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课程指导·教育活动设计中班上册——第一朵雪花
第一朵雪花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某些动物的过冬方式——冬眠。2.感受熊和松鼠间互相关心的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37号;《小朋友的书·新年到》 ;磁带及录音机。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引导幼儿讨论。
冬天来了,黑熊和小松鼠是怎么过冬的? 2.播放录音,欣赏故事
冬天到了,熊先生和松鼠要准备什么?为什么?熊先生和松鼠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好朋友吗?你从哪里听出来的?
3.欣赏挂图,谈话,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熊先生为什么要提着满蓝苹果刀小松鼠家去? 它在纸条上写了什么? 在回到家发现了什么变化?
熊先生和小松鼠同时说了一句什么话?(谢谢你啊,朋友)
4.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新年到》第22~24页“第一朵雪花”。幼儿阅读图书,欣赏画面并和小朋友一起交流故事内容。边听故事录音边看这书。边看书边完整学讲故事。
5.黑熊和松鼠是冬眠过冬的,你知道还有 那些动物也是冬眠过冬的?
第二篇:中班语言活动:第一朵雪花(故事)
中班语言活动:第一朵雪花(故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第一朵雪花》,体验朋友之间相互关爱的情谊。2.进一步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过冬方式。
活动准备
课件《第一朵雪花》。
活动过程
一、学习故事
1.教师:冬天来了,要下雪了!小朋友,你们知道当第一朵雪花出现的时候,小动物们会怎么样吗?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就叫《第一朵雪花》。
2.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3.分段理解故事内容。教师播放课件【一】、【二】、【三】、【四】。讨论:这是在什么季节里发生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熊先生为什么不把苹果留给自己吃,而要送给小松鼠?熊先生回家看到了什么?小松鼠为什么要帮熊先生打扫房间?熊先生和小松鼠通电话时,他们都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熊先生和小松鼠是好朋友,冬天来了,他们都想到了自己的朋友需要什么,并帮助对方做了很多事情。
二、说一说。
1.教师:除了故事里说到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2.讨论:画面中的小动物都是怎么过冬的,并按他们的过动冬方式放到到相应的位置。教师播放课件【讨论】。
3.讨论:哪些动物是以冬眠为过冬方式的?除了这些动物之外,小朋友还知道哪些需要冬眠的动物?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定稿)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近年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新型课程,它从六门幼儿园教材教法整合而来。整合后的课程避免了“六法”之间的互相重复和互相割裂的问题,但缺点是实用性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使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适应当前社会对学前师资的需求,以有效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
关键词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7.030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y design and guidance”
teaching reform and creative
(fijan changle vocational school,changle,fujian 350200)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核心课程是“三学六法”,“三学”即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六法”即语言、计算、常识、体育、音乐和美术六门教学法。由于“六法”在内容上存在重复交叉,教学理念相对滞后,近年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建设上,尝试打破学科界线,将“六法”整合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以下简称“活动设计”)。因此,“活动设计”既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创新课程。
“活动设计”有机地容纳了“六法”,增加了与时俱进的内容,避免了“六法”内容的重复与互相割裂,确立了科学的幼儿园教学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该课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幼儿园环境等内容与《幼儿教育学》重复,但提法却不相同;关于“五大领域”的设计与指导内容过于简单;各领域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被删减,导致实用性、操作性不足等等。这些都凸显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现状与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不相协调。那么,对其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课程实践等进行改革就很有必要。本文试图就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1.1 明确课程定位
“活动设计”一般开设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旨在让学生初步学会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而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在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说、弹、唱、跳、画的基础上,以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围绕某一活动主题进行设计并加以实施,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并运用到综合实习与顶岗实习中去。在见习和实习环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成为其核心内容。因此,“活动设计”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既重要又独特的课程,与其它每一门专业课都密切相关,它以专业技能课为基础,上启“三学”,下启“幼儿园教育见习、实习”、“幼儿园顶岗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是既注重理论基础又注重实践的应用型课程,对实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在目前的课程内容设计下,学生普遍偏好“说、唱、弹、跳、画”等专业技能课,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教学技能的学习重视不够,对本课程的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导致本课程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目标,直接影响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重视。
1.2 整合、重构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涉及幼儿园健康教育、语言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五大领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为了避免原教材与“幼儿教育学”在内容上的重复交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以“总―分―总”的课程体系构成基础性、技能性、拓展性三大模块。
基础性模块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理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技能性模块包括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指导和评价;拓展性模块包含周计划的制定、半日活动计划的设计和专门的说课训练等。具体的整合与重构如下: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整合到《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教学”一章;将“环境创设”整合到《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基本要素”第三节“幼儿园环境”;把《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教案的基本格式与编写要求”整合到基础性模块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理论”中,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与实训。幼儿教师必须会听课、评课、说课,所以这部分内容要从附录中提到基础性模块进行教学和演练,使学生在学习技能性模块之前,已初步了解如何听课、评课、说课,从而确保五大领域的教学与实训顺利进行。在基础性模块中,还要加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使学生尽快了解这两个重要的幼儿园指导性文件,初步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
在技能性模块,要补充五大领域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如语言领域要补充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听说游戏、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音乐活动要补充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幼儿打击乐活动、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各领域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指导的基本程序与策略。
拓展性模块也是增补的内容,可请本地幼儿园骨干教师参与指导,让学生掌握当前本地幼儿园关于周计划、半日计划及说课的最新要求。
经过整合与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框架,紧紧围绕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的工作任务来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突出了实用性、可操作性,利于学生达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即写教案、说课、上课、评课)四会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改变本课程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双模拟教学模式”,将模拟幼儿园教学和角色扮演有机结合,通过创设一种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幼儿园情境和心理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仿真模拟情境下,扮演主要角色“幼儿教师”与配合角色“幼儿”,进行心理模仿,按课前的设计,通过“幼儿教师”与“幼儿”的行为表现,来达到训练职业技能的教学目的。双模拟教学模式既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又能帮助学生熟悉各年龄班幼儿的心理特征,较好地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代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技能展示、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使以往单纯接受式的学习,转向强调发现学习、体验学习、互动学习,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变,从“知识接受”过程向“问题解决”过程的转变。
3.1 技能展示
学前教育专业“说、唱、弹、跳、画”等各项技能最终都要运用到领域活动的教学中,因此,在每个项目的教学中,可渗透相应的专业技能的展示,如:在语言领域进行幼儿故事讲述、儿歌朗读;在艺术领域,音乐活动可进行幼儿歌曲表演唱、幼儿舞蹈表演,美术活动可进行手工作品展示、一分钟简笔画展示,等等。每节课前用3~5分钟时间,每次1~2人,让全班学生轮流展示专业技能,使专业技能与本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实践证明,这是本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2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四大典型任务”和“一个特殊任务”。
四大典型任务:一是设计方案任务,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设计五大领域活动方案,包括观摩后的还原教案、自选内容设计及指定内容设计;二是制作教具任务,即制作试讲所需的教具。要求作用上要有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色彩与形状上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上要提倡废物利用;三是模拟教学任务,要求先在小组内试讲,再每组选一人在全班进行模拟教学;四是说课、评课任务,由试讲同学简要说明活动目标的确定、指导策略的设计及目标达成情况,然后进行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综合点评。
一个特殊任务:记录听课本。配合本课程的学习,发给学生每人一本特殊的本子――听课本。在各领域活动见习、公开观摩活动、观看教学录像及模拟教学活动时都进行记录听课本实训,要求记录好各环节及“三语”(导入语、环节过渡语、提问语),并在“评议”一栏简要写下评语。老师对每次记录情况进行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记录听课本”的任务,是学习本课程的特殊任务,也为后续的见习、实习及今后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
3.3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精选典型的幼儿园教案、教学活动录像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之中,通过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教案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幼儿园教案的结构与设计要求,强化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体验和理解,解决以往教学中学与用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实践的改革与创新
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灵魂,也最能体现中职教学特色。本课程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两个阶段。
4.1 校内实训
本课程学习之初以校内实训为主,因为学生对职业技能掌握尚浅,不适合到真实场所进行反复大批量的训练,宜在校内仿真实训室中训练职业技能。
(1)模仿教学。在实训之初,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训兴趣,树立信心,首先让学生进行模仿,或模仿老师的示范,或模仿教学录像,从片断模仿到完整模仿;从集体模仿到个别模仿,使学生在模仿中得到许多体会和感悟。实践证明,这是引导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模拟教学。在模仿训练后,学生对如何组织幼儿上课有了感性体验,就可转入模拟教学阶段。学生每6至8人为一组,每组要完成教案设计、制作教具、组内试教,最后每组派出一人在全班进行模拟教学。模拟教学的总成绩包括“模拟幼儿教师”和“模拟幼儿”两个方面。听课的学生要记录听课本,填写教学评价表。
模拟教学完成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评课,评课的重点是目标的达成、目标如何达成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评课学习亮点,对于存在的问题则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这样,学生在备课、上课、评课各个环节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为师技能。
4.2 校外实训
(1)观摩见习。在本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实行按需见习和不定期观摩相结合的模式,强化课程学习的效果。在新生入学后,便确定各班的见实习园所,在每个园所开展公开课活动时,各相应的班级便可前往观摩。见习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种见习方式的优点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既强化书本知识的吸收,又迅速地掌握教学实践技能。
(2)综合实习。在校内实训完成后,安排为期五周的综合实习。在实习中,开展教、玩具制作比赛;每个实习生要完成一节公开课,最后在小、中、大班各推荐一名实习生开展全园公开观摩课。实习生开公开观摩课时,实习园的业务园长、实习带队教师、实习生的指导教师及全体实习生都参加听课,并安排下一届学生前往观摩。综合实习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足,迅速提高职业能力。结束语
综上所述,“活动设计”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对“明日之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其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实践的改革与创新,是加强本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关键。本文立足“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着眼实用型幼儿教师的培养,对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创新,争取摸取索出一些经验,期待与同行一起切磋,共同推动本课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第四篇:幼儿园课程指导·教育活动设计——勇敢的孩子
勇敢的孩子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唱好三连音和附点音符,表现刚劲有力的节奏。2.懂得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冬天不怕冷,坚持锻炼。活动准备
磁带及录音机。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户外做操。
冬天来到了,外面的风好大呀!不过,我们很勇敢,我们不怕冷!我们要到外面去做操了。2.回到活动室,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在户外锻炼的感受。3.欣赏歌曲。
欣赏歌曲第一遍。
有首歌唱的就是像你们这样勇敢的好孩子,在冬天不怕寒冷,坚持锻炼,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歌曲里唱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说我们是勇敢的好孩子? 欣赏歌曲第二遍。
我们唱第二句歌词与第一句歌词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说我们是勇敢的好孩子? 教师完整清唱歌曲一至两遍。4.幼儿学唱歌曲。
引导幼儿跟随教师的琴声,模仿大风的“呼”声,哼唱歌曲旋律,并跟着节奏左右摆动身体,感受歌曲旋律及节奏的特点。 跟唱歌曲数遍。
重点学唱三连音和附点音符。
请幼儿讨论:演唱歌曲前一句与后一句时有什么不同。 以个别或分组的形式进行演唱,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现,前一句“冬天来到了,大风呼呼叫”有起伏,比较抒情,而后一句充满自豪、刚劲、有力。 请幼儿边唱边表演动作,表现冬天不怕冷,勇敢锻炼的精神。 请幼儿为歌曲取名。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研训部
茅 茵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共同进行学习和交流。昨天上午亿达世纪城幼儿园王淑华园长在讲到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时,提到做一名新入职幼儿教师应快速了解和掌握幼儿园的一些基本工作流程、业务工作要求等,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常规管理、教育活动设计、班级管理、家长工作等等。那么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我们又分别了解了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管理和家长工作的相关要求。
今天我要跟大家交流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有关思考。大家都知道: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同时,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又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幼儿园教师,我们每天要做的最基本的文案工作就是写周教育工作计划、日教育工作计划和教育随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本一表。同时,我们每天都要组织幼儿进行一——两节集中教育活动。那么,到底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如何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在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时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我们认为这是作为一名新入职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专业能力之一。
今天,我主要想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概述
二、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流程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研训部
茅 茵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概述 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含义 ⒈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二条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以及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载体,它是以儿童为主体,在教师创设的以适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和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活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引发儿童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并大胆表现的教育活动系列,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和谐、整体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师幼交往的过程,教师和儿童是教育活动最基本的主体和参与者,也是教育活动最直接的体现者,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首先是教师和儿童双主体的活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体现出教师的“教”,又体现出幼儿的“学”,它是一个师幼双向互动的活动过程。⒉什么是“设计”?
“设计”一词的原意是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规划、方法、图样等。它注重的是规划和组织,也就是说,设计的过程是独立于实施的过程之前的,它着重在对计划对象进行安排和规划,找出相关因素和可能影响的条件,并对其进行控制。⒊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教育活动的设计是对一个活动的具体行动规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蓝图,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它是构成教师教学准备策略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是教育活动是否有成效的关键。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其实就是幼儿教师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在进行了一定的活动背景分析之下,创造性地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法进行思考和构建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这里有这样几个关键词:教育活动设计的主体是—幼儿教师;目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前提是—进行了一定的背景分析;工作过程是—创造性地;工作任务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法进行思考和构建。
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意义
首先,幼儿园活动设计可以帮助幼儿学习、促进每个幼儿最大程度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时,对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进行事先的策划和组织,可以更多的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班级、不同个体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不断地设计和调整,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确保每一个幼儿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发挥他们的潜能,享受活动的乐趣,确保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其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可以引发教师思考,选择适宜的行为策略 幼儿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不仅要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做支撑,更要充分考虑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行为策略对幼儿来说才是最合理、最有效的。
有的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比较注重教材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往往更多采用讲解式的传授方式组织活动,而有的教师比较关注幼儿的终身发展,而忽视“教材”本身,往往为幼儿创设适当的情景,提供可供幼儿自主探究的空间,着眼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这往往体现出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不同,而事实上,我们更倡导的是注重激发幼儿的自发性、自主性学习,那么如何使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得以落实主要取决于教师选择什么样的行为策略。
再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优化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充分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明确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宜的行为策略,提供各种学习资源,确定合理的评价方法,设计者在设计时就会从可能影响幼儿活动过程的诸多因素出发,努力使教育活动设计最优化,为最大程度的实现活动目标而努力,从而使教育活动更具实效性。㈢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⒈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时必须准确的分析幼儿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以此为依据着眼于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个性以及社会性的全面而整体的发展。
发展性原则它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指应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选择的活动内容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考虑原有基础,不能任意降低或拔高活动目标,进行目标设计时要根据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规律,使教学建立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塞尔曾做过一个“双生子爬楼梯”试验,在这个实验中,双生子T和C:T从第48周起每天进行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C不作爬梯训练,只从第53周起开始作爬梯训练。根据他的实验结果,C只接受2周的爬梯训练,就能赶上T的水平。格塞尔的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这种顺序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尤其是在制定活动目标时一定要结合本阶段、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二是指活动设计应该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无论是目标的制定、策略的选择、材料的提供、环境的创设上都要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依据和准则,这种发展应该是全面而综合的。
如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考虑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而且要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和发展;不仅要增强幼儿的体质,而且要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态度、社会性和个性方面的良好发展。同时,在幼儿的身体锻炼活动中,应尽量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等,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尽量避免身体锻炼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健康活动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合理的制定目标,在活动策略的选择、材料的提供上等都要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宗旨。⒉主体性原则
从幼儿园教育活动本身的呈现特点来说,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是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可以说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体,但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主体性原则是针对教师的角色和工作而言的,它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指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遵循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注重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中得到发展。
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故事《龟兔赛跑》进行表演游戏时,当孩子对故事已经非常熟悉,并且能够熟练的进行表演时,教师引导幼儿分组来创编不同的故事结局进行表演,在创编故事不同结局和进行表演时,无论是在故事中对话、动作、表情、神态还是故事中角色的分配、服装道具的选择都是由幼儿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完成的,这就体现出幼儿为游戏活动的主体,体现幼儿真正的游戏。而教师这时应是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也就是主体性原则体现的第二个方面。二是指在遵循以幼儿为主体的基础上,还应该适时的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准确的定位自己的角色,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幼儿的活动,为幼儿顺利完成活动提供隐形的支持和帮助。仍然拿《龟兔赛跑》的故事表演为案例,当幼儿在小组讨论如何创编故事的结局、分角色、选择道具进行装扮时,不能因为体现了幼儿为主体,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放手不管,教师这时候的作用是什么?是要进行认真的倾听、细致的观察和指导。要分别到每一组去倾听幼儿的讨论,适当的加以指导,比如:当孩子编出兔子睡着之后,小乌龟爬到它身边把它推醒,并提醒它快跑时,最后乌龟和小兔子共同跑到比赛终点,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幼儿想一想小乌龟会做哪些动作?会说什么?怎样说?小兔子又会做什么动作?说什么?怎样说?等等
当孩子在分角色发生矛盾,大家都想要迷路的小鸟,不想演小兔子时,教师适当的参与角色,来扮演小兔子,这时即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又适当的做了小兔子的示范表演,充分的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⒊渗透性原则
渗透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将各种不同领域的内容、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与方法加以有机的融合,将其作为一个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来对待。教育活动设计中的渗透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活动内容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幼儿园中五大领域的活动内容往往是相互融合在一个主题或一节活动中完成的。
如《幼儿园探究式活动课程》(B版)大班上册教材中的活动《各种各样的刷子》,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有的教师在目标的制定时既能体现出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即认识各种各样的刷子,说出他们的名称,又体现出社会领域的目标,即了解刷子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方便,这样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两个领域活动目标的融合。同时,渗透性原则还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形式相互渗透和整合。可以是集体进行的、正式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个别选择的、非正式的区域活动等,一节活动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集中教育活动来完成,同时也可以通过区域活动来实现。同时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学习方式加以渗透和整合,让幼儿在操作、游戏、实验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下达成活动目标。⒋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既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要求和内容范围,在预测、分析儿童的学习需要以及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预设,同时要给教育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这种空间是随时随地地为幼儿偶发的、自然生成的、即时体验的活动而准备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活动目标的开放。教师在设置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本节活动的内容特点、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空间、时间、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如区角活动与学科活动目标的区别,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小组活动目标的区别等,再如中班教师在进行一节名称为《雪的秘密》的活动目标制定时,就要充分考虑没下雪和真的下雪了,在室内还是在室外等不同的因素有区别的进行活动目标的预设。其次体现在内容的开放。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既要充分考虑预设对儿童发展和获得知识经验有价值的活动内容,又要考虑哪些内容是儿童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允许幼儿有自己的主张和选择,对于在活动过程中随机生成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充分挖掘一切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资源。
同时,开放性还体现在形式的开放。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当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儿童特点等因素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不同领域、不同教育对象等多要求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
二、进行教育活动设计基本要素和流程
(一)教育活动设计应考虑的四个基本要素
一般来讲,教育活动设计包括教育活动背景分析、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策略设计和教育活动评价设计这四大要素,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考虑这几个要素的有机组合。1.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一般要分析两部分内容:(1)分析和研究教材
在设计教育活动时,首先要分析和研究教材,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研究和吃透教材。这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发现我们老师在进行设计活动时,往往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教材中的教育任务和教育内容没有很好的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教育目标的分析不够。比如:中班有一节美术活动《彩色的树》,是用点彩绘画的方法,运用深浅不同的黄颜色表现出秋天大树颜色的层次感、色彩重叠变化的美感。而教师没有很好的去研究和分析教材,进而理解教材的真正任务是什么,只是简单的理解为用点彩的方法绘画五彩的树,最后指导幼儿的作品基本上是按顺序排列的五彩的点子,不能很好的达成活动目标。
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活动的学习任务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然后应该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来搞清楚整个学习任务的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层级,并根据这个学习层级来决定教学活动的顺序。也就是说我们要对教材中教育任务的重点目标开始进行分析,自上而下地确定各个层级的过渡目标,然后通过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逐层的完成和落实每个层级的目标,最后达到整个活动目标的最终落实。这种分析教材的能力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依赖于工作经验和对活动情境的感受,依赖于儿童观和教育观的转变,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我们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素养。(2)分析教育对象
分析教育对象是进行教育活动背景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幼儿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所以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分析是不可或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对幼儿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思考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选择的教育内容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发展需要。
幼儿园主要以3-6岁为主,现在的孩子提前到6周岁上学,幼儿园扩招到2岁,也就是说以2-5周岁的幼儿为主。那么,作为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来说,对这2-5周岁幼儿的各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是否应该有很足够的了解。在选择和确定教材中提供的教育内容时,一定要“以幼儿为本”,选择的教育内容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发展需要。比如:小班健康活动——勇敢的鸡宝宝,中设计的活动目标为:1.练习走、跑、跳、平衡和投掷等动作。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玩绳,培养幼儿探索能力。3。体验玩绳的乐趣。对于9月份新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既要完成走、跑、跳、平衡、投掷等多种基本动作技能的综合发展,又要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大家思考是不是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不太符合他们生理发展的需要,内容多,目标难度大,不太容易达成。
二是思考本班幼儿发展的实际。俗话说十个手指不一般齐,每个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家庭、社区环境、教育内容、教师特质、课程安排等等的差异,造成孩子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个差异,虽然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全市统一的(B版)教材,教材是相同的,但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活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和分析自己当前所带班级幼儿在先前学习经验、个性发展特点、已有认知水平和现实发展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调整。
这里所说的背景分析在教育活动设计方案中没有体现,是教师需要在备课前做的准备功课,如果进行说课时可以体现这部分内容。2.目标设计:
什么是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要达到的某种预期的效果,是我们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活动设计与安排、教育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基本依据;是教育活动选择内容、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范围。可以这样说,教育目标越明确,教育活动过程就越科学,效果就越理想,也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3、教学策略设计:
有了明确的活动目标,我们就要着手思考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达成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教育活动策略的设计,在设计时要考虑通过哪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为幼儿提供哪些适当的材料,借助哪些适当有效的教学具,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儿童主动构建经验结构,逐级完成教育目标,同时要考虑设计哪些相应的补充活动来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这里提到了设计教学策略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词:教学方法、材料、教学具、教学情境、补充活动。这些关键词都是我们在教学策略设计是不可忽略的内容。4.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活动的设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活动目标的检测,它不仅要帮助教师了解幼儿达到活动目标的情况,还要有助于教师设计下一步的教育活动。需要说明的是活动目标的检测不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才进行,而是渗透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层级的目标都应该有适当的检测内容相伴随,这样便于帮助教师在过程中随时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目标达成情况,为下一环节中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流程
设计教育活动,首先要考虑:我们要到哪里去——也就是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什么——通过教育活动,幼儿要学习什么,将能得做什么;其次要考虑:我们怎样才能到那里去——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最后要考虑:怎样知道我们是否已经到达了目的地——也就是如何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估,如何对幼儿发展进行鉴定。
教育活动设计程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教育活动的目标;
2.分析教育活动任务;
3.选用教育方法手段:教育活动形式、媒体、活动等; 4.设计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好,刚才我们更多的从理论层面了解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概述、基本要素和流程,下面休息10-15分钟,休息之后我们讲最后一个大问题,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格式
具体的来说,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设计应包括这样七部分内容: 1.基本信息 2.活动名称 3.活动目标 4.活动准备 5.活动过程 6.活动延伸 7.附录
(二)具体要求
1.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信息要清楚
要写清楚本活动如执教单位、教师、适合年龄班等相关信息。2.活动名称要规范 3.活动目标要具体
确定活动目标的依据有三点: 一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 二是依据教材内容的要求;
三是依据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需要。
我们老师要把这三点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另外,教育活动目标要全面。根据三维并重的教学理念,活动目标应包括这样三个层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
〖知识目标〗:一般重点考虑在这个教育活动中幼儿所习得的核心知识、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动作技能、基本方法等。
〖能力目标〗:一般重点考虑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能力,包括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等。
〖情感态度目标〗:一般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等。
当前,幼儿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都能考虑到目标的三维性,但在实际活动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订仍存在几方面的问题:(1)活动目标抽象、不具体。
目标过于宽泛,无法在一节活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
中班体育活动——赶球进洞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用三种不同的工具赶球。
2.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
3.增强幼儿对玩球的兴趣。其中:活动目标2: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抽象的目标,目标确定不够具体,不仅在一节活动中无法完成,也无法进行具体检测,另外这种目标的描述方式在任何一节体育活动中可能都可以这样写。
(2)活动目标的行为主体不统一。
在目标中同时出现以教师为行为主体和以幼儿发展为行为主体,提法不统一。比如:
大班科学活动--弹弹弹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物体的弹性,掌握弹性物体的特征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幼儿主语)
2.能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幼儿主语)
3.培养幼儿对探索科学现象感兴趣及互相谦让的精神。(教师主语)
其中:目标1和目标2是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的目标,而目标3是以教师为活动主体,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的目标,因此,建议我们在活动目标的确立上统一以幼儿发展为行为主体,从幼儿角度提出明确、具体的幼儿发展的目标。
目标3:就其目标提出的角度而言可否调整为“对科学现象感兴趣,有互相谦让的精神”。
(3)幼儿能力发展目标较模糊。
不能就具体的活动,清晰而明确地陈述幼儿应获得的某方面、某层面认知策略及能力的发展。比如:
中班体育活动——赶球进洞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用三种不同的工具赶球。
2.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
3.增强幼儿对玩球的兴趣。
目标2:能力目标可否调整为“能动作协调、准确地将球赶进洞”。(4)幼儿个性、社会性教育目标较笼统。虽然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在许多目标中有所体现,但陈述的较为宽泛,多为“培养兴趣”“萌发情感”等等。比如:
大班语言活动——十二生肖歌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十二生肖
2.能用声音、动作形象的表达儿歌的内容。3.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目标3: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一方面比较笼统,另一方面要思考在这节语言儿歌教学活动中,对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目标应更贴近语言活动的目标。
可否调整为“体验儿歌的活泼有趣,喜欢用不同的声音和动作说儿歌”。(5)目标缺乏针对性。
当前在全市统一使用教材的引领下,教师们对教材的内容、目标分析不够,只是拿来主义,照搬照用,往往一个优秀的教案,在实际运用中却无法体现良好的教育效果,没有考虑本班幼儿实际。(6)出现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比如: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睡觉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小动物睡觉的不同方式。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小动物有哪些不同的睡觉方式。3.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其中目标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小动物有哪些不同的睡觉方式。”中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属于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达,可不在目标中具体体现,建议调整为:“能发现和说出小动物各种不同的睡觉方式”。另外,根据我刚才对教师在设计活动目标中普遍存在问题的分析,就本节活动目标,我们大家一起来分析存在哪些问题:(1)活动目标的行为主体不统一。目标3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
(2)幼儿个性、社会性教育目标较笼统。目标3“培养情感”,可更具体些。(3)出现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如何调整呢?可否调整为: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睡觉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2.能发现和说出小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3.萌发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另外,需要说明一点,刚才我们所说的活动目标基本上是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前预设的目标,是预期将要完成的目标,还有的活动目标是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如:大班语言活动儿歌《十二生肖歌》,教师在借班上课的情况下,没有提前了解孩子的现状,在孩子都已经能够非常熟练的掌握儿歌的基础上,可以随机调整目标,增加仿编儿歌的内容。4.活动准备要全面
活动准备的撰写,一般要包括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两部分的内容: 一部分是精神准备也是教师、幼儿在活动前的前期准备,如:
教师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教育环境及学习情境的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
孩子准备—前期经验、前期资料收集、前期观察等等。
另一部分是教师在活动中的准备,如:教师的教具—挂图、图片、音像资料等和幼儿的学具—操作单、操作材料等。
要分层次清晰地说明,一般教具在前、学具在后。
在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一般只考虑到活动材料的投放,也就是活动中教、学具的投放,而忽略了知识经验的准备和学习情境的创设。另外,在活动准备的撰写上,有的教师不善于将其进行归类和整理,写的比较繁琐。比如: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睡觉
活动准备: 1.动物睡觉的挂图 2.动物睡觉的书籍 3.动物睡觉的幻灯片
4.《动物怎样睡觉》集体记录单
5.《动物怎样睡觉》幼儿记录单 6.音乐光盘
大家在写活动准备时,一般可以将教师的准备写在前面,幼儿的准备写在后面,并且同类型的教具或者学具可放在一起来写。比如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睡觉调整后的活动准备可以这样来写: 活动准备:
1、《动物怎样睡觉》集体记录单。
2、音乐光盘。
3、有关动物睡觉的挂图、书籍、幻灯片。
4、《动物怎样睡觉》幼儿记录单。5.活动过程的设计要确保有效性
活动过程是指教师与幼儿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学习流程。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整体安排,也就是各个活动环节的实施过程。
活动过程是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从形式上看,只是表现了某一个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程序,但实际上却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指导思想,体现教师的设计能力。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中,我们一定要追求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追求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就是强调我们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要有“目标意识”,也就是说,我们始终要思考“孩子在活动中要获得什么”“我应该如何设计来促成幼儿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并以这两条线索去设计活动,写明“让幼儿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或“教师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在基于对教学内容分析和对幼儿的了解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活动的每一环节,避免为了追求“场面的热闹”“方法的多样”“活动的丰富”和“花样的翻新”等去设计一些与目标和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环节。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可能避免与活动内容和目标没有关联的活动步骤。另外,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中,还要考虑通过什么方法、手段、策略、载体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使活动更有兴趣,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设计在语言描述上要简练,要体现书面语言,另外有的老师分不清什么是活动设计,什么是活动纪实,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将幼儿可能的回答和可能做的动作进行了预设,并表现在活动设计中;有的老师整个活动设计中看不出分了哪些环节,按照顺序一整篇设计下来;还有的老师将活动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动作都很详细地写下来,这些写法是不规范,也是不科学的。活动过程在书写格式上一般包括三部分:(1)活动环节—环节的名称
(2)这一环节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3)环节指导语或主要提问 例如:大班美术活动《国旗》。活动过程:
一、谈话—这一环节的环节名称是什么?谈话
组织幼儿谈话并演唱歌曲《国旗多美丽》,丰富对国旗的认识。
这一环节要做什么?—组织幼儿谈话并演唱歌曲;达到什么目标—丰富对国旗的认识。
教师:我们国家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能用歌曲来告诉大家吗?
—这句是什么?教师的主要提问。
二、讨论—这一环节的环节名称是什么?讨论
教师出示《国旗和国徽》挂图,请幼儿观察感知,提出制作国旗。
教师:我们国家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上面都有什么?
教师:你喜欢国旗吗?为什么?
教师: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生日,你知道我们祖国的生日是哪天?祖国妈妈的名字是什么?
6.活动延伸要体现活动的延续和拓展。活动延伸在活动设计中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不是每一节活动都有,但是如果有,就一定要能够体现本节活动的一个延续和拓展,能够将本活动的目标、内容延续发展下去。
7.附录内容要包涵活动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活动设计的最后一部分是附录,这一部分可以有,也可以没有。附录的内容是要将活动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以附件的形式附在活动设计的后面。附录中可包括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儿歌、故事、歌曲、美术作品范例、体育活动中自制活动器械的制作方法介绍等等,还包括本活动涉及到的一些相关知识卡片等等。比如:我们作业单中的附录是歌曲《北京的金山上》词曲,如果是舞蹈教学的话附录中还应该有什么内容?还应该有动作说明,在这里我略去了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给大家提供了动作说明部分。
总之,一个好的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再现,更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体现。只要教师努力学习、潜心研究、勤于思考、不断反思,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设计出一个个成功的教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