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术会议报告总结
中医思维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ICU是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基地,其对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机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观察,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通过对山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孔立主任的授课学习,我了解到中医思维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1注重整体观念,整体性体现在生理上、病理上、诊治上。2 中和思维 “中和”思想的核心是平衡与和谐,太过、不及对人体都是不利的。阴阳学说认为,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协调意味着健康,《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针对疾病出现的阴阳平衡失调,治疗的原则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在某种意义上,耐心也是一种美德。过度的医疗干预反而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3重视胃肠功能:胃气衰败为各种危重病的难点.亦提示预后不良。所以中医十分重视保护胃气。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说明胃虚导致疾病的发生。4未病先防,早期发现高危患者是预防和控制重症的基础,早期识别是防止病情恶化的重点,呼吸急促是早期最重要的独立预测指标。从急性肾损伤到急性肾衰竭,从急性肺损伤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都是渐进性的疾病发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ICU患者积极保护其胃肠功能,防治腹内高压综合征。治疗中应避免医源性脏器损害如肺损伤、肝损伤、肾损伤等。总之。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病死率高。现代医学在生命支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机械通气呼吸功能的支持,血液净化肾功能的替代治疗,抗生素针对病原菌的治疗。中医在这些方面虽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针对炎症损伤、免疫损伤、胃肠功能、凝血功能损伤的修复具有明显的优势,进行环节的干预也是研究复杂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疗效的有效方法。如何降低ICU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器官替代,降低治疗成本,是中医药亟待明确和解决的课题。在诊治危重病时要有整体观念、中和思维、重视胃肠功能、未病先防、早期识别意识,运用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循证医学治疗危重病值得进一步研究。
另外,通过对其他专家的授课,我也在重症感染的抗生素应用原则、重症病人的镇静镇痛、重症病人营养新理念、重症创伤和凝血病、脓毒症新进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提高,这对我在以后处理重症病人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此次学习我受益匪浅,非常感谢院领导给予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我将以我所学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为医院/科室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第二篇:2017学术会议总结
2017学术年会会议总结
2017年,由*********2017学术年会圆满闭幕。约四十多名省内外知名妇科内镜专家及优秀的青年学者参会并与大家进行学术交流,分享妇科微创、内镜的诊疗经验和诊治规范以及微创发展的方向。*****分别为大会致辞,预祝此次学术会议圆满成功。
本次盛会既有现场手术直播,又有专家精品手术视频、优秀手术视频展播及学术讲座、疑难病历谈论及经验分享。*****进行了“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子宫内膜癌分期术”、“宫颈癌根治术”的3D腹腔镜现场手术直播。省外专家中国宫腔镜鼻祖北京复兴医院夏恩兰教授、*****的授课。省内专家等近二十名专家、教授分别进行授课和学术讲座,我省妇科后起之秀微创青年专家约二十多人进行了优秀手术视频展示、病历讨论等给与会人员带来了丰富的学术盛宴。
通过此次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扩展了参会人员的学术思维,对促进我省妇科微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同时对我省妇科青年医师的微创理念的吸收和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使我省的妇科微创再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017年8月30日
第三篇:学术会议总结
学术会议总结
2011年10月18日-20日我们应邀参加了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四川农业大学承办,大会以“生物育种产业与粮食安全”为主旨,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专家学者500多人前来参会,会议中听取了及118名专家分别作了报告,受益颇丰。
大会首先听取了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翟虎渠教授作题为“作物科学50年”的报告,简要回顾了作物学会5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作物科学50年来对人类发展的特殊贡献,随后来自中科院的5位
院士的主题报告。
其中对陶西平先生、刘思山教授及七节高中教师展评课作具体报告。
一、陶西平先生报告感悟。
陶西平先生就中国当前中学教育中的问题及中学教师职业道德作了一堂精彩的报告。他提出三个明确的观念:
1、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2、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3、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并将美国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对中国教育的部分效仿,提出“中国的中学教育是存在着一些弊端,便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我们认为绝大多数还是好的,指导思想也是正确的,只是有一些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极端。同时,我们也正在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在这几年的改革中,我们也改良了一些机制,改善了一些弊端,我们仍旧在努力。”在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等问题上,陶西平先生格外强调“情趣教育”,认为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枯燥的专业知识传授,更应注重知识传授的艺术
性。他提出“情趣有助于培养自身的良好心态、高尚的志趣和专一的精神,没有有情趣的老师,就难以培养出有情趣的学生,而没有有情趣的校长就难以带出有情趣的教师。”
二、刘思山教授报告领悟
刘思山教授就新课程的推进与生物课程标准(7-9年级)修订工作的进展作了详细报告,他指出:至2007年秋季,全国已有一个省份进入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区,如果推进顺利,2010年我国大陆所有省份将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试验。并分析了2007年全国理综试卷,将已课改区和未课改区作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提出课改区的学生能力提高迅速,在高考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通过七节展评课及专家点评对教学的“醒悟”
七节展评课均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经过精心准备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宁夏的王晓荣老师的激情迸发,江苏孔钢老师的严谨推理,北京乔文军
老师的大胆课堂尝试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获颇丰,特别是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和天津三中校长的点评更是精彩,他们提出老师在课堂把握上要做到:
1、把握“课标”的尺度到位但不越位;
2、基本功的厚度:科学性、表达能力、整合能力方面要合理;
3、教学智慧的亮度:如教材的重新组织上,学生积极性调动上,教学媒体的运用上,教学机智的发挥上要得体。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观点: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课改中要运用,但要运用的恰如其分,不能在课堂不需探究的问题上瞎探究,简单的问题提了一遍又一遍,探究教学无规定模式,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均需探究,均需媒体帮助,中学教师在这方面需加强基本功。
以上便是此行的最大收获,感觉这次学习和观摩让自己的眼界开阔了,教学理论充实了,教学思路拓宽了,责任更重了。感谢学校领导对我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完
善自己。
通过参加这次研讨会和学术考察,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第一,加深了对1950—1980年代中国学术史的认识。1950—1980年代的三十年,是新中国建立、发展、经历波折、拨乱反正的三十年,新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也同样经过了新思想的改造、学术发展、“反右”“文革”等巨大波折的阶段。在新中国三十年学术发展中所形成的诸多政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至今还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产生着影响。
第二,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增加了信心。作为参加这次会议的唯一的一名在读博士生,这也是也第一次出国参加这样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出国开会之前,我对自己的论文和学术水平充满忐忑之心,唯恐出现差错,更担心搞不好会为学校和导师丢脸。在参加会议和考察期间,通过接触各国的学者,论文发表后也得到了肯定,对于自己的外
语水平和学术研究的能力有了信心。通过认真聆听各国学者的发言,了解了国际学术界民俗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从比较的角度对中国民俗学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第三,他山之石,可以借鉴。会议安排对瑞士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考察,使我们亲身感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视。反观我国的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与保护近年来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相对于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国历史玉现实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言,我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和政府、企业与民间各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我们民俗学工作者今后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任重道远。
第四篇:学术会议总结
总结
在这个光谱会议的志愿者活动中,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乐于奉献,全力协助老师做好志愿工作,同学们那种敢于为集体为国家的精神让我们每个人深感佩服。不计较个人得失把个人的利益上升为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空闲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光谱分析会议志愿者的身份当中去,这种精神令我大为的感动.在这次活动中 同学们学到了很多,一同学们敢于为集体出力奉献,培养自己的责任感,每个同学都为会议作着贡献,都深深融入到了这个会议中,在会议中感受快乐,在会议中享受知识的沐浴。
志愿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敢于钻研探索,是不计较个人利益的精神,不仅是做一件或两件好事,而是了解其内涵,领会其精神实质后,真正的一种体现在行为行动中的精神。
这次的活动同学们都收获了很多, 第一是加强了个人学习与成长,获取个人内在的满足感.第二结识朋友,获得他人的肯定。第三是回应了社会责任,并获得学院和社会的认可。
通过本次系列活动,志愿者精神却在同学们的心中扎下了根,并不断引导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去发扬志愿者高尚的风格,弘扬志愿者可贵的精神。同学们,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志愿者精神永放光芒,让校园处处盛放志愿者之花!
10化学02班团支部
第五篇:学术会议出国报告
赴新加坡参加亚洲泌尿外科年会小结
一、基本情况
第14届亚洲泌尿外科年会暨第30届新加坡泌尿外科年会于2016年7月20-7月24日在新加坡新达城会展中心举行,本次会议涉及泌尿外科肿瘤、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增生、泌尿专科护理等临床和基础研究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精彩不断。
二、主要收获与体会
本次大会在2106年7月20下午设置了肾癌专场。在肾癌的综合诊治方面,大会热点如下:
首先是关于小肾癌诊治方面的一场辩论赛:来自新加坡总医院TAN Bien Soo教授的“积极监测或者介入干预治疗”PK 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Benjamin CANALES教授的“不要被大小欺骗”。TAN Bien Soo教授认为,对于年长、预期寿命较短的,和/或合并其它高危风险的临床疾病的患者,应采用主动监测方法。热消融治疗被证明不优于肾脏切除术或肾脏部分切除术。Benjamin CANALES教授则认为小肾癌可能具有更高的恶性度并且有高致死率,无法忽略的转移潜力。从局部复发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三个方面看,肾脏部分切除效果优于冷冻疗法和消融术。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肿瘤研究所的Alvin Wong教授谈到转移性肾癌分子靶向治疗的10年回顾和反思。Alvin Wong教授认为:
1、在过去10年中关于进展期的肾癌治疗方面,靶向治疗的地位无可撼动。
2、近年来相继报道有疗效的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给肾癌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法(靶向免疫治疗)。
3、治疗毒性、成本和可获得性方面值得关注。
随后,本次UAA大会执行主席,来自新加坡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Man Kay LI教授分享了关于肾癌静脉瘤栓手术疗效的分析。LI教授认为:
1、外科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式,甚至在转移性病灶出现时也是如此。
2、团队密切合作、默契配合非常重要。
3、存活率取决于疾病的进展情况。
4、早期的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具有较好的治疗机会。
最后,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SLKKlinikenHeibronn医院的Jens RASSWEIILER教授汇报了关于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的经验和技巧——如何最小程度的缺血、最大程度的保留肾单位。谈及了5点经验:
1、腹腔镜或机器人采用经腹腔途径;
2、肿瘤靠近集合系统可置入D-J管;
3、肿瘤切除无需烧灼;
4、必要时缝合集合系统;
5、带刺缝线双层关闭。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本次UAA大会内容新颖、讨论热烈,使得每位与会代表对泌尿外科的临床微创手术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国际争议热点论题方面均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接下来的临床工作中,我也有如下思考:
1、目前在泌尿系肿瘤的综合诊治方面,微创手术还是绝对的主旋律,在**医院顺利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发挥团队在泌尿系肿瘤尤其是肾癌微创手术方面的优势;
2、转移性肾癌的靶向治疗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对患者的随访流程,有了自己的一手资料,才能在临床科研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3、对于整个泌尿外科团队而言,亚专科的分化是提高整个团队水平的重要举措。建设一个“分工明确,各有所长,团结写作,配合默契”的团队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