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3、自学重点词语,用指定的词语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了解其毁灭经过,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了解其毁灭经过,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感知雨果名言:(1)、出示名言: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见到它。(2)、生齐读名言;(3)、师:同学们,你们从名言中读到了什么呢?(4)、师相机小结:是啊!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呢?可当我们今天走进圆明园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副满目疮痍的景象,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就走进第21课。(师板书课题)
2、读题、质疑:从题中你读到了什么?(理解“毁灭”)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自读感知课文:
1、师出示自读提示:
A、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并读通读顺课文;
B、遇到不懂的生字词或有问题的语句先想一想,解决不了的打上个问号,读后在小组内解决。
2、生围绕要求自读课文。
3、反馈、交流:(1)、师:我们再来读读文中的这些生字词。
小黑板出示: 估量 损失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蓬莱 瑶台
亭台楼阁 天南海北 诗情画意 宏伟
侵入 销毁 瑰宝 灰烬(2)、指名读,相机正音;(3)、再次指名读、齐读;(4)、师:文中的这些词都读懂了吗?从这些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5)、师引导过渡:
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哪里又描写了圆明园的毁灭呢?
4、生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5、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补充并板书:
(1):损失不可估量;(2-4):圆明园昔日的辉煌;(5):圆明园的毁灭。
6、师导读:文中的第2-4自然段重点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就让我们去好好领略一番吧!
7、文章对圆明园的毁灭这个部分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呢?
8、师小结:
圆明园的每一处景物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回味、赞叹!侵略者的兽行令每一个中国人憎恨,下节课我们走进圆明园去进一步了解它过去的辉煌,去认识侵略者的罪行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对比的表达方法。
2、继续学习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能力。
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无
耻行径的憎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的情感
2、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体会圆明园毁灭之惨痛。
3、引导学生读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之美。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第一段。哪位同学来说一 说课文分几段写的?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损失不可估量 什么是不可估量?
圆明园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来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齐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圆明园的位置与布局.
默读、思考这一自然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板书:布局)
(1)圆明园是如何布局的?(课件出示圆明园的布局图)
(圆明园主要是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补充介绍: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经过清朝6个皇帝长达150年不断修缮,在它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园,可见其规模?(2)看了圆明园的布局图。你觉得文中哪个词准确地写出圆明园的布局特点。(理解:众星拱月 后板书。)
小结:圆明园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布局独具匠心,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板书:举世闻名)
再读第二自然段,去领略圆明园万园之园的风采。
2.刚才我们领略到了圆明园宏大的规模和极具艺术性的建筑格局,那第三自然段又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呢?又是分为几层来介绍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齐读第一层。
A.层写出圆明园内建筑的什么特点?(建筑风格各异:各具风格)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两组关联词:有„„也有„„)
B.理解:金碧辉煌(课件展示)你看了以后给你的感受如何?
课件展示:(玲珑剔透的楼阁)你觉得图中的亭台楼阁怎么样?用一个词来形容? 小结:圆明园内的建筑有的雄伟华丽,有小巧精致,有的热闹非凡,有的倍感清幽。风格各异,谁来读一读,读出圆明园建筑的风格各异。
(2)第二层又给我们介绍了圆明园建筑的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看了这些建筑,你有什么感受?
体会圆明园内建筑不仅多而且精美。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A.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除了书上所例举到,还有许多没有列举出来,相信它们都相当的精美,可谓是精华荟萃。B. 园中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情画意建造的。
蓬莱瑶台、武陵春色都是出自古代诗句:分别指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这些都是世人所向往的地方,可见,这里的景色—— C.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建筑。
资料记载,园中有仿世界著名的法国凡尔塞宫建造的。可见圆明园中的建筑不仅汇集了中国建筑的精华,还吸收了西洋建筑的精髓。
小结:A.通过第二层的学习,圆明园中的建筑给你留下的印象怎样?用一个词来形容?(美不胜收、美艳绝伦、不同凡响„„)
B.我们可以看到这园林汇集东西方建筑的精华,所以说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 建筑艺术的———
C.谁愿意把圆明园的美展示给大家,来读一读。
D.大家想不想去园中去观赏一番,请跟老师去看一看。
课件展示: 师述:圆明园中有„„也有„„
E.圆明园内真是一步一景,景景迷人啊。那么漫步园中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啊? 齐读课文的第三层。语速轻柔些。
F.学完这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的吗,那我们就让我们再一次去饱览园中的优美景色。
3.第三自然段,写出了圆明园中景色优美,但并没有完全表现出圆明园的辉煌,请读第四自然段,看看给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圆明园内的收藏。),(1)找一找这一段的中心句。为什么这样说呢?
(最珍贵、上自、下至、历代,说明它收藏的艺术品历史悠久、最多、最广、艺术中珍品。)这些历史文物艺术品无不凝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显示我国几千年灿烂文化。
(2)让我们带着无比自豪与骄傲的情感读一读这一自然段。4.总结第二段:
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你认为这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怎样看待圆明园的辉煌。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圆明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园林史上的奇迹。)
5.圆明园规模宏大,布局精巧,园内十分精美,收藏十分的精美,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以说走进了圆明园就是走进了中国的历史长河,走进了圆明园就是走进了民族艺术的宝库。可是当我们今天再次走进圆明园的时候,还能看到些什么呢?请看屏幕。
(1)你能看到些什么?(废墟、残垣断壁)
从这个图上你能看到圆明园宏大的规模么?你能看到圆明园精美的建筑吗?你漫步其间,你产生如临仙境的感觉吗?你会认为这是世界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吗?你能相信这就是曾经辉煌无比的圆明园么?(2)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看是谁毁灭了圆明园的?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野蛮疯狂的毁灭)
(3)抽生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勾画出描写侵略者野蛮强盗行径 的词句。
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侵略者的暴行。
在文中找出三个字来概括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掠”、“毁”、“烧”这三个字概括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这句中的“凡是”和“统统”二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而且“拿不动的”也不放过,还用车拉,牲口搬运。
还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任意”一词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暴行,想怎样就怎样。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很快化为灰烬。)
(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圆明园看一看,帝国主义在那儿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出示视频)
(5)你都看到了侵略者那些丑恶嘴脸、野蛮行径?内心的感受如何
(愤恨、沉痛)
(6)抽生朗读,齐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出感情。
(7)学到这儿,你对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8)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侵略者为什么会如此为非作歹)?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今天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越来越富强的自豪感。
小结:同学们圆明园毁灭了,圆明园的废墟却烙印着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它告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落后就要——贫穷就要——,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强我中华。
三、教学板书设计:
布局 众星拱月
圆 举世闻名 建筑 各具风格 精美 明(骄傲)收藏 博物馆、艺术馆
园 不可估量的损失 的 能拿走的 掠走 毁 拿不动的 运走
灭 疯狂毁灭 运不走的 毁掉(愤恨、痛惜)
(耻辱)园内放火 三天
第二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讨论稿)
科目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单元
四
讨论人
五年级语文教师
主备人
课题
圆明园的毁灭
主题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探究
学习
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学习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学习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法
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感受文中描绘的场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
学习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
时间
2课时
学习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面填一个词。
________的圆明园
(举世闻名
金碧辉煌
诗情画意
建筑雄伟
万园之园……)
二、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
1.毁灭前的圆明园什么样子?
2.怎样被毁灭的?
3.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写它的辉煌?
三、展示
(一)研读辉煌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之情。
2.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句既是过渡句,又总领了全段。这样使段落结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3.“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4.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看一下资料:
其价值难以估量。仅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
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就曾经在我们的圆明园中。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二)、研读“毁灭”。
1.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里呢?请同学们阅读第5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第5自然段中出现的时间是1860年10月6日和10月18日、19日。10月6日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10月18日、19日写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两个时间点揭示了侵略者所犯罪行,令人发指。
3.有感情地读一读让你感到愤慨、痛恨、痛惜的句子。
重点感悟:(出示课件)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体现出了什么?
(2)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出示课件)
①思考:圆明园中化成灰烬的是什么?
②圆明园就这样在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损失吗?
4、指名读第1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四、评价
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却是描写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修改或补充
板
书
设
计
总----损失不可估量(损失巨大)
圆明园的毁灭
建筑风格---美
举世闻名
赞叹
历史文化---珍贵
毁灭----痛惜、痛恨、悲哀
(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1知识与能力: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想象,追忆辉煌。创设强烈的对比,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从而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1.恰当引入课外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激发情感,引发心灵的震撼。
3.设置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4.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表达的特点,边读边积累。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北京,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曾经被称为“万园之园”,如今却只剩下残垣断壁。它就是圆明园。它曾经有着怎样的光辉历史,又是如何被毁灭的?让我们走进课文,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通过谈话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生字词。
2.检查学生字词情况。(出示课件:读准字词和句子)
3.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课文的哪部分写的是这个内容?(第五自然段)其他几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请你默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作者在开篇就对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文字,请你们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从以下角度来表达。
(1)对“不可估量”的字面意思的表述。
(2)对“祖国文化史”和对“世界文化史”递进的理解。
(3)对作者表达的情感的初步感悟。
5.作者开篇就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就让我们回到一百四十六年前,走进圆明园。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关注课文第一自然段文字表达的作用。
(三)感悟语言,再现辉煌
1.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评价这座皇家园林的?读一读,体会情感:自豪、赞叹、欣赏……
指名回答,教师出示句子: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同学们,你们读懂这三句话的意思了吗?为什么作者要这样评价这座园林,看来还需要我们深入阅读课文,边读边展开想象,饱览其中的辉煌。
出示:默读二、三、四自然段,文中都介绍了圆明园的哪些辉煌景象,结合查阅的资料,展开想象,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
第二自然段:关注“众星拱月”,体会圆明园的规模宏大及布局。
第三自然段:
(1)关注“有……也有……”的句式及相关内容,结合资料,展开想象。
小结:宏伟与精致并存,热闹与宁静同在,现实与幻想和谐交融,集东西方建筑特点于一园。对比描述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多样,包罗万象。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孩子读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让学生在读文中受到感染。
(2)整合内容,感受景观各异,读出感受。
这一园之中的景观有气派的,也有小巧的,有热闹的,也有恬静的;有仿造的,也有想象的;有民族的,也有西洋的。
(3)关注段尾,学习表达。
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再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景物一一向我们介绍的呢?
小结:作者先将圆明园多样的建筑风格用“有……也有”这样的句式对比着一一介绍出来,然后又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让人在不禁感慨圆明园辉煌美丽的同时也读起来觉得条理清晰,朗朗上口。
(4)补充填空,练习背诵。
让我们再读这段话,并尝试着将这段中有特色的词句记下来。
【设计意图】品析词句,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第四自然段:
(1)体会年代久远。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估计一下,是多少年?
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数不胜数、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所以圆明园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体会文物珍贵。
资料补充:在20xx年4月,北京保利集团以将近4000万港元将当年海宴堂门前的水池内的12只生肖铜像中的虎首、牛首、猴首买回,使他们重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这都是同学们找到的图片资料。(出示图片)这是价值连城的青铜礼器;这是明代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的书画作品;这是造型精美的奇珍异宝……每一件文物都价值连城呀!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到了你们的激动,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吧!
【设计意图】感悟中积累情感。
4.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圆明园中的这些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都是谁创造的呢?(都是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小结:看来,圆明园里的不仅是瑰宝,更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心血,它体现了中华乃至世界历代的文化。
5.再次出示三句话,读出骄傲自豪之情。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四)再现毁灭,体会耻辱
1.看有关圆明园被毁的视频,了解历史。
2.填空,关注文字,谈体会。(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残酷)
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祸大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
3.至此,随着连烧三天的大火,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
4.师生对读,表达情感。(愤怒、惋惜)
【设计意图】在强烈反差中激发情感。
(五)感悟写法,升华情感
1.重读第一自然段,谈感受。
(1)创设情境: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没有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没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没有了,更令人痛惜的是,中华乃至世界的历代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也随着这大火彻底毁灭了。
(2)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的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此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想说些什么?
2.课文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篇幅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无法比拟的,毁灭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辉煌与毁灭的对比,激发了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希望同学们能走向课外,去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并将自己的思考与大家探讨。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感悟表达的效果。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你最感兴趣的语句。
2.继续了解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资料,开展课外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2教学设计导入: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是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的一个梦,这个美丽的梦就是——圆明园。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欣赏它昔日的辉煌,去哀悼他永远的毁灭,去感悟它留给我们的无穷无尽的启示。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首先我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第一关:读书关
哪几个小组给大家展示一下读书情况?就请1、2、3、4、5小组吧!
(你们读出了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真棒!)
第二关:字词关
第三关:内容关
从文中找出概括圆明园的句子。
1、学习第5自然段
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那么圆明园是如何毁灭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谁来跟大家交流一下读完这段后的感受。
请同学们看一句话:
这句话里有几个词,如果去掉,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去掉这些词,我们就不能这样深刻地感受英法联军这种强盗的嘴脸。
这些无耻的强盗还做了什么?
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仇恨、痛心、悲愤、屈辱)来,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一段。
我们来看一下圆明园毁灭后残存的是什么吧!
2、学习第2---4自然段
从这片残存的废墟中,我们依稀能够想象出它昔日金碧辉煌、宏伟大气的样子!那么这些可恶的强盗到底掠走了什么?运走了什么?破坏了什么?烧毁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4自然段。
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宏伟、珍贵的文物来介绍的)
请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什么是“众星拱月”,你能举个例子吗?
请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都写了圆明园中哪些宏伟的建筑?请你用红色笔划出来!
这么多的景物,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把这些景物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呢?请用蓝色笔划出来。
请你用导游的身份看着图片给大家介绍圆明园!
我们一起来尝试背诵吧!
仿写:春天到了,————的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你看: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这里不仅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
请注意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大家注意这几个词,从这些词中我们知道这里的的文物时间之久远,藏品之丰富,价值之昂贵,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所以文中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这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那些耗尽无数人心血和智慧的宏伟建筑,都统统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了……
3、学习第1自然段
所以,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总结拓展:此时你站在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的确,忘记历史就是一种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4、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世上绝无仅有的圆明园就这样毁于一旦,了解了它的辉煌,更增加了我们的痛心与仇恨,不仅仅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更增添了我们努力学习的斗志。)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希望同学们从这扇门进入,主动搜集相关的文字或者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3一、名言导入,理解“毁灭”。
同学们,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它有着只要想象才能企及而无法用语言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它有着如同月宫似的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二、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
1、看,这是昔日的圆明园,如同仙境一样,有山有水有绿树环绕,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对比示幻灯片)再看,这是今天的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宫殿,今日却成为断壁残垣,这都归结为一个词那就是“毁灭”。大家注意这个毁的写法,看我的笔画顺序。大家一起读课题。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我现在把它改成圆明园的毁坏,可以吗?
2、人们这样评价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理解“不可估量”。时隔这么多年,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圆明园毁灭带来的悲痛,这足以说明圆明园的毁灭读。
这是历史发出的沉重的叹息?那么圆明园到底毁灭的是什么呢?以至于人们会有这样的叹息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吧。
二、痛惜圆明园的毁灭。
1、课文读完了,哪一个自然段具体讲到了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段)最后一段的开头提到了一个时间,是哪一年。圆明园的毁灭正是源于是1860年的那场浩劫。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视频展现了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段也展现了它的毁灭。请大家酝酿好心情,读这段话。
2、同学们,这是侵略者在赤裸裸毁灭我们的圆明园圆。他们是如何毁灭的呢?请把表示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句子画上横线。
3、大家一起读。读了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们之所以有这些体会,是因为他们在毁灭圆明园。
4、圆明园到底毁灭的是什么呢?要想知道圆明园毁灭了什么,就必须知道它曾经拥有过什么?课文的第2—4段介绍的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我们一起去看看。
三、追朔圆明园的昔日的辉煌。
(一)第二段
1、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一段中,有一个词叫“众星拱月”,“月”指什么?“众星”指什么?(月指圆明园,众星指小园。)
2、通过“众星拱月”这个词,你能判断本段写了圆明园的什么吗?(写了圆明园的布局。)这种布局怎么样呢?(精美的布局)
(二)第三段
圆明园不仅有“众星拱月”般的精美的布局,还有许多独特的景观。
1、齐读,读完后,你觉得这个自然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很对称。有……也有……,有……也有……,不仅有……还有……)
2、原文填空。作者运用这样对称的句式,是想告诉我们,在圆明园中,填空。
3、几组对比,想说明什么呢?(金碧辉煌的殿堂和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对比,热闹的买卖街和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对比,现实的和虚幻的对比,民族的和西洋的对比)
总结出圆明园建筑的特点:宏伟、壮观。
(三)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这段讲述了什么?(文物,文物的特点是什么,珍贵。板书)
2、欣赏一组文物,配上文字,读一读。当你读到、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时,你会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拥有这些稀有的文物而感到骄傲、自豪。
四、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座历经五代皇帝花费无数劳动人心血和智慧了修建150年的圆明园中,有风格别致的布局,有巧夺天工的宏伟建筑,有无数稀世珍宝,难怪中外的史学家们给与它至高的荣誉: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正如雨果说,“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
五、思考“毁灭”。
1、毁灭的是什么?板书:文化。文化是属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历史不禁这样叹息:“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的辉煌呢?
这是一种反衬手法,昔日越辉煌,今日的损失就越大,也越能够体现出对侵略者的痛恨。
圆明园的毁灭成了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无法抹灭的伤痛!面对这断壁残垣,(出示照片)我们不禁深深地叹息: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24、最后一分钟
课型:阅读
教师: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看图交流,揭题
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
2、出示文中插图。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幅图,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特殊的时刻吗?
3、教师激情揭题:是的,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师: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
第一处“最后一分钟”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师: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
找出来吗?(生: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3、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处“最后一分钟”
1、师: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自豪)。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师: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着,老师相信你们的体会肯定也到位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一起来感受这份激动和自豪。请听要求:前面部分男女同学轮读,最后三行一起读。
4、分角色朗读
5、教师范读
6、有感情地齐读
第三处“最后一分钟”
1、师: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充分体会到了那份激动和自豪,真棒!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荣的,可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它走过的历程却是坎坷的。
2、出示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等相关资料,教师介绍。
3、师:虎门上空的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发黄的旧条约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的脸上流淌呢?快到第三小节中找一找。
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语句。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1)指名读一读
(2)理解“使大海沸腾”(学生自由说;借助图片理解)
(3)引读:在这最后一分钟,百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在这最后一分钟,所有中国人的喜悦都化作了泪水,这怎能不使大海沸腾呢?--
第四处“最后一分钟”
1、师:香港终于回来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小节,体会这小节体表现出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去迎接第一朵紫荆,一起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香港吧!)
(四)配乐齐读,再次体会情感
1、师: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终于回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带给大家的是无尽的激动、喜悦和自豪,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
2、配乐齐读诗歌
(五)播放视频,情感升华
1、师:刚才的学习,我们从语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动、喜悦和自豪。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播放录像,教师配画外音。)
(六)课堂练笔、小结
1、师:同学们,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来了,面对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最想说什么?请把它写在课文空白处。
2、集体交流
3、师小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事隔两年,澳门也回家了;而如今,祖**亲还有一个孩子在外头,你们知道是谁吗?(生:台湾)是的,虽然台湾回家的路还很坎坷,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一定会回来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那时的最后一分钟也会像今天我们所读到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那样,令人无比激动、喜悦和自豪!
(七)、板书设计
自豪
24、最后一分钟
激动
美好祝愿
喜悦
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七
课型:讲读
教师: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一、知识与技能
1、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2、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3、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习作(第一、二课时)
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的主要内容,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3.点拨:平时阅读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三、明确要求,开启思路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
2.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
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板书参考:
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
根据文意想开去,结合实际是重点;
表达形式多样化,勿忘真情与实感;
若想写得不一般,感受真实独特点。
口语交际(第三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
一、揭示演讲活动的主题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读题,了解题意
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
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三、指导演讲
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
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
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四、总结评议
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课题:回顾•拓展七
课型:讲读
教师: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和含义。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和含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外貌)
(2)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黑旋风李逵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身强力壮
(3)预计中的课堂生成: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象不同,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大,而“仪表堂堂”则是形象人的外表好看。
(4)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神态)
(2)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3)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1)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语言)
(2)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
A.××(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B.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他讲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c.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话说得滔滔不绝,当警察将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追问下,罪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作案的全过程。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第五篇: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
第七组 异域风情
【本组概述】
本单元围绕“异域风情”这一主题,共安排了24篇文章,其中课文4篇,《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2篇。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学习本组文章,不仅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以读代讲、批注式阅读”为重点,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丰富学生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教学内容】
1、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
2、《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密西西比河风光》《田园诗情》《嗨!好绿的瑞士》《威尼斯之夜》《观斗牛》《神奇的北极》《克拉克河谷怀旧》《暖雨》。
3、《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再别康桥》《水城威尼斯》《威斯敏斯特桥上》《顿河》《西班牙舞韵》《蓝色的多瑙河》《莱茵之夜》《俄亥俄的雨》《雨中巴黎》《风景》《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罗马的纪念碑》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的田字格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诵中积累文中的优美
教学
语言。
3、在阅读中使学生感受异域的风情,并学会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两翼目标”:
1、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8篇,背诵喜爱的经典诗文。
2、指导学生运用“以读代讲”等方法深入感悟主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异域的风情,并学会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1—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1、课本第七单元单元导语,《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主题式•经典诵读》:《嗨!好绿的瑞士》《再别康桥》。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
1、同学们,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在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中也有很多诗歌用文字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这样的古诗词。你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件填空】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教学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学生交流)
2、同学们的积累很丰富。世界上,不仅有我们所熟悉的壮丽得祖国的锦绣山川,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单元主题的学习——异域风情,让我们乘上文字的风帆,去周游世界各地,那里有——
【图片展示】荷兰的田园诗情,瑞士的满眼碧绿,西班牙斗牛的匪夷所思,威尼斯的恬淡与安逸,密西西比河的秀色可餐,北极的原始和神秘——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相信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怎样才能更好的学习这一主题的课文呢?请同学们看单元导语中的学习要求。(指名读、出示)
二、学习课文
4、我们的世界之旅将从欧洲开始,一路向东,去感受不同地域的风情美景。这节课让我们先到位于欧洲西部的德国小城哥廷根,去感受那里与众不同的美丽。
5、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6、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交流:德国人种花,把花种在窗子外面,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让别人看到美丽的景色。作者几十年后重返那里,发现美丽并没有改变。)
7、德国人种花有什么特别的?(学生读句子)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是朝外开的,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板书:花的脊梁)
教学
8、我们养花是为了美化环境,自己欣赏,但是德国人辛苦种的花却是给别人看的,是不是他们不喜欢花呢?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1)“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2)“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
(3)“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9、虽然爱花的德国人看不到自己种的花,但是却并不影响他们欣赏花开的美景。走在哥廷根的街道上,看到的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个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交流)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么多艳丽的花,你喜欢吗? 你能把你喜欢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任何”“家家户户”——每一条街道,每一户人家都是花,这样的景象你看到过吗?惊讶吗?读出这种惊奇的感觉。
(3)“应接不暇”——花的海洋(板书:花的海洋)
漫步哥廷根的街头,满眼都是五彩缤纷、姹紫嫣红的鲜花,城市的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如果你就置身在哥廷根的街道上,你有怎样的感受?(齐读,读出陶醉,喜爱的感受)
13、这奇丽的景色不去看看是不是太可惜了?让我们跟随镜头去哥廷根的街道上走一走,看一看吧。(出示哥廷根城市图片)
14、季羡林先生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下了这奇丽的景色,想不想把这独特的风景记在脑子里呢?让我们来试试——
15、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出示课件 学生接读,填空背诵。】
16、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看到的是花的脊梁,呈现给别人的却是花的海洋。德国人这种做法给当时留学的季羡林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作者在文中概括的那样,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生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
(1)谁能联系课文,谈谈你对“我为人人 人认为我”这种境界的理解?(2)生活中有没有体现这种境界的事例呢?
总结:同学们明白了每个人把美丽奉献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着更美丽的东西。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17、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刚下火车,感觉一切还是那么熟悉。我发现——【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交流)
总结:四五十年过去了,美丽依旧没有改变,美丽的鲜花没有改变,家家户户的窗子前依然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美丽的心灵没有改变,德国人依然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主题阅读 【出示:学习方法】
18、德国小城哥廷根到处是艳丽多彩的鲜花,但在同处于欧洲的瑞士却是另一番景致,那里到处都是让人为之清爽的绿色。想去看一看吗?
19、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嗨!好绿的瑞士》,画出描写瑞士的“绿”的句子或词语。(学生交流)
阳光温柔柔,空气清新而宜人,一片墨绿和青黛,扑入眼帘。绿茵茵的青草,将每一寸土地包裹,有如为大地,织就了一件梦幻的绿衣。沙路蜿蜒在草场中,教堂、民居点缀其间,有如大海中的扁舟,教学
悠悠荡漾着。
这就是绿色的国度——瑞士!
20、西欧不仅有充满花香、洋溢着人间温情的小城哥廷根,有满眼碧绿,一派田园风光的瑞士,还有一座有800年历史悠久世界一流高等学府——剑桥大学。(出示图片 简介)
21、我国近代诗人徐志摩也曾来剑桥留学深造。校园中荡漾着微波的康河伴随他度过了在异国他乡的求学岁月。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再别康桥》。
22、学生自读
23、在诗歌的字里行间,你有怎样的体会和感受?
24、将我们的感受和理解融入朗读中,齐读。
25、总结:西欧的异域风情、绮丽风光为我们展现一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随着今后的学习,走进更多的国度,去体验那些神秘、多彩的外国风光。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田园诗情》、《观斗牛》两篇文章,了解位于欧洲的荷兰和西班牙又有怎样不同的风光,和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之夜》《水城威尼斯》
教后反思:
在组织本单元教学时,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受到审美情趣的熏陶。同时,还要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本册最后一个单元,注重培养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语句等重点项目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所以教学本课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提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和教学重点,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以读书为本,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通过广泛的阅读实践来培养
教学
学生阅读兴趣、习惯,提升阅读感受、理解能力,感悟人间真情、学会做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前课后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3—4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之夜》《水城威尼斯》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小艇、船舱、祷告”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两翼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威尼斯风光片)教师简介
2、同学们描述的很形象,下面让我们看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是怎样描写小艇样子的。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抓住重点。1.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画上横线。
(2)指读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理请文章的叙述顺序。师随机板书:小艇样子,速度,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用途。
三、合作研读,学习写法。
教学
1.读第一、二自然段,画出和小艇有关的句子。
2.汇报: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像我们街头的汽车。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关系。谁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它连起来?(因为河道纵横交叉,所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威尼斯的小艇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4.(出示图片)找出课文中写小艇样子的第二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四、发挥想象,体会情景。
1.说说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干些什么?感觉又如何?
2.带着这美好的感觉,让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五、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指名说,互相补充。3.教师引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他动作灵活── 他速度极快── 4.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文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我们一起去看看晚上的威尼斯。(出示威尼斯夜景图)。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七、主题阅读
1.总结过度: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简单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夜晚的威尼斯,它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边读边思考威尼斯的夜晚有哪些与众不同?
(1)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
教学
(2)威尼斯夜晚的清新和恬静。
2.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威尼斯夜空的美丽?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吗?
3、当黄昏来临,晚风轻拂这座水上城市,你又看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
4、而在法国作家乔治•桑的笔下,威尼斯的夜晚又是另外一种景象。
八、拓展阅读
1、让我们品读下面的诗歌,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这迷人的异域风情。
出示阅读要求:
(1)选择其中的一首,用——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诗句,写出自己的体会。
(2)美美的读一读诗句。
2、读后交流
3、同桌互读诗歌,有兴趣的同学可尝试背诵。
九、作业:阅读课文《与象共舞》《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观斗牛》《神奇的北极》,《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歌《顿河》《西班牙舞韵》。
第5—6课时
教学内容:《与象共舞》《观斗牛》《神奇的北极》《顿河》《西班牙舞韵》。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认识、理解生字词。
教学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不同的民族。“两翼”目标:
1、光。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展示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⒈课件出示泰国风光图片教师简介
⒉学生展示收集: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3.板书课题,提问引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象出课文描写了那些内容吗?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⒉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⒈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用“——”画出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自然段: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第四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很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第五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2.小组讨论:课文2—5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每个自然段都有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并且都放在该段通过批注式阅读,感受斗牛的惊险与惨烈;感受北极的神奇风
教学 的开头。)
师小结:这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大家读起来就能比较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课文怎样具体描写人与大象关系的?用“~~~~~”画出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对比研读,习得方法
1、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之处? ⑴《威尼斯的小艇》和《与象共舞》共同点: a.都能抓住事物特点写。
b.抓住人与物(或动物)之间相互紧密关系来写。c.叙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
⑵不同点:《威尼斯的小艇》是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别叙述的,而《与象共舞》是按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
2、讨论归纳:
⑴说说学习这课后,有什么感受? ⑵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小练笔:你还了解哪些异国风情,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和自己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短文。
2、阅读《彩色的非洲》《克拉克河谷怀旧》《蓝色的多瑙河》《莱茵之夜》
第7——8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
教学内容:《彩色的非洲》《克拉克河谷怀旧》《蓝色的多瑙河》《莱茵之夜》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有关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独特的异域文化.“两翼”目标: 1.整体诵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独特的异域文化。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收集,揭示课题
1.播放非洲风情风光的课件。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收集。2.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请学生读阅读提示,并提出自学要求,教师归纳:(1)认识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2)“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找出这些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3.课堂交流,检验自学。(1)认读词语,合作解析。
(2)理解“色彩斑斓”,并概括“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合作品读,体验“非洲的色彩”
教学
(一)彩色的植物世界
1、色彩斑斓的非洲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再仔细地朗读课文,划一划:非洲的哪一处地方最让你心动,读一读,品一品。
2、自由交流,随机指导。
3、教师小结:是的,作者抓住了非洲“许多树也开花”这一特点,写出了非洲植物世界的色彩斑斓。
(二)彩色的动物世界:
1.导语: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2.在非洲彩色的动物世界这一部分内容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
3.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引导朗读重点句子。
4.小结:非洲的动物多种多样,作者无法面面俱到地描述,所以抓住了自己印象最深的蝴蝶来写,详略得当,写出了非洲动物世界的色彩斑斓。
(三)彩色的日常生活:
1.导语: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2.学生交流读书方法,如:(1)抓关键词理解;(2)找出写得最美的句子进行体会;(3)给自己提问题而后找答案等。
3.相机引导:作者通过花花绿绿的衣服、五光十色的食物、绿树红花掩映的住房和五颜六色的宾馆,来体现非洲人彩色的日常生活。
4.课件展示:非洲的日常生活。
(四)彩色的艺术:
1.导语:非洲人彩色的日常生活造就了彩色的非洲艺术。引语:人们常说,非洲舞蹈是非洲艺术的灵魂,非洲的舞蹈质朴、清纯、火热。请同学们朗读这句话,一起来感受非洲舞蹈的魅力。
2.学生朗读:“如果你有幸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旁那穿着花衣裙欢跳的人群,不,那是流动的、五彩的旋律,你就会更深地领
教学
悟非洲彩色的美,非洲彩色的涌动与无限的活力。”
3.这就是激情似火的非洲舞蹈:课件展示非洲舞蹈的录像片断。4.这就是非洲舞蹈的魅力,它让人激情洋溢,热情似火。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共同传递这份豪爽,这份激情!
四、自主学习
1.阅读《克拉克河谷怀旧》《蓝色的多瑙河》《莱茵之夜》,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并加如自己的适当想象,将异域风景通过朗读展现在眼前。
2.结合练笔
3.仿照《蓝色的多瑙河》《莱茵之夜》,写首诗赞美多彩的非洲。4.小组交流后选择好的作品全班交流。
第9课时:自主阅读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暖雨》《俄亥俄的雨》《雨中巴黎》《风景》《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罗马的纪念碑》
教学目标:
通过整体诵读,借助工具书等方式认读出现的生字词,积累优美语段,升华爱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组图片(巴黎、美国、罗马),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美丽的图片一起去欣赏异国的美景吧。
二、主题回顾
教学
孩子们,在前面学习过的文章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异国风情? 《威尼斯小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彩色的非洲》— 《与象共舞》—
三、阅读概览
1、自读《暖雨》《俄亥俄的雨》《雨中巴黎》《风景》《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罗马的纪念碑》
2、交流感受,这几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和它给你留下的印象。
四、精读感悟
1、、老师相信在读这几篇文章时,一定有些地方特别打动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们再专心读一读,想一想。
2、有感情地朗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3、把你画出的好词佳句与大家分享。小组合作,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4、小组推荐读的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有感情地诵读。
五、作业
1、摘抄感受深刻的句子,反复诵读。
第10课时 主题诗会 教学内容: 1.单元整体回顾。2.开展主题诗会。教学目标:
1.诵读优美文段,增强语文素养,升华爱的情感。2.通过整体诵读积累优美语段,增强自身情感。
教学
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体回顾 1.出示单元导语:
2.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你积累了哪些描写祖国风景的诗句?交流评价。
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让我们久久回味;跟随驾驶技术精湛的船夫,坐上(小艇),欣赏水城(威尼斯恬淡与安逸);在拥有(万象之国、黄袍之国、千佛之国之称)的(泰国),我们体会到了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美好;置身于彩色的(非洲),我们似乎生活在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荷兰的(田园诗情),瑞士的(满眼碧绿),西班牙斗牛的(匪夷所思),密西西比河的(秀色可餐)北极的(原始与神秘)……相信他们都给你们留下了最美丽的记忆。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起走进美丽的异国风情画卷,走进让你心动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一、1、第十一课时 基础训练
教学内容:
语文课本164页回顾拓展。、教学目标:语文园地中基础内容巩固双基,积累语言。教学过程:
1、词语盘点:采用默写的方式,提炼词语盘点中较难的生字、词语。
2、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对个别词语进行讲解。
3、交流搜集到的异域风情资料。以导游词的形式展示。交流心得
本单元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指名交流)
教学
4、围绕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交流学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