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之我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之我见
高县来复片区 刘友容 李 强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评价,缺少评价语言的课堂如一潭死水,死气沉沉。精妙的评价语言如急风骤雨,能掀起波澜阵阵,对学生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深远影响。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呢?
一、评价语言要有激励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激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积极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课堂上,老师们都希望学生无论是读课文,还是回答问题,都能与自己所期待一样的顺利,但是有时学生读文或回答问题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甚至与期待大相径庭。此时,教师很可能大动肝火,对学生进行严厉地批评、打击,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种随意性评价语言的危害,可想而知。如果教师善于从每位学生的回答中找出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的原则,就能激励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燃起学生求知思维的欲望。有一次,我在一所中心校听课,执教老师讲的是《奇怪的大石头》的第一课时。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导入新课、板书完课题之后,教师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名同学站起来把课文完整地读了一遍,她读得声音响亮,口齿伶俐,普通话标准,但是读漏了几个字,添加了几个字,还读错了两个地方。学生读完之后,教师是这样评价她的:“这位同学第一遍读课文就读得声音响亮,口齿伶俐,普通话标准,可见她进行了较充分的预习。假如让她再读第二遍,她一定能克服添字、掉字的毛病,但有两个字的字音她读错了,即使让她再读第二遍,她还可能读错,你们知道是哪两个字吗?”这样的评价,既充分肯定了学生的长处,也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乐于接受。
二、评价语言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抓住时机评价学生的发言能够起到很好的引领、导向、促进作用。在语文课上,把课文作为一个例子,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去品读描写
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句子,并从中感受人物特点。学生自由读文后,一个学生说:“我从廉颇每说一句话都称呼‘蔺大人’,可以体会到廉颇对蔺相如的尊重,也就体会了他是真诚的向蔺相如道歉的,知错就改的。”此时,我评价道:“ 啊!精彩!这是一种读懂课文的好方法——联系上下文,掌声在哪里? ”不难看出,在我的评价语言中渗透了“联系上下文”这种最常用的读懂课文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获得是在学生会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时评价得到的。因此这种学习方法是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的。
三、评价语言要结合文本内容
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应该从解读文本中自然产生。结合文本内容评价,可以深化学习效果,顺利推进教学进行。如:“你走进小女孩的心里了!”“你多像地震中顽强聪明的孩子呀!”这样的评价来自文本,无不透露出浓浓的语文味。相反,离开了教学内容的评价只能是空洞的、千篇一律的,让人生厌。如“你真棒”“你再想一想”等等。被表扬的学生确实得到极大鼓舞,但大多学生不明白“棒”在哪里;发言错误的学生知道自己说错了,却不知道怎样“再想一想”。这样的评价,可以通用于每一门学科,但缺乏了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指导,长此以往,势必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师的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充满智慧的课堂评价语言,就像一场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只要我们充分并准确运用好评价语言,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探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探析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课堂上的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师在课堂上的不同评价,学生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就会有非一般的情绪体验。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推动教学达到高潮。
一、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也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知,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准确。
当学生字迹工整时,教师除给他“优”外,再加上一句“老师真爱看你的字呀!”;当一个平日胆怯的孩子能站起来大声发言时,老师除了给他灿烂的笑脸外,还应鼓励他说:“老师真为你高兴。”这样,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同时,教师给学生及时、恰如其分的评价还能对学生产生及时强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机应变的语言机智。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神笔马良》一课时,有位学生在自学后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马良为什么只给穷苦人画画,满足穷苦人的愿望,而不给大官画金山呢?”这对于一个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有见地的问题。遗憾的是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例行公事似地、像表扬其他提普通问题的孩子一样说“你真棒”。这样的赞美显然没有把这个孩子学习时动了脑筋的优点挖掘出来,评价的针对性明显不强,如果教师此时表扬得具体一点,如:“你看书时动了脑筋,提的问题真精彩。”这样不仅可激发他本人对高质量学习的持续追求,也可激励其他同学养成读书爱动脑筋、爱钻研的好习惯。
因此,课堂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的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
“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嘛读得那么快?要注意呀!”“你读得很好,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
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使学生知道了朗读的基本要求: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也正是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会有进步。
二、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上学期,为了调动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我们班开展了“好词好句展示”活动。同学们纷纷活动起来,向家长请教,查阅资料,看课外书,查字典……多方面获取了大量词句信息。看着学生们摘抄本上的词语日渐丰富,看着他们争相发言举起的小手,我发自内心地鼓励到:“你们知道这么多好词语,好句子,真让人佩服!”,“这个词语组的多好呀!再说一遍,让每个同学都听清楚”,“你可真行!不管生字在前还是在后,都会组出很好的词语,可见下了不少功夫”,“你是怎样积累了这么多好词语?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这生动的评价语言,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对收集词语信息的兴趣更浓厚了。
词汇量丰富了,可这之中也存在着弊病。学生为了多组词语,常常只知其音,但对词语的意思一点都不了解,闹出了不少笑话。有一次,在学习“亡”字时,一个学生组词“亡羊补牢”,我一听,心想:还会组成语,真不错!随之高兴地问了一句:“知道什么意思吗?”“知道”。“羊死了,要把羊圈补牢固了,免得又让狼给吃了”。他说的意思只是从字面理解,很不准确,怎么办?否定他,说出正确答案,让他丢面子?不行,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笑着来到他的身边:“你可真了不起,还会组成语!”他听到了我的表扬,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紧接着说:“知道吗,这个成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你愿意回家准备一下,明天讲给大家听吗?”这个学生一听,老师不仅表扬还委以重任,连忙点头,高兴地答应了。第二天一早,他就要求为大家讲故事,我想他一定准备好了,就答应了。不出所料,他讲的绘声绘色。讲完后,没等我问,他自己说:“昨天我讲的意思不准确,应该是……”听着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纠正自身出现的错误,我的内心真是欣慰极了。我连忙评价到:“能够结合小故事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这很好。希望你读更多的故事,去积累更多的词汇。你的头脑中的知识会越来越丰富。” 这生动、巧妙的评价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大受激励呢?学生高兴地坐下了。眼神中满是成功的喜悦。我想,他一定会以此为起点,去查找更多的词语信息,当然,也绝不会忘记这个词语的正确意思了。
这一系列充满爱心、巧妙的话语一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巧妙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评价语言要多样、亲切。
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课文,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当学生拿来书写规范、美观的生字本让我批阅时,我会为他盖上“你真棒”的印章,让全班传阅;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会快步上前握手祝贺;当学生没思考周全,还不知如何回答时,我会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
学生们从老师这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了那无声的动力,这一切会推动学生永远向前、向前。
当然,课堂上的学习评价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机动的评价,才能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譬如小组评价,要引导他们就组内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互相评价,如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正确、合理,表达是否简练,书写是否美观整洁等。还如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自觉总结学习方法,构想各种解题的途径,判断自己学习的效果。在课堂上学生板演后,可心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你认为自己的书写好不好?”如此帮助学生成为有正确自我意识的人,促进他们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四、评价语言要独特、创新
小学生在接受赞美时,极希望得到自身所在群体的认可,由此强化赞美的情绪体验,提高自身的群体地位和群体影响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之点,点滴进步予以赞美,而不能无原则地盲目表扬。前不久笔者听了一堂语文课“续说故事《小摄影师》”,老师简要复习课文内容后提出要求:想象小男孩上车回去后发生什么事。有些同学在后来反馈汇报时没有根据原文合理想象,没有说出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也没有认识到高尔基淡薄名利的高尚品德,只是流水帐似地把小男孩回去后做的一些无关紧要的繁琐事叙述了一遍,而教师在评价时不管学生的想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原文主旨,不分是非对错一律给予“棒棒棒,你真棒”的评价。没有事实依据的表扬给学生以模模糊糊的感觉,分不清谁对谁错,谁的好谁的坏,被表扬的同学本人也得不到其他同学的认同,领略不到自身群体地位的提高,表扬教育效果甚微。
同时,我们教师的口语表达形式也应多种多样。作为教师要能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读有关竹子的句子,读得不错,而此时贴在黑板上的一段竹子正巧掉了下来,讲课的老师借题发挥:“你读得多好,看,连竹子也来祝贺你了,那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吧!”说着,便把竹子递给了那个学生。那个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引得所有的学生羡慕不已。大家又纷纷发言,力争得到老师别具匠心的奖赏,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新的教学高潮。
其实,评价语言的确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学生也会全身心投入地进行学习。笔者认为,技巧性、艺术性的评价语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自身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努力提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丰富自己的语言,努力提高口语素养,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真正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用灿烂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我见
三义庙小学
李建峰
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落实了素质教育,我认为主要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否体现“发展为本,主动参与,注重思维,探索创新”这十六个字。
一、发展为本。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这一点,要把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思想品质、知识、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等,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看一堂数学课,其教学是否具有发展性,对这一条的评价,一看其课堂教学中是否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处理好三大目标的关系。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小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发展能力和智力的基础,而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加快理解、掌握系统的知识。其中,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是通过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来完成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而且必须把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充分体现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统一,三者不可偏废。改革知识积累为取向转为构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再看是否重视学法的指导,是否做到以内容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才能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
二、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素质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发展。这要求教师真正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探索者。有这么一句话,对我们很有启发“数学老师不要太相信自己的嘴巴,学生的知识不是讲出来的,是他自己学会的”。对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要树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创造发展的结果,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在如何使学生主体发展上。做到给学生一杯水,并不是教师有一桶水的问题和常流水的问题,要教育学生怎样要一杯水怎样取水。
评价数学课堂教学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看主体地位的三大特征即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否得到体现。即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让教师外在的动力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例题的教学一定让学生参与,可用尝试解答,在练习中一定要有层次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看教师是否体现主体参与的策略:
1、多向沟通。
2、重视分层指导。
3、加强操作(内部语言悄悄展开)。
4、加强巩固练习。做到层次性(练习的生命)、针对性。
5、及时评价,激励评价。
6、教学方法的研究转化到学法的研究。
7、重视“扶”。要在四个环节中给予“扶”:在学生思维受到阻碍时;转化为能力时;在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知识容易混淆的地方。因此,要体现素质教育落实于课堂,要做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让其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注重思维。“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掌握和运用这些形式和方法的程度,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是否注重思维,就要看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注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以逻辑思维为主逐渐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只能向他们提出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为中,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掌握初步的思维方法;二是初步学会运用基本的思维形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随着数学知识的增长而自然提高的,而要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教程中,经过有意识的培养和长期训练方能形成。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以知识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培养,而且要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做到概念清晰、判断正确、推理合乎逻辑。
注重思维不仅仅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同样还要重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探索创新。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如何评价一堂课的如何体现探索创新呢?我们认为要从数学的课堂结构上来看,一堂新授课,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实实在在的贯彻,探索创新要体现在准备练习、例题教学及巩固练习中。要做到:准备练习中,营造引发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环境。一堂数学课,没有适当的准备,就凭空让学生去创新,这是浪费时间和一句空话。要上一堂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课,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情感准备的,“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是要把握好这个度,要在鼓励青少年主动发展的同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在引导和指导上下功夫。因此,数学新授课中的准备练习,既要作知识上的准备,还要做情感上的准备,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才会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这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好起点工作。在例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题教学是一堂新授课的主要部分。这部分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牢固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情感。因此,对例题教学的创新评价,要体现在看任课教师是满足于让学生“听懂、学会”呢?还是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有创新意识,这其实也就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发展性功能。“发展、创新”应放在数学教学的首位。“想象力、创造力”是可发展的标志。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不能沦为教材和教参的工具,要灵活运用教材,一般要先由学生自己尝试(有指导下的尝试),自己探索,自己得出初步结论,并与同桌、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再加以适当的补充讲解,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要鼓励学生求异,打破思维定势,多方启迪思维,提倡标新立异,鼓励点滴进步,塑造成功意识,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就是能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地方。在巩固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巩固练习中,教师要充分体现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通过一题多练、变式练、深化练、开放性练习等,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及创造性,要抓住契机,启发学生想象,要发展他们的想象。因此说,巩固练习更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机。
在对探索创新的这一条的评价,作为评价者也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因为我们所说的创新能力只是初步的,关键是培养一种意识,我们并不是让小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创新和发明。因为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或数学家、科学家所发现、证明的一种客观规律。我们只是在教育中,不能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探索创造,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为其今后走上社会有一种“创新意识”作准备。当然,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被掌握和灵活运用。
要全面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落实于课堂,这是很难的,但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授课者必须努力去体现以上的十六个字,这也正是符合全教会所提出的:智育工作一定要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入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我们认为,要把素质教育落实于课堂,就是把以上精神落实于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我见
三义庙小学
李建峰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白泥塘小学 张 玲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教师对学生兴趣点的充分挖掘,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教师必须与文本有机地结合,用真情实感去演绎文本的内涵,努力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教学具有实效性。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提高呢?下面浅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探究语文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课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不住,就很难做到以文本为载体,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具体一点说,如果连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糊里糊涂地上,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托,只能是夸夸其谈,漫无边际。
在执教八年中,我每上一篇新课文时,总是先通读一遍,再细读一遍,画出学生难于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先研判,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便于课堂上予以指导。有时,还打开电脑,查看专家朗
读视频。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上课才能做到一气呵成。
二、问题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课的过程是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去讲,用什么方讲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很难有一个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合就是最好的。要做到适合,教师也许要比循规蹈矩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对此,我是这样做的:
1.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也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
2.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提出问题。(1)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2)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3)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鼓励并放手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特点,发展学生想象力
小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十分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
四、教给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学习的方法是多层次的,多角度,多种类的,具体下面两个方面:
1、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即课前必须多读课文,给生字注音、组词,画出新词,尽量去理解新词,尽可能用新词说话。
2、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我主要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A、示范引导,举一反三;B、借机渗透,适时点拨;C、反复朗读,细细品味;D、总结积累,鼓励运用。
五、求真务实、狠抓错误
教学中,我认真批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错误的地方给学生圈出来,要求学生认真查看教师的批改过程,并根据教师批改要求订正或重做。凡错题均要求学生订正,教师对订正的作业要进行认真检查或批改。对独特的见解和代表性的错误作好记录,作为讲评和辅导的依据。
总之,语文教学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认真负责,教学才能行之有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教材的挖掘和教材的延伸上下一番功夫,才能挖掘出新鲜的东西来,课堂教学才能行之有效。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之我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之我见
陕西省陇县西大街小学 王江平
文学作品在不同人阅读后会有不同的感受,语文课文在不同的老师课堂也会有不同的教法。语文课文内容的丰富性,不同教师的知识底蕴不同、审美观不同、认识角度不同、风格不同。,从而使同一篇课文也会有不同的教法。也使语文课成为教师的再创性劳动。通过自己多年的摸索,现就自己对语文课堂的创新的人是几点的做法予以介绍。
一、语文课堂创新的基本立足点:
1、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程要求我们应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通过仔细研读课标及教学用书、课文及单元教材分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而后围绕目标思考如何以这篇课文为范例,如何进行取舍、改造、扩充等,结合自己开发的相关教材内容,有效地落实课文承载的的“三维目标”。
2、树立生本观念:树立“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的观念。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读中发展语感,浸染思想,培养读写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突出学科特点:语文课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有者丰富的人文性和较强的工具性。学生学语文,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语言实践及收获,又要使学生的性格、思想、情感受的熏陶。因此,语文课应以读为根,通过生生、师生、生本等多元对话,让学生亲历语言。
二、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途径及方法:
1、课型创新:
课型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将启发式和讨论式写进全教会的《决定》之中,这是第一次。这里的“讨论式”和“启发式”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课型。因为每一节课,教师都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其中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在这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的基 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某种比较固定的课堂教学形式,这便是一种基本的课型。所以课型的创新包含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型的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来。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型基础上的创新。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
2、教学设计的创新: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产生创造的火花,从而使课堂生成不可预约的的亮点。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找到“切入点”,设计好课堂教学主线:
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文路,这就要求我们要吃透教材,理清文脉,找到设计教学主线的切入点。经过多年实践,我摸索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由文路切入设计教学主线:
根据文路设计教学主线,可使得文路、教路、学路和谐统一。例如《白杨》文路是:白杨外形---白杨特征---爸爸心愿。学生的学路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根据文路和学路我设计的教学主线是:通过“高大挺秀”一词和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一段话的教学,在学生心目中树起白杨高大的形象,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插叙以及爸爸神情变化描写的句子,领悟爸爸心愿,在学生心目中树起边疆建设者的高大形象。这样“三路”和谐统一,教师、学生和作者如同乘一舟,披文入情,探幽揽胜。
②由课题切入设计教学主线: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灵魂”,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利用课题组织教学主线可以突出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紧扣题目中的“飞”和“夺”设计教学主线,组织问题系统:围绕“飞”可问:我军为什么要“飞”?我军在“飞”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战胜的?我军“飞”的结果如何?围绕“夺”可问:我军多的是一座怎样的桥?我军是怎样夺桥的?在“夺”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战胜的?我军“夺” 2 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③由文中警句切入设计教学主线:
警句,就是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句子,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统领全文,或揭示中心,或蕴含深意。如《可爱的草塘》最后一句“但是,我犹豫了,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在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今日的北大荒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我围绕这句话组织教学主线,第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画卷”的意思。第二步:引导学生理解草塘美景图、雪地捕猎图、草塘逮鱼图、小河清秀图。第三步: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作者和小丽继续往草塘深处走,又将看到怎样美丽的画面?第四步: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山水水美如画,教育学生要爱我们美丽的祖国,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好多课文都有类似的警句。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些警句的作用,利用他们来组织教学主线。
④由课后习题切入设计教学主线:
课后习题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精心设计的,它是教学的主要根据,应引起足够重视。如《麻雀》一文有这么三个习题:“猎狗发现了什么?老麻雀用什么办法保护小麻雀?猎狗为什么慢慢地向后退?”根据这三个问题,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主线:第一步:利用这三个问题讲读全文,重点突出第二个问题。通过讲解、朗读、比较、画图等把老麻雀那不畏强暴的、奋不顾身的母爱精神深深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第二步:利用三个问题给文章划分层次。第三步:利用问句给每部分概括段意,方法是把文具改成陈述句。
设计教学主线的方法还有利用过渡段、课文插图等方法作为切入点,有时同一篇课文也会有好几个切入点,这就为我们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流程,使同一篇课文常教常新提供了可能。
3、教学用语的创新:
教师课堂教学引导组织学生采用的最有效、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语言。个性化、简约化、风格化、儿童化的教学语言能抓住学生的心,很快将学生带入文本,较好的理解课文。一般来说,课堂导入、课堂过渡语、课堂总结语要新颖、动情。课堂评价语要简练、富于激励。总体来讲,语言还应该融入个性特点,语言要准 3 确、生动。或幽默、或煽情。另外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吸收时代流行语、俗语、生动有趣的网络用语等,缩短与学生间的交流距离。
4、语文实践活动的创新:
讲课内与课外、读和写、学习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贯通。根据不同的教材、对一篇课文学习由课内到课外学生的听、说、读、写、做进行系统设计。开展诸如办手抄报、开辩论会、诗歌朗诵、新闻评说、日记、调查报告、课本剧、演讲等形式,活化、趣话语文学习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生活中学语文。
此外,语文教学手段、板书设计、朗读指导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创造空间。只要我们心系课堂,孜孜追求,就一定能在语文课堂的创新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也会步入自己语文教学的敞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