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 语文 《金子》教案
金子
青岛宁夏路第二小学 周璇
教材分析:
《金子》主要讲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的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课文缘事说理,在具体生动的事例中让学生明白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梦想。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看偏旁猜意思的方法区分形近字“盆、扮”,并通过比较字型写好“盆、扮”。
2、在朗读感悟和自主探究中理解词语,借助图片理解词语“倾盆大雨”,联系生活理解词语“蜂拥而至”并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有所悟”。学会按事件发展顺序归纳课文重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领悟课文的含义,通过学习明白获得财富或成功靠辛勤劳动和善于思考。
4、学会利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
一、漫谈“金子”,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见过金子吧,金子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今天老师带同学到课文中寻找金子,看看课文中的金子有什么不同含义。(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师:同为互相读预习卡上的词,把你们认为不好读不好写的字圈出来。(生读)谁想来提醒?
A、正音“萨文河畔、彼得弗雷特”,指读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B、“倾盆大雨”指名读。盆是今天要学的生字,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我们今天学习的生字中有一个和“盆”有相同部分的字。(“扮”)都有分,怎么区分?小结:关注偏旁通过猜意思可以区分形近字。都有分要写好看要求一样吗?(生答)看来上下结构的字上下两部分要扁,左右结构两部分要瘦,根据字的结构规律就能写出汉字的美来。想不想动笔写写,在本子上组词写一个。C、什么样的雨是“倾盆大雨”?(出示图)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意思。小结:大而急的雨就是“倾盆大雨”。
D、看来借助生活也能帮我们理解词语,就用这个方法谁能说说“蜂拥而至”的意思?生活中谁见过“蜂拥而至”的场面?课文中谁“蜂拥而至”?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字词,课文讲了什么事?(生答)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概括课文的方法,课文分别写彼得在不同时间做的哪些事情?出示填空: 六个月前:淘金
(1—2自然段)启发
六个月后:雨后长草——种花
(3—5自然段)
五年以后:实现梦想
(7自然段)
小结方法:我们找到人物在不同时间做的不同事情,把这些词语连起来就能概括课文内容,学会了吗?看着屏幕的提示同位之间说说试试吧。
三、引导质疑,读中感悟
师:刚才同学说到彼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板书:实现梦想)我们来看看(出示)这是彼得成功后说的一句话谁想读读?唯一是什么意思?(只有)哎?同学们刚才你们说淘金者蜂拥而至,那么多人只有彼得找到真金,你有什么疑问?(出示问题)别急,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画出描写彼得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彼得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他靠什么实现梦想? A、“埋头苦干”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抓住句子、词语谈体会)觉得靠什么实现梦想? B、“若有所悟”(板书)
师:“若有所悟”是什么意思?彼得看到什么让他明白了,联系前文说说?(学生读句子)彼得就是看到小草才有所悟,他悟到什么看看课文后面是怎么说的?(逐步找到相关词语,课件呈现)彼得就是这么一点一点明白的,这就是“若有所悟”,之前我们学习了联系生活解释词语,刚刚又运用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看来到处都有理解词语的方法。看似普普通通的小草,却让彼得悟到这么多这么远,你认为彼得成功靠的是什么?让我们再读读4、5自然段(引读、男女读)过度:彼得还靠什么实现梦想? C、“全部精力”
师:什么是全部精力?大胆想象彼得怎么付出“全部精力”的?彼得付出的仅仅是体力上劳动?(随机采访)正要怒放的鲜花长虫了,如果你是彼得怎会怎么想?一天深夜大雨不期而至,累了一天的彼得正要休息,此时你会……(是啊,彼得付出的不仅仅是体力上的付出,还有时时刻刻的牵挂,这就是板书全部精力)谁能再读读?有付出就有收获,(配乐)不久田地里长出了美丽的鲜花,彼得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过去了,(出示第七段)五年之后彼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四、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师:正是因为彼得有埋头苦干的精神、善于发现思考、用自己勤劳动才实现梦想。彼得终于明白“真金”的含义了,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齐读。我们也跟随彼得找到了“真金”,让我们也一起不无骄傲地说——齐读。
小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只有我们自己辛勤的耕耘,善于思考,也会收获属于自己的金子。
五、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1、出示: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
师:这是课文描写雨后小草的文字,谁读?我发现这部分深深的吸引了大家。课文明明是写彼得实现梦想过程的,雨后小草与表现彼得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彼得看到了雨后的景色才若有所悟。看来景物描写也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质,这就叫以景衬人。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用这种写作方法。
2、这是描写清洁工工作时的场景,自由读读(只见清洁工手握最简单的工具——扫帚,在大街上的各个角落忙碌开了。他们挥舞着笤帚扫起地上一片片落叶,给我们带来一份干净,一分美丽。)你想突出清洁工什么品质?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把你在平日里看到的,给这段文字配上景物描写,来突出清洁工的品质。
3、学生交流。板书设计:
金
子 埋头苦干
实现梦想 若有所悟 以景衬人
全部精力
第二篇:苏教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教案(范文模版)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螳螂捕蝉。
师:螳螂和蝉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文中写“螳螂捕蝉”故事的内容。
二、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
3.讲讲螳螂和蝉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螳螂 蝉 黄雀
四、细读“螳螂捕蝉”的故事。
1.用“——”划出你认为最有道理的那句话。
2.指名回答,出示: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着祸患。
3.填写图表,体悟成语的意思。
师:他们眼前的利益是什么?同桌交流。独立填表。
一心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
蝉 螳螂
黄雀
4.从哪里看出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教学预设: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抓住描写“螳螂”“蝉”“黄雀”动作神态的词句,品味它们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五、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小组交流讨论。3.集体交流,讨论。
(起因: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不准别人再来劝阻;经过: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阻吴王;结果:吴王听了少年的故事,放弃了攻打楚国的念头。)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隐伏的祸患
蝉 露水 螳螂 螳螂 蝉 黄雀
黄雀 螳螂 少年
第三篇:《金子》教案
《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方法、习惯”三个维度,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要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语言环境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诵读,了解“真金”的含义。懂得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要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三、教学流程
(一)从“梦想”着手,激趣导入课文。
1、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梦想,想知道吗?老师的梦想就是希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嬉戏,看着同学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能来说说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吗?
3、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学习了课文《金子》,还记得课文中的主人 公是谁吗?(是的,是彼得。)
彼得的梦想是什么呢?(找到金子。)他的梦想实现了吗?(板书:实现梦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金子。
(二)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一、紧扣“梦想”,引导质疑。
1、师:彼得的梦想实现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2、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指名读。凸显“不无骄傲”:你能给它换个词吗?(非常骄傲,非常自豪。)
指导朗读:谁能带着“不无骄傲”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
3、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产生了什么疑问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真金?唯一?不无骄傲?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中,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萨文河畔,关注那些大多数的淘金者们。
二、走进彼得内心,初寻真金 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段中有个词“蜂拥而至”,什么叫蜂拥而至?(2)、课文中说什么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萨文河畔?(3)、说明来的人怎么样?(很多)(4)、谁能读出人多的感觉?(指导朗读)
(5)、为什么有这么多淘金者“蜂拥而至”?(听说„„希望„„)所以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6)、结果如何?(一无所获,扫兴离去)理解词语:“一无所获”、“扫兴”。
2、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样一种巨大的心理变化。(指名读,齐读)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在众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特也是其中一员。谁来读读第2、3自然段。
(1)抓重点词阅读
你觉得彼得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么不同?用笔在书上圈圈点点。
(2)揭示品质:交流理解:“不甘心落空”、“默默地”、“埋头苦干”。从这儿你可以看出彼得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坚持
勤劳(3)感受失望:仅仅是埋头苦干还是不够的,在这块土地里,彼得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留下了多少足迹,却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彼得该多么失望呀!体会彼得的心情,读最后一句话。
2、再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彼得付出的辛劳和随之而来的失望。齐读2、3自然段。
三、聚焦关键词,领悟真金。学习4-6自然段
师:就当彼得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时,意外的一件事使彼得留了下来,是哪件事使彼得留了下来呢?
1、指名读4-6自然段。
2、交流:是什么使彼得留了下来?理解“倾盆大雨”,指导朗读
3、聚焦“若有所悟”: 看到这绿茸茸的、生机勃勃的小草,你怎么想呢?彼得又悟到了什么呢?
引读:这松软的土地两三天就长出小草了,确实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人们一定会„„„„。如果„„成功的„„。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彼得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4、聚焦“全部精力”:说干就干,彼得开始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种花了。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看课文中的插图,图中画的就是彼得。引导学生说说彼得正在干什么。
师:彼得只是今天给花苗除草吗?只是今天顶着烈日干活吗?引导句式练习想象:
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彼得___________________。夜幕降临时,彼得
______________。烈日炎炎下,彼得
。暴风骤雨时,彼得。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就这样不管严寒酷暑,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就这样不管刮风下雨,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彼得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土地里,娇艳的鲜花吐露着芬芳,看着这一切,彼得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希望!想不想亲眼去看看彼得田地 里的鲜花,演示课件:同学们,这花怎么样?谁来说一说:指导朗读: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我抓住关键词语“若有所悟”,并说说彼得“悟”到了什么来具体地展开学习。如“这里没有找到金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彼得本来要离开,是什么使他留下来?留下后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相应的句子,并描述一下彼得看到的情景,体会希望的产生,明白这希望就在这肥沃的土地里,正是这希望使彼得留下来。再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种花的,田地里是怎样美的景象,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彼得所付出的辛劳,这是故事情节转折的关键段落,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再同桌练习,然后全班交流的方法组织学习活动。此项练习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发展学生语言。读是阅读的基础,运用才是学习的目的。通过迁移练习,使学生真正将课文中的规范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从这儿你觉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智慧
四、解疑,获得真金
学习第七自然段
1、师: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我们再来读读彼得的话。
读完后,你能体会到彼得此刻的心情吗?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练读:不无骄傲)
总结:彼得的骄傲是发自内心的自豪。齐读,读出彼得的不无骄傲来。
2、彼得成功了,今天老师作为一名苏州电视台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在座的彼得先生们,可以吗?
师:彼得先生,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获得了许多的财富,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不无骄傲)你能不无骄傲地读读最后一段话吗?学生读第七自然段。
师:彼得先生,为什么你会如此自豪呢?(唯一找到真金的人。)为什么是唯一的一个呢?你能读读这段话吗?
师:彼得先生,你找到的是黄灿灿的金子吗?(不是)那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火花迸射;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与课文对话,老师与学生对话,弄清了:彼得发现“绿茸茸的小草”悟到了“种花“同样可以致富,通过“全部精力培育花苗”获得成功。从而,感受理解了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到致富的方式各有不同,要获得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三)、总结课文,课外求金。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课文《金子》,知道了课文中的彼得依靠自己的那份坚持、那份勤劳、那份智慧,找到了真金。老师相信,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你也多一点勤劳,多一点坚持,多动动脑筋,肯定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金。
(设计意图:语文应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观察,多思考,多劳动,肯定也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真金。)
(四)、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自选课外作业:
1、观察校园或附近的花园,想象彼得的花圃,写一段话。
2、与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梦想?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另外,进入中年级段以后,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拓展和增加有效的知识积累,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个性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附:板书设计
金子
希望
唯一?
失望
不无骄傲?
实现梦想
=(坚持 + 勤劳 + 智慧)= 真金?
总的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时力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进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引领学生在具有生活情趣的语文综合活动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本课时围绕“有效教学”这条主线,注重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体验 “生活”。抓住“全部精力”一词引发学生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通过想象、交流,体验彼得培育花苗“生活”情景,从而,使学生深刻领会到要获得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重视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去“建构”。教师引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与学生采用对话的形式讨论学生的问题:“为什么说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为什么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通过对比: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的“金子”和前面淘金的“金子”有何不同?“真金”和“金子”又有何不同?从而,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靠的是什么?就水到渠成了,学生最终明白了要获得成功实现梦想必须靠“勤劳和智慧”。
第四篇:金子教案
《金子》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体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让学生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必须付出诚实劳动的道理。教学重点:
认真阅读理解课文,适当想象,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彼得成功的因,并延伸到生活,知晓道理。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每一个人都有梦想,请问你的梦想是什么?
2、老师:是的,梦想是一个特别美好的词语。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一篇跟梦想有关的课文。读一下课题——
生(齐):金子。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熟悉了课文,现在,有几个词语想来考考大家。谁能接受考验?看来大家都很有信心。
(一)概述全文
出示课件生字(指名读,全班读)淘金
蜂拥而至
扫兴离去 挖掘
埋头苦干
一无所获 种花
全部精力
找到真金
老师:你们都能把词语读正确了。现在能不能试试用这些词语,来简单的讲述课文的主要故事。
(三)学习第2、3段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绝大多数淘金者扫兴而去,但只有一个人不甘心(解释“不甘心”)
1不甘心的这个人是谁呢?(彼得,弗雷特)他既然是不甘心,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2请你们大声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读完以后,请你用横线画出彼得,弗雷特不甘心的做法(先读再划)
3从他的做法中,你能看出他是怎样的人?(一个人默默地,几乎翻遍,埋头苦干)
3、老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小节,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彼得的不甘心。
学生:齐读。
4、老师: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彼得的努力?
学生:我从“埋头苦干”这个词中感受到了彼得的努力。读着这个词我仿佛看到了彼得埋着头,很辛苦地工作着。
5、老师:说得很好,读读这个词语。
学生:我还从“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着”这个词看到了彼得的不甘心。我仿佛看到了很大的一块土地上只有彼得一个人,他什么都不说,默默地挖掘着,非常辛苦。
6、老师:真好,把它读好。
学生:我还从“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感受到了彼得的不甘心。翻遍一小块土地都是很辛苦的,要翻遍整块土地需要多少努力啊!
7、老师:是的。把它读好。
学生:还有这个词:“几个月”。他不是只努力了一天两天,而是坚持了几个月。
8、老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几句句子,感受一下他曾经付出过的努力。
学生:齐读。
教师:彼得付出如此大的努力,可结果是?(学生答,一丁点儿金子都没挖到)(3个)教师:付出这么多努力却没挖到一丁点金子,彼得从一开始的不甘心变成(失望)。
4读读现在彼得的状况?(学生读)
(四)学习第4段。虽然从一开始的不甘心,可现在却不得不离开这块土地,就在彼得要离开的时候,一场下了3天3夜的倾盆大雨留住了彼得。当他要离开小木屋的时候,眼前的景像,让他惊呆了。
课件出示(彼得究竟看到了什么)
(五)学习第5段
教师:原本贫瘠的土地,此时此刻已变的生机勃勃,充满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喜悦,那彼得看到这样的景象他想到什么呢? 学生讨论(买花,装扮,种花)
彼得一会想到这个,一会想到那个,用一个词语表示是“若有所悟”。课件出示(板书若有所悟)彼得若有所悟,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彼得悟到什么?(指名读)
他对未来充满期待,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来读读这一段。(全班齐读)这就是彼得的想法,想的多好啊,那他怎么做呢?
(六)学习第6段
他这么美好的想法有去实践吗?(从哪里看出来,全部精力培育花苗)
1课件出示:课文只用了简单8个字,全部精力培育花苗,但是同学们都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可以想像下。他会用怎样的全部精力呢? 2课件出示:(1)狂风暴雨袭来,彼得()„„
(2)骄阳似火,花苗晒的无精打采,彼得()„„
(3)寒风呼呼刮,可该是播种花苗,彼得()彼得做了这么多,才会换成这么多娇艳的鲜花,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看彼得田地里的鲜花呢?(课件出示图)
3出示图(彼得)这就是彼得,在他身上你看到什么?(学生回答)
1、刺
2、汗
3、锄头
4、晒黑
课件出示:是啊,太阳晒黑了他的脸,泥土干裂了他的手,连续的辛劳消瘦了他的身体,但彼得只要抬头看到地里的鲜花,脸上就总能露出(笑脸)。这些鲜艳的花正是用彼得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4教师:你们觉得此时此刻的彼得看到脚下的鲜花,他的心里一定会产生什么想法?
5教师:一年二年„„年复一年,彼得终于实现梦想,你们知道他依靠什么实现的吗? 学生回答:(1、坚持,智慧,勤劳)
(六)第7段
正是因为彼得的这份坚持与汗水,才让他拥有自己的(真金)。所以此时此刻的彼得才会无不骄傲的对人说„„(指名读)课件出示:学生读:(解释无不骄傲说明他是特别骄傲)
三、课外延伸
1彼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我们有没有自己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 2你们都有远大的志向,那你们会如何去实现你们的梦想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要我们朝着自己的梦想付出努力,我相信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金„„
四、写字指导:
1、教学左右结构生字“彼”和 “盆”,2、师范写,生书空。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金子(真金)不甘心 若有所悟 种花
第五篇:金子教案
《金子》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品读关键词句,悟出想要获得财富或成功必须付出努力的道理。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全部精力”中所倾注的心血及彼得身上具有的精神。教学难点:从彼得看似矛盾的两句话中,体会“真金”的含义。教学设施:课件
一、故事起因
1、提问: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子》这篇课文,我们知道金子是非常贵重的金属,金子就意味着——财富,所以许多人想到萨文河畔去做什么?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一夜暴富。
2、他们的梦想实现了吗?生读第一小节,回答理解“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3、这样的结果你想到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第一小节也有所暗示,仔细读第1小节。
4、我们的同学都比较理智,发现了其中的不可靠性和偶然性。然而淘金者们缺乏理智,一味盲从,人数之多来势之猛!第一自然段用了一个词语——蜂拥而至。
5、那么多人怀揣着发财的梦想,兴致勃勃,蜂拥而至,在萨文河畔,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淘金热潮。结果却是两手空空,失望而归,心情可想而知是“扫兴透顶”,你能把淘金者贪婪、急迫和失望的心情读出来吗?
二、故事发展
过渡:既然没有找到金子,想通过淘金致富的梦想破灭了,淘金的闹剧也该收场了。课文本该到此结束。然而,出示第七自然段。引读。
1、在所有淘金者中,彼得为什么是唯一实现梦想获得财富的人?他与其他淘金者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用心读1-2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
生:其他的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而彼得不甘心落空
师:你从哪句话看出彼得不甘心?细读第二段,交流。
……
……
师:他不甘心落空,默默挖掘着,埋头苦干着,与其他淘金者相比,彼得具有什么精神?
……
……
2、师:正因为彼得坚持不懈没有离去,才有了以后的成功,可是至此,彼得没有发现一丁点金子。那他为什么最终会成为唯一获得财富的人呢?再用心读4-6自然段,划出你觉得能反映彼得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的词和句。生:“天上……彼得若有所悟”。师:彼得由什么悟到什么?再读 生:悟到……
……
……
师:这可是一个大发现!彼得成功的原因是—— 生:他善于发现、观察
善于思考
善于抓住机会
……
师:是啊,土地里没有金子,却十分肥沃,可以培育出花朵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不但是个勤劳的人,还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有心人。
3、师:孩子们,彼得决心培育花苗,为此他付出全部精力。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述其中的一个情境。板书:全部精力,娇嫩的花苗上有虫子了,彼得
……; 骄阳似火,花苗渴得无精打采,彼得……;
花苗正在成长,可眼看狂风暴雨就要袭来,彼得……; 野草和花争夺养分了,彼得……;
(同桌练说巡视指导,指名7-10人)
师:彼得为了培育花苗,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他这一干就是五年哪!原来坑坑洼洼的土地上已是姹紫嫣红啦!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师:多么美丽的画面啊!是谁给我们带来了如此美丽的视觉享受?让我们一齐读课文的3-6自然段,重温他那不平凡的经历。
师:望着那满山遍野、姹紫嫣红的鲜花,彼得百感交集,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
”骄傲是“自豪”的意思,“不无骄傲”是非常骄傲,非常自豪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彼得的骄傲。读最后一段。
三、设置冲突,点击“真金”。
师:彼得满怀理想寻找金子,最后他找到金子了吗?
出示第四自然段“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彼得自己也承认没有找到金子。
再出示第七自然段,他说他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
同样是彼得的话,怎么会矛盾呢?请你再读课文,说说“金子”和“真金”有什么不同?(指名3-5人回答)] 师:对,这不是真的金子,却比真的金子更珍贵,是通过劳动获得的。
彼得最终找到的“真金”应该是—— 生:…… …… …… …… ……
师:对于彼得而言,“真金”是那漫山遍野、姹紫嫣红的鲜花;“真金”是遇到挫折仍坚持不懈的执着,“真金”是遇到问题能冷静思考的智慧,“真金”是脚踏实地辛勤劳动换来的财富。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郑重地把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同时也写入你的脑海中,愿彼得弗雷特寻找到的“真金”伴我们同学梦想成真!
四、出示作业:彼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把 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也可借用格言或故事的形式来表达。
五、板书:
彼得弗雷特
22、金子
坚持不懈 梦想 ―――――→实现
不轻易放弃 全部精力
认真 真金
诚实辛勤的劳动
仔细
……
……
执教:
陶小芳(南兴小学)
2007-11-21
反思:
《金子》是一篇蕴含哲理的文章,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受到启发,便留下来种花,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包括“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我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历经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彼得满怀理想寻找金子,最后他找到金子了吗?” “彼得没有找到金子,‘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也没有发现一丁点金子。’”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彼得自己也承认没有找到金子。”
“他无不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彼得他最终找到金子了。”
“同样是彼得的话,怎么会矛盾呢?请您再读课文,说说‘金子’和‘真金’有什么不同?” “金子是金灿灿的黄金,而真金并不是真的金子。” “‘金子’也许能直接挖出来,可‘真金’必须通过辛勤的种花才能获得。” “对,这不是真的金子,却比真的金子更珍贵,是通过劳动获得的。彼得最终找到的‘真金’应该是——”
“是辛勤劳动的成果。” “是财富。”
“是拥有财富的梦想。” “是发财致富的法宝。”
“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
“彼得找到金子了吗?” 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苛求一致。“真金应该是什么?”这又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目的是使学生历经思维的过程,疑中思,思中学,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从矛盾中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重视这方面的正确导向。现实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浅尝辄止,难以深入理解文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尽力引领学生渐渐走进文本,层层深入文本,充分与文本对话,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所有的淘金者中,彼得为什么是唯一获得财富的人?他与其他淘金者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用心读1-2自然段,讨论”
“其他淘金者一无所获,扫兴离去,而彼得不甘心落空,继续寻找金子。” “你从哪句话能看出彼得不甘心?读第二自然段” “‘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着。’一块没人要的土地,说明这里有金子的可能性很小,可是彼得还是不放弃。”
“‘埋头苦干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为了找到金子,坚决不放弃任何一点希望,哪怕土地的一个角落他都翻遍了。”
“他不甘心落空,默默挖掘着,埋头苦干着,与其它淘金者比,彼得具有什么精神?” “埋头苦干的精神。” “吃苦耐劳的精神”
“是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 “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孩子们的回答似乎很圆满,文本的解读应该到词结束了吧!其实不然,彼得争取成功才迈出一小步,对彼得成功的认识还只是冰山一角。
“正因为他坚持不懈没有离去,才有了以后的成功。可是至此,彼得并没有发现一丁点金子。那他为什么最终会成为唯一获得财富的人呢?再用心读4-6自然段,划出你觉得能反映彼得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的词和句。”
“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彼得若有所悟„„” “彼得由什么‘悟’到什么?再读”
“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悟’到土地也可以用来种花。” “‘悟’到种花能获得财富。”
“这可是一个大发现,彼得成功的原因是——?” “善于观察、发现!” “他聪明,他善于思考。”
“他善于抓住机会。” „„
本环节,紧紧围绕一个问题“彼得为什么是唯一获得财富的人?”来探讨彼得成功的原因,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叶老提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为了突破教学重点,我紧紧抓住关键词“不甘心”、“若有所悟”,通过词语的理解和感悟,引领学生仔细推敲品味,层层剖析,深入思考,体会彼得成功所具有的个性品质,从而达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深层次的对话,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和成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其实,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引领学生挖掘“真金”的过程,这里的‘真金’也许是学生异样的思维火花,也许是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也许是学生真实的生活感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成功的教学目标,在“挖”字上下功夫,精心地设计灵活多样的问题情境,全力以赴地指引学生深入文本对话,而又不失时机地抓住动态生成激发生命的活力„„挖掘“真金”,让真金光彩熠熠、绽放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