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厘米和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和米(2)
主备教师: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内容。认识厘米和米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使学生经历用米尺和铅笔、身高及桌面长度相比的活动,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认识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认识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难点:
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正确使用长度单位。教具学具: 一米的线 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通过刚才的量,你们有什么想法? 那么该怎么办呢?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小组想办法探索。交流。
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四.扩展练习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品的长度可以用米表示?哪些物品的长度可以用厘米表示?
第二篇:认识米、米和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米、米和厘米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材第4页(例
4、例5)第8页练习一的3、4、5题。课标要求: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进行测量。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米)任务评价:
1、通过提问1米大约有多长?检测目标1达成情况。
2、通过量黑板的长度,检测目标2达成情况。
学习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学生尺、米尺、软尺。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黑板有多长,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 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分别找学生用不同的教具上讲台量黑板的长,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展示测量的结果。
预设1: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量了很多次。
预设2:用米尺量黑板的长,量了两次。
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引出米尺)
师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 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来量。板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2、认识米尺,学会用米量。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1)1米大约有多长呢?在自己的身上量一量、找一找有没有1米。
交流汇报,课件演示。
(2)把两手臂伸直用米尺比一比,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感受1米的长度。
3、学习例5 感受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用手势比划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2)提问: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米比1厘米长很多;
预设:1米里面有很多厘米。
(3)课件出示: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100个)学生数后并作答。(师板书:1米=100厘米)
4、课堂练习用米尺量教室门的高(注意:量时O刻度对准门的一端。)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
5.介绍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小知识:你知道吗?)课本第6页。
测量长度的工具除了米尺外,还有软尺、皮尺、卷尺和测量轮,用它们都可以 测量出较长物体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 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第三篇:认识厘米和米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和米(1)
主备教师: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2页内容。认识厘米和米 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用直尺量长度的方法。教具学具: 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引出课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桌子有多长吗?好,请大家动动脑筋自由选择喜欢的工具,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1、量一量,课桌有多长? 这三人为什么数的不同?
2、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学生小组活动。
3、揭示:统一量的标准。
二、尝试感悟,探索新知
1.认识刻度尺。
谈话:尺子你们有吗?拿出来一起看看。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读一读。在学生回答尺子上有一条一条的线时,指出这些线在尺子上叫线,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引导学生看一看长刻度线之间每一大格的长度是不是一样。看看尺子上的数字,它们是怎样用来表示刻度的。最小的是几?刻度0,表示起点,接着是刻度几?顺次往下说一说。
2.认识厘米。
讲述:量比较短的物品,常用厘米作单位。
(1)指一指。1厘米有多长?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来吗?你能说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吗?
学生回答,教师用课件演示。
小结:在米尺上每相邻两个较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2)数一数。让学生自己数,从刻度0到刻度3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7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
小结:从刻度0到刻度几,它们之间的长度就是几厘米。(3)比一比。谈话:拿起红色的小方块(边长1厘米),猜一猜它们每条边有多长?下面请同学们跟我做: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方块,左手慢慢抽出小方块,这时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小缝大约就是1厘米。自己用手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同桌互相检查。
(4)找一找。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
3.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1)谈话:该怎样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呢?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机灵,请它为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多媒体演示测量的方法。
(2)展示课本第51页的例题。提问:铅笔刀长几厘米? 线段长几厘米?
讨论:用直尺量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3)发给学生几张纸条(长度都是整厘米数),让学生一起量纸条的长度,汇报答案。
(4)看“想想做做”第1题,说一说哪一种量法对,其他的量法错在哪里。
三、综合训练,巩固拓展
1、量一量。完成51页第2、3题
2.看第52页第4题,跟老师一起量手掌的宽度,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3.游戏:比一比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52页第5题)交流自己是怎么估计出来的。
四、总结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第四篇:《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数学第六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厘米”的概念,并初步掌握用“厘米”做单位来量度物体的长度。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4.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2.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主要教学,加上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教具:
课件、小图钉、纸条、小棒、橡皮、作业本、铅笔、尺子等实物。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用不同的道具(硬币、纸条、小棒)测量长度一样的盖子。
“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做一件事情,请你们用所给的度量工具量一量盖子有多长”。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2.讨论:(1)为什么你们测量结果中得到的数会不同呢?
(2)如果你们都用同一种工具来量,结果会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导入新课:
师: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生:尺子
师:那究竟用什么单位表示一样东西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新授 1.猜一猜
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1厘米的长度】 2.认识米尺。
师:“ 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米尺后就知道了。”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再一起看大屏幕上的尺子。”课件同步 师:“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这也是起点。” 3.认识1厘米、几厘米。(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在米尺上从0指到1,说: “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板书),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谁来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是1厘米?(归纳出: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的尺子,你能找出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吗?3厘米呢?4厘米?
学生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4厘米的长度,教师巡视指导。归纳出: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板书)(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①比一比
让学生在尺子上比一比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②让学生用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
教师小结: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怎样用厘米做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4.学习用厘米量。(1)先让学生尝试自己量一量一根小棒有多长。让学生说出答案。【设计意图:老师先不教测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量,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师:究竟谁量得对呢?请同学们来看看老师量的。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量时,先把小棒放平,使尺的0刻度对准小棒的左端,再看小棒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小棒就是几厘米。现在这根小棒的右端对着5,那么它就是5厘米长。”
(用实物投影仪做示范,老师要提醒学生:对准0刻度,而且物体要放平。)(3)学生再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一次。(4)判断。
课件同步,出示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那种测量方法对。
(5)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板书)
三、学生活动:(小组合作)1.量一量。
A组的学生负责量度,B组的学生读出长度,并写在报告纸上,一起向老师汇报。
①作业本的短边长()厘米. ②橡皮长()厘米。③铅笔长()厘米。2.“龟兔赛跑”
出示课件,看看乌龟和小兔谁跑得远,并在活动练习纸上量出乌龟和小兔各跑了多远。
A组和B组的学生一起合作,先由A组的学生测量乌龟和小兔各跑了多远,再由B组的学生读出长度,并写在报告纸上。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汇报:今天我们学习了……(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了用尺子去量物体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用手势比划一下1厘米,想一想用米尺量物体的长短时,要把物体的左端对准尺的哪里?怎么知道物体的长度呢?
(要求学生看板书读: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板书: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
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初夏早上六点,清亮透明的月儿还躲藏在云朵里,不忍离去,校园内行人稀少,我骑着单车,晃晃悠悠的耷拉着星松的睡眼。校园内景色如常,照样是绿意盈盈,枝繁叶茂,鸟儿歌唱。经过西区公园,看那碧绿的草地,飞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这里寻找春天的日子。本想就此停车再感受一遍,可惜心中记挂北区的荷塘。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败叶,一片萧条的景色:湖水变成墨绿色,没有鱼儿游动,四处不见了鸟儿的踪影,只有莲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清洁大叔撑着竹竿,乘一叶扁舟,把一片片黑色腐烂的枯叶残枝挑上船。几个小孩用长长的铁钩把莲蓬勾上岸,取下里头成熟的莲子。
第五篇:米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米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在掌握已有知识“米和和厘米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新知,很容易达到教学目标。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感到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本节课注意从感性入手,借助直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通过看、数、比、量使学生对长度单位1毫米、1分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然后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放手发动学生独立探索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巩固练习部分,设计习题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
3、在实际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用具:
米尺、学生直尺、准备测量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
单位有哪几个?
生:米和厘米。
师: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 生:用手势表示1米、1厘米的长度。
师: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合适?哪些用厘米合适?
生:回答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合适,哪些用厘米合适。
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下桌面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硬币的厚度,汇报时要汇报你测量了物体哪一部分的长度,长度是多少?
生:进行分组测量,并按要求进行汇报。师:在测量中同学们是不是遇到什么问题了? 生:谈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师:板书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师点评:
通过实际测量,学生发现了已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新课。
1、认识毫米。
师:拿出直尺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生: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师:观察直尺1厘米之间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mm 表示,1毫米比1厘米短。
生:观察。
师:用铅笔尖数一数1厘米里有几个小格。生:10个。
师: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学生讨论。
师:通过数我们知道1厘米=10毫米。师:板书——1厘米=10毫米(mm)师: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哪些物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估计身边哪些物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用直尺来验证一下,看1分硬币的厚度是不是1毫米。
生:用直尺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
师:我们闭起眼睛想一想1毫米究竟有多长,用手势比一比。
师:前几天在我们沪嘉乡下的那场雨平均降雨量是4毫米,我们用不用穿雨鞋呢?
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发现毫米比厘米还要小,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都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教师点评:
在学生原有对厘米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建立表象,并结合生活中的应用思考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认识分米。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分米。师:请同学们观察米尺,10厘米有多长?10厘米也叫做1分米,用dm表示。
生:观察米尺,感知1分米的长度。师:谁能说说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生:10厘米。
师:板书——1分米=10厘米。(cm)师:只要够10厘米,就是1分米,用手势来表示一下1分米的长度,同桌互相用尺子验证一下。
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同桌互相验证。师:你来大胆的猜想一下,1米中有多少个1分米? 生;进行猜想。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观察米尺,从0刻度起每数出10厘米做一个记号,一直数完,看一看一共有几个记号?1米中有多少个1分米?
生:学生进行验证,汇报验证结果。师:板书——1米=10分米(dm)
师:量一量我们数学课本的长度约是几分米? 生:学生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师:估算一下你身边的物体的长度,同桌用尺子量进行验证。生:估算物体长度,同桌进行验证,汇报验证结果。师:指导看书,质疑。生:看书、质疑。教师点评:
教学新知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上,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进行科学验证,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就感得到满足,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巩固练习。
1、我们已经学了4个长度单位:厘米、米、毫米、分米,比一比,把这四个长度单位排一下顺序。
2、让同学们用手中的测量工具任意测自己喜欢的物体,并做记录。
3、我们在量物体长度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下面来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回形针长28()
小明身高110()黑板长3()
课桌面宽4()操场长200()
粉笔长7()教师点评:
同学们兴趣盎然,用不同的形式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或者是身体的一部分,精心的作记录,在测量中体会到不同的长度。对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晰,使人人学了有价值的数学,在大量的实践中获取了真知,体会了测量不同的物体要用不同的单位。
四、小结:
师:我们今天研究了什么内容,说说你的收获。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师:你们知道吗?毫米并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不信你们
可以查资料或上网查一查。教师总评: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整节课中充分的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充分的提供了学生探索合作的空间,并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也培养了估测的能力。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dm)
1分米=10厘米(cm)
1厘米=10毫米(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