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景创设与作文教学(模版)
情景创设与作文教学
青峰中学程剑峰
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当堂布置作文题目,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即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假、大、空、抄”的现象在作文中司空见惯。
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在作文教学的前奏中下功夫,那就是要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说写的愿望。那么,怎样才能激活学生说写愿望来呢?作为师者的我们先要了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情景来感染学生。通常说来也就是作文中创设情景教学,那什么又是情景教学法呢?
一、什么是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二、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三、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教学时,根据课文的每一处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如《秋词》中有这样的一句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这幅图的景象是:一只仙鹤在蔚蓝色的天空上直冲云霄,诗人引发了无尽的诗情。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晴空白鹤景色的印象,体会诗人的情怀。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教完讲文后,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诗意来;这时,教师让学生看投影幻灯片,学生边看、边读,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就可以形成情感的深化。
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二、情景作文的教学模式 情境作文教学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那么情景作文的教学模式有那些呢?下面总结一两点个人经验,如下:
一、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目前,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负担”过重、生活面狭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师忽视了学生间接经验的指导。因此,学生自然会材料枯竭,无话可写了。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 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为此,我们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造活动、展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捅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
1、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合着字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进生活的活动。如踏青、春游、等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
2、表演活动体验情境。
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素眼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如上海浦东师范附小贾校长在全国情境作文教学研讨课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据词造句,据句构段,据段扩篇。在处理据段扩篇这一教学重难点时,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情节,登台表演。表演者和欣赏者都入情入境,体察细微,表演者的创造性反映出文章的新颖性,表演者的多样性反映出情节内容的丰富性。
二、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在指导写感恩作文时,播放《感恩的心》、《懂你》等歌曲,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产生描写亲情的欲望;他们心中便会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劳的妈妈如何关爱自己的生动场景就会闪现于眼前,流演于笔端,笔下妈妈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感人。
三、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强化学生写作感受。
媒体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充分利用媒体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人、事、物、景等写作材料通过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这不仅营造了情境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还弥补了学生认识与实际的焦距,缩短了时空,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汇于五彩斑澜的画面之中。
三、情景作文的教学策略
情景作文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可研究的涵盖面是比较宽泛的,所使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具有灵活性、综合性、随机性等特点。就近期而言,我们将教学策略的研究聚焦于以下两个方面:
1、开放的教学策略
(1)开放思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就像一本耐读的书。要让他们“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表我心”,就要解放思想,还学生以“自由”。教师要打破应试教育对学生作文的思想束缚,避免不当的指导使学生落入程式化、成人化的窠臼,使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自我表达的真实需要。教师打破了束缚在学生身上的种种思想枷锁,还学生一个率真的自我,让学生自由地抒写自己灵性,学生的作文就会变得十分生动与精彩。(2)开放文体。学生所爱,即是作文之内容;学生所欲,即是作文之机缘;生活所需,即是学生之所须学。教师指导学生不必拘泥于文体,儿童诗歌、小寓言、新闻报道等方式都可以尝试,教师一放手,学生写得就大胆,文章也充满个性。
(3)开放内容。课堂虽小,但是它可以演绎出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在轻松的课余,悠闲的午会,快乐的双休日„„去寻找春的气息,去体验第一次的际遇„„这些都是情景作文的好素材,当学生思绪涌动、灵感来临的时候,握着一支富有生命活力的笔,精彩的文字就刷刷地“喷涌”而出了。
2、求新的教学策略
(1)教学的手段新。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索然无味,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他们喜欢新鲜和富于变化的事物,如老师故意迟到几分钟去上课,学生们左等右等不见老师来,教室里就表现出“芸芸众生相”。这时,让学生以《老师乍么迟到了?》为题写一篇作文,此事此景犹在眼前,学生们既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又能很好地把握人物的特点。
(2)想象的空间新。学生的文章要有可读性,那么就少不了想象。一篇好的文章是结合我们人生多处的经验才能成为好的文章,作文中想象是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用图片给学让创设想像的空间。如写《一次难忘的回忆》在图片出现一条清清的小河,让学想再发挥自己的想象——河里面有什么故事呢?
(3)表达的语言新。作文语言力求平中出奇,常中出新。文章有了新奇别致的语言,才有刺激读者大脑皮层之功效,引出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常看到许多学生写的作文语言平谈,有时或众口一词,或抄作文选。老师要鼓励学生在求异上做文章,如记叙同一件事,可以用引用名言、设置悬念、环境衬托、开门见山等不同的方法来开头,虽然学生不像作家那样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但有些学生的语言特色已初显端倪,有的质朴,有的华美,有的幽默,有的含蓄,有的细腻等等,个性化的语言也是学生心智的反映,人格内涵的体现。
四、情景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情景作文教学似一缕清新的风,在学生们的心头荡漾起了阵阵涟漪,但要让学生真正会写、乐写,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对待学生的作文,转变自己的态度和“角色”意识。
1、做向导,给学生指路。孩子毕竟是单纯的、稚嫩的。他们可能触摸到了,甚至创造出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精彩纷呈的世界,但这个世界悄然地在他们的眼皮底下静静地溜走,这种写作的信息他们无法捕捉到。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搜集写作素材,教师就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能从好似一成不变、周而复始的生活中觉察出新意、亮点。
2、做读者,去欣赏学生。学生作文的第一位读者常常是教师,教师应当以真诚的朋友的身份乐当这一角色。尊重学生的每一份写作劳动。当读者要专心致志,从读者的角度批阅作文,感受文中的叙述,你便进入一个个学生的世界。教师以一个忠实读者的态度,作真诚的欣赏。并以自己的身教告诉学生:你是世一唯一的“这一个”,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你写的东西就像你这个人。勇敢地书写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喜思哀乐表现出来,每一个感悟都将是一篇有光彩的习作。
3、做朋友,和学生“商量”。教师应唤回自己久违的童心,俯下身子和孩子们平等交流、沟通,要知道,拥有一颗金子般的童心,你就和孩子有了共同语言,就能写出符合儿童实际的“心灵下水文”。学生将自己观察的所得所感尽情地叙述出来,把有所感融而领悟到的东西交流于同伴。能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就在这思维的碰撞,语言的切磋中,教师像一个大朋友一样和他一起商量、点评、修改,这样,在学生的眼里,作文课堂恰恰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小世界。
4、做教练,给学生指导。在情景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当教练,当好教练的诀窍“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传统的作文指导比较侧重字词句章方面的知识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而忽视作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瑞士教育家佩斯塔洛西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与其说是让学生积累知识,不如说是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心理能力。”情景作文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它变单向讲授性指导为互动交际性指导,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合作来启发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景作文教学减轻了学生由于单一的命题作文所造成的沉重负担和枯燥感受,还学生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作文的全过程、情景作文注重了作文与做人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其真正的作文能力得以内化,学生的作文面貌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作为教师我们将更进一步深入钻研,在情景中让学生写作更有感受更有收获更有快乐。
第二篇: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景
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景
摘 要:“教以生为本。”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着用创设语文教学情景的方法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情景 创设
一、联系实际生活展现情景
即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其生活体验,增进其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会抓住说明对象的自身特点,还是讲解议论文中的观点、论据,往往都会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果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的离学生的实际有距离,在学习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正如语文教育家韦志成所述“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小说片段)这篇课文的讲授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口述其在烈日、暴雨等恶劣天气状况下的所见所感,再导入课文学习,让课文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贴近之处,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学大师老舍先生景色描写的语言精妙所在,更深地领悟环境描写对于人物悲惨命运的烘托作用。
应该说,生活是语文之源;生活是最渊博,最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语言、分析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提高理解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利用艺术手法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1.1 优美音乐渲染情境,营造生活。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可以直达听众内心的深处,唤起情思,引发共鸣。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音乐渲染的方法,则在课堂气氛营造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渲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借助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或歌曲。另外,我还常常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唱上几句,此举能有效地振奋学生的精神、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2 简笔画刻画情境,绘画生活。借助简笔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除了多媒体展示图片外,教师的简笔画同样能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
1.3 巧用书法板书情境,书写生活。漂亮的板书设计不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框架,也能在视觉上造成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日后对于信息的提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适度变换书体,一定能折服学生,使他们的目光聚焦于黑板,对老师所板书的内容印象深刻,甚至于模仿老师的书法,产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写字的良好习惯。
1.4 伴奏朗读描绘情境,描绘生活。教师的诵读,对于营造感情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作范读时,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还要适当找好背景音乐,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情感变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文体,创设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有的文章感情激越、热烈,有的深婉、绵延,教师就要领会作者的感情,为教学创设情境基调,对激越、热烈的,教师就要用高亢、有力的音调和迅捷的语感来感染学生,如《沁园春 雪》《最后一次讲演》等;对深婉、绵延的,可以用柔和或低转音调和舒缓的语速来熏陶学生,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春》等。总之,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加之音乐的配合,会营造不同的感情氛围,让学生进入不同的课文情感意境。
1.5 课本剧表演塑造情境,表演生活。在戏剧、小说、散文的教学中可以借助表演来创设情境,设置美感的情境,直观再现课文中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编自演,分组表演。学生们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相互讨论。他们在相互表演中,揣摩课文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媒体情景是指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定的教学媒体,通过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中使用录像、电影、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的学习情景。初中语文课程中这方面可引用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如七年级(下)《乡愁》有关本文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苏州园林》、《南京大屠杀》、《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可以通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断来再现当时情景。
塞?罗杰斯说,音乐是唯一的宇宙通用的语。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是极好的情景创设方式。音乐有着特殊的激发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春》这一课教学中,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给学生放瓦格而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在音乐的旋律中,学生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原野,尽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诗词的教学中,更可以多加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在诗词的意境中,特别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本身与古典诗词密不可分,相互辉映。
四、充分利用和挖掘课本中的情感资源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情感。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都蕴涵着丰厚的情感资源,要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文字下蕴涵的深情,仅仅靠对课文字句的分析有时候是难以奏效的。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念,跳出课堂,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在《人类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中,针对“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让学生找生活中语言趣味变化的例子:如:“《中国电视报》,报中国电视”这条广告语把一个报名的一处词序加以变化,宣传了这张报纸的功能。又如:我成绩上升时回到家,爸爸大方地说“吃什么煮什么”,成绩下降时爸爸就不这么说了,而是“煮什么吃什么。”可见,取之不尽的文学作品便是情感肥沃的土地。“文章不是无情物”,一个文本就是一个情感世界。文本中词序、语调、情节的变化,文章情感也就变化了。所以,在情景创设中,要充分考虑课文情感因素,让学生从作品中吸取并体验情感,以情陶情,以情养情。
第三篇:如何创设地理教学情景
如何创设地理教学情景
——邓其秀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作为现代的中学地理教师,要深入学习并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把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作为教师的重要专业能力,把教学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把它作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通过情境教学进行扩展、深入、充实,不断地激发、推动、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等活动,从而使学生实现感受、体验、探索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境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探索、发现和认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在把握教材的实质内容和情感基调下,选取富有感染力的典型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并及时把握情境设计的时机和切入点,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二、情境教学有哪些特征?
情境教学特征到底有哪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如生活性、活动性、真实性、情感性、主体性等。以下是我们常见的几种:
1、生活性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接知如接枝”,任何有效的教学都莫过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找到学生兴趣与教学内容的真正“契合点”。
地理课的许多内容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如天气变化、水资源危机、自然灾害、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逼真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是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体现。
2、形象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其次是形象的、具体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超越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激发学生的想像,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动态性等特点,有些知识如大气环流的模式、洋流的模式等都是对客观现象的反映,虽然客观存在却不能直接看到,只有创设情境(如多媒体动画、录像等),然后通过想象,才能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动态系统模式,进而理解教材知识内容。
3、情感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熏染震撼学生的心灵,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使其学而忘倦,乐而习之。
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自然与人文地理兼而有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利用生动、活泼、2 优美的语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
三、如何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1、创设教学情境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课堂上尽量创设接近生活原形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的许多内容都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创设情境实现学习生活化,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
如关于“纬度与经度”的学习,可让学生介绍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几行几列),在电影院里找座位(几排几座),再关注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介绍某地发生地震时,为什么总要涉及经纬度等,让学生快速而准确地理解的课本知识;结合课本知识,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然后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实际天气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心与探究的兴趣。
2、创设教学情境要从课堂教学内容与目标出发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什么样的情境作为学习内容,是老师创设情境教学应考虑的首要问题。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它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脱离了内容,失去了目的,情境形同虚设,就成了作秀。
在中学地理中,很多地理问题都具有生活现实的背景和意义。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有些生活实例是他们新知识的基础,是新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3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学会活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会有关的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如对“洋流”中关于密度流的教学,运用二战时德国潜水艇巧妙利用密度流重创英国舰队的故事背景创设教学情境:当时,德国的潜水艇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声波等的传递,巧妙地躲避了英军的监视,依靠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很顺利地通过了由英军严密反守的直布罗陀海峡绕到英军的背后,突发袭击,给英军很沉重的打击。教师引入这样的事例,即能帮助学生了解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能力。
在讲解“长江”一节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长江之歌》,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情感、社会情感和地理情感,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体现了本学科的德育功能。
3、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课堂教学
创设的情境是为教学服务,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认知程度、生活实际而设计,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成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驱力。
(1)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在课堂上,教师要依据内容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大胆的思维、猜想、探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
如在讲解关于“时区和日界线”时,设计问题:有一孕妇乘坐海轮由西向东航行,在接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下一个女婴,越过日界线的时候,又生 4 下一个女婴,先出生的姐姐的生日正好是2000年一月一日,后出生的妹妹的生日是1999年12月31日,妹妹的生日比姐姐大一天,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充满好奇,不自觉地进入“情境”,在合作学习中探索问题的答案。
在进行“大气的运动”教学时,设计以下问题,层层推进: ①冷热不均为什么会形成热力环流?②地球表面高低纬之间也存在冷热不均,会产生形成热力环流吗?
通过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探究三圈环流奥秘,接着对学生进行启发:刚才大家探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把地球表面作为单一物质构成的,提出下一问题:
③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图上,又会产生有什么影响? 通过以上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再进而让学生主动探究季风环流的形成过程。
(2)利用语言技巧,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
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是教师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学语言技巧性的应用,会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
在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语言生动描述地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让学生沐浴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讲授地形概念时,利用双手攥拳、手指并拢的收缩或伸展,给学生展示山岭、鞍部、山脊、山谷等概念以及坡度的陡缓情况;借助诗文佳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地形与气候的关系,既把抽象的理论概念直观化,又可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美好情感。
5(3)利用多媒体、录像资料,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各种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境,把哪些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大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地理知识有许多涉及到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静态的文字、图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从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中获取知识。如关于《地球的运动》的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材中“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原理,设计成具有交互功能的互动式课件——《地球的公转》flash动画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清楚易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实际,恰当利用录像资料,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情境设计,是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如讲解“长江”的水患时,播放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泛滥的录像,体会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讲解“黄河”危害时,播放黄河决堤时的录象,再现历史的画卷,加深学生的认识。
四、创设教学情境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能熟练地驾驭教材
教学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客观依据。教学中,是否需要设置情境,设置怎样的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都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决定。因此,教师必须全面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学内容,围绕重点难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创设良好情境:如精心组织语言、设置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做到驾轻就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有真诚、饱满的激情
情境教学是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情感,使其产生相应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激情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条件,教师真诚、饱满的激情,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自觉地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境界中。
3、教师要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
《新课程标准》强调情境教学的设计要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等活动。因此、教师要不深深入学习和研究,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多种情境,让情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
五、创设教学情境常见的几种误区
1、仅用于导人新课
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多被许多教师用作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引入教材内容的目的之后,往往就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去,不再注重创设新的情境。
2、过分依赖多媒体
创设情境若注重于使用多媒体,就会忽略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情境,虽能充分运用教具、学具、电教进行模拟演示,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合用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达不到动手能力的锻炼。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紧扣地理教学内容,多媒体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选择性。
3、脱离学生的知识基础
“教学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运用生活原形创设教学情境已成为许多教师的自觉行为,但也存在不顾教学内容和对象刻意追求情境创设的情况。如果情境的创设脱离了要掌握的知识,漫无边际,牵强附会,情境的创设也就失去了意义,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4、不符合学生的生活情理
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对学习的兴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情境设计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太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经历过、或体验过,情境设计过于牵强,不符合学生的生活情理,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情感共鸣,激发探索欲望。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努力提高情境创设的效度,让情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更好地学习。
第四篇:浅议多媒体教学与小学英语课堂情景创设
浅议多媒体教学与小学英语课堂情景创设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整个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举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如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它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技术延伸,多媒体所具的有开放性,适时交互等特性,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要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任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使教学做到事半功倍。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形象化、趣味化。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情境的创设经常受到空间或想象力的限制无法做到逼真、贴切。在这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扩大课堂容量,积极创设类似真实的语言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例如: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讲解水循环的过程,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老师预先录制好水循环的过程,再制作成PPT,让学生逐步观看水蒸气上升变成云,再从天上变成雨落地后又变成水的过程,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描述一个完整过程的内容。又如教授动物的单词时。可以收集各种动物的声音,让学生听音辨别即将展现的动物,让学生产生一种神秘感,这样既激活了思维、营造了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视听输入
英语歌曲,小笑话、小故事、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等等,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英语小笑话和英语小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讲,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让语法教学由抽象变具体
即使是简单的语法对小学生来说也显枯燥,难以记忆。若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和厌倦,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但如果教师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将枯燥的语法规则融入生动鲜活的场景中,使语法教学形象化、趣味化。这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语法教学的难度,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在教学形容词的比较级时,笔者利用几张图进行夸张的比较:姚明和潘长江的身高比较,美羊羊和村张的年龄比较,大象和狗的大小比较。又如 在讲解现在进行时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教学语境:在一张幻灯片上插入了几个人物的动态图,Kate 正在洗衣服,Mike和John正在踢足球,Amy正在扫地,我利用k课件的动画效应,向学生逐一提问:What is Kate doing? What are Jim and John doing? What is Amy doing? 待学生回答后,再把这些句子逐一地呈现出来,其中的is washing /are playing football/is cleaning 用另一种色显示,特别提示be + ving形式的结构变化。用直观的方式很好的解决抽象的语法概念。
多媒体课件的给教学带来的方便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不正确的使用这一工具,它同时也会给英语教学造成一些弊端,笔者认为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避免如下的问题:
一、过于形式化、限制想象力
多媒体课件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无法完全替代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能替代学生身边的一些有利资源。如当要教学apple,pear这些单词时,可以利用实物呈现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看到必然是一目了然,比课件更加的具体。
人机互动过多
二、华而不实、懒惰教学
如果片面地追求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把课件制作得特别复杂、过于花哨,会使学生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画面和图像上,从而忽视了画面与图像蕴含的教学内容,那些美丽的图画,优美的声音吸引住学生,让他们简单的看、听,而轻视了他们的自由读写。而且使学生缺少了那份想象的空间,头脑中的一切都是老师设计好的画面、语言,他们无法去给自己想象一个场景,更无法想象自己身临其境时会运用哪些语言,因为他们的头脑都被老师设置盼“优美”情境所抓住了。所以恰当的运用课件,恰当的选择课件出现的时机,是最重要的,要让课件起到“点睛”的作用。
三、喧宾夺主 干扰教学
有些教师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效率就越高。过多、片面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那些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的口头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英语是语言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用英语进行的交流,才能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多媒体仅仅是辅助工具中的一种,尽管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它也处在被支配的地位,而不能反客为主;我们为了教学而使用它,而非为了使用它而教学,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势不可挡,它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教学改革等方面起到了毋庸置疑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听或看的目的,并注意及时的反馈矫正,以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好这一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使课件真正的为课堂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第五篇: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 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讨论会
组织者;云涛 参与者:
(云涛讲稿)
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方向,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快乐的事情,并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诱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
一、在课的导入阶段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在课的导入阶段创设情境,可以使精力旺盛。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1)创设游戏化情景:我在上概率时制作了一个摸球游戏: 20个乒乓球,10个标上5分、10个标10分,放在一个黑色的袋子里。游戏规则是每摸一次一元钱,每次摸10个球,若分数之和为100分或50分奖20元、95分或55分奖5元,其他为0元,若为75分则为-2元。让学生都试一试。最后总结是我赢了还是他们赢了。“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吗?那就好好学习这一节的知识吧!”
(2)创设趣味化情景:在上二元一次方程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题:“黄瓜一担子,和尚一院子,一人一个差一个,一人半个多半个。问有几个黄瓜几个和尚?”没多久就有同学说出了答案。“你是怎么知道的?”“凑出来的!”“能不能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呢?能!”于是分析题意列出方程,最后说;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不难,只要我们好好学“二元一次方程”就可以了。
(3)创设现代化教学情景:我在教学“乘方”时,才进入多媒体教室,那熟悉的音乐,屏幕上那滑稽的老头和小毛驴,学生们惊喜地喊起来:“阿凡提”“阿凡提”„„在一片吵闹声中放映开始了,阿凡提倒骑着毛驴、口里哼着歌一路走来,这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当他走到大财主巴依老爷家门口时,就跳下马来上前打门:“巴依老爷,巴依老爷,有大买卖啦!”大门“吱”的一下开了。胖胖的巴依‘滚’了出来:“叫什么叫,你们这些穷鬼。”阿凡提叹了口气“唉!可惜啊可惜,这桩发财的买卖只好另找别人啦。”转身欲走。巴依一听‘发财’眼睛瞪得圆圆的,陪着笑脸,搓着手问:“什么买卖?”阿凡提只是叹息:“可惜啊可惜!”在巴依的再三追问下,阿凡提说:“有人让我帮他办件事:说若今天你给他一分钱,他就给你100元钱;明天你给他2分钱,他也给你100元;后天你给他4分钱,他同样给你100元„„就是说他每天都给你100元,而你给他的钱是在前一天的数上乘以2,时间为一个月。你同意吗?”巴依一听,跳了起来:“同意!同意!”这时放映停了,我问:“巴依会赚钱吗?”下面七嘴八舌地争吵起来:“不会,因为阿凡提是最聪明的。”“那么他陪多少呢?大家试试。”“不得了啊!巴依上当啦!”“从第14天起巴依就陪上啦!而且一天比一天多。”„„当我把230即第30天巴依要付的钱告诉大家时,教室里一片惊讶之声。“这就是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乘方’的魅力”。
这样的悬念激起学生想及时了解一个为什么?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二、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教师对所授内容的平铺直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创设一些情景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主动地进行学习。
(1)创设递进式情景:有这样一教学案例:一上课,老师就出示一张美丽的挂图,图上一栋刚完成的教学楼,楼前一片空地:“这就是我们后面即将完工的校园,请大家把它建设得更加美好,已知这块空地的长为1000米,宽为800米,现在要把它绿化(其间要有人行小道,小道宽1米。)”。学生高兴地开始动手设计(有的说把小道设为椭圆;有的说把它设为方形,有的又在中间加一个十字„„)。老师又说:“现在把你们设计中的绿化面积算出来。”接着要从某个城市购买花草和树苗,于是产生一道有关运输的应用题题中涉及到两种运输工具(汽车、火车)、它们的运费不同,速度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同、而树苗的耗省(中途护理如:每5小时浇水一次,每天要翻动通风一次)却随时间而增加。让学生寻找最佳方案。树苗运到了,看教材49页“学校安排甲、乙两班学生进行绿化,如果两班合作,6天可以完成,如果单独工作,甲比乙少用5天,两班单独工作各需多少天?学生积极地去求解。”绿化好了,但我们要加强管理。“工人师傅由一个安有甲、乙两个水管的水池放水浇花,单放甲管比单用乙管少用10小时放空水池,如果两管同时开放,12小时可以把水池放空,若单独开放一个水管,各需多少小时能把水池放空?”学生又愉快地争论和求解。最后老师说:“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的心血,大家要好好爱护呵!”递进式情景,使学生的学习环环相扣,高潮不断。
(2)创设随机情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常把平面上找点的坐标看作是到电影院找位置、必须同时考虑“座”与“排”两方面一样,来考虑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巩固这一概念时,又可以把教室里的学生的座位所表示的行与列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所表达的点等等。亲历一个这样的“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能获取情感体验。
(3)联系其他学科创设情景:学生所学知识往往孤立于某一学科,而不能把各学科知识进行互相渗透,如果教师巧妙地把各科知识联系起来,则可创设出良好的情境。例如,如图所示电路,电流的电动势为ε,内阻为r,R1为固定电阻,求可变电阻R2调至何值时,它所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其最大电功率是多少? 这是一道物理题,也是一道不等式题。写出这道题后,学生就会感到惊讶:数学课怎么变成了物理课,数学老师也懂得物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起到了教学的艺术效果。
(4)创设问题化情景:在上合并同类项时,提出什么是同类项?而先不作正面的回答,只举一个例子“假设有几个笼子都有鸡和鸭混合在一起,你怎样有序地把鸡鸭数清?”
(5)创设故事化情景:教学无理数时插入“2的发现”“数学三大难题中的倍立方问题”(6)联系具体事物创设情景: 用具体事物创设情境,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有:巧用寓言创设情景、通过动手实验创设情景、营造气氛创设情景、通过历史人物创设情景、利用数学发展史创设情景、利用场面创设情景等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如:设置悬念要难易适当,使学生能够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设置悬念要联系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和好奇感,从而活跃其思维,始终使思维处于主动状态;设置悬念还要注意与学生的情绪相结合,在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进行悬念的设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时机,适时适当地进行悬念的精心设置就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始终热情,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进而掌握好知识。
三、在练习过程中创设情景
在练习中创设情景可以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所学更加牢固,常用的方法有:(1)创设求异情景:同一问题却有不同的答案;(2)创设生活化情景:在教学轴对称时安排剪纸、校服、毛衣中的花等生活中的对称、从将军饮马问题中寻找最短线段等等;(3)利用一题多解创设情景;(4)利用开放性题目创设情景;(5)利用竞赛(比一比)创设情景等。
四、在课的小结阶段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每节课在小结时,也应精心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为下节课的内容涂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促进学生去思考、去研究,盼望着下节课的到来。有些学生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于是打开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说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预习。
“教不定法,但求得法”,我们探索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情景的创设,只不过是管中窥豹、抛砖引玉。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情景的创设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景创设,都是成功的。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更注重教学目的与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也不是每堂课中必须有情景的创设,而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而创设一种或多种学习情景为教学目的服务。我们相信,以后教学过程中会有更多更好的创设课堂学习情景的方法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