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宁安三中 郭雪丹
英语既是活的语言,也是枯燥无味的语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导入怎么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呢?显然,搞好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初中英语的教科书中口语内容有很大比重,如:问路、看病、打电话、购物等,口语篇幅贯穿于教材的始终,突出了英最本质的功能——交际性。那么,如何进行口语教学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
一、关爱学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学英语无用,我又不出国,只要学好母语就够了,但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英语是多么重要,许多外商的投资以及大量商品的进出口都需要用语言来交流,没有正确的语言又怎么能沟通呢?因此学英语势在必行,作为一个英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确这一点。
爱心与耐心是学生转换的又一个前提。英语的词汇量大,尤其是新教材词汇量更多,再加上许多句型及短语也要记忆,学生学起来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我们的教师多给一点爱心和耐心。我们应该做到“好看的要爱,有伤疤的更要怜惜。”只要每一个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感情诚心,献出爱心,工作耐心。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如果一个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学生就对这科感到反感,甚至望而生畏,又怎能学好呢?
我教的班上有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常说:“记忆力较差,记单词比较困难。”然后我就教给他们“笨鸟先飞”的方法,以及记单词的一些小巧门,同时以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由原来的每个单元一次性的记忆变成每六个单词听写一次,这样以来,他们觉得记忆单词比较轻松,于是渐渐的对英语产生了兴起,因此,在第二次月考中成绩有所上升。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口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往往出现在他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的时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就是兴趣。中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只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发挥其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方法有很多: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先用简单易懂的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并适时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猜谜、做游戏、听英语歌曲、讲一个英语小笑话等,将英语课上得引人入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乐于开口,自然而然就加速了口语能力的提高。
2、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创造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使他乐于开口说英语。同时,学生积极向上、欢乐愉快的情绪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只要在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老师再以艺术般的魅力寓情于景,寓教于乐,就会使学生自发主动地投入到口语对话的行列里来。
3、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
学生开口讲英语,即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又害怕出错而羞于尝试。这时,教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由衷的赞许,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英语,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也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
暗示,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学习口语的兴趣。
三、创设交际情境,使教学过程交际化
英语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英语教师应尽力创设或寻找一些真实或半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进入角色。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气氛活跃,学生带着好奇心,在不由自主的状态下去看、去听、去说、去感觉,与此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一些实用口语,为将来的交际打下基础。情境创设方法多样。可用实物情境法、图画情境法、环境情境法、体态情境法、多媒体情境法等等。具体操作如下:
1、借用实物创设情境。用直观教具是进行口语教学的最简单设置方式。不仅大量的名词可以通过实物来呈现,一些方位介词也可借助物体使表达简洁明了。如创设实物情境组织“辨认物品”“指明方位”之类话题的教学和训练,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形象真实,学生印象深刻。
2、通过图画创设情境。实物情境有时受到条件的限制,有些东西教师不便甚至不可能带进教室。这时,图画情境就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如交通工具、家庭摆设等。特别在描述一个事件,表达一串连贯的思想的时候,图画情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当场画简笔画,那效果则会更佳。
3、利用环境创设情境。教室是教学的主要环境,也是进行各种语言模拟训练的最方便的“临时舞台”。如一、二张桌椅稍加一些道具就能为学生提供“购物”、“用餐”、“借书”、“看病”等对话情景。教室里的座位排列还可以排成街道、厂家、商店的样式,使“问路”这样的话题在较形象的情景中进行。
4、运用体态语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如在“看病”这一对话情境中,教师可用动作做出捧腹、咳嗽和按额、按背等不同姿势配合面部的痛苦表情进行口语教学。同样,组织“现在进行时”的操练时,动作情境也较为有效。
5、巧用现代媒体创设情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多种媒体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已成为发展趋势。录音、录像、电视已成为现代课堂中较常用的教学手段,为创设情境、培养口语能力开辟了广阔的渠道。如看了一段录像或电视后,把声音去掉,让学生借助画面进行语言表达,也不失为一种练习口语能力的好方法。
四、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力求多样化,综合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活动极大多数是围绕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各种听说活动。教师要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和合作,锻炼听说交际能力。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可以采用小组练习,即“群口相声”;两人一组,即“对口相声”;个人练习,即“单口相声”等,方法可以有:
1、值日报告。每节课拿出5分钟时间,用英语谈论今天天气,或讲一个故事,或报道一条新闻,或介绍学校的一项活动,或推荐一本好书„„题材不限。只要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台下”学生也得到了听英语的机会。
2、交际游戏。这种活动就是把学生置于一种游戏时的情景中。交际游戏多种多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学习和掌握语言。例如:老师拿一张图片,让学生在不看图片的情况下,通过向老师提问猜测图片是什么。或者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小组中一位学生手拿图片或设想一个情景让其他同学猜测。
3、完成故事。这种活动是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要求每位学生只看其中的一部分,然后要求他们通过向组内其他同学提问的方式完成整个故事。教材中的课文都可用来进行这种形式的口头交流。
4、扮演角色。就是让学生扮演一个角色,如警官、售货员等;设想一种情景,如购物、安排晚会等,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模拟交际训练。练习完每课对话之后,可请一对学生临时编排相似的对话或把全班学生配对,让所有学生同时编排相似的对话进行训练。课本上有许多话题都是很好的表演材料。让学生边学边演,知识掌握轻松自如,还能自编台词,达到了口语锻炼之目的。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亦非一日之功,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说好英语,教师也应该注重自身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认真指导好学生的课外学习,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二篇:浅议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浅议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高中教学中的实施,课堂教学要求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情景教学”作为新兴的有效教学手段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高中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提不起学习兴趣等情况。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转折点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情境”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让学生深入课堂教学,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素质教育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锻炼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根据“人本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在教师引导下提高成绩。根据高中化学实践性强、理论性强和科学性强的特点我们可以得知,只有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合适的情景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感受趣味性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有效课堂 探究性学习
“情境创设”作为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作为条件,以发挥课堂学习的活跃性作为手段,以实现高效学习作为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高中化学课堂要想与时俱进就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启发式、合作式、自主式”的教学。
一、开展情景化导入,实现有效化学课堂
好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交流中实现的,首先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主动引导下实现自我学习和发展,在具有情境性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所在。
1.引入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深入课堂内容。由于高中化学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转换成其他模式。首先教师要根据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整合、分析,进而根据生活经验搜寻实例,通过在课堂中对实例和知识的相互融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融入生活”的贴切感。例如在知识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习中,教师先根据这一知识存在的特性向学生提出基本思考问题:“随着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同分异构体数目增多,我们如何在常用名不够的情况下命名呢?”在学生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导入法进行解释:“例如居民身份证,每个公民只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证号码可以使用,有机物的名称也具有这种单一性和不可重复性。”
2.引入实验化教学,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科学性融入课堂情境教学。高中化学本就是实验性较强的科目,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开展课堂情境教学。实验作为趣味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情境课堂的主动性。例如在“酚”这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准备相关实验材料,先通过向学生展示奇妙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毛笔蘸取苯酚溶液在白纸上进行涂画,把纸晾干后放在木架上,然后用三氯化铁使用喷雾器喷在白纸上,白纸上就会出现紫色的绘画,教师根据学生对这一实验的兴趣引出课堂教学内容,使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
问题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然后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深入问题情境的过程实现自我学习及发展,从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合作学习能力的进步。
1.注重问题在课堂导入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的习惯。课堂导入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需要教师的合理利用。教师要通过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导入课堂教学,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进入课堂。教师对于问题情境的使用可以通过“任务教学法”进行,通过课堂导入时的问题设计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例如在“硝酸”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本节课的自主探究学习:(1)硝酸泄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2)对装运的运输车的制作材料都有什么要求?(3)消防员在处理硝酸泄露情况时应该准备哪些措施?(4)在泄漏后应该做哪些紧急处理?(5)通过知识的阅读总结硝酸的物理性和化学性,等等。
2.合理发挥问题情境的教学使用,促进学生多种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生布置分组学习的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合作共赢这一优势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学习特点进行互补划分,将5―6人分为一组,通过课堂内容的主题进行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例如在“氯化氢”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化学知识设计喷泉试验,由于实验器材有限,教师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较多,因此小组内要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位成员都可以深入课堂活动中。通过取一烧瓶氯化氢气体,用滴管压进去少量的水然后将烧瓶倒置在石蕊溶液中观察,根据实验前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仔细分析实验现象,进而达到完成问题情境教学的目标。
三、创设故事情境教学,促进趣味化学课堂
化学知识所具有的微观性和抽象性是教学难点之一,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将化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故事情境教学”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通过活跃的故事气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学习。很多化学知识都是化学史上一些伟人经历过一些生活、知识和思想的碰撞发现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名人逸事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巩固学习知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有些元素的名称不容易记忆,教师可以根据元素背后的故事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元素发现故事:门捷列夫在1871年时宣称一定存在一种“类铝”的元素,但并没有引起别人的太大注意,直到1875年布瓦博德朗对铝和铊进行光谱性质研究时发现了两道紫色光线谱,最后通过门捷列夫的帮助完成了这一新元素单质的性质实验。学生通过这种人文故事会更好地融入课堂,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也提高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通过对高中化学中情境教学的设计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要立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持久性全面发展为基础,从而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打造高效课堂,进而促进高中化学课堂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裕峰.情景创设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探析[J].才智,2010,(16):75.[2]曾华芳.高中化学教学情景创设对教师的要求[J].文理导航(下旬),2010,(06):40.
第三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景创设的策略的运用
浅谈情景创设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成都市温江区寿安学校:刘 兵
内容摘要:
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景是实践探究性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知识和情景结合起来,创设出现实、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就能在短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究活动中,感悟获取新知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体会物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益。就问题情景的类型而言,有趣味型、实验型、悬念型和开放型等多种类型。就问题情景的形式而言,有故事激趣、游戏激趣等。物理教学中创设情景策略恰当运用对提高课堂效益,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是很有效果的。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情景创设
策略方式
课堂效率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出现实、有意义的情景,把知识和情景结合起来,才能在短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更有效地获得新知识,感悟获取新知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体会物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验物理的美。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领会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分析学情是创设情景的前提
创设问题情景之前需要教师熟悉教材,认真研究并理解课程标准,仔细分析教材结构,充分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制定出恰当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联想适宜而充满乐趣的问题情景,以便为探究新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持。
创设问题情景还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活动经验、智能水平和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遵从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综合各种因素,选择最宜为大家所接受的形式,方能设计适宜的问题情景。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
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要考虑到因材施教的原则.情境的创设与情境的展现是统一的,创设是展现的基础,展现是创设的目的.它们是同一过程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如果不考虑展现只是盲目的去创设,那自然会违背教育原则和物理教学的特点.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更是一门科学.教师要依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关联而选用创设情境方式.创设情境应有利于教师“搭桥”,学生“过桥”,符合学生认知结构。
二、把握创设情景的原则,是成功创设问题情景的基础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欲望和主动性。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因兴趣而学。所以在设计问题情景时应该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就能专心、专注,主动投入。否则教师的努力,大多都是徒劳。趣味性的情景,能创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直观性原则
抽象是物理学科的特征之一,而抽象的内容往往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寻找适当的问题情景采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引入,为学生搭建起从抽象到具体的桥梁。问题情景直观的引入常借助图片、实验、多媒体等。直观性的情景,能让学生领悟物理本质,提炼物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启发性原则
所设计的问题情景,有利于师生交流信息,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启发性的情景,能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问题,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4、针对性原则
据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活动经验、兴趣爱好和最近发展区,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情景,让不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已有的能力,掌握新知识和解
决问题的方法、思想。具有针对性的情景,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听课需求,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5、可操作性原则
设计题情景应该有利于教师操作,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分析能解决问题,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已有的能力得到锻炼。否则,既达不到学习的目标又浪费时间。具有可操作性的情景,能贴近学生实际,节约时间,切入主题。
三、注重创设情景的多样化,实效性成功创设问题情景的保证
物理的教学内容应当以恰当的形式呈现出来,而适宜的问题情景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这就需要教师注意问题情景多样化,梳理情景创设的类型,有规律地创设情景,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1、趣味型
教学中,教师选取紧扣教材内容的趣味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物理的审美能力。在讲授八年级《浮力》一章时,我请学生简单讲述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故事。讲完故事,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怀丙是怎么捞到铁牛的呢?因为学过该篇课文,学生都能了解怀丙捞起铁牛的因为水的浮力。于是,我趁机出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因为有了故事中铺垫,学生对于水到浮力的知识学得较为轻松。
学生的学习兴致就被调动起来,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投入到后面的探究活动中,教学效果不言自明。趣味型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这种情况下,学生喜欢积极思考、分析,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2、实验型
我们知道直观的物理实验操作活动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最好方式。它不但让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在讲授八年级《光的反射》一课时,我师在讲台上放了一面镜子,用手电筒光倾斜照向镜面,让学生在教室的墙壁上寻找亮斑,然后改变手电筒照射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亮斑的移动情况。学生兴趣极高,全员参与,从而在课堂上,我讲授光的反射的知识时,学生参与度高,而且知识掌握也较快。
3、悬念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如果能被很好地激发出来,理性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培养。悬念是引发学生好奇、产生疑问的良方。学生有了悬念才会围绕问题进行思考,积极思维,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进而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例如,在讲“惯性”时,我现场展示一个端着水杯跑步前进突然停止却不能马上停止的示范。从而提问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溢出来?在学生回答正确后,引导学生思考,握住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当水杯从静止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向什么方向溢出?当向左运动水杯突然停止运动时,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如果向左运动的水杯突然左转弯,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从而,轻松地完成新课的导入。学完这一章,大家就明白其中的奥妙了!这种悬念,将枯燥无趣的陈述变成了可动手操作的游戏,学生是很容易被带入探究氛围的。
4、以生活情境性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在学生平时的生活中,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情境相当多。因此,在导入环节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细致入微的渗透生活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往往会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比如,我在教授《气体压强》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特意安排了一个“探究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我将已装有一熟鸡蛋的广口瓶展示给学生看,他们顿时来了兴趣和疑问:鸡蛋比广口瓶的瓶口要大,在鸡蛋完好无损的情况下,老师是怎么装进去的呢?他们疑惑,他们讨论、他们猜想。接着老师表演给他们看,令他们大吃一惊,原来是大气压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现形了。我趁机又问:有什么办法将鸡蛋完好无缺地拿出来?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答案五花八门。整个课堂上,学生参与激情极高。后来,在课堂上,我通过实验,把装有鸡蛋的广口瓶放入密闭的罩内抽去罩内的空气,鸡蛋又掉出来了。实验使学生惊讶不已,同时对于大气压力的知识掌握就很牢靠。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知识和情景结合起来,创设出现实、有意义的情景,就能在短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借助情景可引导学生由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加深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究活动中,感悟获取新知的物理思想
和方法,体会物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益。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景策略恰当运用对提高课堂效益,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创设教学情境的时机和策略》中学物理月刊.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情景创设的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情景创设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的教学方法通常起始于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问题和现象,而不是从那些超出了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范畴的抽象概念和现象开始。创设物理问题情景就是向学生提供他们熟悉的事物,包括装置、生物体、材料、形状和数目,让学生观察、收集、处理和描述它们,使学生先是对它们感到困惑不解、提出问题、展开争论,然后,试着对这些问题找出答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校在2012年开展“导学案”教学,即学生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做到基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而创设物理教学情景,再现认知的过程,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内外教学使学生领略到物理世界的奇景异致,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是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在反复思考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一)杜威的教育思想理论对初中“新课程下物理教学情景创设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杜威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是相同的,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要素:情景、问题、资料、方法、检验。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初中“新课程下物理教学情景创设的研究”的要素通过吸取杜威教育思想理论中有益部分,创设物理教学情景,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要的要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达到“以乐促智、以美促学、以事喻理”的目的。
(二)情知教学论。
认为教学构成是情意过程与认识过程的统一。情意系统对学习行为起启动、定向、维持和调节作用;而认知系统的功能则承担对知识的吸收、贮存和转化的任务。两种系统同步、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就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重视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把有意认知和无意认知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又精神放松、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更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一点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尤为强烈。因此,在教学中由教师创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的教学情境,由学生对新知进行主体探究。这样突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满足了学生探索、研究、发现的心里需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享受、体验成功,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强调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由此支撑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拓展性的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并以此方式拓展学习的时空,增强学习的能力;通过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创新与实践的空间,以支持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获得成功;并充分利用媒体和文本,以方便各种类型信息的嵌入、利用、更新,从而提供真实世界的学习。所以,建构主义主张在知识内容和对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景中启动思维的教学;主张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主张在活动中建构意义知识,在“做中学”。
四、课题研究达成目标
(一)学生的变化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高涨,喜欢物理课的学生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学生通过对各种物理情景的描述、过程的比较和分析,提高了科学的认知能力,养成了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教师的变化
教学观念得到更新,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竞赛活动成绩显著,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发生了转变;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成功机会;教师学会了用鼓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学会了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常常蹲下身子倾听学生;学会了与学生平等对话;在教学行为上,加强了实验教学,加强了创设物理情景教学,加强了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与学法上,更加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三)学校教研氛围较浓厚,教师自身素质得到提升
教师充分认识到课改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教师的自觉参与听课、评课、研课,自发征订和学习有关课改的书籍,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经验总结、教学案例,教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也逐步提高。
(四)开发校本课程,初步取得校本课程开发经验
我们物理教研组初步构建了科研、教学、新课程一体化研究机制,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活动广泛开展,为新课程开发找到了源头,为新课程的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
(五)提升了新的教育科研的理念
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感悟到《人民教育》杂志上面的一段话,并产生了共鸣:关键的教学问题就是研究课题;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研究的价值就是获得成果之前的经历;参与研究本身就是成果;研究的目的不是人的新成就,而是成就新人。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1、当前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课题第一阶段在初二(5)班进行物理学习现状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中发现,传统教学严重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枯燥无味,教师强迫学生机械的背概念,死做题,严重创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究其原因主要:一是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与学生的实践运用有距离。二是学生对生活环境中的物理现象不太注意观察,问题意识较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探究内容。
2、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学所倡导的新理念
我校从2012年8月开始实行导学案教学,学生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打破教师一言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概况介绍
1、研究时间: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
2、研究对象:所任的初二年级的(5)班、初三(1)班。
3、主要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行动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法,发现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涉及本课题研究的教学理论,制定实施计划。选择在我教的两个班级作先行探索,着重研究创设生活化情境实施的要素、方法、原则和策略,从而构建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实践操作体系,提炼出创设生活化情境的一般规律,撰写研究报告。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实践
1、生活化情境的要素
创设生活化情境有利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生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内动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创新思维的目的。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生活实际,我们在创设生活化情境中注重“趣”、“异”、“疑”。
2、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法
阶梯法:在学生已有知识难以理解有关问题时,将问题化整为零,层层深入设置一系列问题的教育情境,提高学生的问题指向性。如讲速度概念时,首先,让学生比较生活中看到的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的运动快慢,然后,让学生分析运动会上100米比赛,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最后,让学生用比值法得出速度的定义。
重组法:将原来几个单独的情境进行组合,使呈现的情境具有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演示水是热的不良导体的实验中,重组这样一个情境,在原来装水的试管底部放一条小鱼,然后用酒精灯对试管的上部的水加热,当上部水已沸腾了,下部水中的小鱼却安然无恙。现象出乎于学生的意料之外,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虚拟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围绕虚拟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探究。如在解释惯性现象时,播放模拟车祸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讨论探究,加深对惯性的理解。
3、创设生活化情境的策略
利用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创设生活化情境: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为密切,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使学生有相见不相识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原动力。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情境中,并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创设生活化情境: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采新猎奇的心理倾向,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生活化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热传递时,让学生看这样一个实验,用火轻而易举地烧掉一张纸条,把同样的纸条紧缠绕在铁棒上,再用火烧,纸条安然无恙,学生目瞪口呆。再告诉学生,一些骗子就是用这种方法推销假毛料服装坑害人。怎样不受骗上当呢?请学热传递。创设这些情境使学生既觉得新奇,又倍感亲切,但就是不知所以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实用型问题情境:借助生活实际,创设实用型问题情境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讲“浮力”时,教材上举出的例子往往是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浸没在水中的皮球、乒乓球能浮上来,缺乏趣味性。我在教学中结合儿童吃胶囊药物,向学生介绍了浮力这一概念。通常人们吃药片时,往往是把药片放进嘴里喝一口水,然后再仰头咽下药片。3~7岁的儿童在吃带胶囊的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时,也是先把胶囊放进嘴里,喝一口水然后仰头咽胶囊。出乎意料地是,绝大部分儿童反映咽不下去,他们说胶囊向上“跑”。这说明胶囊在水中受到了一个向上的浮力。怎么办呢?有同学提出,把胶囊掰开,让儿童吃其中的药粉即可。但是,这是不对的,因为胶囊类的药物往往味道很苦,儿童拒绝服用。最好的办法是,服用这类药物时,让儿童低头咽胶囊。道理在于:当儿童低头时,其喉咙在口腔中水的上方,此时胶囊在水中仍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当胶囊到达喉咙时,儿童稍一用力便可将胶囊服下。儿童非常乐意用此方法服用胶囊类药物。一般来说,学生对浮力的感性认识是较为丰富的。但是,他们平常既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过仔细的观察,更没有进行过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及时提出生动有趣的例子,就会使学生进行思考,这是“飞跃”的前提。而要实现“飞跃”,又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切不可包办代替,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发展。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创设阶梯型问题情境:阶梯型问题情境,就是将问题化整为零,层层深入的设置一系列问题的教学情境,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仍难以理解有关问题时设置的。这样的问题,启发性和逻辑性符合认识规律和学生认识心理,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掌握相关知识。“思维起于疑问”,疑问能够激发学习的动机,动机是思维的开始。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应以“趣、疑、难”为诱因,趣中涉疑,疑中有难,将学生推入问题情境中,激发他们不断地向未知境界攀登。设计程序性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在“比热容”一节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演示实验设计这样的程序问题:1.你能从这个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2.要使水升高的温度跟煤油升高的温度相同,应怎么办?3.从观察的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4.你说应当用怎样的概念反映这个物理事实呢?5.你能说出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吗?6.根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你能给比热容下一个定义吗? 这样,通过一连串的发问,将学生带入一个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引导他们自觉地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方法,顺利地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提高了学生思维的自觉性。
根据学生的好强心里,创设争论型问题情境:中学生普遍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故意设错立疑。通过争论型问题让学生争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互相撞击,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进一步激发,深化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问题要注重交互性,注重论辩在课堂交流中的作用。问题该怎么问,这就要考虑问的方法,若老师老问:“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问题,让学生齐声回答,看上去学生积极参与,老师认真启发,实质上是追求表面热闹,而没有真正启发学生思维,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在问学生问题时,就应少问学生“是不是?”而要多问几个诸如:“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再从其他的方面来分析我们所面对的问题?”等这样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就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一定得由老师给出答案,而应通师生间的交流和相互启发,或学生之间的讨论来得出最后的结论。在这样的交流中,让每个人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角。通过讨论,可以引起争辩,激活学生思维,在交换意见中相互启发,相互质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讨论,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找到答案,其效果远远大于教师给他们纠正错误。同时,在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问题情境下,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学生中“英雄所见略同”者之间彼此增加收益,因此获得“共生效应”。
(四)初步的成效
1、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在生活化情境教育实施之前,学生往往满足于教材及教师提供的结论,不能较好地表达自己观点;做实验一般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实施之后,往往会问几个为什么,人云亦云的状况明显减少,所提出的问题深刻性明显增强,善于思考的习惯增多了,学生基本上能根据教学情境形成自己的观点;实验探究问题时学生间通过讨论合作能设计出方案,并能归纳出结论。
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活化情境教学使学生了解了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学会了观察与思考,并能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通过学习电路学生能较好地按要求设计电路,安装简单的家庭电路,并能分析处理电路中出现的一般故障。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生活化情境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有趣的物理情境,开放的教学氛围,合理的教学程序,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的、积极的思考和学习,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高涨,主动参与每一个学习过程。极大部分学生反映这样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乐在其中。
2、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教师的教学观念实现了转变: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技迅速发展,尖端产业日新月异,而这一切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物理知识,虽然青少年缺乏生活实际,但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在当前全面推进新课程的新形势下,理应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在日常的生活中。
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经过一年教学研究,自己教学水平有了明显进步,平日已经习惯于从创设生活化情境进行备课和实施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的气氛热烈,师生之间的认知和情感交流和谐,我的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成绩明显提高,试点我所教的初二(5)班,初三(1)班其中考试物理分别获得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比较法:采用多班对比实验,我这学期教4个班的物理课,我先在两个班级教学时采用创设恰当的情景教学,两个班级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在活动中不断地进行观察和分析,加强对比,总结经验教训。
(二)调查法:在实施《初中物理教学情景创设研究》中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反馈的信息,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修正课题的内容和方法,以利于初中物理情景教学研究的推进和深化。
(三)叙事研究法:收集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典型案例、教学感想、教学反思,以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 加以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2013年5月—6月为课题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选题、论证、完成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2013年7月—8月为课题全面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开展小组活动,并全面实施课题的研究预定的研究问题、任务、内容。积累研究资料,加强展示交流,形成系列成果。
(一)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资料;
(二)展示与交流课;学校各教研组及物理教研组的各位老师。
(三)听专家报告(听教科所魏老师报告),提高认识;
(四)初步构建初中物理教学情景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初步完成初中物理教学情景的教案系列、课件系列、论文系列、实验系列等成果。
第三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为课题全面总结阶段。汇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系列成果,进行课题检测,向上一级申请举行课题现场结题评审鉴定会。
(一)汇总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二)对研究的全过程及其效果进行总结;
(三)形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进一步规范系列成果,为结题作好充分准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学生的变化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高涨,喜欢物理课的学生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学生通过对各种物理情景的描述、过程的比较和分析,提高了科学的认知能力,养成了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教师的变化
教学观念得到更新,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竞赛活动成绩显著,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发生了转变;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成功机会;教师学会了用鼓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学会了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常常蹲下身子倾听学生;学会了与学生平等对话;在教学行为上,加强了实验教学,加强了创设物理情景教学,加强了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与学法上,更加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三)学校教研氛围较浓厚,教师自身素质得到提升
教师充分认识到课改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教师的自觉参与听课、评课、研课,自发征订和学习有关课改的书籍,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经验总结、教学案例,教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也逐步提高。
九、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创设情景必须把需要解决的课题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知识基础的事物之中,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以满足每个学生发展为基本需求;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达到掌握本质,领悟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挖掘教学资源,团结协作,研究新教材,转变观念,创设多种物理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效率;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今后,我校物理教研组要开发校本课程,初步取得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初步要构建科研、教学、新课程一体化研究机制,将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活动广泛开展,为新课程开发找到了源头,为新课程的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
第五篇: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景
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景
摘 要:“教以生为本。”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着用创设语文教学情景的方法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情景 创设
一、联系实际生活展现情景
即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其生活体验,增进其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会抓住说明对象的自身特点,还是讲解议论文中的观点、论据,往往都会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果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的离学生的实际有距离,在学习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正如语文教育家韦志成所述“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小说片段)这篇课文的讲授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口述其在烈日、暴雨等恶劣天气状况下的所见所感,再导入课文学习,让课文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贴近之处,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学大师老舍先生景色描写的语言精妙所在,更深地领悟环境描写对于人物悲惨命运的烘托作用。
应该说,生活是语文之源;生活是最渊博,最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语言、分析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提高理解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利用艺术手法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1.1 优美音乐渲染情境,营造生活。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可以直达听众内心的深处,唤起情思,引发共鸣。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音乐渲染的方法,则在课堂气氛营造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渲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借助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或歌曲。另外,我还常常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唱上几句,此举能有效地振奋学生的精神、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2 简笔画刻画情境,绘画生活。借助简笔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除了多媒体展示图片外,教师的简笔画同样能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
1.3 巧用书法板书情境,书写生活。漂亮的板书设计不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框架,也能在视觉上造成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日后对于信息的提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适度变换书体,一定能折服学生,使他们的目光聚焦于黑板,对老师所板书的内容印象深刻,甚至于模仿老师的书法,产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写字的良好习惯。
1.4 伴奏朗读描绘情境,描绘生活。教师的诵读,对于营造感情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作范读时,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还要适当找好背景音乐,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情感变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文体,创设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有的文章感情激越、热烈,有的深婉、绵延,教师就要领会作者的感情,为教学创设情境基调,对激越、热烈的,教师就要用高亢、有力的音调和迅捷的语感来感染学生,如《沁园春 雪》《最后一次讲演》等;对深婉、绵延的,可以用柔和或低转音调和舒缓的语速来熏陶学生,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春》等。总之,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加之音乐的配合,会营造不同的感情氛围,让学生进入不同的课文情感意境。
1.5 课本剧表演塑造情境,表演生活。在戏剧、小说、散文的教学中可以借助表演来创设情境,设置美感的情境,直观再现课文中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编自演,分组表演。学生们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相互讨论。他们在相互表演中,揣摩课文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媒体情景是指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定的教学媒体,通过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中使用录像、电影、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的学习情景。初中语文课程中这方面可引用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如七年级(下)《乡愁》有关本文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苏州园林》、《南京大屠杀》、《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可以通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断来再现当时情景。
塞?罗杰斯说,音乐是唯一的宇宙通用的语。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是极好的情景创设方式。音乐有着特殊的激发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春》这一课教学中,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给学生放瓦格而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在音乐的旋律中,学生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原野,尽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诗词的教学中,更可以多加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在诗词的意境中,特别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本身与古典诗词密不可分,相互辉映。
四、充分利用和挖掘课本中的情感资源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情感。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都蕴涵着丰厚的情感资源,要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文字下蕴涵的深情,仅仅靠对课文字句的分析有时候是难以奏效的。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念,跳出课堂,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在《人类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中,针对“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让学生找生活中语言趣味变化的例子:如:“《中国电视报》,报中国电视”这条广告语把一个报名的一处词序加以变化,宣传了这张报纸的功能。又如:我成绩上升时回到家,爸爸大方地说“吃什么煮什么”,成绩下降时爸爸就不这么说了,而是“煮什么吃什么。”可见,取之不尽的文学作品便是情感肥沃的土地。“文章不是无情物”,一个文本就是一个情感世界。文本中词序、语调、情节的变化,文章情感也就变化了。所以,在情景创设中,要充分考虑课文情感因素,让学生从作品中吸取并体验情感,以情陶情,以情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