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活动记录2

时间:2019-05-12 16:4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活动记录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活动记录2》。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活动记录2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1 活动日期:2014 年9 月 13 日

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课题级别 学校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主持人:邓万顺 参加人员:语数外教师

活动目的:

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活动内容及形式:

内容: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形式:交流、研讨 活动过程:

分析一下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学理念水平不高。

二、教学条件不具备也影响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匮乏。

四、通信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层次不够。活动评析及思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进而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2 活动日期:2014 年11 月 27 日

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课题级别 学校 活动地点:会议室

活动主持人 邓万顺 参加人员:语数外教师

活动目的:

探讨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培养的对策与措施 活动内容及形式: 内容:探讨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培养的对策与措施

形式:交流、研讨 活动过程:

对学科教师的先期培训和定期培训,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培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一、不断培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二、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理论培训,加强理论指导,提高教师与学科教学整合深度。

三、加强合作学习、研讨交流。

四、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宣传和奖励机制,为他们做好后勤工作。

活动评析及思考:

应该尽力改善办学条件,给他们最好的展示平台,给他们最多的学习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料,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3 活动日期:2015 年4月8 日

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课题级别 校级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主持人:陈仲勋

参加人员:教主科的教师

活动目的:

课题组活动理论学习活动内容及形式:

内容:课题组活动理论学习形式:交流、研讨 活动过程:

教师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

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2.2.辩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3.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4.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施能力。5.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6.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发展能力: 活动评析及思考:

信息技术整合应追求的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标,追求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4 活动日期:2015 年6 月 22 日

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课题级别 校级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主持人 :邓万顺 参加人员:教主科的教师 活动目的:

探究课题研究转化为一种环境。活动内容及形式:

内容:探究课题研究转化为一种环境。形式:讨论 活动过程:

课题核心是怎么做,要把课题研究转化为一种环境。1.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拓展的渠道 2.作为学科优化的显现手段 3.作为能力训练的方式

4.把信息技术作为探究的手段 5.作为知识创新的便利工具 6.作为情感激励手段

1.对信息技术作用的正确认识。摒除方案中的“彻底”“完全”等字眼,要有一个正确定位。

2.对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研究可以分为“内容整合”“手段整合’”方法整合”“评价的研究”四个方面来进行。

活动评析及思考:

课题必须与课改为依托;把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在当前条件下做可以做的文章,一步步实现。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5 活动日期:2015 年9 月 7 日

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课题级别 校级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主持人 :王秀丹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活动目的:

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误区 活动内容及形式:

内容: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误区 形式:交流、研讨 活动过程:

讨论问题:小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出现了一些误区

形成共识: 过度削弱教师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脱节

不顾课程需要片面追求现代教学手段 在信息技术的选择上轻重失衡 重使用,轻设计。重形式,轻效果。重使用,轻反馈。重知识,轻情感。活动评析及思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在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科学整合。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6 课题名称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课题级别 :校级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主持人:王秀丹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活动目的:

有效的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

活动内容及活动日期:2015 年11月 21 日 形式:

内容:有效的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

形式:交流、研讨 活动过程:

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与应用

在校园网络建设中,注重培训和应用相结合。

一般教师网络知识以及网络应用能力是实施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要针对课题组教师现有的计算机水平,对课题组老师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培训,培许中注意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

多举行组织切实能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评选和竞赛活动,提高全员的参与性,嘉奖优秀。

发挥青年教师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校园网络的建设力度,充实网络共享资源,使课题组教师由被动的使用网络,改为积极主动的使用校园网络。

活动评析及思考:

要力足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形式上讲究艺术性、功能上追求实用性,不断提高、逐步完善。教师在使用校园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也将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7 活动日期:2016 年4 月 10 日

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课题级别 校级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主持人 :王秀丹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活动目的:

探究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结合。活动内容及形式:

内容:探究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结合。形式:交流、研讨 活动过程:

1、现代教学模式应相互发展,而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模式

该用现代教学模式就必须用,而应该用传统方法讲解清楚明白的就用传统方法讲解。

2、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必须为内容服务

现现代化媒体通过影、视、像这样的动态效果更好的把内容用画面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

活动评析及思考: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自主交互,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8 活动日期:2016年6月 24 日

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课题级别 校级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主持人:邓万顺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活动目的:

探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活动内容及形式:

内容:探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形式:讨论 活动过程: 好处:

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想象力。

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性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能力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 活动评析及思考:

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带来的新气象、新机会和新方法;同时多样化的感官刺激、过多的动态过程,会导致学生失去思考和想象的乐趣.课题研究活动记录9 活动日期:2016 年9月 8 日

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课题级别 校级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主持人:王秀丹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目的: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对教师的评价

活动内容及形式:

内容:探究新课程背景下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对教师的评价

形式:讨论 活动过程:

1、对教师的评价

2、必要的知识和相关知识。

3、教学能力、作用和感染能力。

4、审美能力和水平

5、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6、整合水平评价

7、自身信息素养。

8、资源提供、指导、获取、处理。

9、整合能力。

活动评析及思考:

教师角色变成了学生自身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习者的伙伴,所以评价的标准也相应转变。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10 活动日期:2016 年10月 22 日

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课题级别 校级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主持人 :王秀丹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目的:

探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活动内容及形式:

内容:探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形式:讨论 活动过程:

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融合式教学 二.以信息技术为技术,渗透式教学 三.以信息技术为桥梁,综合式教学

四.以数学为基础,进行信息技术的优化教学 活动评析及思考:

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当中其作用却是重要的.特别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为整个教育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材料2[范文模版]

1.课题名称:

研究课题:《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 》 2.实施目标:

本课题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平时的语文教学,发现在信息技术优势上和学生的个性潜能上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提高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

3.课题要求:

(1)通过研究,寻求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最优应用的一般规律及其具体操作方式;寻求提高整合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经验和管理评价机制。

(2)通过研究,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并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收集处理信息能力,促进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3)通过研究,弄清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潜件建设的基本要求,研制开发出一批适应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确保在实验研究期间,出优秀课例、课件和论文等。

4.实施的具体做法:

(1)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不应例外。任何游离于语文学习规律之外的信息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教师必须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注重训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积累,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适当示范,培养学生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及时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处理,为我所用,并形成资源库中的一部分,形成资源共享。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5)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突破重点和难点。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软件,以精彩的声音图像直观地再现事物,给学生提供他们不可能直接接触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把图像的变化演示给学生看,变难为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发展,从而突破重难点。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也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计算机的交互性,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介绍仿生学知识的常识性课文。理解“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在夜里安全飞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于这些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的事物,光靠口头讲解显然无济于事,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则能帮助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上认识、接触、理解事物,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常识性课文,一般语言比较枯燥、平淡,教学方法不当,往往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则使这一尴尬得以解决。在出示《蝙蝠和雷达》这一课题前,我先创设了情境:漆黑的夜晚,一架银灰色的飞机亮着一红一绿两盏灯,伴着轰轰声,由远而近,划破长空。鲜艳的色彩,强烈的音响,动感的画面,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了。这时,我及时提出疑问: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呢?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多媒体屏幕又分别演示了静态、动态的蝙蝠、雷达,使学生对这两个互不相干事物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产生疑问: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此时,我出示课题《蝙蝠和雷达》,由于有了前面的教学辅垫,学生对课文到底写了什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课文,已到了最佳时机,而这样好的开端,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的参与,显然是不可能的。

二、直观演示、解决难点

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的三次试验,是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解决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原来抽象难懂的试验过程,一步一步清晰地、有条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一次蒙上蝙蝠的眼睛,第二次塞上蝙蝠的耳朵,第三次封住蝙蝠的嘴,结果第一次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而第二、三次的结果都是蝙蝠到处乱飞,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动感的画面,直观形象的演示,学生自然而然地推断出: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一环节的教学,如果仍沿用旧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讲解,只会使学生越听越糊涂,教学效果也未必令人满意。而多媒体课件,界面的友好性,反馈的及时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相互交流 突破难点

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解决好这个难点问题,计算机的人机交互,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由于学生已经弄懂了蝙蝠夜飞的秘密,所以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通过键盘操作,画出示意图。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那么,根据蝙蝠飞行示意图,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文的介绍,画出雷达工作原理图。这时,学生灵活的双手在键盘上跳动,而老师则通过网络,随机调取任何一位学生的示意图,进行个别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对难点问题的理解。当学生正确画出雷达工作示意图时,屏幕上还会出现一个圆圆的笑脸,夸它“真棒!”这时,笑意写在孩子们的脸上,他们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把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的示意图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的示意图,合在一起,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的重点、难点,都迎刃而解。

《蝙蝠与雷达》一课,有效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视野的扩大,动画、图像、声音等媒体的参与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强了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有效迁移,使学生在观察、想象、语言、思维等方面获得有效的训练,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已成为一种趋势。但电教媒体的使用也不是整节课都要用,必须注意电教媒体使用的适时性。就课堂而言,媒体出示的机会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媒体的使用效果,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可根据课堂教学环节、教学需要和学生思维特征多方面来考虑设计使用的媒体时机。

一、根据教学环节,设计时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个好开头,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平时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古诗《暮江吟》时,我抓住诗中艺术化了的自然美,在教学中适时采用电教手段,运用“power point”来制作幻灯片。先把几个镜头链接在一起,然后有先后、有层次地再现作者艺术构思的画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先是“远景”:“傍晚的江面,夕阳斜照,江面显出两种颜色,一半红色,一半绿色”;接着拉成“全景”:“弯弯的月亮挂在天空”;再链接显示近景:“水面摇动,红绿光闪烁,草叶上露珠闪闪发光”。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边用语言描绘,诱发学生联想,使他们获得美感,充分理解古诗意境。生动的画面,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不断向自己发出“”为什么、“怎么样”等讯号,思维活动也兴奋起来。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事物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设计好电教媒体时机,能帮助学生快捷、准确地掌握新的知识。例如:我在教《鸟的天堂》一文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中国地图,让学生对于“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有个大概的了解。再利用视频依次展示了傍晚的大榕树和清晨时鸟活动的美丽景象。看着庞大的榕树,数不清的枝干,那么多的绿叶,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聆听着鸟儿们动听的歌声;看着鸟儿从树林里飞起来„„此时,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迫切希望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根据思维特征,捕捉时机

启发式教育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手段,它同样体现在电教媒体的使用时机上。学生想问题,会出现一时想不出的情况。这样,使用电教媒体会收到使学生思想豁然开朗的效果。例如: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文中的雪松。为什么雪松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只是弯曲,当积雪从树枝上滑落,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这是因为它有韧性。而其他一些树,由于没有雪松这个本领,就会被积雪压断。这时,教师可设计两种不同的投影片展示在屏幕上,这样清晰的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懂得“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道理。

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越深刻,情绪越高昂,其思维就越活跃。捕捉这一时机,顺势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学生认识更深刻。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学生理解了瀑布的壮美后,再放录像,感受其声、形、色,领略其飞流直下的气势,听其声,见其形,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赞叹之情便再次激起。

三、根据教学需要,把握时机。

电教媒体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的。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如能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例如: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提出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从胡夫金字塔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有哪些特点?即播放录音,再演示投影。引导学生从“底是四方形”,“最后成塔尖”等词句对“角锥形”加深感受;通过“高”、“巨石”、“重”、“平整”、“紧密”等词语,领悟出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对景物有了感知。

感知课文后教师应精心设计,利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解决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如教学《草原》一课,我采用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进行充分感受,突破教学重点,感受蒙古大草原的景和人,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首先,依据文中的语言描绘,我将蒙古大草原的壮观景色制作成幻灯片,然后让学生边理解文字,边观察蒙古大草原的图画,边欣赏《草原牧曲》。最后,利用幻灯片超级链接的方法,在草原风光一片中接入“襟飘带舞”的蒙古人民、“急驰”的马,使“景”“人”达到意境的协和,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把课文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对蒙古大草原景的“壮美”、人的“好客”这两个教学重点有了充分理解。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不容忽视,精心安排电教媒体使用的时机,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利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09-07-20 02:54 当前,各式电教手段纷纷走进课堂。它们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均衡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以思维素质为核心的心理素质健全发展。我就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利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动的状态。电教媒体的声、形动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时,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情景导入,先播放了《有关战争》的录象,然后问:“我们通常在什么时候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接着在师生的交谈中投影出示几幅画面,以此,让学生一下子沉浸在战争的气氛中,因而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学习习作四的欲望也显然增加了。

一、根据教学环节,设计时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个好开头,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平时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古诗《暮江吟》时,我抓住诗中艺术化了的自然美,在教学中适时采用电教手段,运用“power point”来制作幻灯片。先把几个镜头链接在一起,然后有先后、有层次地再现作者艺术构思的画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先是“远景”:“傍晚的江面,夕阳斜照,江面显出两种颜色,一半红色,一半绿色”;接着拉成“全景”:“弯弯的月亮挂在天空”;再链接显示近景:“水面摇动,红绿光闪烁,草叶上露珠闪闪发光”。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边用语言描绘,诱发学生联想,使他们获得美感,充分理解古诗意境。生动的画面,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不断向自己发出“”为什么、“怎么样”等讯号,思维活动也兴奋起来。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事物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设计好电教媒体时机,能帮助学生快捷、准确地掌握新的知识。例如:我在教《鸟的天堂》一文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中国地图,让学生对于“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有个大概的了解。再利用视频依次展示了傍晚的大榕树和清晨时鸟活动的美丽景象。看着庞大的榕树,数不清的枝干,那么多的绿叶,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聆听着鸟儿们动听的歌声;看着鸟儿从树林里飞起来„„此时,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迫切希望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根据思维特征,捕捉时机

启发式教育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手段,它同样体现在电教媒体的使用时机上。学生想问题,会出现一时想不出的情况。这样,使用电教媒体会收到使学生思想豁然开朗的效果。例如: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文中的雪松。为什么雪松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只是弯曲,当积雪从树枝上滑落,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这是因为它有韧性。而其他一些树,由于没有雪松这个本领,就会被积雪压断。这时,教师可设计两种不同的投影片展示在屏幕上,这样清晰的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懂得“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道理。

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越深刻,情绪越高昂,其思维就越活跃。捕捉这一时机,顺势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学生认识更深刻。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学生理解了瀑布的壮美后,再放录像,感受其声、形、色,领略其飞流直下的气势,听其声,见其形,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赞叹之情便再次激起。

三、根据教学需要,把握时机。

电教媒体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的。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如能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例如: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提出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从胡夫金字塔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有哪些特点?即播放录音,再演示投影。引导学生从“底是四方形”,“最后成塔尖”等词句对“角锥形”加深感受;通过“高”、“巨石”、“重”、“平整”、“紧密”等词语,领悟出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对景物有了感知。

感知课文后教师应精心设计,利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解决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如教学《草原》一课,我采用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进行充分感受,突破教学重点,感受蒙古大草原的景和人,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首先,依据文中的语言描绘,我将蒙古大草原的壮观景色制作成幻灯片,然后让学生边理解文字,边观察蒙古大草原的图画,边欣赏《草原牧曲》。最后,利用幻灯片超级链接的方法,在草原风光一片中接入“襟飘带舞”的蒙古人民、“急驰”的马,使“景”“人”达到意境的协和,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把课文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对蒙古大草原景的“壮美”、人的“好客”这两个教学重点有了充分理解。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不容忽视,精心安排电教媒体使用的时机,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目前,潍坊各级各类学校正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必须要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的目标,可以说就是要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最终实现教学的整体改革。

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起的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所以,一本参考书在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摇头晃脑,“子曰诗云”。教师成了知识垄断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与要求下中,教师的地位受到挑战:在神秘莫测的电子计算机面前,教师只能做一个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服务者和协调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传道授业”,而是将致力于教材的挖掘与开发,教学研究和评价,定位于开启学习者的聪明才智,帮助学习者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提高学习者生存能力。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接受现代科学教育价值观,以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借鉴先进的教法,牢牢把握网上资源丰富与学习者语文能力养成的客观规律,创设异彩纷呈的学习情景。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文章、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进行最佳的课堂教学。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一系列交互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参与进来,主动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很好的调动起来,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进入良好的循环系统,真正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

学目的。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语文课的教育功能

语文课是学校的一门主要学科。语文课的学习要求语文课老师把四十分钟的“小课堂”与信息迅速扩展和信息传递调整发展的“大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做到高效率地吸

收大量信息,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好教材,它在培养和塑造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课堂教学,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和环境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学科的思想教育优势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而利用电教手段,就能解决上述难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进入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生动和丰富的音像,使得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苏雷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为知者。”美国近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兴趣的重要意义。小学生虽然不像成年人那样去创造、发明,但是,他们具有对事物或问题的好奇、好问、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因此,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自主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村小学,孩子们的课余活动除了跳绳,扔沙包以外,没有其它更丰富的活动了。可是,孩子发天性爱玩,怎样让课余时间过得更有意义呢?多媒体除了辅助教学外,在调节学生课余时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方面还可以进行一些尝试。随着多媒体的运用,作为班主任的我,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看一些能教育性的电视或者一些有趣的碟子,如《猫和老鼠》《奥特曼》《蓝猫淘气3000问》等。观看之后,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想,说说自己对哪些情景最感兴趣,孩子们积极踊跃的畅所欲言,还能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生动具体的写出来。这样,他们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孩子们的说话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辩证思考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语文课中的运用,总的来说,我们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实施过程中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在语文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尚无充分的经验,但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优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为语文课老师应及时汲取新知识,日渐积累,日益丰富自己的头脑,以更好地适应语文课教学手段改革的要求。然而我们也应该同样的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只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在语文课中的运用虽然冲击着传统的语文课课堂教学,但是不等于说它可以包办代替一切。传统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仍不能抛弃,只有多种教学手段并存了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虽然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但在课堂教学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它只是代替了教师的一部分作用。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学什么取决于教师,怎样教,怎样学,也取决于教师。如果设计不合理,使用不当,即使运用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正确和准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定要把握好整合的“度”,不可“滥”用,即为了用现代教育技术而用现代教育技术,甚至一节课中不加选择、不加剪辑地从头到尾都用录像、影视来代替教学文本。更不可“懒”用,即摆着现代教育技术不用而进行传统的学科教学,致使有些教学的重点突出不了,难点也突破不了,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还要合乎人之常情、合乎教学规律,力求形象、流畅。苏霍姆林斯基说:“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进行思维。因此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具体形象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四十分钟进行教学,突破重、难点,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信息手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又有助于扩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综上所述,任何时候都应为了语文课的教学而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不应该是为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应是有目的,它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需要。二十一世纪是个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把计算机应用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三篇: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融合2

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融合

——香洲区第十二小学校本培训简报(2)

2016年4月5日,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二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开展第二次集中培训活动。数学科组和信息技术科组共19名老师参加了本次研修活动。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员进行了培训经验分享,对这次培训中的收获、困惑和启发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观看了优秀学员的课堂教学展示。胡松银老师将制作的微视频融入

到教学当中,为培训学员提供观摩案例,同时也为学员们反思微视频的运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提供了素材。

然后,黄海辉主任结合微视频制作案例,就学校教育信息化策略跟学员们进行了互动与交流。特别是在谈到信息技术在各学科当中的运用和信息技术给学科教学带来的巨大变革时,引起了在场学员们的共鸣。在活动最后,赵毅恒老师分享了视频录制软件Camtasia Studio软件的使用方法。

此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集中研修为教师搭建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相信参培学员能将所学所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助力学生成长。

第四篇:学科教学研究

学科教学研究

为切实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学、为农村、为社会服务的作用,深入开展好远程教育工作,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深入持久地开展好远程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学科业务水平,经研究,制定老四平中学教师组织收看网上优秀课堂教学教研活动。

1、以教务处牵头,各学科任课教师从旁协助的方式组织下载优秀课堂教学视频;

2、以学科为单位,现将我们学校分为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理化生组,政史地组等小组;

3、利用每月第三个周三的第八节进行收看网上优秀课堂教学活动;

4、网上优秀课堂教学视频学习完后,相应学科需进行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学科之间互相谈论,互相提高;

5、在学习的同时,注意做好听课记录等等。

老四平中学2013年

第五篇: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信息技术课

阜南县会龙乡何寨中学孙其山

[摘要] 以前我总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比个葫芦画个瓢”。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兴趣;自主学习;CAI

初中七年级把信息技术课作为选修课,编写了信息技术教材。在新教材中含概了当今世界流行的软件:WindowsXP操作系统、用于文字处理的Word 2003、用于数据处理的Excel 2003、幻灯片制作的PowerPoint、用于网络漫游的Internet等信息技术软件。这本书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根据学校安排,要切合本校教学实际,安排好信息技术课。如何上好新学期初中信息技术课呢?我认为应该这样做。

1.吃透教材,充分掌握教材中软件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知识和学习实践中自己确定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把握好教材的教学宗旨。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对于软件的学习,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探索研究,因此任务的设置要灵活。这样原来的教学生“学会”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软件,会探求软件中包含的各项功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你就会不断地去学习它、探索它,并以此为乐。计算机不同于语文、数学,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模式会读、会写、会算,就可以了。因为计算机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个性地自由发展,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这一新兴事物都很感兴趣。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学中,将不会出现老师讲完一次又一次,学生听完又听,但收效甚微的现象。在兴趣的指导下,许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不攻自破。

3.处理好讲解和实践的关系

教师要正确处理课堂讲解和上机实践的关系: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一般情况下,一节课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讲解,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上机实践,为了提高学生上机的质量,尤其注意强化疑难解答这个环节。如教学:Word文字处理、图形处理时。先讲解文字处理和图形处理的基本理论 1

和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上机,老师就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争取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能马上得到回答。在巡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完成得较好的,则请他帮助辅助其他的同学,这样既可使每个同学都能及时得到指导,又锻炼了小助手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得到巩固。

4.利用CAI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性

目前,许多软件公司都研究出了很多优秀的CAI教学软件。有些软件具有很好的音像效果,并配有一定的动画。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软件的作用,使其物尽其用。比如,我们学校曾经买过一套较全的教学软件,里面几乎囊括了初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识。一次,我在讲硬件方面的知识时,就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有些硬件知识是要和实物联系起来的,例如讲主板、CUP、显卡等的构造及分类,但一下找到那么多的实物又很不方便,这时,我想起了这套CAI软件。自己先放了一遍,感觉很不错,它在讲每一部分的时候都配有很多相应的图片及注释,并配有一个很可爱的小神仙来讲解,可谓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更可贵的是,它在讲完每一节后都有一个“趁热打铁”,可以让你马上做一些练习题,考验一下掌握的程度。我抱着尝试的态度用这个软件给学生上课,只是在一些重要地方做一些提示,没想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一个个都看得津津有味,自己觉得比较重要或感兴趣的地方还懂得将其记录下来。在随后的“趁热打铁”练习中,成绩也非常不错。我才发现用CAI教学软件教学竟然会取得如此好的效果。看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充实到我们的教学中,而不能只是一味的讲授、填鸭式的灌输,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才能真正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5.针对当前各班学生的差异、存在的具体问题加强各个环节的教学研究 作为教师要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结合学科特点,将常用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于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并进行重组和延伸,最终达到:“教到不需要教”,教者将点金术传授给学生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按照传统的“齐步走”方法,将会导致学生“吃不饱”或“消化不良”的现象。针对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应进行分层次教学,对掌握快的班级进行知识的扩充,不局限于课本,把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介绍给学生,扩宽其知识面;对掌握慢的班级主要以课本为主,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第二、善于引导并提高学生的兴趣要教好信息技术课,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对知识的演示,并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及背景材料和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的知识。第三、设计以研究学习为主体的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课题,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6.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由于信息技术课时的限制以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要想通过信息技术课来的满足每个同学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是很困难的,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考虑这个差异性,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平时多看计算机书,至于上课,主要是用于解决平时看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主地决定学习的进度,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咨询,查找相应的资料,与教师共同研究,鼓励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去学习课本以外电脑知识,让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担任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辅导员,组

织学生信息技术经验交流等等,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都能得到进步与提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要力避传统课程的缺陷(如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化,教学内容偏深而不实用等),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使本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Z]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3]钱晓菁、马玉娟、张卡宁.《中学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的任务驱动》[M].中国教育学会,20009(9)

[4]刘淑香.《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来》[J].中国教育学会,2001

(5)

下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活动记录2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活动记录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根据市教科所2008年工作安排和县教研室工作布署,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业务素质,我们举办了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实施方案

    21世纪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推进教育信......

    2008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构建学科教育新模式2005—2007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厦门市民立小学民立小学是一所素有光荣传统的学校,历年来,曾获得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省......

    2008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构建学科教育新模式2005—2007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厦门市民立小学民立小学是一所素有光荣传统的学校,历年来,曾获得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实施方案

    北关完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整合的思想是以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总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总结 第一阶段:教学设计活动 经教导处、信息处、各教研组长检查,确定全体教师进入第二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评比中。 第二阶段:教学实践活动 经教师进一步......

    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研究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介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随着学校校园网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

    实验教学研究记录

    实验教学教研活动记录 学校:西山小学 时间: 2016年3月22日 地点: 会议室参加人: 全体科学教师、联校教研室 主持人:涂林 主讲人:王忠 主题: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内容: 实验室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