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赋教案

时间:2019-05-12 16:2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别赋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别赋教案》。

第一篇:别赋教案

导入语

有人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厚土重迁的民族,我们千百年来酿成的别离愁苦,能把任何一个在这片土地上生存过的人醉倒。在中国诗歌史上,数量可观的赠别诗词,就是我们领略古人生离死别、相思成灾的活化石。写过“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李商隐,更是谙尽离别滋味,竟然说:“人世死前唯有别”!可见,在古人眼里,离别,是仅次于死亡的巨痛,是人生不可战胜的顽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才子江淹《别赋》笔下的离别滋味。

别赋从字源学的角度讲,“分”、“别”二字都从“刀”,《说文解字》释“分”字云:“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是啊,分别可不就是一把锋利的刀么,它把我们的人生割成若干块,让我们苦,让我们痛!因为离死亡还远,那或长或短的别离便成了我们领略死亡滋味的替代品生命的色彩和价值,便在这一次次的离别中被体认,被确立。

文章开头以“黯然銷魂者,唯别而已矣。”为全文的悲音定调,统摄全篇,点明离别之苦。造文最重起句,古人都恨不能三年磨一句,就盼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然而像《别赋》这样仅靠着起始一句就足以名留青史的可和大熊猫一样的稀罕。“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人生四大苦,其中莫过于生离死别,爱别离并不比死亡好多少,顶多还留个希望,一个也许能重逢的希望。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忆,多少不知愁的香闺少妇,弹清商的荡子之妻就是凭借着一个渺茫的希望,熬过“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的一生。从“侯人倚兮”的远古,到“悲莫悲兮生别离”的纷纭战国,辗转在红尘中的红男绿女们重复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的悲剧。送别是我们文学几乎最重要的主题。在怀揣七彩笔的江淹的笔下这个主题获得前所未有畅快淋漓的表现机会,也许是江淹写的实在是太好了,使得后来者难以超越,千载以下当才子金庸想渲染杨过与小龙女这对生死相许的爱侣十六年漫长的别离,想到的还是这首《别赋》,这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秦吴絕國”,“燕宋千里”,使人想到帝王失国的悲哀。如李煜“雕栏玉砌应犹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怨。又如北宋失国,二帝被虏的“靖康耻”。他们身为帝王,不但保不住世袭的江山社稷,甚至不能给老婆孩子一个安稳的家,千里迢迢做了俘虏,在异国他乡忍辱负重苟且偷生,他们的离愁别恨,岂止是一江苦水!再如那些被作为政治交易筹码的少年公主,她们小小年纪远嫁他国,她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她们孤独无奈的离别之痛,岂止是“黯然失色”呢?还有那些在国与国的信誉危机之间作为人质抵押的少年公子,他们生死未卜的离别岂止是愁苦呢?在这些以交易的方式抵押的尚未成年的少年少女离去后,他们的母亲又是如何的忍受这不同寻常的离别之苦呢?就连春秋时大名鼎鼎的女政治家赵威后也是拉着女儿燕后的脚跟,抱着儿子长安君不忍他们离去。“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春苔生”“秋風起”是年华轮替万物兴衰的标志,不管是在此时离别,还是离别后的此时,都会引起人生苦短,岁月易逝的哀叹与伤感。所以此时此刻很容易唤起游子“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的凄凉迷茫感觉。“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側,棹容与而詎前,马寒鸣而不息。”这是屈原《离骚》与《哀郢》离愁的再现:《离骚》中有“悲余马怀兮,蜷曲顾而不行。”;《哀郢》中有“楫齐扬而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连马都不愿意离开故乡,蜷曲住身子,回头望故乡,可见主人的恋乡之情了。战乱中被迫离乡背井的郢民们,举臂划船,船却虚晃而不前,由此可见离别之难了。走水路船凝滞在水中不愿走;走旱路车停在山边不愿走,船桨虚划徘徊不愿走,马凄切地鸣叫着不愿走,千难万难,难在别离,但终归还是不得不离,这就是人生无奈的苦衷。“掩金觞而不御,横玉柱而沾轼。”人在痛苦时,或借酒消愁,麻醉自己,以减轻伤痛;或弹起琴瑟,发泄哀怨,以歌代哭。可面对沉痛的别离,酒与琴显得是那么苍白,沉闷中只有无尽的泪水下垂。“居人愁卧,恍若有亡。”留下来的家人,恍恍惚惚,和愁而卧,左思右想,像丢了魂一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日下璧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的时光流逝中期待亲人的归来。“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罹霜。”“兰露”是离人流不尽的泪水,“霜楸”是悲哀笼罩的家的意象。孤独的人在悲凉的庭院中巡视仰望,高大的楼阁空空荡荡,环视室内冷冷清清锦帐虚设。这就叫“巡曾楹而空掩,抚锦帐而虚凉。”怨妇孤独的睡在冰冷的帷帐中,幻想着远行之人在梦中也会“踯躅”不前,期盼着他们离家的灵魂飞回故乡。离别的留守的,谁个不是“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这样的相思到了极致,就当如屈子般“魂一夕而九逝”,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聚光灯下江淹让一个如屈原般的即将远行之人缓缓出场,用他欲止不可,欲行不能的沉重步伐,用居人朝思暮想的愁苦,用他们漫长时间与空间都隔不断的魂牵梦萦揭开了别赋这场大戏的序幕,“别虽一绪,事乃万族”的各式离别次第上演。

富贵别 这是一个热闹非凡的顶级娱乐宴会,轻歌、曼舞、华衣、玉人,觥筹交错,珠玉生辉,贵宾云集,笙箫罗列,歌声动人。以至于使得“驷马仰秣”走神,“渊鱼出水”聆听。尽管送别的宴会如此的豪奢,鲜花着锦,烈火烹油,送别的声势如此浩荡,送别的歌乐如此美妙,送别的歌女如此迷人,可还是阻挡不了离别人的伤感之情,仍然是帐饮无绪。“造分手时衔涕,感寂寞而伤神。”宴席一散,黯然失色,泪眼相别,可谓是良辰美景虚设,离别人终究还是衔涕伤神。开场第一幕就是达官贵人之间气派的分别场面,作者浓墨重彩,出手不凡,然那送别的场面越是热烈,别后就越显孤独冷清,正如炮仗越是震得响就越能显出随后的静寂。

第二种写的是剑客游侠的诀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八个字一砸地,蹦出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四大杀手聂政、豫让、专诸、荆轲。这四位刺客都是讲义气的冷面杀手,在他们的价值取向中,突出了一个“义”字。不论是杀人后破相剖腹的聂政,还是为报仇漆面吞炭的豫让,不论是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荆轲,还是沉着冷静的专诸,尽管他们都有一颗冷酷的心,但是他们在“割慈忍爱”与亲朋诀别时,在“离邦去里”与故土告别时,他们同样有“沥泣共诀,抆血相視“的儿女之情,他们也在哭,他们也有痛。但是 “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纵马远去,慷慨决绝。给亲人留下的只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马后扬尘。“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不为死后的虚名,仅求抱知遇之恩。这一别就是生死诀别;这一别待他们干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显尽男儿本色,留给亲人的就只剩下生死相隔的绝望;这一别真真是义侠壮士的悲壮离别,场面何等的激烈昂扬,动人心魄。侠客是不兴痛哭流涕的,即使明知此去就是为人生演出最后一曲慷慨壮丽的乐章也做不来哭哭啼啼的小儿女状,他们是自主的选择了人生的道路,士为知己者死,既然选择了成为英雄,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一个背影,一个传奇。这是正剧不是悲剧,在中国的舞台上悲剧上演的更多,前仆后继演员无数。最让人心痛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多少父母就在这样撕心裂肺的痛哭中永远的送走了儿郎,送走了心头的至爱,生命的希望。

“闺中风暖,陌上草熏。日出天而耀影,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氤氲。”家里是春风送温暖,路上是青草流芬芳。太阳出来照的繁花似锦,地上的露水闪着光辉。红尘在阳光照耀下明媚灿烂,草木在新春中散发着香气。

“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这些少年郎为了保家卫国,又或者为了实现统治者的野心,拿起武器,告别家园。有的在这条不归路上成为李广般的将军、英雄;更多的则成为无定河边的枯骨„„想象着茫茫的“辽水无极,雁山参云”,先别说久戍不归生死未卜的忧心。就单单说高山远水,就给人以“一去便是天涯路,思人只在梦里头”的惆怅了。那是极遥远极艰苦的地方,那里有虎狼般的敌人,爱子、良人还能无恙的归来吗?与前一个场景的悲壮不同,这一回的画面悲痛而让人心酸。偏偏江淹觉得单单这些承受着人间最大不幸的百姓倾情演绎还不过瘾,他还有意的涂抹上夺目的朝阳,灿烂的初露,雾霭笼罩的绿林,正值花期的桃李,这里明写家园美,不但体现出从军者对美好的家园的难舍之痛,还暗含着与雁山云雾笼罩的阴森萧杀,与辽水冰封雪飘的凄凉对应比较。因为在此草木初生之际,塞外风景无须多言,人们也会知道那里天寒地冻荒无人烟,在做了种种铺垫后,江淹选择一对母子做这一幕戏的主角。“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桃木李木在灵物崇拜中有镇灾避邪的传说,慈母攀着桃李不放,是别无选择中的一种祈福的表现,希望儿子此去能够逃开灾难平安吉祥。在这不忍别而别的凄怆中,突兀出慈母哭泣着望着儿子远去悲哀,儿子带着母亲的哭泣声远去的离愁。

第四种写的是使者之别: 离开故土远赴异国,是一种遥遥无期之别,甚至是生离死别,但往往意志坚定一往无前。送行的人主要是父母亲友故人,心情特别,话语沉重,情深意重,祝福无限。“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这一小节开头就突出了空间与时间的漫长。“视乔木兮故里,诀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大树是闻明古国的象征,恋树就是恋国,桥上惜别,意味着天河阻隔,相会难再得。出使者凝视着大树,内心的悲凉虽然不予言表,但他明白此去归期未有期的道理。左右的“魂动”,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张张凄然的脸,亲宾的“淚滋”,展现的是一种低迷无声的抽泣。这种静寂的悲哀,蕴含着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苦涩滋味。被压抑的悲哀比哭出来的悲哀更加痛苦。“班荆道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不拘礼节而畅叙旧情,借以表达思乡爱国及与朋友的深厚交情。“樽酒叙悲”指的是苏武在北国牧羊时赠李陵的诗:“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怨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作者在这里借用这两个典故点出此时一别难以再见,只有寄情于飘渺的偶然相遇了。江淹没有直接去写去国者的悲痛,反而从送行者入手,江淹如此并不仅仅是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段烘云托月,而是真正抓住了生活的实质,真真是写实至细,入木三分。君不见空港内,送行的总是比那马上就要登机的哭的更伤心更不舍。那要走的心中百转千回,有离家别友的不舍,也有面对漫长路程的担心,有对那遥远目的地的恐惧,更有建功立业的憧憬,太多的情愫纠缠在心头,自然不像那送行的人心境单一伤心的那么纯粹。“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这是一个凄凉的时日,大雁留恋不舍哀鸣着向南飞去,白露无情地落下扼杀了万物。“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崎岖的山路过了一山又一山,弯弯的河岸走了一程又一程。这里的“怨复怨”“去复去”每句重沓用了两个相同的动词,两句连用两个“复”字,含有时间乘以空间无限远的意思,给人以“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的没有期限再见的离别之感。亲人之间越离越远,可是心里还在默念,口里还在絮叨,行子说着“走了啊走了啊,一步一回头,亲人说好走啊好走”可是手臂还在挥动,这样的离别场面,离人的神态,送行者的挥手都让人心碎。第五种写的是宦游之别游子走了,走的都是游子,留下的总是思妇,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铸成了挺立世间的望夫崖,望夫石。情人的离别不仅仅是悲伤的也是缠绵的,相思一字缠绕着这些痴儿女的灵魂,如春蚕,到死丝方尽,如蜡炬,成灰泪始干。江淹不写那追求功名富贵的男子,只细细的铺叙那“瑶草”般风华正茂的女子侧重写闺阁的寂寞与思妇无穷无尽的期盼。“君居淄右,妾家河阳。”一个在淄水的西边,一个在黄河的北边,那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作为一个女人远嫁他乡不容易,当然是期盼夫妻常相厮守恩爱不弃了。“同琼佩兮晨照,共金炉兮夕香。”这里以“同晨照”“共夕香”说明夫妻情投意合形影不离。“君接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郎君千里做官,可惜留下瑶池仙草一样的妻子,独守空房,这里不但点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怜爱,更突出了妻子苦苦等待的哀怨。“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这是一个高雅娴淑聪明伶俐的主妇,她既会弹琴,还会织锦,可是自丈夫走后,无心弹琴,懒得织锦,致使高台织机上的精细丝织品蒙上了晦暗的灰尘。由此可见主妇“思君令人老”的颓废,离别把一个高雅勤劳的主妇变得心神不宁慵懒无聊。“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兹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这是一首四季寂寞孤独歌,是随着点滴流逝的时光堆积成的相思,春天只有庭院里初生的青苔作伴,秋天罗帷帐中只有明月相伴;夏天躺在清凉的竹席上等不到天黑,冬天独守着孤灯盼不来天明。这春秋夏冬,白天黑夜,独守空房,行影自怜的凄凉与谁诉?青苔有知吗?明月有情吗?夏簟知冷吗?冬釭知晦吗?无奈的思妇只好把思念的痛苦织在一块手绢上寄予丈夫。“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织锦曲与回文诗每一首诗都是悲凉悱恻的幽怨,每一句话都是一往情深的真情流露,令人为之动心。这样精美玄妙的诗,是思妇相思的心丝织成的锦绣,是思妇痛苦中心头滴落的血孵化的精华,思妇在孤独伤感中的字字血,点点泪全寄托在不言的回文诗中。这一幕与其说上演的是夫妻的分别,不如说是思妇一个人的独幕剧,这一幕在文人的笔下上演了无数次,忠贞而又耐心的等待,在华章词采中,在古诗民谣中,等待了一个又一个世纪,这样的意象到底凝聚了多少象征,几许深意,恐怕连习惯以思妇代言的诗人词人们也未必能说的清楚。第六种写的是求道学仙的别离:“倘有华阴上士,服食还山。”离别的人是在华山修仙准备羽化上天的道士。“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多年修炼,道行已经很深,但是还没有得到真传。每天坚定不移地守着炼丹的红火金鼎,对于世事全然不顾。这是一种脱胎换骨的追求,这是一种雷打不动的信仰精神。然而一旦修炼成功准备“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时,在天上一小别,人间一千年的诀别中,也受人情的牵制,辞别亲人时也是依依不舍的。这是一种成功通向理想境界的飞黄腾达的诀别,是无须担忧的志满意得的诀别,这种诀别是在亲人庆贺自己庆幸中参合了一些淡淡的依恋轻轻的离愁的诀别 第七种写的是恋人之别:情人离别之伤感,夫妇之思是礼法内的,发乎情止乎理,情人之间的痴情狂爱却是礼法之外,难以自控的。前者是温和,慢慢熬慢慢熬,用时间做薪柴,去熬生命那煲汤;后者却是夜深时爆发的山火,带着席卷一切的原始野性。可这样的热情却偏偏要被束缚在礼法的牢笼里,要忍受离别的苦痛。“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到底伤如之何呢?前面几幕离别总还是人间的,是礼法内的别情,而最后这两幕一幕是情人之间的私心徘徊,另一幕排在情人之前演出的这一幕竟是驾鹤上汉,骖鸾腾天的华阴上士与人间的离别。江淹这样安排的用意到底是什么,是无意为之,还是独具匠心,在夫妻与情侣之间用仙凡之别彻底隔开,“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告别了这个世间也就真正的告别了别离。在这样的告别之后,偏又唱起了“芍药之诗,佳人之歌”,这样缠缠绵绵的情歌。

以春情秋思表现了恋人的思念,即相逢、相会、相约、相爱的缠绵。“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之如何!”每逢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也叫春禊),卫国的少男少女们穿着新制的春装,唱着“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岂不知倾城又倾国,佳人难再得。”的情歌。这些多情的少女们手里捧着芬芳的兰草,或在桑林中等待情人到来,或在水滨前相约情人嬉戏,或在郊野邀请情人宴饮行乐。她们情窦初开,痴迷地陶醉在一派明媚的春色里,欣喜地倾心于溱洧两河荡漾的清澈渌波中,把代表相爱的兰草送给情人,依依不舍地沿着河岸送情人到南浦,凝视着情人渐行渐远的身影,止不住的热泪涌上了眼眶,她们低头暗自思量:此时一别,何时再相会啊。从此思念的心如抽不完的蚕丝,相思的泪如燃不尽的蜡烛。从初春一直到“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的深秋,与情人相别的那一幕,还是时时不能忘怀,对情人的思念仍在心头萦绕而无法解开。这是一种先尝欢乐趣后饮思念苦的痴情儿女别离。她们苦苦地问连根,有丝多少?连心知为谁苦,她们难忘记,常思念,南浦断肠处。对于恋人来说,离别时短暂的,但离别后却藕断丝连着无数个短暂,在撕扯和啮齿着离别人的心,离别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否定,喜剧也好悲剧也罢,恋人间的情感在离别中又前行了一步或者是苍老了一步。

文章结尾作者又写道“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骸,心折骨惊”,将整篇文章之“别”作了一个总结,使各种离别之行犹如再现,使各种离别之愁跃然纸上,为文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总有太多的理由令有情人分离。江淹的生花妙笔写下的《别赋》不仅融入了他个人的坎坷经历,时代的风云起伏,亦流淌着这世间所有有灵性的生物共有的悲哀。这世界哪个时代哪个地方会有哪个人一生能没经历过分离的悲哀呢。从这种意义上说江淹是如斯幸运,他创造出的作品超越了时空与意识形态的局限,他描写出了人生难以逃避的悲哀,这样的作品是永恒的。几个世纪后的我们慨叹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未来的人们将与我们共享这永恒的悲哀,只要这世界还有人,还有离别,就有心灵能对这样的作品有感应

第二篇:《别赋》原文与翻译

《别赋》是南朝文学家江淹创作的一篇抒情小赋。此赋以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画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游宦、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的侧影。以下就是小编分享《别赋》原文与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别赋》原文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 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别赋》翻译

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何况秦国吴国啊是相去极远的国家,更有燕国宋国啊相隔千里。有时春天的苔痕啊刚刚滋生,蓦然间秋风啊萧瑟初起。因此游子离肠寸断,各种感触凄凉悱恻。风萧萧发出与往常不同的声音,云漫漫而呈现出奇异的颜色。船在水边滞留着不动,车在山道旁徘徊而不前,船桨迟缓怎能向前划动,马儿凄凉地嘶鸣不息。盖住金杯吧谁有心思喝酒,搁置琴瑟啊泪水沾湿车前轼木。居留家中的人怀着愁思而卧,恍然若有所失。映在墙上的阳光渐渐地消失,月亮升起清辉洒满了长廊。看到红兰缀含着秋露,又见青楸蒙上了飞霜。巡行旧屋空掩起房门,抚弄锦帐枉生清冷悲凉。想必游子别离后梦中也徘徊不前,猜想别后的魂魄正飞荡飘扬。

所以离别虽给人同一种意绪,但具体情况却不相同:

至于像高头骏马配着镶银的雕鞍,漆成朱红的车驾饰有采绘的轮轴,在东都门外搭起蓬帐饯行,送别故旧于金谷名园。琴弦发出羽声啊箫鼓杂陈,燕赵的悲歌啊令美人哀伤;明珠和美玉啊艳丽于晚秋,绫罗和纨绮啊娇媚于初春。歌声使驷马惊呆地仰头咀嚼,深渊的鱼也跃出水面聆听。等到分手之时噙着泪水,深感孤单寂寞而黯然伤神。

又有自惭未报主人恩遇的剑客,和志在报恩的少年侠士,如聂政击杀韩相侠累、豫让欲刺赵襄子于宫厕,专诸杀吴王、荆轲行刺秦王,他们舍弃慈母娇妻的温情,离开自己的邦国乡里,哭泣流泪地与家人诀别,甚至擦拭泪血互相凝视。骑上征马就不再回头,只见路上的尘土不断扬起。这正是怀着感恩之情以一剑相报,并非为换取声价于黄泉地底。钟磬震响吓得儒夫脸色陡变,亲人悲恸得尽哀而死。

有时候边境发生了战争,挟带弓箭毅然去从军。辽河水一望无际,雁门山高耸入云。闺房里风晴日暖,野外道路上绿草芬芳。旭日升临天际灿烂光明,露珠在地上闪耀绚丽的色彩,透过红色的雾霭阳光分外绚烂,映入春天草木的雾气烟霞弥漫。手攀着桃李枝条啊不忍诀别,为心爱的丈夫送行啊泪水沾湿了衣裙。

至于一旦到达绝远的国度,哪里还有相见的日期。望着高大的树木啊记下这故乡旧里,在北面的桥梁上啊诀别告辞。送行的左右仆从啊魂魄牵动,亲戚宾客啊落泪伤心。可以铺设树枝而坐啊把怨情倾诉,只有凭借杯酒啊叙述心中的伤悲。正当秋天的大雁啊南飞之日,正是白色的霜露啊欲下之时,哀怨又惆怅啊在那远山的弯曲处,越走越远啊在那长长的河流边。

又如郎君住在淄水西面,妾家住在黄河北岸。曾佩带琼玉一起浴沐着晨光,晚上一起坐在香烟袅袅的金炉旁。郎君结绶做官啊一去千里,可惜妾如仙山琼草徒然芬芳。惭对深闺中的琴瑟无心弹奏,重帷深掩遮暗了高阁上的流黄。春天楼宇外关闭了青翠的苔色,秋天帷帐里笼罩着洁白的月光;夏天的竹席清凉啊白日迟迟未暮,冬天的灯光昏暗啊黑夜那么漫长!为织锦中曲啊已流尽了泪水,组成回文诗啊独自顾影悲伤。

或有华山石室中修行的道士,服用丹药以求成仙。术已很高妙而仍在修炼,道已至“寂”但尚未得到真情。一心守炼丹灶不问世事,炼丹于金鼎而意志正坚。想骑着黄鹤直上霄汉,欲乘上鸾鸟飞升青天。一刹那可游 行可万,天上小别人间已是千年。唯有世间啊看重别离,虽已成仙与世人告别啊仍依依不舍。

下界有男女咏“芍药”情诗,唱“佳人”恋歌。卫国桑中多情的少女,陈国上宫美貌的春娥。春草染成青翠的颜色,春水泛起碧绿的微波,送郎君送到南浦,令人如此哀愁情多!至于深秋的霜露像珍珠,秋夜的明月似玉珪,皎洁的月光珍珠般的霜露,时光逝去又复来,与您分别,使我相思徘徊。

所以尽管别离的双方并无一定,别离也有种种不同的原因,但有别离必有哀怨,有哀怨必然充塞于心,使人意志丧失神魂滞沮,心理、精神上受到巨大的创痛和震惊。虽有王褒、扬雄绝妙的辞赋,严安、徐乐精深的撰述,金马门前大批俊彦之士,兰台上许多文才杰出的人,辞赋如司马相如有“凌云之气”的美称,文章像驺奭有“雕镂龙文”的名声,然而有谁能描摹出分离时瞬间的情状,抒写出永诀时难舍难分之情呢!

《别赋》注释

(1)黯然:心神沮丧,形容惨戚之状。销魂,即丧魂落魄。

(2)秦吴:古国名。秦国在今陕西一带,吴国在今江苏、浙江一带。绝国:相隔极远的邦国。

(3)燕宋:古国名。燕国在今河北一带,宋国在今河南一带。

(4)蹔:同“暂”。

(5)逶迟:徘徊不行的样子。

(6)棹(zhào):船桨,这里指代船。容与:缓慢荡漾不前的样子。讵前:滞留不前。此处化用屈原《九章·涉江》中“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的句意。

(7)掩:覆盖。觞(shāng):酒杯。御:进用。

(8)横:横持;阁置。玉柱:琴瑟上的系弦之木,这里指琴。轼:成前的横木。

(9)怳(huǎng):丧神失意的样子。

(10)沉彩:日光西沉。

(11)楸(qiū):落叶乔木。枝干端直,高达三十米,古人多植于道旁。离:即“罹”,遭受。

(12)曾楹(yíng):高高的楼房。曾,同“层”。楹,屋前的柱子,此指房屋。锦幕:锦织的帐幕。二句写行子一去,居人徘徊旧屋的感受。

(13)踯躅(zhízhú):徘徊不前的样子。元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望西都,意踯躅。”

(14)意:同“臆”,料想。飞扬:心神不安。

(15)万族:不同的种类。

(16)龙马:据《周礼·夏官·廋人》载,马八尺以上称“龙马”。

(17)朱轩:贵者所乘之车。绣轴:绘有彩饰的车轴。此指车驾之华贵。

(18)帐饮:古人设帷帐于郊外以饯行。东都:指东都门,长安城门名。《汉书·疏广传》记载疏广告老还乡时,“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帐东都门,送者车数百辆,辞决而去。”

(19)金谷:晋代石崇在洛阳西北金谷所造金谷园。史载石崇拜太仆,出为征虏将军,送者倾都,曾帐饮于金谷园。

(20)羽:五音之一,声最细切,宜于表现悲戚之情。琴羽,指琴中弹奏出羽声。张:调弦。

(21)燕赵:《古诗》有“燕赵多佳人,美者额如玉”句。后因以美人多出燕赵。

(22)上春:即初春。

(23)驷马:古时四匹马拉的车驾称驷,马称驷马。仰秣(mò):抬起头吃草。语出《淮南子·说山训》:“伯牙鼓琴,驷马仰秣。”原形容琴声美妙动听,此处反其意。

(24)耸:因惊动而跃起。鳞:指渊中之鱼。语出《韩诗外传》:“昔者瓠巴鼓瑟而潜鱼出听。”

(25)造:等到。衔涕:含泪。

(26)寂漠:即“寂寞”。

(27)惭恩:自惭于未报主人知遇之恩。

(28)报士:心怀报恩之念的侠士。

(29)韩国:指战国时侠士聂政为韩国严仲子报仇,刺杀韩相侠累一事。赵厕:指战国初期,豫让因自己的主人智氏为赵襄子所灭,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挟匕首欲刺死赵襄子一事。

(30)吴宫:指春秋时专诸置匕首于鱼腹,在宴席间为吴国公子光刺杀吴王一事。燕市:指荆轲与朋友高渐离等饮于燕国街市,因感燕太子恩遇,藏匕首于地图中,至秦献图刺秦王未成,被杀。高渐离为了替荆轲报仇,又一次入秦谋杀秦王事。

(31)沥泣:洒泪哭泣。

(32)抆(wěn):擦拭。抆血,指眼泪流尽后又继续流血。

(33)衔感:怀恩感遇。衔,怀。

(34)买价:指以生命换取金钱。泉里:黄泉。

(35)金石震:钟、磬等乐器齐鸣。原本出自《燕丹太子》:“荆轲与武阳入秦,秦王陛戟而见燕使,鼓钟并发,群臣皆呼万岁,武阳大恐,面如死灰色。”

(36)“骨肉”句:语出《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刺杀韩相侠累后,剖腹毁容自杀,以免牵连他人。韩国当政者将他暴尸于市,悬赏千金。他的姐姐聂嫈说:“妄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于是宣扬弟弟的义举,伏尸而哭,最后在尸身旁边自杀。骨肉,指死者亲人。

(37)负羽:挟带弓箭。

(38)辽水:辽河。在今辽宁省西部,流经营口入海。

(39)雁山:雁门山。在今山西原平县西北。

(40)耀景:闪射光芒。

(41)腾文:指露水在阳光下反射出绚烂的色彩。

(42)镜:照耀。朱尘:红色的尘霭。照,日光。烂,光彩明亮而绚丽。

(43)袭:扑入。青气:春天草木上腾起的烟霭。烟煴(yīnyūn):同“氤氲”。云气笼罩弥漫的样子。

(44)爱子:爱人,指征夫。

(45)讵:岂有。

(46)乔木:高大的树木。王充《论衡·佚文》:“睹乔木,知旧都。”

(47)“决北”句:语出《楚辞·九怀》。

(48)班:铺设。荆:树枝条。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楚国伍举与声子相善。伍举将奔晋国,在郑国郊外遇到声子,“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后来人们就以“班荆道故”来比喻亲旧惜别的悲痛。

(49)尊:同“樽”,酒器。

(50)湄:水边。

(51)淄右:淄水西面。在今山东境内。

(52)河阳:黄河北岸。

(53)琼佩:琼玉之类的佩饰。

(54)二句回忆昔日朝夕共处的爱情生活。

(55)绶:系官印的丝带。结绶,指出仕做官。

(56)瑶草:仙山中的芳草。这里比喻闺中少妇。徒芳:比喻虚度青春。

(57)晦:昏暗不明。流黄:黄色丝绢,这里指黄绢做成的帷幕。这一句指为免伤情,不敢卷起帷幕远望。

(58)春 宫:指闺房。閟(bì):关闭。

(59)簟(diàn):竹席。

(60)釭(gāng):灯。以上四句写居人春、夏、秋、冬四季相思之苦。

(61)“织锦”二句:据武则天《璇玑图序》载:“前秦苻坚时,窦滔镇襄阳,携宠姬赵阳台之任,断妻苏蕙音问。蕙因织锦为回文,五彩相宣,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名曰《璇玑图》以寄滔。”一说窦韬身处沙漠,妻子苏蕙就织锦为回文诗寄赠给他(《晋书·列女传》)。以上写游宦别离和闺中思妇的恋念。

(62)傥(tǎng):同“倘”。华阴:即华山,在今陕西渭南县南。上士:道士;求仙的人。

(63)服食:道家以为服食丹药可以长生不老。还山:即成仙。一作“还仙”。

(64)寂:进入微妙之境。传:至,最高境界。

(65)丹灶:炼丹炉。不顾:指不顾问尘俗之事。

(66)炼金鼎:在金鼎里炼丹。

(67)骖(cān):三匹马驾车称“骖”。鸾:古代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68)少别:小别。

(69)谢:告辞,告别。以上写学道炼丹者的离别。

(70)下:下土。与“上士”相对。芍药之诗:语出《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以芍药。”

(71)佳人之歌:指李延年的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72)桑中:卫国地名。上宫:陈国地名。卫女、陈娥:均指恋爱中的少女。《诗经·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73)渌(lù)波:清澈的水波。

(74)南浦:《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75)珪(guī):一种洁白晶莹的圆形美玉。

(76)别方:别离的双方。

(77)名:种类。

(78)盈:充盈。

(79)折、惊:均言创痛之深。

(80)渊:即王褒,字子渊。云:即扬雄,字子云。二人都是汉代著名的辞赋家。

(81)严:严安。乐:徐乐。二人为汉代著名文学家。

(82)金闺:原指汉代长安金马门。后来为汉代官署名。是聚集才识之士以备汉武帝诏询的地方。彦:有学识才干的人。

(83)兰台:汉代朝廷中藏书和讨论学术的地方。

(84)凌云: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汉武帝赞誉为“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

(85)雕龙: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驺奭写文章,善于闳辩。所以齐人称颂为“雕龙奭”。


第三篇:南朝江淹《别赋》原文及翻译

离别是人生总要遭遇的内容,伤离伤别也是人们的普遍情感。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南朝江淹《别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朝江淹《别赋》原文及翻译

别赋

黯然销魂者(1),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2),复燕宋兮千里(3)。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蹔起(4)。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5),棹容与而讵前(6),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7),横玉柱而沾轼(8)。居人愁卧,怳若有亡(9)。日下壁而沉彩(10),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11)。巡曾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12)。知离梦之踯躅(13),意别魂之飞扬(14)。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15):

至若龙马银鞍(16),朱轩绣轴(17),帐饮东都(18),送客金谷(19)。琴羽张兮箫鼓陈(20),燕赵歌兮伤美人(21);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22)。惊驷马之仰秣(23),耸渊鱼之赤鳞(24)。造分手而衔涕(25),感寂漠而伤神(26)。

乃有剑客惭恩(27),少年报士(28),韩国赵厕(29),吴宫燕市(30),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31),抆血相视(32)。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33),非买价于泉里(34)。金石震而色变(35),骨肉悲而心死(36)。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37)。辽水无极(38),雁山参云(39)。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耀景(40),露下地而腾文(41),镜朱尘之照烂(42),袭青气之烟煴(43)。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44)。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45)。视乔木兮故里(46),决北梁兮永辞(47)。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可班荆兮赠恨(48),惟尊酒兮叙悲(49)。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50)。

又若君居淄右(51),妾家河阳(52)。同琼佩之晨照(53),共金炉之夕香(54),君结绶兮千里(55),惜瑶草之徒芳(56)。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57)。閟此青苔色(58),秋帐含兹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59),冬釭凝兮夜何长(60)!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61)。

傥有华阴上士(62),服食还山(63)。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64)。守丹灶而不顾(65),炼金鼎而方坚(66),驾鹤上汉,骖鸾腾天(67)。暂游万里,少别千年(68)。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69)。

下有芍药之诗(70),佳人之歌(71)。桑中卫女,上宫陈娥(72)。春草碧色,春水渌波(73),送君南浦(74),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75),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76),别理千名(77),有别必怨,有怨必盈(78),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79)。虽渊云之墨妙(80),严乐之笔精(81),金闺之诸彦(82),兰台之群英(83),赋有凌云之称(84),辩有雕龙之声(85),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翻译

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何况秦国吴国啊是相去极远的国家,更有燕国宋国啊相隔千里。有时春天的苔痕啊刚刚滋生,蓦然间秋风啊萧瑟初起。因此游子离肠寸断,各种感触凄凉悱恻。风萧萧发出与往常不同的声音,云漫漫而呈现出奇异的颜色。船在水边滞留着不动,车在山道旁徘徊而不前,船桨迟缓怎能向前划动,马儿凄凉地嘶鸣不息。盖住金杯吧谁有心思喝酒,搁置琴瑟啊泪水沾湿车前轼木。居留家中的人怀着愁思而卧,恍然若有所失。映在墙上的阳光渐渐地消失,月亮升起清辉洒满了长廊。看到红兰缀含着秋露,又见青楸蒙上了飞霜。巡行旧屋空掩起房门,抚弄锦帐枉生清冷悲凉。想必游子别离后梦中也徘徊不前,猜想别后的魂魄正飞荡飘扬。

所以离别虽给人同一种意绪,但具体情况却不相同:

至于像高头骏马配着镶银的雕鞍,漆成朱红的车驾饰有采绘的轮轴,在东都门外搭起蓬帐饯行,送别故旧于金谷名园。琴弦发出羽声啊箫鼓杂陈,燕赵的悲歌啊令美人哀伤;明珠和美玉啊艳丽于晚秋,绫罗和纨绮啊娇媚于初春。歌声使驷马惊呆地仰头咀嚼,深渊的鱼也跃出水面聆听。等到分手之时噙着泪水,深感孤单寂寞而黯然伤神。

又有自惭未报主人恩遇的剑客,和志在报恩的少年侠士,如聂政击杀韩相侠累、豫让欲刺赵襄子于宫厕,专诸杀吴王、荆轲行刺秦王,他们舍弃慈母娇妻的温情,离开自己的邦国乡里,哭泣流泪地与家人诀别,甚至擦拭泪血互相凝视。骑上征马就不再回头,只见路上的尘土不断扬起。这正是怀着感恩之情以一剑相报,并非为换取声价于黄泉地底。钟磬震响吓得儒夫脸色陡变,亲人悲恸得尽哀而死。

有时候边境发生了战争,挟带弓箭毅然去从军。辽河水一望无际,雁门山高耸入云。闺房里风晴日暖,野外道路上绿草芬芳。旭日升临天际灿烂光明,露珠在地上闪耀绚丽的色彩,透过红色的雾霭阳光分外绚烂,映入春天草木的雾气烟霞弥漫。手攀着桃李枝条啊不忍诀别,为心爱的丈夫送行啊泪水沾湿了衣裙。

至于一旦到达绝远的国度,哪里还有相见的日期。望着高大的树木啊记下这故乡旧里,在北面的桥梁上啊诀别告辞。送行的左右仆从啊魂魄牵动,亲戚宾客啊落泪伤心。可以铺设树枝而坐啊把怨情倾诉,只有凭借杯酒啊叙述心中的伤悲。正当秋天的大雁啊南飞之日,正是白色的霜露啊欲下之时,哀怨又惆怅啊在那远山的弯曲处,越走越远啊在那长长的河流边。

又如郎君住在淄水西面,妾家住在黄河北岸。曾佩带琼玉一起浴沐着晨光,晚上一起坐在香烟袅袅的金炉旁。郎君结绶做官啊一去千里,可惜妾如仙山琼草徒然芬芳。惭对深闺中的琴瑟无心弹奏,重帷深掩遮暗了高阁上的流黄。春天楼宇外关闭了青翠的苔色,秋天帷帐里笼罩着洁白的月光;夏天的竹席清凉啊白日迟迟未暮,冬天的灯光昏暗啊黑夜那么漫长!为织锦中曲啊已流尽了泪水,组成回文诗啊独自顾影悲伤。

或有华山石室中修行的道士,服用丹药以求成仙。术已很高妙而仍在修炼,道已至“寂”但尚未得到真情。一心守炼丹灶不问世事,炼丹于金鼎而意志正坚。想骑着黄鹤直上霄汉,欲乘上鸾鸟飞升青天。一刹那可行可万,天上小别人间已是千年。唯有世间啊看重别离,虽已成仙与世人告别啊仍依依不舍。

下界有男女咏“芍药”情诗,唱“佳人”恋歌。卫国桑中多情的少女,陈国上宫美貌的春娥。春草染成青翠的颜色,春水泛起碧绿的微波,送郎君送到南浦,令人如此哀愁情多!至于深秋的霜露像珍珠,秋夜的明月似玉珪,皎洁的月光珍珠般的霜露,时光逝去又复来,与您分别,使我相思徘徊。

所以尽管别离的双方并无一定,别离也有种种不同的原因,但有别离必有哀怨,有哀怨必然充塞于心,使人意志丧失神魂滞沮,心理、精神上受到巨大的创痛和震惊。虽有王褒、扬雄绝妙的辞赋,严安、徐乐精深的撰述,金马门前大批俊彦之士,兰台上许多文才杰出的人,辞赋如司马相如有“凌云之气”的美称,文章像驺奭有“雕镂龙文”的名声,然而有谁能描摹出分离时瞬间的情状,抒写出永诀时难舍难分之情呢!

第四篇:《阿房宫赋》教案

设计指导思想

《阿房宫赋》脍炙人口,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美誉。赋的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文 , 体物写志也。”因此,它对于事物的描写总是淋漓尽致,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结尾部分则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刺之意。“体物”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写志”。《阿房宫赋》一二两节属于“体物”,三四两节属于“写志”。先让学生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志”),再去欣赏“体物”部分,更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体物”的重要意义,从而掌握赋的特点。

另外,如果按照传统教法先介绍写作背景再研究课文,学生可能不会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但如果就文中的某一相关语句而顺势抛出写作背景,效果就好得多了。

由于本文的文体特征,诵读也应是学习本文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培养他们背诵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赋的特点。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的罪恶。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3.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的作用和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文“体物”和“写志”的各自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一、导入

上一篇课文我们学习的是《六国论》。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贿赂秦国。六国灭亡了,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虽然嬴政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能做皇帝,但这个强大的封建王朝还是避免不了走向灭亡的命运。秦朝灭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学生讨论)

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晚唐诗人杜牧在他的《阿房宫赋》一文中也表达了他本人的看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阿房宫赋》。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槽,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二层(“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

三层(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皇无道,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第4段: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三、杜牧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回答问题)

明确: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四、杜牧的这个结论从何而来?课文哪些部分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议论?是如何议论的?

研习三、四小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逐句翻译并理解文意。

分析:

以两个反问句引发议论,从人之常情着笔,揭露了秦的奢侈荒淫。接着用一组排比的比喻句―一列举秦的纷奢。排比的句子一连用几个“多于”,秦的奢侈与百姓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语气强烈。结论显而易见:秦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是导致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

如果说第三段是就秦论秦,第四段则扩展到治国方针的议论。“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使”字句的假设进一步阐发立国之本:统治者要爱护百姓,千万不能骄奢淫逸。

五、如何理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明确:最后的警告如警钟长鸣,对治国者有启发和警示作用。

介绍写作背景: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军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然而穆宗李恒因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本文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 825 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借古讽今是写这篇文章的根本目的。

这类文章一般都不会为了写史实而写史实,都有其现实针对性。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被察当今为政的得失。上一篇文章《六国论》也是借议论六国灭亡的原因来批评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外交路线。师生可以就这一类文章的这一特点共同进行探讨。

六、课后背诵三、四两小节。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体物”与“写志”的各自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背诵一、二两小节。

一、既然作者已经将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论述清楚了,前两节是否有些多余呢?如果不多余又有什么作用?

研习一、二两小节。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诵读法来了解“赋”体铺陈的特点,不需要逐字逐句翻译。

先听录音,再请两三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齐声朗读。.思考: 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

明确: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思考: 这样描写对后文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明确: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二、介绍“赋”体铺陈的特点,并介绍“体物”与“写志”之间的关系。

赋的特点是 “ 铺采攡文,体物写志 ”(《文心雕龙 #8226;诠赋》)。“ 铺采?文 ” 就是铺陈文采辞藻,极力渲染夸张,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 体物写志 ” 就是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风物、宫苑、鸟兽乃至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是其内容上的特点。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因此,尽管赋很讲究词的巧丽,但一定要服从表现内容的需要。“ 写志 ” 是立赋的根本。

本文前两节不拘于具体的 “ 现实和真实 ”,而是发挥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更能充分体现秦朝灭亡的原因。

三、背诵一、二两小节。

明确:师生合作理出第一小节的写作思路,再试着背诵。

第一小节写作思路:头两句写出了秦王朝统一天下的气概,接下来的两句写的是阿房宫的宏伟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这是概括全貌的写法,读者会从这六句中,想象到这座宫殿的高度和它幅员之广大。下面由写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宫墙”,自然地过渡到写阿房宫的建筑特点。其中实写了楼阁、廊檐,描写地细致入微;虚写了长桥、复道,想象得神奇瑰丽。然后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怪现象,陪衬出它的宏大宽广。

第二小节由学生独自整理写作思路并完成背诵任务。

四、问题探究

1、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壬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辞赋不同于论文,许多地方并不直说,读时需细加玩味,方能体会作者的用心。

2、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分析: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王”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第五篇:《骆驼赋》教案

《骆驼赋》教案

黄陂区蔡店中学

冯吉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感情。

2、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

2、以文本为依据分析文章的主旨。情感与价值:

1、懂得珍爱生命。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方法:

朗读——自读——讨论交流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2、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听听下面一则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1982年,中国医科大学24岁的大学生张华舍身救起掏粪老人。(学生各抒己见。)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在想不该救,一个只是个掏粪工,太划不来了,今天我们正要学习这样一篇课文《骆驼赋》,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生命的价值。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思路。

1、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点拨: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我们可以先独立思考,再交换想法。据文中的时间标志来划分。明确: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的来源。

第二部分(2—23)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24—27)表明文章主旨。

2、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这一部分写了一位已经到达宿营地的驼工给奄奄一息的骆驼送水,最终在沙漠中迷路而失去生命的故事。

三、圈点画线,讨论探究,品味语言

小组合作探究,品味文章深沉质朴的语言。

要求:学生先独立选择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师归纳。如第14自然段对葛队长的描写:

“甩”一词体现了葛队长选择的痛苦与无奈

四、跳读课文,探求主旨。

1>作者标题为“骆驼赋”,“赋”的意思是歌颂、美,作者想歌颂赞美什么?你能从文章中找到依据吗?

①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歌颂赞美骆驼对生命的渴望与执著的追求。如:文章第11、12、17段。

②借物喻人,歌颂赞美了像范介民一样如骆驼般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也赞美了人珍视生命的美好情感。如:文章中的第20、21段对范介民的描写,第25段对油田描写的作用。

2>读了这些句子,我们能感受到骆驼与驼工之间有哪些相似点呢?

明确:他们一样顽强、坚韧,为自己的职责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小结: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就要抓准“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

五、理解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在对待“那峰骆驼”的问题上,驼工和队长的行为有什么不同?这是否表明他们有着不同的生命价值观?请谈谈你的看法。

驼工哀求队长救救骆驼,队长为了维持石油勘探队员的生命,没有救骆驼.这并不能表明他们有着不同的生命价值观,因为他们都热爱生命,都是为了救助生命。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

下载别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别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阿房宫赋教案(范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 教学案——“历史的回声” 专题 阿 房 宫 赋 [唐]杜牧 一、学习目标 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

    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2、了解“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

    《骆驼赋》教案

    《骆驼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感情。2、 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2、以文......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 篇1 设计指导思想《阿房宫赋》脍炙人口,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美誉。赋的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诠赋》中......

    子虚赋 教案

    子虚赋一、导入 在平常理解中“子虚乌有”常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而就是这种假设的隐喻却能带来更多对于社会现实的理解。 二、作者 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 篇1 教学目的1.领会本文骈散兼行,音韵流畅的艺术风格。2.理解本文详略适宜的写作特点。3.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和代古讽今的作用,以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秋声赋》教案

    一、教师激趣导入 时日匆匆,风寒如雨,雨寒如风。人心总是不耐风雨,坐听窗外风音雨韵绵绵不绝,牵引出多少载不动、卸不去的沁凉透骨的秋情。秋风秋雨,秋花秋月曾引发多少古今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