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与厘米 教学设计 教案

时间:2019-05-12 16:2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米与厘米 教学设计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米与厘米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篇:米与厘米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会以米或厘米为单位表示身高。

2.教学重点/难点

会以米为单位表示身高,能说出具体含义。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入一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 生①:“我身高1米33” 生②:“我身高1米28” 生③:“我身高1米30” „„„„ 导入二

师:“大家来猜猜看,小胖有多高?”

小丁丁问大家:“1米30是多高?”,你知道吗? 生:“1米30就是1米多了30厘米。”

小巧:“1米30就是1米30厘米,或者读作130厘米。”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小巧身高多少cm,多少m?你是怎么想的?” 生①:“1m=100cm,100cm+28cm=128cm”

师:“用刚才的方法将小亚和小丁丁的身高也用cm作为单位表示出来。” 探究

二、独立完成

师:“独立完成下列各题,说一说,用m和厘米同时作单位时,要怎么换算成厘米呢?”

三、及时练习练习

一、师:“找一找下面那些长度是相同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①:“1m=100cm,半米=50cm”等 练习二

师:“做这些题目,你有什么好方法告诉大家?” 生①:“5m-4m=1m,1m=100cm”

生②:“先把它们都化成多少cm,再用500cm去减它们。” „„„„ 练习三

师:“哪些身高是不合理的,为什么?” 生①:“1cm是不合理的,太矮了。” 生②:“3m是不合理的,太高了。” „„„„

课堂小结

身高可以用cm和m作为单位记录。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练习册44页。

第二篇:米与厘米教案

米与厘米

浦东新区庆华小学

薛丽华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五册

P52 米与厘米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身高为题材,会用含有米与厘米的复合单位表示长度。

2、能进行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

3、联系生活实际情况,体验米与厘米的用处。教学重点、难点:

将含有米与厘米复合单位的长度换算成厘米单位。教学准备:

多媒体、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说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

2、出示“老师为小胖他们测量身高”的情景。怎样记录小胖的身高呢?

3、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米与厘米的知识。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米与厘米的知识。(出示课题:米与厘米)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把小胖的身高换算成用厘米作单位。

2、交流方法。机动:小数表示

3、小巧、小亚、小丁丁的身高用㎝作单位,分别怎样记呢?试一试。

4、探究1米6厘米换算到厘米作单位是多少?

小结:把含有米与厘米复合单位的长度换算成厘米单位,只要把前面的几米换算到几厘米,再和后面的几厘米加起来。

三、练习巩固:

1、长度单位的比较,填“〈、〉或=”。

2、找一找下面哪些长度是相同的?

3、还剩多少厘米?

4、下列长度到5米还缺多少厘米?

5、用下列卡片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大人或小孩的身高(卡片可以有剩余)。

合适的身高、不合适的身高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今天学习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处?或在什么地方看到被用过?

板书:

米、厘米 1米=100厘米 1m=100cm 1m30cm=130cm

第三篇:认识厘米和米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3.教学用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4.标签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课件出题图片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数字 小格 大格 厘米.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堂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

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 1.认识刻度尺

2.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3.认识几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第四篇:认识厘米和米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学习用刻度尺量线段和身边的物品(限整厘米)。

教学难点:建立长度观念,能用尺测量长度。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春天到了,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树叶长出了新芽,花儿开出了笑脸,我们小朋友们也长高了。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高吗?

揭示课题:想知道自己的身高,就需要用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厘米的认识 1.认识直尺。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尺子的其中一种,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然后提问 :“你们的尺上有几种刻度线?” “有哪些数字?”

“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 “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 之后,教师在尺上边比划边告诉学生: “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认识1厘米、几厘米。

(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从0到1是1厘米。” 再从0指到2,从0指到3„„提问:“那么从0到2是几厘米?从0到3呢?„„”让学生在自己的 尺上先找到0刻度,再在尺上指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长度,要说出从哪儿到哪儿。

(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先让学生在自己尺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

②教师拿出一颗图针,与1厘米长的线段比一比,通过比使学生看到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③让学生在尺上比一比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④让学生用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

教师小结: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怎样用厘米作单位去县物体的长度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量物体的长度。3.用厘米量。

(1)用尺量纸条。

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量时,先把尺的0 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纸条就是几厘米。现在这根纸条的右端对着 5,那么它就是5厘米。”

②让学生照老师的方法量自己的纸条。学生量时,教师要注意巡视,看学生是否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对于不正确的量法要加以纠正。

③启发引导学生说说量纸条的方法。

(二)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2、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3、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三).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教师出示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

同时板书: 1米= 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5人小组为单位,用5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第五篇:《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50–52。

【教材简解】:

“认识厘米”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本课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线段,知道了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度,这些为本课建立长度观念奠定了知识基础。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米、千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体会厘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测。

3、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设计理念】: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充分借助形象直观,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

在教学中,本着“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的素质教育课堂观,准确把握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通过看一看、比一比、估一估、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主动认识新知。【设计思路】:

结合本人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了:

一、在活动中体验——建立表象。

从各种方法测量课桌边的长到发现用尺量更好些,从认识尺到认识厘米,从量整厘米数的物体到量生活中接近整厘米数的物体的长度„„都遵循了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从而使学生始终处在探索—发展—再探索的氛围中,让学生在恰如其分的多维活动中建立表象。

二、在应用中拓展——理解概念。

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多种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与应用。通过看一看、比一比、估一估、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等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对厘米的内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教学过程】:

一、切入问题,诱发兴趣。

1、教师激趣:“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堂里来了一位爱学习的小伙伴,它是谁呢?(课件出示小蚂蚁在课桌上爬行)

2、提问:“小蚂蚁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问题:它爬的是哪条课桌边?你能用各种工具帮它量一量这条课桌边有多长吗?”

生:用手,大约有8拃长。

生:用文具盒量,大约有4个文具盒长。生:用铅笔量,大约有5枝铅笔长„„„

师:为什么大家测量同一样物体的长度量得的数却不同呢?你知道更好更统一的测量方法吗?

生:用尺量更好些。

师:对,我们可以根据尺上的刻度来确定要量的物体有多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尺。(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尺:学生尺、三角尺、米尺、卷尺„„)

【设计意图:将情境创设与生活经验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量一量、说一说中,唤醒他们头脑里的已有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和认知基础。】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认识尺。(1)自主观察。师:请仔细观察这些尺,你发现每把尺上都有些什么?(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每把尺上都有数字,从0开始从小到大排列。

生:尺上有很多线段,有的长,有的短,长线段还对着数字。生:尺上有的写着“厘米”,有的写着“cm” 师:谁来说说这些数字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介绍,教师及时补充或指正。

教师小结:数字0对着的刻度线是0刻度线,表示起点;“cm”表示厘米的意思;0刻度线到1刻度线就是1厘米的长度。

(3)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

【设计意图:在观察与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得出尺的特征,水到渠成的揭题,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下面的自主探索中】

2、认识1厘米。(1)看一看

让学生先在尺上找到刻度0到刻度1之间表示的1厘米,再让学生看一看,还有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加强对1厘米的感受。(2)比一比。

引导学生用手势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3)估一估。

给学生提供长1厘米左右的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1厘米表象进行估测,再量一量。(4)找一找。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5)思考:量怎样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指出: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不仅在看一看、比一比、估一估、找一找等多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应用意识,更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3、认识几厘米

师:请你在学生尺上找一找2厘米、4厘米各有多长?

指名学生拿尺介绍两者的长度,同时介绍认的方法,渗透量长度的方法。

4、探索测量方法。(1)学生尝试独立测量。

师:用尺怎样量出一根小棒的长度呢? 学生先尝试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2)教师示范量法:小棒的左端对准0刻度线,尺放平,看小棒右端对着的数字是几,就表示小棒长几厘米。(3)试一试:完成例题“量一量”。

(4)“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题中测量方法的正误。(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5)练一练:

①量整厘米的物体长度;(“想想做做”第2题)②量非整厘米的物体长度。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量文具盒的宽大约长几厘米。指名量量老师食指、手掌的宽。量量同桌食指、手掌的宽。③延伸:你还想量什么?

小结:食指、手掌的宽、一拃等的长都可以看做我们身上的“尺”

【设计意图:层次鲜明的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需要,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使其享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5、估一估、量一量。

师:下面,让我们利用身上的“尺”或别的方法来估一估自己的中指长。注意啊,不能用尺量。

学生汇报后,将估计结果填入“想想做做”第5题相应“估计”栏。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估计的?

师:你的估计合理吗?大家可用尺量来检验一下。

学生汇报后,再将各自量的结果填入“想想做做”第5题相应“量一量”栏。学生独立按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的方法完成剩下的填空。汇报交流。

6、探索画法。

(1)尝试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师:你能根据刚才量的方法,画出3厘米的线段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练习后,指定一名学生上实物投影仪演示,并让其介绍画法。(2)茄子博士介绍画法。

师:这个画法对吗?我们一起来听听茄子博士是怎么说的。(课件展示配音,在介绍0-3厘米方法的同时肯定多种正确的方法)(3)练一练:想想做做第6题。【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掌握了量法的基础上,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索画法、巩固画法,重视了新知的现实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拓展练习,丰富认知。

1、我是“火眼金睛”。

2、断尺量小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与交流,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从而使其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总结评价,内化延伸。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来商量的吗?

畅所欲言。

延伸: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做有心人,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要用到厘米,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新的长度单位,请大家提前做好预习。

下载米与厘米 教学设计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米与厘米 教学设计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米、米和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米、米和厘米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材第4页(例4、例5)第8页练习一的3、4、5题。 课标要求: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

    米、分米、厘米教案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建立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观念。 2、 使学生经历探索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的过程。......

    教案——厘米、分米和米

    《厘米、分米、米》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 厘米、分米、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1分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

    教案——厘米、分米和米

    教案 学校:XXXXX 班级:XX 科目:数学 教师:XXX 时间:XX 一:课题名称 厘米、分米、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1分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数学第六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厘米”的概......

    米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米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在掌握已有知识“米和和厘米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新知,很容易达到教......

    厘米和米的复习教学设计

    《厘米和米的复习》教学设计 王村镇中心小学 彭俊玲 一、教学目标 1、回忆所学的长度单位,明确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长度和用法,用刻度尺画线段的方法。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

    厘米和米教学反思(大全)

    厘米和米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厘米和米教学反思,仅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