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时间:2019-05-13 10:1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第一篇: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

碧安小学李兴宏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

2、想象并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3、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多媒体,激情引入

1、播放关于圆明园昔日的美丽和毁灭的多媒体图片,引出课文题目。

2、板书课题。

3、问题引入:人们梦中的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是怎样被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二、读课文后,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物

1、读完课文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1)选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留下悬念展示课件,设问:大家知道段落中为什么连续使用了两个“损失”吗?下面请大家继续往下看。

(2)感悟第二自然段。

选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的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展示。

(3)感悟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设问: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吗?(选定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学生说说他说看到的哪些是说说的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

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学生同桌间想象画面后交流)

感悟重点语句。(出示课件)

圆明园中有___________的殿堂,也有_________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_________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_的山乡村野。

请仿照上面的句式用“„„有„„也有„„;有„„也有„„;”说一句话。(请学生起来模仿造句。)

2、深入领悟圆明园的历史文物(出示课件)

设问:“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怎么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选学生读带着自豪与惊叹的口气朗读第四自然段寻找答案。

三、研读“毁灭”,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激发情感

1、设问: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中呢?全班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有“万园之园”的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在梦中出现呢?谈谈你的心情(愤慨、痛苦、痛惜.......)

3、感悟重点句子。(出示课件)

“他们把园内凡是....统统.....;拿不走的.....;实在运不走的.......,就.....。”

4、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最后一个段落的这一句。

“大火连烧三天.......。”

5、提问:同学们,圆明园中化为灰烬的是什么呢?

(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

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6、选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7、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估计。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惨重的损失)

8、这句话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痛惜、痛恨、悲哀)

四、激荡情感,课内练习——我想说

1、同学们,请你们对这副图,写出自己的话,写的时候可以用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举世闻名、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不可估量、宏伟建筑、奇珍异宝、瑰宝、精华、灰烬。

五、课堂小结

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3、4自然段。

3、写一写阅读课文的感受。

4、选作: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七、课后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覆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读课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就成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使我又一次的体会到,读,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八、板书设计

损失不可估量 万园之园

遭焚毁

圆明园的毁灭辉煌的过去建筑——风格各异

勿忘国耻

兴中华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第一稿)

秦皇台中心学校 杨光涛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第一篇文章。本组四篇文章旨在让学生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并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应用。本文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章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痛惜之情跃然纸上。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描述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和珍藏文物。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毁灭经过,语言精炼、准确。【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热忱,对于祖国优秀园林被毁一事充满着对帝国主义的痛恨之情。文章是通过用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的辉煌尽而反衬出对英法联军的痛恨。因为圆明园已不复存在,那么对于它当年的辉煌,学生凭借文本来想象,在头脑中构建圆明园的景象,可能难一些。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在阅读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情感的能力。但对于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加以运用这一点,大部分学生还很难做到,需要在课文的学习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在一美一毁的对比中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教学难点】

通过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

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独运:题目是毁灭,为什么大量篇幅写辉煌。【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课14个生字新词。其中,重点指导“剔、统、瑰、估量”等字词的读音,重点指导书写“瑶、宏、侵、瑰”等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 “估量、众星拱月、统统、销毁”等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解答问题的能力,并试着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或理解课文。【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一块小石头,让学生猜猜它的来历。之后告诉学生,它来自圆明园大水法(课本116页插图)。并让学生试着用这块小石头说一句话。导入本课。(板书课题,了解毁灭的意思)2.通过课前查阅、整理资料,谈谈对圆明园有哪些了解。

①通过学生交流,知道查阅资料的基本途径(借助相关的图文资料——课本中的或课外; 借助网络;询问有此方面专长的人;通过媒体了解等等。)②通过交流,初步掌握整理资料的方法。(选取对课文的学习最有帮助的内容,可以摘抄下来,可以背一背,可以讲一讲等等。)

师:那课文中又讲了圆明园的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揭开问题的答案吧。

(设计意图:由一块小石头引出本课,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一是丰富学生对圆明园的认知,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课文的教学需要学生借助文本对于不复存在的圆明园进行想象和重构,如果学生课前有了一些认知,课上再相互交流,是有益于难点的解决的。其二,通过交流,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师: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直至通顺为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通过指名读——齐读——同位互查的方式检查。3.检查课文朗读。

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错误。

(1)指名读课文,相机解决“估量、众星拱月、统统、销毁”等词语的含义。

“众星拱月”一词,联系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以理解此意就是:众物围绕一物。(也可以让学生画一画)“统统”一词的理解:“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结合凡是再理解统统,就是全部,一概不剩的意思。“销毁”一词:“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联系下文,用放火来销毁罪证,不可恢复,彻底毁掉,就是销毁。

“估量”一词,读完课文再联系圆明园中的建筑和文物全都被洗劫、破坏一空,这种损失能不能计算?不能计算,就是无法估量。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二)整体感知

1.自主质疑,解答问题。

师:课文读正确、流利了。接下来老师会围绕课文提一个问题。同学们猜猜老师会问什么。自己再想办法解答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用这个方法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自主质疑的兴趣。学生自己再试着解答,有利于对文本深入的了解。)预设:学生可能会问到许多问题,下列问题集中学习的价值较大:

A.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可以通过列提纲或把握过渡句的方法总结主要内容。B.课文题目讲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却大量写昔日的辉煌。——可先放手让学生说,不展开,留在第二课时解决。

C.对于文章第三段中圆明园的建筑可能存在疑问。比如提及的建筑是什么样,或问:圆明园里有什么。可根据学生的质疑情况,先让学生朗读相关语句,展开想象,然后描述画面,再适当出示图片或利用课前下发给学生的资料来纠正或加深学生的理解。

对于“圆明园中有什么”这个问题,采取读——想——说——看图片——再读来理解的策略。相机解决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诗情画意、蓬莱瑶台等词语。

D.与教材文本关系不大的问题。如,英法联军为什么会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圆明园是怎么建的等等,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前下发的资料——《圆明园的毁灭补充资料》去了解。

三、写字练习

认真观察生字表中的字,练习。其中指导好“瑶、宏、侵、瑰”等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2.能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后对英法联军的痛恨。抓住“有„„也有„„,不仅有„„还有„„,上自„„下至„„”等关联词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蓬莱瑶台”等关键词想象圆明园的辉煌;抓住“凡是、统统、掠走、搬运、破坏、毁掉、销毁”等词体会英法联军的兽行,激起学生的痛恨之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了解课文题目讲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却用大量笔墨去写它的辉煌。进尔了解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交流感受。

(一)揭晓上节课老师要问的一个问题

师:老师想问,读完这篇课文,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入到“愤怒、痛恨”等情感上来。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有这种强烈的感情。抓住第五段,品读。

(二)品读第5自然段。1.学生自读,初步体会。

师:带着这种感情去读第5自然段,为什么会有“愤怒、痛恨”的滋味。2.揣摩关键词句,继续体会。

边读边画出让你有这种感觉的词语,再来读书,体会。抓住“凡是、统统、掠走、搬运、破坏、毁掉、销毁”体会。

3.相机补充有关资料,引入到第5自然段,深入体会。①“他们把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他们拿走了什么?看材料。

材料一:他们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②“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再看材料。

材料二: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上万两白银。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军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③“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他们是怎样破坏的?继续看材料。

材料三: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④“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再看材料。

材料四:三千多名侵略者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全园化为一片火海,烟雾笼罩,火光烛天。相距20多里的北京城上空日光黯淡,如同日蚀,大量烟尘、灰星散落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设计意图:课文对于毁灭这一部分,语言描写相当简练,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把相关的资料引入到文中,让学生带着这些背景资料,再结合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去读课文,学生会了解得更全多,更全面,对于侵略者野蛮的行径则更能深恶痛绝。)(三)品读第3.4自然段。1.师:一个圆明园被毁,为什么让大家这样痛恨与惋惜。圆明园里究竟有什么呢?请大家读第3.4自然段。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引导学生抓住“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一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子。

2.抓关键词句,结合背景资料品读圆明园的辉煌部分。

师:抓住感兴趣的部分,用喜欢的方式告诉大家,圆明园里有什么。可以读,可以讲。

预设一:学生若先说圆明园的历史文物一部分。则抓住“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来体会。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从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体会文物的时间跨度长数量多;从青铜礼品至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来体会文物的种类多。指导学生用自豪的语气去读这一部分。

预设二:辉煌建筑一部分。通过“有„„也有„„,不仅有„„还有„„”等关联词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蓬莱瑶台”等词语来体会。进而通过两个词对圆明园的建筑进行概括性描述——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文中的一句话)。通过读——想象——看图片——再读来感受圆明园的辉煌。

3.课堂练习,升华感情。师:可是,英法联军的侵略,致使这一些都没有了。用“„„没有了„„也没有了„„不仅„„没有了„„也没有了”与学生一同说。

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没有了,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没有了;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物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也没有了;不仅民族建筑没有了,西洋景观也没有了。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没有了,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也没有了。一句话: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没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没有了。

师:同学们,你心里什么滋味呀,带着这种滋味再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词句和把相关的资料引入到教学中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试着用文中的关联词说话,更深刻地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

(四)感悟写法。

师:文章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了这么大篇幅写当前的辉煌呢? 体会到这样写更能激发起读者对圆明园的惋惜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课下搜集更多的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2.小练笔:把读本课的感受写下来。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上,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说、听、写、读等不同的作业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去重读人物,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六、板书设计:

掠-搬-毁-烧

强盗行径(痛恨)

有„„也有„„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不仅有„„还有„„

上自„„下至„„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第三篇: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录像带(或幻灯片)、胶片、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录像(或幻灯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六、读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文。这篇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学情分析】

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归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3理解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时安排】

3时。

【前准备】

1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

第一时

一、引入新。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园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今天,我们学习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板书题)

二、初读文,了解大意。、自己默读文,了解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记清字形。

“置”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直”字里面是三横。

“统”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充”字,不要写成“流”字的右边。

“略”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田”字,右边是“口”,不要把两部分颠倒了。

注意“损”和“捐”;“销”和“锁”;“征”和“证”几个形近字的区别。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先秦:即秦统一中国以前,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为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距离清朝XX多年。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估计:量,读“liang”,推算、计算的意思。

众心拱月:拱,环绕。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不要把“碧”误写成“壁”。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三、简单介绍圆明园。(见教材简析)

四、巩固练习。

练习朗读文。

第二时

一、朗读文,理解文层次。、自己读文,想想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练习分段。

2、全班讨论文的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具体介绍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第三段(第自然段)讲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二、学习文内容。

朗读第二大段,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景观。是从三方面具体介绍的: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介绍园中的各种景点;然后介绍了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

(1)、先读第2自然段。标出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什么?(3句话)

“举世闻名”的意思是全世界都有名。

(2)、读读第3自然段。画画图内有哪些美不胜收的景观,从中你能想像出什么?

第一句中有个分号,包括两个分句,从第一个分句“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可以想像出园内不计其数的宫廷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第二个分句“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句中的“象征”是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封建帝王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特造了一座“舍卫城”(即买卖街)和“北村山村”。一旦皇帝兴致来了,要逛街,就得马上把买卖街布置起来:宫监人等立即扮成商人、手工艺人、游人,各处响起叫卖声,做各种交易,很像个热闹的街市。

第二句到第五句介绍了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的几个主要特点。请同学一一说出来。想想自己说明了什么?

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帝王们为了享乐,不惜代价把全国名胜移置园中。

二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三是吸取了西洋建筑的风格。

第六句对全段进行了概括总结。写出了在园内游览的感受,通过这些感受来赞叹圆明园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这一世界园林奇迹。

(3)、读第4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易于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有XX多年

从收藏时间看:有XX多年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三、巩固练习。

熟读前两部分文,请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心情。

第三时

一、学习第三段。、读读文。想想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2、展开讨论: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气愤?

重点理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闯进”说明他们简直是强盗,接着一层深一层地揭露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只要能拿的,一点儿不留;拿不动的,用大车、牲口搬运,也不落一点儿;拿不动、运不走的,没有办法了,也不放过,想办法也要破坏掉,毁掉。多么令人气愤!有资料记载,讲强盗们“遇珍贵不可携的如铜器、瓷器、楠木陈设等,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

侵略者们抢掠、毁坏还不成,进而放火焚烧,“大火连烧三天”,不仅使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化为一片灰烬,而且国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也被大火烧掉了。

二、学习第一段

读第一段,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意思。(说明损失巨大)

三、讨论问题。

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了它辉煌的过去?

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突出了他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而正是这样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感情。

四、读了文,你有什么感想?(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围绕两方面内容:对优美园林和劳动人民的赞叹,对侵略者的憎恨。不忘国耻,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五、巩固练习。

分段练习背诵文。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举世闻名

园林艺术

建筑艺术

珍贵文物

没有了……也没有了……

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还没有了……

不但……而且……

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没有了上自……也没有了下至……

第五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1)圆明园的毁灭

上午结束讲课后,脑中便不停地回放着课上的情景。认真反思这节课,我想到了许多。如:问题提出后,如果再多给学生一些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可能会更透;在学习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时,如能多请几位学生朗读,一定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等。如果说这节课还有点滴优点的话,我想那要归功于沿江小学四年级二班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表现首先消除了我的疑虑与担忧,让我更加自信。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吸引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记得在引导学生想象圆明园昔日景观时,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地与同桌交流,有个学生还甚至回答:我仿佛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看到了狮子林茂密的树林。再问学生:“假如此时此刻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中,你会想些什么?”有个学生饱含感情地说:“我非常痛恨那些侵略者,他们在我们的国家肆意胡为;我也痛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他们──,我现在一定发愤学习,等到有一天──”言为心声,我想如果以后这个学生有机会到圆明园一游,一定不会忘记曾经上过的这一课,以及自己发自内心的感慨。对了,课上还有个鲜为人知的小插曲。正课完成后,有个小男孩轻声问我,课件中的图片和音乐是怎么制作并呈现的。这让我突然感受到,我们的学生对现代科技了解得还比较少,虽然多数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但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还有待思考。

通过这节课我还体会到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把握。同时,我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教师间的合作和同伴互助。在一节优质课的背后,每一个看似平常的提问;每一笔看似不经意的板书,不知要凝聚多少老师的汗水和智慧。

其实细细想来,作为一名教师,乃至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平常的日子是最多的。如果每名教师在日常的每节课中,都能精雕细琢,那才是难能可贵的。即使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对每一节课精雕细琢,但如果我们能真正领会新课标精神,潜心钻研教材,并把每一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那么我们的每一节课,虽不是一道精美的大餐,却也算得上是一盘可口的居家小菜了。这些,便是我这节课所想到的,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学反思参考2)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众心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在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这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就为学生理解课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地了解,课件的应用及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沉浸在圆明园的辉煌中时话锋及转,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谁毁灭了它?为什么会被毁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学习文章最后一段。最后组织学生通读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有的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教学反思参考3)圆明园的毁灭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通过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去感受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这段的教学以读为主,在读中学生感悟到了圆明园之大,之美,在读中学生也充分地体会到了自豪的情感。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到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在内容的处理上,我力求做到详略得当。如第三小节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我引导反复朗读,因此,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景观之美,还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而二──五句中涉及到的具体的景物很多,如果逐处景观地讲解,不但费时较多,学生还会产生厌烦之意。在这儿的教学中,我就抓住一个问题:“圆明园中只有这些景物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课文最后部分内容教学是本课教学的最亮点,也是整个教学的高潮。在前面几个板块的铺垫和渲染的基础上,学生对圆明园的美丽已经有深刻的体验,而这样美得让人心碎的东西却被无情毁灭,学生一直被“压抑”的情感,终于有了喷发的机会。放英法联军放火焚烧圆明园的录象时,由于气氛压抑,学生感觉时间比实际时间要长。这时候,我指出这只是短短的半分钟,请他们换算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半分钟。当学生得知这场大火有足足8640个半分钟时,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时间怎么会这样长啊!在这样长的时间里会有多少东西化为灰烬啊!此时,学生就有了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其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飞泻而下。最后,让他们面对残垣断壁说一段话,学生就有了千言万语要倾吐,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圆明园的毁灭》内容相对单薄,缺少生动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对民族苦难的深层思考。于是,我适时地给学生补充材料,如写有关圆明园毁灭的一首小诗,数量众多的图片,词条,以课件的形式,以老师讲述的方式一一出现──所有这些材料,它们有韵律,有层次地聚集在一起,再加上师生生成性的活动,这课文就被吹进了生命的灵气──有了血肉,于是它变得灵动起来。

这节课中的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到刻骨铭心的国耻。做句式练习“大火将________化为灰烬,大火将_______化为灰烬”,在学生说出大火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化为了灰烬,大火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灰烬时,学生看到的仅仅是表面层次上的毁灭,我应该还要再深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所饱含的深意:大火还将中华民族的尊严化为了灰烬。

这节课中我做得不够的地方是没让学生更多地与文本接触,学生读得不够多。怎样利用课堂中的40分钟,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

(教学反思参考4)圆明园的毁灭

在设计《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上。体现了“自读发现──选读探究──品读感悟”的教学模式。

在学习第二段时,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交流读书后的感受,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初步的感受到了圆明园布局的独特,景色的优美,收藏的珍贵。这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初步感知,然后,我让学生带着赞美和热爱之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更加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学生通过一遍遍的朗读,感悟到了这座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感悟到了这种独特的布局中所蕴含的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限的赞美和热爱,也为后一部分学生对侵略者把这么美的一座园林毁灭掉而产生的满腔怒火埋下伏笔──此时,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景观越是发自内心的爱,后一部分就会对侵略者产生刻骨铭心的恨。

我认为,语文学科的感悟能力至关重要,有所感才会有所悟,有所悟才会有所发,有所感悟才会培养爱美、审美情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鉴赏力,进而提高对祖国传统文化的鉴赏力,内化积累,激发创新,提高民族素质。在学习第二段时,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朗读,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例如: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指出:“金碧辉煌”这个词的意思是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为了突出殿堂的这个特点,读的时候应该把这个词读得重一些。“玲珑剔透”这个词,为了要突出“亭台楼阁”小巧玲珑的特点,应该读得轻一点。在读“买卖街”一句的时候,语调高一些;在读山乡村野那句的时候,语调低一些,也就是通过语调高低的变化,来表现出不同景点的特点。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感悟到了殿堂的辉煌,亭台楼阁的玲珑剔透,买卖街的热闹,山乡村野的宁静。我还在第三自然段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男女生对读,挑战对手读,朗读擂台赛等,课堂上通过朗朗的读书声,把学生带进了昔日的圆明园内,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一会儿置身于“金碧辉煌的殿堂”;一会儿置身于“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一会儿置身于宽广、寂静的“山乡村野”……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学生们领略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拥有众多珍宝的园林却毁灭了,我带领学生再读第一段话,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激发了对英法联军的仇恨之情。

在学习最后一段时,我先让学生画出最能体现侵略者罪行的词语,然后谈感受,我对学生的理解和感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无论学生怎样去谈,去理解,对侵略者的仇恨、痛恨是大家情感的共鸣。接着我又通过一段录像,加深学生对侵略者的暴行的理解,此时学生的内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已经达到了极点,我顺势引导学生就带着这种仇恨齐读最后一段。那一句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朗读,融进了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无限的痛惜和对侵略者无比的仇恨。让听的人仿佛有一种心碎的感觉:多么令人惋惜,那无数的珍宝、瑰丽的园林。多么令人愤怒,那些可耻的强盗。

这一课的教学,使我又一次的体会到:读,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参考5)圆明园的毁灭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第一课时总体上就一个“读”字,让学生反复读通读顺文章,并且能在流利地读后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经过读这一个阶段,学生对于课文能做一个整体的感知,因此都有话可说。由于第一课时所打下的基础,到上第二课时时就方便多了。下一步就是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感受圆明园惜日的辉煌历史。在这一部分我主要是通过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上图文结合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感悟。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发出由衷的赞叹时,我顺势引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同样的,也是运用朗读重点句子和出示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一国耻,同学们通过朗读和观看录象,对于圆明园的毁灭基本能产生较大的感触,并且对于侵略军的可耻行为纷纷表示愤怒。接着,我问道:“从当时的璀璨文化,到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课文插图上的几段残垣断壁。回首历史,让我们扼腕叹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点什么?”从中引导学生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最后,我提出要求:让我们回到刚才同学们都感受颇深的句子上,进行对比读,再一次的见证圆明园由辉煌到毁灭的转变。整一节课在学生的朗读声中结束。

通过这一次的教学,我明白到了“读”在语文课真正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上师生就是通过朗读来进行交流的,只要读通读顺,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感可想。这是最大的收获。今后我将继续在课堂上遵循“以读为本,以读导学”的新课堂理念。同时为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我还会尽力地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如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竞赛读、仿读、表演读等。其中评读是让学生对教师或同学的朗读内容作出评价,指出优点或不足之处。既评朗读的情感,又评朗读技巧,让学生在自评或他评中找到朗读的感觉,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在朗读技巧上,我还应该作具体的指导,使学生知道重音、停顿、快慢、高低在朗读中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

下载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感兴趣的事 作文

    ........ 感兴趣的事 到外婆那儿玩了几天,我就回了家,我约好l同学,到公园钓鱼,这可是我这一周最感兴趣的事。 回家的第二天,我早上六点就起床了,匆匆吃完早饭,便下楼去找同学了,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概......

    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

    课题圆明园的毁灭学科五年级语文学情分析因为圆明园已经被毁灭了,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了解......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1《圆明园的毁灭》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1《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

    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 草船借箭 练习题

    《草船借箭》习题 -、给加粗的字注音 丞相( ) 饮酒( )都督( )惩罚( ) 水寨( ) 呐喊( ) 调( )度 二、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带“然”的词,请用线把他们和后面的解释准确地连起来,并选择带“然”的......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执教: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贾宁 整理:浙江台州金清小学王素萍 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见到你么很高兴。知道我从哪里来吗? 生:北京。 师:知道我姓什么啊? 生:贾。 师:刚......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讨论稿)科目语文年级五年级单元四讨论人五年级语文教师主备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主题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探究学习目标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1《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