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设教学情景 培养审美情趣——《林海》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苏霍母林斯基说:美育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他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十二册教材《林海》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选自老舍访问内蒙的游记《内蒙风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并由景展开联想,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全文先总起后分述,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我初入大兴安岭的总印象。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印象前后完全相反。本段着重写产生这一转变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大兴安岭是那样亲切与舒服,并非高不可攀。第二段(第27自然段)先从岭、林、花这三方面分述所见(写景),再从大兴安岭与祖国建设,国家强盛这两方面分述所思(联想)。从而具体表现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和巨大贡献。因此,根据文章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充分利用审美教育的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和直觉性,可以有效的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其想象力,激发其灵感与顿悟,使学生实现创造能力的突变与飞跃。
二、设计思路
依据六年级儿童特点和教材特色,本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精神。我把《林海》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25自然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讨论课后作业 第2题。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是:
1、认知目标:学习课文25自然段。
2、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
3、技能目标:懂得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能通过比
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关于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理解和确定的:
1、本单元阅读重点训练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会根据表达需要选择句式,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所以,我把懂得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本课的难点是启发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一、回忆美
第1课时我让学生初读了课文,掌握了生字,新词。还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有关大兴安岭的资料进行了交流,应该说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林海有了初步印象。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再一次展示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然后让学生谈谈林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孩子们欢畅的交流中不知不觉的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乐学氛围。
三、寻找美
苏霍母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带着爱美的心,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寻找课文中自己认为最美的片段。学生找,教师也找,要求师生之间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以激起学生的竞争心理。然后再请学生互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小片段。
三、欣赏美
感受课文的情感美,离不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叶圣陶先生称之谓美读。叶老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因此,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整体认识后,应进一步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对课文的美读中体会课文的情感。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认真品读。
2、品读时参考提示,展开创造性想象。
品读提示:(自由选择一个小片段,参考以下提示品读欣赏)
A、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
B、这个小片段的关键词是什么?他们分别让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物?
C、应该怎样创造性的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达出来?
四、讨论美
本单元的阅读重点训练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会根据表达需要选择句式,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所以,我把懂得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启发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作为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这一教学环节上先辅助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岭、林、花的三个小片段进行辩论发言,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
每个小片段的引导程序大体如下:
1、学生发言谈到哪个片段,就灵活的出示这个小片段的内容。
2、引导学生回答:这个小片段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你认为这段中哪个句子中你最喜欢,可以换一种说法吗?(重点研究课后第2题中的三个句子)
3、激励品读相同片段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4、指导学生个体和群体感情朗读各自品读的片段,深入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全面欣赏大兴安岭和课文语言文字的意境美。
5、进行激励性评价。
阅读教学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书,在读书中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的美,在这个片段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学生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都给予认可和鼓励,并利用这种差异进一步推进教学体会两种看是很有道理的特点哪一种是主要的。以促进学生阅读的深入,阅读能力的提高。
五、创造美
在学生学习完了描写大兴安岭美景的这一片段后(课文35段),教师再一次出示课件激励学生在诗、书、画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赞美大兴安岭。诗指创作、朗诵简短的诗文书指选用课文最精美的片段,进行书法创作并展示;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解说。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作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人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板书设计 :
林海
岭多温柔
景物特点林像海
花多美
我的板书设计 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我觉得它是我施教的蓝图,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是课堂教学的缩影。
六、教学过程
1、回忆美
课件出示林海画面,导入 :请学生谈谈,第一课时出读课文后,林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寻找美
(1)请学生带着爱美的心,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寻找课文写得最美的小片段。学生找,教师也找,要求师生之间比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
(2)请几位学生互读自己以为最美的小片段。
(3)教师朗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小片段,摆出与学生比试比试的姿态。
3、欣赏美
(1)教师抓住学生不服气的心理提出要求:认真品读小片段品读时要参考提示,展开创造性想象。
品读提示:自由选择一个小片段,参考以下提示品读欣赏:
A、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
B、这个小片段的关键词是什么?他们分别让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应该怎样创造性地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达出来?
(2)学生仔细品读。
4、讨论美
教师辅助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岭、林、花的三个小片段进行辩论发言,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
每个小片段的引导程序大体如下:
(1)学生发言谈到哪个片段,就灵活地出示这个片段的内容。
(2)引导学生回答:这个小片段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你认为这段中哪个句子你最喜欢,可以换一种说法吗?(重点研究课后第2题中的3个句子)
(3)激励品读相同片段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4)指导学生个体和群体感情朗读各自品读的片段,深入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全面欣赏大兴安岭和课文语言文字与意境的美。
(5)进行激励性评价。
5、创造美 再次出示课件,激励学生在诗、书、画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赞美大兴安岭。诗指创作,朗诵简短的诗文;书指选用课文最精美片段,进行书法创作并展示;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解说。
(1)学生进行创作,教师指导。
(2)鼓励学生展示,并引导大家欣赏得意之作,培养学生欣赏的眼光。
(3)进行激励评价,小结。
第二篇:《培养情趣》教学设计
《培养情趣》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江苏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的第一教时。
二、设计思路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优越,兴趣爱好广泛,但又不能正确地对待兴趣;同时,由于升学压力带来过重的学习负担,往往感到生活缺乏情趣。而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为了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解决措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并通过设疑、问答、讨论等环节,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从而加以分析和引导,帮助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品味生活中的高雅情趣。这也正体现本节课我的授课理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情趣的含义以及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培养哪些高雅的情趣;
2、让学生认识到高雅情趣的作用以及庸俗情趣的危害,从而能够自觉远离庸俗情趣,培养高雅情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培养哪些高雅的情趣; 难点:培养高雅情趣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探究;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流程:
1、导入:每一天,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忙碌的工作之后,我们都渴望休闲的乐趣,轻松一刻,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情趣。我们的伟人也不例外,比如说朱德,老师想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朱德的了解。生:略。朱德戎马一生,功绩卓著,为中国的革命、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生活中的朱德有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视频播放:朱德的兴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朱德的录像,了解伟人的生活情趣,以放松的心情直接形象地引入新课, 1 为后面生活体味生活中的情趣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师:看了录像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生:略。
师: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朱德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的生活也因此而充满情趣。那么,什么是情趣?我们可以培养哪些高雅情趣?培养高雅情趣有什么作用?
揭示课题: 培养情趣。
2、在生活中,同样是工作、学习,多一点情趣,味道就大不相同。那么,什么是情趣呢?请同学来说一说。生:略。(课件展示)
3、生活中有很多对我们有益的、健康向上的、积极的情趣,我们称之为高雅情趣。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讨论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高雅情趣?以及培养高雅情趣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师:让学生畅所欲言。当学生谈到读书这种高雅情趣时,拓展开来讲一讲。老师听说我们20班的学生都非常喜欢读书,下面老师想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曾经读过一本好书或者好的文章,它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略。
可以让多位同学来谈一谈。
师:老师这儿也搜集了一个材料,请学生朗读一下材料。
1940年10月22日,莫斯科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开馆那天,收到一封很特别的信,信封上写着:“寄给把我变成人的人.”信中写道:“我本来是个小偷,1937年我偷了一只手提箱,里面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无意中读了第一页之后,就不由自主的一口气读完了它.在此之前,我觉得自己是个谁也不需要的人,读完了全书,我感到自己先前的举动是多么可耻.”
思考:小偷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呢? 生:略。
师:是的,是书中的道理说服了小偷,是书中的人物感染了小偷,使他走上正途。可见,书籍具有无穷的魅力,读书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读书真好。老师建议大家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
2(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设疑、问答、讨论等环节,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从而加以分析和引导,帮助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品味生活中的高雅情趣,并积极充分肯定读书这一高雅情趣,让学生从小培养读书这一高雅情趣。)
4、下面我们一起来把刚才讨论的两个问题来总结一下:
(课件展示)
并请学生朗读一下高雅情趣的作用:能使我们因学习而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还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美,使我们即使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高雅情趣,发挥高雅情趣对我们生活的积极作用,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美,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趣。
5、我们同学在培养高雅情趣时还应注意点什么呢?也许下面的故事会给你一定的启发。
王华,他是初二某班的一名学生。他很喜爱上网。他知道上网是现代人比较喜欢的一种高雅情趣,所以,在学习之余,他会上网来放松一下自己。后来他听说某个游戏很好玩、很刺激,于是他也跟着去玩,结果,他不能自拔,经常是一玩就玩到深夜,作业经常也忘了写,第二天上学时头也晕晕的,上课时脑海中还经常浮现游戏的影子,一学期过去了,成绩一落千丈。
从王华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呢? 生:略。
在培养高雅情趣时,要把握好“度”,否则情趣也会由健康转化为不健康,有高雅转为低俗。
(设计意图:在培养高雅情趣时,要把握好“度”,否则情趣也会由健康转化为不健康,有高雅转为低俗。)
6、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庸俗情趣?它会产生哪些危害? 生:略。
我们一起来看一幅漫画,漫画中的人物染上了什么庸俗情趣? 生:酗酒。
师:酗酒有哪些危害? 生:略。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庸俗情趣的危害:庸俗情趣会使人经受不住不良诱惑,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精神颓废,不利于身心健康。学生齐读。教师板书:远离庸俗情趣,培养高雅情趣
(设计意图:老师希望同学们要充分认识庸俗情趣的危害性,从而能够自觉远离庸俗情趣,培养高雅情趣。)
7、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情趣的含义、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培养哪些高雅情趣以及培养高雅情趣的作用。好的,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行动起来,完成我的高雅情趣发展计划:(1)美的生活需要高尚的品德,因此我将……(2)美的生活需要健康的体魄,因此我将……(3)美的生活需要艺术的熏陶,因此我将……(4)美的生活需要大自然的陶冶,因此我将……(5)美的生活少不了个性化的爱好,因此我将……(6)美的生活需要…… 请学生思考,并请多位同学来谈一谈。
(设计意图:这是新课标将课堂学习外延和深化的体现,突出了新课标的“生活德育”目标。让本节课的内容落到实处。)
8、课堂总结:在生活中,同学们不仅要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情趣是高雅的,更要自觉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争做一个情趣高雅的人。
七、教学反思:
优点:这节课教学形式多样化,用朱德的录像导入生动形象,情境设置恰当,讲解到位。教学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我精心设计的学生讨论环节,讨论之后,我让学生畅所欲言,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
缺点:当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时,我觉得我的点评还可以更直接些,给她掌声,把我内心对她的赞赏大胆的表达出来,这样课堂会更加出色。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追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识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教学有着其它学科不能相比的强大的情感教育功能,其审美价值不仅仅在语言上,更在精神上,语文课要成为学生精神的天堂。马克思说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美代代相传。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何结合语文教学,加强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不断发展和探索的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探索。
一、选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刘勰曾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语文教材都是精品与经典,都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佳作。作者以娴熟的写作技巧,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精妙的篇章结构,塑造出一个个感人的艺术形象或抒发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感悟,教师要找准审美教育的切入点,引领学生披文入情,接受美的熏陶,感受美的真谛。
1.品味细节,感悟美好形象
许多文学大师特别注重细节的精雕细刻,通过细节的深入描写刻画,真切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感受。教师要抓住课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细节之处,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感悟文本的生动形象,接受审美熏陶。如《湖心亭看雪》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细节,充分领略湖心亭的清灵绝美。如品读有关湖心亭的对联,充分感受湖心亭之美。像陈子豪的“一片山光浮水国,十分明月到湖心”,郑燮的“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陈觉的“双峰云起,古寺钟声、试把酒临流,恰对着曲院风荷,六桥烟柳;三面山环,一亭水绕,倘倚栏凭吊,犹想见旧时帝子,何处人家?”这些精妙的咏叹湖心亭的对联,把学生带入了湖心亭的美丽景色之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湖心亭的魅力,自然对湖心亭的景致觉得别有韵味。
2.品味语言,体验美好情趣
语言是作者情感、思想的载体,通过语言构筑起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细细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的浸润,体验审美情趣。如《湖心亭看雪》中的数词“一”,通过体味,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绝美图画。天地间“上下一白”,浑然难辨,足见其大;“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作者极写人和景物之小,巧妙地将一个微观而丰富的世界置于宏观而简洁的背景之中,构成一幅有远近、有大小、有高低、有浓淡、有疏密、有点面的层层分明、立体感极强的富有灵动色彩的天地美景图,学生在咬文嚼字中提升了审美情趣。
3.想象场景,感悟审美意境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通过对作者所描述的场景的合理想象,真切地感悟文章所展现的意境。如教学峻青的《海边仲夏夜》,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三幅优美的自然图画,教师让学生仔细品味优美的语言,在头脑中描画出美好的意境:海滨夜景图、海滩休憩图、海滩月色图。夏夜的海滩多么温柔和顺,多么美丽可爱,多么绚丽迷人!晚霞“像一片霍霍燃烧的火焰”,启明星“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中的灯”,月亮“像银盘似的”。先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想象,美妙的图景依次在头脑中展现,学生一定会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妙情景之中,享受审美的愉悦。
二、深入研读文本,与作者的心灵接触,感悟真情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对客观世界的再现,从而表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并且影响和感染客观世界。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真切感受和接纳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人物形象同喜同悲,接受美育熏陶。如教学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作者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现了多姿的秋,多味的秋。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本文于悲伤苍凉之中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的热爱。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体验到作者的真切的爱国之情。学生1:“故都的秋,我觉得是冷清的、寂静的、悲凉的。‘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破壁腰’、‘蓝色白色的牵牛花’,都给人以清冷的感觉。”学生2:“写槐树的落蕊表现了凋零之感。还有‘秋蝉的衰弱的残声’,作者借‘蝉’表达了自己艰难的处境,更何况是‘秋蝉’呢?”学生3:“第十一段中写‘枣树叶落,枣子红完’,更增加了萧瑟之感。另外,作者还选择了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东坡的《赤壁赋》等描写草木零落景象的诗词,抒发作者心中的悲哀。”学生4:“作者笔下的秋试悲凉的,也是美丽的,是一种凄冷的美。作者将自己对美好事物在秋天中无情地消逝的同情与悲哀深深地藏在简单的文字之中,让我们从悲凉之中读出了美丽,读出了高贵的心灵。”教师引导:“作者写这篇文章,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1934年,正是国民党白色恐怖弥漫的时期,作者笔下的秋正是悲凉的秋。作者不仅仅是在悲秋,他能把故都的秋写得如此之美说明他是深深地爱着故都的秋天而且爱得如此深切、真情,情愿以寿折秋说明他是用整个生命去爱秋,用整个身心去拥抱故都的秋,把自己的一切都融入了故都的秋,作者在用自己的心血书写着对故都的秋的情与爱,对祖国的情与爱。”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融为一体,真切地接受了作者的思想熏陶。
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必须做到教书与育人并重,将美育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不能只培养知识的精英,而要把培养道德高尚、人格和谐、追求向上、品行雅致的新时代的公民作为自己的重任。
第四篇:培养情趣教学设计
顾传庆
教学设计:培养情趣
------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 顾传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情趣的涵义,懂得鉴别情趣的雅与俗; 2.知道高雅情趣的来源和作用。3.培养适合自己的高雅情趣(二)能力目标
以所学知识反思自己言行,积极培养适合自己的高雅情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生活中美好的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觉陶冶高尚情操。【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品位生活中的情趣。
难点:情趣的特点和丰富多样性等内容对初二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其次,高雅情趣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教法及教具】
“体验式”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前准备】
1、学生分成不同兴趣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中推荐一种兴趣爱好。【教学过程】
顾传庆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动画《他怎么了》(设计意图:情境引入,学生体验和感受)
他怎么了?
玩球?太累!唱歌?嗓子不行!旅游?人太多!-----------为什么人家的生活 总是那么精彩?
讨论:《他怎么了》(设计意图:感悟思考引入主题)
生:答(略)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学会休闲,就是要求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要找到乐趣就要从培养情趣开始,让我们走进……
顾传庆
学习目标情趣的含义,分类高雅情趣的来源生活中的高雅情趣高雅情趣的作用
2、订正预习作业
预习任务
(一)必知必会人的言语、动作、1、情趣,又称生活情趣,它是通过神态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
2、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和美的感受。
(二)你也能会
3、幽默也是一种生活情趣。幽默的谈吐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机智、豁达和乐观。
3、展示预习质疑(略)
(二)导问研学
1、简单介绍丰子恺,展示其两幅漫画作品。(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漫画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言语,体会情趣的含义)
师:几幅漫画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达或传递出他们的情调趣味。这就是情趣。丰子恺先生的画大部分是描绘儿童的。丰子恺先生信仰佛教,一心向善,尤其热爱儿童。所以透过他的漫画我们可以感觉到画家自己的生活情趣。
2、再欣赏几幅邓小平和袁隆平生活情趣的照片。(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照片中人物,让同学感悟到人的情趣往往从他的兴趣爱好中流露出来)
师: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能象邓小平、袁隆平那样做出杰出的成就,但是他们身上有一样共同
顾传庆 的东西却值得每一个平凡的人借鉴和学习,那是什么? 生:生活的情趣,对生活的热爱!
3、(显示幻灯片---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名言)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罗丹(法国)生活处处有情趣,情趣是多种多样的…… 师: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善于发现美,找到情趣,其实生活处处有情趣,情趣是丰富多彩的……
4、播放视频《情趣的雅与俗》
师:上面播放的生活情趣的内容全都是美好的吗?(设计意图:引出情趣有雅俗之分)
高雅情趣与庸俗情趣的区别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出情趣的来源)
情趣的雅与俗高雅情趣庸俗情趣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和美的积极感受。
生:(略)
师:所以生活中同学们要善于鉴别情趣的雅和俗,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适合自己的高雅情趣。
5、分组推荐自己的兴趣爱好(略)(设计意图: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高雅情趣的作用)师:老师再推荐一种生活情趣给大家-----幽默。(设计意图:教材隆重推荐的一种生活情趣)师:幽默是一种豁达,幽默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幽默需要睿智,然而培养幽默感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需要知识的积淀。希望同学们以后重视培养自己的幽默感,享受别人带来快
顾传庆
乐的同时给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6、学生总结高雅情趣的作用
1、使我们因学习而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
2、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在即使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3、增长知识、智慧和才能
4、提升道德品质和修养,陶冶情操……
6、齐声朗读王瓒的诗,并体会王瓒为什么不羡王侯食万钱?
热爱生活,善于随时撷取生活乐趣,即使物质贫乏,也不会影响生命的充实和光彩。生:(略)
师:热爱生活,善于随时撷取生活乐趣。即使物质贫乏,也不会影响生命的充实和光彩。这是老师送给同学们的话。
(三)导法慧学(同时播放乐曲《秋日私语》放松学生心情)
1、这节课你的收获?
2、自己解答预习时产生的疑问。
(四)导评促学
顾传庆
一、巩固性练习
1、下列属于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是(B)①与书法爱好者一起研讨书法②与朋友一起打麻将赌博③居民们载歌载舞欢庆传统节日④与一群老人切磋剪纸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二、拓展性练习
3、高雅的生活情趣(A)①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②符合文明发展的要求③使人心情得到愉快,生命得到充实,生活充满情趣④只追求暂时的快乐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经常下棋的同学,观察、判断事物的能力比较强;经常阅读文学作品的人,想象力比较丰富;经常进行小发明的人,动脑、动手能力也会得到增强。这表明高雅的生活情趣(B)A、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水平无关B、有利于开阔眼界和开发智力C、影响了课堂知识的学习D、仅仅适合极少数比较聪明的人
三、结束:在《蓝色多瑙河》优美的乐曲声中结束本课
四、板书:
顾传庆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情感体验美、启发想象创造美、审美阅读感悟美、视听结合感受美等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情趣 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功效。从语文教学来说,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从成长成才来说,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时代人才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
一、激发情感体验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理解和领会课文内容。其实,在多种感觉器官中,触觉也是不容忽视的。触觉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综合感官来学习知识,体会文章的意境,从而感受文章语言的鲜明、准确、生动、优美。朱自清的散文《春》就是一篇典型的课例。作者对春风的描写,从触觉、听觉和嗅觉三个角度来写的。在讲课时,教师抓住了“抚摸”一词,让学生自己像母亲一样充满爱意、温柔地抚摸自己,就能体会到作者运用了形象、准确的词语,通过手脑并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到大自然那种神奇的美。
二、启发想象创造美
想象是一个人的思维不受某种特定的时空限制时,所产生的一种飞跃。想象是创造的基础。能使学生对作者的作品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运用再造想象,创造性想象,想象相关形象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想象文章描写人物的性格、心理、说话的表情、动作和周围环境情景等一些再现性和创造性想象,来体现学生本身对作品中的人和事的一种美的鉴赏。如《桂林山水》的作者在某篇布局上匠心独具。在分别写山写水时,不是直接和盘托出,却荡开笔触,先讲大海的浩瀚,西湖的秀丽,泰山的雄伟,香山的红叶,最后写出桂林山水的奇特风光,烘云托月独具一格。在学习时,教师随着优美的旋律朗读课文,学生闭眼遐想,随着教师的语调时而雄壮激昂,时而流水潺潺。学生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仙境。学生用语言描绘着遐想的情景,从而对教材本身的内质美和形式美由感知――想象――体验发展成为学生的直觉,对所学内容心领神会,受到美的感染。
三、审美阅读感悟美
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不仅是在引导学生品评阅读文体材料,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文体之中课堂之中拓展开去,在生活实践中去感受品味美之存在,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处处有美的存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和心灵去感受生活的美,更利于学生对美的感受经验的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阅读指导与训练,才能让学生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到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到阅读的无穷乐趣,最终将文字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逐渐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例如《小桥流水人家》,山青、水秀的村子四周被起伏的山峦包围着,婉蜒如带的小河,终年不息地唱着小曲,水清得可以看见小虾游泳。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真是“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这是多少人的?衾锼?乡、梦中江南啊!”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在作者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家乡的清风是美的,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
四、视听结合感受美
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调动学生的智能空间,凭借丰富的想象进入美妙的意境;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展开想象,启发思维,再由情感驱动,引发情感共鸣。教学《秋天的雨》时,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展示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多媒体运用和课文文字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教学是一种以美育美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着美的韵味,这使其成为最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注重引导学生从课堂内外发现美,使他们从中感受美、体验美,并在实践中表现美、创造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