盖上“你真棒”的印章,让全班传阅;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会快步上前握手祝贺;当学生没思考周全,还不知如何回答时,我会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
学生们从老师这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了那无声的动力,这一切会推动学生永远向前、向前。
当然,课堂上的学习评价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机动的评价,才能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譬如小组评价,要引导他们就组内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互相评价,如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正确、合理,表达是否简练,书写是否美观整洁等。还如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自觉总结学习方法,构想各种解题的途径,判断自己学习的效果。在课堂上学生板演后,可心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你认为自己的书写好不好?”如此帮助学生成为有正确自我意识的人,促进他们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四、评价语言要独特、创新
小学生在接受赞美时,极希望得到自身所在群体的认可,由此强化赞美的情绪体验,提高自身的群体地位和群体影响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之点,点滴进步予以赞美,而不能无原则地盲目表扬。前不久笔者听了一堂语文课“续说故事《小摄影师》”,老师简要复习课文内容后提出要求:想象小男孩上车回去后发生什么事。有些同学在后来反馈汇报时没有根据原文合理想象,没有说出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也没有认识到高尔基淡薄名利的高尚品德,只是流水帐似地把小男孩回去后做的一些无关紧要的繁琐事叙述了一遍,而教师在评价时不管学生的想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原文主旨,不分是非对错一律给予“棒棒棒,你真棒”的评价。没有事实依据的表扬给学生以模模糊糊的感觉,分不清谁对谁错,谁的好谁的坏,被表扬的同学本人也得不到其他同学的认同,领略不到自身群体地位的提高,表扬教育效果甚微。
同时,我们教师的口语表达形式也应多种多样。作为教师要能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读有关竹子的句子,读得不错,而此时贴在黑板上的一段竹子正巧掉了下来,讲课的老师借题发挥:“你读得多好,看,连竹子也来祝贺你了,那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吧!”说着,便把竹子递给了那个学生。那个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引得所有的学生羡慕不已。大家又纷纷发言,力争得到老师别具匠心的奖赏,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新的教学高潮。
其实,评价语言的确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学生也会全身心投入地进行学习。笔者认为,技巧性、艺术性的评价语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自身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努力提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丰富自己的语言,努力提高口语素养,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真正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用灿烂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教师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实施者,教师跟学生交流感情、传授知识主要靠的是自己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具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引导他们追求生活的真谛,奋然前行。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有必要掌握这门教学语言艺术,把课教“活”,达到课堂艺术的佳境。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音美
作为语文教师,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教学语言艺术化的前提,普通话本身就具有四声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教师首先能够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语言流畅,语义内容表达准确规范,就可以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鼓动力,能够准确的传情达意,可以感染学生的情绪,博得学生的好感,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从而加强教学的效果,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其次,为了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还应把握教学语言的节奏,包括语音,语调和语速,语言切记平铺直叙,语气应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有一定的旋律美和节奏美,和谐动听,引人入胜,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能够刺激学生的优势兴奋中心,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语速的变化,语速更能够体现语言的艺术化,语速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内容而定,学生容易懂的地方速度可以适当的加快,在讲授复杂或重要的内容时速度应该放缓或做适当的重复。
二、意美—准确美、简洁美、生动幽默美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准确清晰用语恰当,既不夸夸其谈、信口开河,也不含糊不清、空发议论,要做到准确有逻辑,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和细致的分析,掌握其内在本质规律,再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有意识的穿插各种与课本有关的课外知识,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各种知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的充实教学内容。
在准备好准确的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就应该援用简洁精炼的教学语言来表达,运用简洁的语言教师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有计划的完成教学任务。语言的简洁精炼并不是单纯的削减语言的数量,更应该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少说额外话,尤其应该注意自己的口头禅要避免重复、啰嗦,课堂上不要求面面俱到,倾囊相授,高明的教师应该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去点拨启迪。
教学语言出来精确简洁,还需做到幽默生动,苏联著名教育家斯威特罗夫指出:“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运用幽默的语言可以寓庄于谐、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枯燥的教学过程生动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启迪和教育,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讲究语法,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教师语言形象化,增强其艺术性和感染力。
三、形美—修辞美、多样美
教学语言是“加工了的口语”,所以应在日常口语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肯定、疑问、反问等不同的语气和双关,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并能够把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典故,格言,成语,诗词,民间谚语,歇后语,外来词等引入课堂,这样可以使教学语言避免平白直叙,调节气氛,吸引学生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堂教学的新奇多趣,更容易理解所讲授的知识,此外,还应针对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不同的文体,不同内容、风格的文章选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之中,根据导语,提示语,提问语,结语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选择恰当的教学语言进行阐释。
教学语言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上所说的都是有声语言,它是课堂教学语言的主要形式,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发挥好辅助语言的作用。辅助语言也就是无声语言,又称第二教学语言,包括体态语,书画,道具和电教语言,辅助语言可以对教师语言进行补充。教师最基本的体态语是精神气势,教师的精神气势可以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致高昂,感情充沛,以体态助说话,能够做到动静结合,以直观形象的演示、表述强化传递信息,发展智能,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中,受到艺术的感染。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之中,如电教语言等,图片、多媒体、幻灯片等的运用都使语文课更加生动形象。
四、情美—情操美、道德美
教学语言要做到文质兼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文化科学知识,更要注重挖掘语文课程的德育因素,还要注意到教师的情感,讲课要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善于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更能够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学生具有启发性,教师的情感流露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师生在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可以营造高涨的教学气氛。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因此,教师的言语要具有道德美,教师必须时时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教师的言语道德美关系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塑造着青少年一代得到的面貌。这就要求教师语言文明纯洁,教师应选择最文明、最纯洁的语言去启迪感染学生,使其形成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语言清楚明白、科学规范,具有启发性、教育性,还要生动富有感情,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所以,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感情的积累,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掌握教学语言的艺术技巧,赋予学生个性和智慧。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有声语言doc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有声语言
【内容摘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我认为,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准确规范、简洁精练,亲切自然,充满激情、富于感染力,幽默风趣。把握好这几个方面,我们定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以达到以情动人、以趣与人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关键词】 小学课堂 教师 有声语言
一盆鲜花,会使你的房间增添不少光彩;一首优美的乐曲,会使你疲劳的身心顿时感到轻松舒展;峭壁上的劲松,能给你奋发向上的力量;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会让你流连忘返„„美滋润着人们的心灵,给人以愉快的享受。人们热爱美,寻找美„„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教学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言传是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又该该如何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呢?一个学期在东关小学的顶岗实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把握。
一、授课语言要准确规范、简洁精练
(一)教学语言是每个教师开启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国语——标准的普通话,千万不要随意使用方言,使用方言授课会给普通话的推广造成直接的障碍。老师的发音是否标准与学生能不能学好普通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如一位老师的发音很准,那他(她)的学生发音也差不到哪儿去。如果老师发音不准,那他(她)的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直接影响,说出的普通话也不会标准。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一阶段的儿童,犹如一张白纸,即使老师的发音不标准,他们也会认为老师是对的。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学。要是有人说他们的发音不准,那他们一定会说:“我们没有说错,我们老师就是这么说的。” 以东北地区为例,东北人说话虽然接近普通话,但是有一部分地区的人说话平翘舌音不分,翘舌音大多被说成了平舌音,而有的老师恰恰在这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把“吃”读成“ci”,“老师”读成“lao si”,“人”读成“yín”,“热”读成“y蔄„这样一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向学生传播的就不是普通话,而是东北方言。
使用方言授课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有的老师明明知道自己发音不准,却不努力学习、改正,反而对学生说:“我读得不准,别跟我学。”试问,你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能不和你学吗?这样的老师不思进取,缺少上进心,是不可能做好本职工作的,完不成国家规定的推广普通话的教育目标。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让这样的老师提高认识,尽快学好普通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二)具有简洁精练、清楚明白的教学语言,这是对语文教师的最起码的要求。教师的授课语言只有规范、准确,思路井然有序,才能轻松自如的讲解课文,发挥语言的作用。
1、精心预设提问语。相同的一个问题,如果提问的方法不够恰当,一方面他会影响学生答题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答题的速度,从而影响整节课的有效教学时间。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我提问:“鸟的天堂好在哪里?”
由于疑域太宽,学生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我又换了一种问法:“鸟的天堂在文中出现了四次,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不加引号?”这样的质疑,思维的焦点就在“有没有加引号”的差异上,指向比较明确。思考的目标相对集中,探究的过程有具体的支点,自然提高了探究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见,课前精心预设好问题,可以使课堂教学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压缩锤炼讲授语。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等于不要传统的教师讲授,讲授法在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问题是作为老师该如何让讲授的语言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到精讲、少讲,挤出时间让学生讲。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力争使教学语言简洁、不啰嗦,能课前设计的先设计好;其次,要转变教学思想,尽量压缩讲授时间,能不讲的坚决不讲。
3、点拨巧用评价语。
一、两句简洁的话总能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其作用或激励,或赏识,或尊重,或期待,如:“听了同学们的读书,非常好。我想起古人的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笔,不理解的做个记号,打个问号。看谁提的问题大,看谁提的问题响,看谁提的问题多?”。语言简洁而精练,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还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语句不冗长,简洁概括,教师要吐字清晰,读句分明,并坚持用普通话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语言精练严谨、环环相扣、绝无废话杂语,做到“加一句嫌多,减一句嫌少。”这样的教学质量才会高。
二、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凡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语言必定是亲切自然的,教态总是让学生感到和蔼可亲的,他们十分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总是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由此可见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与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亲切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遗憾的是,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却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好好地把握好说话的语气。
他们有的语调平板,以至于使得课堂气氛沉闷,让学生老觉得没劲,老想打瞌睡;有的语言过于严厉,使学生感到盛气凌人、无所适从。
记得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教师想指导学生朗读“乌鸦到处找水喝”这一段时,学生朗读不到位时,这位教师就大声地说:“停!”然后要求学生再读,可是学生还是读不到位。这老师又生气地大叫:“停!”如此反复多次后,当老师再次要求学生再读时,全班却鸦雀无声了。当时弄得这位教师很尴尬。是这些学生故意跟老师唱反调吗?我觉得不是。因为,在这位教师多次大声叫停的情况,已把这些孩子吓坏了,老师的语言让他们感到诚惶诚恐,不知是读的好,还是不读的好。读吧,又怕被老师骂,所以干脆不出声了。你看,正因为教师的语言严重地妨碍了师生间正常的心灵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教学语言要充满激情,富于感染力
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优美的课堂语言犹如春风化雨,让学生如沐春风。从审美的角度看,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丰富感情的课。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小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十分有限,其认知水平、审美情趣又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使这些作品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力,让我们的教学课堂升温。例如,我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主要抓住汤姆心情的句子进行品读,读到“‘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的嚷起来。”这句时,读出汤姆的不情愿。在与学生分角色朗读汤姆和爸爸的话时,更是读出了汤姆的无可奈何、遗憾而又失望的语气。通过教师的语言把学生带进了文本,让学生心动神随、入情入境,真实地体会汤姆的心情。整节课下来,学生都学得主动积极、兴趣盎然。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她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然后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范读,让学生去感受黄河万马奔腾的气势、感受羊皮筏子在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的惊险,从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虽然学生没有见过黄河,没有亲眼目睹过在惊涛骇浪的黄河上前行的羊皮筏子,但在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里,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却浮现在每个学生的脑
海里。此时,教师无需做过多的解释,教学已达到了目的。
四、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是课堂的催化剂
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在学生中可是十分受欢迎的。讲话幽默的教师,不但会给学生增添快乐,在谈笑风生中也能领略知识的真谛,而且也会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俄国文学家契诃夫就有讲过这样一句名言:“倘使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他就不会有大的出息,纵然具备天然的禀赋,也算不上真正的聪明。”有时,教师通过一些幽默的“点化语”或“插入语”会使课堂化平淡为神奇,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魅力,使学生在欣赏美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如:薛法根老师在上《“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在与学生表演课本剧前,微笑着对学生说:“这次便宜你们了,你们扮演爸爸,我扮演汤姆。”仅一句话,顿时满堂大笑,学生的表演欲和求知欲大增,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浓。当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能为了刻意追求幽默风趣:以庸俗的笑料或者是用损别人的手法去迎合少数人。切忌庸俗无聊、低级趣味,不要流于油滑,不要讽刺挖苦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应始终想到是为教学服务,为育人服务。
要使自己的课堂妙趣横生,教师只有不断树立和强化幽默意识,善于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潜心阅读,积累幽默的格言、警句;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发现、积累生活中的幽默素材,增加储备。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的“幽默大师”。
总之,教师用语无小事,细节里面见智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使用带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以达到以情动人、以趣与人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魅力。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陶志琼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老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郭东岐编著:《教师的适应于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镕红珍:《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载《小学语文教学》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