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到家庭作业的设计中[模版]
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到家庭作业的设计中
刘淑萍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设计任务并完成任务,一堂课或一单元围绕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进行教学,将知识教学融入到亲自完成一项任务的具体活动当中,让学生不仅学到英语知识,还亲自体验“做事”的经历和乐趣,从而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我认为这种任务型教学模式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英语家庭作业正是一种“课堂之外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如果我们遵循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宗旨,将家庭作业设计成一项项可行性任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家庭作业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他们乐于做并努力做好,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下是我对家庭作业设计的几点尝试与体会。
一、课前留作业,新课更顺利
讲新课前,教师若能留一些有针对性的预习任务,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对解决问题的追求,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下一堂课主题的兴趣和思考,从而使新课的引入自然而顺畅,为后面的教与学做铺垫。比如,《新目标英语》教材中的第七单元主要学习谈论人的外貌,课前我设计了一项须在家完成的任务,即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查找描写外貌的词句,并把它们按身高、体重、头发及面部特征等进行分类。第二天上新课时,学生争相展示自己查到的词句,气氛异常热烈。学生通过相互对比、展示及解释,再经教师稍加点拨就使教学内容当堂消化了。又如,此教材中的第三单元主要学习意大利馅饼的订购,课前我就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意大利馅饼的历史,有条件的学生还可到附近的意大利馅饼店进行调查,通过该店的宣传单,了解意大利馅饼的制作及品种。对于完成任务好的学生,由教师签字请家长奖励去吃意大利馅饼。学生一听高兴极了,都跃跃欲试,热情极高。这项任务的设置使新课的导入和进行异常顺利。同时,通过完成这项任务,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事物,也能够促使学生通过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家庭作业学生感兴趣,乐于去做,效果好。
二、课后布置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应用知识,发展能力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是有限的,因此,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应加大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多设计一些应用知识技能实施某个课题等实践活动,从而使家庭作业真正起到课堂教学的延续作用。比如,在学完教材第三单元意大利馅饼的订购后,恰逢三八妇女节,我让学生以意大利馅饼店主的身份,抓住商机,设计一份精彩的意大利馅饼外卖海报,以及设计主题为“献给母亲”的家庭意大利馅饼套餐菜单。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三、有意布置让学生互相交流的作业,促进同伴互动
新课改注重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通过设置一些合作任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这种合作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同伴互动可以是正式的,有指定的合作伙伴和角色,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在家里或通过电话同朋友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在新学期刚开始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回家后给至少五个同学打电话,用英语相互打招呼及进行简单的问候。此外,每教学一个新单元,我都要求学生编出相应内容的对话或小品,在本单元结束前专门用一节课进行表演,并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作为英语口语的平时考核。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认识到教学的实质是“对话与交流”,这种“对话与交流”不仅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他们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相应地培养起来。研究表明,当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中与同学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时,他们将获得更好的英语成绩。
四、时常布置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作业任务,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综合素质
家庭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责任心、自信心、成就感和时间管理能力。同时,家庭作业也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力、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都得到发展。比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所学的单词和词组,有时我让学生自己画图来表达这些单词和词组的意思,这比单纯地记忆、抄写会使学生感兴趣得多。有时我让学生课后将一些重点课文编成短剧,有音乐天赋的同学还可以将它谱上曲子,课上再表演出来。通过编、演等一系列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加强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使教师可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一些天赋和才能。(这些天赋和才能一般属于音乐、美术、戏剧、机械、建筑和学生感兴趣的其他领域。)这样的家庭作业正体现了新课标“以兴趣为出发点,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要求。
五、适时留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当然,在新课改背景下,英语家庭作业的传统模式不能少,即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巩固的机会。学生在完成一些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题速度,增强综合分析能力及一些必要的应考能力等,从而达到练习和巩固的目的。
六、设置一些须父母参与完成的作业任务,改善亲子关系,加强家校的联系
(一)改善亲子关系方面
现在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少。其实只要设计得巧,家庭作业可以引导和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让父母轮流每天抽出30分钟听孩子读课文,父母会为孩子朗朗的读书声、流利的英语口语而自豪,从而促使孩子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有时家长也会因孩子读书磕磕巴巴而了解其弱点,从而帮助鼓励他定出努力方向。又如,我在讲解favorite(最喜爱的)这个单词时就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用英语询问父母有关favorite的几个小问题,并写成一篇短文。这几个小问题可以是最喜欢的书、食物、运动等涉及个人兴趣爱好的问题,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事实证明,家庭作业能引发父母和孩子对学校正在教授内容的讨论,有助于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使他们一起享受学习乐趣和交流思想,还能使父母向孩子表明他们对其学业的支持。美国早期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学生能够得到父母对英语家庭作业的反馈意见,那么他们将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近期研究表明,当学生和父母都对所学课程的家庭作业怀有热情时,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完成更多的作业,其正确率也高。
(二)加强家校联系方面
家校交流主要是指家长和教师的交流。家庭作业能够使教师和所有的家长产生联系,并让所有的家长参与孩子的课程学习活动。比如,通过让父母轮流每天抽出30分钟听孩子读课文,给孩子听写,在某些家庭作业上签字,在某些方面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可有助于家长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及孩子的进展情况,并及时与教师联系。本学期刚开学,我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每天坚持练习“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题型,狠抓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并调动家长参与进来。具体做法是:开学初,我指导学生进行同步“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精选题训练,我要求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每天做一到两篇小阅读,每篇限制在五分钟左右(所附答案由家长掌握)。我给每个家长发一份“学生在家学习效果调查表”(附后),其中包括每晚做阅读的篇数、学生完成每篇短文的实际时间、准确率、纠错情况、家长评价。同时进行有关家庭作业、读书、听写等情况的统计,每周反馈一次。然后,我再根据反馈表写出评价意见、努力方向及帮助措施,再反馈给家长。周周如此。这样一来,家长和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交换信息,从而加强家校的联系,使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七、对于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留不同的作业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提高
新课标有一项重要目标,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基于此,我尝试进行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改实验。我根据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将每个班的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在课堂内外进行分类指导,达到“扶优济困”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极大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我将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冠名为“I”“V”“OK”。“I”表示“一往无前”;“V”表示“Victory”,取“祝你胜利”之意;“OK”表示“还不错,需要继续努力”。这样的取名给各个层次的学生以充分肯定,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被摘掉了“差生”的帽子,戴上了“OK”的桂冠,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教师在课前预习、课堂活动、课后作业等方面对各层次学生提出的任务、要求和目标各不同,这样,优等生不仅“吃饱”,还“有滋有味”,并对下一顿“垂涎欲滴”;中等生能“吃饱并及时消化”,不断向优等生的“大餐”靠近;而学困生呢,“荤素搭配”,而且“进餐”心情愉快,不再“厌食”,并且“胃口一天天大开”。所以,根据各层次的不同目标要求,分别布置不同的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作业,有助于他们乐于做作业,并且努力做得更好,而不是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被动地去完成而不管质量如何。
例如,在学完《新目标英语》第9单元When was he born?后,我留给各层次学生的作业是:
“I”层:利用网络、报纸等各种途径查找有关你的偶像成长经历的资料,然后写一篇介绍他的短文。
“V”层:根据所给的宇航员杨利伟的一些信息资料,写一篇介绍他的短文。
“OK”层:写一篇自我介绍,包括出生年月日,何时上幼儿园、小学、中学,个人的兴趣爱好等。
“I”层学生积极查资料的过程就是再学习的过程,通过完成这些作业任务,培养和训练了他们获取信息、归纳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并且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一个正面的引导。“V”层学生知识水平及动手能力稍差一点,所以我给他们的是现成的信息资料,通过做作业锻炼了他们阅读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当时“神舟5号”刚刚发射成功,是一个热门话题,学生很感兴趣,留这项作业正可以渗透积极健康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OK”层学生知识、能力各方面都较薄弱,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语言知识,并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充分的练习是关键。所以,我在留作业时明确规定所要求写的具体内容,使他们有的放矢。作业中的每种句型课本里都有例子,学生完全可以仿照例句造出相应的句子,不至于在语法(过去时态)方面出错。这样,中等偏下的学生就不会对写作发怵,而且当他们写出一篇短文时,还能体验到成就感,又会使这部分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三个层次的作业不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一年多的尝试与实践证明,我从上述七个方面改革和定位学生的家庭作业,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实践、参与、体验、交流和合作中,完成了各项作业任务,实现了既定目标,也获得成就感,不仅学到了英语知识,也提高了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正如鲁子问先生所概括的:新课程标准“强调从运用语言的任务入手,让学生为了完成一项项真实的任务进行学习,并要求学生最终完成这些任务,使学生为了运用而学习,学了就用,学了就能用,从而直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1]
我们还应该从更宽广的视野,从更多方面、更多层次来定位家庭作业。我们还应看到,仅从完成教学任务或增长学生知识的角度设计家庭作业是不够的,家庭作业的设计应更多地从发展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其内容和要求因人而异,从而达到既培养学生的特长,又使他们全面发展的目的。
第二篇: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写作中的运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写作中的运用
在新课程下,任务型教学能把形式与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又为学习者提供交际机会。任务型教学重视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活动。于是课题组成员尝试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相关写作策略形成相关的教学模式,其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任务前――构思阶段。
在写作课开始之前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要写作话题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此话题的意识。然后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布置写作任务阐明写作的要求与目标。学生在审题时应先围绕写作的主题和要点,边构思边用英语写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再依次根据主题句进行选材构思能支撑主题句的有关内容,并用英语写出关键词 及短语为撰写初稿做准备。如果所设计的写作任务是根据所给情景写一篇短文即以图画、图表或提纲等形式提供情景的指导性写作,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审读图、表或提纲分析其中表达的细节和信息从中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同时在审题的基础上,教师先要求学生围绕写作的主题用“头脑风暴”法,开展讨论活动,然后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各抒己见抓住有用信息,并形成写作思路,最后让学生各自说出对写作主题的理解。
第二阶段:任务中――执行阶段。
首先,应撰写初稿,经过审题和讨论之后学生开始用英语写作,学生先考虑文章开篇的交代句和结尾的点题句,然后再通过添加支撑句将主题句扩展成段落,最后把各段落按时空或逻辑顺序连成一体,形成一篇语义基本连贯和有一定层次的初稿。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应让其仔细重读一遍看有无要修改之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原稿进行再加工:
1.文章是否切题;
2.要点是否完整;
3.开头和结尾是否点题,各要点的条理是否清晰,布局是否合理,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连贯;
4.有无主谓一致、人称一致、时态、语态、冠词及名词单复数等方面的语法错误;
5.有无句型、习语及固定搭配等方面的错误;
6.有无单词拼写和大小写及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
其次,学生之间互改初稿。学生先将自己初步修改的作文交给学习伙伴,润色修改或者在小组中传阅并根据上一阶段中的六个方面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由作者本人在听取其他组员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倾听和相互帮助可以起到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在写作训练中,由于教师很难做到全批全改每个学生的习作,此时采用学生互相纠错的方式,不失为一种操作性较强且效果较好的办法。
第三阶段:任务后――展示评价阶段。
修改完成初稿后,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来展示任务完成情况。例如在班内宣读通过投影仪投放等。关于对待错误的态度,英语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出错、改错从而取得进步的过程,只有错误影响交际时才有必要予以纠正。所以每次任务结束后,教师都应针对学生典型的语法错误即使进行评价与反馈。如果没有评价容易使学生误认为自己表达都是准确的从而固化了他们所犯的错误。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考虑:
1.主题是否鲜明和突出;
2.词语运用是否得当能否使用更高级更贴切的词汇;
3.句子的长度或结构是否需要增减能否运用更复杂的语言结构;
4.是否有效地使用了连接成分过度是否自然结构是否清晰;
5.语言是否地道、得体是否有中国式的英语表达。
至于对学生的作文是否需要评分以及怎样评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除了采用分数评价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评语评价学生的作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分数还是评语,最重要的是发挥评价是激励作用。
第四阶段:书面巩固。
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修改原稿并工整地抄写一遍形成定稿。通过墙报在全班或全年级进行展示或存放在个人写作档案袋里。
备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CJY130503099。
第三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课的主要目的。在英语教学中积极运用任务型教学,将有利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
1任务型教学渊源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earning)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它将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实质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态势。
2《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活动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让英语教学“活”起来,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特征。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以教学为中心的形式,转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权威、导师和学者,而是交际中的一方,是课堂中的引导者,是交际活动中的促进者。在完成老师设计的各种各样的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较好的主动型和创造型,从而得到交际的机会和动力,有了较大的交际空间,因此学生可以领会、运用语言知识与交际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以及交流、协调、合作等交际技能。
3任务型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阅读课是初中英语课本以Reading形式出现的一种基本的课型。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往往是老师按照老办法,只是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阅读。然后就课文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和语言知识进行讲解,而忽略与学生之间的交际性参与,师生互动的阅读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失去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参与的机会,过分地依赖老师讲解,这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在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思考,每一节英语课任务的确定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和语言知识能力的增长点,设计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任务性强的多种语言活动任务,提供多媒体材料的视听,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通过自主参与,积极合作,成功体验,来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课堂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在任务的驱动下,有选择的获取信息,他们是交际的主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互相传递和交换信息,充分发挥其语言交际能力。他们有自由的发挥空间,其不同的语言能力、不同的信息摄取量、不同的知识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任务成果,体现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在阅读课中的主体作用。
4任务型教学在英语阅读课文中的实例与分析
下面以初中英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9 Reading: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这一阅读课为例试作说明。
任务一: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搜集Singapore的有关信息,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报刊、杂志等查阅资料。
(1)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country of Singapore?
(2)What famous things are there in Singapore?
(2)Is there anything interesting in Singapore?
任务二: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阅读任务。
①Divide the class into small groups and then discuss.(分小组讨论)
②Reporting:One of the small groups answer these ques-tions.(某小组报告完成任务情况)
③Discussing:(The teacher and other groups give“right”or“wrong”and their reasons.(教师和其他小组发表意见)
任务三:评估完成阅读任务效果。
①Play the tape again and read after the tape.(熟读课文)
②Have the students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new words and new expressions(语言难点理解):wonderful,three quarters,population,brave,excellent,dark,environment,whenever,awake,have been to,have done.③How to us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练习运用单词和短语)
5教学反思
阅读课中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这类任务型阅读课上,表现出以往所没有的学习积极性,都纷纷查阅资料和上网浏览相关信息,并且每个成员都参与到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也体现了很好的分工合作,涌现了一些领导者。在课堂上,学生成为了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达到互动与交际的目的。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运用语言,掌握语言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5.1接近现实生活的活动。设计的活动应当是真实的,或者接近现实生活的。尽量贴近实际生活对语言的应用。只有当学生感到活动的内容与他们的需求和身心发展一致时,才能积极参加教师设计的活动,教学内容才最容易内化。
5.2明确的目标或目的,设计的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并且需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通过活动具体完成什么任务。如:Listen to the weather report and make a decision.听一段关于天气预报的材料,决定明天是否可以去公园进行春游或应当携带什么样的衣服。
5.3必须使用语言来获取信息或传递信息,英语任务教学中的“任务”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体会语言之后开展的语言交际与运用的活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无语言意义的工作。给学生提供完成任务所必要的语言支持。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语言情况,提供学生要完成任务所必要的知识、词汇或交际句型,并在进行任务前向学生呈现这些语言,以保证学生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并能使用所学的交际性语言。
5.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始终扮演主角。教师的思考方式不能主观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应该尊重和认同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师生在活动中是平等的。
总之,任务型阅读活动教学模式是以学习任务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教师调控、帮助为辅的互动式阅读交际教学。该模式的课堂结构具有动态性特征,学习任务与阅读活动层次组合的程序描述了学习任务在实际授课中的编排顺序和学生在何环节、以何种方式参与预期安排的活动的过程。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行为,教师就需要即时进行调整。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相当程度取决于活动的设计和行为目标的一致性。循环性的课堂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本学科教学理论认识的加深,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第四篇:浅谈任务型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任务型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英语组 高素卉
内容摘要:本文阐明了任务型教学中,英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用所学语言做事”的角度设计出各种任务。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完成来体验成功,发挥自身的语言学习潜能。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谈对英语任务型教学的认识及其在课堂中的运用。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课堂 运用
关于任务型教学,David Nunan 所著的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一书中写道“Tasks involv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use in which the user’s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meaning rather than linguistic structure.“And it is”a piece of classroom work which involves learners
in
comprehending,manipulating,producing
or interesting.”这种课堂上语言的“communication”和学习者之间的“interaction ”是通过“task”来实现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交流、合作、互动的过程。事实上,很多任务都是通过 pair work 和group work 合作完成的。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结合的产物。进入21世纪后,这种“用言语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途径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尤其是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使用“任务型教学这样能够体现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广大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尝试、运用了任务型教学,并且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笔者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任务型学习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如何使任务型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实施,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对此,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一、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原则
任务型教学有三个特点:一是以话题为主,用目标语进行活动(情境);二是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为目标(教师为主导);三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活动(学生为主体)。
任务型教学有五个基本原则:
1、趣味性原则。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
键在于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任务使学生乐于参与并渴望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
2、全面性原则。所谓面向全体学生是指所设计的活动应吸引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仅是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
3、阶梯性原则。任务的设计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呼后应、层层深入的原则。
4、情景性原则。任务设计时要提供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和情景。
5、拓展性原则。任务的设计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中,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此外,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根据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体现其人文性。既要注意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渗透,又要考虑社会、生活、交际、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具备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公民意识、优秀的思维品质、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协同合作意识的学生。
二、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提高课堂效率
1、调查活动的运用。
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要使几十名学生大面积地、多频率地进行口头训练,除了进行pair work和group work外,survey也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要把握好活动开展的时机。教师在课上传授完某个知识点,必须确定学生已初步掌握这个知识点的前提下才能组织学生去作调查。例如:在教牛津预备课程unit5 Visit my school一课中 ,教师先引出句型,Are there..in your school? Yes,there are./No,there aren’t.再接着问:How many...are there in your school?然后让学生进行pair work,再请几对学生来演示,等学生对此句型基本熟悉以后,再进行调查,比较适宜。因为经过pair work,学生对survey中需要用的词汇、句型,在听、说和写等方面已相当熟练,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活动,起到了巩固当堂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其次要对调查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可以先把全班学生以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分成若干组,每组推举一名发言人。在学生熟悉survey所需要用的词汇和句型的前提下,先组内进行survey,相互调查,做到人人开口。那么接下来就是请各位组长去调查其他小组的成员,活动范围一下子扩大了,部分学生可以在教室内自由走动,行为不受拘束,调查对象不受限制,想去调查谁就去调查谁,这样就把group work扩展到free work。这样可以扫除个别学生在做pair work或group work时存在的恐惧心理。个别学生被这气氛所感染了,会主动地去问老师或同学,此时老
师的任务是个别辅导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最后就是让学生写一个report, 还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的一节课,学生们听、说、写紧紧围绕这个调查的内容,而且我做过试验,凡是课上做过调查的知识点,学生基本百分之百的掌握。
2、创建情境
(1)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要营造轻松的环境,教师首先每天要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我每一节课上课前都会要求学生唱唱歌。在上预备课程unit3 Good friend 这一课时,我教同学们唱Make 这一课时,还学唱了colour这首歌。此外我还教学生唱Rain,Rain Go Away、Sunny Day和 Mr.Time等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歌曲。这样一学期可以学会十几首歌,可以在课前唱,也可以穿插在课中间唱来调动和维持他们的最佳情感状态。每一节课的开始五分钟,是自由表现自己的时间,同学们可以表演回家准备的小品,也可以几人一组来朗诵自己改编的诗歌。或是Say something about what we have learned.来进一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每一次我都带着欣赏和鼓励的态度,面带微笑的听着他们的再创作。我想在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使学生身心愉悦,才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⑵创设语言环境,营造学习语言氛围。《牛津英语》中有着丰富的题材,都可以用来开展有利于促使语言学习的活动。我经常根据教学的内容,鼓励学生加上合理的想象来进行英语短剧表演及英语歌舞表演。班级还设立英语角,并且还开设英语活动课。开设了英语书信写作、英语故事朗读、英语口语提高等活动课。在外语教学中采用情景交际法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语言交际技巧,尽可能的创设真实情景或模拟真实情景让学生进行交际,并给学生以最大的想象空间。这样更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创造能力,也可能出现好多惊人的句子或表达极佳的短语。
3、利用电教媒体资源进行活动。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在教学过程中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单词卡片、头饰、图片等,在教每一个新单词学生都能亲眼看见,这样也不需要花时间去解释含义。课堂的气氛也相当活跃。另外,我还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录像等,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平时制作的课件用学生身边的人或事,使他们对图片活动很感兴趣。在学习预备课程unit2 My family 一课时中,我让同学们带来自家的全家福,或是你朋友的照片,然后投影,让他们对图片进行介绍。这样同学们都纷纷参与此次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在学习unit6 In the Park一课中,我带儿子去了公园,然后一路都与儿子用英语对话,并把此景录下来。我儿子才八岁,但他的英语水平已达到小学四年级,所以在拍摄过程中,与我配合得很好。周一,我把录像放给同学们看,他们既感兴趣,又学到了短语和重点句型,这节课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活化课外任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补充,教师应打破常规,充分利用课后作业,通过分析学生的要求,把课外作业改为与课堂学习任务有关的形式,使课外作业成为课堂任务教学的延伸,使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课外活动常分为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比如在学习预备课程unit8 our things一课中,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卧室的一张画,并让其在图片下方对你的卧室陈设作一段英文说明,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课后自主地开展一些与课堂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某种联系的语言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让学生将在课外习得的语言知识应用于课堂,丰富课堂内容,扩大语言信息量,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进行交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一定要提高任务型教学在实际课堂中的运用,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只是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的一点感想,我愿和所有同仁将这一新的事物进行下去,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总结改进,为新课改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希望做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梁承锋,《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David Nunan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第五篇: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学设计的导入原则
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学设计的导入原则
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我们使用的新课标(go for it))教材的设计也是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被广泛使用。
任务型教学的特点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模拟了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于1996年提出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任务前(pre-task)、任务中(While-task)和任务后(post-task)。其中,任务前就是导入部分,而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任务套一个任务,各个任务之间相互关联。而各个任务之间的关联需要有适合的话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从话题出发,不能只看到词、句、语篇,纯语言知识。因为语言最本质的属性就是交际性,脱离了话题、语境的语言不具有实际意义。
谈到话题,必然需要一个“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成功的教育必需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导入部分,良好的导入如同交响乐中的引子,具有酝酿情绪,带入意境,集中注意和渗透主题的左右,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新课的导入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进行导入设计的一些原则是一定的。所谓“教无定法,但有定章”。我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在一些既定原则下进行了一些课堂导入的尝试和反思。
导入原则一:贴近学生的真实出发。即导入的真实性
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学生的真实出发。出发点不一样,站的高度就不一样。设计出的导入的趣味程度就不一样。
案例一: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8单元I’d like some noodles。最初的教学设计:为了处理各种各样的面条,不同的种类,不同的尺寸,展示教材上面出现的不同类型的面条和不同尺寸的碗,展示在PPT上进行看图识字说话的活动,然后进行What would you like?的句型操练。
自我分析不足:1.整个过程支离破碎。
2.脱离了这个单元的功能话题。
3.非真实的活动
改进设计:先进行一个全班性的调查。
Question1:中午不回家在学校附近就餐的同学有哪些。
Question2:在餐馆里面吃饭会点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出现米饭,面条,炒饭,米粉等小餐馆常见的食品。)
让学生说说吃了什么,引出rice,noodles等词汇。
Question3:你对外面吃的东西满意吗?如果不满意,那么你为餐馆重新设计一个menu。进行一个场景的模拟。这个时候,老师提供一些菜品,包含到本节课的目标语noodles,beef,mutton,chicken,cabbage等。
改进后的优势:改进后的设计有助于让学生在语言情景中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关键还在于利用学生的真实情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面,设计活动增大参与面,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导入原则二:导入的设计要“求新求奇求变”,紧扣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
其中的“求奇”是指: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既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导入的真实性,又要新颖奇特,这的确是一种挑战。这时我们可以设置一些information gap(definition:An information gap activity is an activity where learners are missing the information they need to complete a task and need to talk to each other to find it。――British Council,BBC),即学生和老师之间在他们掌握的信息上有一个差距,通过交际可消除差距,从而两人都掌握此信息。
案例: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这一单元的功能话题是描述人的外貌特征,这样一个话题必然从人入手导入,可以选择大家熟悉的明星,虽然这样导入可以开门见山,难免之前的教学过多使用了明星的图片,学生不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不新鲜奇特了。所以我们可以求变。仍然是人,可以选择同学。老师作为导入的对象。如:展示一位老师的照片,同学必然很惊奇,老师带着同学们“词不离句”地进行目标语What does he look like?提问和回答操练。接着导入一张图片,介绍说这是那位老师的姐妹,不过图片是半遮盖状态,老师提问:Do you think they look the same?学生的回答必然不会统一,学生的意见相左,争论、矛盾就会凸显,而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随之调动起来。接下来可以一点一点地引导学生对这张被遮盖的人用目标语进行描述进行猜想和描述。
导入原则三:导入对后面进行的内容有激活的作用。即导入需“精当”
导入的目的是进行自然的过渡,激发兴趣。为了追求“新奇变”而进行导入设计,脱离教学目标,孤立的激发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目标没有关联,或者不能推动教学过程,这样的导入也是不成功的。
导入不止一次,只要有新的任务出现,就要有导入;只要有新的内容出现,就要做导入呈现。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环节都担任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一个环节不能触发下一个环节,那么至少这个环节在设计上是有缺陷的,为了向宝贵的课堂要效率,那么情景设置和话题导入需“精当”。
出发点不同,站的高度就不一样。从功能话题出发,设计出真实、新颖、能够激活学生思维的导入,如同串珍珠的那根线,将教学中的颗颗珍珠串接在一起闪烁发亮。让学生充分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对英语“好学”、“乐学”。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锦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