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下册《调皮的小闹钟》教案
《调皮的小闹钟》教学设计
年级:一年级 执教人:王皓璟
教材分析:
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首欣赏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创作的一首描绘性的音乐作品。乐曲形象鲜明、情绪欢快、明朗,特别是表现小闹钟节奏的音型非常突出。乐曲为C大调,4/4拍,中庸的快板,采用回旋曲式写成。乐曲开始用木鱼声模仿摆钟的走动声。开始它很有规律,带有装饰音的主题。这种偶尔出现的装饰音和切分节奏,在单调乏味的四分音符节奏中,出现了一种不安分的性格和幽默的情绪。主题之后,是第一插部,它转成了G大调。旋律以附点音符为特色。之后主题再现,接第二插部,乐曲进行中不时地插入闹钟的闹铃声和不规则的走动声,更增添了乐曲活泼的情绪。当主题第三次出现时,加有反复后接尾声,使得乐曲具有更为风趣的性格。
教学目标:
1.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参与音乐活动记忆主题旋律及插部音乐。
3.用打击乐器伴奏、用自编的动作表现乐曲,在音乐中体会乐趣,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小闹钟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2.通过各种活动深入理解音乐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黑板、钢琴、小闹钟图片、串铃、纱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1.师带生以“探索神秘的时间王国”做音乐律动进入教室。2.到达时间王国,师播放主题旋律,与学生互动,听出主人翁。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与音乐律动打开课堂气氛,直接播放主题旋律,让同学们融入情境课堂。
(二)、聆听主题旋律
1.让生创编小闹钟走路的样子,一起做主题旋律身体律动。2.播放主题旋律,师画图形谱,生说主题旋律的特点。
3.发现不规则节奏型,通过特殊步伐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自己创编特殊节奏部分的动作,身体律动主题旋律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及模仿打开一年级孩子的好奇心,通过律动及创编打开孩子们的创造力,抓住孩子们的心,并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
(三)、聆听两段插部
1.通过跟着小闹钟的步伐继续参观时间王国,播放全曲。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通过故事情节安静的第一次听全曲,师做身体律动,提示生全曲有不同的旋律,为之后律动做铺垫。
2.生听出两段不同的旋律,以小闹钟闹情绪为背景,分别听两段插部。
(1)、第一次闹情绪
听听这段音乐让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闹钟,用纱巾作为道具让生做律动。(师有道具律动,生无)
(2)、第二次闹情绪
听听这段音乐又让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闹钟,用串铃做身体律动。(师有道具律动,生无)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让学生熟悉两段旋律的不同及特点,通过身体律动让学生熟悉动作,先不加道具,为最后的展示做铺垫。
(四)、全曲成果展示
1.通过小组抽签,抽取自己这组所需负责表现的段落,分配道具。2.第一次全曲展示,熟悉自己的任务。
3.听出全曲最后奇怪的声音,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第二次全曲完美展示。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自主创编能力以及听辨能力,在不同段落展现自己,熟知全曲的结构。
(五)、小结
1.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为全曲取一个什么名字?出示乐曲名称及作曲家。2.课堂小结,跟着音乐离开教室。
第二篇:二年级下册《调皮的小闹钟》教案(模版)
【教学目标】
1.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双响筒、三角铁、无皮铃鼓并探索敲击的方法,并能选用合适的乐器为乐曲伴奏,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记忆主题旋律及插部音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小闹钟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难点:通过各种活动深入理解音乐结构。
【教学方法】
1.体验
2.模仿
3.探究
4.合作
【教学准备】
木鱼、双响筒、三角铁、无皮铃鼓、钢琴、小闹钟图片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型】欣赏课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音乐
(一)师生问好。
(二)播放音乐《调皮的小闹钟》,学生跟着老师围成圆圈绕教室律动。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放松情绪,激发兴趣,通过模仿老师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欣赏乐曲
(一)故事《调皮的小闹钟》,在故事中熟悉主题旋律。
师: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知道是谁发出的声音呢?
生:„„
师:对,是闹钟,是一只《调皮的小闹钟》。(板书课题)
1.欣赏a段,用不同音色唱旋律,让学生熟悉a段旋律。
师:他很喜欢唱歌,而且会用他走路时的声音来歌唱,他走路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生:“嘀哒嘀哒”
(1)第一次用“嘀哒”唱主题旋律 | 1 2 3 1 | 2 34 4.5 | 7 1 2 7 | 17 12 3 5 | 1 2
嘀 嘀哒嘀哒 嘀嘀哒 嘀 嘀哒嘀哒 嘀嘀嘀嘀哒嘀嘀哒
当 当当当当 当当当 当 当当当当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2)第二次用“当”唱主题旋律:
(3)第三次请学生做小闹钟的主人唱主题旋律。
(4)欣赏主题旋律,感受情绪。
(5)师引导学生探索旋律的特点:轻快、跳跃、富有弹性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音色模唱主题,让学生在好奇中尽快熟悉旋律,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并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在聆听中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
2.欣赏b段。
师:他除了会唱歌,还会跳舞(板书),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是怎样来跳舞的。(老师伴音乐做舒展优美的舞蹈动作)
(1)引导学生探索b段旋律特点:抒情、悠扬
(2)请学生用你自己最优美最连贯的动作来表现跳舞的小闹钟。
(1)引导学生猜出小闹钟的工作——叫小主人起床。
(3)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闹铃动作帮小闹钟一起叫醒小主人,跟音乐创作自己的动作。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了奥尔夫理念中的“即兴”,它是最自然的表现形式。通过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还可以培养敏锐的听觉,精确的节奏感对于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注意力的集中。)
(二)分辨乐段。
1.播放完整的音乐,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动作对听到的乐段作出相应的反应并留意乐段出现的顺序。老师随学生的反应作出相应的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能分辨出三段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并且巧妙地解决了难点——回旋曲式的认识。)
(三)完整聆听音乐。
1.安静地再次聆听整首音乐,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手为小闹钟设计出时尚的发型。
2.讲解头发多的表示这段音乐长,乐句多,少的表示音乐短,乐句少。
(设计意图:本环节也体现了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图形谱教学,老师根据乐句为小闹钟设计发型,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哪段音乐长,哪段音乐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养成认真聆听的好习惯。)
三、为乐曲伴奏
(一)介绍乐器木鱼、三角铁、无皮铃鼓。学生探索乐器的各种声音。
1.出示木鱼,探索其声音
师演示双响筒的声音,问:它适合为哪一段音乐伴奏?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双响筒的声音特点与a段的欢快跳跃的情绪相符合)
学生尝试敲击。
2.师演示三角铁敲击出的长音,问:这种声音适合哪一段?
生:„„
引导学生探索尝试,及时表扬。
3.师:铃鼓为什么声音伴奏合适?怎样的声音才像“闹铃”的声音?
(二)为乐曲伴奏。
师:小乐器特别怕疼,也特别怕吵,他们喜欢特别有爱心,又特别遵守纪律的小主人。
跟音乐伴奏。(老师及时纠正执乐器的姿势)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探索乐器的不同音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这是一个符合新课标的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安排为乐器伴奏这环节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整理活动
师:小闹钟工作了一天非常辛苦,让我们和他一起来放松放松。律动。
分乐段做出相应的放松动作。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游玩一会儿。有趣的放松练习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的,学生感觉始终在跟音乐做游戏。充分而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五、介绍作者,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的新朋友——调皮的小闹钟。它是一首回旋曲。它是由一名名叫安德森美国的作曲家写的。这位作曲家写了许多小朋友很喜欢的乐曲,例如:会跳舞的猫,打字机、船长与国王、小号手的摇篮曲等等。这些美妙的乐曲在以后的音乐课堂都会欣赏到,相信这些音乐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陪伴着我们长大!今天我在课堂上发现了很多有创造力的同学,相信你们也能创作出美妙的音乐。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系统知识的归纳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对作者及其他作品的介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自觉兴趣。)
六、听音乐下课。
师:最后,让我们跟着音乐向调皮的小闹钟说再见吧。(律动出教室)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学生已经不需要模仿老师,自己完全可以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
第三篇:二年级下册《调皮的小闹钟》教案
二年级下册《调皮的小闹钟》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双响筒、三角铁、无皮铃鼓并探索敲击的方法,并能选用合适的乐器为乐曲伴奏,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记忆主题旋律及插部音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小闹钟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难点:通过各种活动深入理解音乐结构。
【教学方法】
1体验
2模仿
3探究
4合作
【教学准备】
木鱼、双响筒、三角铁、无皮铃鼓、钢琴、小闹钟图片等。
【教学时】1时
【教学型】欣赏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音乐
(一)师生问好。
(二)播放音乐《调皮的小闹钟》,学生跟着老师围成圆圈绕教室律动。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放松情绪,激发兴趣,通过模仿老师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欣赏乐曲
(一)故事《调皮的小闹钟》,在故事中熟悉主题旋律。
师: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知道是谁发出的声音呢?
生:……
师:对,是闹钟,是一只《调皮的小闹钟》。(板书题)
1欣赏A段,用不同音色唱旋律,让学生熟悉A段旋律。
师:他很喜欢唱歌,而且会用他走路时的声音来歌唱,他走路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生:“嘀哒嘀哒”
(1)第一次用“嘀哒”唱主题旋律
|1231|2344|7127|17123|12
嘀嘀哒嘀哒嘀嘀哒嘀嘀哒嘀哒嘀嘀嘀嘀哒嘀嘀哒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2)第二次用“当”唱主题旋律:
(3)第三次请学生做小闹钟的主人唱主题旋律。
(4)欣赏主题旋律,感受情绪。
()师引导学生探索旋律的特点:轻快、跳跃、富有弹性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音色模唱主题,让学生在好奇中尽快熟悉旋律,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并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在聆听中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
2欣赏B段。
师:他除了会唱歌,还会跳舞(板书),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是怎样来跳舞的。(老师伴音乐做舒展优美的舞蹈动作)
(1)引导学生探索B段旋律特点:抒情、悠扬
(2)请学生用你自己最优美最连贯的动作来表现跳舞的小闹钟。
3欣赏段。
(1)引导学生猜出小闹钟的工作——叫小主人起床。
(2)聆听段音乐,看看小闹钟闹了几次才把小主人叫醒?
(3)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闹铃动作帮小闹钟一起叫醒小主人,跟音乐创作自己的动作。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了奥尔夫理念中的“即兴”,它是最自然的表现形式。通过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还可以培养敏锐的听觉,精确的节奏感对于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注意力的集中。)
(二)分辨乐段。
1播放完整的音乐,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动作对听到的乐段作出相应的反应并留意乐段出现的顺序。老师随学生的反应作出相应的板书。
2讲解ABAA回旋曲式。同一主部和不同的插部多次循环交替而构成的曲式。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能分辨出三段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并且巧妙地解决了难点——回旋曲式的认识。)
(三)完整聆听音乐。
1安静地再次聆听整首音乐,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手为小闹钟设计出时尚的发型。
2讲解头发多的表示这段音乐长,乐句多,少的表示音乐短,乐句少。
(设计意图:本环节也体现了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图形谱教学,老师根据乐句为小闹钟设计发型,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哪段音乐长,哪段音乐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养成认真聆听的好习惯。)
三、为乐曲伴奏
(一)介绍乐器木鱼、三角铁、无皮铃鼓。学生探索乐器的各种声音。
1出示木鱼,探索其声音
师演示双响筒的声音,问:它适合为哪一段音乐伴奏?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双响筒的声音特点与A段的欢快跳跃的情绪相符合)
学生尝试敲击。
2师演示三角铁敲击出的长音,问:这种声音适合哪一段?
生:……
师:如果我用三角铁为段的闹铃伴奏,你会怎么来敲击?
引导学生探索尝试,及时表扬。
3师:铃鼓为什么声音伴奏合适?怎样的声音才像“闹铃”的声音?
小结:A:双响筒B:三角铁:铃鼓、三角铁绕内圈发音
(二)为乐曲伴奏。
师:小乐器特别怕疼,也特别怕吵,他们喜欢特别有爱心,又特别遵守纪律的小主人。
跟音乐伴奏。(老师及时纠正执乐器的姿势)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探索乐器的不同音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这是一个符合新标的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安排为乐器伴奏这环节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整理活动
师:小闹钟工作了一天非常辛苦,让我们和他一起来放松放松。律动。
分乐段做出相应的放松动作。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游玩一会儿。有趣的放松练习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的,学生感觉始终在跟音乐做游戏。充分而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五、介绍作者,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的新朋友——调皮的小闹钟。它是一首回旋曲。它是由一名名叫安德森美国的作曲家写的。这位作曲家写了许多小朋友很喜欢的乐曲,例如:会跳舞的猫,打字机、船长与国王、小号手的摇篮曲等等。这些美妙的乐曲在以后的音乐堂都会欣赏到,相信这些音乐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陪伴着我们长大!今天我在堂上发现了很多有创造力的同学,相信你们也能创作出美妙的音乐。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系统知识的归纳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堂教学内容。对作者及其他作品的介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自觉兴趣。)
六、听音乐下。
师:最后,让我们跟着音乐向调皮的小闹钟说再见吧。(律动出教室)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学生已经不需要模仿老师,自己完全可以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
第四篇:《调皮的小闹钟》教案
《调皮的小闹钟》参考教案
教材分析:
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作于1945年。乐曲为C大调、4/4,中庸的快板,采用回旋曲式写成。乐曲开始用木鱼声模仿钟摆的走动声。开始它很有规律,带有装饰音的主题。这种偶而出现的装饰音和切分节奏,在单调乏味的四分音符节奏中,出现了一种不安分的性格和幽默的情绪。
主题之后,是第一插部。它转成了G大调。旋律以附点音符为特色。主题再现,接第二插部。乐曲进行中不时插入闹钟的铃声和不规则的走动声。当主题第三次出现时,加有反复后接尾声,使得乐曲具有更为风趣的性格。
教学目标:
1、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记忆主题旋律及插部音乐。
3、能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伴奏、用自编的动作表现乐曲,从而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小闹钟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通过各种活动深入理解音乐结构。教学准备:
自制打击乐器筷子、小闹钟图片、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音乐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请大家和我一起来拍拍手、拍拍腿,感受一段有趣的音乐。
1、师生聆听音乐,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进行声势活动。
2、教师鼓励学生并提问: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猜一猜是谁发出的声音呢?
3、教师结合课件向学生介绍钟表的种类。
4、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知道小闹钟的两种特效音“嘀哒、铃”。
/ 3
5、在主题音乐背景下,用弹舌模仿小闹钟嘀哒走路的声音、用双手上下摆动代替时针、分针走路的样子进行音乐活动。
二、参与活动、记忆主题
师:同学们扮演的小闹钟走的真带劲,请大家看看老师也带来了小闹钟,他们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走来了。
《数格子》游戏
1、学生观察小闹钟格子图。
2、出现小闹钟的格子用“筷子”敲击一下,格子中没有小闹钟的就表示空拍。
3、通过教师指挥学生演奏、师生共同演奏、小闹钟变换位置后师生配合演奏、学生独立演奏的方式,使学生熟悉主题旋律,并能配合主题音乐进行演奏。
4、出示旋律图形谱并学唱主题音乐。
师生手指图形谱—教师弹奏主题旋律学生手指图形谱——教师边弹边唱—学生边指边唱—教师弹学生唱—师生随主题音乐边指边唱。
5、师生交换进行模唱和伴奏,牢固记忆主题音乐。
师:我们刚刚唱到的是小闹钟走路的音乐,是由美国作曲家安德森所创作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
1、播放完整的音乐,学生分辨主题旋律。
2、反馈主题旋律出现了3次,教师歌唱:小闹钟它真调皮,嘀哒嘀哒嘀哒嘀哒嘀。小闹钟它真可爱,铃铃铃铃铃铃铃。
3、师生共同演唱歌词。
4、师生边走边唱。(通过配词演唱帮着学生深刻记忆主题旋律。
三、激发兴趣、获求新知
师:小闹钟每天一刻不停的走啊走!时间长了,他太累了,生病走不动了,静静的躺下休息了!
理解第一插部:
1、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聆听音乐进入角色。
2、感受第一插部悠扬、舒展起伏的音乐特性。
3、用身体动作表现卧床不起的、生病的小闹钟。
/ 3
师:生病的小闹钟到了钟表修理店,技术高超的老爷爷很快把它修好了。聆听第二插部:
1、学生静静聆听音乐
2、结合音乐中的特效音响理解小闹钟的用途和作用(催人起床)。
3、聆听音乐,情境创设(分辨音乐中铃声响了几次)。
4、再次聆听第二插部。(闹铃响了8次叫主人起床。)
5、学生配合音乐摇响8次铃铛,教师语言配合:“起床起床快起床”。
6、随着音乐师生分角色扮演小闹钟和小主人进行情境教学。《快乐点击》游戏
1、出示图片,师生回忆如何表现各部分的音乐。
2、在快乐点击游戏活动中来检验学生记忆音乐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四、知识拓展,表现乐曲
师:我们再一次完整的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老师这里准备了几张卡片,谁最先听出是哪段音乐,就请他到前面的卡片中选择与这段音乐相对应的图片卡,贴到黑板上。
1、聆听完整音乐。
2、学生聆听后选图片卡并粘贴。
3、归纳乐曲结构,教师介绍回旋曲式。
4、知识能力拓展:
介绍作曲家安德森既聆听其代表作品《打字机》和《跳圆舞曲的小猫》主题片段。
5、师生伴随音乐《调皮的小闹钟》结束课程。
/ 3
第五篇:《调皮的小闹钟》教案1
《调皮的小闹钟》教案
教材分析:
此曲也译作《打切分音的钟》、《打切分节奏的闹钟》,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作于1945年。乐曲为C大调,4/4。中庸的快板,采用回旋曲式写成。
乐曲开始用木鱼声模仿钟摆的走动声。开始它很有规律,带有装饰音的主题。这种偶而出现的装饰音和切分节奏,在单调乏味的四分音符节奏中,出现了一种不安分的性格和幽默的情绪。
主题之后,是第一插部。它转成了G大调。旋律以附点音符为特色。主题再现,接第二插部。乐曲进行中不时插入闹钟的铃声和不规则的走动声。当主题第三次出现时,加有反复后接尾声,使得乐曲具有更为风趣的性格。
教学目标:
能听出《调皮的小闹钟》中表现闹钟铃声的乐器,并能用打击乐器表现音乐中的铃声。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小闹钟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带有休止符的切分节奏在乐曲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1、用活泼愉快的歌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
2、歌曲唱得轻巧、跳跃而富有弹性,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3、同音反复中带有休止符号的旋律,要唱的干净清晰。
二、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
1、导入:
同学们,小闹钟能提醒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真是我们小朋友的好伙伴。但是,每天叫醒我们起床的小闹钟出问题了,不能按时叫醒她的小主人了,小主人开始修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吗?我们一起来听听。
2、初次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
让学生说说音乐中的小闹钟是怎样调皮的?知道小闹钟的两种特效音“嘀哒、铃”。
3、反复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 生活中什么声音是有规律的(感受钟表的滴答)?听音乐有不规律的节奏请举手示意(感受音乐要素:切分节奏)。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幽默而诙谐、活泼而风趣)?
作曲家在乐曲中加入了装饰音、顿音记号,还运用了较多的切分节奏,来表现出小闹钟那调皮可爱的形象。
跟着老师用拍击的方法来表现切分节奏,看谁敲击的最好。(通过听与多次的拍击切分节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与掌握切分节奏)。
切分节奏是一种特殊的节奏型,给人一种特有的感觉,在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中大量出现了切分节奏,所以乐曲的曲名除了叫《调皮的小闹钟》外,也译作《打切分音的钟》、《打 切分节奏的闹钟》。
在主题音乐背景下,用弹舌模仿小闹钟嘀哒走路的声音、用双手上下摆动代替时针、分针走路的样子,表现旋律流畅的特点。
听音乐随教科书的图谱,用手指划划旋律线。请几位同学用木鱼或双响筒为乐曲伴奏。
4、分段聆听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
让学生说说插部中小闹钟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出现里几次?(8次)
铃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模仿其演奏的方法。(掌握打击乐器三角铁的滚奏)
5、结尾部分欣赏:
我们再来听听乐曲的结束部分,乐曲表现小闹钟最后怎么了?(小闹钟得意的敲击切分节奏敲得散架了)。
你们能用各种形式来模仿一下小闹钟散架的效果吗?
6、完整欣赏
当听到主题音乐出现时,我们用拍手、拍腿或是拍击其它的物体为旋律伴奏,表现出小闹钟在欢快的走动,听到其他旋律出现的时候,我们用动作也就是体态来模仿小闹钟的那自鸣得意的神态,听到小闹钟最后散架的音乐时,我们每位同学设计一种定格的造型。
三、课堂小结:
管弦乐作品《调皮的小闹钟》里,带有休止符的切分节奏的使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调皮的小闹钟的形象,也使得整首乐曲具有幽默诙谐的情趣。
小闹钟这么调皮,最后由于不守时间,自作主张而散架了。小朋友,你们可不能学调皮的小闹钟,我们应该遵守时间,遵守规矩,做一个好孩子,好吗?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