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案1

时间:2019-05-12 16:4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十则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十则教案1》。

第一篇:《论语》十则教案1

《论语》十则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2.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3.能熟练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2.通过分类整理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3.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其成为反省自己的镜子。

2.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积累重点字词,疏通课文;背诵课文,阅读其它篇章。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确,我国两千年多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如今在联合国总部里悬挂着从《论语》中摘录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说明当今世界,《论语》在治理天下方面还用得着。治理天下如此,治理一国,一省,甚至一校,一家也是如此,治

理个人的一身一心也是如此。可见《论语》是不可不读了。

二、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给季氏做过委吏(管理粮仓)和司职吏(管理牲畜),工作得很出色。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50岁以前,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聚徒讲学,也从事政治活动,去过齐国。50岁那年(前500),鲁定公任命他为中都宰。56岁那年由大司寇(主管司法)行摄相事,但为时不长,被迫辞职。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为时14年,终不见用。回到鲁国后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史宫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他的弟子相传先后有三千人,最著名的有颜回、子贡、季路(子路)、冉有、曾参等,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三、关于《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上有四种体式:(1)“子曰”式:用“子曰”开头直录

其言论,可称格言体。(2)问答式:先指出问者和问题,再录孔子的回答,可称答问体。(3)谈话式:跟特定的对象展开谈话,超出一问一答的模式,可称对话体。(4)议事式:就一件事比较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可称议事体,如《季氏将伐颛臾》这一章。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从宋朝以来,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三、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原文

四、疏通课文

就:靠近,接近。此处可译为“到„„去”(金就砺则利)诲女:女同汝,第二人称代词。是知也:知同智,智慧。

衣轻裘:阮元校勘记:「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子小匡及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涉雍也篇衣轻裘,而误衍轻字。」

盍:兼词,“何不” 伐:夸耀

施:表白 安、信、怀:使动用法。

知者乐水:知通智;乐,yào,喜爱。饭疏食:饭,名作动。

饮水:饮,名作动,喝。水与汤相对,冷水。

五、学生自己翻译,然后老师出示译文,让学生对照。

六、熟读至背诵。阅读课外补充的其它章节。

第二课时

课前预备:诵读课文

一、导入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金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的宣言

孔子究竟以什么样的智慧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呢?

请同学们翻开选修课本第二单元的《论语》十则。《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主要典籍,孔子的智慧几乎就蕴含在《论语》的字里行间。比如说老师就细细品读了课本的第十则。

沉迷女色、争强好斗、贪得无厌可能会是人一生中易犯的错误,如果不能克制自己或者自身欲望太强,就可能陷入欲望的沼泽而无法自拔。几千年前孔子就劝勉人们要戒除这些,从这一则论语里我们可见一个清心寡欲的孔子。读完之后我还写了一条劝诫语:

欲望是个深深的泥潭,在它面前,请停住你的脚步!

二、这节课就请大家学着老师的样,通过《论语》十则来品读孔子的智慧。品读要求:

1、分组品读,注重交流与合作。

2、“品”之前读一读。

3、品读应从文本出发,最好联系生活实际。

4、品读完之后,每组选一个同学为代表,先背诵这一则,然后把你们品读的结果告诉大家。最后必须有一句结论,可以是人生箴言也可以是劝诫之语,语言力求简洁。

5、注意时间和效率(5-8分钟)

三、学生发言:(10-12分钟)

第一则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一则论语孔子告诫我们应该在精神上有所追求。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该过多地追

求自己的饮食与住所,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事业、工作和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可现代社会许多人都是在为物质而活着。

所以我们写的是劝诫语:“物质的追求可让你富足一时,精神的追求却让你充实一生。” 师点评:确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尤其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向孔子看齐。生活的安逸可能会让我们有一种依赖性,使自己变得很懒惰,这样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

第二则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一则论语孔子告诫我们要及早立志,勤学不辍。记得我们的周恩来总理也是在12岁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并为之不断努力的。我想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成为了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就是讲孔子晚年勤奋读书的。我们也劝大家要“早立志,立长志”。我们的结论是借用名言:

“终身学习,便成天才”

师点评:孔子本身就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第三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则论语孔子告诫我们对待学习要实事求是。孔子自己就是这么做的,我们学过《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他敢于在两个小孩面前承认自己的无知。其实我们学习最终是为了学到真知识,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另一个同学补充)我们也听说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表示“不知道”。前一阶段他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提问又是“三问三不知”。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可我们很多人做不到。我们的结论是:

“实事求是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师点评:对待知识必须是诚实的。在学问上来不得半点虚假,“南郭先生”是学不会吹竽的。

第四则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一则论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博爱精神。孔子谈志向时没有以自己为中心,而是想着让老年人安逸;让朋友相互信任;让年轻人得到关怀。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说的也就是这种境界吧。

我们的结论是: “爱你周围所有的人吧!”

第五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一则论语我们读出的是孔子的乐学精神。记得我们学习《咬文嚼字》时老师讲过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便会甘之如饴;不喜欢读书,便味同嚼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博学如孔子他们正是因为乐读书,才会一生勤学不倦。而我们可能没有把读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因而才会“厌读书”。

所以我们写的是劝诫语:

“把学习当作一件幸福的事吧。你爱书,书也会爱你的。”

第六则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这一则论语里孔子用山水的比拟对仁者和智者作了一个比较。他认为智者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仁者仁慈宽容而不容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另一个同学补充)我们还觉得,“乐山乐水”不一定只是就性情而言,或许它更体现了一种人生价值观或者是生活态度。智者乐水,因为他们如水通过自身的流动滋润万物,且海纳百川;仁者乐山,因为他们如山,山虽不语却以自身的厚重令人高山仰止。我们觉

得孔子就是一个智者和仁者。我们的结论是:

“知者善行若水,海纳百川;仁者厚德如山,容载万物。” 师点评:

第七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一则论语孔子告诫我们要安贫乐道。他吃的是粗粮,喝的是冷水,却乐在其中。《论语》里还有这么一则:“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极力赞扬颜回的安贫乐道,说他是真正的贤者。而且孔子还认为不符合道德的荣华富贵他是不会接受的,这会让人联想到当今社会,许多人因为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而让自己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可另一个同学补充)我们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孔子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没有关系,但同内心有关。晋代诗人陶渊明也是这么认为的“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我们写的是劝诫语:“自由快乐的心灵不能被物质所困。”

师点评:非常好。其实我们老师有时坐在一起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高兴,我们就自己揶揄为“穷开心”,看来,穷没关系,只要开心就行。

第八则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一则论语孔子告诫我们要有坦荡的胸怀。他认为君子能够乐天知命,坦荡自得,所以是快乐的。小人却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所以经常忧愁哀伤。因为他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我们的结论是:

“你有坦荡的胸怀,你就会有快乐的生活。”

师点评:如果你不想过忧愁哀伤的生活,就胸怀坦荡吧。

四、深入探讨孔子的仁

大家都谈得非常好,从这些简短的章节中读出了孔子很多思想很多精神:好学乐学,安贫乐道,博爱仁慈,坦荡胸怀等等。孔子不仅仅自己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把这所有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仁”。

(学生诵读第九则)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师:“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

那么我们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孔子的仁?(引导提示)出示孔子对“仁”的阐述:

1、《论语 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敬爱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师问:从这两则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所提倡的“仁”的实质是什么?

是 “爱人”,也就是关爱他人,而且是“泛爱众”,就是说要广泛地去爱众人。这个“泛”,就是由己及人。后来孟子把它总结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要用什么方法来实行“仁”呢?请大家再看两则: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

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2、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译文)孔子说:“„„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能立身于社会,先得帮助别人能立身于社会;要想自己通达,先得帮助别人通达。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师:这里有两个很重要的句子表明了孔子实行仁的方法。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二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结: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说,儒学即仁学。原来孔子提倡的“仁”,其实质就是“爱”,而且是一种博爱。所以说“爱众人、爱人类”这就是孔子的最大智慧,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宋儒曾写诗赞扬孔子说“天不生仲尼,千古是长夜”。这就是孔子的力量,以至于在孔子以后,中国社会乃至全世界有很多人继承了孔子的这种思想并付出了行动。

五、(学生自由发言)有哪些言语体现了这种仁爱精神?又有哪些人用行动诠释了这种仁爱精神?

1、孟子:把这种仁发展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3、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有利,都要生死随之,报效国家,决不能因个人祸福而逃避。这两句淋漓尽致地显现出作者胸中跳荡的报国之心,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相继的爱国精神的基础也就在此。

5、周恩来:生为国家,死为人民。

6、飞人博尔特:奥运夺金后送了一只签名的足球给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小女孩,她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腿。博尔特还给中国红十字会捐献善款5万美元。这更是一种跨越国界的爱。

7、高耀洁:共花费近百万元自费印刷防治艾滋病的宣传资料、救助艾滋病患者和艾滋孤儿,被媒体誉为“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

8、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丛飞”,他把无私的爱给了失学儿童。

9、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林秀贞,她是一位农妇,但是她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用30年的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

10、四川地震之时,像谭千秋那样的老师,在生和死的选择面前,把生留给了学生,自己选择了死亡。这一点也不亚于孔子所说的“杀身成仁”。(向倩、瞿万容、刘继军)

六、联系自身实际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又该如何体现我们的“仁爱”之心呢?

(提示)可从对家人、对邻居、对同学、对老师,甚至是对待陌生人等方面来思考。

七、结语

老子说“大音稀声,大象无形”,我们说大爱无边。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爱,我们人类社会才生生不息。这也就是孔子能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原因。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我们虽然不能成为一个人敬人爱的仁者,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多地播洒我们的爱心!

八、课后作业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我们明白了仁的内涵。其实孔子思想里还有一个核心,那就是“礼”。孔子为什么要“复礼”?我们又如何来理解他思想中的“礼”?这个问题请大家课后查找资料,还是按今天的分组进行讨论,下节课再进行交流。

第二篇:《论语》教案_1

《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路上听见有哭声。孔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上前问哭者。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住此事,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的达人数到30%。

(二)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了。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外。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可我的神色确实是象丧家犬啊。然乎哉!然乎哉!

(三)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因为,太阳在早晨象车子的顶篷那样大,而中午则象盘子那样小。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孔子也不能判断谁说得对。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鲁国以前有条政策,是说如果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发现有鲁国的奴隶的话,那就帮他赎身,然后回鲁国找国家报销

一天,子路帮个鲁国奴隶赎身后,就说不要国家报销然后人们都称赞他品格高尚但是孔子却把子路找来骂了一顿,说他应该找国家报销子路不解,说那样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现了孔子说:你这样做的确能显示你的品德高尚但是你有没想到,如果以后再有人帮奴隶赎身,就会有顾忌:若不找国家报销,就能显示品格高尚,但是自己的钱没了还是很心痛如果找国家报销,那就显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那在进退两难时候会则么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奴隶就不帮他赎身,当作没看见,就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困难了但是奴隶就不会被拯救,更多的奴隶会继续处于苦难当中所以你应该去报销

(六)孔子在十七岁上,死了母亲。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个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孔子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的。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这位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来。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了。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原来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

四、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有哪些评价?

五、布置作业:

1、认真背诵《论语》中的精彩片段。

2、根据对孔子的了解,写一篇和孔子有关的人物传记以及一段颁给孔子的颁奖词。

第三篇:1《论语》教案

《论语》十二章

一、教学设想:让学生在理解字词学会翻译文言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课文内容分析:十二则论语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乐趣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一些人生道理

三、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字词:

2、理解文章的深刻道理和做人的准则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4、了解孔子其人以及《论语》

四、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诵读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一)生词注音:提问抽查并纠正错误读音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五日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二)熟读课文:,先一两位同学范读,再找集体朗读全文。

二、简单介绍孔子以及《论语》

在读完了课文之后,我们一起进入学习探讨,这篇课文选择《论语》,那么《论语》都讲的是什么呢?我们先来了解孔子以及《论语》这本书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孔子及《论语》

孔子: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作为教育家,孔子提出了许多的教育学说,比如:有教无类等。从董仲舒“独尊儒术”以来的两千多年,儒家学派一直被视为正统的学派,主张“有教无类”,他同时提出“仁义礼”孟子扩充为“仁义礼智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常”,孔子也被称为“圣人”。同时,在我国历史上孔子第一个办私人学堂,他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出了七十二个深通六艺的人。孔子的影响极大,就如现在有很多孔子庙,都是孔子对后世影响的体现。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各章之间不一定有联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录体,也成为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一种是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者其他人的问题的回答;一种是叙事体,多少有一点情节,但是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只要资料,也是孔圣人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二)拓展:

《论语》是“四书”之一,我们经常说四书五经,那么四书五经都有哪些呢?给大家拓展一下知识:

四书:《孔子》、《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那么孔子所说的六艺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六艺:礼:德育,“不学礼无以立”、乐:不仅仅指美育,乐是大家彼此相亲,使大家彼此相同 射:射箭,御:驾车

书:指的是各种历史文化知识 数:数学

三、1—8则《论语》字词详解并翻译文章:

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实词以及虚词的用法的积累,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这篇文章里面的实词和虚词,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在讲解时,我们一起来根据字词的解释试着翻译文章。(详解)

需着重讲解的文言词汇:

学 而 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五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五十而知天命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 饭疏食饮水 三军可多帅也 博学而笃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讲解词汇时,带领同学们顺译文章,让同学们体会文言文翻译方法。

四、熟读并试译1—8则《论语》:本文要求背诵,因此,在理解以及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留三分钟请同学们自行阅读文章,然后找同学分章节翻译前八组,检查教学效果。

五、板书内容:

1、孔子的基本知识介绍

2、《论语》的基本知识

3、重点字词用法及意义的罗列

六、作业布置:

1、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1—8则《论语》

2、将讲过的重点字词整理出来,根据重点字词翻译1—8则《论语》

七、结语:

那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这些,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后面的课文,希望大家下去好好背诵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字词注音:提问抽查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五日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2、重点字词解释:提问抽查

学 而 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五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五十而知天命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对作者及《论语》的简单提问:全体回答

①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什么家?(思想家、教育家)② 孔子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③ 《论语》记录了什么?(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④ 《论语》中归类为哪几种体裁?(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4、1—8则《论语》翻译检查:提问抽查

二、用第一课时疏通大意的方法,根据重点字词疏通9—12则《论语》翻译。

三、讲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联系,说明直译和意译的分别,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用直译,什么情况下用意译。(格言一般都用直译,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精炼、准确风格)直译:译文仍采用原文的表现手法

意译:译文中采用新的等效的表现手法,四、论语十二则归类,并体会其中多蕴含的道理。

第一则: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学习态度 第二则:道德修养 第三则:道德修养 第四则:学习方法 第五则:学习方法 第六则:赞扬颜回 第七则: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则:“安贫乐道” 第九则:学习态度 第十则:时光的感叹

第十一则:志气、品格 第十二则:学习方法上讲“仁”

五、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学习本文后的体会:请同学们讲一讲学习本文后的体会,在学习上有什么帮助?或讲一讲自己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发散性思维,体现教学效果。

六、讲解课后习题

(一)第一题:让学生初步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观点,并联系自身,深入探讨

(二)第二题:让学生理解并记住常用词语的意义及用法,更好的把握格言的内容

(三)第三题:帮助学生认识孤岛寒雨和现代汉语之间的联系,翻译格言一般要用直译,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精炼、准确的文风。

(四)第四题:让学生重点理解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并联系自身实际深入理解。(1、2、6、8、9、11、12)

七、板书内容:

1、重点字词用法及意义的罗列

2、直译和意译的用法

八、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写本课的《课堂练习册》

3、预习下一节课的生字词,熟悉课文。

九、总结:那么《论语》十二章我们就学到这里,希望大家在这一课可以有所收获,不管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态度,或者是为人处世。也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学会文言文的阅读以及学习的方法,积累一些文言字词,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教学反思:

第四篇:论语十二则教案

论语十二则教案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那么论语十二则教案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论语十二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相关知识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重点、难点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词语如“而”、“之”等

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三、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四、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五、《论语》概述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1、体式归纳起来有:

(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2、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六、创作背景

《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为齐人所学,鲁论为鲁人所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论,为之作注,今亦残佚。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的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

七、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自渎:学生自读课文。

感知、讨论:本文的内容包括学习的哪些方面?

本文主要包括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

2.课文讲解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论语十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大意。

串讲法。在积累文言词汇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课的类型:文言文精读课新授课

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晚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利用手头的工具书,把文章大意弄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及《论语》,朗读课文并整体感知课文,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导入法)

有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是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回答不了,那老师就直接揭晓答案,并导入到下一个环节“孔子及《论语》”介绍,如果学生回答了其它的文学著作,那老师就进一步引导强调“这可是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从时间上加以引导,在引导后如果能回答到《论语》那就顺势引导到下个环节,如果还不能就老师直接揭晓答案。)

明确:《论语》,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的一小部分,请大家翻到课文44页。

二、孔子及《论语》的简介

结合多媒体图片简单地介绍孔子及《论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结合图片孔庙、孔林、孔府简单介绍孔子)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里提到了四书,就顺带给学生提一下“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个不要求学生掌握,只要求有个了解就可以了。)

三、朗读课文

1、范读:老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全班配乐齐读一遍。(由于这篇课文的朗读在早读和晚读课时已经指导过学生怎么读了,所以也就不再多花时间在朗读环节上了。)

老师仔细听学生的朗读,看有没有读错字,或者是加字漏字的,并及时给与改正。(由于在早晚读课的朗读指导中对字词的读音有明确的,一般学生是不会读错字的,但在以下几个字的读音上仍需注意的:不亦说(yue)乎、人不知而不愠(yn)、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wei)人谋而不忠乎、传(chuan)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在学生读的时候重点关注一下,有没有读错。)

四、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百练百胜》和课文中的注解大致理解课文意思,并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住第一点关于学习的,对于修养做人这一点学生不一定能把握住,对此老师不做具体的明确,可以在课文学习中把这个问题落实下去。如果学生能答出两点那就最好不过了。就此引导学生先来看关于着重于讲学习的这六则。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论语十二则教案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第五篇:《论语》第1课时教案

《论语》第一课时教案

【教材内容】

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教学目标】

1、认识孔子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了解《论语》的作者和主要内容及文体的特点。

3、学生自我浏览教材内容,初步感知教材的特点。

4、通过听范读,感受古文的节奏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1、认识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主要贡献。

2、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准备】

1、本节课的课件。

2、《论语》前三篇的朗读视频。【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无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在这些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当中,有这么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它照耀着、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个人就是(课件出示孔子图像)说出他的名字?对,这个人就是孔子(板书:孔子),被 人们尊称为“圣人”(板书:圣人)的孔子。

二、走近“圣人”

(1)生平经历

孔丘,孔氏,子姓,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板书:万世师表)”。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2)政治才华

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的政治主张是“礼”和“仁”(板书:礼、仁)的学说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3)对世界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出示课件)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概括了孔子的一生。(出示课件)孔子是一位有才而得不到重用的闲人,是一位周游列国、四方游学的忙人,是一位为理想奋斗了一生的强人。

三、走进《论语》

1、《论语》的作者及内容

(出示课件)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了孔子的一些言论,编成《论语》(板书)一书,共20篇,分别是《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冶长篇》、《雍也篇》、《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乡党篇》、《先进篇》、《颜渊篇》、《子路篇》、《宪问篇》、《卫灵公篇》、《季氏篇》、《阳货篇》、《微子篇》、《子张篇》、《尧曰篇》。每篇的题目都是以开头的前两三个字而命名的。

(出示课件)《论语》的“论”是伦理的意思,所以读作“lún”。它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二是关于思德修养方面的。

2、《论语》的体裁(出示课件)(1)语录体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句中的“子曰”的“子”是指孔子。

(2)对话体

如: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3)记叙体

如: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3、《论语》在中国地位

A、宋代的朱熹把《论语》列入“四书”(板书:“四书”之一)之中,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之书,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

B、《论语》阐述了孔子的全部思想,它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源头。C、宋初宰相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板书)

4、《论语》对世界的影响

(1)1793年,法国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入了《法国人权宣言》第四条。

(2)日本战后几十年的经济腾飞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全面质量管理,一个就是以中国儒家文化的经典(主要是《论语》),对全体员工和广大国民所进行的企业文化管理和广义的文化教育。

(3)《论语》中的许多话都已成为格言而流传于世。联合国甚至将“四海之内皆兄弟”作为联合国总部大堂的标语。

四、亲近《论语》

1、学生自我浏览《论语》的前三篇,初步感知教材,找一找哪些是语录体、哪些是对话体。

2、学生提出疑问。

3、欣赏1——3篇范读,初步感知朗读特点。(播放视频)

4、教师交给学生学习的一些方法:(出示课件)(1)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解:了解大意

(3)行:把学到的学习方法和做人道理运用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来。

五、结束语

同学们,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即将到来,中华传统文化将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担当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和孔子思想学说的重要载体,《论语》必定为知识经济熏染的时人含英咀华,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学《论语》,用《论语》中的智慧指导自己的人生吧!

六、板书

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孔子: “圣人、万世师表” “礼” “仁”

《论语》: “四书”之一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下载《论语》十则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十则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语十二则试题

    《〈论语〉十则》巩固练习题及答案一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家学派创始人。 二 《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

    论语读后感之十

    论语读后感对于人伦关系的探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朱熹《四书章句——中庸》的说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人伦关系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

    人教版语文论语十则有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论语十则有优秀教案 导语:论语十则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中一共有20卷。论语十则教案要怎么写?下面由品才网为大家提供......

    论语教案[最终定稿]

    《论语》十则 学习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

    《论语》教案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

    《论语》教案

    10.《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学目标: 1、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

    论语教案

    《论语》十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归纳学习文言文知 识,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2、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