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
感受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魅力
学段:小学 学科:语文
前不久,我听了一堂语文课,这位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表扬表扬他(她)”;“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如果学生第一次听到上课老师表扬他(她),他(她)会十分高兴,如果次数多了,学生听了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评价语言的魅力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从而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借助巧妙机智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善于运用
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如:
“——今天你的表现真出色,只是说得还不够全面,我请**同学帮你补充,好吗?”
“——你能举手回答真好,不过,请你再想一想再说,好吗?”
“——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来听听其它同学的回答,好吗?”
“——你的说法不太确切,你若能换个说法,相信你一定能表达出来,愿意再试一试吗?”
类似以上这种亲切的话语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同时又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使整个课堂显示出融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曾听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期间有好几个学生都提出了几个重复的问题,这时老师评价说:“重复的问题不要提。”显然这种评价是不妥的,很有可能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老师能换个说法:“噢,你是认为这很重要,想再强调一下,对吗?如果你还有不同的问题可以再提出来。”这一亲切、真诚的话语不就能有效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吗?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课堂上好表现,但由于受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的理解有时不可能十分准确、全面,这时教师就要以充满爱心、饱含智慧的话语加以引导,这样
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更有效地参与学习。
二、借助准确生动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来的亮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予以肯定与赞赏,学生定能如坐春风,课堂显得生机勃勃。
比如课堂上对于读得好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
“——读得真不错!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都被感动了。” “——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老师甘拜下风!”
“——多动听的声音啊,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如此生动、亲切、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在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的同时就会产生积极表现自我的欲望,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准确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再如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同样应毫不吝啬地使用一些有层次性的评价语言加以赞赏,如:
“——学贵有疑,这个问题问得好!”
“——你能提出这个问题,真不简单!”
“——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用心思考了!”
“——你的思维很敏锐,这个问题很有深度!” “——你真能发现问题,瞧,都问到点子上去了!” 相信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运用以上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的思维必将向纵深方向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更加高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借助富有艺术的表扬促进孩子的成长
1.表扬要具体。小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当你笼统的表扬他时,他有时感到自己确实各方面做的都不错,易产生自我满足感。有些人,不懂表扬的艺术,在了解了表扬的作用之后,是不是的就说,“孩子,这段时间表现挺好,希望你继续努力”、“你表现不错嘛”等,确实有可能使孩子觉的自己各方面已经做的不错了,易产生满足感。这就要求我们在表扬时切忌笼统。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
2.表扬要适时。发现了孩子的点滴进步,或闪光点,我们要趁热打铁,及时表扬、鼓励。不要等到孩子的进取心冷却了,上进心销食殆尽了,再表扬、鼓励,那就一点儿用处没有了。
3.表扬要持续。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的进步也有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只有积聚了一定的量变才会发生质变。因此,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要不断鼓励、表扬,使孩子有成功、喜悦感,并且自信心逐步增强,不断挑战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4.表扬要真诚。虚伪的表扬,不但起不到树立孩子自信心的作用,有时孩子还以为这是老师、家长对他的嘲弄,讥讽。因此,表扬孩子应持真诚的态度,使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劳动是尊重、赏视的,愿意欣赏他的劳动成果。这样可以激励孩子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第二篇:语文教师阅读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浅析
语文教师阅读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浅析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二中学语文组 孙旺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黏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住学生。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学生的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个性的飞扬。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教学实录(节选)
师:初步地了解了作品,然后咱们开始课文的学习。进入课文学习的第一乐章。
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呢,我想向大家念几个语言的片段。这是现在的成人、长大了的人,他们童年的时候或者少年的时候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感受,现在回忆起来的感受。
有个人这么说了:‚十四岁那年,我读到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不会忘了这首诗,它将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位说:‚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喜欢的普希金的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还有一位说:‚这一首诗已陪我度过许多难过的时刻,我喜欢这首诗。‛ 还有人说:‚这是第一首吸引我的诗,初中时候我读到它,很感动。‛ 那么,咱们今天来学习这首诗,咱们青年、咱们少年来学习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呢?先把诗歌读起来。
咱们这一次的学习有三个要求:第一,吟诵这首诗;第二自由地背;第三,抒发读诗之后的感受。好,现在自由地、大声地,好象自己在感受这首诗的奥秘。大声地读,开始吧。
生:‚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诵读)
师:注意两个字:‚吟诵‛,不是念书,再读一下,开始吧!(生读)
师:这一次呢,有点吟诵的味了。我想这首诗还有另外一种读法。这一首诗是诗人给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题词,是诗人在流放期间的最艰苦的环境下给邻居的小孩子写的几句话。那么这首诗可以用说话的方式。因为它是说理的,它就是在说话。当你要劝慰人家的时候,你就得用说话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大家试一下,用说话的方式,互相讲给对方听一下。开始吧。(生试着读)
师:真好。你看,‚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下面我们再来尝试另外一种读法。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双肩已经扛担不了生活的重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握紧拳头鼓励自己,这个时候有一种内心的独白,悄悄的,鼓励自己。那么这种内心独白的方法,用于诗歌朗诵,适合自己听,鼓励自己,勉励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试一下,这种‚沙沙‛的读书声一定会激动我们的心情。试一下。
(生尝试着读)
【简评】在同学们正式朗读课文之前,余老师进行了厚重的教学铺垫与渲染,其目的是营造课堂教学的气氛,是激发同学们吟诵诗歌的情趣,明显地暗含着吟诵这首诗必须要准确把握它的情感。当同学们“念书”时,余老师及时纠偏为“注意两个字:‘吟诵’,不是念书,再读一下,开始吧!”同学们再次读诗之后,余老师评价道:“这一次呢,有点吟诵的味了。”并且顺势具体地指导“吟诵”这首诗的具体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绝不是表面化的虚空的语言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语文教学的专业术语,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推进动力和指路明灯。
师:悄悄地把你的感受讲给同学听一下。(生互相小声交流)
师:好了,公开地交流一下,语言简洁,表达你的感受,哪个同学先来?哦,谢谢你!
生1:读完这首诗后,我就想到了中国古代的时候也有一首诗,它里面有两句话一直颇为传诵,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它首先给我们一个悬念就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让我们跌入这个黑暗中,然后又在后面不断地给我们展现光明,在黑暗中看到一线希望,而且像这种希望中看到永远向前的感觉。
师:就是说经历了山重水复的痛苦,就会有柳暗花明的快乐。谢谢!生2:这首诗随没什么具体的形象,却深深地雕烙在我的心里,试问,谁没有被生活欺骗过,显然这就是真谛,这就是光明。
师:生活就是海洋,海洋就是不平静。好,继续来。哪一位?
生3:当我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是,人生就是一条大路,这条大路它不可能是一路畅通的,总会出现一些绊脚石。假如真的有一些绊脚石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就像诗里说的那样,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我们要镇定下来,然后去面对这一切,然后勇敢地去克服它,去逾越它,然后当我们真正地逾越它以后,回首看,我们觉得,其实那些绊脚石也是挺有意义的,我们应该记住这一些,并且是勇敢地面对未来。
师:是啊,真好!生活也像一条河流,它一定是弯曲的,但一定是向前奔流的。好,继续来。
生4:我觉得人生,就是人们的一生就像在大海上的一只小船,那么,当自己迷失方向的时候呢,这首诗灯塔一样指引方向,到达成功的彼岸。
师:它告诉我们苦难是人生的必经的一课。好,继续来,好,继续来。生:它告诉我们就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鼓励自己,要有一种希望,不要放弃这种希望。而且当你成功的时候,如果再回忆这些苦难的时候,就觉得成功更有滋味,更有意义。
师:也就是说艰辛能够让你领略到更美的人生风光。好,你来!
生6:我觉得,我们都是养尊处优的一代,生活很幸福,但我觉得总会遇到困难,我觉得这首诗,它告诉我,在无助时要相信阳光就要会来临,同时也让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有悲伤有欢喜,同时我觉得挫折能够使我前进。
师:同时也要知道你有坚实的双肩。谢谢!好,还有哪一位?
生7:生活欺骗了你,就像你给身上留了一块伤疤一样。要细细去品味这种痛苦,然后镇静地去想一想,然后快乐就会让你把这个错误、伤疤愈合。
师:诗意地回忆过去,温馨地展望未来。好,继续!
【简评】以上余老师在每一位同学的发言之后,都进行了及时的点评,每一次的点评用语,都是顺着同学的理解,进行恰当的肯定,做了恰当的指点或指引,其目的在于:一是肯定同学们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联想,二是提升同学们的发言质量,为后续发言者以更好的点拨,以更多的参与交流的热情的激发。点评用语:精炼,恰当,热情,高屋建瓴。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黄厚江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用语。黄厚江老师《给我的孩子们(节录)》课堂实录(节选)
生:我觉得这里的‚自动‛就是自愿、自发,而我们的‚自动‛是机械化的。师:非常好!你看,这是一种比较思维。我们今天的‚自动‛往往是非人工的,不需要人去操作的……能不能用文中的其他词语来解释这个‚自动‛呢?
(学生发言,还是就本词语解释词语的文中含义。)
师:大家注意……我们这是专注关监狱局理解人物特点。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还有哪些词语可以让我们比较深入地把握孩子们的特点?有没有同学有新的发现?没有。那我们在一起看课文第2自然段中:‚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这句话什么意思啊?什么叫‚身心全部公开的‛?
生:我觉得就是比较单纯,很天真,没有心计。……
生:我认为是‚给我的孩子们‛一段美好的回忆。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来,他是‚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因为孩子们不如现实的时候,已经会失去所谓的童真,所以说他要为孩子们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生:第10自然段有一句话,‚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就是让孩子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珍惜童真,珍惜童趣,让他们好好过这段时间,之后要面对的是现实。
师:我要提醒大家一个问题:其实我们刚才一起讨论的问题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凭空想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啊?对,这是他的一个画集的代序,由这个代序我们就可以推敲到两点:
一、他说的‚给我的孩子们‛狭义地讲就是给他自己的孩子们;广义地讲,又不仅仅是他的几个孩子们,也包括你们,也包括我们在内,我也是他的‚孩子们‛,是所有读者。那么,给所有的读者,到底是哪一个希望比较好呢?我觉得三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但有一个更靠近作者的想法……
【简评】黄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用语,可以这样简括:厚实,巧妙,借势。在第一位同学发言之后,黄老师及时准确地捕捉到了他的思维闪光点,评价为“这是一种比较思维。”
在后面讨论文章作者(丰子恺)的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时,黄老师的引导和评价、点拨、提升思维质量,都是融为一体的巧妙与机智,真实与理性,而又充满着热情:“我要提醒大家一个问题:其实我们刚才一起讨论的问题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凭空想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啊?对,这是他的一个画集的代序,”这一段话,既点评了同学的发言质量,又提升了讨论的问题实质,还顺势引出了对本文主旨及其社会意义的讨论,多管齐下,没有常规性地提问“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巧就巧在是教学生“学会阅读”,把阅读文章的感受和生活的体验熔铸在一起,大胆地畅所欲言。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绝对拒绝平庸,拒绝刻板,更要拒绝生硬„„
教学评价语言应是一泓清澈的溪流,汩汩流淌着; 教学评价语言应是一首盎然的诗歌,朗朗吟诵着; 教学评价语言应是一位睿智的哲人,谆谆告诫着„„
第三篇: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
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 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特别是课堂评价语言。故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口头语和体态评价语言显得尤为关键。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言要具有魅力,必须做到四点:
一、表扬语言的真实性
常说: “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语文课程标准也建议: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然而“好!”、“你真棒!”、“你太聪明了!”等赞美之词不绝于耳;“五角星”、“小红花”以及各类卡通形象作为奖励漫天飞舞;在教师“引导”下,整齐划一的学生掌声和“棒,棒,你真棒!”的口号声在课堂上此起彼伏,难免让人觉得“声不由衷”。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过分表扬既含糊又夸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索然寡味,会产生淡漠感。„„平静地思考一番,就会发现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真正的评价应该是对事实的肯定,对精神的唤醒,对行动的鼓舞。如:
案例一:习惯
“----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进步真大。”(提问)“----想好后,你会说得更精彩。”(思考)“----尊重别人,你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倾听)
这种发自内心最廉价的润滑剂,众多优秀教师使用的教育法宝会鼓励优秀,激励后进,让评价用到实处,恰到好处。在这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这不就像一双温暖的手扶持学生进步吗?
二、纠错语言的准确性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的确,“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能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孩子拥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狐狸聪明”,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狐狸的这种聪明可取吗?人应以诚信为本,故不该学狐狸。这不是语言的运用魅力吗?如:
案例二:作文点评
在一堂作文点评课上,有位教师走下讲台,用赏识的眼光,用热切的期望来鼓励学生,感染学生。
“----这是我看到的很不寻常的见解,可以展开写吗?” “----再想想文中的两个例子有详略的考虑吗?”
“----这么优美的语句如果配上工整的书写该多好啊!”
诸如此类的评语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同样是纠错语言,却传递着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引导和期待,是教师一腔关爱的真挚流露。这样的评语必定会深深打动孩子,让其“亲其师而信其道”,并能使孩子不断进步。这难道不是一面镜子,让学生客观地认识问题,取得成功吗?
三、评价语言的人文性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也伤人。”新课程改革要求: “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发展。”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其自尊显得极其重要。
案例三:“谁比他读得更好!”
一位教师执教《桂林山水》一课,请了一位臂戴队干部标志的学生与一位平时成绩中下、寡言少语的男孩——“百姓学生”朗读。结果,优生取得教师的“芳心”,鹤立鸡群;“百姓学生”被评得一无是处---“他连句子都读错了”。教师接着说:“谁比他读得更好。” 这可真是顾及一二个,打击一大片呀.于是,这位学生低着头坐下,本节课再也没有主动发过言。试想如果这位教师能软化“班级参照”,强化学生的“自我参照”,运用以下语言:
“----别放弃,再试几次!坚持下去准能行!.”
“----参与是走向成功的开始,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阳光总在风雨后,没经历挫折的风雨,怎能看到成功的彩虹?” „„这种人文性的评价既能让被评价人虚心接受,也会提高评价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避免忠言逆耳的误解,那孩子会那样吗?不能不说这简直是一盏航标灯,为莘莘学子指明前进的方向。何乐而不为呢?
四.批评语言的诙谐性
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不注意听讲的孩子喜欢重复别人的答案,于是我会说“你认为这很重要,要强调一下,对吗?”孩子们会开心一笑,继而集中了注意力。
当孩子的声音触动了我们的耳鼓,那就是音乐。当孩子的行为触动了我们的眼睛,那就是绘画。当孩子的故事触动了我们的心灵,那就是戏剧。
课改触动最大的是教师,受益最大的是孩子。机智多变、常用常新、层出不穷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将是学生赖以成长、发展的“土壤”。
所谓评价语言,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的评判。有了教师的反馈信息,学生才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作出调节。对了,强化正确的答案和处理过程;错了,重新检查输人信息或处理过程。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有两种不正确的处理:一是一概肯定,不管学生的对错都说“好、好、好”;二是轻易否定,教师心中先定好“标准答案”’,凡不符合自己“标准答案”的,哪怕再有道理也予以否定。教学评价语言不同于一般的是非判断,它由于受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形式、教学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因此恰当的评价语言必须具有准确性、启发性、适时性、鼓励性四个特点。如果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不可一律表扬,应给予纠正,并用适当的鼓励话语进行鼓励。
至于五年级画线段图的问题,学生之所以先列式是不理解线段图的重要,只是把线段图作为累赘,应付了事。至于解决办法应该让其认识到线段图的重要。目前只有这些浅显的看法,不成熟,希望大家指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来的亮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予以肯定与赞赏,学生定能如沐春风,课堂显得生机勃勃。比如课堂上对于读得好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读得真不错!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老师听了你的朗读都被感动“——你念得比师还要棒,老师甘拜下风!”“——多动听的声音啊,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主持人!”“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嘛读得那么快?要注意呀!”“你读得很好,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使学生知道了朗读的基本要求: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也正是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练习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会有进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运用。
在新课程理念中,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瞬时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一种评价。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课堂中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精彩评价语言,实则是教师深厚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怎样提高自身课堂评价语言的品位和水准,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几点认识。
一、评价语言要有适度的激励性
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因此,教师评价语言中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为了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吝言词地给予热情的鼓励。
如“谁敢说我是班上朗读最好的?”“好,大胆地站起来读吧!”“老师相信你一定是我们班读书最棒的同学!”这些激励性的话语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学生们也正是在这些语言中体会到自信的快乐,他们大声地读,快乐地读,向老师展示着“我能行。”老师的一句句激励的话语,唤起了学生心中的憧憬,点燃了学生自信的火花。如“目前为止,他是我们班上读得最好的,谁能超过他?比他读得还要好?”“你现在暂时没他读得好,但是只要努力,你一定会读得比他更好!”“你来读吧,你一定可以读得很好,不用紧张,展示一下自己。”“瞧,你不是读得很好吗?要有信心。”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中听到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个男孩音质悦耳,吐词清晰,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教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的于老师。
但是,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性也要适而有度。现在有些教师上公开课,不论学生回答的好坏,总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表扬:“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老师很喜欢你!”“你真了不起!”弄得听课老师和学生心里都不是滋味。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无愧于接受这个奖赏。如果对他们解决了一些过分容易的任务而大大赞扬,尤其在中高年级,则不仅难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因为这会被同学认为是无能的标志。所以,赞扬要适而有度,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
二、评价语言要富有针对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多创意的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表达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进行针对性的评价。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他能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恰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在他的课堂中,听到了他这样的一些评价语言:“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读课文应大大方方,别缩头缩脑呀!”“这个字念得不够好,跟老师再念一遍。”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好。
曾经听一位一年级的的教师上《美丽的小路》,教师的评价语言精彩而富有针对性,下面是教学片断:
师:(投影出示句子:美丽的小路不见了。)这时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么读这句话?
生1:(皱着眉头,满脸不高兴地读起来。)师:哦,你看到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很难过!生2:(一脸惊奇,速度较快地读。)
师:是呀,才几天不见,美丽的小路怎么会不见了呢?真的很令人惊奇。生3:(左顾右盼,好像在找什么,“不见了”读得特别慢。)师:你还想再欣赏一下美丽的小路,可是看不到了,你很失望。生4:老师,我和他们不一样读的。(读句子。)师:呀,你看到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心里多着急呀!师:同一句话,小朋友能读出这么多的意思,真不简单哪!
有感情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同样的一句话,四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同,教师的评价语言也因人而异,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
三、评价语言要具有生成性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新课程,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以超越预设的目标和程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生成性资源;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用自己的评价语言去引领课堂中的精彩生成。一个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听写词语,其中几位发展水平不一的学生被教师请到讲台前写在黑板上。听写结束,大家对照课文找错误,一个女生在黑板上把“一户人家”写成了“一尸人家”,把“鸟儿”写成了“乌儿”。老师没有批评女孩儿,而是笑着对大家说:“今天的听写完成得很好,有的同学写错了能自己发现、自己改正。有趣的是这些写错的字,它变成了另外一个字。你们看这‘一户人家’的‘户’,头上少了个点不是‘户’了,而叫做‘尸’,‘死尸’的‘尸’。这个点就像脑袋一样,一个人脑袋掉了还能活吗?不就成‘死尸’了?(孩子们开心地笑了。)再看这个‘鸟’字少了一点,就不是‘鸟’,而变成‘乌’,是‘乌黑’的‘乌’。这一点就像是鸟的眼睛,鸟儿眼睛没了,不是就乌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了?(孩子们笑得更欢。)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的汉字多么有趣啊!”
这分明是学生错写了两个字,可教师及时捕捉了这一教学契机,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了新的教学资源。教师的那些评价语言既保护了学生强烈的自尊,又引导了课堂的生成。
四、评价语言要形成导向性
(一)教师的评价语言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导向性,好的导向性评价,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要善于巧妙地点拨、引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学生读书时可以这样评价:“古人说,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读完后可以说:“读得非常响亮、流利,如果速度再放慢些,并掌握语气,同学们会更佩服你的,继续努力!”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在一学生朗读后指出:“你已经理解了,但是光有理解没有感受不行,光有感受没有感情更不行,请你再带着感情读一读。”学生思维自然活跃升华而灵光闪动,当再一次朗读时,读得入情入境。教师短短的几句评价语言,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
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有的学生提出:“文中的‘温暖’和‘舒适’用得不够准确。”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温暖’和‘舒适’用得非常准确,因为小屋跟外面相比是温暖而舒适的。”此时教师没有及时评价学生,而是随机引导:“有道理!你们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思考,具体说说吗?”教师的评价语言让学生知道了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概括性的评价语言能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概括学习方法,掌握知识要点。在听一位老师上《凡卡》这一课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写信呢?”学生说:“我给好久不见了的亲人写信。”教师点评:表达思念之情。学生说:“我心里不愉快的时候给我的朋友写信。”教师点评:“倾述烦恼。”学生说:“我在遇到快乐事情的时候给好朋友写信。”教师点评:“分享快乐。”学生说:“在过新年的时候,我给亲人写信。”教师点评:“节日祝福。”教师的点评精辟到位,高度概括。
(二)教师的评价语言能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位教师教学《小露珠的梦》一文,开课时要学生先谈谈自己有什么梦想,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警察、有的想周游世界、还有的想成为宇航员,„„答案可谓精彩纷呈。突然一位男生站起来说:“我的梦想就是当神仙。”听到这个回答,教师明显一怔,但她很快走到男孩身边,微笑着说:“你的想法很特别,那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有神仙吗?”男孩答:“没有”。教师顺势引导说:“那就很遗憾,看来你的这个梦想是无法实现了。”很显然,课例中男孩的回答是缺乏合理性的,也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但对这独特的回答教师既没有热情赞赏,也没有断然否定,而是通过适度评价(想法很特别!)和适时引导(现实生活中有神仙吗?),使学生自主意识到自己价值取向的问题,从而纠正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错误倾向。在这一教学细节中,教师就是机智地运用了教学评价语言的导向性,成功地生成了课堂的精彩。
五、评价语言要机智有趣
充满机智有趣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上《林海》一课,有一位模样英俊的男孩对大兴安岭为什么美得不空洞时讲得头头是道,最后他说:“所以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教师马上称赞道:“你也美得并不空洞呀,你看,样子英俊,也肯动脑筋,你的名字是不是叫小兴安岭?”顿时课堂里一片笑声,这个学生也开心地笑了。这样机智有趣的评价是根据教学进程随机生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气。
在特级教师的课上,我们常常能听到学生们和听课教师们发出的一阵阵笑声。这些笑声,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幽默式的言语评价。一位特级教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文中写到杂草被大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一个学生朗读这句话时声音非常洪亮。老师笑了笑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商品,来,我再给你喷洒一点。”同学们和听课老师都笑了,该同学也会心地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又读了一遍,这次读出了效果。这样的幽默评价调节了课堂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
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评价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教师精彩而恰当的评价语言就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精彩的评价语言,虽然不是磁铁,但可以牢牢吸引学生;虽然不是蜜糖,但能让学生感觉到甜蜜;虽然不是矿产,但能开发出无穷的资源;虽然不是航标,但能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体悟到学生飞扬的个性,感受到学生快乐地成长。
第四篇:展示教师风采感受语言魅力
展示教师风采感受语言魅力
口马春霖
语言是人类思维、交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用语言贯穿教学始终。俗话说“言为心声”、“听其言可观其人”,教师的语言是其心声的外在显示,反映了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能力和学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言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而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地位和特点又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师尤其要注意努力提高自己语言方面的素养,讲究语言艺术性。
一、丰富的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细胞,掌握词汇越丰富,语言无疑会越生动活泼。学生通常是通过教师的讲述而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掌握的。因此,要吸引学生,教师必须使自己讲课时的语词做到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教学中,教师如能适时、恰当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民间俚语、幽默笑话甚至经典广告,都会调节气氛。如在教授“挫折面前也从容”一课,讲到“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时,我在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充分展开讨论的基础上,一口气用了下面的一段话作为该知识点的总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同学们一旦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你就不会轻易地屈服于各种挫折。纵然人生旅途有着许多‘坑坑洼洼’,有着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有时甚至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然而,有了人生目标的正确指引,你就会格外地‘珍惜每一个清新的早晨、每一个宁静的黄昏,珍惜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进程,珍惜人生的每一次坎坷、每一步奋进’。那么你就会‘走出自卑的峡谷,迈出惰性的陷阱’,呈现在你眼前的,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论文范文)这样,旁征博引,把各类知识熔为一炉,触类旁通,既实现了传授知识的目标,又体现了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也给学生留下永难忘怀的深刻印象。
二、充沛的感情
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只是简单的周而复始和循环往复,只起“传声筒”、“留声机”和“搬运知识”的作用。事实上,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以自己激越的思想感情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去焕发学生的政治热情,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教师的这种激情来源于其自身对高尚理想情操的执著追求,来源于对高雅生活情趣的无限向往。有了这种思想情感与情趣,教师执教起思想品德课,自然可以激情四溢,豪情满怀。如在教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课时,我饱含深情地朗诵道:“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渺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接着,又在学生列举历史上几则有关宽容事例的基础上,再次总结如下:“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宽容是曹孟德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蔺相如的宽容让廉颇‘负荆请罪’;娄师德的宽容让其弟弟学会‘唾面自干”’。我的这段注人情真意切的教学语言,以排山倒海之势,挟雷霆万钧之力,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拨动了学生微妙的审美情思,引起其心灵的颤动和共鸣,使其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我深深体会到,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发出各种教学信息时,如果感情缺乏诚挚深沉,那么就很难激活学生心理感受中的情感功能。实践证明,那种枯燥无味的说教,故弄玄虚的扯淡和颠三倒
四、麻木不仁的陈述,只能使学生倍感厌倦、无聊。正所谓“言不激切,则听者或未动心”。
三、多变的语调
要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光有充沛的感情还不够,还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即教师要恰当地调整说话的速度和节奏,要善于运用疑问、惊叹、排比等句式,使语气有起有伏,抑扬顿挫。如在教授“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时,针对当前社会上由于拜金主义思潮的冲击和享乐主义观念的盛行,许多人道德失范、诚信缺乏、思想滑坡,并由此导致自私冷酷的思想和行为,我用沉痛的语调描述了小悦悦惨死的一幕。随着我深沉悲愤的语言描述,学生们沉浸在对小悦悦深切的同情和极度的惋惜之中。稍作停顿,我话锋一转,说道:“应该看到,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上述的这些自私冷酷的思想和行为,仅仅是社会主义蓝天中的几片阴云,仅仅是共和国大厦上的几线蛛,仅仅是民族大草原里的几株杂草„„随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大力弘扬,高亢的主旋律毕竟会淹没那种不协调的噪音。就是在我们周围,这种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总体来说不是显得势单力薄吗?”在此基础上,我再深情地朗诵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的一段颁奖词:“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精彩的颁奖词配上我的深情朗诵,学生们倍感热血沸腾。这样语调时而激昂,时而深沉,时而严肃,时而明快,充分运用语调上的轻重缓急把学生引入角色,不时在学生刚刚平静的思维水面上激起新的涟漪,收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效。
四、绚丽的色彩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从火热的现实生活出发,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的精神和要求,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
1.学会选用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如在教授“维护国家安全:我们的政治义务”一课时,针对有关国家在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和“黄岩岛”问题上的大放厥词和挑衅行为,我将其斥为“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表示强烈的憎恶;而在教授“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一课时,针对**不断在西藏地区制造事端、意在分裂祖国的企图,我又将其贬为“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表示极度的鄙视。再如针对日本有关方面一再极力否认侵华战争的可耻行径,我则运用历史事实对其言行大加鞭挞,正义凛然,义正词严。反之,若教师在此问题上的表述稍有含糊或作臆测式的评析,则极容易模糊学生的思想认识。
2.学会选用有幽默色彩的语言来进行教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十分重要,小而言之,它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大而言之,它有时能影响一生的发展。就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言,过去我们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为单一,或以笼统的“很好!”、“好的!”“答得不错!”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回答;或以“你说错了,请坐!谁来说?”这类简单、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否定学生的回答;或一味给以“你真棒!”、“好极了!”的廉价表扬,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评价语言的魅力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从而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借助准确生动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来的亮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予以肯定与赞赏,学生定能如坐春风,课堂显得生机勃勃。比如课堂上对于读得好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
“——读得真不错!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都被感动了。” “——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老师甘拜下风!”
“——多动听的声音啊,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如此生动、亲切、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受激励呢?学生在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的同时就会产生积极表现自我的欲望,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准确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再如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同样应毫不吝啬地使用一些有层次性的评价语言加以赞赏。如:
“——学贵有疑,这个问题问得好!” “——你能提出这个问题,真不简单!”
“——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用心思考了!” “——你的思维很敏锐,这个问题很有深度!” “——你真能发现问题,瞧,都问到点子上去了!”
相信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运用以上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的思维必将向纵深方向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更加高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借助巧妙机智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如:
“——今天你的表现真出色,只是说得还不够全面,我请**同学帮你补充,好吗?”
“——你能举手回答真好,不过,请你再想一想再说,好吗?” “——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来听听其它同学的回答,好吗?” “——你的说法不太确切,你若能换个说法,相信你一定能表达出来,愿意再试一试吗?”
类似以上这种亲切的话语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同时又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使整个课堂显示出融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曾听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期间有好几个学生都提出了几个重复的问题,这时老师评价说:“重复的问题不要提。”显然这种评价是不妥的,很有可能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老师能换个说法:“噢,你是认为这很重要,想再强调一下,对吗?如果你还有不同的问题可以再提出来。”这一亲切、真诚的话语不就能有效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吗?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课堂上好表现,但由于受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的理解有时不可能十分准确、全面,这时教师就要以充满爱心、饱含智慧的话语加以引导,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更有效地参与学习。
三、借助饱含深情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师生心与心交流的过程中,只要老师对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希望之情,就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使每个学生都会比原来做得更好。曾观看过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给三年级的孩子上《锡林郭勒草原》的课堂实录。课堂上,当王老师叫同学们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这时王老师发现有一位女生低着头未举手,于是她走到这位学生跟前轻声问道:“你为什么不举手?”小姑娘说:“我有点紧张。”“读书就不紧张了,能试一试吗?”小女孩望着老师不吱声。王老师扶着她的肩膀,轻声说道:“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能!”于是王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了起来,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王老师接着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王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千多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四千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小女孩听了小脸乐得像绽开了一朵花。
胆小的孩子心灵往往敏感而又脆弱,亟需老师的呵护和关爱。要知道,在关键时刻老师这一句真诚的赞赏,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平添无穷的力量,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项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也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四、借助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特级教师于永正常常以恰到好处的教学幽默润色课堂,为教学增添亮色。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如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于老师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这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煞有介事地说:“这位同学读得多好,陆晓荣同学听得都入了迷了。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回过味来的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头脑中变成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杨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能像陆晓荣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就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
在这节课中,于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既肯定了那位同学精彩的朗读,又借助听课同学的表现把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揭示出来了,而学生们发自肺腑的笑声。则表示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教师语言能力的折服与钦佩。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学习,学生怎么会不感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呢!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江西省信丰县黄泥学校 肖红梅
电子邮箱:xfxnxhm@163.com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