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创与大学生成才
“双创”指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人的创造力是发展的最大本钱,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每年有700多万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业创新之中,催生了新供给、释放了新需求,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李克强说。
我认为大学生是“双创”的主体,因为他们具有高素质和创新创业的激情,但是在身边却很少能看到热衷于创新创业的同学。
我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播过的一个案例,主角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了山里,做起了养鹿的活,一开始养了几十头死了一半,因为父母省吃俭用供他读完大学,为的就是他能走出农村,他一回家父母哭了好几天,但他不屈不挠就是要创业,最后利用他的知识加上母校的支持成功了。他所养的鹿的鹿茸的价值要比市面上高出很多,因为是放养的所以质量好。记者采访他一年赚多少,小伙子说我做这个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实现我的创业价值。这一点恰恰是现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美国的两名主修计算机的大学生因为发现周边的同学在课堂上总是盯着自己的手机发短信,刷脸书,就是没人听讲,他们想如果技术能导致手机上瘾,那应该也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弄了个名为Pocket Points的App——只要学生在课堂上不玩手机就能获得奖励。采用“地理围栏”技术(圈定了校园的GPS“围栏”),该App能感知到学生何时进入了校园范围并自动锁定他身上的手机。当学生身处校园,只要手机上该应用开启/手机锁定,就能获得积分。而一旦离开校园范围,手机自动解锁,又可以欢乐地各种圈人了。
积分很有用,可以在当地商店兑换披萨、咖啡、酸奶等奖励。
奇科大学是他们的App首发的地方,几周之后,全校1/3的学生都在用它。
惊异于Pocket Points的反响,他们在大得多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也进行了推广。同样地,几周时间内,大约1/3的学生投入了该App的怀抱。
地方报纸为此写了篇报道。事情就是那么巧,奇科大学另一初创公司成功传奇——克里斯·弗里德兰(Chris Friedland),Build.com的CEO,看到了这篇文章。他同意约见两位初出茅庐的学生,而且非常喜欢他们和他们的App,不仅对此投资,还成为了他们的导师和一大助力。
有了弗里德兰的投资,两位小伙伴的事业开始腾飞。该App如今已入驻100所学校,且采用率接近50%。而两位创始人最近也刚筹到新一轮的150万美元资金。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创新对于创业的成功是多么重要,这种类型的APP在它们创立之前根本闻所未闻,而促使他们创造它的灵感是源于思考与生活,要想创业非常成功得学会创新,要想创新得学会从生活中发掘素材,一般的创新都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因此想到一些更美好的改变,但具体怎么改变,这就需要思考与知识了。
我们大学生如何才能成才?这个问题绝对离不开“双创”,但“双创”绝不是凭空能来的,首先创新要基于广大人民的需求,用眼睛仔细观察生活,看到大家都在渴望什么,需求什么,缺少什么,然后去尽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去造福群众,这样的创新才是有意义的创新同时得到了民心也是得到了收益,然后创业也应该融合创新的观念,虽说行业多,每个行业的竞争也十分残酷激烈,如果只靠陈旧的技术与观念,是很难取得优异的成绩的。而且创业最离不开的有专业知识与行业远见,还有吃苦精神与永不言弃不屈不挠的心态,要敢想敢做,大胆细心。
总之,创业作为就业的一种模式,与其他就业模式相比,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通过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二篇:大学生成才与创新型国家
大学生成才与创新型国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话时指出:“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的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众多挑战中,关键是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所以,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烂多彩。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发展本国文化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增强科技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面对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缺失,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斗争,我们必须奋起直追,这样才能把握先机,赢得胜利。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法非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
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是一种敢为人先的胆识。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其源源不断发展的动力。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现在的大学生是从应试教育中走过来的,其在小学,中学接受教育大多是老师机械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即使是掌握的很好的知识,也只是运用于考试之中,这就使他们的悟性,灵感在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基本上被埋没了,思维被严重的束缚。正因如此,大学生敢于超越的精神就显得更为可贵。所以,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保持清醒的头脑,培育创新性思维,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教学目的要创新,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变为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和学习。明确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使教育从继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转变。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发展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参与性创新教育虽然以学生为本,但是教师的指导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乏有创新思想的教师的指导,创新教育无异于瞎子摸象。现代化的课堂教学,高校要实行开放办学,保持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才能减少人才培养方式上的滞后性,把握社会的变化,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互相学习,大胆交流,共同提高。人的成长主要靠人自身和周围环境两大方面。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环境氛围的影响。高校应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创造更为宽松的空间,更多的机遇,提供更充足的营养。可通过宽松的课堂气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营造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使教育工作从单纯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转变,从垂直、直线的管理体制向复杂的网络化方向发展。一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着力构建一种适合大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主动性。针对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所以,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优秀的大学生人才,而大学生则要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第三篇:大学生;成才;创新型国家
6、大学生;成才;创新型国家
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我们大学生的成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对我们殷切的希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需要我们大学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国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从哪里来?从一方面来说,需要引进各个行业和领域浪尖上的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在引进的同时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把创新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不断推进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从而推动科技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新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应具有的品质,要想让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就必须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院校是原始创新的生力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基地。而大学生作为高等院校的主体,应该要具备创新精神。所以,我国应大力培养创新型大学生。
三、大学生成才,应具备哪些素质
我们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后备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我们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创新能力。要想成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有用的创新型人才,我们需要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要有崇高的理想,理想是指明前路的方向灯;二是要追求真理,勇于创新,不懈的追求真理正体现着当代大学生严谨踏实的人生态度,而勇于创新又是我们成为创新型人才所必需的品质;三是要培养自身科学思考的习惯,以辩证的方法看待事物的本质;四是要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五是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型国家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六是要要有踏实认真的工作学习态度,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要勇于奋进。
大学生要把自己培养成才,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还要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做一个能够灵活思辨的学生,能够主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冒险精神,遇到困难绝不退缩。创新并非只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这需要我们日常对生活的积累和对问题的不断思考,以及加上持久不断的实践,要敢做敢闯,善于发现生活的点滴,从平常的小事中锻炼自己创新的精神。
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要有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的创新型人才来承担“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任。我们大学生的成才也离不开创新这项优良的品质,所以,无论从大学生个人还是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大学生成才始终要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相结合,我们要联系自身实际,综合全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而努力。
第四篇: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摘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理想具有可能性、时代性等特征;信念具有稳定性、不同层次性等特征。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理想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关键词:理想信念大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引言:针对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目标不明确,理想观念淡薄,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享乐,以至不能将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有些同学甚至有“此时不乐,更待何时”的想法。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有关理想信念的具体内容。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理想各不相同,同一阶级、同一时代人的理想也不尽相同。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1)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主体的需要、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影响人的理想的形成。但从内容上看,理想又具有客观的因素。
(2)理想具有时代性。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1)信念具有稳定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地,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
(2)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不同方面的信念和相应不同的信念。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因此,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理想信念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所以,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信念对我们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作人的根本。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的回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是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效,充满自豪。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自身成才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把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是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总之,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所承担的任务与以往不同了,但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同样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坚强意志。
三.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首先,我们要坚定对中共的信任,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取得胜利地关键,坚定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信心。只有紧密的团结在党的周围才能将自己的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联系在一起,坚定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才能够自觉按照党的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健康成长成才。
其次,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相结合。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同时立志需躬行。志当存高远就是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从于一时一地的困难和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当然,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华罗庚诗文选》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88页)
再次,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在逆境中孤而不堕,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应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抓住时机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
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杜绝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自己的理想适应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真正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五篇: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到什么是理想,以及理想与幻想、空想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掌握实现理想信念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明确理想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实现人生理想。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教学法、启发讨论教学法
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大一新生,对新的人生阶段充满好奇,同时又对自身的学习、生活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人生理想与目标不
明确。因此,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教学过程:
导言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罗曼罗兰也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追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青年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时期。
什么是理想,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理想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何重要意义?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类型
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自觉努力的结果。青年大学生要确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首先必须对理想信念本身有所了解、有所选择。
(一)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在西方,“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一是确立一个目标和方向;二是以顽强的意志去追求它。孔子讲“三军可夺率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今天,我们把理想定义为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与幻想以及空想的联系及区别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有实现的可能性,并且理想是督促激励我们不断先进与奋斗的强大动力。
幻想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我们中国古代人民向往太空,有嫦娥奔月的故事,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人民对太空的好奇、探索,今天我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太空探索之旅取得重大进步,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第一名宇航员杨利伟进入太空,到2016年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我国航天梦在逐步探索中实现。我们可以有幻想,保持对生活一个积极乐观的状态,同时通过实践,创设条件,让幻想有实现的可能,督促我们不断努力。
空想是指对只想不作,在幻想的基础上,没有使未来的憧憬变为现实的可能。西方以乌托邦来表示不切实际的想法。乌托邦来源于图马斯.莫奈写的《乌托邦》,描写一个岛屿里面没有私有财产、政治制度民主的理想社会,类似于中国古代陶渊明描述的世外桃源,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是无法实现的空想。今天的空想就比喻没有现实基础的幻想,“天上掉馅饼”等。
(二)、理想的特征
(1)科学性与现实性
理想之所以能够实现并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奋斗,是因为理想是建立在对现实的正确认识、对社会历史规律认识与把握的基础上的,他是我们经过自身努力可以实现的东西。我们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了解到,在列强打破清王朝天朝上国的美梦把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仁人志士走上一条探索民族独立与富强的道路,最终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分析中国国清,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建立了社会主义中国。远大理想是建立在对客观实际的认识以及对事物规律把握的基础之上的。
(2)时代性和阶级性
理想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产物,带有时代的特征。每一代人的理想信念是不同的,都同他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相关。流沙河有一首诗“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年代,理想是繁荣”。同时在阶级社会里,理想具有阶级性。洋务派代表的是封建势力,他虽然要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带有自身阶级属性及烙印。
(3)实践性和超前性 理想作为人对未来社会及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以实践为桥梁实现的。通过实践检验、修正、发展、实现,并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与奋斗。同时,理想具有指向性,它直指未来,并且以预见方式反映未来。
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充满苦难与荆棘,同时又有奋斗的汗水。
(三)、理想的类型
从主体上分:个人理想、社会理想
从性质上分:科学理想、非科学理想
从时序上分:长远理想、近期理想
从内容上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
思考:理想对我们大学生有什么作用?
二、理想的作用(小故事大哲理):
三个农民工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时间将三个人分出了层次: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提出问题)这则小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教师点评):真的是时间将我们分出层次来的吗?不是,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信念把人们分成不同的层次的。不同的理想信念,就有不同的人生规划,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或碌碌无为,或铸就辉煌。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举例)
毛泽东的少年立志
1910年,毛泽东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离家前夕,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他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的故事 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开始留学日本的生活。出发时,他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此诗表现了青年时代的周恩来要为拯救中华而愿献出一切的豪迈气概。他还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耶鲁村官”秦玥飞秦,毕业放弃国外工作机会,选择到湖南衡山县当大学生村官,将带领贫困户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产业,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文化或旅游资源,开展“互联网+乡村”等项目,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利用所学、所长,发现农村资源,帮助农民致富。
(二)理想对大学生的作用
第一、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放在突出的位置,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解答好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第二、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同学们普遍面临一系列人生的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第三、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习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学们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相联系,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才之果。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一个恒久的难题。理想之花灿烂,理想之果甘美,要使理想开花结果,必须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人们在确立理想与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于思想活跃和敏感的大学生来说,也容易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产生困惑。
克服两种认识偏向:一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二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二)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
为理想而献身,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李大钊先生曾指出,“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然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受到一种冒险的美趣。”“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
(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提出问题):艰苦奋斗过时了吗?
四、课堂总结
(诗歌欣赏:)
理 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五、推荐书目:
《别让自己的提醒晚到一步》――纺织出版社
六、学习思考:
辨析:“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板书设计
一、认识理想
二、理想作用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理想含义 1.理想对人生作用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矛盾 2.理想的特征 2.理想与大学生成才 2.理想实现长期性、曲折性 2.理想分类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