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教研的文化剖析
新课改下网络教研现象的文化剖析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万伟 南京 210013)
【摘 要】:网络教研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教师们可以通过BBS论坛、教师博客、QQ群、校园网等多种形式进行网上的备课、听课、评课以及教育叙事研究、资源共享、热点评说研讨、专业引领等。网络教研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它是教师们突破现实生活中 “金字塔”构架的尝试,代表的是积极向上的、年轻叛逆的个性文化,表达了教师对教育过程的珍视与追求,有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文化的形成,另一方面,网络教研也无法掩饰个别教师的功利心态和虚伪。
【关键词】: 网络教研 文化 新课程改革
网络,以迅猛的速度侵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当然,在教育领域也毫不例外。不知从何时起,“教育在线”,“凤凰语文”,“K12”等教育网站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关注,教师队伍中的“网络一族”正飞速扩张,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已经非常普遍,很多教师都“E网情深”,深深迷恋上了网络教研的方式,更有教师如此评价网络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当我们超越时限品读经典,可以感受阅读带来的快感;当我们讨论话题,碰撞思维,我们可以感受青年人的奔放与热情;当夜深人静时,欣赏朋友们的美文佳作,尽情抒写自己的所思所感时,我们仿佛感到点点思绪的流淌,心灵像花瓣一样张开。我教育,我思考,我存在„„”①
虽然,很多教师都用“太忙、太累”来评价自己的日常生活,但是如此忙碌的教师又怎么能每天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在网上笔耕不缀,执着地进行教学研究,很多教师的专题帖字数逾十万,甚至百万,精心经营的教育博客内容也相当丰富,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他们,鞭策着他们,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在网络上?网络对这些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网络对课改意味着什么?网络教研现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文化内涵?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教研的主要形式
1.BBS论坛:激扬文字的群言堂 目前,最受教师欢迎的教育网站往往都是具有互动功能的、具备论坛的教育网站。比如,在江苏省内影响较大“教育在线”,K12(中学语文教育资源网),南京凤凰母语研究所创办的凤凰语文网等网站都具备论坛功能,这些论坛已经成了成千上万中小学教师的“集散地”。他们不仅团结了一大批普通的中青年教师,而且汇集了朱永新、李镇西、窦桂梅等一大批名师。
网络论坛,将教师们聚集在一起,大家可以尽情言说,相互交流,共同讨论教育中的困惑,生活中的难题,一下子就拉进了教师与教师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教师的互动往往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教师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与动力。教师之间的研讨也为教师解决了很多教学中的难题,感受到了网络的魅力。对于身处孤独彷徨的教师来说,论坛为教师找到了倾吐的地方,找到了知音。“论坛”还了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实现异步交流。
2.教师博客:记忆之家 除了论坛之外,教师博客也是网络教研的重要方式。教师博客相当于教师的网络日记、个人主页。教师利用博客的写录、分类、更新、下载、互动、链接、搜索等功能,记录和发布个人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信息资源。某些地区或部分学校之间的教师还成立了教师博客群,通过博客讲述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细说着学校管理、教学工作、教研交流等方面的体会感受,记录着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问题讨论等教研足迹,为学校、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教研资源和个人成长经验。
3.QQ、QQ群、MSN:随时随地,沟通无限
QQ、QQ群、MSN等在线聊天工具也是当前教师进行网络教研中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更有利于相对熟悉的人随时进行互动交流。有不少教师通过QQ群结成了教育联盟,遇到什么教学问题就在QQ群里进行发布,其他教师可以七嘴八舌、献计献策,共同研讨。当一些教师找到一些比较好的教学资源时,也可以在QQ群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与论坛、博客等方式相比,QQ、QQ群、MSN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因为论坛、博客基本上是对外界公开的,任何人都能上去发表言论,所以,上面的无关信息很多。而QQ、QQ群里的人是相对熟悉的,大家可以围绕某一个或几个话题展开更为深入的研讨且不受外界打扰。而且BBS论坛中以主题形式跟帖讨论交流和教师博客中以日志或者留言、评论形式进行的网络教研还是以一种静态的形式进行的。而QQ群网聊支持文字、语音、视频的实时在线交流,借助这个平台进行研讨互动,能实现异地“零距离”的研讨,实现与名师“零距离”的接触,更富有动感活力。教师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不同学科的QQ群,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等,不定期地开展QQ网聊研讨活动。
4.校园网:又一个栖息地
校园网是教师之间,特别是一所学校内部的教师之间交往的一个重要场所。虽然,很多校园网内也有论坛或者是教师博客,但是相比较而言,校园网又有自己的特色,因为,网上的教师都是彼此熟悉的人。所以,校园网更真实,其功能也往往与其他教育网站不太一样。
校园网更多的功能侧重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管理及其教学资源共享。不少学校实现了网上办公,通过网络进行各种教育信息的公布和通报,增加了信息互动,减少了开会的次数,给教师创设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提高了效率。
很多学校还通过网络让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读书笔记,教育随笔等上传到网上,供大家共享或者围绕一些教学问题交流,这样就突破了办公室、年级组的界限,增加了校内教师日常互动的机会。而且,相比较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网上的文字交流往往为教师开辟了新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加深了教师之间的了解与互动。
二、网络教研的主要内容 1.网上备课、听课、评课
网络为教师们的集体备课提供了新的渠道,有利于各学科教师在更广的范围内参与交流,共享备课成果。目前,许多地方的网络教研都将网络备课作为其重要内容,开设了网络备课室,为教师进行网络备课提供平台。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听课评课,网络听课、评课是指将教研课拍成录像放在教研网上,并开设互动空间,由传统的现场听课、评课改为网上听课、评课,如中国教研网中的“课堂实录精选”、湖北教研网中的“课堂实录”等。网络听课、评课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重复听、可以有选择地听,能够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微格化研究;而且在网上评课,教师无需实名加入讨论,更便于讲真话,加深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
2.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是备受教师们喜爱的一种教研方式,论坛、博客等网络教研方式为教师们书写教育随笔,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了一个舞台。很多教师在论坛上建了自己的专题帖,每天把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的感悟、反思、随想发表在自己的专题帖中,也有教师把自己的教育随笔发表在个人的博客上,其他读者在读完这些帖子后,可以发表意见,跟作者进行互动交流。因为叙事研究贴近教学生活,教师大多都是有感而发,文中不乏佳句妙语,感人至深。很多教师表示这种教研方式使自己变得敢于说话,敢于表达思想,乐于分享,对教育的投入也更加充满激情了。
3.资源共享
使用网络技术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也是网络教研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教师乐于将自己制作的或者寻找到的好的教案、论文、课件等资源上传到网上,供大家一起分享。目前各地区的教育部门也开始积极开展教育局域网中区域性学科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区域内学科优质资源,创建资源库或专业网站,再利用各校都已经建立“校校通”,依靠教育局域网网络,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为教师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促进新课改,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4.热点评说、研讨
对于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问题、困惑教师可以以主题帖的形式挂到网上,让大家一起参与评点、研讨。比如“怎样的课算一堂好课?”、“如何让学生在作业中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复习课到底该怎么上?”等,教师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也可以到网上复制粘贴相关理论,有的从课例中节选一个片段加以说明等。网络上的互动研讨是常规教研有益的补充,它可以把往日一说而过的内容保留了下来,呈现互动研修的整个过程。
5.专业引领
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教研活动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教师群体要摆脱同水平反复、挑战能力边缘,获得实质性的提高也需要专业引领。通过网络,教师们可以收集到很多专家和特级教师的课例,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采。比如,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的《第一次拥抱母亲》、窦桂梅的《圆明园的毁灭》、张齐华的《轴对称图形》等,这种大师级的课,平日里广大农村教师想都不敢想,如今借助网络学校就能看到专家们上课如何把握教学理念,如何解读教材,从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校本研修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6、知识管理
教师们通过网络教研、特别是教师博客还能对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各种资料进行系统的管理。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非常烦琐,教学任务也很繁重。博客作为一个非常简便的管理工具,不管是教案、试题、参考文献、网络资源,还是班主任日志、学校工作计划等等,都能得到系统的管理。教师可以通过博客将过滤后的信息传递给他人,同样可以通过别人的博客日志提高知识获取的效率。教师们写博客日志的过程就是在整理和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这样日积月累,就能梳理出教师自有的知识系统结构,便于今后的查找、提取、加工和利用。而且教育活动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博客的时间表管理有利于教学安排和内容的循环使用。
三、网络教研现象的文化意蕴
1、突破“金字塔”构架的尝试
现实社会中,到处都存在着金字塔构架,人们都以层级的方式生存着,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总是极少数。教师们也是如此,虽然是如此渴望成功,但通往成功的道路总是这么狭窄,不管什么评比、评定都有比例和人数的限制;通往成功的道路又是如此漫长,很多的评比、评定都要讲工作年限,都要论资排辈。这种金字塔构架限制了一大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发展,磨损着他们曾经豪情万丈的斗志,让他们感受到令人窒息的压抑与沮丧。
网络,代表着一种“去中心”的多元化文化取向,在这里,人们很难取得语言霸权,每一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每一个人都有被理解的需要,金字塔的社会结构在网络中逐渐被拉伸为“扁平型”,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网络的力量有多强大,文字的力量就有多强大——如果没有承载了丰硕思想的好文字,你在网络——其实,就是你在未来,就注定只能做沉默的、发不出自己声音的弱势群体。热闹永远是别人的,你永远只有听的份儿。这很残酷,但很公平。”②只要你真的有实力,只要你有鲜明的个性,只要你有才气,网络就成为你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这里也会有在现实当中你可能得不到的鲜花与掌声,教师可以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家园,感受到被认同、被欣赏、被关注的心理满足感。
同时,也有很多的教师的确通过网络教育随笔,教育论坛的讨论扩大了知名度,发表了相当多的论文,甚至出版了专著,从网络中的名师走向了现实中的名师。这些名师大多出生于70年代,代表的是教师中的年轻文化和新鲜血液。这些青年教师的成功又为网络注射入新的活力,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成功的典范,激励着他们在网络上面更加辛勤地播撒热情。
2、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气息
热衷于网络教研的教师大多是“要好”的教师,是有理想和抱负的教师,是渴望成功的教师。为此,从教育随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教师大多是非常有思想,善于思考,对教育充满理想和深情的教师。从教师们所起的网名“甜甜的语文”,“泡语文”、“师途无悔”、“沉默思想者”等都可以看出,教师对教育的抱负和信念,这些教师都是靠对教育的热爱与执著追求站立在网络上的辛勤耕耘的劳动者,充满智慧的思想者,整个网络凸显的是教师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一部分。教师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群体”,在网络上的生存也体现出了这个团体的高素质,在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往之中,很少看到恶意的挑衅与人身的攻击,相反,人与人之间相比较现实之中人们的交往更加温和、更加惺惺相惜,更加热心。不管是在论坛还是在博客上,总可以看到人们相互之间的激励、赞赏、扶持。网络,似乎比现实更加让人觉得教师人性的美好、品格的高尚。
3、年轻的、叛逆的个性文化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传递方式,这就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年轻化特质。老一辈和权威由于不能顺利地理解和参与到这种新的文化方式中来,他们在网络文化中的影响被削弱了,年轻人不再依赖长辈和权威的指导。在大多数时候,网络文化是由年轻人共同营建和相互学习的,他们是网络教研最有力的创生者,当长辈和权威觉察到这一点,并试图加入到这个文化圈子的时候,他们反而成为了后来者,只有从年轻一代那里学习,即接受年轻一辈的“文化反哺”。在网络社会中,真正的长者和权威恰恰是年轻人,所以网络文化具有天然的、内在的更新特征。
4、对过程的珍视
新课程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师热衷于网络教研也反映了教师对教育过程的珍视与追求,教师将自己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都通过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有教育中的精彩瞬间,失意落寞,烦恼忧愁,也有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烦碎小事,让逝去的日子永远保存在网络里,定格在记忆里,让教师觉得每天都过得很有价值和意义,让他们在回眸往事时不是怅然所失,而是满足和沉醉,觉得非常充实。这种对过程的追求反映了教师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乐观对待生活的生命观。
5、互动合作文化的构建
新课改强调教师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文化”,网络教研的兴起为教师的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网络的交互性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大家可以通过网络共同探讨教育问题。特别是教师之间的沟通,前所未有地加强了。从前,教师的人际交往往往局限于一个办公室,一个学科组,一所学校,但现在远远打破了这种局限。教师之间的交流也远远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很多教师得以与以前只在报刊杂志上见到的名师互相交流。互动与沟通的加强都有助于教师之间合作文化的构建。
6、虚伪与功利
网络不管如何虚幻,表现得如何美好,但它始终无法摆脱现实的投影,也因此总是蕴藏着人性丑陋与阴暗的一面。在代表着主流的积极向上文化趋势的背后,网络也总无法掩藏人的虚伪与功利的欲望。
在网络教研中,教师极力塑造着自己的光辉形象,这种光辉形象往往与现实不符。有些在网上人气很旺的教师往往在现实中“遭人唾弃”,在网络上,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因为彼此之间没有利益之争,为此大家都显得宽容、大度和博爱,到处都充斥着廉价的表扬与鼓励,对于自己陌生的人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慷慨的帮助;而一回到现实,一牵扯到利益与名誉,人们的面目就可憎甚至狰狞起来。网络上的某些教师就象在温室里做着美梦的“小粉红色花”,一碰到阳光的直射就立马耷拉下了脑袋。
网络教研也无法掩饰很多教师的功利心态,很多教师辛勤“经营”的目的就是盈利,“发文章,评职称”仍是很多教师上网的赤裸裸的直接目的。在这种功利的驱使下,教师的写作和反思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为了反思而反思,甚至有的教师写作就是为了赢得论坛上所谓的发贴积分、论坛所给的虚拟身份等级。网络往往也成为复制现实社会关系、社会现实的重要工具。
作者简介
万伟,女,(1978—),江苏常州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邮编:210013,手机:***。
注释:
①张家港市沙洲小学 陈惠芬:《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路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通 讯》2006年第1期,第5页
②薛瑞萍:《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5—186页
第二篇:网络教研
走,网络教研去
[摘要]:网络时代,信息更新迅速,网络教研的推进仍需必备条件之一是观念,即是对网络教研的认同感,教师如何跟上时代步伐,改变传统教研模式,进行网络环境数字化教研成为当今教研的新课题。如今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被大家所青睐,它不是网站与教研的简单相加,而是互联网对教研的全面服务和深刻改造。网络教研需要的是发挥网络跨越时空的优势,更广域地开展教学研究,拓开思路,碰撞思想,激发教育智慧,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观念、状态和知识结构的改变。
[关键词]:互联网 教学材料 网络教研 [正 文]:
一、同课异构,预热网络教研。
网络环境使学生成为学习行为的主体,同时网络平台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了网络,许多人都习惯到网上去找资料,但往往迷失了方向,成了东拼西凑的“杂家”。因此在迷失自我前要先有自己的思想,“同课异构”就成了网络教研前很好的一种预备形式。例如在:《统计》教学一课,这课看似简单的课例,在各自独立备课时有了各自的思考,“1.统计的前后关联知识系统在本节课的渗入。
2、统计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现实意义。
3、统计教学的课堂引导及组织教学。
4、统计的作用拓展。
5、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些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是灌输式,是引导式,还是体验式等等,如果更加有效的融合?在大家对教材的理解都有了切身的体会,有了自己的思考后,再利用网络平台互相研讨,这时的网络教研就不会只是泛泛而谈,流于形式了。
二、更新教研模式,网络教研渗入常规教研
每学期学校都有一个教学计划,每个教研组首先要根据学校的计划做好教研组计划,教研组计划有教研组的特点。每学期计划中工作目标和任务大同小异,除了部分是学校的工作布置外,我校数学学科教学研究方面的计划主要是:
1、个人理论学习,学习教学理念、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专业学习等;
2、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开展正常集体备课活动,学校开展“教研组展示课观摩活动”;
3、开展互相听评课活动,一般分年级进行“校内教研组小组展示课”活动。
4、学校对外公开课、学校内青年老师比赛课;
5、学习相关教育著作,研究名师的成长。
6、老师继续教育培训,组织老师到外校参观学习;
7、写出总结反思,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
从上计划中体现教研活动的模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开学初根据学校的行事历做好各项计划、布置任务与要求——集体备课——科组内听、评课活动——外出交流、区、校及学科教研组内交流活动——常规检查——考后情况分析——总结反思。学校教研计划中
有“教学常规工作突出体现在“备——教——改——辅——测——研”等环节”,在具体实施中,教研活动内容、形式与时俱进不够,活动缺乏新意。大部分教研活动属于常规教研模式,全员集中听课、评课,部分老师“唱戏”,另一部分老师“听戏”,时间到结束完成任务。
能否用另一种方式开展教研?
常规教研活动中,我们可以把哪些活动移植到网络教研中去呢? 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些网络优势来开展网络教研呢?
我们日常的教学研究活动安排,老师可以从学校科组的网页中去浏览;教育教学的信息和教学文件、教学材料等网上传输或查找;各种活动的通知和获奖公告和学科活动等在网上公布;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整理后网上发布达到共享;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法可通过网络讨论;利用网上资源共享能节约备课时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特别是骨干教师、名师和专家的教学理论、教学反思和专业指导对老师们的教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较大作用;考试的信息、专题研究、小学数学研讨材料等多个方面都可以通过网络发挥作用。网络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发出最及时的教学研究信息,真正体现了网络为教学为教师服务的功能。
学校对在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视的。学校的计划中突出表示多种形式地开展教研活动,不但校内备课组为主的听评课的开展,还有近期的全县优质课、送课等几项较大型的教研活动,另外就是外校的公开课活动日的教研活动。出发点和用意都是为了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科研能力。主要教研形式是:备课、磨课、试课、公开课、听课、评课、课程资源和研究材料的传输等基本形式。以上课为中心、备课准备为前提、课后研讨是提炼,提升老师教学能力和学生成绩为目的。
在问卷中对问题的提出:“参加区、市级教研活动(研究课、比赛课等)热情”是积极的、“参加学校教研活动的热情”是愿意参加的;“参加集体教研活动的感受(本项可多选)”是“能提高教科研能力和对进步或成长有较大帮助的”;“比较愿意参加什么内容的教研活动(本项可多选)”是“各类公开课上课、备课、教材分析、研讨教学方法和有效课堂、参加理论培训”;“比较愿意参加什么形式的教研活动(本项可多选)“是“一课二上”等形式研究课、备课组集中听、评课、网络教研”。在近期开展的“汉丰二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很多老师踊跃参加初赛,多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决赛,打破了学校预设名额,教研热情很高。
如果把各种类型的研究课作用一个课例研究,常规教研中渗透网络教研,变更教研模式,变集中交流为异地教研共享集体智慧,打破时间限制,扩大资源容量,增加教研空间,省时省力省经费,灵活利用教学资源,教学不离研究一举两得双丰收。
三、改变供给不足,做强做大教研。
网络教研是网络与教研的有机组合,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网站归网站,教研归教研,不是网络教研,也不会有理想的常规教研。网络教研是日常教研的支持、放大和创新
改造。独木不成林,拆除区域、校际壁垒,人人参与,是教师提高的途径,也是网络教研的源头活水。
网络教研的平台非常丰富,门槛其实也很低。在多年前,我们会为找一件有独特要求的素材而绞尽脑汁,现在自己没有的,只要在QQ群中、论坛上一呼,就有不少热心人会来帮忙,相信没多长时间就会解决问题。当然这是最简单最原始的网络教研。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网络教研改变了各自单兵作战的困惑,为做强做大教研提供了可能。
四、合理分工,保证网络教研顺利开展。
网络教研的内涵很丰富,它不仅在做教研,而且在创造着团结合作、平等对话、催人奋发、促人反思的教研文化;教师参加网络教研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每位教师的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分工合作计划,从而可以保证网络教研的有序性、有效性。
网络教研的形式多样,可以是QQ群的你一言我一语,也可以是论坛上你一段我一段,这些都是日常网络教研的形式,特别是QQ群参与人员多,页面调动快,这要求参与者眼快,思维快,可以说是跳跃性的思维,往往参与者还在思考前面的东西,后面的东西又来了,有时让人感到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又一问题有来了,问题比较散,随意性大。而更有针对性的就是专题的教研,这种形式在现在网络教研团队比赛中较为常见。这就需要一个组织者或发起者,大家就一个主题进行专项研究,队员们就各自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先一起进行教材的梳理、分析,然后分工,有的主要进行课题的总体流程设计,有的进行相关课件设计,有的进行资源的收集整合,有的进行课例设计的预设及反思等。正因为有了合理的分工才发挥出网络教研的最大功效,从而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五、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 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网络教研是教学研究的又一新的课题,网络教研是一个有别于常规教研的教学研究方式,网络教研势在必行。要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利用各种传输功能(如网页、QQ、人人通、博客等)达到教研目的。网络教研优势在于:
1、跨越时空和人员数量的限制。
近两年来县、学校的教研活动经常开展比赛课、优质课、“一课二上”研究课、对外公开课等课型的听、评课活动,是一项常规教学活动。要求年级老师参加,但由于加上课时负担较重教学压力大,一些老师们对此类活动有不情愿参加的看法。如果把活动的内容或活动中所需体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新理念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课件等资源通过网络能传递给每一位所需的教师,他们可以不受时间的制约,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学习。
2、信息容量大和方便快捷。
网络的一个特点是信息容量大、速度快,全国或全世界各地的信息你都能获取。老师们平时教学中经常利用网络的这种特点,从网上获取教学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和信息,这种做法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如果靠原始的传递方式发送教学设计、各种试卷、课件、课程录像以及各地各校的各种教学信息,不但传输速度太慢、效率太低。而且需要化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样大信息量只能是通过网络才能实现。
3、异地交流达到群研聚合,共享集体智慧。
由于受工作时间、工作任务、交通条件、经费支出等限制,专家、教学骨干、教研员并不能很容易地深入到地方开展教研活动,有可能过高或过低估计了基层教学教研情况。
通过网络教研,专家、教学骨干、教研员可以在异地参与讨论并指导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既解决了一线的困惑,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言论。通过网络教研,群策群力,大家把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观点、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凝聚更多人的智慧,达到一种更高的学术层次。通过网络教研,的确能形成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教育行政领导与普通的教师、学生之间开展更加民主化的、真实化的教研活动,对学科教研的良性发展、提高老师教科研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六、个性发展,提升网络教研的品味。
如果网络教研只是一味强调共建共享,那出来的成品将会有局限性的,或者会被共性所定势。就拿美术课来说,让所有孩子依葫芦画瓢所画出来的画是没有活力的,定势的线条和色彩也会禁锢孩子的想像力。所以各学科的教研都是要有个性的,没有个性的教研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样一个人也应是有个性的,没有个性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要培养学生成为有个性的人,就必须帮助他们构建有自身特点的个性知识结构。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提升网络教研的品味,在共性的基础上加以提炼,使其升华,为我所用。例如在《年月日》教学中,教师们共同研究了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但是在作业及展示活动这一环节中,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网络教室,共享动画。在条件有限的学校用老式画画和手背凹凸的的形式同样也能生成动画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网络教研正在逐渐展现出其特有的时代魅力,它不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热爱学习和思考的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和平台,而且还把一部分积极上进但苦于无学习机会的教师从网络游戏与聊天中拉到了教学研究的网络学习中,让不了解网络优势的教师接受了新事物,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使学习与研究成为他们的主动行为,成为一种责任和追求,进而成为一种职业习惯。相信每一个深入参与到网络教研之中的老师们都会深有感触。
第三篇: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小论文
张雷夏
网络跨越时空使教研活动无限扩展,教研不再受时间、地点、人物的影响,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都得到了提升。我与网络亲密接触,从此,网络让我领略到新课程的广阔天空。网络教研给了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实用的教育经验。
网络确实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提供了一种可以交流的途径。自从接触网络之后,在那里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查找有关教学资源。通过参加论坛教研活动,使我大开眼界,动力大增。网络教研是我们教师实现自我专业成长、精神滋养最好、最便捷的平台,在这个空间中,我们可以抛却现实工作中被动的、被管制的拘束,在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中自由地展示自我,让思想飞翔、使精神充实。在这里可以自由地结交心灵的伙伴,进行自由的交流,实现平等的对话,留下自己的心声。讲课前我搜集到大量的教学设计,择其优者纳为己有,揉和各家所长设计出我的教学设计,拿到课堂中试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讲课很投入,学生听课非常认真,热情高涨,不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参与活动,同学们都积极踊跃,网络教学研究带给我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正在不断地提升着我的教学水平。网络教研让我学到了一招。
网络教研,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互动网络教研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利工具。开展博客教研,不仅可以解决困惑,满足欲望。而且在与网友的互动交流中,启发了教学思维。博客教研确实让我学习着、思考着、收获着„„总之,在这一学期中,由于教研教改,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我平时工作中出现需改进的地方也较多,比如教学上与学生交流较少,致使个别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补短,不断努力。
“网络教研”小论文
赵春燕
教研工作无论在个人的教学中,还是在整个学校的发展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搞好教研工作是提升个人素质的保障,也是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想真正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必须走教科研之路,走出自己的特色,真正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研究的教科研课题,坚持不懈的研究,才能使自己走专业发展的道路。
博客让我富有,让我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试着对别的老师的文章进行点评,虽然只是寥寥无几的几个字,但它让我找到写博的自信。我认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一线老师,从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通过教学实践我将网上学到的知识转换成自己的知识。在这个不断转换的过程中,我逐渐成长起来。我养成了经常看拜读别人的博文,也试着去评论别人博文的习惯。由于每个教师所处区域、阅历和水平的差异,所撰写的文章也就不同。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更应该积极挖掘教学与训练中的素材,通过提炼加工成为撰写博文的第一手材料,通过组稿上传到博客里及时得到圈友的点评,从中得到指导和帮助,也为后来的写博做好铺垫。通过博客教研,定时间参与一些圈子学术和话题交流,使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和疑难问题得到专家的解答,即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困惑,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回应育质疑,这对专家了解基层调整学术方向也有益处。
实践表明,教研博客的建立,为我们一线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其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网络上记录和发布着个人的工作、思想历程;教学研究、记录个案、反思教育和讨论问题,在网络教研互动中,可以不受地域界限进行探讨交流。在与同行的交流合作中实现深度沟通与碰撞,使教师由个体反思向群体反思、由肤浅反思向深度反思去转变。
“网络教研”小论文
高世芳
从教二十年,觉得自己的教学经验比较多了,很少去钻研、去学习了。刚刚接触到电脑,觉得很新鲜,常常玩一些虚拟的游戏,偶尔也看看新闻,查查资料,但慢慢的觉得网络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很是不理解那些沉迷于网络的人。自从学校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后,我才真正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句歌词的含义。
网络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教研天地。在各个教育网站上,在我们的成长博客上,集结着来自天南地北的一线教师,教学骨干、教研员,甚至教育专家一切研究都是为了应用。网络教研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必须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际中去。“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
小学信息技术作为小学一门新开设的学科,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教学的不断深入,其教学从不规范到基本规范,教学方法从无到有,教学模式从借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具有信息技术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原则,积极探索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根据对平时教学的总结,归纳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有:讲授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同步教学法、探索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等。
说真的,借助网络,我们可以和那些天南地北热爱教育的朋友们倾心交往。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交流中深入研讨,在交流中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信息„„我在这里获益匪浅!网络教研真的具有神奇的力量!
以前我的学习总只是阅读有关教育理论,却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阅读其他教师的博客,我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于是我有了关于理论的思考,也有了对实践的反思。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为了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我经常访问别人的博客主页,并且认真阅读同行们的文章,领会了他们独到的见解,同时也留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就这样,经过阅读、分析、思考,我的教学思想不时地与各地的朋友得以碰撞,教学研究的兴趣和习惯也慢慢的养成了。在这里,我吸收着丰富的营养;在这里,我获得一个个的灵感,使课堂充满机智,充满活力。
“网络教研”小论文
项智敏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教育观念的变化,也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授课内容的呈现方式、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师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对于教学这些科目的教师来说,知识的局限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最快途径就是集体备课。新课改对集体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集体备课已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传统的集体备课只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激发感情等等。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已势在必行。
网络教研改变了教师单调和枯燥的生活,解决了以往教师在一起探讨问题的困难,由过去那种“独学无友”封闭成长状态,进入了“自主开放、协作创新”发展境界,我自己的能动教研意识得到加强,业余时间主动参与网络教研和同组人共同研讨问题,让我的生活更加的充实了。网络教研改变了我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到业务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咫尺天涯的成长在跨越时空的环境中启航,困惑与愉悦的思想情感在真诚碰撞中产生了闪光。
网络教研在我区虽然是才刚刚起步,但通过启开的这扇窗口,我们已看到了那秀色可餐局面,它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景将是明朗璀璨。
总之,与网络教研为伍,我感慨一滴水就是一片海;与网络教研为伍,我惊叹整个世界就是一本书;与网络教研为伍,我顿悟我们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与网络教研为伍,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懂得人生的真谛,一天天实现我的追求。我明白,要走的路还很长,要解决的教学困惑还很多。但我有信心在这种和谐、共同研讨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努力提升学科理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愿与网络教研共成长
“网络教研”带给我的思考
闫俊美
怀揣着一种感恩的心境,肩负着一份厚重的责任,我静下心来,细细想想,网络教研的产生,它如一股春风,为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我感谢网络,是网络让我把先进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回想过去,自己走过了一条忙碌而充满收获的路,这其中有成功的欣喜、有挫折后的困惑、也有峰回路转的激动。
当新课程改革的热潮如火如荼的时候,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深刻认识到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屏弃陈旧的教育观念迫在眉睫。这时,网络成了我补充能量的一个最好的平台,我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教育新闻,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一些优秀学校、优秀教师的成果展示,更会给我以深刻启发。当然,阅读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资料,也可以作为自己撰写论文的一种参考。这是我与网络的初次碰撞,我与网络有距离,仅仅是在学习网络。我知道自己知识的浅薄,我不断地汲取营养,伴随着知识的丰富,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心间,每当我置身于网络教研的汪洋大海时,我感受到了不老的激情,我深深的爱上了这片教研热土。觉得自己才真正走进了课改的深处,教研水平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通过网络教研,我在不断的成长,不断的提高。我想,我还要更多的参与网络教研,让它真正成为我专业成长的沃土。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争当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勤于记录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在进行知识梳理与积累的同时,阅读其他教师的博文,使自己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
网络教学一改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体会作为学习的主人的乐趣,这种学习方式的巨大改变给了学生莫大的鼓舞。在大的学习空间中,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并通过合作,交流学习成果。真正完善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把自己定位为学习的诱导者、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的辅助者、学习的合作者、学习的激励者„„ 同时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和创新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亲兄弟,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会有思维的创新,也就不会有教学的高效益。
在重新定位师生角色的过程中,网络资源、网络技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四篇:网络教研
口语交际课程的开设,让学生除了在阅读教学的学习中能借助老师的问题有效发言,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外,又是一个专门的练习说话,学会说话的课程。
同时,这样专门的教学环节的设置,也为老师们提出了教学上的新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困惑。怎样给学生创设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课程的环境。有时候,老师给学生一个可以说话的环境引导,有一些学生在说的时候就跑题了,和我们预设的主题不符。也就是不会围绕中心话题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在我们教学中普遍发生,希望通过解决好这个问题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在平时的口语交际课中,我们作为低年级老师,有自己的一些做法。在此简单的交流一下,也希望得到教研员老师和其他学校老师的指正和建议。
一年级的口语交际,最初培养的是学生说话时的态度、表情要大方、手放身体两侧、有正确的站姿再讲话。其次,要培养学生说完整话,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二年级的口语交际,除了这一专设的课程外,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伺机在提出的问题中,巧设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利用阅读环境练习交际和说话。乃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借助每一个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交际,学会使用正确的语言。在学生说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正确表达方法。比如,我们学生有一些务工人员子女,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语言上有各自的特点。有一个东北来的学生,学习很优秀,可是在说到中午的午餐是不是都吃完的时候,总会说:“老师,今天的饭我都吃liao(三声)了”。其实是因为她总是吃的很少,老师每次都给她盛的不多,但要求她都吃了。都吃完了她就会和老师这么报告。其实,她是想说“老师,今天的饭我都吃完了。”这样好的教学机会就能在生活中得到好的实施,这个时候的纠正能让她在下次的说话中得到练习。不是能很好地让学生深刻记忆,并学以致用吗?
希望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让我们的口语交际课程能在老师们的互相交流中,互相学习,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第五篇:教研教学工作剖析材料
教育教学工作自我剖析材料
转眼间,我已经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工作4年多了。在忙忙碌碌中,又快过了一个学期。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就是我始终没有放弃做人的基本原则: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做好每件事,教好每一位学生。同时我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还提出了一些肯定的意见以及建议。因此我针对他们提出的一些建议,从中我还寻找自己在教书育人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为此提出了一些整改的措施如下:
一、我在教书育人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创新意识淡薄,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第二、教学效益不高。第三、在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媒体设备的运用上,使用不当。第四、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结合不够。第五、专业理论知识还不够丰富。第六、与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交流不够,学生管理方面比较粗放。第七、对自己的课堂要求还不够严格。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所减轻,学习的时间少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和自觉性有所降低,问了应付完成语、数、英等作业,就因此将其它科作业扔在一旁不去完成。
2、教科研方面本学期加大了学习和研讨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和在教研时间积极和一线教师交流学习,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的不够细和实,没有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三、整改的措施: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的引导、方法要得当,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外,还要爱心学生。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
2、求实创新,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工作,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晚自习上辅导学生的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力求让物理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3、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比较大型的活动,我都能够积极的配合。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4、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动手操作。其他的有些工作也有待于精益求精,以后工作应更加兢兢业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