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景 感悟品味 丰富想像——《雨点》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6:3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设情景 感悟品味 丰富想像——《雨点》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设情景 感悟品味 丰富想像——《雨点》教学设计》。

第一篇:创设情景 感悟品味 丰富想像——《雨点》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

感悟品味

丰富想像——

《雨点》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

感悟品味

丰富想像——《雨点》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3 创设情景

感悟品味

丰富想像——《雨点》教学设计

江苏省无锡市荡口中心小学

李雪芬

【您正在浏览网提供的。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网)网址是】

教材简析

《雨点》是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这是一首诗歌,全诗8行、4句,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第一句抓住“池塘”水波不兴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睡觉”;第二句抓住“小溪”流水潺潺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散步”;第三句抓住“江河”奔腾不息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奔跑”;第四句抓住“海洋”巨浪翻滚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跳跃”。文表述由静到动,由小到大,不仅内容丰富,且构成了审美的多样性,读来颇有趣味。

教学设想

《语文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雨点一起来体验池水的平静、溪流的潺湲、江水的奔腾不息、大海的波涛汹涌,从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那么教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想,“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和感受语文的魅力;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教学《雨点》这篇文时,我将文以一次有趣的旅行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雨点”成为一个有灵性的、会说话的、能与小朋友交流的对象,让小朋友和“雨点”一同旅行。在旅途中,他们共同活动,一起谈旅行感受,一起互相倾听心声……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上,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也就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里。

二、感悟品味,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直觉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直接、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雨点》这篇文描写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的情景。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边看图、边读文、边与同桌说说。由此让学生体会到水池的平静、溪流的缓慢、江水的奔腾不息、大海的波涛汹涌,在此基础上感悟“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四个饱含意蕴的词,并适时引导学生把这种独特的旅行感受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我认为,这一过程实质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对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也就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三、提炼生活,丰富想像,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

在教学《雨点》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当一回“小小研究员”,通过电脑、电视、画报、儿歌等多种途径去了解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让他们在学习文之前就对文中的某些必须理解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巧妙地架设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

在教学《雨点》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个迁移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想像小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它在这些地方又是什么样儿的?学生在这方面有较多的生活积累,通过教师启发,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并能以文为例,说出雨点落到不同地方的不同形态或带来的变化。教师在学生表述时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语言,使语言更加规范,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我想这样灵活地处理教材,能较好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生与雨点自由打招呼)屏幕上出示一幅下雨图,伴随着轻微的下雨声,教师说:“小朋友,昨天我们又结识了一个新伙伴,它叫‘雨点’。”媒体中的雨点说话:“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师:今天,我们就和小雨点作一次有趣的旅行。(听文录音,屏幕上像放电影一样同步展示画面。)

师:小朋友,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我们和小雨点去了哪些地方?

(师板书: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雨点亲切的问候,似朋友般面对面地交流,文朗读与画面的同步效果,把学生带入了“有趣的旅行”中,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细细体会,美读欣赏。

过渡:小朋友,这一路上,我们与小雨点的旅行可愉快啦!请大家打开本,看看图,读读文,边读边与同桌说说你和小雨点最喜欢去哪个地方?为什么?

1.学生同桌边读边讨论。

2.交流讨论:你和小雨点最喜欢去哪个地方?为什么?

(交流时屏幕上随机出示相应的画面内容。)

(1)屏幕显示:小池塘——睡觉。

引导学生体会到池塘水的平静,从而指导读好“睡觉”一词。

师述:平静的池水,看上去一动也不动,像在睡觉。池塘在睡觉,小雨点也在里头睡觉。(美读第一句。)

(2)屏幕显示:小溪——散步。

引导学生体会到小溪水在缓缓地流着,指导读好“散步”。

师:是呀,小溪的水缓缓地流着,我们和小雨点也跟着慢慢地走,就好像是在散步,多么自由自在,多么舒服啊!(美读第二句。)

(3)屏幕显示:江河——奔跑。

指名读第三句。请其他同学评议他有没有读好这句,并谈谈听了朗读后的感受,在评议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想像江河水奔腾向前的景象,并指导读好“奔跑”。(美读句子。)

(4)屏幕显示:海洋——跳跃。

引导体会海洋巨浪翻滚的气势,指导读好“跳跃”。

师:你们看,小雨点随着海浪跳跃,多高兴呀!(美读句子。)

3.师:这样有趣的旅行,想再感受一次吗?让我们跟着小雨点动起来!配乐朗读文。

(屏幕上同时展示四幅画面。)

【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在这儿,教师让学生结合画面,运用已有的生活积累,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谈旅行感受,实质是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配乐表演读更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

音乐欣赏:小朋友,和小雨点一起旅行多有意思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小雨沙沙》。

【一首《小雨沙沙》,引起学生的无限遐想,把学生的思维引发开去,使他们随着小雨来到田野,共同倾听种子高兴的说话——共同畅游美丽的大自然,激发起他们表达的欲望。】

三、启发想像,练习表达。

过渡:小朋友,小雨点可爱旅行啦,想想看它还去了哪些地方?(同步展示的画面是:雨点从空中落下,落进水里不见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停留在屏幕上。)

1.学生自由说。

2.提供一组画面:小朋友,你能说说小雨点来到这些地方时,它又是什么样儿的?(小组学习讨论。)

3.交流说,相机指导学生把句子说正确。

四、后作业。

师: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爱画画的小朋友还可以为自己写的句子配上美妙的插图。

【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图片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文本这个范例,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摘自《中教育星多媒体教育资源库≈平台》网站【您正在浏览网提供的。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网)网址是】

第二篇:创设情景,丰富生物课堂教学

创设情景,丰富生物课堂教学

【摘要】在生物学中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显著提高。情境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生物课堂进行情境教学是课改所指,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 情景创设 探索

引言: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多样教学活动形式,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过程。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改理念,在生物教学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被动学习的教学弊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把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体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学情境作用

有位学者曾作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所以,结合高中生物教学自身特点,创设生物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情景的创设

2.1联系实际,融入自然社会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如现在社会中的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都与生物学联系密切。另外,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学知识。学生肯定会耳濡目染甚至亲身经历过很多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适当的列举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实例,不仅能让学生觉得生物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那么抽象,消除心里负担,而且有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经验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思考,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印象。此外,还能让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大有所用,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

如介绍光合作用时,利用现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为话题,考虑如何利用光合作用提高粮食产量,化解粮食危机问题;介绍细胞的癌变和衰老时,利用如何攻克癌症及如何延长人的寿命等热点话题为素材,先让学生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法律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学习伴性遗传时,例举自己高中时的一个女同学,其父亲为红绿色盲患者,她本人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儿子,请学生帮忙分析,她再生一个孩子患红绿色盲的机率等。真实的自然社会情境通常是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掌握,还可以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学有所悟,从而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2.2借助实验,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生物科学以实验为基础,观察、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在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及同学间的合作意识。技能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观察、动手能力及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能力;验证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倡导探究性实验活动,力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新课教学中引入探究实验,创设教学情境,部分模拟科学研究工作,在活动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必修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教学中,生长素对植物促进生长的作用与生长素浓度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先安排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课外时间探究“促进扶桑枝条生根的最适 NAA 浓度”的预实验,课堂上通过学生汇报实验的过程、展示不同浓度扶桑生根情况,让学生体验生长素浓度与其促进生长作用之间的关系,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为进一步探究 NAA 促进扶桑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器具设计实验,写出方法步骤。(器材: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扶桑枝条若干,蒸馏水,烧杯,萘乙酸(NAA)粉末、量筒等。)从而在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自主设计实验,体验探究实验的步骤,将课堂教学引入高潮。

2.3模拟情境,利用模型丰富教学

生物科学神秘深奥,所涉及的内容往往由于太过抽象、复杂,离学生实际生活太远而使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模型、动植物标本、展示挂图或多媒体等手段,创设形象的模拟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

如细胞知识对刚开始接触生物课程的高二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利用细胞的模型、挂图、多媒体视频等手段创设模拟情境,化繁为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介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时,同样可以利用模型、挂图等手段辅助教学;介绍DNA的分子结构特点时,利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加深印象;又如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微观、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视频进行动画演示,则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创设模拟情境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形成正确的概念。同时借助直观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在观察和思维活动中逐步形成认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结语: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对症下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进行情境创设。情境的利用要灵活多变,灵活应用,不能为了刻意追求新课程理念,盲目的使用。教师具备良好师德,在情境教学的实施中,关心、鼓励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肯定多表扬,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生物的奥秘,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杨建华.浅谈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技信息,2013,(13).[2]梁东云.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质量[J].基础教育研究,2014,(8).[3]岳莉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高生物课堂学习效率[J].生物学杂志,2012,(27).

第三篇:浅谈英语会话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感悟

浅谈英语会话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感悟

十月二十四日到十月二十六日,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去哈尔滨参加了黑龙江省小学英语优秀教师课堂观摩课的听课活动。这次活动共吸引全省各地近七百名英语老师参加,还有专家和特级老师的点评和指导。活动中这些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专家、特级教师的精辟点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们回味无穷,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我主要谈下英语会话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进行交流这一话题.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交流则需要

第四篇:创设丰富教学情境

读《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感

栟茶小学 顾美玲

通过认真的学习李吉林老师的有关情境教学法的理论,我对情境教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老师的情境教学,简单地说是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距离,这种教学方法讲求的就是“真、美、情、思”。儿童时期是孩童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无所羁绊,可以尽情联想与想象。在一定的情境中,触动孩子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让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所体验、有所感受,自然而然就可以调动孩子的思维、想象、联想和情感体验。情境教育为更多的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教育的快乐。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课堂需要情景教育。许多的课文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这就需要我们去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到课文的主旨,而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李吉林老师为了让孩子喜欢语文,她走向田野、小河,走进大棚,攀上小丘,低头寻觅,放眼远眺。青嫩的小秧,金黄的麦浪,茂密的大树,路边的小野花,河沟的小蝌蚪……都被搜索到她的视野中,最终酝酿出一个个精美的教学设计。在李吉林老师的课堂上不仅会有图画再现,而且放起了音乐,用音乐去渲染情境,她还想到戏剧,让孩子扮演或者担当角色,通过表演去体会情境。在这样生动的情境中,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带着形象,带着情感色彩,进入了儿童的意识,留下难忘的情绪记忆。在有形、有情、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儿童主动地学习语文,享受着语文。童心不泯,激情不尽。她的教学体现了语言美与生活美的统一。生活之树使情景教学永远常青,也使语文教学由课堂封闭型,走向生活开放型。

我们今天在大力提倡高效教学,当我们回过头去看三十年前李老师的课堂。我觉得李老师是把每一个学生放在视野里,是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人的位置上,真正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与欣赏。李老师的课堂张弛有度,很好的实现高效教学。观照我们现在的教学现状,虽然我们知道知识的传递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习惯的养成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思维的提升过程需要循环往复,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是在不知不觉中过于注重教学流程,过于关注教学环节和对教学闪光点的开掘,使得课堂常常陷入另一种“形式化”,匆匆地走着过场,演绎着表面的热闹。在现在这样一个浮躁的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像李老师这样让每位学生从容地读,从容地写,踏实地思,踏实地练,让每一次练习都是扎实可行似乎也成了无可企及的目标。

李老师从事情境教育探索,没有刻意追求成名成家,她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想到会形成一个学术体系,但是她创立了。开始并不是一心要做一个什么家,但是最后她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李老师之所以成为大家,主要是因为长期扎根校园,扎根课堂,坚持操守,忍耐寂寞,对教育、对孩子表现出了一种特别的爱。她坚持每天阅读、背诵中外名家的诗篇、著作,摘抄就做了厚厚的几大本。为了搞教育科研,她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边学习边思考,做了不少卡片。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的大学在小学”。她把教育当作天职和内在需求,当作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她在长期教改实验中逐步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个在国内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个取得较好教育效果并且颇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李吉林老师境界高远,行为感人,她在大量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超越自己。她坚持走教育创新之路,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十分敬重李吉林老师。她在为人、处世、治学、从教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值得我们大家很好地学习的。李吉林老师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她的成功得益于她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注重践行、创新的敬业精神;她的成功得益于她对理想永不言弃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她的成功得益于她无限热爱儿童、忠诚于儿童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虽然我一辈子也成不了李吉林老师,但我一定会以李吉林老师为榜样,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做李吉林老师情景教育的受用者、继承者、实践者和创新者。

第五篇: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景

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景

摘 要:“教以生为本。”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着用创设语文教学情景的方法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情景 创设

一、联系实际生活展现情景

即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其生活体验,增进其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会抓住说明对象的自身特点,还是讲解议论文中的观点、论据,往往都会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果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的离学生的实际有距离,在学习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正如语文教育家韦志成所述“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小说片段)这篇课文的讲授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口述其在烈日、暴雨等恶劣天气状况下的所见所感,再导入课文学习,让课文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贴近之处,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学大师老舍先生景色描写的语言精妙所在,更深地领悟环境描写对于人物悲惨命运的烘托作用。

应该说,生活是语文之源;生活是最渊博,最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语言、分析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提高理解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利用艺术手法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1.1 优美音乐渲染情境,营造生活。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可以直达听众内心的深处,唤起情思,引发共鸣。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音乐渲染的方法,则在课堂气氛营造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渲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借助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或歌曲。另外,我还常常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唱上几句,此举能有效地振奋学生的精神、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2 简笔画刻画情境,绘画生活。借助简笔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除了多媒体展示图片外,教师的简笔画同样能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

1.3 巧用书法板书情境,书写生活。漂亮的板书设计不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框架,也能在视觉上造成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日后对于信息的提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适度变换书体,一定能折服学生,使他们的目光聚焦于黑板,对老师所板书的内容印象深刻,甚至于模仿老师的书法,产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写字的良好习惯。

1.4 伴奏朗读描绘情境,描绘生活。教师的诵读,对于营造感情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作范读时,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还要适当找好背景音乐,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情感变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文体,创设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有的文章感情激越、热烈,有的深婉、绵延,教师就要领会作者的感情,为教学创设情境基调,对激越、热烈的,教师就要用高亢、有力的音调和迅捷的语感来感染学生,如《沁园春 雪》《最后一次讲演》等;对深婉、绵延的,可以用柔和或低转音调和舒缓的语速来熏陶学生,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春》等。总之,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加之音乐的配合,会营造不同的感情氛围,让学生进入不同的课文情感意境。

1.5 课本剧表演塑造情境,表演生活。在戏剧、小说、散文的教学中可以借助表演来创设情境,设置美感的情境,直观再现课文中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编自演,分组表演。学生们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相互讨论。他们在相互表演中,揣摩课文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媒体情景是指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定的教学媒体,通过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中使用录像、电影、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的学习情景。初中语文课程中这方面可引用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如七年级(下)《乡愁》有关本文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苏州园林》、《南京大屠杀》、《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可以通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断来再现当时情景。

塞?罗杰斯说,音乐是唯一的宇宙通用的语。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是极好的情景创设方式。音乐有着特殊的激发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春》这一课教学中,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给学生放瓦格而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在音乐的旋律中,学生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原野,尽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诗词的教学中,更可以多加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在诗词的意境中,特别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本身与古典诗词密不可分,相互辉映。

四、充分利用和挖掘课本中的情感资源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情感。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都蕴涵着丰厚的情感资源,要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文字下蕴涵的深情,仅仅靠对课文字句的分析有时候是难以奏效的。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念,跳出课堂,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在《人类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中,针对“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让学生找生活中语言趣味变化的例子:如:“《中国电视报》,报中国电视”这条广告语把一个报名的一处词序加以变化,宣传了这张报纸的功能。又如:我成绩上升时回到家,爸爸大方地说“吃什么煮什么”,成绩下降时爸爸就不这么说了,而是“煮什么吃什么。”可见,取之不尽的文学作品便是情感肥沃的土地。“文章不是无情物”,一个文本就是一个情感世界。文本中词序、语调、情节的变化,文章情感也就变化了。所以,在情景创设中,要充分考虑课文情感因素,让学生从作品中吸取并体验情感,以情陶情,以情养情。

下载创设情景 感悟品味 丰富想像——《雨点》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设情景 感悟品味 丰富想像——《雨点》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创设地理教学情景

    如何创设地理教学情景 ——邓其秀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

    《雨点》教学设计

    《雨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互动学习,能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2、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从而认识大自然。 3、帮助学......

    雨点教学设计

    《雨点儿》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一篇 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同学们雨点儿是从云彩里 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更绿了。 二、教学目......

    雨点教学设计

    雨点 雨点落进池塘里, 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及它们在文中组成......

    《雨点》教学设计

    《雨点》教学设计 寿阳县城内小学 王巧花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

    《雨点》教学设计

    1、学会文中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

    雨点教学设计

    雨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 3、学会本课2个生字,二类......

    雨点教学设计

    雨点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一(4)班 执教者:卢焕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雨、点、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