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1、城市公园产生背景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公园设计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块,而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液体[1]。
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是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重要体现。所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城市公园建设提出[2]了更高的要求。
2、城市公园的发展
2.1西方园林的发展
纵观世界造园的发展,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而服务于大众的公园出现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公园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城市的发展以及更重要的是,随着民主思想意识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
早在19 世纪末,西方城市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开始建造公共绿地等城市景观系统。1880 年,著名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便成为了世界公园景观设计和建设的蓝本。之后,公园景观又逐渐开始结合灯光、建筑艺术、休闲设施等等元素[4]。2.2我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从园林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的要求而兴建,而使用者则必须占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劳动力,才有可能建造供他们游憩享乐的园林。故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园林大多数为皇家园林或权贵大臣的府邸园林,同时寺庙园林也是我国古代一笔财富。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将广州的越秀山辟为公园(现为越秀公园),当时的一批民主人士也极力宣传西方当时诞生不久的“田园城市”的思想,积极响应倡导筹建公园。于是在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公园,并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植物展示、儿童活动、运动、展览等设施功能,但1949年前我国的公园数量还是很少,容量也很有限。
跨进21世纪,我国城市公园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建设生态城市和发展旅游事业直接刺激和促进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使城市公园的数量猛增,投入[3]规模加大。
3、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素
景观规划设计涉及范围已远远超出我们常说的“景观”的概念和范畴,不仅仅包含了绿化种植设计,公共小品设计,还要考虑到满足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等综合因素的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人类塑造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现代城市公园的艺术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中,已由普通的城市广场、城市公共绿地以及收费的公园等传统景观转向了城市公园,具有公益性和多样性的艺术形态和特点。这种转变不仅保留了城市空间的公共性特点,还提供了一个充满互性和体验性以及艺术性的日常生活的活动场所。从某种程度来说,现代城市公园具有多样化、多元性以及组合性的特点,其本质上也是对公共空间的[5]一种重组。城市公园的景观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工的,它包含了一代一代人的思想变化,是一个城市历史变迁的最直接的体现。城市公园的园林四要素为景观建筑与小品、植物、地形、山水等方面。
3.1景观建筑与小品
每当我们做一个设计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不是其绿化种植,而是其小品的规划设计。一个特色的园林小品会让你的设计增添光彩,同样,一个其貌不扬的小品也会让你的设计黯然失色。你可以认为小品是画龙点睛之笔,你也可以让他作为整个设计的焦点。
园林小品,是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方便游人之用及园林管理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没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园林小品既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让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我们可以在各类公园、游园的入口外面摆放小品,将小品放在各类公园、游园门口外面,即可通过预示性小品点出园内主题。在人们视点中心处摆放小品,可活泼周围气氛,所谓画龙点睛之笔。在两条路T 字形交处,在这个端头可适当摆放小品,这样可使游人感到前面有景可赏,同时预示这里是尽头需要转弯。放置适合的小品可按道路宽窄、人流多少及该处的环境要求而定。水景小品的设置可为水景增色不少。如杭州的“三潭映月”,只在水中放了三个小石灯塔,使平淡的湖水显得生动不少;一所大学校园内的水池中的一个小岛上,种植了一丛耐湿的乔木,一个鸭舍,老鸭带小鸭出来游水觅食,景色也十分迷人。
园林小品的历史源远流长,景物虽小却妙趣横生。园林中每处都需艺术,如灯柱、坐椅、指路牌、栏杆、垃圾箱、告示牌等。非生物性、非建筑物的小型物品都要有一定的装饰性,并且要对这些小品精心进行艺术加工,不可掉以轻心。园林这个可以使游人感知的客体,是许多形体的单元组合而成。所以只有使每个小局部都美,才能达到整体美[6]。
3.2植物
植物绿化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古往今来,植物配置都是园林中的主体,它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能提高公园的生态效益。在城市公园中,植物的绿化面积至少应该占到公园总面积的65% 及以上。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城市公园的设计就是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室外公共空间的一种设 计[7]。在有限的土地上,我们要根据物种的自身习性,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实行乔、灌、草多层次、多空间、多颜色、多手法、多功能的配置,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生态系统。
3.2.1植物配置原则
3.2.1.1自然生态和谐原则
公园的植物配置,要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适当修整。在树种选择上一定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而且要选择抗逆性强、易于管理、生长好的树种为主,做到“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同时,要注重植物与周围建筑小品以及水体等环境的和谐,使植物的柔和美与建筑的硬质美[1]自然和谐统一起来。植物配置需要联系当地气候选择容易成活的树种,不能为了追求新、奇、特的效果,大量地从外地引进各种名贵树种,可导致长势很弱,甚至死亡。原因就是在植物配置时没有考虑植物分布的地带性和生态适应性。
3.2.1.2遵循各种美学原则 美学原则大致可分为:多样与统一、均衡与稳定、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工景观,凡是具有美感的都是景观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具有明显的协调统一。在园林植物配置中,植物材料在形体、体量、色彩、线条、质感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即配置的统一性”,但是过于统一也会产生呆板、单调的感觉。如果过于多样而缺少统一,又会显得杂乱无序。所以,在植物配置中必须遵循“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准则。基调树种,由于种类少、数量大,形成植物景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种类多、但数量少,起到变化作用[8]。
植物配置是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除了以上两种原则之外,我们还应考虑到植物的安全性问题。例如有毒植物不可种植在儿童游乐区;行道树应选择虫害少、无飞絮的植物。
3.3地形
地形是公园的骨架,通过合理利用地形,可在公园中创造供人们休闲娱乐的优美环境。造园讲究因地制宜,对公园内原有的地形地貌要适当地保留,采用合适的处理手法使其发挥最大的景观效益。在处理不同地形时,可根据其特点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如,自然坡地可以成为人们休憩、静坐的好去处;梯形地可以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台阶;垂直地则可以布置舒服的座椅 总之,公园是自然景观的再现,只有因地制宜,结合人们的行为活动和心理特点,使各个要素协调有序,才能营造出和谐的、充满人性化的生态环境[9]。
3.4山水
山水元素自古就被中国古人造园所运用,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人们崇尚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理念,将园林融入山水,使园林趋向自然。同样,在静安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也融入了山水设计,从湖面到山洞,再到溪流汀步,园中央处处能见山水景观。岸边波光粼粼,溪流潺潺,处处花繁叶茂、嘉木葱茏,犹如一幅自然山水画卷。此外,园中石景随处可见,从驳岸的材质到花坛的收边,很多都是用石为材质。静安公园的山水结合刚柔并济,仁智相形,气韵生动[10]。
4.城市公园的设计原则
对于大多数的设计还说总体有它不变的设计原则,城市公园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变迁之后,存留下来的原则便成了它的设计精华之所在。
4.1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解析。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城市公园景观是为了服务于居民而建设的,所以其必须且一定要遵循的原则便是以人为本。
人性化的公园也许是有优美的景观,也许是绿树成荫,也许是有人文文化,也许现代时尚,也可能有趣和谐。它的存在不仅给城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还给城市增加了富于变化的美丽景色,丰富了城市的景观,使得人们充分领悟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美[11]。
4.2园内外景观风格一致的设计原则
风格一致往往是我们在设计时最容易忽略的一点[12]。有时候我们为了在设计中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往往会是浓密的树阵外围是稀疏的草地,亦如发光的金佛外面披着一件百布衫。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联系周围的环境,做到整体风格的统一,不突兀,不高调。
4.3注重创新的原则
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其他规划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不同的设计。公园的规划设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灵活运用,能够将时代气息和公园设计巧妙地融为一体。
城市公园要表现地方特点和风格,要有自己的特色,避免景观的重 复。我国有名的公园很多,各有特色。在设计中,我们要有选择地汲取一些名园在设计上的经验,但不可全套照搬。在景点处理、树种选择等方面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突出地方特点和风格。公园内各景区的设计要有特点,不能整个公园一个样。
5.总结
以上归纳了我们城市公园的产生背景,城市公园的发展,城市公园的设计要去,以及城市公园的设计原则,为今后我们在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遵循一个原则或许就能让你的设计大添光彩,无视一个注意点,你的设计可能就会被毙掉。作为设计同行的我们,需要抓住每一个关键点,做好每一份设计,留下一份美好的记忆。
[1]朱磊.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以上海世纪公园为例[J].现代园艺,2011(11)[2]李春萍,翟国勋.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3]田闯.谈城市公园景观营造[J].美术大观.2009,(7)[4]左诗琴.公园景观设计问题探究[J].大众文艺,2012(11)[5]兰玲,徐莉.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探析[J].大舞台,2013,(8)
[6]杨玉想,刘金涛,张娟.浅析园林小品的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0(12)[7]周楚玉.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及其基本原则[J].中国科技博览,2010(28)[8]张前进,阎宏伟.论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笪慧.人性化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J].中华建设,2012,(5)[10]张波.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析——以上海静安公园为例[J].现代园艺,2011(11)[11]焦龙.以人为本的公园设计[J].现代园艺,2013,(6)[12]张燕青,魏云华,林魁.现代城市公园绿地营造_以泉港区锦绣公园景观绿地规划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17)
第二篇:公园规划设计
公园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为美化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某城市(地方给定)拟对区域内一处滨江地块进行滨江公园设计,基地情况及方案规划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基地概况:
该区域约1000亩,以滨江公路、生产性鱼塘、苗圃、居住建筑为主。区域内地形丰富,细节如图所示
2.课程要求:
1)掌握分析基地建设条件(地形、小气候等),分析视线条件(基地内外景观的利用、视线和视廊),分析交通状况(人流、车流来向),分析基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充分利用地形,塑造地形,合理布置不同性质的用地。
2)学习和运用能展示滨水景观特色的造景手法,组织外部公共空间序列,创造独特优美的滨水空间环境。
3)鼓励通过对基地使用者行为和心理需求的调查和分析,进行综合公园的空间组织,提出空间设计方案。
4)鼓励通过对基地使用者行为和心理需求的调查和分析,进行主题公园设计。
3.设计要求
结合周边环境,功能布局合理,满足交通和休憩活动的需求并具有一定的特色:
1)服务区(包括管理用房、停车位、入口标志)
2)野餐区(包括室外活动区、休息、租赁)
3)老人和儿童区(包括儿童游戏场地及设施、老人琴棋健身草坪等)
4)散步休息区(包括步道、公厕、休息等)
5)主题广场区
6)亲水区(设施内容自定)
7)其他(根据自己理解及创意情况可自定)
8)在公园基地内自选一功能区进行深入设计。
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图纸内容与要求:
要求手工制作,表现形式不限:
1)前期分析、策划及概念阐述,文字结合图示表达(WORD文档
2)基地环境景观分析图和规划构思分析,比例1:2000.包括地形现状分析和规划成果分析,内容有坡度、坡向、高程、排水、空间、流线、景观等分析。
3)场地主要分析图,比例1:4000。包括现状分析和规划成果分析。
4)公园规划总平面,比例1:2000.(可选作植物配置内容,包括主要植物的种类及布置形式。)
5)场地规划总平图,比例1:500
6)场地主要剖断面图,比例1:500
7)主要景点透视不少于2个。
第三篇:郊野公园文献综述
郊野公园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郊野公园已经成为越来 越多的城市在战略上保存绿色空间的重要手段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国 郊野公园正处在开发与建设的新阶段,同时又是中国园林发展的新热点,郊野公园的一系列 特征和特点决定了其规划设计应具有符合自身情况的思路、规律和方法。因此对己经建立或 正在进行规划建设郊野公园的城市和公园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从实际操作 层面探索和研究这一类型绿地的发展脉络和规划策略。
通过对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四个城市的近20个郊野公园的实地调研,以访问座谈、发放问卷和资料收集等形式作为研究平台,采用理论和实际结合、宏观与微观相辅、多学科 融贯等方法,对建立完善我国郊野公园规划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在多个层次进行了探 讨和总结。论文成果对促进郊野公园研究的系统化、应用化、产业化,以及对我国郊野公园 的规划、实践和管理工作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成果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l、总结了郊野公园在城市中的产生过程,并提出产生的规律和原因。
2、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郊野公园与城市所存在的空间关系类型和发展时序模式。
3、从近自然园林和低碳城市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郊野公园的优势,论证了郊野公园是我国未来城市绿地的发展方向。
4、从保障机制方面探讨了郊野公园的各种重要管理问题。在综合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目前我国郊野公园发展较为典型的四座城市为理论依托,将多个案例的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利用等规模分析方法进行整体综合性研究。从比较和整合中总结出郊野公园的特征,并从中得出郊野公园的定义。对近50个郊野公园资料的分析总结出郊野公园的分类方式,生态特征和选址特征。在实地发放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以香港、深圳、北京、上海等地郊野公园游客的基本行为特征,以作为本论文理论的重要支撑。以系统论为工具,对我国郊野公园规划的组成要素、结构和空间策略进行了分析。结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和国家公园体系的经验,提出了建立我国郊野公园规划方法,系统分析和总结了我国郊野公园的规划途径,并将其具体落实为郊野公园规划导则。该成果旨在微观层次、技术层而为完善我国郊野公园规划和建立郊野公园体系积累经验。
郊野公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与城市的相关性,没有城市,也就没有了郊野公园这个概 念。这是体现郊野公园与其他几类绿地的重要区别—非独立性的特征,这一特征也要求郊 野公园规划的研究必须分为两个阶段,即从城市角度的宏观思考和郊野公园本体研究。
郊野公园的功能,简言之,就是以低成本,可达性强的特点为城镇居民提供亲近自然、有氧健身的场所,保护郊野和乡村景色,丰富城市功能;保护大都市区边缘的农田、果园、绿地、水系等绿色资源或绿色空间,使其成为城市的生态屏障;同时对城市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变起到积极影响。
郊野公园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照生态资源、景观类型和规模等级四种思路进行划分。根据城市需求和公园职能分为:生态保育型,隔离绿地型,环境保护型,游憩经济型。根据生态资源分为:非生态型郊野公园,生态型郊野公园,生态多样型郊野公园。根据景观类型分为:山体型郊野公园、平原型郊野公园、河流型郊野公园、森林型郊野公园、湿地型郊野公园、草原型郊野公园、海岸型郊野公园、岛屿型郊野公园、地质景观型郊野公园、田园型郊野公园、湖库型郊野公园、丘陵型郊野公园。根据规模等级分为:特大型郊野公园(>300。公顷)、大型郊野公园(1000—3000公顷)、中型郊野公园(300—1000公顷)、小型郊野公园(<300公顷)郊野公园选址是规划的第一步,也是决定其他规划程序的首要工作,导则内容主要包括选址的特征和具体边界的落实。郊野公园一般会选择在和城市建成区有一定距离,具有良好自然条件和风景资源的地区。郊野公园的会选择上述地区内具有保护意义的地段,包括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社会资源等的保护。郊野公园的边界要有明确的地理标志物,既能在地图上标出,又能在空间中落实。郊野公园的规划理念不同于风景名胜区规划和城市公园设计,郊野公园的规划理念有自身的特点和遵循原则。生态保育是郊野公园的核心任务。一切规划工作都应在这一基础上展开。教育意义是郊野公园的第二任务。郊野公园的教育理念比较宽泛,是指游人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得到知识上的补充,身体上的锻炼和心灵上的放松。休闲游憩是郊野公园的第三任务。主要指在生态条件允许的区域内设置供游人郊野游憩的设施和路径,在保护的基础上对郊野公园的利用。
郊野公园的生态规划贯穿整个公园发展过程,根据不同生态情况应施以不同的规划思路。郊野公园生态规划的目标是培养和建立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对没有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较弱的郊野公园应先进行生态资源培育和恢复;对己经具有良好生态系统的郊野公园应在详尽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保护和管理。郊野公园的生态系统都是建立在人工绿化和培育的基础上,演化发展的时间较短,需要在发展中给予人工干预,如灭除山火、防病防虫等措施。郊野公园规划之前必须进行生态资源调查和评价。基本内容包括生态资源调查结果、分类、分级,并给予评价结一论。重视郊野公园的灌木林面积和比例,灌木林对郊野公园生态保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基于生态网络构建的绿地生态功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R].上海:同济大学,2009:27一28
[2].杨家明.郊野汽十年[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7
[3].尚凤标,周武忠基于游憩者需求的郊野公园发展分析和体系构建[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l):199一203
[4].张晓鸣.香港郊野公园的发展与管理[J].规划师,2004,20(10):90一95.[5].郭竹梅,徐波,钟继涛.对北京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规划建设的思考.[J].北京园林,2009(4)7一11
[6].李伟.城市形态转换中的生态配置优化—以成都10大环城郊野公园建设为例.[J].城市 发展研究,2006(l):52一57
[7]朱江.我国郊野公园规划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8]陈广绪.基于生态安全的杭州郊野公园发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9]张力圆.郊野公园的演变与多元化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10]汤雨琴.郊野公园游憩评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11]江俊浩.城市公园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12]王亚娟.基于SBE和SD法的北京市郊野公园视觉景观质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13]罗洁.广州天鹿湖郊野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第四篇:公园规划设计用说明书目录
天津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现状概况及设计构思.................................................1
一、背景分析.............................................................1
(一)区位分析.......................................................1
(二)历史与文化背景分析.............................................1(三)规划范围.......................................................1
(四)规划依据.......................................................1
(五)规划目的.......................................................1
二、自然经济条件分析....................................................1
(一)经济条件分析...................................................1
(二)自然条件分析...................................................1
(三)民风民俗分析...................................................1
三、设计构思.............................................................1(一)初步印象与理念构想.............................................1
(二)领悟设计主旨...................................................1
第二部分 规划设计及分析....................................................1
四、总平面整体规划.......................................................2
五、结构功能分区.........................................................2六、道路交通分析.........................................................2
(一)出入口和停车场.................................................2
(二)内部交通.......................................................2七、公共设施分析.........................................................3
八、亮化照明分析.........................................................3
(一)道路照明.......................................................3
(二)广场、人行道和绿地照明.........................................4
(三)水体照明.......................................................4九、景观结构分析.........................................................4
(一)景观轴线分析...................................................4(二)活水景观分析...................................................4
(三)视线渗透分析...................................................5
十、竖向设计分析.........................................................5十一、植物配置种植分析...................................................5
(一)植物种植分区分析...............................................5
(二)树种分析.......................................................6
(三)植物配景分析...................................................7
十二、主要景点分析......................................................7
(一)太白广场......................................................7
(二)醉仙亭........................................................7
(三)杜鹃花梯......................................................7
(四)水植物园......................................................8
(五)观景坡地......................................................8
十三、透视效果分析.....................................................8
十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8
十五、分期建设..........................................................8
(一)近期建设.......................................................8
(二)远期建设.......................................................8
十六、实施措施..........................................................8
第五篇:竹子公园规划设计论文
1、竹子公园的总体布局
竹子公园的规划设计要在继续古典园林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努力达到民族化的园林艺术形式和现代游憩生活内容的统一。就山水创作而言,竹子公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利用原地形为主,进行适当的改造。北京紫竹院公园筠石苑原为公园花圃,地势平坦,造园者并没有一味地挖湖堆山,简单模拟古典园林“一池三山”的自然山水园林形式,而是基于引水入园和造景的需要,将地形作成缓坡和山丘,以竹、石、水面和轻便的建筑穿插于起伏的地形之中,形成一组优雅的园林。
竹子公园的总体布局应运用形式美规律处理景区、园林景点和风景透视线的布局结构和相互关系,使景区之间相互联系,同时又有各自的特色,全园既有景色的变化又有统一的艺术风格。上海万竹园规划有“竹与生活展示区”、“竹与名人展示区”、“竹品种展示区”、“竹与文化展示区”和“竹与民族展示区”等五大景区,各个景区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并且相互呼应衬托,从各个侧面体现了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了充分展示园林景点的静观和动观效果,景点的布设既要注重提供游人驻足留憩细细欣赏的观赏点,也要善于运用风景透视线来联络组织各个景点。筠石苑规划有十处景点,即“清凉罨秀”、“友贤山馆”、“江南竹韵”、“斑竹麓”、“竹深荷净”、“松筠间”、“翠池”、“绿筠轩”、“湘水神‘和”筠峡“。游人沿着竹径通幽的导游路线前进,感到景色时隐时现、时远时近、时俯视时仰望,不断变化,层层展开,产生一幅幅有节奏的连续风景画面。收到步移景异的动观效果。
2、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如筠石苑中游憩建筑的占地比例不足1%,远远低于《公园设计规范》中同面积专类植物园的6%。园林建筑的位置、进行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及其使用功能,都应符合竹子公园总体设计的要求,能够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造园要素统一协调。竹子公园不论地处何方,都给人以身处南国竹乡的感觉,为进一步强化这种情趣,一般采取南方风格的建筑形式,或用竹材作为园林建筑的主要材料。南方风格的园林建筑多为青瓦粉墙,褐色门窗,不施彩画,体量较小,布局灵活,显得玲珑清雅,与竹林景观融洽和谐,营造出南国竹乡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设计为突出竹文化主题,建筑装修材料亦应多采用竹制品精心设计,如墙饰、灯具。门心板、落地花罩、漏窗花纹等都在传统作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同时栏杆、驳岸、台阶等构筑物亦做成仿竹竿形。获得既与环境相呼应、又独具特色的装饰效果。在此基础上,设计者还应借助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通过景名,匾额、楹联等形式着力渲染、弘扬竹文化,营造定出富于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
3、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
3.1适地适竹,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
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应按公园总体布局的要求,合理运用种种观赏竹的形式美要素,充分考虑与山石、水体、建筑和其它植物的和谐统一,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裥环境。同时,竹子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竹子大多喜暖和湿润的气候,一般要求阳光充足,年平均温度12~22℃,1月份平均温度-5~10℃以上,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温度65~82%,性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酸性土。亦有部分竹种具有非凡习性,如鹅毛竹、菲白竹、铺地竹等耐荫性相对较强;黄槽竹、早竹、金镶玉竹等可在冬季严寒干燥的北京露地过冬;刚竹、淡竹等可生长于微碱性的瘠薄土壤……在气候不太适宜的地区应用竹子,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小环境,且有充足的浇灌水源,如能采用喷灌则效果最佳。
3.2师法自然,营造竹子景观
自然界各种形式的竹林群落是竹子造景的艺术创作源泉,竹子公园应师法自然,种植设计以竹林为主要配置方式,竹林景观在城市公园中宜与草坪结合,形成竹林草坪,营造清静幽深的园林植物空间。竹林草坪如能结合微地形和溪涧曲水、自然山石驳岸,则更添城市山林、返朴归真之野趣。竹林中开辟小径亦是竹林景观设计的常用作法,古典园林的竹里通幽艺术手法在安静休息区依然适用,参照公园游人容量,竹径的宽度应在0.9-2.0m之间,为营造含蓄深邃的意境,竹径的平曲线和竖曲线力求变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迂回地扩展和丰富了园林的有限空间,同时避免过度曲折,矫揉造作。假如竹径较长,可在中间开辟若干开敞空间,奥旷交替,以避免产生单调的感觉,同时竹径可用宿根花卉镶边,以丰富竹林景观的色彩构图。竹径的铺装如能取古人竹子绘画的笑意,拼成竹子图形,则进一步促进了园林创作意境的延伸。
3.3寓情于景,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竹子景观
竹子作为配景,与建筑、山石、水体、其它植物等造园要素的配置要相互因借、扬长避短。竹子与园林建筑配置时,应让建筑立面美丽的线条和色彩充分地表现出来。根据园林建筑的高度和体量特征,一般选用中小型观赏竹种,江南园林常用的有孝顺竹(ambusamultiplex)、紫竹(Phllostachysnigra)、斑竹(Phllostachysbambusoides)等等。倘若园林建筑的抱角、蹲配等置石相结合,缓解、软化墙角廊隅的生硬线条,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同时注重加强建筑的基础种植,一般选用小型丛生竹作矮绿篱,如凤尾竹(Bambusamultiplex)、菲白竹(Arundinariaargenteostriata)、铺地竹(Arundinariafortunei)、阔叶竹(IndocalamusIatifolius)、矢竹(Pseudosasajaponica)、箬竹(Indocalamustessellatus)等等。
假山石和雕塑一般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质感为主,可用竹作背景,以突出主景,亦可用地被衬托雕塑的线条和质感。水体的竹子造景应因地制宜,对于溪涧曲水的自然式山石驳岸,宜配置小型丛生竹,如箬竹、阔叶箬竹、大明竹(Arundinariagramineus)等等,其体量与山石驳岸协调统一,同时竹与石的色彩、线条、质感对比大大丰富了驳岸的装饰效果。对于大面积水体的缓坡驳岸,适宜配置大中型竹林景观,水中竹林倒影与岸上竹林动静对比,增加了竹林景观的空间层次。
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主要适用于小型园林空间,如盆景园等各种“园中园”,此类园林空间一般采用自然式布局,粉墙青瓦,花街铺地,建筑风格朴素淡雅。在服从空间环境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借鉴“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竹石小品”等造景手法,竹子景观与建筑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简远、疏朗、雅致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因竹成景,以竹为主,追求清静幽雅的园林创作意境。在服从公园竹子景观总体布局的条件下,竹子亦可与其它植物配置组景。古典园林竹子造景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配置模式,如“三益之友”、“岁寒三友”、“四君子”等等,奇松、古梅在竹子公园不可缺少,亦可制作成花台或大盆景形式。南京情侣园一片竹林边几株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富于诗情画意,营造出宁静幽远的园林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外师造化,内法心源”,现代园林竹子造景更应师法自然,竹子公园除应保留原址的古树名木外,竹林景观应形成人工栽培群落,尤其选择观花或观果类下植被,如毛竹林下可配置杜鹃、油茶、柃木、紫金牛、珍珠莲、新木姜子等等。
4、小结
4.1竹子公园的总体规划应强调突出竹文化氛围。
竹子公园的地形改造要师法自然,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微地形竹林景观为特色。竹子公园的景区、景点布局要充分挖掘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资源……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年,最好选用竹子作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应体现朴素、淡雅的南方建筑风格,以营造出体现南国竹林风光的园林空间。
4.2竹子地被和竹子绿篱在竹子公园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竹子地被常绿阔叶,景观效果优于一般地被和草坪,可设计成大面积图案式景观应用于水边缓坡等视野开阔的园林空间,突出表现竹子的群体美。竹子绿篱以自然式为主,其独特的姿态和质感给人以崭新的感受,亦可按特定主题做成整形式绿篱。
4.3竹子与建筑、山石、水体及其它植物的配置不拘一格。
作为点缀配景的竹子造景应运用形式美规律的基本原则,同时充分考虑竹子的色彩、形态、质感、体量等观赏特性,以达到竹子造景与园林要素的统一协调。重点部位配置非绿色系或竿形奇异的竹种,可形成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