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情景的创设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情景的创设 作者:王亮
内容提要:应试教育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的唯一标准,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现代教育极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使学生在乐学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取得教与学的最优效果。本文分析了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讨论了创设物理教学情景的重要性,以及创设和谐互动的高中物理教学情景的几种方式。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筛选法。
关键词:教学情景;情景创设 引 言
新的课程理念所要求的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态过程,它必须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师生互动过程[1]。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情景,应重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参与课堂活动的各个个体或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设计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关系。师生的互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能力和基本素质得到提高,并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点燃学生好奇心的火焰,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应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实验情景”;为了激活互动关系,使学生顺利地进入要学习的内容中,诱发学生提出问题,应创设 “和谐、有效、真实的情景”。因
此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学效率。然而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优化教学情景。
一、教学情景的内涵
建构主义者认为,人的心理表征是结构性知识和非结构性知识与经验的统一,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特有的心理结构,精心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协作,从而将其“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同“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整合,实现对世界的有意义的理解。
《辞源》对情景的解释为景况。国外有人认为情景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背景、环境”。所谓情景是指能引起人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广义而言之,一切能激发探索欲望并具有物理内涵的客观存在都可以称为情景。教学情景是有教育教学功能的情感化了的环境和氛围,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引出、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所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2]。它为教学提供感知条件和思维基础。开展物理情境教学,就是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基于真实事件或问题的物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开展合作,从而使学生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并掌握科学方法。
二、创设物理教学情景的意义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否主动地参与其中,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实验心理学家苏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
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如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另一个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3]。这就是说,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记忆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经实践证明,创设物理教学情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记忆是思维的起点,“不记则思不起”,根据思维理论,记忆内容的多少,记忆时间的长短与记忆方法和材料是有关的。实验表明:把内容和情景相结合能加强记忆的表象储存。这种结合有利于把错综复杂的物理现象条理化、模型化、形象化。比如关于势能的教学,如果我们讲清了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过程,重力势能大小的计算,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等,就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物体在重力场中运动时重力势能变化的情景,那么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记忆时就不必记诸如“重物向高处移动,重力势能增大;重物向下移动,重力势能减小”这一结论,只需明白引入重力势能是为了描述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这一种特殊的做功方式:重力势能的零势面可以任意选取,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等,并且在学到分子势能、电势能时,通过与重力势能的类比,从而建立相应的物理情景,那么记忆分子势能、电
势能的变化规律也不就难了。
2、有利于促进物理知识的顺利迁移
美国著名心理家布鲁纳认为:“原理和态度的迁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4]”从皮亚杰的理论看,迁移就是大脑中已有的认识结构图式的储存信息的复合,并在新刺激物输入信息的作用下,参与同化与顺应,建立物理情景的过程就是认识结构化的过程。如果学生弄清了“弹性碰撞”这一物理情景,那么,下面这一题就可以很容易迁移而列出相应的方程。
例1 A、B两物用一根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在左侧,B在右侧,已知A的质量为M/2,B的质量为M,现给B一向右的瞬时冲量I之后,求以后A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动能。
解析:通过分析我们知道,A、B作用过程十分复杂,但A、B系统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合外力为零,该过程正类似于用B去撞击A的弹性碰撞过程。弹性碰撞这种物理情景我们很熟悉,从而很容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得出:当B的速度为0时,A的速度最大,其动能也最大,最终得到答案。
本道例题就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迁移到我们比较熟悉的物理情景中,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变复杂为简单,得到所要的答案。
3、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情景是抽象的“理”具体的“物”结合的产物,它不是空洞的、也不是死板的,它是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景,它结合了现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既富于启发性,也富于哲理性,既能培养学生的直接兴
趣,也能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这正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4]。比如同步卫星为什么要放在赤道上空一定的高度,卢瑟福是怎样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建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牛顿是怎样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等等,都包含着一些新奇的现象和有趣的故事,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它们当中又含有一些严密的推理演绎过程,让学生觉得很奇妙,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使教学过程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使他们在生动活泼、充满新奇感的气氛中得到主动的发展。
三、创设高中物理教学情景的方式
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学习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设法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问题进入教材,以顺应的心态去游览新的学习天地,然后让学生带着余味,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教师在不同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就可达到优化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1、创设问题情景——引人入胜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好奇、疑惑,从而点燃起思维火花,激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强烈的认识需要,产生急不可待想获得有关知识或尝试一下自己能力的愿望,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例如,引入“力的分解”一课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用细线系住一重锤,留出两个线端,老师问:“用一根线提与用两根线提相比,哪一种情况线更容易
断?”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用一根线提!”老师不动声色地用一根线颤颤巍巍地提起了重物,故意举得高一些,学生的心跟着悬了起来,而接下来用两根线稳稳地提起重物的时候,学生的心放了下来,脸上露出轻松的表情,以至于老师不断增大两根线之间的夹角这样一个细节动作,学生毫无防备,突然间线断了!学生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啊!”的惊讶声。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亚里士多德语),这时可不失时机地提出如下问题:“怎么两根线提反而断了呢?一开始就断吗?什么时候开始断?为什么会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突,进入了愤悱状态,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蓄足了力量。再如,引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课时,可安排这样一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⑴用伏特表直接测量两个不同电源两极间的电压,分别测得1.5V和6V;⑵让一小灯泡与“1.5V”电源相连,请同学们注意灯的亮度——学生回答:“很亮!”⑶现在请同学们猜想,如果让小灯泡与“6V”的电源相连,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猜想:“小灯泡会被烧毁”或“小灯泡不会被烧毁,但要比前面一次亮得多”⑷演示结果,小灯泡的亮度比前面一次暗得多,学生大感意外,同样进入了愤悱状态。这时,教师可顺势导入新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要解决这个疑问,先要学习电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创设活动情景——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但如果能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形成了人人参与,多向交流的学习氛围,以跃跃欲试的亢奋心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
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建立新概念,既能比较容易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又符合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完成了学生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5]。例如,在学习“力的分解”一课时,由于力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较难把握,因此,从力的实际效果出发进行力的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但如果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活动情境,就能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与体验中突破这一学习难点。学生小实验1:在水平伸出的手掌上放一本书,然后让手掌缓慢倾斜到使书下滑。(当手掌倾斜时,书对手掌的作用效果类似于置于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作用效果。学生在实验中亲身感受到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产生了两个作用效果,一是使重物压紧斜面,二是使重物沿斜面下滑,从而按实际作用效果将重力沿这两个方向分解。)
学生小实验2:每两个学生一组,在原座位上,一人右手(或左手)叉腰,另一人向下拉他的肘部,然后交换,体会拉力对两个手臂产生的作用效果。(通过安排这一小实验,使学生对竖直向下的拉力对两杆件支架产生的作用效果有了切身体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如,在学习“机械波”一课时,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是教学中难点,特别是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的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在介质中往前传播两种运动的和谐统一,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学习难点,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活动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分组表演“人波”,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对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机理有了真切而深刻的认识。
3、创设想象情景——升华知识
想象是一种高级的形象思维活动,是学习者在头脑中把新旧知识和科学概念进行加工和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给学生的头脑“插上翅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想象情境:传说牛顿曾坐在一棵苹果树下思考行星运动的问题,一个熟透了的苹果在他眼前落下,顿时激起了他思维的波澜:苹果为什么不飞上天而落向地面呢?如果苹果树长得跟月亮那么高,苹果还会掉下来吗?那月亮为什么不掉下来呢?月亮不就像一个大苹果吗?带给学生无尽想象的同时,启迪学生理性地思维。又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以后,可以创设这样的想象情境: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从而改变运动状态,可为什么蚂蚁用力却推不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块砖呢?蚂蚁怎样才能推动砖?学生对这一谐趣的情境展开了积极地想象——如果砖块放在光滑的地面上,蚂蚁就能推动——那蚂蚁站在什么地方呢?——如果蚂蚁也站在光滑的地面上,情况又将怎样呢?再如,学习了重力(或摩擦力)之后,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个没有重力(或摩擦力)的世界;研究了单摆的运动规律以后,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将单摆放到两极或月球上或宇宙飞船中,运动规律将如何变化?介绍了超失重现象之后,可以让学生想象处于失重状态下的宇航员的生活情景。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在教学中要善于架起知识原型和创造之间的桥梁,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4、创设开放情景——发散思维
从认知心理学来看,新课教学之后,简单地布置作业或机械地“一课一练”,往往会使学生加重疲倦的心态。此时如果能创设开放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就会再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再接再厉地完成迁移训练,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5]。例如,在“平抛物体的运动”新课教学结束时,针对教材上有关飞机扔炸弹的例题可以创设如下的开放情境:炸弹落在地上的弹坑是如何分布的?如果目标是移动的,该怎样投弹才能命中目标?若炸弹是斜抛出去的,又该如何研究呢?(学生思维的火花再次被点燃,课堂重又活跃起来了,在积极地思维、深入地探讨与争论之后,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恋恋不舍地离开课堂。)再如,学习了超失重现象之后,可以创设这样的发散情境:在塑料可乐瓶的底部和侧壁分别打几个小孔,灌满水后一拎起来,水花四溅,当提着瓶子向上加速运动时,水喷射得更厉害(超重现象),而向下加速运动时则情况相反(失重现象)。接着再问:如果自由下落呢?(先让学生思考,再用实验验证。)追问:如果将瓶子竖直上抛又会怎样?(对照前面向上加速的情况,学生普遍认为水会喷射得更厉害,演示结果:滴水不漏!强烈的反差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同时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顺势再问:将瓶子竖直下抛或斜抛出去呢?(这时,可以叫一位同学上台,来个师生对抛“水球”的表演,只见“水球”接在手上——水花四溅,抛在空中——滴水不漏。“触景生情”,在欢声笑语中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与讨论。)
总 结
总之,教学情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从其表现形式上看包含实验情景、虚拟情景、形象情景、问题情景、故事情景、对比情景、音乐情景等等。无论教学情景形式怎样变化,其共性都是通过教师创造学习诱因,激发学生情趣,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教学在创设教学情景时不要离开教学内容一味追求形式,为情景而创设情景。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可接受性出发,从教材实际内容出发,选择恰如其分的情景形式,不能牵强附会,不分主次,哗众取宠。只有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情景,才能真正地激励互动课堂,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教学潜能。
开展高中物理情境教学,不仅加强了物理教学同现实世界的联系,而且提高了学生探究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思考和探索,笔者深切地体会到了新世纪物理教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如何创设基于物理问题又能吸引学生探索的物理情境,如何通过协作和会话引导学生获得探究的成功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索和实践的。参考文献
[1] 潘法凤.试谈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情景教学和教学情景的创设[J].物理教师,2006,第27卷第11期:1页-4页.[2] 续武.浅谈创设物理教学情景的重要性[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3] 卞志荣.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J].物理教学探讨,2006年,第4期:16页-17页.[4] 王乐意.物理的情景教学[J].阜阳师范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20卷第3期.[5] 须雪忠.创设学习情境,优化课堂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06年,第6期.[6]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30页.[7] 吴加澍,姜水根等.高中物理方法教育研究[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4 [8] 吴加澍.以思维为中心[J].教学月刊,1997.7-8 [9] 王溢然.形象•抽象•直觉[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9 [10] 施国芳,周吾仁.谈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学月刊,2001.7 [11] 闫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1页-102页.[12] 陈国文.探究教学过程中如何自主建构物理知识[J].物理教学探讨,2006年,第1期:15页-16页.[13] 马春.浅谈物理情景教学方法[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第23卷第2期
[14] 赵艳娟,李晶晶.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17卷第1期: 63页.[15] 李徽.试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的创设[J].淮南师范学院
学报,2004年,第3期.[16] 刘妍.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J].甘肃教育,2004年,第1期.[17] 刘少兵,汪志玲.创设教学情境---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4卷第1期.[18] 何根基.物理目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第4期.[19] 李仁麒,方留中.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中学物理,1991年,第1期.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How to Set up Physics Teaching Situation Author: Wang Liang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llege to major in physicsClass 6 Grade 03 Instructs teacher: Hou Chen-xia Abstract: Taking-exam education which sets examination score as the only standard to measure teaching tied up students’ creativity, obstructed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ability and creativity.Modem education makes every effort to advocate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idea and emphasis on developing students’ creative spirits and practical ability.For this teacher should apply various images and directly teaching means and establish colorful teaching situation.Doing these can develop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investigation in learning, make
them establish knowledge, foster ability and acquire the best effect in teaching and study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meaning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establishing physical teaching situation and introduces a few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harmonicons and interactive physical teaching situ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Main methods in the paper are document researching and experience sieving.Key words: Teaching Situation;Situation Making
第二篇: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景
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景
摘 要:“教以生为本。”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着用创设语文教学情景的方法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情景 创设
一、联系实际生活展现情景
即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其生活体验,增进其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会抓住说明对象的自身特点,还是讲解议论文中的观点、论据,往往都会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果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的离学生的实际有距离,在学习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正如语文教育家韦志成所述“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小说片段)这篇课文的讲授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口述其在烈日、暴雨等恶劣天气状况下的所见所感,再导入课文学习,让课文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贴近之处,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学大师老舍先生景色描写的语言精妙所在,更深地领悟环境描写对于人物悲惨命运的烘托作用。
应该说,生活是语文之源;生活是最渊博,最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语言、分析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提高理解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利用艺术手法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1.1 优美音乐渲染情境,营造生活。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可以直达听众内心的深处,唤起情思,引发共鸣。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音乐渲染的方法,则在课堂气氛营造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渲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借助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或歌曲。另外,我还常常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唱上几句,此举能有效地振奋学生的精神、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2 简笔画刻画情境,绘画生活。借助简笔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除了多媒体展示图片外,教师的简笔画同样能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
1.3 巧用书法板书情境,书写生活。漂亮的板书设计不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框架,也能在视觉上造成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日后对于信息的提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适度变换书体,一定能折服学生,使他们的目光聚焦于黑板,对老师所板书的内容印象深刻,甚至于模仿老师的书法,产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写字的良好习惯。
1.4 伴奏朗读描绘情境,描绘生活。教师的诵读,对于营造感情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作范读时,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还要适当找好背景音乐,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情感变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文体,创设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有的文章感情激越、热烈,有的深婉、绵延,教师就要领会作者的感情,为教学创设情境基调,对激越、热烈的,教师就要用高亢、有力的音调和迅捷的语感来感染学生,如《沁园春 雪》《最后一次讲演》等;对深婉、绵延的,可以用柔和或低转音调和舒缓的语速来熏陶学生,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春》等。总之,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加之音乐的配合,会营造不同的感情氛围,让学生进入不同的课文情感意境。
1.5 课本剧表演塑造情境,表演生活。在戏剧、小说、散文的教学中可以借助表演来创设情境,设置美感的情境,直观再现课文中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编自演,分组表演。学生们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相互讨论。他们在相互表演中,揣摩课文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媒体情景是指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定的教学媒体,通过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中使用录像、电影、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的学习情景。初中语文课程中这方面可引用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如七年级(下)《乡愁》有关本文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苏州园林》、《南京大屠杀》、《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可以通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断来再现当时情景。
塞?罗杰斯说,音乐是唯一的宇宙通用的语。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是极好的情景创设方式。音乐有着特殊的激发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春》这一课教学中,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给学生放瓦格而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在音乐的旋律中,学生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原野,尽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诗词的教学中,更可以多加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在诗词的意境中,特别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本身与古典诗词密不可分,相互辉映。
四、充分利用和挖掘课本中的情感资源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情感。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都蕴涵着丰厚的情感资源,要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文字下蕴涵的深情,仅仅靠对课文字句的分析有时候是难以奏效的。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念,跳出课堂,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在《人类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中,针对“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让学生找生活中语言趣味变化的例子:如:“《中国电视报》,报中国电视”这条广告语把一个报名的一处词序加以变化,宣传了这张报纸的功能。又如:我成绩上升时回到家,爸爸大方地说“吃什么煮什么”,成绩下降时爸爸就不这么说了,而是“煮什么吃什么。”可见,取之不尽的文学作品便是情感肥沃的土地。“文章不是无情物”,一个文本就是一个情感世界。文本中词序、语调、情节的变化,文章情感也就变化了。所以,在情景创设中,要充分考虑课文情感因素,让学生从作品中吸取并体验情感,以情陶情,以情养情。
第三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语言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语言只有在生活中被使用才有它存在的价值,而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使我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契机,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沉浸其中,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乐学善学,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并学会理解运用语言,从而逐步培养其独立运用语言进行生活交际的能力。下面是我在“小学英语生活化情境创设”实验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1、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图片、道具,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没有感知,就没有认识,而感知过程离不开客观事物本身存在。所以,在教授学习用品、交通工具、服装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un、moon、run、jump、hot、cold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在教red、yellow、brown等表示颜色的单词时,则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运用“What color is the „?”这个句式,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小学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制作各种教学图片。比如,学生学习书中人物名字的时候,我就把这些人物制作成头饰,上课时我就自己戴着头饰走进教室,于是我就接着用英语说:“Hello!Iam Ann.”接着让学生一起读这个人物的名字,教读几遍之后就让学生自己上来戴起各种人物的头饰说:“Hello!Iam Ann.或My name is Ann.”其他同学也可以问:“Who is he/she?”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争着上台表
演。以后学了其它人物就可以让几个学生同时戴着头饰互相问好。比如说:“Hello!I am Ann.” “Hello!I am Ken.”并加上平时用的问候语“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快,还记得牢,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多说、多练。但是让低年级的学生反复单调地操练,会变得枯燥乏味,学习效率降低。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不但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这些在平时随处可见的“实物”又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新大纲要求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根据大纲编织出的教材不再是孤立的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套系列教材,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标准的语音语调,而且提供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同时可以虚拟现实生活中不易找到的场景和事物。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正确模仿,直接理解所学英语,强化记忆,促进学生用英语的思维,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
力。有的口语交际课在进行教学时用人或实物体现不出气氛,就需要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帮助完成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身体部位这一课时,学生学习了一些有关身体部位的名词,如:head,knee,toe,hand等,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动作表演,如:shake your hands, touch your knees.shake your head等,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单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发现了一个课件,跳舞的娃娃,课件中提供了十个有关于身体部位的动作,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其中的五个动作,然后娃娃会按照学生的选择进行跳舞,当然学生会跟随娃娃进行舞蹈。这个的课件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实践,体验,感悟,去创造,应用,而不是什么都听教师摆布。娃娃跳舞的动作完全由孩子自主地进行选择,留给孩子去体验和思考的空间。我们应重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努
力创设英语环境,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的效果,即让学生愉快的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增强语感,不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3、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 游戏活动是外语教学中人为的创造语言环境的教学形式,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游戏活动有助于儿童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使英语教学活动充满活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刺激,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变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在一堂课40分钟里,若想让学生的神经区始终保持兴奋和积极的反应,教师就要在学生的脑神经最疲惫的时候,开展一些与该课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游戏来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习动机。它通常用于对所学材料的巩固,帮助教师将乏味的单词复习,句式练习等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值得注意的是游戏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
经验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成绩,设计游戏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尽量安排集体游戏,这样才能使性格内向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让人人在教学活动中都充满活力。
在教学身体部位一课教学的过程当中,我设计了涂色这个小游戏,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小的卡通人物(每个孩子所得到的卡通人是不同的),并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着色,如:“color the face yellow, color the mouth red, color the toes green等”在句式中复习并应用所学的单词,将颜色与身体部位的词有机的结合在一个句式中。这实际上是一个语言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明白语言不是今天学的一个词,几个词,也不是明天学的那几个词,是句子,是文章。
4、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才能,靠自己自然、形象的表演,靠体态语言,包括多变的手势,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去创造语言环境。真正地把学生放进真实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实现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的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实际上就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用我国教师们总结出来的话,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英语教学是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完美结合。在英语教学中,应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真正体现其主体作用。学生表演不仅可使教师在轻松、自由、愉快的气氛中组织课堂教学,而且还能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通过表演,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的交际活动。传统的教学情境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这四个因素持续交互,呈动态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语言交际的环境,一个交际的平台,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思考、调
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身体部位一课,我设计学生戴着自制的面具,相互之间进行介绍,如:“Hello, my name is Ann.I have I have One little nose.I have One little face.I have One little head.I have One little mouth.I have Two little eyes.I have Two little ears.等”也可以介绍别的小朋友“This is Tommy.He has two little hands.He has two little legs.He has two little feet.等”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置身于英语的国度当中,让他们在感受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对于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也要在课外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语言,使学生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是用所学的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
展语言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对英语的感受能力才会越来越强,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语言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语言只有在生活中被使用才有它存在的价值,而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使我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契机,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沉浸其中,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乐学善学,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并学会理解运用语言,从而逐步培养其独立运用语言进行生活交际的能力。下面是我在“小学英语生活化情境创设”实验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1、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图片、道具,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没有感知,就没有认识,而感知过程离不开客观事物本身存在。所以,在教授学习用品、交通工具、服装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un、moon、run、jump、hot、cold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在教red、yellow、brown等表示颜色的单词时,则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运用“What color is the „?”这个句式,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小学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制作各种教学图片。比如,学生学习书中人物名字的时候,我就把这些人物制作成头饰,上课时我就自己戴着头饰走进教室,于是我就接着用英语说:“Hello!Iam Ann.”接着让学
生一起读这个人物的名字,教读几遍之后就让学生自己上来戴起各种人物的头饰说:“Hello!Iam Ann.或My name is Ann.”其他同学也可以问:“Who is he/she?”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争着上台表演。以后学了其它人物就可以让几个学生同时戴着头饰互相问好。比如说:“Hello!I am Ann.” “Hello!I am Ken.”并加上平时用的问候语“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快,还记得牢,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多说、多练。但是让低年级的学生反复单调地操练,会变得枯燥乏味,学习效率降低。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不但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这些在平时随处可见的“实物”又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新大纲要求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根据大纲编织出的教材不再是孤立的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套系列教材,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标准的语音语调,而且
提供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同时可以虚拟现实生活中不易找到的场景和事物。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正确模仿,直接理解所学英语,强化记忆,促进学生用英语的思维,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有的口语交际课在进行教学时用人或实物体现不出气氛,就需要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帮助完成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身体部位这一课时,学生学习了一些有关身体部位的名词,如:head,knee,toe,hand等,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动作表演,如:shake your hands, touch your knees.shake your head等,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单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发现了一个课件,跳舞的娃娃,课件中提供了十个有关于身体部位的动作,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其中的五个动作,然后娃娃会按照学生的选择进行跳舞,当然学生会跟随娃娃进行舞蹈。这个的课件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实践,体验,感悟,去创造,应用,而不是什么都听教师摆布。娃娃跳舞的动作完全由孩子自主地进行选择,留给孩子去体验和思考的空间。我们应重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英语环境,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的效果,即让学生愉快的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增强语感,不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3、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 游戏活动是外语教学中人为的创造语言环境的教学形式,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游戏活动有助于儿童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使英语教学活动充满活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刺激,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变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在一堂课40分钟里,若想让学生的神经区始终保持兴奋和积极的反应,教师就要在学生的脑神经最疲惫的时候,开展一些与该课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游戏来延续学生的
学习兴趣,以激发学习动机。它通常用于对所学材料的巩固,帮助教师将乏味的单词复习,句式练习等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值得注意的是游戏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成绩,设计游戏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尽量安排集体游戏,这样才能使性格内向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让人人在教学活动中都充满活力。
在教学身体部位一课教学的过程当中,我设计了涂色这个小游戏,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小的卡通人物(每个孩子所得到的卡通人是不同的),并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着色,如:“color the face yellow, color the mouth red, color the toes green等”在句式中复习并应用所学的单词,将颜色与身体部位的词有机的结合在一个句式中。这实际上是一个语言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明白语言不是今天学的一个词,几个词,也不是明天学的那几个词,是句子,是文章。
4、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才能,靠自己自然、形象的表演,靠体态语言,包括多变的手势,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去创造语言环境。真正地把学生放进真实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实现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的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实际上就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用我国教师们总结出来的话,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英语教学是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完美结合。在英语教学中,应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真正体现其主体作用。学生表演不仅可使教师在轻松、自由、愉快的气氛中组织课堂教学,而且还能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通过表演,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的交际活动。传统的教学情境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这四个因素持续交互,呈动态发展。教师是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语言交际的环境,一个交际的平台,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身体部位一课,我设计学生戴着自制的面具,相互之间进行介绍,如:“Hello, my name is Ann.I have I have One little nose.I have One little face.I have One little head.I have One little mouth.I have Two little eyes.I have Two little ears.等”也可以介绍别的小朋友“This is Tommy.He has two little hands.He has two little legs.He has two little feet.等”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置身于英语的国度当中,让他们在感受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对于培养学生语言
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也要在课外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语言,使学生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是用所学的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对英语的感受能力才会越来越强,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第四篇:如何创设地理教学情景
如何创设地理教学情景
——邓其秀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作为现代的中学地理教师,要深入学习并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把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作为教师的重要专业能力,把教学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把它作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通过情境教学进行扩展、深入、充实,不断地激发、推动、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等活动,从而使学生实现感受、体验、探索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境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探索、发现和认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在把握教材的实质内容和情感基调下,选取富有感染力的典型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并及时把握情境设计的时机和切入点,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二、情境教学有哪些特征?
情境教学特征到底有哪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如生活性、活动性、真实性、情感性、主体性等。以下是我们常见的几种:
1、生活性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接知如接枝”,任何有效的教学都莫过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找到学生兴趣与教学内容的真正“契合点”。
地理课的许多内容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如天气变化、水资源危机、自然灾害、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逼真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是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体现。
2、形象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其次是形象的、具体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超越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激发学生的想像,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动态性等特点,有些知识如大气环流的模式、洋流的模式等都是对客观现象的反映,虽然客观存在却不能直接看到,只有创设情境(如多媒体动画、录像等),然后通过想象,才能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动态系统模式,进而理解教材知识内容。
3、情感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熏染震撼学生的心灵,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使其学而忘倦,乐而习之。
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自然与人文地理兼而有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利用生动、活泼、2 优美的语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
三、如何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1、创设教学情境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课堂上尽量创设接近生活原形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的许多内容都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创设情境实现学习生活化,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
如关于“纬度与经度”的学习,可让学生介绍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几行几列),在电影院里找座位(几排几座),再关注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介绍某地发生地震时,为什么总要涉及经纬度等,让学生快速而准确地理解的课本知识;结合课本知识,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然后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实际天气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心与探究的兴趣。
2、创设教学情境要从课堂教学内容与目标出发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什么样的情境作为学习内容,是老师创设情境教学应考虑的首要问题。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它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脱离了内容,失去了目的,情境形同虚设,就成了作秀。
在中学地理中,很多地理问题都具有生活现实的背景和意义。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有些生活实例是他们新知识的基础,是新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3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学会活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会有关的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如对“洋流”中关于密度流的教学,运用二战时德国潜水艇巧妙利用密度流重创英国舰队的故事背景创设教学情境:当时,德国的潜水艇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声波等的传递,巧妙地躲避了英军的监视,依靠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很顺利地通过了由英军严密反守的直布罗陀海峡绕到英军的背后,突发袭击,给英军很沉重的打击。教师引入这样的事例,即能帮助学生了解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能力。
在讲解“长江”一节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长江之歌》,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情感、社会情感和地理情感,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体现了本学科的德育功能。
3、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课堂教学
创设的情境是为教学服务,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认知程度、生活实际而设计,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成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驱力。
(1)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在课堂上,教师要依据内容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大胆的思维、猜想、探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
如在讲解关于“时区和日界线”时,设计问题:有一孕妇乘坐海轮由西向东航行,在接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下一个女婴,越过日界线的时候,又生 4 下一个女婴,先出生的姐姐的生日正好是2000年一月一日,后出生的妹妹的生日是1999年12月31日,妹妹的生日比姐姐大一天,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充满好奇,不自觉地进入“情境”,在合作学习中探索问题的答案。
在进行“大气的运动”教学时,设计以下问题,层层推进: ①冷热不均为什么会形成热力环流?②地球表面高低纬之间也存在冷热不均,会产生形成热力环流吗?
通过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探究三圈环流奥秘,接着对学生进行启发:刚才大家探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把地球表面作为单一物质构成的,提出下一问题:
③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图上,又会产生有什么影响? 通过以上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再进而让学生主动探究季风环流的形成过程。
(2)利用语言技巧,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
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是教师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学语言技巧性的应用,会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
在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语言生动描述地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让学生沐浴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讲授地形概念时,利用双手攥拳、手指并拢的收缩或伸展,给学生展示山岭、鞍部、山脊、山谷等概念以及坡度的陡缓情况;借助诗文佳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地形与气候的关系,既把抽象的理论概念直观化,又可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美好情感。
5(3)利用多媒体、录像资料,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各种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境,把哪些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大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地理知识有许多涉及到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静态的文字、图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从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中获取知识。如关于《地球的运动》的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材中“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原理,设计成具有交互功能的互动式课件——《地球的公转》flash动画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清楚易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实际,恰当利用录像资料,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情境设计,是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如讲解“长江”的水患时,播放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泛滥的录像,体会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讲解“黄河”危害时,播放黄河决堤时的录象,再现历史的画卷,加深学生的认识。
四、创设教学情境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能熟练地驾驭教材
教学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客观依据。教学中,是否需要设置情境,设置怎样的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都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决定。因此,教师必须全面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学内容,围绕重点难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创设良好情境:如精心组织语言、设置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做到驾轻就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有真诚、饱满的激情
情境教学是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情感,使其产生相应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激情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条件,教师真诚、饱满的激情,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自觉地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境界中。
3、教师要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
《新课程标准》强调情境教学的设计要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等活动。因此、教师要不深深入学习和研究,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多种情境,让情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
五、创设教学情境常见的几种误区
1、仅用于导人新课
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多被许多教师用作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引入教材内容的目的之后,往往就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去,不再注重创设新的情境。
2、过分依赖多媒体
创设情境若注重于使用多媒体,就会忽略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情境,虽能充分运用教具、学具、电教进行模拟演示,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合用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达不到动手能力的锻炼。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紧扣地理教学内容,多媒体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选择性。
3、脱离学生的知识基础
“教学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运用生活原形创设教学情境已成为许多教师的自觉行为,但也存在不顾教学内容和对象刻意追求情境创设的情况。如果情境的创设脱离了要掌握的知识,漫无边际,牵强附会,情境的创设也就失去了意义,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4、不符合学生的生活情理
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对学习的兴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情境设计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太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经历过、或体验过,情境设计过于牵强,不符合学生的生活情理,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情感共鸣,激发探索欲望。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努力提高情境创设的效度,让情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更好地学习。
第五篇:情景创设与作文教学(模版)
情景创设与作文教学
青峰中学程剑峰
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当堂布置作文题目,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即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假、大、空、抄”的现象在作文中司空见惯。
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在作文教学的前奏中下功夫,那就是要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说写的愿望。那么,怎样才能激活学生说写愿望来呢?作为师者的我们先要了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情景来感染学生。通常说来也就是作文中创设情景教学,那什么又是情景教学法呢?
一、什么是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二、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三、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教学时,根据课文的每一处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如《秋词》中有这样的一句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这幅图的景象是:一只仙鹤在蔚蓝色的天空上直冲云霄,诗人引发了无尽的诗情。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晴空白鹤景色的印象,体会诗人的情怀。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教完讲文后,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诗意来;这时,教师让学生看投影幻灯片,学生边看、边读,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就可以形成情感的深化。
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二、情景作文的教学模式 情境作文教学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那么情景作文的教学模式有那些呢?下面总结一两点个人经验,如下:
一、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目前,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负担”过重、生活面狭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师忽视了学生间接经验的指导。因此,学生自然会材料枯竭,无话可写了。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 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为此,我们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造活动、展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捅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
1、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合着字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进生活的活动。如踏青、春游、等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
2、表演活动体验情境。
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素眼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如上海浦东师范附小贾校长在全国情境作文教学研讨课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据词造句,据句构段,据段扩篇。在处理据段扩篇这一教学重难点时,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情节,登台表演。表演者和欣赏者都入情入境,体察细微,表演者的创造性反映出文章的新颖性,表演者的多样性反映出情节内容的丰富性。
二、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在指导写感恩作文时,播放《感恩的心》、《懂你》等歌曲,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产生描写亲情的欲望;他们心中便会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劳的妈妈如何关爱自己的生动场景就会闪现于眼前,流演于笔端,笔下妈妈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感人。
三、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强化学生写作感受。
媒体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充分利用媒体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人、事、物、景等写作材料通过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这不仅营造了情境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还弥补了学生认识与实际的焦距,缩短了时空,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汇于五彩斑澜的画面之中。
三、情景作文的教学策略
情景作文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可研究的涵盖面是比较宽泛的,所使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具有灵活性、综合性、随机性等特点。就近期而言,我们将教学策略的研究聚焦于以下两个方面:
1、开放的教学策略
(1)开放思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就像一本耐读的书。要让他们“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表我心”,就要解放思想,还学生以“自由”。教师要打破应试教育对学生作文的思想束缚,避免不当的指导使学生落入程式化、成人化的窠臼,使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自我表达的真实需要。教师打破了束缚在学生身上的种种思想枷锁,还学生一个率真的自我,让学生自由地抒写自己灵性,学生的作文就会变得十分生动与精彩。(2)开放文体。学生所爱,即是作文之内容;学生所欲,即是作文之机缘;生活所需,即是学生之所须学。教师指导学生不必拘泥于文体,儿童诗歌、小寓言、新闻报道等方式都可以尝试,教师一放手,学生写得就大胆,文章也充满个性。
(3)开放内容。课堂虽小,但是它可以演绎出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在轻松的课余,悠闲的午会,快乐的双休日„„去寻找春的气息,去体验第一次的际遇„„这些都是情景作文的好素材,当学生思绪涌动、灵感来临的时候,握着一支富有生命活力的笔,精彩的文字就刷刷地“喷涌”而出了。
2、求新的教学策略
(1)教学的手段新。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索然无味,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他们喜欢新鲜和富于变化的事物,如老师故意迟到几分钟去上课,学生们左等右等不见老师来,教室里就表现出“芸芸众生相”。这时,让学生以《老师乍么迟到了?》为题写一篇作文,此事此景犹在眼前,学生们既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又能很好地把握人物的特点。
(2)想象的空间新。学生的文章要有可读性,那么就少不了想象。一篇好的文章是结合我们人生多处的经验才能成为好的文章,作文中想象是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用图片给学让创设想像的空间。如写《一次难忘的回忆》在图片出现一条清清的小河,让学想再发挥自己的想象——河里面有什么故事呢?
(3)表达的语言新。作文语言力求平中出奇,常中出新。文章有了新奇别致的语言,才有刺激读者大脑皮层之功效,引出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常看到许多学生写的作文语言平谈,有时或众口一词,或抄作文选。老师要鼓励学生在求异上做文章,如记叙同一件事,可以用引用名言、设置悬念、环境衬托、开门见山等不同的方法来开头,虽然学生不像作家那样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但有些学生的语言特色已初显端倪,有的质朴,有的华美,有的幽默,有的含蓄,有的细腻等等,个性化的语言也是学生心智的反映,人格内涵的体现。
四、情景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情景作文教学似一缕清新的风,在学生们的心头荡漾起了阵阵涟漪,但要让学生真正会写、乐写,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对待学生的作文,转变自己的态度和“角色”意识。
1、做向导,给学生指路。孩子毕竟是单纯的、稚嫩的。他们可能触摸到了,甚至创造出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精彩纷呈的世界,但这个世界悄然地在他们的眼皮底下静静地溜走,这种写作的信息他们无法捕捉到。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搜集写作素材,教师就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能从好似一成不变、周而复始的生活中觉察出新意、亮点。
2、做读者,去欣赏学生。学生作文的第一位读者常常是教师,教师应当以真诚的朋友的身份乐当这一角色。尊重学生的每一份写作劳动。当读者要专心致志,从读者的角度批阅作文,感受文中的叙述,你便进入一个个学生的世界。教师以一个忠实读者的态度,作真诚的欣赏。并以自己的身教告诉学生:你是世一唯一的“这一个”,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你写的东西就像你这个人。勇敢地书写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喜思哀乐表现出来,每一个感悟都将是一篇有光彩的习作。
3、做朋友,和学生“商量”。教师应唤回自己久违的童心,俯下身子和孩子们平等交流、沟通,要知道,拥有一颗金子般的童心,你就和孩子有了共同语言,就能写出符合儿童实际的“心灵下水文”。学生将自己观察的所得所感尽情地叙述出来,把有所感融而领悟到的东西交流于同伴。能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就在这思维的碰撞,语言的切磋中,教师像一个大朋友一样和他一起商量、点评、修改,这样,在学生的眼里,作文课堂恰恰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小世界。
4、做教练,给学生指导。在情景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当教练,当好教练的诀窍“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传统的作文指导比较侧重字词句章方面的知识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而忽视作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瑞士教育家佩斯塔洛西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与其说是让学生积累知识,不如说是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心理能力。”情景作文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它变单向讲授性指导为互动交际性指导,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合作来启发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景作文教学减轻了学生由于单一的命题作文所造成的沉重负担和枯燥感受,还学生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作文的全过程、情景作文注重了作文与做人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其真正的作文能力得以内化,学生的作文面貌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作为教师我们将更进一步深入钻研,在情景中让学生写作更有感受更有收获更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