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2 16:4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课堂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课堂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浅谈课堂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课堂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新一轮教学评价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种评价方法也充实着小学语文课堂,大多数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能以兴奋的情绪、赞美的语言、勃勃的生气、殷切的期待去赞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应以人为本、善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学校生活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精神世界。那科学的评价学生应注重些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小学生的自身特点,激发他们的评价意识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他们喜欢玩、喜欢讲、也喜欢尝试,所以在评价中学习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以往的评价,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对象,而教师是绝对的评价者,家长一般是观望者。

为了改变这种陈旧的评价状况,怎样使学生由一贯的“我问你答”转变成为“我想评价,我要评价”,激发他们“我要评价”的意识呢?这也是需要教师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悉心引导,以学生的综合评议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适当提供学生评价的机会。其实学生早已有想评价的内因,如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课堂上完成得快的同学会迫不及待地说某某读错了,应该这样读等。这时,如果教师因为他们随便发言而指责就会打击了他们评价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就应及时做出指引,教导他们在其他同学未完成的情况下做出评价是不恰当的,会影响别人思考,而应在同学回答完后集体评价时发表意见。当学生能大胆对同学的回答做出正确的评价时,教师应给予大力表扬,以诱发其他学生的评价意识。其次,教师还应改变以往教师专制的错误思想,鼓励学生多评多议,鼓励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有独特创新看法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注重赏识性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很有哲理,但对于小学生并不适用,在他们看来,任何失败都是永久性的、灾难性的。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班上有几个“差生”,几乎每次都是他们几个交替出现问题,出于刚参加工作的热情,我经常指责和责备他们,然而并没有使他们改掉自身的缺点,反倒是毛病和缺点越来越多。实践也证明,以激励为主的评价对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小学生更热情、好胜、自尊心强、喜欢别人对自己的言行给予赞扬,例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因为不少汉字都是学生以前生活中常见的,所以在《雨后》一课教学中,学生在预习、自读课文之后,老师就说:“有的同学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能不能当一次小老师教教大家?”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其中有位同学在教大家“摔跤”两个字时,边比划边说:“大家看嘛,‘跤’字是‘足字旁’跟人的双脚有关系,这右半边最后两笔就像两只脚交叉到一起,就容易摔倒了。”“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啊!”老师马上表扬他。“这样的好方法,老师还没想到呢!”其他孩子听了也都兴趣盎然,接下来跟小老师起劲地读着,远比教师领读时认真多了。在小老师的启发下,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也随之蜂拥而出,花样繁多,形式新颖活泼,充满童趣,学生的识字兴趣大增。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加广阔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随之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主人。

所以有人这样赞叹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体验到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学生的评价策略

学习是学生内心的一种感受过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思考,需要思考的机会——时间和材料,更需要思考的权利,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给他们充裕的时间思考,让他们想得“焦头烂额”,从而领悟其中的奥妙。

还言语权。人长着嘴是用来说话和交流的,思想只有通过言语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才能迸出火花。教师强压着不让学生说,就等于堵了他们学习的一条渠道。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变成了被动接受外界信息的“容器”;给读书权。现在许多教师讲课是将教材当作习题集、作业本,其余的是学生听老师讲,看黑板上的演示。我们能否假设这样做:学生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允许他们自由去查资料;学生记不清公式,允许他们去翻书;老师在讲课,允许学生不听而自主地读教材„„总之,放开手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地读书,让他们驰骋在自主学习的乐园中;给想象权。学生贵在创新,创新就需要大胆的想象,我们不仅要把已有的科学结论交给学生去重新发现,而且要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探索更为广阔的领域。

但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所以分析判断的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样就给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往往会出现“跟风”的现象,从而影响评价的质量。这时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四.注重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主体,学生已经成为发展性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主体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以往的语文教学评价习惯于从“知识与能力”入手,而且体现为考试,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缺乏,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读书、如何去理解问题并不关注。如果我们把“说得还不错”变成“你的想法太有新意了,老师也没有想到这种做法!”这样对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老师很高兴,你们已经学会读书了。”让学生懂得了读书的方法,对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给予充分的赞扬。这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五.注重教学评价语言的修炼

评价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新课程要求我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的发展。”无论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的随机评价,还是批改作业中的教学评价,都需要教师具有评价的语言功底。

(1)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在实际教学评价中,不能以“只要说了话,就是优秀;只要回答的,就是创新”的标准来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既要尊重学生的发言,保护其积极性,又要客观的剖析,对学生的回答负责,真正做到“激励与分析并行,鼓励与提高同在”。

(2)评价语言要多样,富有变化。当有学生在品评教师范读时,讲得有理有据,不仅说出教师读得好,还说出教师读得好在哪里,教师要动情地对他说:“你说得太好啦,真是我的知音啊!”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内心肯定比吃了蜜好要甜。另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学会用幽默性的语言去评价。幽默不仅能搏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还能于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

(3)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要反映学生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一位学生要以推销员的身份对文中介绍的玻璃进行推销,教师当即评价:“好,你的想法很好,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老师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伟大的销售精英的。”

(4)要善于从学生错误的发言中捕捉正确的因素。对于回答有错误的学生,不要简单的否定,而是用“你再看看书,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想想自己这样的理解有没有理由和根据,想好了再回答。行吗?”这种否定既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又有启发和引导作用。

(5)评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学生成长发展走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之道,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

(6)要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有时教师要调动体态语言,丰富评价内涵。如鼓掌、伸大拇指、发自内心的微笑,也能是学生增强学习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六.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

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包括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反馈作用。评价要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看到自己在成长中的不足。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确认识自己。同时,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的大量信息,诊断学生的困难,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以此来正确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利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想对评价结果加以利用的人还包括学生的家长。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向家长做出分数和评价结果的解释:

其一,测试分数或等级描述的是学生学会的行为或目前所具有的水平,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全面正确地看待每一次的分数或等级。

其二,分数或等级提供的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估计,而不是确切的标志。

其三,单独的一次测试分数或等级不能作为对学生学习能力评判的可靠依据。

其四,测试分数或等级表明的是学生学习中的行为表现,而不是解释表现的原因。

总之,评价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又通过评价来推动新课标的全面实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评价体系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完善、具体,在《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的驱动下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也一定向着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的方向健康发展,必将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一个新天地。

第二篇:课堂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准确简明、情真意切、饱含激励和充满巧妙灵活的教师课堂评价配合语文教学,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激活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当今这个信息化和学习化的社会里,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知识接受者一跃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策划者、组织者和引领者,这些都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评价语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灵活多样的评价语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一、简明而准确的评价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准确又得体,是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方法。评价语应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语言要简洁明了,不冗长,不含糊,对于着意要强调的某个方面,更要讲得清清楚楚。

评价时要求老师具有很强的听辨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及时进行反馈,准备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有时需要适当归纳,画龙点睛,切中要害;有时需要指正,由表及里,指点迷津;有时需要引申,纵横发散,左右逢源;有时需要突破,走出定势,另辟蹊径;有时需要针对个体,循循善诱,启智激思;有时需要面向全体,以石激浪,各抒己见。

二、情真意切的评价语

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充满爱、宽容和关怀,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亲切。如:“说错是正常的,老师也会有说错的时候,没关系,再说一遍”,“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当学生提出了一个别的同学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时,老师可走上前去,注视着他的双眼,夸赞道:“你有一双慧眼哟,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很了不起呀!”这样的评价语,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言不由衷的评价语,不仅无针对性、实效性,而且会深深地伤害学生的心灵。

三、饱含激励的评价语

尊重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感悟,从学生的发言中尽量发现其闪光点,加以肯定。常发“怪问”的学生不仅一般老师不喜欢,同学也易产生反感,认为是“出风头”。如果一味地不鼓励这种学生,课堂的创新活动就难以进行下去。从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怪问”很多时候就是“创造”的种子,它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但这颗珍贵而娇弱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才会生根发芽,长成大树,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会使它腐烂在泥土之中。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性格不同,爱好也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种差异是受多种主观因素影响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强求“同一”,势必会堵塞学生创新思路,扼杀其说真话的个性。

课堂评价语,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虽然多属即兴,却源自教师个人的良好素养。我想理想的课堂评价,是因时而化,因人而异的,通过巧妙的点拨、引导、开拓、深化,使学生发现求知路上的“别有洞天”。学习的真正快乐是思维的快乐,这正如发现世外桃源的渔人一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景色固然美不胜收,但穿过山洞后那种“豁然开朗”的境界更令人惊奇而赞叹。

第三篇:课堂辩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

课堂辩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成了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的课题。围绕着这一课题,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辩论教学不失为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思路。

一、开展辩论教学的必要性。

1.开展辩论教学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由于历史原因,传统教学长期着眼于应试升学,形成了一种轻听说能力培养的教风与学风。结果学生的口才大多不佳,走上社会后社交能力低下。辩论教学以听说促读写。出于辩论双方的观点都要以确凿的事实、材料为依据,方能站稳脚跟,因此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大量的读物,并从中提取信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必须思路清楚、严密。而要具备以上素质,必须要求学生见多识广,知识丰富,思路拓宽。至于在辩论过程中,更要求学生把听说读写几方面能力综合起来。可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因而就能“笔有千钧任歙张”。辩论又成了检测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综合手段。在学习课文《赤壁之战》一文中,学生质疑: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教师抓住这一问题,要求学生课后收集曹操的资料。课堂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反方:曹操发动战役,当然是坏人。

正方:不对,曹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应该 是好人。

反方:课文最后讲,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丢盔弃甲”“逃跑”这两个字都是用来描写坏人的,所以曹操是坏人。

正方:曹操爱民如子,军纪严明,是好人。

反方:我从《三国演义》上了解到,曹操疑心很重,所以曹操是坏人。

正方: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使那里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所以他是好人。再说疑心重不一定是坏事。

听着他们有理有据的争论,孩子们敢问、善思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真正实现了民主开放。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面对这一新的要求,许多老师常常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实际上,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孕育在我们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善于引导,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这一新的教学目标不难达成。所以要提高学生素质,开展辩论教学自有一功。

2.开展辩论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被动地位,不能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授课多以“注入式”教学方式,为创造性思维开拓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引导着学生进行听说读写一系列实践活动,由于辩论教学强化了意见的分歧,使学生的思维呈发散型,围绕着讨论的问题,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从不同侧面、角度深入 思考,各抒己见,探新求异,进行创造性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一课中,在音乐课中学生已学过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设置论题为:你更喜欢雨来还是二小?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喜欢雨来为甲方,喜欢二小为乙方。

通过双方的辩论,学生不仅仅认识了雨来也认识了二小,并能体会到他们的勇敢。这样才能让学生鲜活,认识他们二位,并突出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最可贵的是:整堂课学生积极性高,参与面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二、开展辩论教学的三点尝试。

开展辩论教学一致单项式交流而成双向式,多向式交流。这样,教学情境势必倍加和谐亲切,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教与学相互促进,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但课堂辩论也易出现众说纷纭,难以收场的局面,那么如何行之有效、切合实际地展开辩论教学,使它成为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并为素质教育服务呢?我曾作了些粗浅的尝试:

首先,应循序渐进。以课外思考题的形式布置学生准备辩词,然后把话题引进课堂。这样不仅节约时间,避免冷场,而且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锻炼了写作能力。一般说把带有分析综合性的话题放在总结课文这堂课上进行,以辩论形式分析,最后由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比较合适。例如:《少年闰土》中闰土的形象分析,可设计这样的论题:闰土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一个人?闰土有那些新鲜事?你想“我”又会有哪些新鲜事?课后思考准 备,课上辩论总结。辩论主题为:在当今社会,如果要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

甲方:我喜欢做闰土。因为老师说那个社会正是闰土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小时候自由自在的闰土,可以捕捡贝壳、看跳鱼儿,多有趣!你们不是很羡慕吗?

乙方:闰土虽然自在,但他没能受教育,是个野孩子,太无聊了,这样能行吗?不是常听同学们说,有知识就有魅力吗?哪像“我”尽管不是很自由,但能受良好的教育,很有教养。

甲方:对方辩友注意,你们犯了大错,谁说闰土没受过教育?在广阔天地间所做的一切难道不是知识?不是在受教育吗?

乙方:这仅仅是闰土农村生活的一些事,对一个城里人来说难免会有一些好奇。反过来,少爷“我”在城市里的许多事,课文中没有说,如果写出来,也许要多得多,闰土会羡慕不已的。

甲方:请问对方辩友,你想做一只“笼中之鸟”还是想做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呢?乙方:什么“笼中之鸟”能展翅高飞?少爷后来成了伟大的文学家,闰土有什么呢?

其次,巧设疑点。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广有争论的问题,都是设疑、质疑的重点,确定辩题的内容。例:《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有这么一句话“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学生难以理解,同时,并产生疑问。我就设置了“作者到底是不是罪人?”进行正、反方辩论。

正方:我认为他不是罪人,因为作者暂时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 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他还会回来报销祖国。

反方:我认为他是一个罪人,因为当时国家这么危急,他还要离开,这是一种逃避。

正方:他如果留下,只能是死路一条。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们懂吗?

反方:那对方辩友,是否听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越危急的时刻,越要挺住。

正方:那么他求得更好的经验和战斗的武器,是为了更好报效祖国,如果叫你现在去报效祖国你行吗?不行,只有学好知识,掌握了本领才能去呀!

反方:如果每一个青年都像他那样,一遇到困难,都去外国学习,那中国当时的革命谁来搞?

正方:但是,事实并不是你们所说的那样,当时被迫无奈,如果他处境不那么危险,凭着他这颗爱国之心,他会干得更好!

在辩论中学生把本堂课的重点、难点都解决了。对这些问题的辩论,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解疑中把握文章的要点。

再次,把辩论引入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在给学生指导写作时惯于给段材料、出个题目,提点要求,学生则当堂完成作文。学生经过短时间的苦思冥想匆忙敷衍,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干瘪单薄,不痛不痒。如果有准备地组织好课堂辩论,丰富学生写作思路,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

例:《赤壁之战》之中曹操是好人还是议论后,要求课后搜集有关资料,认真分析研究,探讨一下曹操的是非功过,写一篇小议论文,题目是《我看曹操》,要有自己的观点,还要有理有据。

例:《少年闰土》一文通过辩论后,写一篇《闰土我想告诉你》。当然辩论课堂,也可以写成《一堂难忘的课》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的思维素质大大提高,协作水平也相对提高。

辩论教学是一种参与,一种交流,一种竞争,更是一种创新。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启发或与其他学生共同地形成他们自己的研究讨论学习方式和活动计划,这也是当今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细致钻研教材,合理、有效地设置辩论论题,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激起争论、产生共鸣,那学有主思有创意的亮点,会使学生在辩论教学中真真的享受求知的欢愉。

第四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评价“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评价”

作者单位:成都石室中学作者:吴潇松电话:***

【摘要】新课改实施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主体也有了改变,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加全面有效地利用这些改变,提高课堂效率,是笔者的思考。其中,“课堂评价”这样一个教学关键词,也应该有其新的内涵和外延,就此,笔者比较了传统和现代的一些相关概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典型教学案例,对“课堂评价”的新含义、“课堂评价”的主体与种类等相关话题,有如下一些思考。

【关键词】“课堂评价”“课堂评价”主体“课堂评价”种类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一线教师更加注意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另外一种看上去很美的“满堂问”,而在问答之间,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也就成为一个关键。课堂评价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们很多节课都在课堂评价,可是有多少教师会想到课堂评价者不应该只有自己一个人呢?又有多少教师会思考自己的评价是否有效,是否高效呢?又有多少教师想过评价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结合这些疑问,我有如下一些思考。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课堂评价”。课堂评价又称评价任务,是一种紧扣教学目标,并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能力的具体行为,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谈到: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学习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完善教师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课堂评价不只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改变讲授主体的一个步骤,也只是为了发现学生在教学中不足而故意设置的“陷阱”,而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或亮点”的平台,来达到检验和改进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完善教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设计中难免有很多疑问,在课程进行中,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疑问带到课程当中来,交由学生评价、讨论、生成,课堂的生成应该有这样一个内容,那就是课堂内容不必一定是教学预设,完全有可能是教学生成,这也正是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完善教师的教学过程”。

其次,我们来思考一下关于“评价的主体”。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样的说话已经不是新鲜词语,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之中,如何呈现和体现这一点,却还有一些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在“课堂评价”中,我们就可以想一想,谁是课堂评价的“主体”?也就是说,除了我们教师自己的评价,学生该不该有发言权,该有多大的发言权?我认为,在“教学评价”中,更应该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有评价的权利,这是民主的一种体现,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也不久仅仅是学习总结阶段的一个环节,它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既是被评价者又是评价者。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评价的机会,赋予学生评价的权利,要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学生自我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发展问题的能力以及根据已有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对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其判断能力自然会得到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如:在朗读教学中,数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即可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再相互之间 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再如,作文教学中进行的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在这里尤其要注重发挥同学之间的互评作用,事实证明,来自同伴之间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美国一位名叫海伦的教师,在教育后进生效果不佳时,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再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集中起来,抄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学生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自己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这张并不起眼的小卡片,让优秀学生的优点更加突出,使他们更加自信,同时也使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后进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增加了自信。海伦的学生中有位叫迈克的青年军人——这个当年因上课捣蛋而被其他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的学生,后来还把这张卡片带到了越南战场上。他阵亡后,人们从他的衣袋里发现了那张因折叠、磨损而破旧的、有的地方还被粘贴过的卡片,那就是由同学们评述而由老师亲手抄写的迈克最好品行的卡片!由此可见,同伴间的激励,更能使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产生强大的动力,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最后,我们不妨再来思考一下“评价的种类”。评价有种类之分吗?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大部分教师无非就是肯定或者否定学生的回答,当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得知要“激励性评价”后,“表扬之声”满课堂,这又好吗?

我曾经见到这样的语文课堂,从课始到课尾,无论学生是读了一段课文,还是口头回答的;无论是答对了一道题的,还是回答了几句话的,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说得真好!”“真不错!”“你真棒!”的称赞声不绝于耳,有的教师甚至要求全班孩子一次次掌声鼓励。可是慢慢地,你会发现起先整齐响亮的掌声会变得稀稀拉拉,有的学生甚至根本没有听别人的发言,只是为了鼓掌而鼓掌,这样的课堂效果好吗?究其原因,那就是教师会不会“评价”。

要有恰到好处的激励式评价。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均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培训,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已成为共识。多表扬,少批评,本身没错,但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绝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适时地,恰当地使用表扬。我认为,在激励式评价中,有这样几个原则:要具体,要真诚,要有度。

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我的采访,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生:我刚才观察刘老师,发现刘老师爱重复杨烈驰的话。生:刘老师采访时眼睛直盯着杨烈驰,而且边听边点头。师:(很满意地点头)好,这是采访的技巧,采访者要会倾听,适当重复被采访者的话,会使对方有认同感,愿意继续交谈。

生:我认为有时采访者要根据被访者的回答调整一些问题。师:(赞赏地)太棒了!这一点是你自己思考出来的,我刚才的确因为杨烈驰的回答省略了一个问题,你很有眼光。

生:我发现杨烈驰作为被采访者回答问题很完整。

师:对!被采访者要听清楚问题,用完整、概括、简炼的语言来表达。师:请同学们谈谈吧。

生:采访者面带笑容,这样被采访者很乐意接受采访。生:采访者的问题明确,便于回答。

师:这一点很重要,设计问题也是个学问。(师故意喊了一个刚才回答问题出错的学生)生:我觉得采访者要注意目光与对方的交流。师:(大力表扬)好,这次的发言抓住要害了,说明你捕捉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在上述这个案例中,教师的每一句激励式评价的语言都很具体明白,有针对性,如“好,这是采访的技巧,采访者要会倾听,适当重复被采访者的话,会使对方有认同感,愿意继续交谈。”“太棒了!这一点是你自己思考出来的,我刚才的确因为杨烈驰的回答省略了一个问题,你很有眼光。”“好,这次的发言抓住要害了,说明你捕捉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具体评价,不能过于笼统,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的,只说一句“你真棒!”、“太好了!”“你真了不起!”等类似的激励,其效果就不如具体评价的效果好。

激励性评价可以就事论事,针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具体作品,也可以概括地针对学生某个阶段,或针对某个方面的学习和发展的倾向性表现。但在评价中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因为此时的主体不仅仅有回答的学生,更有在座的更多学生,如何有效的把这个学生的长处分享到其他学生身上,这样具体的激励才更有效。

再看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这样的评价:“我刚才的确因为杨烈驰的回答省略了一个问题,你很有眼光。”这就是教师在诚恳承认自己的不足,哪怕有时候是教师“有意识的错误”,能够在学生面前“承认”,这就是一种真诚与气度。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必然无比自豪,学生同样也会会为教师的真诚而感动,从而促发其主动回答的勇气,“老师都不怕有错,更何况我们?”。这就是评价中的真诚,既是在激励发现教师“不足”的学生,同样在激励达不到一定水平的学生。

最后我们来关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最后一次评价,是针对一个之前回答错误的同学,教师再次给了这个同学机会,在学生回答之后评价“这次的发言抓住要害了,说明你捕捉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紧紧盯住学生的优点、长处,但是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提升点”,这就是说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懂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应该更多地看到学生的可取之处,而不是挑剔、刻薄地要求学生尽善尽美。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应该有度,要有包容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广度。

上海育才中学特级语文教师李强老师说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一次他在西安高新一中听课,一位语文老师教授《再别康桥》的最后,请学生起来评价《再别康桥》与《再见康桥》,一个学生用了巧妙的比喻来形容“小提琴与二胡的两种感觉”,当时李老师和在场所有听课同学、老师都被这位学生的回答所折服,掌声经久不息,不过李老师却在高度评价后追问了一句:用比喻来回答,你境界很高,那你知道中国文学史上也有一位很善于用比喻来说理的大家吗?学生回答不知道,这个时候老师板书“钱钟书”,事后,高新一中的老师给李强老师反馈,他们学校图书馆所有钱钟书的书籍被学生借完,还要求学校追加购买。

这个案例,李强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无非就是,课堂的激励式评价不仅仅应该激励在座学生,连那个已经很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再上一个台阶,那就要看你的评价中有没有这个广度的意识。

综上所述,在我们的“课堂评价”中,只有正确认识到课堂评价的含义、主体、种类,我们才会抓住课堂抓住学生抓住实效,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新课程理念。最后,以李强老师的一句话来结束“只有会评价的教师才是一位成熟的成功的语文教师”。

参考书目:

1、《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王荣生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第五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实验小学

杨兴琴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创新了新时代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让学生们获得了全新的学习体验。笔者力求运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改变传统的“教中学”模式为全新的“学中教”模式,践行以学为本、以生为本理念,让学生在教学做合一中,强化自身知识与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本文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展开说明,阐述了运用微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有效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运用微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建构概念、迁移拓展、实践探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案例呈现】

一、课前自主学习--微课指导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在描写中融入了真情实感,将灵魂融入到黄果树瀑布中,表现出对瀑布的喜爱之情,也透露出对人生的深刻见解。整篇文章显示出勃勃生机,需要用心灵感悟才能透彻领悟。这样一篇写景散文,不仅是文字优美,而且里面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结合三维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重点是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与运用技能;过程与方法,在基于微课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备课时,笔者了解到《黄果树瀑布》重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这几处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出黄果树瀑布的美丽和壮阔。需要学生能读懂它,且了解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

基于对文本的理解,笔者制作了一个6分钟的微课视频。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运用ipad的educreations工具,边手写,边录音,完成后将视频地址发送给班级群,让学生在线观看。另外,微课视频制作方法还有很多,如运用最新版的PPT“录制幻灯片演示”的功能,就能够直接将动画演示、批注、讲解录制成视频。微课视频中,我收集了一些关于黄果树瀑布及其他瀑布的一些图片资料,并配上音乐,旁边附上相关比喻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比喻句描写出来的景象。之后引导学生知识迁移,在文章中找到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和段落,反复朗读和品位其表达效果。

学生完成预习以后,再结合在线测试平台,检测预习效果。笔者发布在线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并提交给笔者审阅。通过检测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总结如下:

1、通过观看视频和朗读课文,学生明白了比喻的精妙,且能在文章中找出几处比喻句;

2、学生了解了比喻句的特点与效果,不过学生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对部分句子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少数句子的理解出现了错误。

基于学生微课学习及以上学情,笔者结合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可以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过程。

二、课堂深化探索--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开始以后,笔者基于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一系列的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教学活动:

1、小组互动讨论研读成果

将学生分为6人一小组,小组间交流、汇报微课中的学习成果,举出例子分析说明《黄果树瀑布》中比喻的用法和效果。交流讨论中,学生们互相点拨与讨论,找出了更多的比喻句,同时也记录下小组成员都难以解决的问题。解读比喻句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和运用方法,挑选出未解决的问题,完成汇报意见的书写,为与全班交流讨论奠定基础。

2、小组归纳汇报学习成果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成员上讲台汇报学习成果,阐述小组对比喻的理解,举出例子说明比喻句的构成及运用方法。在汇报完成之后,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并提问,台上学生回答并交流。

3、教师答疑解惑深入分析

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组织与引导的作用。针对学生的微课学习前期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为学生答疑解惑,针对性的点拨,凸显出重难点,在关键的位置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完善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思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方法。

笔者收集在线测试平台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和课前学生通过QQ群、班级网站留言的反映的相关问题,运用PPT的形式展现出幻灯片,让学生一起总结与交流这些问题。另外,配合电子白板,呈现出微课学习讨论后各个小组总结出的问题,师生互动交流与探讨,得出结论。

问题一:“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是比喻句吗?

问题二:“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是比喻句吗,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

笔者点拨,问题一中不是比喻句,虽然有“仿佛”这样的比喻标志性词语,但是它只是叙述距离很近。问题二是比喻句,本体是瀑布声,喻体是雷声。

之后进一步总结归纳,有比喻标志性词语的句子不一定是比喻词,相反,没有标志词的也不一定不是比喻句。比喻分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有标志词,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暗喻没有标志词,也是由一个事物来比为另一个事物,借喻中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4、在拓展实践中内化知识

学生们反复朗读课文,领悟《黄果树瀑布》课文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特点、运用效果。之后反思感悟,似有所得。笔者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作文本,对照以前已经完成的作文,找出几处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重新造句,提升语言的表达效果,丰富文章情感,使文章变得更生动。在改句子完成后,与小组成员交流分析。

5、运用反思建构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们以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某个具体的景物、片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生动的描写,并反复研读和分析,以求尽善尽美。比如,晨起的朝阳,落日的余晖,飘飞的柳絮,万里绵延的长城,清冷的秋景等。

学生写作举例:第一次见到长城,给我的感觉是亲近,它并不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让人望而却步。不过,登上一个关营城堡口,突然让我对它肃然起敬,那是多么的巍峨雄伟,又是多么的气势磅礴,从上往下看,一眼望去,长城绵延数十里,犹如祖国的心脏,牵动着祖国的脉搏,从下往上看,长城与天似乎相邻,浑然一体,正符合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句诗中的景象。而长城城墙周围望不到边的青山绿树,犹如一把古琴,拨动着所有旅游者的心弦„„

学生们在写作运用中,掌握了比喻的写作手法,将景物、事物比喻为另外的事物,以提升描写的形象性,让阅读的人能够更加明确你想要表达的意境和画面。通过写作运用,学生们建构了完善的知识网络,在后续的反复练习中,能大大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写作能力。

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清脆雄壮的瀑布声作为整个课程的结束,PPT课件上显示出如下内容:

比喻能够丰富文章内容,提升文章的美感,且让描写更加生动,比喻有明喻、暗喻与借喻之分,明喻有好像,似乎、如来这些明显的标志词,暗喻没有明显的标志性词语,借喻中本体和标志词都不出现。

到此,课程完美结束。【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一是运用微课,需要完善教师专业素质。教师需要掌握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运用理念、方法,及新课改的教学思想,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实施以学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另外,教师还需要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与方法,能够熟练制作和运用微课,展开翻转课堂的构建与教学;

二是运用微课,需要凸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互动交流,自主学习与探究,在翻转课堂上多表达、思考,强化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技能,也完善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运用中循序渐进的提升;

三是运用微课,需要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将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微课运用了现代化的技术,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和交流,传统教学模式重视教师的引导和反复训练强化,将两者结合,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四是运用微课,需要凸显语文学科特点。以学科教学为主体,避免形式化、工具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微课应该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布置一些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有目的的展开微课学习,课堂上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运用,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微课的工具性合理运用,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小学语文中有效利用微课,不断强化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针对性、过程性、实践性、互动性与创新性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中,让学生扎实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语文素养。

2015.11.22

下载浅谈课堂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课堂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翻转课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翻转课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在诸多的新颖的教学模式里,“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逐渐渗......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对教育模式的革新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其中,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点科......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广东省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陈子路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其多样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学习环境,成为......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单 位: 姓 名: 时 间: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是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

    浅谈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天津市东丽区东大桥小学 庄春璟 内容摘要: 新课改以来,人们都在提倡创新,提倡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用何种教学手段,也是每个教师应当探......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势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家港市阳光学校 邮编215615 韩青 【摘 要】现代多媒体教学显示了许多优势,也引发了一种现象:有的老师不熟悉制作课件便从网上下载,不加......

    浅谈远程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远教论文浅谈远程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为农村中小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