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景把握教育契机

时间:2019-05-15 02:2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设教学情景把握教育契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设教学情景把握教育契机》。

第一篇:创设教学情景把握教育契机

创设教学情景把握教育契机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现,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的核心的内容。

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须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鲜明而紧迫地提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面前。于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经过充分酝酿和研究,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新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要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得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 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间的功能。

一是提高和改进教学时、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棵需要点燃的火种”新教材教学模式由“说教式”变为“体验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年龄特点出发。创设情景、开展活动、模拟行为、体验情感。由“灌输式”像“主体教育式”转变,长期以来,教学具有决定性,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思路意识、活动方式受教师的约定。标准化、统一化、同步化的教材,教师们视教材为“圣经”,灌输给学生,教师只能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把教师角色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而要当好学生的“参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课堂上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而且给与充足的实践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带着自己的所学之得与所思之疑发表见解。

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教师精心设问,学生精彩发言,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充满自信、主动探索与交流的课堂小主人。

例如 :五年级教材中有<<我们的国粹>>一课,当时电视剧<<大长今>>正在热播,我准备抓住这一良好教育契机。第二天,上课前我先问大家,你们在家看电视剧吗?孩子们胆怯地不敢回答。我又鼓励大家说:今天,我们讲中国的国粹,我们要从<<大长今>>这部电视剧讲起。这下大家的情绪都调动了起来。此时,我启发同学们说:你们从今天开始看电视剧<<大长今>>时去寻找有关中国的内容。话音未落,同学们强着发言。和同学们共同谈到电视剧中人物穿着在服装上有中国古代服饰的影子。比如说:电视剧中男子的服饰,从头到脚,都和我国明朝时期男子的服装一样。而且特别象我们京剧中某些人物的打扮。又有同学枪着说:我国中医针灸疗法在电视剧中不断出现。谈到中国传统医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至今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世界传统医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看到在外国电视剧中的人物使用汉字。同学们都很惊讶,我很自豪地说:这就充分体现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它以独特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这堂课使每一位同学都感到震撼,爱国热情被点燃。在看电视剧中剧情变化同时,更多地关注和寻找有关中国的影子。不知不觉同学们较起劲来,纷纷比较看谁发现有关中国内容多。从服饰的鞋冒到打扮和装饰;从生活用品到饮食餐具;从中国书画艺术到房屋建筑和家具摆设。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几乎每天都有新发现。这堂课没有说教,没有强硬的灌输,整堂课孩子是主角。我只是将同学们感兴趣的事情加以正面引导。不但使孩子们都能深刻了解我们的国粹,而且长时间来同学们都沉浸在民族这自豪感的陶醉之中,没有强迫,但同学们都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爱国教育大课。

二、恰到好处的评价,使学生树立自信,超越自我.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以过分注重学生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新的评价方式强调可操作性,力求评价指标简明、方法易行,使第一线教师容易使用。如从关注学生个体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和可能出发。研究指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使教育评价最大限度地产生教育效益,大胆改革百分制,引进和采用粗线条的等级制的评价方法,两者结合有利于消除分数带来的弊端,淡化追逐分数的社会心理,鼓励学生养成根据作业反馈修正错误的习惯。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省,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人格完善创造条件。

例如:我在<<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选了一位虎头虎脑,长相十分可爱的维吾尔族同学。给大家展示本民族舞蹈,准备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可是,几位平时考试成绩较好,自认为有较高优越感的同学,撇着嘴,不屑一顾地大喊:“老师他是我们班学习最差的一位,昨天他数学才考了46分,老师正准备请他的家长呢!……”我打断了这几位男孩的叫嚷。平静地说:“我认为每个孩子都应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咱们让他先展示一下他的本领,看看他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你们大家说,应不应该给他这个机会”。大家一致同意先请他带头表演民族舞蹈,活跃课堂气氛.又请他教大家学习几句维吾尔语。我也跟大家一起学了起来。并支持他今后能在每节课前给大家教一句维吾尔族的日长用语。这下孩子们都兴奋了,我就趁热打铁鼓励他继续展示自己的特长。使这位在同学们眼中没有优点的同学得到极大鼓舞。当时就拿出自己多年收藏的各式各样有关世界各地车标,图片等,在课堂上展示,并认真给大家讲解起来。说真心话我对车标知识一窍不通。但从此后,我们大家在路上都注意起车牌车标来。大家也改变了对这位同学的看法。此时我把握时机对这位同学的特点进行肯定,并鼓励他说:“你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专家,但文化知识是基础,只有学好基础知识你的理想才能实现”。我感到老师一个恰到好处的评价,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此后,这个孩子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对我非常信任.,经常向我请教语,数问题。使他在学习上有很大进步。这堂课后我也在反思:这个孩子能将自己喜欢的事情讲的头头是道,是因为他感兴趣。感叹!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这样一批孩子,他们聪慧,有理想。但在考试成绩面前又抬不起头。如何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做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有待探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总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有勇气面对改革的冲击,积极转变观念,不断进取,努力跟上时代步伐,为新时代,新形式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第二篇:把握教学契机渗透思想教育

把握教学契机 渗透思想教育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 要: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意味着语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然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艺术地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呢?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 德育教育 以道育人

语文教材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坚强不屈、勇往直前、坚持真理等优良品质,勤劳朴实、诚实可信、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教师要善于因文释道,润物无声,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

一、巧用作者、背景介绍,实施德育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有必要介绍作者情况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教师要有目的地利用这些有德育教育价值的资

源,实施德育教育。因此,每次上新课之前,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环节,把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巧妙地溶于作者背景简介之中。

例如在《报任安书》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作者司马迁生平的介绍,让学生通过了解司马迁的经历,感悟作者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忍辱含屈,坚持真理,发愤图强,著书立说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坚定信念。在教授《离骚》时给学生介绍屈原,让学生体会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对理想和求真理的追求,以及被流放后到投身汨罗期间依然“心怀楚国,情系怀王”,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爱国情怀。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时,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远大抱负。再如《小狗包弟》的时代背景:作者在文革时无力保护家中的小狗免遭劫难的一段憾事。让学生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以及勇于面对错误反省自己,珍惜生命,关爱别人的优秀品质。介绍《定**》的创作时代,更好的体悟词人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哲学,积极乐观、豁达超脱的胸襟,教育学生正视人生旅途上的“风雨”。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因为语文教学不是政治教学,它有其独特的艺术性。它不是单纯的脱离课文去给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的政治说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把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它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关键性的字词进行反复琢磨推敲,然后才能

达到渗透的目的。如在学习《石钟山记》一课时,我就重点抓住文章中的“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对学生进行阐析,通过阐析,让学生们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出真知”这一朴素的道理,教育学生面凡事不可道听途说或者主观臆断。如学习《祝福》和《守财奴》两篇小说,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封建思想封建制度的罪恶,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际关系的冷漠,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再如通过对《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的学习,让学生感知中国的强大,让学生铭记深刻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通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学生顾全大局、国家至上的精神。《苏武传》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爱国精神。由此可见,充分发挥文章主题思想的教育作用,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情感得到熏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好的渗透方式。第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对于学生来说,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人的一种历练。鲁迅先生也曾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做人的道理,开展专题作文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写作之前,我首先要让学生

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其次,在作文教学时,我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作文的命题,我都能做到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话可谈,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如:我被 触动了心灵,学生可以填充动物、植物、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眼神„„在他们进行作文构思的同时,也在内心里重新审视了自我,校正了自己的精神航向。再如让学生写“绿色环保、节能减排”“诚信”“感动”“爱心”“奉献”之类素材的文章,让学生通过写文章也进行一次自我反思,纠正自己不好的做法。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产生创作的灵感,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这样的作文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激发出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写调查报告,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四、利用课内外的名言警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当一部分课文中出现了名言警句,这是一些思想品德教育指向性很明显的内容,我们不但要告诉学生怎样理解运用,还要要求学生努力去实践它。

例如,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孟子》里的“舍生取义”;《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教育学生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要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不要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我在带学生欣赏杜甫的《蜀相》一诗时,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一句的鉴赏,我有意地介绍了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反复诵读了这两句诗的故事,告诉学生这个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仁人志士的心,明白古人那种壮志未酬的苦痛心情,从而激励学生学好知识、练就本领、将来去实现伟大理想的豪情壮志。

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使德育渗透犹如涓涓细流淌进学生心田,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心灵的净化,品格的养育。[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教育》(2003年第2期)

2、《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五册)

3、《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8日教育部17号文件)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语文课本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有反映我国西部建设成就,歌颂新一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忠于职守、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赋予革命传统教育以新内涵的《桥》,有表现一个孩子实现纯真善良心愿的《梦想的力量》„„方方面面无所不有,但每篇都有侧重面,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比如在五年级下册“走进西部”一组教材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感受建设者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情感,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当学生品读《草原》时,引导学生在诵读“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时,感受到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体会民族团结的和谐,从而树立热爱大西北、建设大西北的志向;品读《丝绸之路》,引起学生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在心中荡漾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品读《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学生又会读懂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体验到吃苦奉献、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精神。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受到的熏陶、感染,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三、利用课文具体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文以载道”的课文占了绝大部分,我们应当挖掘教读课文中的那些“道”的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如在小说《麦琪的礼物》的具体内容的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本文通过层层设置悬念的精巧结构,叙写了一个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为互赠圣诞礼物而忍痛卖掉引以自豪的长发和怀表,却换来了不再起作用的发梳和表链的故事,赞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相濡以沫的爱情。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镌刻在他们身上的“尊重他人的爱,关爱他人”的金子般的优良品德,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理解尊重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爱,并学会去关爱他们,使他们受到道德的洗礼。

四、利用课内外的名言警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利用作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育效果更好。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做人的道理,开展专题作文训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生作文的文学性发展勿庸置疑,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道德品质素养的体现也很重要。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心态、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奋发向上,使他们的思想健康发展。

如有一次,我选一则材料:当大家都在惋惜地感叹雷锋不见了的时候,竟发现美国西点军校挂出了雷锋画像,开展了学雷锋活动,丢失了的便格外感到珍贵,痛心于雷锋出国的同时,神州大地又响起了一片“雷锋回来”的呼唤,这一声声的呼唤激起了你怎样的思绪?请写一篇《有感于雷锋回来》。于是学生议论纷纷,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对雷锋是知之甚少,做的更是少之又少,学习雷锋觉得是过时了,我在分析材料举了许多社会不文明的现象,要求学生,假设当年的雷锋还在身边,我们社会上许多的不文明的现象还在吗?事实上,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确实也涌现了不少雷锋式的人物,你了解了多少?要弘扬雷锋精神,从根本上扭转社会的不良风气,只是呼唤能行吗?经过讨论分析,学生理解了时代需要雷锋,我们不能只是呼唤雷锋回来,而更重要的是唤醒自己,雷锋就是你我他,雷锋就是每个人,只有如此,社会才会进步„„

六、利用语文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

河北省香河县第六中学 周永进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思想教育的好材料,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在德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课文中高大、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是德育渗透的好教材。(2)课文中描绘的优美,深远的意境,极易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陶冶情操。(3)历史故事中雄辩的论证和缜密的说明不仅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也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关键。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第一引导者,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除了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能够实施相应的教育方法以外,还必须具备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精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身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做到上述要求外,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将人文关怀渗透到自己的课堂上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教师要善于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师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又是开展德育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既是语文教学的专家,也应该是开展德育工作的行家里手。因此,要善于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机整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自觉地从小事做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违法乱纪之事,平时要克制不良爱好,用自己对学校语文教学执着的追求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教育学生。另外,必须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和能力,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为渗透德育因素务实基础。其次,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心灵的沟通,这一点也十分重要,如果教师把学生看作一种纯粹的客体,采用权威式的管理方式和教学形式,那么他的管理将过于严格而且常常不合情理;如果教师把教育教学工作既看作是学生的需要,又看作是自身价值的体现,那么他和学生都是幸福的。教师的教充满生机,学生的学必然充满活力。

第二,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渗透。

德育的针对性,就是要求德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与具体环境中具体对象的具体特点相结合。这样既解决了德育内容与方法落后于现实,不适应社会的新要求,又解决了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例如针对那些没有集体主义思想的学生,我在上课时就特别注重加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在《斑羚飞渡》一文,当说到一群斑羚面对后有猎人的追赶,当有挡住去路的山涧,它们自然地分成两部分,年纪大的斑羚为了年轻一代甘愿牺牲自己时,我放低了声调,语重心长地说:“老年斑羚为保护下一代不惜粉身碎骨,它们的整体精神,群体意识,是多么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啊!”学生们听完后,都若有所思,那些平日里不屑,或不愿为集体做出贡献的学生更是感到惭愧不已。

再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上不肯下功夫去刻苦钻研,总认为自己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资质低,生性愚笨,不是读书的料。针对这种情况,在上《为学》一文时,我就特别指出,人的天资等各方面条件有好有差,学问也有深有浅,但是只要“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肯学不肯学,主观努力不同,难易可以互相转化,只要刻苦学习,困难就可以克服,远大的目标终究可以达到。通过这番话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从而痛下决心,不再自暴自弃,努力去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第三,以语文课堂为根基,使学生在受到艺术感染的同时,获得思想教育。

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场所,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去把握:

1.情感诱导法。“感人心者,莫夫舆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成于衷而行于外,应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影响学生。教师要恰当地组织教学、灵活的选择方法,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2.词句品析法。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对祖国绮丽风光、壮丽山河或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等景观描写的文章,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字训练中了解祖国景色的绚丽多姿,培养对祖国热爱的感情,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先后顺序,运用形象、生动、贴切的词语对其进行描绘;此外,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自己游览的景观介绍给大家,让大家知道祖国不仅有引以为荣的名胜古迹,还有引以为傲的山川河流。它们闻名遐尔,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我把美感教育与热爱祖国的感情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对祖国热爱的感情,受到美育熏陶及情操的陶冶,学生在接受

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提高了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同时爱国主义精神也得到了弘扬。

3.情景再现法。在学习传统教育一类型的课时,注重教育学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人物坚持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有胸怀有抱负,愿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如在学习《毛泽东诗两首》时,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了解他们为共产主义信念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意志以及为革命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4.活动强化法。利用学生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如为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可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说写赛或知识抢答赛等活动;为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说话完整、书写工整等习惯,可定期组织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5.课外拓展法。在课外,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和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说给老师听,写给老师看,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第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第五,作文教学要突出德育。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与做人是相通的,从育人的角度而言,作文求真,更能唤起学生对生活与社会的责任感,能陶治其坦荡的胸怀、纯洁的情操。因此,在命题、指导、批改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实际,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和做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如《我心目中的语文老师》、《爸爸您别再赌了》、《校园实况》等,这些题目可以撞击学生思维的闸门,认真情实感自然流露,而教师在批阅中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情感发展的脉搏,关注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有助于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教育离不开德育,德育能很好地促进教学,在当今的课改新形势下,只要我们把德育真正落到实处,全面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的目标,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教育》(2003年第2期)

2、《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第三、四、五、六册)

3、《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8日教育部17号文件)

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改革创新论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传统德育教育;渗透

现阶段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中学语文教育的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

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爱国主义精神”。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应兼顾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必须将德育教育具体化,落实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落实到每个课堂上。

一、紧扣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语文教材中记叙的名人志士大多拥有着传统美德,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那是有所广益的了。比如尊老爱幼的问题,是古今社会共同存在的。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章节中,讲尊老爱幼的问题极为明确,也为人们所熟悉。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讲到“为长者折枝”,“老者衣帛食肉”的问题。这都反应了孟子尊老爱幼的礼仪道德思想。现代文学中包含这种道德思想上的作品也不少。如《散步》中,一家三代在散步时,围绕“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争论就体现了新时代温馨家庭中的那种尊老爱幼的道德思想:妈妈腿脚不好却提议走小路,是为了让孙子多接触大自然;我提议走大路,是为了照顾年迈的妈妈。我们在教学进程中如能把古代与当今、传统和现实、书本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贯穿到这篇文章的讲解中去,那么学生一定会感受甚深,自然也就可以受到熏陶和教育了

二、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歌颂爱国主义精神也成了历代文学作品的主题了,因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古代作家写下的许许多多的诗、词,描写、歌颂爱国热情。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诗中强调的是“不知”二字,然而却是“早知”,借亡国之音——“后庭花”寓托对晚唐统治者淫逸放荡、政治局势,岌岌可危的兴亡之感,充

满忧国忧民之情,这种爱国主义情怀感人肺腑。还有李白的“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贾岛的“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些诗或旁敲,或侧击,或写对面,或作反语,欲说还休,委惋入情,无不洋溢着一种爱国热情。特别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诗歌《十一月风雨大作》,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诗歌的典范,诗人写作此诗时已68岁,又值卧病在床,但他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还在想着为国戍守边疆。听着夜深之时的风雨之声,他又回想起当年前线跃马持枪作战的情景。这种将抗金复国大业为已任的精神,的确令人肃然起敬。

还有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的屈原,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郩之战》中的用牛酒假意犒劳秦师,以迟缓秦师行动的爱国商人弦高等等,他们都是古贤的爱国主义者,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范例。公务员之家

三、围绕教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地的人生观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人生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培养学生的忧国忧民思想又是一大主题。大思想家孟子是一个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人,在《孟子-告子》中就有一段后人题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精彩论述,文中孟子列举了舜、傅说、胶隔、管仲、孙叔敖、百里溪等人在忧患中崛起的例子,说明人要担当大任总要先经历一番磨砺和考验,最后的结论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足以说明忧患意识对于人的生存、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宋代的范仲淹的诗、词、文中总是蕴含着一种担忧国事、关心民病的忧患意识。他的《岳阳楼记》更是渗透了作者深沉、博大的忧患意识。他虽被贬邓州,却以一种豁达的情怀劝慰贬官岳阳的滕子京,要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并抒发了闻名古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种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的

崇高精神,是真正的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哟。

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报效祖国的大志。“了确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豪言壮语。这位爱国词人“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劳自许”。他积极投身于抗金复国大业,他既盼望自己生前赢得名声,也希望身后青史留名。还有宋末抗元的爱国志士文天祥则是更以其生命谱写了一曲“正气歌”,抗元未果,反被元军所俘,但他至死不降,并在《过零丁洋》里唱出了震撼人心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颂歌。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为国家、为民族去建功立业,不管是在多么的艰苦环境中,都能够以死报国。这正是我们新一代青少年发奋学习、报效祖国所需要的精神。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我们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完全可以把课文中的志士仁人的高尚情操和闪光思想联系起来,有机地统一了课文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最终达到作品的情感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的效果。

中学语文和德育教育的融合探究论文

摘 要: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本文结合语文教材谈谈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中学语文 德育教育 以道育人

顺德区选用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朴实、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教师要善于因文释道,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

一、情感教育

1.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管子·牧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诸如《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以祖国深厚的文化感染学生,三首歌词《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等从不同角度歌颂祖国,激发学生爱国之情。而《鼎湖山听泉》、《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岳阳楼记》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鼎湖山、黄山、桂林、岳阳楼等绮丽的风光。祖国壮丽的山河,欣欣向荣的面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2.培养爱亲人、重友谊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氛围,语文不应当成为干瘪的说教,只有利用课文,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背影》让学生感受到骨肉亲情感人的力量,《散步》写了一家四口一起散步互敬互让的浓浓亲情,学生学了不仅感动,而且羡慕,更有一些学生带回家和家人欣赏,说自己的家人更加和睦了。而《伟人细胞》可以让学生学会友爱,重友谊。《故乡》里“我”和闰土厚重的隔膜造成的悲哀和《我的叔叔于勒》以

金钱为标准衡量兄弟关系的炎凉世态从反面告诉学生友情和亲情的可贵,失去这两样感情是多么的可悲。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交流,感受自己所享受的亲情和友情,回忆曾经错失的或者是忽略的亲情和友情,自然变得格外珍惜和重视神圣的感情。

3.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经济的发展让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尤其是像顺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学生大多居住在环境幽雅的小区或者别墅,条件是好,但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容易形成孤僻、压抑的心理。语文教材到处渗透着开导的良药。《紫藤萝瀑布》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引导学生乐观面对挫折。《错过》告诉学生生活有得有失,错过不要紧,关键是要积极,热爱生活,要把握机会。

二、美德教育

1.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人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已逐渐淡忘。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显得尤为重要。不懂得节约、不懂得奋斗的人,将是一个平平庸庸、胸无大志的人。语文教材中,表现这方面美德的内容是很多的。如《多收三五斗》、《柳叶儿》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艰难,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批判了贪图安逸的人生态度,倡导忧患意识;《俭以养德》明白节俭的重要性,认识“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

2.助人为乐和严已宽人的教育

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历来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培养青少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如课文《窗》,讲述了病房里靠窗的濒危病人为另一位病人讲述捏造的“窗外景色”,只是希望在生命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这是很感人的事例,很有教育意义的,学生在读懂小说的同时自然受到感染和熏陶。《多一些宽容》告诉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互谅、互敬、互让、互爱。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学习这些优秀品格。

3.道德情操和人生修养的教育

人的行为是社会行为,必然对社会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结果对社会大多数人有利有益,这种行为就是道德的。人的心灵美实质上就是道德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道德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但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作为历史发展到一定阶级的精神产品,并不全盘否定历史上所有的道德传统。事实上,历史上的道德伦理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形成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中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更要发扬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前辈和英雄人物的革命传统和崇高品质,《周总理——你在哪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就是很好的文本。除了中国传统革命英雄人物的影响,外国文学的选文中也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如《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船长等都具有高尚的情操,舍己

为人的无私品质。教学时紧扣作品中的文字,剖析他们的崇高思想和英雄业绩,就能使学生的心中树立爱的丰碑,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人生观教育

德育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各种语文信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健康与腐朽经常错综交织,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清良莠,辨别精华与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对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时加以诊治,促其转化。这就要求,中学语文德育中必须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这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应该包括诸如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具有强烈事业心,富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质在内的情感目标构建;包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强,谦虚谨慎等品质在内的性格发展目标构建;包括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知难而进等品质在内的意志目标构建。

教材中不少体现积极的人生观的内容。《十三岁的际遇》讲述了中学生田晓菲十三岁靠自己的努力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北大,启发学生早立大志,为理想而奋斗。《贝多芬传》通过贝多芬在逆境中仍然执着的讴歌欢乐那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坚定自己的意志,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敬业和乐业》则告诉学生如何对待生活,才能实现理想。总之,教材中到处渗透着优秀品德的光芒,只要利用好,学生自然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人生修养。公务员之家

德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德育在教材中的体现也很多,只要恰当利用和引导,会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更高的文化素养,也有更高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①摘自《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秦训刚、晏渝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②摘自《短小文言文阅读与欣赏》,祈来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

第三篇:班主任要把握教育的契机

班主任要把握教育的契机

班主任每天都要面对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分轻重,不分场合的遇事就急,遇事就管。这样班主任的工作效果是很低的,而且学生也觉得班主任很啰嗦。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把握好教育的时机,那么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利用学生学习的学习的转折点把握学习的教育契机。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且有脱不了考试。那么考试前后应该是学习教育的最好契机。初一的学生刚上初中,对初中的学习意识,方法还不熟悉。在期中考试后会有一些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出现了问题。班主任应该利用这个时机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他们不是不想学习好,而是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所以班主任只有抓好了初一的第一个期中考试,那么在后面的学习中才有方向感,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果过了这个时机,以后再抓再管,效果就不如这时了。二:生活习惯的培养。

在开学第一个月是学生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机。刚上初一的孩子自理能力差,卫生习惯,纪律习惯都不到位。所以班主任一定在孩子一入学就明确教育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每一件班务活动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利用班会,课余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并不断强化反复教育。

三:抓住青春期教育的时机。

初中学生青春懵懂变化的时期,对家长的,老师的依赖逐渐减弱。对同伴交往的渴望,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此时班主任要适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在期末考后放寒假前要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包括:

1:对父母的尊重、理解。避免和父母犟嘴。

2:与同学交往的标准,不要和有恶习的孩子接触,男女同学交往要有分寸。3:正确对待网络,不要形成对网络的依赖。

4:多学习,多看书,丰富自己的阅历。

一个聪明的班主任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利用恰当的方法实施教育活动,这样才能从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第四篇: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景

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景

摘 要:“教以生为本。”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着用创设语文教学情景的方法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情景 创设

一、联系实际生活展现情景

即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其生活体验,增进其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会抓住说明对象的自身特点,还是讲解议论文中的观点、论据,往往都会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果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的离学生的实际有距离,在学习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正如语文教育家韦志成所述“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小说片段)这篇课文的讲授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口述其在烈日、暴雨等恶劣天气状况下的所见所感,再导入课文学习,让课文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贴近之处,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学大师老舍先生景色描写的语言精妙所在,更深地领悟环境描写对于人物悲惨命运的烘托作用。

应该说,生活是语文之源;生活是最渊博,最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语言、分析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提高理解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利用艺术手法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1.1 优美音乐渲染情境,营造生活。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可以直达听众内心的深处,唤起情思,引发共鸣。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音乐渲染的方法,则在课堂气氛营造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渲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借助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或歌曲。另外,我还常常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唱上几句,此举能有效地振奋学生的精神、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2 简笔画刻画情境,绘画生活。借助简笔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除了多媒体展示图片外,教师的简笔画同样能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

1.3 巧用书法板书情境,书写生活。漂亮的板书设计不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框架,也能在视觉上造成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日后对于信息的提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适度变换书体,一定能折服学生,使他们的目光聚焦于黑板,对老师所板书的内容印象深刻,甚至于模仿老师的书法,产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写字的良好习惯。

1.4 伴奏朗读描绘情境,描绘生活。教师的诵读,对于营造感情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作范读时,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还要适当找好背景音乐,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情感变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文体,创设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有的文章感情激越、热烈,有的深婉、绵延,教师就要领会作者的感情,为教学创设情境基调,对激越、热烈的,教师就要用高亢、有力的音调和迅捷的语感来感染学生,如《沁园春 雪》《最后一次讲演》等;对深婉、绵延的,可以用柔和或低转音调和舒缓的语速来熏陶学生,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春》等。总之,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加之音乐的配合,会营造不同的感情氛围,让学生进入不同的课文情感意境。

1.5 课本剧表演塑造情境,表演生活。在戏剧、小说、散文的教学中可以借助表演来创设情境,设置美感的情境,直观再现课文中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编自演,分组表演。学生们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相互讨论。他们在相互表演中,揣摩课文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媒体情景是指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定的教学媒体,通过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中使用录像、电影、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的学习情景。初中语文课程中这方面可引用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如七年级(下)《乡愁》有关本文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苏州园林》、《南京大屠杀》、《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可以通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断来再现当时情景。

塞?罗杰斯说,音乐是唯一的宇宙通用的语。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是极好的情景创设方式。音乐有着特殊的激发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春》这一课教学中,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给学生放瓦格而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在音乐的旋律中,学生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原野,尽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诗词的教学中,更可以多加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在诗词的意境中,特别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本身与古典诗词密不可分,相互辉映。

四、充分利用和挖掘课本中的情感资源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情感。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都蕴涵着丰厚的情感资源,要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文字下蕴涵的深情,仅仅靠对课文字句的分析有时候是难以奏效的。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念,跳出课堂,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在《人类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中,针对“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让学生找生活中语言趣味变化的例子:如:“《中国电视报》,报中国电视”这条广告语把一个报名的一处词序加以变化,宣传了这张报纸的功能。又如:我成绩上升时回到家,爸爸大方地说“吃什么煮什么”,成绩下降时爸爸就不这么说了,而是“煮什么吃什么。”可见,取之不尽的文学作品便是情感肥沃的土地。“文章不是无情物”,一个文本就是一个情感世界。文本中词序、语调、情节的变化,文章情感也就变化了。所以,在情景创设中,要充分考虑课文情感因素,让学生从作品中吸取并体验情感,以情陶情,以情养情。

第五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语言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语言只有在生活中被使用才有它存在的价值,而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使我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契机,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沉浸其中,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乐学善学,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并学会理解运用语言,从而逐步培养其独立运用语言进行生活交际的能力。下面是我在“小学英语生活化情境创设”实验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1、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图片、道具,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没有感知,就没有认识,而感知过程离不开客观事物本身存在。所以,在教授学习用品、交通工具、服装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un、moon、run、jump、hot、cold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在教red、yellow、brown等表示颜色的单词时,则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运用“What color is the „?”这个句式,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小学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制作各种教学图片。比如,学生学习书中人物名字的时候,我就把这些人物制作成头饰,上课时我就自己戴着头饰走进教室,于是我就接着用英语说:“Hello!Iam Ann.”接着让学生一起读这个人物的名字,教读几遍之后就让学生自己上来戴起各种人物的头饰说:“Hello!Iam Ann.或My name is Ann.”其他同学也可以问:“Who is he/she?”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争着上台表

演。以后学了其它人物就可以让几个学生同时戴着头饰互相问好。比如说:“Hello!I am Ann.” “Hello!I am Ken.”并加上平时用的问候语“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快,还记得牢,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多说、多练。但是让低年级的学生反复单调地操练,会变得枯燥乏味,学习效率降低。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不但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这些在平时随处可见的“实物”又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新大纲要求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根据大纲编织出的教材不再是孤立的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套系列教材,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标准的语音语调,而且提供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同时可以虚拟现实生活中不易找到的场景和事物。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正确模仿,直接理解所学英语,强化记忆,促进学生用英语的思维,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

力。有的口语交际课在进行教学时用人或实物体现不出气氛,就需要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帮助完成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身体部位这一课时,学生学习了一些有关身体部位的名词,如:head,knee,toe,hand等,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动作表演,如:shake your hands, touch your knees.shake your head等,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单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发现了一个课件,跳舞的娃娃,课件中提供了十个有关于身体部位的动作,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其中的五个动作,然后娃娃会按照学生的选择进行跳舞,当然学生会跟随娃娃进行舞蹈。这个的课件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实践,体验,感悟,去创造,应用,而不是什么都听教师摆布。娃娃跳舞的动作完全由孩子自主地进行选择,留给孩子去体验和思考的空间。我们应重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努

力创设英语环境,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的效果,即让学生愉快的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增强语感,不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3、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 游戏活动是外语教学中人为的创造语言环境的教学形式,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游戏活动有助于儿童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使英语教学活动充满活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刺激,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变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在一堂课40分钟里,若想让学生的神经区始终保持兴奋和积极的反应,教师就要在学生的脑神经最疲惫的时候,开展一些与该课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游戏来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习动机。它通常用于对所学材料的巩固,帮助教师将乏味的单词复习,句式练习等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值得注意的是游戏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

经验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成绩,设计游戏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尽量安排集体游戏,这样才能使性格内向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让人人在教学活动中都充满活力。

在教学身体部位一课教学的过程当中,我设计了涂色这个小游戏,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小的卡通人物(每个孩子所得到的卡通人是不同的),并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着色,如:“color the face yellow, color the mouth red, color the toes green等”在句式中复习并应用所学的单词,将颜色与身体部位的词有机的结合在一个句式中。这实际上是一个语言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明白语言不是今天学的一个词,几个词,也不是明天学的那几个词,是句子,是文章。

4、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才能,靠自己自然、形象的表演,靠体态语言,包括多变的手势,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去创造语言环境。真正地把学生放进真实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实现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的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实际上就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用我国教师们总结出来的话,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英语教学是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完美结合。在英语教学中,应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真正体现其主体作用。学生表演不仅可使教师在轻松、自由、愉快的气氛中组织课堂教学,而且还能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通过表演,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的交际活动。传统的教学情境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这四个因素持续交互,呈动态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语言交际的环境,一个交际的平台,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思考、调

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身体部位一课,我设计学生戴着自制的面具,相互之间进行介绍,如:“Hello, my name is Ann.I have I have One little nose.I have One little face.I have One little head.I have One little mouth.I have Two little eyes.I have Two little ears.等”也可以介绍别的小朋友“This is Tommy.He has two little hands.He has two little legs.He has two little feet.等”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置身于英语的国度当中,让他们在感受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对于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也要在课外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语言,使学生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是用所学的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

展语言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对英语的感受能力才会越来越强,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语言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语言只有在生活中被使用才有它存在的价值,而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使我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契机,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沉浸其中,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乐学善学,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并学会理解运用语言,从而逐步培养其独立运用语言进行生活交际的能力。下面是我在“小学英语生活化情境创设”实验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1、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图片、道具,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没有感知,就没有认识,而感知过程离不开客观事物本身存在。所以,在教授学习用品、交通工具、服装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un、moon、run、jump、hot、cold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在教red、yellow、brown等表示颜色的单词时,则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运用“What color is the „?”这个句式,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小学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制作各种教学图片。比如,学生学习书中人物名字的时候,我就把这些人物制作成头饰,上课时我就自己戴着头饰走进教室,于是我就接着用英语说:“Hello!Iam Ann.”接着让学

生一起读这个人物的名字,教读几遍之后就让学生自己上来戴起各种人物的头饰说:“Hello!Iam Ann.或My name is Ann.”其他同学也可以问:“Who is he/she?”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争着上台表演。以后学了其它人物就可以让几个学生同时戴着头饰互相问好。比如说:“Hello!I am Ann.” “Hello!I am Ken.”并加上平时用的问候语“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快,还记得牢,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多说、多练。但是让低年级的学生反复单调地操练,会变得枯燥乏味,学习效率降低。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不但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这些在平时随处可见的“实物”又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新大纲要求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根据大纲编织出的教材不再是孤立的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套系列教材,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标准的语音语调,而且

提供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同时可以虚拟现实生活中不易找到的场景和事物。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正确模仿,直接理解所学英语,强化记忆,促进学生用英语的思维,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有的口语交际课在进行教学时用人或实物体现不出气氛,就需要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帮助完成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身体部位这一课时,学生学习了一些有关身体部位的名词,如:head,knee,toe,hand等,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动作表演,如:shake your hands, touch your knees.shake your head等,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单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发现了一个课件,跳舞的娃娃,课件中提供了十个有关于身体部位的动作,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其中的五个动作,然后娃娃会按照学生的选择进行跳舞,当然学生会跟随娃娃进行舞蹈。这个的课件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实践,体验,感悟,去创造,应用,而不是什么都听教师摆布。娃娃跳舞的动作完全由孩子自主地进行选择,留给孩子去体验和思考的空间。我们应重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英语环境,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的效果,即让学生愉快的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增强语感,不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3、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 游戏活动是外语教学中人为的创造语言环境的教学形式,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游戏活动有助于儿童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使英语教学活动充满活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刺激,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变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在一堂课40分钟里,若想让学生的神经区始终保持兴奋和积极的反应,教师就要在学生的脑神经最疲惫的时候,开展一些与该课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游戏来延续学生的

学习兴趣,以激发学习动机。它通常用于对所学材料的巩固,帮助教师将乏味的单词复习,句式练习等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值得注意的是游戏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成绩,设计游戏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尽量安排集体游戏,这样才能使性格内向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让人人在教学活动中都充满活力。

在教学身体部位一课教学的过程当中,我设计了涂色这个小游戏,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小的卡通人物(每个孩子所得到的卡通人是不同的),并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着色,如:“color the face yellow, color the mouth red, color the toes green等”在句式中复习并应用所学的单词,将颜色与身体部位的词有机的结合在一个句式中。这实际上是一个语言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明白语言不是今天学的一个词,几个词,也不是明天学的那几个词,是句子,是文章。

4、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才能,靠自己自然、形象的表演,靠体态语言,包括多变的手势,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去创造语言环境。真正地把学生放进真实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实现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的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实际上就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用我国教师们总结出来的话,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英语教学是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完美结合。在英语教学中,应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真正体现其主体作用。学生表演不仅可使教师在轻松、自由、愉快的气氛中组织课堂教学,而且还能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通过表演,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的交际活动。传统的教学情境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这四个因素持续交互,呈动态发展。教师是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语言交际的环境,一个交际的平台,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身体部位一课,我设计学生戴着自制的面具,相互之间进行介绍,如:“Hello, my name is Ann.I have I have One little nose.I have One little face.I have One little head.I have One little mouth.I have Two little eyes.I have Two little ears.等”也可以介绍别的小朋友“This is Tommy.He has two little hands.He has two little legs.He has two little feet.等”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置身于英语的国度当中,让他们在感受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对于培养学生语言

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也要在课外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语言,使学生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是用所学的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对英语的感受能力才会越来越强,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下载创设教学情景把握教育契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设教学情景把握教育契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创设地理教学情景

    如何创设地理教学情景 ——邓其秀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

    情景创设与作文教学(模版)

    情景创设与作文教学 青峰中学程剑峰 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当堂布置作文题目,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

    创设互动情景,促文言文教学

    创设互动情景,促文言文教学 ************中学 龙 涛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历来是一个难点,教师讲起来枯燥,学生学起来难懂,如何改革文言文教学这种满堂灌,死记硬背的方式......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情景的创设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情景的创设 作者:王亮 内容提要:应试教育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的唯一标准,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现代教育极力提倡以......

    创设教学情景 彰显语文活力

    创设教学情景 彰显语文活力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二中学(519100) 周健良 内容摘要: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道德向上的乐趣,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

    情景创设增色语文课堂

    情景创设增色语文课堂 甘肃省古浪县黑松驿初级中学 李淑贤 【内容摘要】情因境生,境为情设,优美的课堂情景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引趣激情的作用,使学生全身心的沉浸到特定的氛围和......

    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 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讨论会 组织者;云涛 参与者: (云涛讲稿) 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方向,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宁安三中 郭雪丹 英语既是活的语言,也是枯燥无味的语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导入怎么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呢?显然,搞好口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