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任务引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6:5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任务引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任务引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第一篇:以任务引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以任务引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内容能够被设计成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以“任务”为中心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吸纳、调整、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自主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达到既学好物理,又通事理,更明人理的效果。

关键字:任务 引领

一、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及理论依据

(一)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意义

以“任务”引领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以具体的任务为主线,围绕着完成任务这一具体目标,使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有关的知识、技能,从而实现物理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情境性、任务性、自主性的特征。通过对任务的提出和任务的完成来实现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而传统的教育则把知识看做一种教育结果,它关心的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现代教育却把知识看做一种过程,它除了关心所传授的知识的数量外,更关心的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因此,重视以任务的提出、完成任务情境的创设和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体验,是现代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

(2)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理论依据

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依据的主要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和合作是意义建构的具体过程,而意义建构则是建构主义学习的目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二、以“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

以 “任务”引领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又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学会了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相关物理知识(即学物理),又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即通事理),更能通过合作与协作,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即明人理)。在此,以九年义务教育沪科版《物理》第十三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为例,阐述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具体教学过程举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教学中可以在引导学生回忆基本电路的组成,用多媒体演示手电筒的工作情况后,提出任务:你能将实物连接起来吗?

在教学中要有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和机会来创设情境。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会更感兴趣。新课程尤其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生活情境,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通过创设情景,完成准备性任务,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的情景中融入本课时学习内容中,并为完成主体任务奠定了基础,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

(二)结合学生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教师提出如果再给你一盏小灯泡接入电路,在刚才练习的基础上能否连接出电路,使两盏小灯泡都能发光?学生实验连接两盏灯的电路。教师巡视,有目的地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连接两种电路,画出电路图。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具体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进行知识的探索和意义建构,并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在准备性任务的迁移作用下,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每一个任务,并动手动脑,相互协作,得到发展。在此实验中,学生活动能否成功,只需由灯是否发光来表明,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上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意义建构

教师质疑:这两种连接方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并了解串联和并联不仅是用电器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其它各元件的连接方式,如在上面并联电路中,电源和开关是串联的。教师提出,在刚才的两电路中,若增加两个开关,能不能使一盏灯熄灭时,另一盏灯还发光?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假设、猜想、设计方案、画出电路图并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由学生演示并说明:在串联电路中,两灯总是同时熄灭,同时发光;在并联电路中可以使一灯熄灭,另一灯发光。(也可能有学生把开关接在干路上)教师接着质疑:为什么加上两个开关后,串联电路中两灯还是同时亮、同时灭;而并联电路可以使其中一盏灯发光,另一盏灯熄灭呢?由学生讨论得出:因串联电路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路径不只一条。教师趁此再问并联电路中两灯还可以同时亮、同时灭吗?

基于探究目的的实验是为了探究或发现,为了证实或证伪而寻找事实证据、收集数据资料的过程;是基于自己的假设和预想、经过主动设计和计划、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控的心理活动极为丰富的过程。第二个任务是在学生第一次成功的基础上,在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情景,促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获得成功。这种知识的递进过程,是由学生独立尝试、积极思考、通过直观现象获得的,使学生在思维训练和技能训练两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四)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多媒体出示四个电路图。问:哪个是串联电路,哪个是并联电路?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电流的路径可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多媒体演示夜晚的路灯、满天星彩灯串联、高大建筑物上的彩灯、家庭照明电路。这些灯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为什么?由学生讨论得出:路灯是并联;满天星彩灯串是串联;建筑物上的彩灯既有串联、也有并联;家庭照明电路中所有用电器是并联。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以后完成更复杂的任务做好铺设。学生获得直观知识后,教师不急于归纳总结,而是先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任务,在解决问题中体会了刚才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下一步自己独立归纳总结。

(五)深化应用,开拓思维

媒体展示一:打开电冰箱门,你会发现灯亮了,这时冰箱的压缩机可能正在工作,也可能没有工作,试一试画出冰箱工作电路简图。

媒体展示二:某单位有前后两个门,前门来人时坐在传达室里的人看到红灯亮,后门来人时看到绿灯亮。你能否给他设计出电路图?

拓展性任务不仅要求学生认识电路,还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独立画出电路,鼓励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在这样的任务情境下,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而活跃的思维则是知识升华的催化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任务,从而使所学知识活化和迁移。在遇到类似的生活难题时,想到并会运用知识设计、创造。

三、运用“任务”引领教学的建议

(一)任务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任务的提出,应有利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任务的设计又要有适当的梯度和难度,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科学思维的价值。教师应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近发展区),通过任务来引导思维,但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和探究。并在课堂内外积极探索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多种课堂教学形式。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自身参与的归纳和推导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任务设计要充分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

在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和小实验、不断出现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随之而来的学生讨论,这些都是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必须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参与和实践来感悟科学方法、学习科学知识。

教师不能仅满足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的技能,在解决任务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意义建构 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必须让学生有一个理解和消化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意义赋予的过程。即学习者必须依据自身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对教师所说的做出解释。也就必须在新学习材料与主题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从而使其获得确定的意义。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在教学中就应牢牢记住这一点: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并非是教师所教的,教师更不能以主观的分析和解释去代替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不应该将学生看成一张可以任意涂上各种颜色的白纸,或是一个可以任意装进各种东西的容器。恰恰相反,我们应当注意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新的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四)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任务”引领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另一方面遇到拿不准的任务,教师要坦诚承认自己的不足,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和学生共同研究、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同时,教师适当露拙,对形成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出错和露短的氛围大有好处。否则,教师遮遮掩掩,只会扼杀以“任务”引领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冯杰,《中学物理实用教学60法》,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9;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

第二篇: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郑方周

对于我们这些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天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的?理论上说有效指的是: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有专家给出课堂教学效率的量化公式: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但实际中我们很难用理论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衡量。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当你拿着教材走进教室,面对几十个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也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喜欢物理课?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设计出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面对这些问题,现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工作,笔者谈几点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学不是重在教师的“教”,而是重在学生的“学”。教师怎么引导学生提出和思考问题重于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胜于只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教学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所谓问题就是思考的动因,是探究问题的起点。只有让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他们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许多物理现象,学生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例如:在教液体压强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学生都知道带鱼很好吃,在市场都见过,但是都没有见过“活”的带鱼,这是为什么呢?对学生来说相对神秘的潜艇,为什么用那么厚的钢板制造呢?拦河坝到处都有,学生是能看到的,但是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会去想拦河坝为什么修造成这样的形状,这些常见的问题在没有学习之前无法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这就激发了学生寻求答案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分析和总结。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2.课堂教学,积极思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教师提问提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例如:在讲“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时,出一道这样的习题:“某战役中,我军获知敌方在相距80km的地方向我指挥中心发射一枚导弹,导弹的飞行速度是1.6km/s,导弹爆炸时的杀伤半径是200m,我指挥中心人员及时以5m/s的速度跑开,他们能否在爆炸前跑到安全地带?请给出不同的解答方式。”出题后,学生就会边读题边思考,并迅速在稿纸上演算起来,几分钟后再提问学生。

学生1:我是算导弹飞到指挥中心时,人能跑多远:

t=s/v =80km/(1.6km/s)=50s

s=v t=5m/s×50s=250m>200m,所以能。

做完后,我们可以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验算,然后再给予肯定的评价。

学生2:我用是比较时间:

导弹飞到我指挥中心所需的时间:

t1=s/v =80km/(1.6km/s)=50s

人跑到安全地带所需的时间:

t2=s/v =200m/(5m/s)=40s

t2

经过这样一道例题的解答,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解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还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物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同一些小实验相结合。在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实验。因为通过学生亲自做小实验,能够更好的开拓他们的视野,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探究新知识。例如惯性实验:拿出一只圆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块平硬纸板,一个玻璃弹珠。先把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平硬纸板平放在杯口上,最后把玻璃弹珠放在纸板上,然后将钢制锯条垂直竖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这时候请一位学生上来操作,让他用一只手按住钢制锯条下端保持不动,用另一只手拉开锯条上端,放手后让锯条击打硬纸板,看到的现象是硬纸板飞出,玻璃弹珠则掉入水中。这个实验所需的器材很简单,任何一个没经过特别训练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寻求答案的积极性。另外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忠实于实验数据,重视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造,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很重要。针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帮助,而且要有耐心的指导,也可以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教他们。这样不仅缩短了他们之间的差距,而且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物理书本知识与实验知识相结合,能更好的体现物理现象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

3.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多做习题,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举例,自己再运用物理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现象,进行思考、探索。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为以后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体会

1.要让课程面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而其中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所举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注意、记忆、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充分发挥自身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周、每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采用自己熟悉的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和巩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精心选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用“任务引领”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用“任务引领”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摘 要:“任务引领”式教学方式是将教学内容科学分解为单个的“任务”,通过“任务设置”“任务分配”“任务执行”“任务汇报”“任务评价”五大环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分组;实施;评价

目前大部分语文课堂还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这样的课堂收获的不是知识,不是感悟,是对语文学习深深的厌恶。如何改变语文课堂的现状,这是我们中职语文教育者需要深思的问题。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将“任务引领”模式引进语文课堂教学颇有实效。

下面我们将围绕 “任务”这一关键词,阐述“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的具体应用。

1.任务设置

教师可以将一篇课文中学生“应知应会”的部分看成是学习的“总任务”,“总任务”下设有“分任务”,再把每一个“分任务”的内容细化为几个简单易操作的“子任务”,完成每一个“子任务”合起来就是完成了一个“分任务”,完成每一个“分任务”,就完成了“总任务”,就掌握了“应知应会”的内容,完成了整篇课文的学习。

教师设置任务时应该在语言表述上尽量使用指令性的语言,动宾结构的短语。以小说单元的教学来举例,学生“应知应会”的所有内容,小到字词,大到课文的主旨合称“总任务”,可以设置以下分任务。任务一:了解作家及其作品;任务二:解决字词困扰,复述课文情节;任务三:分析人物形象;任务四:探究人物描写方法;任务五:归纳文章主旨。这几个分任务下又分别有子任务,每一个任务都有具体的指向性,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当然,一般的任务只需简单带过,核心的任务才是一节课、一篇课文最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

2.任务分配

分配任务之前,教师应该根据学情,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但分组数不宜超过5组,每个小组要选定一至二名同学作为学习小组长,教师分组时应考虑学生间的友情和合作,将好、中、差三类学生适当搭配。分组将学生的个体荣誉与小组的集体荣誉“捆绑”起来,可以极大地带动一部分学习不集中或成绩稍差的学生投入学习。为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还可以让他们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组名,设计组徽、讨论奋斗目标等。

确定了分组之后,教师就可以分配任务了。各个小组间的任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任务相同,学生在完成同一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把各组完成情况的优劣进行对比,各个小组之间自然形成竞争,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如果任务不同,各个小组完成任务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交叉对比学习,最终使各个小组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多个任务,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面,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任务执行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意见等形式来共同完成任务,同时也要学会表达,学会聆听、最大限度理解他人的想法,从而共同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采取“放羊式”的方式,在向学生讲明要做什么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做,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每个学生顺利完成任务。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者”“学习伙伴”“导航者”的身份较为明显,学生得以在和谐平等、亲切友好的氛围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4.任务汇报

汇报展示一般采用PPT演示的方式,汇报的人选可以采用随机抽号的形式,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均等的上台的机会。这样可以避免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上来汇报的学生肩负着全组同学的希望,就连一些原本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也是丝毫不敢马虎,这样的课堂就不仅仅是老师和某些优等生的课堂,而是全班同学的课堂了。这既造成班级中各个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也是小组之间相互借鉴学习的机会。学生不再只是学习的个体,而成为与小组其他成员荣辱与共的整体。

5.任务评价

我在实际操作中,将评价分为“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满分10分,任务完成质量3分,学习态度2分,团队合作精神3分,学习效果(包括PPT演示)2分。本组,其他组以及老师分别根据情况打分,最高分为本次的优胜小组。对于优胜小组的奖励,我是用的分数,有时候是加在平时成绩上,有时候干脆就加在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上。分数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如果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

让我们积极探索、实践,用最适合的方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帮助他们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

第四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多年来,由于我勤奋好学,执着努力,成绩突出,深受师生的好评。现在就我从事教学多年来的物理教学实践随便谈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不同意见。

从初中物理新教材改革来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爱上物理,学好物理,我从教学实际中体会到,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上好第一节物理课,使学生爱上物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都是怀着好奇心来听物理课的。怎样把这种好奇转变成兴趣,把这种兴趣转变成学习物理动力,并使之自觉、持久,这是我们初中物理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是: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物理课,打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门。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学习物理也是一样,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第一节引言课好像老师给学生的见面礼,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步。其印象如何,是能否引起他们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第一认识是重要的。为了引起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第一堂课,我认为应这样设计:

1、设置悬念。紧密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和生活实际,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提出:熟透的果实和枯萎的树叶为什么总要落回地面?用鸡蛋打石头,挨打的是石头,为什么打破的是鸡蛋?杯子里有一枚硬币,但到水后为什么会看到两枚,猴子为什么会在井中捞月亮。这些生活自然现象,都是学生熟悉的,在课堂上,作为一个个问题提出来,能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使他们急于了解为什么。

2、展示有趣的物理实验。捕捉学生的兴趣情感,再把这种情感推至理性的认识。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于是我在上课时设计了下面的教学实验:把一个盛满水,里面放着小金鱼的试管颈部放在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在试管下部的小金鱼却安然无恙;又另取一盛水烧瓶在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然后用塞塞住瓶口翻转过来用泠水淋下,学生惊讶地发现,这时瓶内的水又再次沸腾起来了。还演示了感应静电起电现象、滚摆等实验。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后,接着引入讲什么是自然现象、物理现象、物理学、物理学家等„„,把知识有机地串在一起阐明。这样使学生感到物理这么有趣啊,他们一定会下决心好好学习。

3、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史料。在讲授研究物理的根本方法——观察和实验时,生动讲述物理学家的有趣故事,是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绘声绘色地描述伽利略仔细观察教堂里晃动的吊灯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再讲多彩的物质世界时引入牛郎和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阿基米德在浴池里发现浮力鉴别皇冠的真假等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在情感描述中如同进入童话世界。最后让学生动手到教室外观察自然光通过透镜后会聚成焦点和通过三菱镜后形成的七色彩虹光带。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实验,使他们领略到五光十色的世界存在着很多的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指出细心观察和认真实验是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就这样,使学生在高昂的兴趣中不知不觉地上完了第一节课,使学生在下课之余还在回味着物理的兴趣,只想等待着下一节物理课的到来,这样下去学生能学不好物理吗?

(二)、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上好第一节物理课,使学生真正爱上物理只凭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学习物理毕竟不是学生看一场电影。看完了就结束了,学习是一个长期任务,凭一时的兴趣还不行,应让学生长时间的爱上物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利用教材的特点,培养学习物理学兴趣。人教版(九义)教材写得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联系实际,文字流畅,可读性强。且教材还设计了〖科学世界〗与〖想想议议〗等栏目。学生阅读起来感到新鲜、有趣。所以我利用教材这些特点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利用教材所给的材料,适时穿插物理学史,科学家的生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学习科学家实是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让学生明白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畏艰辛、奋力拼搏、持之以恒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顶点。

2、重视新课引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每一节新课的开始,我都作一番精心设计,就会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他们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后面的教学进程就容易驾驭,这对调动学习物理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新课引入方法多种多样,如其中有: ①实验引入法。在《惯性》一节中,我从演示小车运动受阻,木块向前倒下的实验入手。不过,我把小车在平面上运动改为沿斜面(倾角不能太大)向上运动,演示前先问学生:小车突然停止时,放置在小车上的木块会向哪边倒?学生几乎齐声回答:向下。实验结果却相反——向上。这时学生满怀兴趣,迫切要求解释这个意外的实验。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②从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往往会产生直接的兴趣。因此,从生活实例中引入新课,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引入密度一节时,运用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大小、光亮程度都一样的两只汤匙,让学生区分哪一只是铝匙?哪一只是不锈钢匙?再找一团棉花和一块适中的铁块,让学生判断那个质量大?用这些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兴趣,同时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3、做好各种实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全面提高物理的学习质量,做好物理实验是关键一环,通过实验又能促进学习兴趣提高。新编九义教材,几乎每节都有配套的演示实验。此外,还有学生分组实验及小实验、小制作等。利用实验是物理课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探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根据实验室设备条件,增加一些简单的、十分有趣的演示实验,还创造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安排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浮力》一节,安排两人一组实验(配弹簧秤、盛水大烧杯、金属块各一),让学生把金属块挂在弹簧秤观察示数,然后用手稍向上用力托金属块,观察这时的示数变化。再把挂在弹簧秤下的金属慢慢浸入水中,再观察示数的变化。启发学生分析各次观察到的记录结果,理解浮力概念及方向,并力大小的方法之一——重量差法:f浮=g空-g液(g空——物体在空气中的称重。g液——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称重)。为了克服学生对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深度越深,受到浮力越大的错误认识。在课堂实验归纳后,提出如下疑问:把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当正方体上表面跟水面的距离增加5米时,则正方体受到浮力有没有变化?问题一提出,堂上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马上计算,有的认真思索,有的不加思考回答“变大”,针对这一模糊认识,让学生用上述有关《浮力》一节的实验器材动手实验。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分析,得出“浮力不变”结果。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单凭日常生活经验下结论是不科学的,许多物理规律、公式、概念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加以推理归纳出来的。这样通过课堂实验,既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活跃了学生思维。从中发展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上述的做法,克服了往日的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物理教学的质量。

二、识记知识要记牢,强化训练不放松。

初中物理并不难,涉及到的都是力、热、声、光、电的基础知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但知识较多较碎、少记了有关基础知识、就可能使以后学习的缺陷、因此,要求学生对识记的知识一定要掌握好、掌握全、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对有些识记知识学生还不太熟悉、这就更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牢。如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记熟,然后通过作业多练习,练习了作业又加深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基础知识教学中要好中差一起抓,否则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在强化训练中还要引导学生多阅读。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坚持活学活用,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

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此外,还可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的数值、算出家中各种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建筑工地、码头等地去观察,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学物理知识。如学习“浮力”后,可去码头看看船舶上标着的“吃水线”,搞清轮船的排水量是怎么回事。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到建筑工地去看看大吊车,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杆,哪部分是轮轴,哪部分是滑轮组,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要提醒学生处处留心,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总的来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教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安排,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我们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是我多年来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我的观点和看法可能存在不足,请大家谅解。

第五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定稿)

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在虚幻的空间中寻找自己,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当教育和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教育的新模式出现了,借助多媒体技术,教育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空间发展。物理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快速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物理是中学阶段锻炼学生思维模式的有效课程,物理思维决定着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物理课堂传递着物理知识,物理课堂教学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专业性的教学模式。物理课堂教学最有效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演示引导为辅,课后巩固为补充。物理教学的每一次变革,都是物理教学认知水平的一次提升,都是物理教学认识的升华。物理教学过程中,博学多才的教师与追求真知的学生密切配合,物理的教学不断进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

一、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学生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写着。我们通常称为“填鸭式”教学。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将知识塞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加以强化。学生花费很大的气力来背诵、理解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通过“题海战术”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是解题的能手,模仿的高手,但是在知识的社会应用中,却成为知识的“傻子”,不能精确有效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摧残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物理知识只存在于课本中,课本外浑然不知有物理。

二、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尝试。物理学科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各阶段物理是有不同的特点。初中是趣味性物理,高中是推理性物理,大学是深究性物理。教育的每个阶段都会对学生进行一次筛选,学生终究会适应物理的特点。物理的起始阶段是初中,针对学生喜欢观察社会现象的特点,在知识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创设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演示实验,通过教师的现场动手操作,学生的观察,最终得到实验数据,教师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进而有效地推出实验结果。

多媒体技术在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中的应用如下:

1、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上下载物理课程相关的视屏或Flash,直接投在屏幕上,组织学生观看,进而说明知识内容。这是一种“裹足”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听听声音,凑凑热闹,毫无动手经验,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教师象征性地摆出实验器材,讲述实验的步骤,陈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郑重地打开多媒体,将事先准备好反映实验现象的视频或Flash播放。这是一种“造假”式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物理知识的严谨性、科学性被学生否认,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好假呀,好假呀。

三、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方式。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学生。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重视物理的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迅速有效地发

展起来。教师充当知识的引导者,学生是知识的追求者。教师提出主题,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总结。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实验的设计者、操作者、决定者,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动手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现代初中阶段物理教学压力增大,教师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开展探究性实验,容易造成教学实践中教学进度的仓促,全国同科类的交流平台缺乏,优秀的资源和成功的方案短缺,实验探究型教学是大范围内推广,在小范围内交流,阻碍了物理教学方式的真正改革。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弥补了物理教学改革中的难题,有效地促进了物理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的应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制作或借鉴相关的实验课件,通过实验步骤的逐步推进,注重知识的汇总,提高实验探究课的效果。

2、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设计探究方案。教师将有效的探究方案投在屏幕上,邀请学生来评价和修正,并促使探究的开放性和科学性。

纵观整个物理教学的模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人类物理教育技术的提升,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实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模式是物理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

下载以任务引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任务引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反思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主要从学生自己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初探论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笔者从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剖析和对新教材编排的分析出发,把握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三大原则,探索出了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设情景,......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合集)

    初中物理课堂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初探体会从上学期学校对新授课的备课、讲评及改进过程,经过很长时间的反复研讨 ,用了“三步、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每科都采用。我的物理......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进步。多媒体技术是当代......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浅议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浅议 摘自:《》 在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下,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那么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篇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练习设计的反思 高效的教学要求评价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的作用非常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基础知识掌握与否,概念是否理解很大的一部分由......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1.讲授过度,学生回答过少 讲授过度的现象存在于物理教学的各个部分。以概念教学为例,有的教师对概念的教学“放得过开”。如有的教师让学生为概念命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