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公开课金奖教案

时间:2019-05-12 16:3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子公开课金奖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子公开课金奖教案》。

第一篇:金子公开课金奖教案

Microsoft

金子

教案

Microsoft

2018

金子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启用自己的智慧,付出辛勤的劳动,要用发现的眼光去找寻事物,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全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进而理解课文,进行想像进而充实课文;

3、通过补充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真金”的涵义,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渴望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起读课题。

2、出示词语,认读。

蜂拥而至

一无所获

扫兴离去

不甘心

埋头苦干

失望

3、回忆课文内容,可选用上面一个、两个或更多的词语,说说课文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为了致富,彼得像大多数人那样去淘金,可是一无所获。六个月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

二、整体感知,学生质疑

过渡:彼得淘金的梦想最终实现了吗?快速默读4~7自然段。

1、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出示“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3、“真金”指的是什么?他是怎么找到“真金”的呢?让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吧!

三、突出重点,品读课文

读四自然段。

1、刚才我们说到彼得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他走成了吗?为什么?

2、交流

*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3、下雨为什么走不成?(倾盆大雨、三天三夜)请你读好这两个词语。

4、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5、大雨使彼得留了下来。三天后,雨过天晴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和以前不一样了:(引读: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6、彼得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心情如何?(高兴、激动、惊喜)

7、请你带着惊喜的语气来读一读彼得看到的这一幕。

7、看着这绿茸茸的小草,彼得会想些什么呢?

学习第五节

* 他想到了:这里找不到金子;这块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人们一定会买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

1、请同学读读课文,看看文章是怎样写的?

2、请你想象一下彼得成功后的那一幕。

*人们如何到他这里来买花,如何夸他的花好看,他的花如何供不应求等。

彼得已经不再失望,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与其说是一场大雨使彼得留了下来,还不如说是信心和希望使彼得留了下来。谁来把彼得的这段感悟读一读。

评价:信心百倍,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真是一个会思考,善于变通的彼得。

学习第六节

1、前途是多么光明,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彼得留了下来,他——(引读第六自然段: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土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板书:全部精力)

2、瞧,春天到了,鲜花盛开了,彼得的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花儿。你能来形容一下这美丽的情景吗?

3、有这样一位父亲,为了他的菜园,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父亲的菜园》。(请同学谈体会,即时板书: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埋头苦干)

4、父亲所做的这些事儿,我们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用尽了?(全部精力)

5、为了这些美丽而娇艳的鲜花,请你想象一下彼得是怎样花费全部精力培育这些美丽娇艳的花儿的?

(自由说:要翻地、买花苗、浇水、除草、修枝剪叶)(引导说:烈日炎炎的夏日,彼得„„;寒风凛冽的冬日,彼得„„)

总结:彼得和这位父亲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每天都辛勤地耕耘着,这种精神让我们感到敬佩。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一读4、5、6自然段,再次体会一下彼得为了实现自己梦想辛勤劳作的过程。

学习第七小节,感悟“真金”。

1、过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飞快地流逝着,五年以后,彼得成功了,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对人说的?

出示句子: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再显示:不无骄傲。继续读。

去掉:不无骄傲。再读。谈谈这个地方还可以换什么词。

评价:每一个决定都掌握着命运,每一个坚持的行动,都让人份外尊敬,就在这里,我们也看出了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差距。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彼得的骄傲与自豪,谁能像他一样来读好这句话?

2、在“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后面接着出示:“因为我。所以我最终获得了成功。”

*因为我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着,所以我获得了成功。

因为我废寝忘食地工作着,所以我获得了成功。

因为我埋头苦干,所以我成功了。

3、总之一句话,因为彼得很勤劳,所以他最终取得了成功。

4小结:其实,彼得找到的真金不仅仅是财富,更是获得财富的方法,是从悟出的道理: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

四、畅谈梦想,愿梦想成真

1、不仅彼得有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小时候老师梦想长大了当一名教师,通过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那么你们的梦想是什么?现在能说说吗?

3、此时此刻,选择一句最想说的话或者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4、未来属于大家,相信你们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愿大家都能梦想成真!

板书:

梦想————金子

起早贪黑

全部精力

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第二篇:《金子》教案公开课教案

《金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张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全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运用两种方法区分形近字;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能通过故事性文章的六要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4、学习抓关键词语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5、通过对比、想象,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认真阅读理解课文,适当想象,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幻灯片出示金子图片,师:这是什么呀?(生:黄金)

2、你能用几个词形容一下你对金子的印象吗?(黄灿灿、金灿灿、闪亮亮等)

3、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黄灿灿的金子呀和一个人的梦想有关,他是谁呢?(彼得.弗雷特)这是一个外国人的名字,再来读两遍。

4、那么他的梦想是什么呢,实现了吗?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查生字:出示:

甘心 河畔 金钱 绿茸茸 坑坑洼洼

蜂拥而至 一无所获 扫兴离去

(1)出示第一行,指名读。强调“畔”的读音。

“钱”字,要写正确,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把“钱”放在田字格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怎样写这个字就写漂亮了?(出示写的难看的字。师总结挺一挺,伸一伸,字就漂亮了。)师范写一个,你也来写一个。

(2)出示第二行,指名读。

像这样的词语,你能不能再说几个? 小结:其实预习时,我们就可以根据词语的特点进行积累。(3)出示:蜂拥而至 一无所获 扫兴离去

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你能读好吗? 出示:句子

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淘金者便蜂拥而至。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结果,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只好扫兴离去。

蜂拥而至 什么意思?

了解了蜂和至的意思,谁能再来说?

方法总结:抓住关键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说。

(2)老师这有个好办法。

谁(主要人物)

干了什么?

结果怎样?

出示:

(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淘金失败

彼得

唯一找到真金

种花成功

(4)同学们自己来试一试。(5)指名再说一遍。

(6)总结方法出示:故事性的文章就可以按照这个办法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感悟课文:

(一)1、对比出示: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淘金者便蜂拥而至。

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

唯一?什么意思?只有他一个人。刚才我们从蜂拥而至中知道来的人非常多,这里却说只有他一个人找到真金?

2、质疑: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3、总结:有这么多人为什么只有彼得一个人找到真金?

难道他有三头六臂?还是碰上仙人指点?那他到底有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聚焦彼得,看看他到底靠的是什么,让他成为唯一一个找到真金的人。

(二)课文哪些段落写了彼得种花?预设生:4——6

出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4——6自然段,画出描写彼得的句子,谈谈你觉得彼得靠什么成为唯一一个找到真金的人?

1、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彼得的句子?

预设:生说第四段、第五段(还有谁找到了这一段?这么多人)、第六段

第五段:刚才我注意到了很多同学关注到这个句子,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指名读

(哪个词语让你对彼得有认识?)“若有所悟”,什么意思?刚才我们在学习蜂拥而至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理解词语?你能不能用上这个方法说一说,它的意思?

(1)彼得悟到了什么?生读句子。

(2)看了什么让他有这样的想法?一屏出示,第四段 引读:3遍

三天三夜的倾盆大雨过后,小木屋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你来读)如此普通的景象在彼得眼中却不一样,彼得若有所悟(请你接着读)

雨后推开小木屋的门,彼得看到(你来读)从这么平常的情景中彼得却想到了很多,彼得却若有所悟“(请你接着读)”

雨后大家都看到了小木屋前土地的变化(大家一起读)只有彼得一个人陷入思考,彼得若有所悟“但这土地很肥沃。。。”

(3)彼得由看到的普普通通的小草想到了(土地肥沃),由土地肥沃想到(),由可以种花想到(),由人们买花想到()

别人都没发现的事彼得发现,大家都没想到的事,彼得想到了。大家只看到了眼前,而彼得却看得很远。

(4)现在你觉得彼得成为唯一找到真金的人的原因是什么?

据学生回答板书:善于思考

(三)刚才还有同学找到了这个句子。

出示: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

指名读,你觉得彼得靠的是什么成为唯一一个找到真金的人。让学生自己板书:(全部精力)

(1)他可能会怎样付出全部精力?

(2)创境:彼得种花没有任何经验,这对他来说真是一种挑战,一次为了培育一种新的花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甚至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还有一次,他看到花病了,他焦急万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彼得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用心呵护着这些花儿们。

(3)配乐朗读。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体会彼得的辛勤付出。

小结:彼得成为唯一一个获得真金的人,除了他有长远的眼光,善于思考,还在于他的勤劳。

最终,他不无骄傲的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真金”在这里指什么?“真金”并不是真的金子,而是指财富或发财致富的方法,更是指从中悟出的道理。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聚焦描写彼得的句子,抓住词语,体会到了彼得的这些品质。

(四)、1、课文4-6段写彼得靠种花取得了成功,获得了真金,为什么还要写他淘金失败呢?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从这件事中,你对彼得又有什么认识?

总结:虽然写了彼得淘金失败,但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他的这份坚持,这也是彼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2、课文就是讲彼得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其他淘金者呢? 板书文章的写法: 对比

课文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

五、板书设计:

22、金子

对比

淘金失败

彼得 弗雷特

唯一找到真金

种花成功

观察 思考 坚持 勤奋

第三篇:《金子》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金子其实就意味着什么?

生:财富

2:每个人都想获得财富。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先来读读下面这些词,然后用这些词说说这个小故事。

生读

2:先自己在下面练一练。

3:出示一段话开头和结尾两段话。

生读

4:我发现你突出了一个词,哪一个告诉大家。

生:蜂拥而至。

5:这两段文字,你能看出来,彼得、弗雷特跟别的淘金者有什么不同?

生:彼得弗雷特对自己充满信心,所以他获得了金子。

6:你怎么知道别人没有淘得真金?

生:因为别的人都一无所获,只好扫兴而去。

7:他们有些什么不同?再来读读。

生:我们知道了绝大多数人没有找到金子。

8:说明了什么?

生:小半部分人找到了金子。

9:可为什么彼得却说,我是唯一找到了金子的人。

生:他的金子在这块土地里。

10:他找到的是什么?

11:真金指的是什么?我们来好好读读课文,找一找彼得的真金到底在哪里?

生读课文。

12:从哪儿看出来的。

13:你怎么知道土地是肥沃的?

生读课文。

14:彼得是怎么知道这是肥沃的土地?

生:他从平整的土地知道的。

15:是从平整的土地吗?

生:是从长出了绿绒绒的小草。

16:绿绒绒的小草看出来的。

17:为什么就彼得的土地肥沃的?彼得还是个怎样的人?

18:细心观察(师板书)

19:很好,你们整篇课文都在脑中的人。不过你看这一段可以看出他是上什么样的人?

20:悟是什么意思?那么从小草悟到了什么?

学生一边说,师一边板书

21:我想请同学们试试能不能在两个词当中也说一说呢?

22:我们来读读这段话,你觉得怎样读才好?

23: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是一个的什么?

板书:思维品质

24:你还觉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

25:你们看看这讲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26:你所说的还是指他是个坚持不懈的人,说到这儿,你觉得金子和真金有什么不同?[

27: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28:他感悟到真金是他获益终身的品质,这些品质是什么?读板书。具有了这些品质就能通往成功之路。

29:补充阅读《牛仔裤的来历及启示》

第四篇:《狼》公开课金奖教案2

《狼》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3、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拔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2.同社会中假、丑、恶等阴暗面作斗争。

教学难点:

1、通过曲折离奇的故事叙述了解狼的本性与人类的智慧2.认识狼贪婪、凶狠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2、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 的不同表现。

4、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5、拓展: 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作家作品资料。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3、收集有关“狼”字的成语。

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我们不能因为出于“夯实基础”的需要,而一味的进行字、词、句的教学,应该充分发挥情节引人的优势,赋予教学过程以情节性、生动性、趣味性。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听读——讲故事——朗读——自读——个别朗读)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大局地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小局的字词,学生在知道情节的基础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词的把握就不是纯死记硬背的难关。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知道关于狼的成语吗?(狼心狗肺、狼吞虎咽、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狼狈为奸)

从这些成语中大家可以看出狼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贪婪、阴险、狡诈

狼的出现,是动物版图上最奇妙的一笔,凶残是自然界赋予它的本性,而在狼的凶残之中,又渗透着智慧的成份,这就使它成为人们比对其他猛兽更感兴趣的话题。古今中外,有关狼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也要来欣赏记录在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记录的一个关于狼的故事……

2、蒲松龄及《聊斋志异》(以提问方式出现)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聊斋志异》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食刺虐入骨三分”。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讲讲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生讲、再点评)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要读,下面老师先请同学来试读一下,看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如何。

1、指定个别学生(最好是程度较低者)朗读,以便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使讲解更有针对性。

2、其他生点评,师总结。

3、注意正音,纠正节奏停顿的错误。

我们读文言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读准字音,这个的生字比较多,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齐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细听,听时注意:听清节奏、体会感情。

朗读注意事项:第一段首句交代背景,宜读得平缓;次句才是情节开端,略带紧张语调;第二段首句“投以骨”,有试探阻狼缀行意,可稍停,看效果如何。第二、三句说效果,无妨读得平缓些。至“骨已尽矣”,则顿呈紧张,并一直保持到第三段“奔倚其下”,这是情节发生转折之处,再改用比较平缓的语调读——此刻,屠户已由完全被动状态转入半主动状态,形成了相持局面。第四段首句是制造悬念,可用设疑语气轻声调——其实是为高潮蓄势。“暴起”以下是高潮,要加快节奏,至“亦毙之”止。末两句是结局,颇有喜剧色调,可读得轻松些。读后学生点评。

三、自主学习、疏通文义。

大家想和老师来个比赛吗?先别急,成功只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读文言文最高的要求就是读出感情,为什么刚才我们同学读的时候感情读得不到位呢,就是我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下面我们大家进行自主学习,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待会儿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当堂将课文翻译一下。

翻译的要求——信、达、雅 要点补充:

1、“途中两狼”,按现代口语应当说,半路上碰到两只狼。

2、“缀”,这里要引申为紧跟

3、“投以骨”,把骨头扔给它。现在也说“报之以笑”(拿笑来回答别人)。

4、“并驱”,今语有“并驾齐驱”,“并”,亦齐(一起)也。

5、“恐前后受其敌”中“敌”字名词作动词,胁迫、攻击的意思;“顾”,转头。屠户回头则见狼,当是转头看两侧。

6、“苫蔽”,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遮盖之意。7、“奔倚”,表现两个动作:跑过去,把背靠着。

8、“弛”,最早指把弓上的弦放松,此处用引申义。

10、“犬坐”,犬,比喻坐的姿势如犬。今语,开会时排入场叫“鱼贯而入”,“狼吞虎咽”,皆属这种用法。

11、“一狼洞其中”的“洞”字名词作动词,意为打洞。

12、“隧入”,从隧道入。

13、“意暇甚”“意将隧入”中的两个“意”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神情,后者指内心盘算。)

13、“盖以诱敌”,原来是想麻痹对方。

注意重点句的翻译:“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恐前后受其敌”、“其一犬坐于前” 我们对整篇文章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下面请大家放开喉咙大声地读课文,并把生字词在课文中注好音,同时注意语句的停顿。

出示自读要求:在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的情况下要读出轻重、读出快慢、读出抑扬。

生自由读。

个别生读,其他生点评。

注意停顿的句子:(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四、创新阅读,评读故事

这篇课文用181个字写了一段波澜起伏的人与狼生死搏斗的故事,我们试着从屠夫的角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屠户:(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在这个过程中屠户的心理是怎样的?请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词语

表明屠户心理的词语:惧狼——“俱”、“投以骨”、“复投之”——表明屠户害怕及侥幸的心理;

御狼——“窘”、“恐”——表明处境危急;

——“顾”、“奔倚”、“驰”“持”——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明了他的机智;

毙狼——“暴起”、“劈”、“转视”、“断”等表明了屠户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屠户从遇狼到毙狼这个过程虽然最终时有惊无险,但也让我们着实为屠户捏了一把汗,那我们也来充当一下屠户,让那惊险的一幕再次生动地呈现出来,下面给我们各个大组的同学展开丰富的想象,从文中自选一段,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屠户当时的心理。

五、合作思考:

1、这篇文章中的人和狼都怎样的特点呢? 人——机智、勇敢、果断 狼——狡黠

2、文中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它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人你应该怎么办?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义就能战胜邪恶,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坏人、恶势力和困难的时候,不要退缩,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一定能战胜阻碍你前进的一切,最终取得胜利!

六、读出情境,整体欣赏 请生再次有感情地读课文。

第五篇:《金子》教案

《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方法、习惯”三个维度,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要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语言环境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诵读,了解“真金”的含义。懂得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要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三、教学流程

(一)从“梦想”着手,激趣导入课文。

1、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梦想,想知道吗?老师的梦想就是希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嬉戏,看着同学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能来说说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吗?

3、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学习了课文《金子》,还记得课文中的主人 公是谁吗?(是的,是彼得。)

彼得的梦想是什么呢?(找到金子。)他的梦想实现了吗?(板书:实现梦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金子。

(二)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一、紧扣“梦想”,引导质疑。

1、师:彼得的梦想实现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2、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指名读。凸显“不无骄傲”:你能给它换个词吗?(非常骄傲,非常自豪。)

指导朗读:谁能带着“不无骄傲”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

3、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产生了什么疑问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真金?唯一?不无骄傲?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中,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萨文河畔,关注那些大多数的淘金者们。

二、走进彼得内心,初寻真金 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段中有个词“蜂拥而至”,什么叫蜂拥而至?(2)、课文中说什么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萨文河畔?(3)、说明来的人怎么样?(很多)(4)、谁能读出人多的感觉?(指导朗读)

(5)、为什么有这么多淘金者“蜂拥而至”?(听说„„希望„„)所以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6)、结果如何?(一无所获,扫兴离去)理解词语:“一无所获”、“扫兴”。

2、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样一种巨大的心理变化。(指名读,齐读)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在众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特也是其中一员。谁来读读第2、3自然段。

(1)抓重点词阅读

你觉得彼得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么不同?用笔在书上圈圈点点。

(2)揭示品质:交流理解:“不甘心落空”、“默默地”、“埋头苦干”。从这儿你可以看出彼得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坚持

勤劳(3)感受失望:仅仅是埋头苦干还是不够的,在这块土地里,彼得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留下了多少足迹,却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彼得该多么失望呀!体会彼得的心情,读最后一句话。

2、再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彼得付出的辛劳和随之而来的失望。齐读2、3自然段。

三、聚焦关键词,领悟真金。学习4-6自然段

师:就当彼得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时,意外的一件事使彼得留了下来,是哪件事使彼得留了下来呢?

1、指名读4-6自然段。

2、交流:是什么使彼得留了下来?理解“倾盆大雨”,指导朗读

3、聚焦“若有所悟”: 看到这绿茸茸的、生机勃勃的小草,你怎么想呢?彼得又悟到了什么呢?

引读:这松软的土地两三天就长出小草了,确实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人们一定会„„„„。如果„„成功的„„。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彼得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4、聚焦“全部精力”:说干就干,彼得开始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种花了。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看课文中的插图,图中画的就是彼得。引导学生说说彼得正在干什么。

师:彼得只是今天给花苗除草吗?只是今天顶着烈日干活吗?引导句式练习想象:

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彼得___________________。夜幕降临时,彼得

______________。烈日炎炎下,彼得

。暴风骤雨时,彼得。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就这样不管严寒酷暑,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就这样不管刮风下雨,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彼得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土地里,娇艳的鲜花吐露着芬芳,看着这一切,彼得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希望!想不想亲眼去看看彼得田地 里的鲜花,演示课件:同学们,这花怎么样?谁来说一说:指导朗读: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我抓住关键词语“若有所悟”,并说说彼得“悟”到了什么来具体地展开学习。如“这里没有找到金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彼得本来要离开,是什么使他留下来?留下后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相应的句子,并描述一下彼得看到的情景,体会希望的产生,明白这希望就在这肥沃的土地里,正是这希望使彼得留下来。再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种花的,田地里是怎样美的景象,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彼得所付出的辛劳,这是故事情节转折的关键段落,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再同桌练习,然后全班交流的方法组织学习活动。此项练习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发展学生语言。读是阅读的基础,运用才是学习的目的。通过迁移练习,使学生真正将课文中的规范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从这儿你觉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智慧

四、解疑,获得真金

学习第七自然段

1、师: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我们再来读读彼得的话。

读完后,你能体会到彼得此刻的心情吗?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练读:不无骄傲)

总结:彼得的骄傲是发自内心的自豪。齐读,读出彼得的不无骄傲来。

2、彼得成功了,今天老师作为一名苏州电视台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在座的彼得先生们,可以吗?

师:彼得先生,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获得了许多的财富,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不无骄傲)你能不无骄傲地读读最后一段话吗?学生读第七自然段。

师:彼得先生,为什么你会如此自豪呢?(唯一找到真金的人。)为什么是唯一的一个呢?你能读读这段话吗?

师:彼得先生,你找到的是黄灿灿的金子吗?(不是)那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火花迸射;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与课文对话,老师与学生对话,弄清了:彼得发现“绿茸茸的小草”悟到了“种花“同样可以致富,通过“全部精力培育花苗”获得成功。从而,感受理解了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到致富的方式各有不同,要获得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三)、总结课文,课外求金。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课文《金子》,知道了课文中的彼得依靠自己的那份坚持、那份勤劳、那份智慧,找到了真金。老师相信,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你也多一点勤劳,多一点坚持,多动动脑筋,肯定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金。

(设计意图:语文应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观察,多思考,多劳动,肯定也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真金。)

(四)、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自选课外作业:

1、观察校园或附近的花园,想象彼得的花圃,写一段话。

2、与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梦想?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另外,进入中年级段以后,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拓展和增加有效的知识积累,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个性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附:板书设计

金子

希望

唯一?

失望

不无骄傲?

实现梦想

=(坚持 + 勤劳 + 智慧)= 真金?

总的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时力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进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引领学生在具有生活情趣的语文综合活动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本课时围绕“有效教学”这条主线,注重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体验 “生活”。抓住“全部精力”一词引发学生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通过想象、交流,体验彼得培育花苗“生活”情景,从而,使学生深刻领会到要获得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重视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去“建构”。教师引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与学生采用对话的形式讨论学生的问题:“为什么说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为什么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通过对比: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的“金子”和前面淘金的“金子”有何不同?“真金”和“金子”又有何不同?从而,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靠的是什么?就水到渠成了,学生最终明白了要获得成功实现梦想必须靠“勤劳和智慧”。

下载金子公开课金奖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子公开课金奖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子教案

    《金子》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

    金子教案

    《金子》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品读关键词句,悟出想要获得财富或成功必须付出努力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全部精力”中所倾注的心血及彼得身上具有的精神。 教学难......

    金子 教案

    金子教案一﹑质疑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指名说)上节课,我们也认识了一位渴望实现梦想的人,他是谁?(生齐答)对了,他的梦想是什么?(指名说)这节......

    金子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金子》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金子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

    金子教案(大全5篇)

    22、金子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体验彼得获得成功的过程,加强学生对词句的感受能力。 3.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感悟到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

    金子正式教案

    22、金子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会认识,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熟悉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 二、教学重......

    金子本真教案

    22金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彼得实现梦想的过程,领悟“金子”与“真金”的区别与内涵。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

    22 金子教案

    22 金子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7个生字。 3认识彼得是一个勤劳踏实,坚持不懈的人,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教学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