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激
浅谈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激【摘要】
教师的语言非常重要,一句激励性语言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产生心理的催动和激励作用,能鞭策学生终生并使其铭记不忘。一句伤害性的语言能使学生消极沮丧,停滞不前。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赞扬。”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被赏识、被重视、自信心就会立,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激励性 真情化
艺术化
幽默
生动 适时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平时我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平时花大气力去准备的一堂课,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热情却并不是很高,课堂也没有达到我们所预想的效果,而名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造就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在课堂上语言不够生动,激励性的语言就是这样的几句话:“很好!”“你很聪明!”“你真行!”“你读得很有感情!”“你真棒!”;而名师的魔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让课堂变得更精彩。其实教师的语言非常重要,一句激励性语言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产生心理的催动和激励作用,能鞭策学生终生并使其铭记不忘。一句伤害性的语言能使学生消极沮丧,停滞不前。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赞扬。”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被赏识、被重视、自信心就会树立,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中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交往的一种主要媒介,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去,我们教师往往只是注重对教材处理、教法选择的研究,而对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语言研究较少,特别是忽视对激励性语言的研究和使用。上好一堂课,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谚云:“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这里讲的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始终紧扣学生的心弦,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滋润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研究和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这段时间我有幸倾听了许多教师的教研课,感触特别多,也特别值得我去努力的学习。对于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回答方面的评价我总结有两个特点:
一.教师的情感激励真情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课程呼唤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爱教师,学生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课。因此教师必须像对待自己的弟妹,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去爱自己的学生。洒向学生都是爱,洒向学生都是情。课堂上教师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手势,都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都激励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如老师看到一个平时胆小的学生想举手发言,但举起又放下时:教师首先对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请全班学生鼓励欢迎这位同学发言,然后说:“今天我非常高兴某某同学大胆举手发言,而且非常棒,希望你经常让大家听到这样精彩的发言。”当小朋友不自信,不敢回答问题:“没关系,只要做了,就是一个胜利。”老师走近其身边,悄悄地说:“你知道吗?你很聪明,你的想法也很
棒,把你的金点子与同学分享,好吗?”„„教师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用饱含激情的语言,眼神,动作,表情显露出来,用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激励评价从教师的心窝飞泻而出,学生也会用他爱老师,爱学习的情感来回报老师。
二教师的语言激励的艺术化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课堂激励评价也离不开语言。教师要力求使自己的评价语言真实,准确,精彩。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真诚,还需 要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那些人云亦云的“好”,“棒,棒,棒,你真棒”等评价语言使人觉得“言不由衷”因而听而生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开一个帽工厂,每天上课都要带一些帽子去,看哪个学生适合戴哪顶帽子,就把哪一顶送给他,课堂评价中的同一句话,我们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学生感到勉强;也可以说得激情四射,让学生感到温暖和幸福。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要吝啬自己赞美,赏识的语言,多给学生表扬,激励。同时我们认为恰当的批评和警醒,也应算一种激励评价。如果教师的评价只是一味的表扬,这样会使学生分不出是与非,长此下去会养成学生自高自大,惟我独尊的思想。因此,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要委婉的指出:“你的想法似乎有些不妥,再想想你会说得更棒!”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时,应引导一下:“想一想还需要补充吗?你的回答有一点不完美。”教师的评价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激励后进,指出不足让评价用到实处,恰到好处。所以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要注重艺术化。
1.评价语言的幽默
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我很受启发。有位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那位老师微笑着悄悄地对该生说:“噢,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我觉得这种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时学生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读了。课堂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不注意听讲,或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喜欢重复别人的答案,于是我会说“你认为这很重要,要强调一下,对吗?”孩子们会开心一笑,继而集中了注意力。在小组讨论中,对表现好的小组,我常借用电视上的广告词“你们真是黄金搭档”„„
2.评价的语言要生动
课堂评价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使评价更富感染力。如在学生取得成功时:“你有一双慧眼,火眼金睛,把藏在背后的东西也读出来了。”在学生迷茫时:“真好,你们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又找到了一处,还有没有?”在学生缺乏信心时:“老师最喜欢举手的同学举手的同学是最自信的同学。” 当学生一笔一划用心书写生字,发现学生写字结构有错误时:“只要看清楚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就会写得好看,你不是也这样做的吗?”当学生在上课插嘴抢着回答问题:“你能回答问题真好,如果你学会倾听别人的回答,你回答问题会更精彩,试试!”“某某同学的好想法听不见了。一个一个说好吗?”这一句句动情的话语,似春风如春雨,催开了学生心灵的花朵,课堂上,学生“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口常开,小眼闪光。”
3.评价要适时
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让评价恰到好处。所以说: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
如果想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那就恰当运用评价语吧!让评价在语文课堂上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第二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激趣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激趣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岔路口中学
镇 亮
[摘要]: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场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兴趣;激趣
对于语文课,许多学生往往提不起多大兴趣,说它犹如一潭死水。究其原因,除了教材的不灵活外,还和和教师的教法有很大关系。激趣,顾名思义,即是激动兴趣。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而学得就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入手,从学生入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做出的一些尝试。
一、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悬念,能使人们产生心理追踪,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猜测,去期待,乃至欲罢不能,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因此,用提问来处理说理性较强的文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心声》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写谁的心声?他的心声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必然认真阅读原文,寻找答案。在学生阅读完后教师稍微加以点拨,全文的主旨及结构就已经迎刃而解了。不单开始讲解课文时要给学生提问题,设悬念,在讲课过程中,更要注意以小悬念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讲课过程中这样巧妙的启发、诱导,不仅通过思考活动维持着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二、精彩活动 激发兴趣
语文课不应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形式,还必须想出许多有益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描写方法时,可让四组同学选出各自的代表,分别上台表演四个假想的片断,然后看哪个组表演得较好,再让学生将这个场面描写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想像力、观察力。除此之外,语文课堂上还可搞辩论赛、演讲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都有效地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的水平。
三、优美歌曲 激发兴趣
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符号,汉字具有音乐美。在语文课堂上,音乐不仅体现在有声有色、抑扬顿挫的朗诵上,也体现在诗中的韵律上。许多诗词本就是一首优美的歌曲。我在教诗词过程中往往播放或示唱诗词的歌曲,使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中学语文的诗词中有许多已配了乐,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白居易的《花非花》,王维的《阳关三叠》,岳飞的《满江红》等。
四、老师范读 激发兴趣
好的范读胜过讲解,不仅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因此在备课时,反复阅读课文,领会作者意图,理解中心意思,然后大声朗读,自我鉴定,努力做到使自己满意为止。这样,教学时就可以在适当时机,用表情朗读,激发学生感情,唤起思想共鸣。如教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时,一位老师以沉痛心情、深情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全班同学沉浸在苍松衔哀,白梅含泪,朔风呜咽,红旗半垂,泪涔涔声凄凄的悲痛气氛中。不少学生流下热泪,还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哭出声来,起到了很好的感染效果。由于我重视范读,大大提高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鼓励学生 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产生满足感,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对于后进生更为需要,后进生在上课时比较被动,视上课为“煎熬”、“受罪”,由于这种情感障碍,还何谈上课产生兴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撤擅于把握设计一些较为容易的问题,把机会给予他们,并给以适当的表扬与鼓励,“你挺棒的!”“你回答得真不错!”“你的进步真不小!”„„心理学认为效果可以激发兴趣,当学生发现自己有了进步,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后,就会体会到一种快乐,从而产生了兴趣。
六、灵活教法 激发其趣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淡化的原因之一是感到语文学习方法呆板,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法。如在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类的说明文时,笔者就利用电脑搜集说明对象的图片,结合课文的内容把它们做成一个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说明文也产生一定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小石潭记》一课之前,笔者就利用学校门前的小溪,带领学生到小溪游玩观察,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简单的学习问题:小溪的水怎样?小溪周围景物怎样?小溪水源怎样?这些学生都能用以前学到的知识来回答,但都不能用到《小石潭记》中的句子,然后再返回到课堂上学习,与课文一对比,不仅体悟到课文中所描述的小石潭的石奇、水清、源幽的特点,而且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大大增强。
教学手段的多样灵活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引领下去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
七、精心设问,激发兴趣;模仿学习,巩固趣味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课堂提问或讨论应当避免随意性,应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或展开讨论。设计的问题还要考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既要使优等生有“想头”,又要使中下等生有“答头”这样的问题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例如,分析《石壕吏》这首诗时,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曾问他的学生:“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过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有的学生表示同意,有的不同意,于是大家纷纷从诗里去找根据,展开了颇为激烈的争论。后来统一了认识——杜甫在这首诗里是通过人物的刻画和情景的描写来表态的,诗人虽然没有直接出来讲话,但是同情谁、憎恨谁,态度是明确的,说《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语文教学中,质疑问难是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有疑而思,有思而悟,有悟而乐。课堂上,教师设置一些有创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是很有必要的。如《愚公移山》一课,要使学生了解愚公的精神,讲课文时可故意设疑:有人说愚公真是愚蠢,移山不如移屋,说说这种见解正确吗?同学们通过讨论就会得到结论指出根据这种说法并不能说明愚公愚蠢,因为本文是为了通过叙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说明愚公精神,并不是从移山与移屋这个角度来说明愚公的,而是通过愚公与智叟的对比来突出愚公的人物形象。这样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也都有所提高。又如在教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单元的说明文后,及时要求模仿这一单元的文章,写一篇介绍自己学校的说明文,同学们通过一单元的学习,很是跃跃欲试,教师一布置,大部分都很乐意写,并且都能写出较好的文章。
总之,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退居“第二线”让学生唱主角,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相反还会学得更主动,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还很多,只要我们思想更解放一些,胆子更大一些,方法也就不难找到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把课教活教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好之”、“乐之”的热情,使之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1]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6.[3]语文天地.2007,12.
第三篇: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
新会区崖门镇仙洞学校坑头校区 黄薛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要尽可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使学生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通过评价形成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现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采用激励性评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评价的语言应该重情感的投入。即用简短而恰当的语言热情的给予评价,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如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我让学生说,你都见过哪些雨,学生说:‚毛毛雨,小雨,大雨,雷阵雨,狂风暴雨。‛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是云里的许多小水珠汇集到一起后,落下来就成为雨了。‛尽管学生是答非所问,我仍高兴地及时给予了鼓励性评价:‚你真爱学习,知道这么多的知识,老师都要向你学习,祝贺你,咱们俩握握手吧!‛他兴奋地望着我,一时不知伸哪只手。
一年级的学生朗读课文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善于听背,但不善于自己看书读。课堂上有个同学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有时落字,有时添字。我不怕占 用时间帮他正确地读完课文,并鼓励他说:‚要认真听别的小朋友读,听的时候可在心里跟着读。你一定会读得很棒,待会儿,再给你一次机会读给大家听好吗?‛第二次,他读得很成功,与此同时,我又对他提出希望,‚课下多读读书,你的朗读会给同学留下更深的印象。‛这样,不仅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还使他真正体验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平时,对待学习有起色的学生,我就对他说,‚你确实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今后会做得更好。‛对作业书写不认真的学生说:‚你的本子保护得好,如果字写得再漂亮点儿那就更好了。‛对回答问题有创意的学生说:‚你的想像力真丰富,说得太精彩了。‛等等。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指出了他们的不足,真正使其张扬了个性,得到了健康地发展。
二、采用同学间互评,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以往课堂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了同学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采用同桌互评,小组评议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课堂上为全面了解同学们每一课的识字情况,我在每一课教完后,总是拿出2分钟时间让同位互查本课生字的读与写,如果全对就给同位得一颗五星,如有不会的字同位教会他或自己学会都可以补画五星。低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为了巩固所学的生字,我规定每周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检查评议上一周所学生字情况,如果被检查生字学生全部学会,由小组长给该同学在所读生字旁印一朵小红花,如所被查同学有不认识的生字,小组同学就一起帮助教会他,小组的同学们,不时的鼓励同学:‚××同学真棒,又认识了两个字,还有两个字如果认识了,你就胜利了,加油啊!‛。等这个同学全部学会后,组长为他印一朵小红花,并说:‚祝贺你全会读了,希望你继续努力!‛还鼓励他说:‚你为咱们组争光 了,谢谢你!‛小组合作检查完生字后,最后教师在全班评出合作最佳,识字最棒的学习小组,在光荣榜上为这个组加一颗合作之星。
在评价同学朗读时,往往出现多是挑毛病,找缺点,使被评价的学生感到很难堪的现象,读课文、发言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如在学习‚阳光‛一课时,一个学生在朗读‚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时,读成了:‚小河像长长的锦缎了。‛等他读完后,同学们接着举起手,有的甚至说出他落字了,我及时引导学生说:‚你们发现他朗读的优点了吗?咱们先评价他的优点,再帮他找不足,提出希望好吗?‛接着就有同学说:‚他声音响亮,‘长长的锦缎’读得很有感情。‛如果不落字就更好了,这个同学很高兴地接受了同学们的评价,并说:‚谢谢你的鼓励,我以后一定注意。‛这样久而久之,同学们对互相评价的认识提高了。知道评价对方时要先找对方的优点,去鼓励他,帮助他树立自信,再对对方提出希望。现在朗读课文后,经常听到:‚你读得很正确,如果声音再大点儿,有点儿感情就更好了。‛或着:‚你读得真好,我要向你学习。‛有时同桌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常会听到‚没关系,我来帮你‛或‚我来教你‛。慢慢地同学间不仅学会了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还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去赞扬鼓励别人,而且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也受到鼓舞,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欲望,更加对学习充满了乐趣。
三、采用纵向评价,使学生获得进步的动力与勇气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根据低年级孩子好胜心强,爱表现,喜欢受到关注,爱听激励的语言这些特点。教学中,我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个体学生的过去与现在作比较。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地分 等排序,而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我制定了简易可行便于操作的评价方法,以掌握学生学习的历程和进步的轨迹。起初学生发言不积极,发言声音较小,我便采用激励的方法使其发言。我说:‚课上只要发言,不管是对是错,只要声音响亮,发几次言均能得几个印大拇指的奖章,积累到10个‚大拇指‛时就能得到一个大奖杯,得10个大奖杯时老师就给家长发一张喜报。‛同学们的积极性顿时高涨起来。现在课堂上同学们基本都能做到大声发言,即使有学生不加思索地说,我也从不批评,只要他插话正确,我同样予以鼓励,如果不正确,就亲切地对他说:‚请你注意听别人怎么说好吗?‛课下再单独对他讲:‚遇到问题要认真思考后再回答,这样就更好了。‛我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同学们发言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发言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在听写过程中,为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每次听写前,我首先把要听写词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抄一遍,然后再听写。如果在这次听写中学生自己认为成绩还不理想,也可对老师要求听写第二遍,第二次成绩比第一次好,那就按第二次成绩记录在评比栏中。评比的等级是这样规定的,全正确的为优+,在评比栏内奖励两个小奖章,错1-2个字为优,可在评比栏内得一个小奖章。如果第一次听写得良,而第二次重新听写得了优+,那就按第二次成绩列在评比栏内,奖励两个小奖章。同时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我又增加了升级奖励的办法。就拿刚才这个成绩来说,他第一次听写是良,而第二次重新听写是优+,这属于升了两个等级,从良→优→优+,像这样升了两级的就在评比栏中奖给他两个升级小奖章(升几级就奖励几个)。如果第二次没有达到升级标准,但错的比第一次少了,这种情况就在评比栏中给学生加1分。如果累积到十分就奖一个小奖章。无论是听写还是测试,我都采 用这种办法,只奖不罚,学生均能有较理想的成绩,这一评价的方法,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不再害怕听写和测试,而是经常主动要求老师给他们听写和测试。
在作业评价方面,我也采用了多种形式。原来只对书写好没有错的同学印红花,对作业上出现的错字,在生字本上打个‚×‛,现在我改变了这种评价作业的方法,除每天都在展示栏中展评同学有进步的作业,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外,还对作业本上出现的错,画条曲线,打个‚?‛号,学生改对了再画上对号。对书写好,全对的同学不仅印红花,而且还奖励一个‚你真棒‛的章,如有错或书写不够规范,那就在作业本上印一朵喇叭花,喇叭花上写有‚加油‛二字,如果书写比前一天的作业有提高,那就在作业本上给他印‚进步了‛‚继续努力‛的章。凡是得5朵‚小红花‛和‚你真棒‛章的,就得到一个‚优秀作业‛章,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教师给学生家长发喜报,向家长报喜。作业评价形式的改变,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纵向评价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不断地获得前进的动力与勇气。
总之,在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我们教师要做到更准确,更恰当,更有效地去评价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才能坚定学生学习信心,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文被江门市教育局教研室于2007年3月评为江门市2006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
第四篇: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本学期我们学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倡导各学科、各教研组进行本学科不同文体、不同题材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大力动员全员参与,尽快创造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争取使每位教师上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使年轻教师不再盲目,老教师也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大家携手进创造我们汶上第二实验中学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少走弯路,轻抄捷径,事半功倍,确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根据当前教育越来越倡导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教改主流,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我们研究出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模式。下面我就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加以阐述。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揭题激趣(板书课题)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导入可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学习新课架桥铺路。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激活学生灵动的思维,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情境创设要与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紧紧靠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学情,能真正地激励学生。识字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我们在生活中或是身边的常见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
2.提出要求,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1)学生反复自由练读课文,画出生字及组词,标画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借助拼音反复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课文,互相评价、指正。3.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名不同程度的学生读课文。(提示:老师可以先让优秀学生读课文,以起到榜样作用,然后再让程度稍差的学生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或范读课文。这样照顾两头,既能解决问题,也节约了一定的时间,实现课堂的实效性。)
4.自由练习读书,做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这一环节,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可能有不好理解的词语和生字,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学习个别生字、词语,并对课文精当地点拨、讲解。课文中的大部分内容学生是可以一读就懂的,用不着教师泛泛地讲个不停。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美读,读出味道来。
三、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生词卡个读,小组读,齐读。
2.把生字带到课文中再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四、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1.自由认读生字。指名读并口头组词,纠错、鼓励。也可以出示本课词语,让学生用红笔标出要必须掌握的生字。
2.如果本课有新笔画或新偏旁,首先教学新笔画或新偏旁读写,然后再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含有这些笔画或偏旁的字。
3.识记字形,交流识字方法。4.自学笔顺图,边读笔顺名称边书空,然后指名说说笔顺。5.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七分看三分写。有必要时老师要范写生字,并讲清书写要求。
6.在书上描红,临写,在练习本上抄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并随时随地对写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7.写完后,展评优秀的习字。先同桌之间比一比,评一评,然后再师生共赏共评,表扬优秀,指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五、达标检测
1.针对本课时所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主要是生字的学习,设置一到两道练习题。
2.要求题型多样,难易适中,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
六、复习导入 复习识字(我会读)
可采用:生字卡片识字;开火车识字;摘苹果识字游戏,找好朋友,把认识的字读给对方听。
七、丰富认识,引导诵读 1.品读入情
让学生自由读、同桌读、男女生对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入情。通过反复的朗读,向学生渗透字音字形。
2.感悟入境
带着已有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切实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提示:这时候的读书方式可以多样化,要鼓励学生敢于放开,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3.欣赏运用
教师可创设情境教学课文:利用音乐欣赏课文、研讨配画再现课文、激发兴趣书写课文、感情朗读课文。
八、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巩固、背诵
(分角色读、合作读、表演读、开火车读、“摘苹果”读、分小组读、男女对读、引读等)
九、积累运用
在教学中,课堂上,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并练习用这些词语或句子说话、写话,也可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资料或信息。
十、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总结时,教师要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对学生进行相应地思想教育,升华文本的思想内涵,实现真正的教书育人。
2.拓展延伸时,要注意与本节课的文本紧密结合,还要难易适度,切实可行,使学生的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真正得到发展。比如,可以让学生读一读相关的书籍,可以围绕课文的语言文字描述画一幅画或续写故事,也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进行行动实践等。
3.课文学习完,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外延伸作业,或写或读,或抄或画,内容多样,形式活泼,以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语文学习能力。
十一、达标检测
1.针对本课时所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设置一到两道练习题。
2.要求题型多样,难易适中,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加深记忆。
3.可设置有难度的拓展题,拓展学生的视野。
十二、学生畅谈本节课收获,结束教学内容。
第五篇: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相长,教学有法,但是教无定法,最终要看教学效果。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课本,要“在文本中总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挖掘训练要素,并选择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课文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的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法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阁楼。
好记心不如难笔头。我执教低年级语文,总是先通读两遍,给每个自然段表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做上标记,对于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会是认真的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以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做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语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是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夕阳真美》这篇课文时,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毫无顾虑的做出很多有价值的答案。如:夕阳是太阳西落,朝阳是东升,景色相似,时间相反,方向相反。太阳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了什么?等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等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探究课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总结出让学生提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景,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的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上《一株紫丁香》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读诗文,然后展示幻灯图片。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诗歌的美。再根据学生尊师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看到老师辛苦的时候,要求他们说一些赞美老师的诗句。走进诗的意境之中,既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