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19-05-12 16:2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范文]》。

第一篇:《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范文]

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北辰区实验小学 吴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2.学习叠词,感受叠词的韵律美。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4.把握课文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及叠词的韵律美,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画面导入、引入情境

1.板书课题: 水墨画 说一说你对水墨画的了解。(水墨画就是国画)出示一幅水墨画,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这幅水墨画。直观感受水墨画的特点。2.出示一幅黑白风景的照片。你发现了什么?对,其实这并不是真的画,而是老师用相机拍的黑白色的照片,像水墨画,但并不是真的水墨画。所以要用双引号。3.补充课题,故乡的水墨画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板书补写完整课题,故乡的和“”)从题目中我们能猜想的到,那一定是故乡一道——美丽的风景。

二、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学习第一段,了解水墨画特点

(1)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池塘。池塘是怎样的?抓“散漫”。主板书:散漫池塘

(2)什么事散漫呢?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结合上下文理解“散漫”,散漫就是零零散散的,在文中是分散、不集中的意思,用在这儿非常准确,也很有意思,体现出了一种随意、自在的美。

(3)这段话中还有表现池塘“散漫”的词语呢,你能说一说吗?抓住“大大小小”“零零散散”“侧卧”等词语体会。

(4)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池塘的“散漫”吗?池塘()是散漫的。小结: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准确的词语,为我们介绍故乡的池塘的。副板书:用词准确

2.自由读文、理清顺序

(1)作者在写故乡的池塘时可是有一定的顺序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2—4段,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圈出关键词

(2)学生汇报,每年初春——一过“黄梅”——过了中秋节。其中学生边汇报边点拨了解“黄梅”指每年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季节。

三、细品味、研读课文

1.研读第二段,体会“生机之美”(1)引读:每年初春,过了一冬的池塘便渐渐有了生机。池塘里都有什么?自由读课文,圈出池塘的景物。学生汇报:菱叶、菱盘、菱花、小动物、孩子们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生机?默读,圈点勾画。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出示

①出示:起初,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漂浮在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池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

②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抓住“疏疏朗朗”“密密匝匝”比较叠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③运用字理识字理解“朗”字,《説文解字》: 朗,明也。《现代汉语》:明亮、光线充足。想象,此时的菱叶看上去会怎样?是啊,耀眼,能体会出菱叶的生机之美。

④抓住“争先恐后”“挤”想像画面,体会生机勃勃。男女生对比读,体会“越来越有生机”

⑤学生继续汇报菱花的生机之美。抓住“一丛丛”“一张张”体会叠词的用法。师生配合读小动物和孩子们的句子。看着这生机盎然的菱叶,闻着这馨香袭人的菱花,不禁引来了小动物来这嬉戏,女生读。心急的孩子们也来到了池塘,男生读——。

小结:作者就是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这蓬勃的生机之美。副板书:描写生动。

2.研读第三段、感受“采菱、品菱”趣 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学生读要求:(1)合作读本段,思考这段是围绕着哪一句话写的?(2)分别写了采菱女的哪些事?

(3)说一说采菱女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作者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写了采菱女采菱角、品菱角和分菱角三件事。体会出采菱女高兴的心情。

学生汇报,相机写主板书:采菱品菱分菱。

小结:作者就是层次清楚的为我们介绍了采菱女是怎样菜头朝菱的。副板书:层次清楚

3.研读第三段、感受菱角“香”

(1)齐读第四段,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菱角香?(2)学生汇报

(3)结合“溢” 4.品味第5段。

字字理体会其香的浓郁。主板书:菱香

(1)师生配乐读。此时作者咀嚼着菱角,他满嘴满心溢出的还津津是菱香吗?还有什么?学生:对故乡的思念 主板书:思故乡。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小结:同学们看黑板,作者第一段向我们介绍了故乡的池塘如水墨画一样的妆扮。补充板书:水墨妆。第二段我们感受到了菱叶间渐有的生机。补充板书:菱间、扬。第三段我们随采菱女一起采菱品菱分菱,体会到了乐趣。补充板书:趣。最后两段我们知道了作者不仅是爱菱香,更是对故乡的思念。

2、读一读 自创小诗: 散漫池塘水墨妆,菱间渐有生机扬。采菱品菱分菱趣,最爱菱香思故乡。

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恬静、自然而不乏快乐的美景。是呀,故乡风景美丽迷人,童年生活幸福、快乐。

五、课后作业

1.读课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体会带点词的妙处。

2.抄写文中的叠词,自己再补写几个。板书设计:

故乡的“水墨画” 散漫池塘水墨妆,用词准确 菱间渐有生机扬。描写生动 采菱品菱分菱趣,层次清楚 最爱菱香思故乡。

第二篇:《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乐以配乐朗诵,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菱角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以及江南水乡的各种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有谁吃过菱角吗?能说说你的感觉吗?菱角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江南的水乡。

2.板书课题,齐读。

3.对课题质疑。

教师可选能突出主题的问题简单板书。

4.课文会怎样描写这幅水墨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

二、粗读课文,疏通字词,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快速地阅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出段的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或卡片、课件等),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抽读、齐读、赛读。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

5.思考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水墨画之美

1.引读第1段。

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把什么比做了水墨画?课文是怎么描述这幅水墨画的?(相机板书:散漫)

散漫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散漫:零零散散的,在文中是分散、不集中的意思,用在这儿非常准确,也很有意思,体现出了一种随意、自在的美。)

小结:一个个大大小小长满菱角的池塘零零散散地侧卧在村边地头。这是一种多么随意、自在的美呀!(板书:美)

2.品读2~4段。

(1)自由品读,探究水墨画的美。

(2)小组合作学习。

①交流探究所得。

②用喜欢的方式朗读。

(3)全班交流,共享资源。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池塘的美的呢?用勾画出来。

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池塘的美。(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②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慢慢变化着。

A.初春:池塘有什么变化呢?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飘浮在碧水间。疏疏朗朗是什么意思?

B.黄梅后:(黄梅指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池塘又有什么变化?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涨满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密密匝匝可换词密密层层密密麻麻比较)

小花的数量也真不少!哪些词告诉了我们?(缀满、一丛丛)颜色也非常美丽,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一缕缕的馨香呢!

池塘还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呢!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嬉戏。

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美呀!

C.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即第一批成熟的菱角),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一只手掀,一只手掐,准确地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板书:采菱)

③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悄悄地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美。(相机板书:变化美)

④你们知道吗?在采菱时节,鲜嫩、清甜的菱角放进嘴里嚼一嚼,脆脆的、甜甜的,那美滋滋的感觉一直渗进心底。难怪孩子们迫不及待想尝一尝菱角的美味。(板书:品菱趣)

溢诱惑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处飘香,让人嘴馋。家家户户煮菱角、剥菱角,扑鼻的香味飘出窗户,弥漫整个村庄。这是一幅多么温馨、诱人的画面呀!

⑤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多么和谐、欢乐的场面呀!

3.品味第5段。

徜徉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而今,我吃着散发清香的菱角,又想起了故乡的水墨画,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边采边品尝,这是一个多么惬意的场景呀!

师生合作朗读。(引读)

四、巩固拓展,升华情感

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配乐朗读全文,思考:你对故乡水墨画的总印象。(故乡的水墨画独特、美丽。)

2.故乡的池塘独特、美丽在哪里?

3.谈谈你的体会。

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恬静、自然而不乏快乐的美景。是呀,故乡风景美丽迷人,童年生活幸福、快乐。

(相机板书:故乡美童年乐)

五、课堂练习

1.读课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体会带点词的妙处。

2.抄写文中的叠词,自己再补写几个。

3.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菱角和江南水乡的资料。

4.我们的故乡有什么独特美丽的地方呢?小组议一议,再说一说、夸一夸我们的故乡。

附:板书设计

第三篇:《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1

《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乐以配乐朗诵,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菱角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以及江南水乡的各种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有谁吃过菱角吗?能说说你的感觉吗?菱角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江南的水乡。

2.板书课题,齐读。

3.对课题质疑。

教师可选能突出主题的问题简单板书。

4.课文会怎样描写这幅水墨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

二、粗读课文,疏通字词,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快速地阅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出段的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或卡片、课件等),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抽读、齐读、赛读。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5.思考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水墨画”之美 1.引读第1段。

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把什么比做了“水墨画”?课文是怎么描述这幅“水墨画”的?(相机板书:散漫)“散漫”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散漫:零零散散的,在文中是分散、不集中的意思,用在这儿非常准确,也很有意思,体现出了一种随意、自在的美。)小结:一个个大大小小长满菱角的池塘零零散散地侧卧在村边地头。这是一种多么随意、自在的美呀!(板书:美)2.品读2~4段。

(1)自由品读,探究“水墨画”的美。

(2)小组合作学习。

①交流探究所得。

②用喜欢的方式朗读。

(3)全班交流,共享资源。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池塘的美的呢?用“”勾画出来。

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池塘的美。(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②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慢慢变化着。

A.初春:池塘有什么变化呢?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飘浮在碧水间。“疏疏朗朗”是什么意思? B.黄梅后:(黄梅指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池塘又有什么变化?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涨满”“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密密匝匝”可换词“密密层层”“密密麻麻”比较)小花的数量也真不少!哪些词告诉了我们?(缀满、一丛丛)颜色也非常美丽,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一缕缕的馨香呢!

池塘还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呢!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嬉戏。

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美呀!

C.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即第一批成熟的菱角),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一只手“掀”,一只手“掐”,准确地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板书:采菱)③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悄悄地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美。(相机板书:变化美)④你们知道吗?在采菱时节,鲜嫩、清甜的菱角放进嘴里嚼一嚼,脆脆的、甜甜的,那美滋滋的感觉一直渗进心底。难怪孩子们迫不及待想尝一尝菱角的美味。(板书:品菱趣)“溢”“诱惑”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处飘香,让人嘴馋。家家户户煮菱角、剥菱角,扑鼻的香味飘出窗户,弥漫整个村庄。这是一幅多么温馨、诱人的画面呀!

⑤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多么和谐、欢乐的场面呀!

3.品味第5段。

“徜徉”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而今,我吃着散发清香的菱角,又想起了故乡的“水墨画”,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边采边品尝,这是一个多么惬意的场景呀!

师生合作朗读。(引读)

四、巩固拓展,升华情感

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配乐朗读全文,思考:你对故乡“水墨画”的总印象。

(故乡的“水墨画”独特、美丽。)2.故乡的池塘独特、美丽在哪里?

3.谈谈你的体会。

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恬静、自然而不乏快乐的美景。是呀,故乡风景美丽迷人,童年生活幸福、快乐。

(相机板书:故乡美童年乐)

五、课堂练习

1.读课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体会带点词的妙处。

2.抄写文中的叠词,自己再补写几个。

3.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菱角和江南水乡的资料。

4.我们的故乡有什么独特美丽的地方呢?小组议一议,再说一说、夸一夸我们的故乡。

第四篇:故乡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故乡的“水墨画”》是西师版教材十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以“自然风光、家乡美景”为主题,这四篇课文紧紧围绕着“自然风光”这一单元主题,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风光。《故乡的水墨画》这篇课文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其中有长满菱角的池塘,有采菱欢乐的笑声,也有那美味的菱角,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风景的独特、美丽。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故乡的“水墨画”》时,最吸引人的要数故乡的采菱女或划一叶扁舟,或荡一只水盆,熟练轻盈地采菱角的情景了。于是,我摇身一变,变成了那快乐的采菱女,一边唱着愉快的采菱曲,一边熟练地采着菱角。孩子们就成了站在岸边眼巴巴地等着吃新鲜菱角的小孩,我慌忙把“水盆”划过去,塞一把放进他们的衣袋,他们的小脸便个个灿烂如花了!这样的情景互动,让我和孩子们都融入到文字之中,置身其中,快乐无边,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游览了江南水乡,我们又相约一起来到美丽的海滨:我们一起赏晚霞和大海的“杰作”;一起观看那耀眼明亮的启明灯;一起手挽手走在湿润柔软的沙滩上;一起和海边乘凉的人聊天、嬉闹;整个课堂让我们感觉到似乎不是在有阳光的白天进行的,而是在那清凉舒适的海滨夏夜,而耳边似乎还回荡着海浪的哗哗声……

随后,我们又请班级的一位“小导游”带着我们游览了美丽的塔木钦大草原和迷人的葡萄沟,她生动地讲解让我们看到了异域美丽的风情: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那似乎是从地面拱起的巨形彩虹门;那变换多端的云彩;那晶莹透亮的“绿玛瑙”;那甘甜美味的葡萄干,无一不让我们惊叹,无一不让我们流连忘返!

在和孩子们一起徜徉在这些美丽的文字间的时候,那种心随文动的心境处处可见。尤其是师生一起共同畅想某一个美丽的场景的时候、共同演绎某一段文字的时候,那种和作者心灵的契合便会让我们的情绪变得更快乐,更活跃起来。在我们的心里,那些毫无生气的文字也变得更加美丽起来。

把语文课上成属于孩子们的课,让他们沉醉其间,少去程序化,少去说教,便会让语文教学更有生命力!

第五篇:《故乡的水墨画》教案

《故乡的水墨画》教案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师:准备音乐以配乐朗诵,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菱角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以及江南水乡的各种资料。

1~2课时。

1.有谁吃过菱角吗?能说说你的感觉吗?菱角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江南的水乡。

2.板书课题,齐读。

3.对课题质疑。

什么是“水墨画”?水墨画在文中指什么?

4.课文会怎样描写这幅水墨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出段的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或卡片、课件等),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抽读、齐读、赛读。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交流预习心得。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

5.思考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1.引读第1段。

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把什么比做了“水墨画”?课文是怎么描述这幅“水墨画”的?(相机板书:散漫)

“散漫”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散漫:零零散散的,在文中是分散、不集中的意思,用在这儿非常准确,也很有意思,体现出了一种随意、自在的美。)小结:一个个大大小小长满菱角的池塘零零散散地侧卧在村边地头。这是一种多么随意、自在的美呀!(板书:美)

2.品读2~4段。

(1)自由品读,探究“水墨画”的美。

(2)小组合作学习。

①交流探究所得。

②用喜欢的方式朗读。

(3)全班交流,共享资源。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池塘的美的呢?用“”勾画出来。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池塘的美。(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②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慢慢变化着。

A.初春:池塘有什么变化呢?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飘浮在碧水间。“疏疏朗朗”是什么意思?

B.黄梅后:(黄梅指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池塘又有什么变化?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涨满”“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密密匝匝”可换词“密密层层”“密密麻麻”比较)

小花的数量也真不少!哪些词告诉了我们?(缀满、一丛丛)颜色也非常美丽,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一缕缕的馨香呢!

池塘还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呢!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嬉戏。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美呀!

C.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即第一批成熟的菱角),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一只手“掀”,一只手“掐”,准确地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板书:采菱趣)

③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悄悄地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美。(相机板书:变化美)

④你们知道吗?在采菱时节,鲜嫩、清甜的菱角放进嘴里嚼一嚼,脆脆的、甜甜的,那美滋滋的感觉一直渗进心底。难怪孩子们迫不及待想尝一尝菱角的美味。(板书:品菱爽)

“溢”“诱惑”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处飘香,让人嘴馋。家家户户煮菱角、剥菱角,扑鼻的香味飘出窗户,弥漫整个村庄。这是一幅多么温馨、诱人的画面呀!

⑤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多么和谐、欢乐的场面呀!

3.品味第5段。

“徜徉”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而今,我吃着散发清香的菱角,又想起了故乡的“水墨画”,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边采边品尝,这是一个多么惬意的场景呀!

师生合作朗读。(引读)

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配乐朗读全文,思考:你对故乡“水墨画”的总印象。

(故乡的“水墨画”独特、美丽。)

2.故乡的池塘独特、美丽在哪里?

3.谈谈你的体会。

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恬静、自然而不乏快乐的美景。是呀,故乡风景美丽迷人,童年生活幸福、快乐。

(相机板书:故乡美童年乐)

1.读课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体会带点词的妙处。

2.抄写文中的叠词,自己再补写几个。

3.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菱角和江南水乡的资料。

4.我们的故乡有什么独特美丽的地方呢?小组议一议,再说一说、夸一夸我们的故乡。

板书设计:

故乡的“水墨画”

散漫美

变化美

热爱家乡故乡美童年乐

菱角(líng lēng)馨香(xīn qìng)

轻轻一掐(qiā xiàn)细嚼(jiaojué)

菱()掐()馨()

棱()陷()罄()

密密、匝匝、密密麻麻

1.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个水面挤得()

2.毛泽东仔细翻看着记得()的几本《调查手记》。

翠绿碧绿

3.此时,一张张()的菱叶被支楞得翘了起来。

4.我们的家,住在天堂,()的湖水荡漾着美丽的梦想。

飘出溢出

5.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扑鼻的菱香。

6.啤酒杯就那么大,如果一个劲的往里灌啤酒,那当然要()了。

放进扔进

7.随手将一只菱角()嘴中,细细咀嚼。

8.鲜鱼、肉等食品不能不作处理就()冰箱。

剥一只丢进嘴里,、的,胜似苹果。站在岸边的孩子们早已等不及了,走向的水里。采菱女见了,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出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幕,弥漫整个村庄。

每年初春,过了一冬的池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漂浮在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池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时有几个心急的孩子,放学后奔到池塘边,拾一根树枝,拨两三块菱盘过来,翻起来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出水的菱角,鲜嫩、清甜,??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密密匝匝——()临近——()

2.初春池塘有什么变化呢?

3.“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此句中的“掀”“掐”是写什么的动作,表达怎样的心情?

4.菱角的盛期是什么时候?

八、叠词作用有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这篇课文用了不少

叠词来描写池塘的美和采菱人的感觉,“大大小小”“零零散散”“脆生生”“甜津津”等,使课文读起来有一种节奏美。我们也来照着样子写几个好吗?

密密匝匝、零零散散

脆生生、凉洌洌

缕缕馨香、苦苦哀求

一、líng xīn qiājué

二、半亩弥漫咀嚼溢出

三、菱角掐花温馨三棱镜陷阱罄竹

四、1.密密匝匝 2.密密麻麻 3.翠绿 4.碧绿 5.飘出 6.溢出 7.扔进 8.放进

五、脆生生甜津津凉洌洌塞进欢天喜地

六、飘弥漫和谐欢乐

七、1.密密麻麻接近2.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飘浮在碧水间。

3.一只手“掀”,一只手“掐”,准确地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表达了采菱女的迫不及待和内心的喜悦的心情。

4.从“黄梅”前的“细小”“疏疏朗朗”到“黄梅”后的“涨满”“密密匝匝”,可见菱角的盛期是在“黄梅”之后。

八、平平安安、明明白白、清清白白、祖祖辈辈、原原本本、随随便便、了了草草、平平常常、拉拉扯扯、昏昏沉沉、清清楚楚、时时处处、平平淡淡、前前后后、世世代代、简简单单、稳稳当当、浩浩荡荡、地地道道、大大方方、家家户户、干巴巴、黑乎乎、冷冰冰、黄灿灿、天苍苍、雾沉沉、怒冲冲、气冲冲、兴冲冲、绿葱葱、沉甸甸、胖乎乎、直勾勾、水汪汪、气鼓鼓、笑呵呵

苦苦哀求、牢牢把握、夸夸其谈、念念有词、格格不入、恋恋不舍、闷闷不乐、念念不忘、滔滔不绝、孜孜不倦、花花世界、哈哈大笑、落落大方、熊熊大火、代代相传、娓娓动听

下载《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故乡的水墨画教案

    故乡的“水墨画” 铜梁区维新小学 周嫦英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

    幼儿水墨画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幼儿水墨画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沉淀的民族艺术精彩绝伦,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其所体现出的自然、古朴、悠远、博大、鲜活、热烈的民族精神让人们产生强烈的民族自......

    水墨画动物教学设计

    水墨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感受水墨画动物的独特表现方法,知道水墨画简单的用笔与用墨。 2、方法与过程: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

    《水墨画画具》教学设计大全

    笔:硬毫、兼毫、软毫砚:墨:色:……教学目的:通过对水墨画画具的尝试使用和了解,学习选择使用和保管作画工具和材料。同时, 水墨画画具(湘版七册) 在了解、认识、实践的过程中,建立学生......

    《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设计材料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材料【单元导教】本单元围绕“多彩童年”的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多姿多彩的而儿童生活,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语文要......

    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 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范文合集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水墨画──动物》教学设计(五篇模版)

    水墨画——动物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学生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并大胆运用水墨画技法,表现与众不同的动物形象,感受水墨画的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