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制度?这个国家向那方面发展?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好的教育需要好的课堂,好的课堂离不开课堂的有效性。
一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好的教育
四个要素:
1.时间要素:一节课而言
2.空间要素:课堂,但不仅是教室。
3.班级授课制:从面向全体到面向每一个鲜活的个体。
4.效率追求: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仅指知识。
二 用什么样的理论视角来看?
(一)先进的教育思想:
1.大众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以前高小都是精英教育。这个转型有很多问题。根本的转变是:从学生适应学校到学校适应学生。
2.二种终身教育的思想。十六大提出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制。但终身教育的思想在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没有到位。要从关注学生的当下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培养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第三是素质教育的思想。马上要召开全国教育会议,主题还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已经猖狂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二)教育观,要从科学主义转向人文主义,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关怀。
(三)课程观,从制度型转向创生型,从课程表到包含学生等因素。
(四)学习观,从知识学习转向生命发展,学习是生命内涵的充实和扩展。周杰伦说,观念不及格,其它全都是垃圾。
三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
学生主动地参与。学生是否主动。
教学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可测量)
3、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
4、有深刻的情感体验。
5、有适切的学习方式。
6、学生能完成知识有意义的建构。
7、有一种清晰的反馈。
有迁移和创造的欲望和能力。四、三维目标落实了,课堂教学就是有效。
三维中很多东西是相通的,分开是不对的,是整体的概念。
(一)什么是知识:
知识包括可以言传的(语文学科中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和不可以言传,只能意会的。黄宗英写文章,没有文法,但写得一样的。说省略号省两个点、有时六个点、有时八个点,印出来都是六个点,她很恼火。
教学什么样的知识?
1、概念化(抽象概括出定义)
2、条件化(情境化)
3、结构化(串珠成线)
4、自动化
5、策略化(知识+方法)
知识的教学方式:
1、明晰式(最高明的老师往往不用)
2、潜藏式,如语文学科要做到——老师心中有知识;教学过程无术语;学生自主构建起来。
能力:最重要的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结合具体的学习情境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过程:
1.要让全体学生参与。例《无字词典》:请同学联系生活的经验说什么是骄阳似火。环节没有问题,但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参与活动。
2.教学方式的实现。
3.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4.从个性学习着手。
5.形成有效的思维。
教学中注意:
以学定教,调整教学设计;
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是层次性,作业是弹性的,设置一些阶梯性问题,如:在书上找出写哥白尼学术价值的词语。不改变这个词语的意思,改变词序来说。
3、怎样照顾非常特殊的学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穿靴戴帽的现象。例:插花:统一祖国、祖国欣欣向荣
人格影响,生活态度。教师本身成为学生常读常新的经典。教师要乐观、开朗。引用诗意:普希金全篇洋溢着对生活的微笑。于是,俄罗斯的青年感受到生活的阳光。希望孩子在我们这里感受到生活的微笑。
2.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怎么能真正地尊重学生。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例:光头。每年艾滋日,有人剃光头募捐。移民会这样吓孩子: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回去(指国内)。
3.应该体现学校文化,班级文化。文化是“弥散”的一种精神,一种氛围。如同“色”,既指颜色,也指品质成色,还是秋色春色暮色的“色”,而第三种“色就是一种弥散的精神氛围”。
4.体现在学科的科学体系、知识体系。
5.体现在教科书的人文内涵。
6.体现在过程和方法。
五、好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要能够有效,要强调设计的有效性。
1、教什么?对文本和内容要吃透,理解。如果有什么不满足,就是备课不够。对文本的特点体会不够。第一要有进入文本的方法,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第二是达到要求:通体透明,形神兼备。有一句话让人受益:“要把文本玩得像做烧饼师傅手上的面团。”第三:关注陌生感。文本陌生的地方要有一种敏感。陌生的地方就是教学有味道的地方。如果教学中不断给学生带来陌生的东西,他们会成长得很快。
2、怎么教?建议:一要有统筹的观点,首先要考虑是一节课一节课中的一节课,要有单元意识,整本书的意识,年段的意识。要整体地认识教学对象。二要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差异,了解学生情感方面独特的背景。三是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内容有了,要有好的表达形式,什么方式最好,要看所要教学的内容、情境是否符合。四是要整合资源。
怎么创造情境?怎么设置学生的活动?如果都考虑就有新课程的特征。要考虑预设与生成,给动态生成留有空间。有关注动态生成是二次生成。应该有两次生成:第一次能超越文本,超越教案,是一种生成,是最重要,最基础的生成。认为李吉林在备好课的时候,第一次已经生成了。课堂绝大部分生成是早就预设的。
3、课堂教学评价问题。强调三点:一要坚持方向性。大的方向一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二是让公开课回归常态。要成为常态的一部分,防止做假。三是要教学评价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方面。特别强调的是不要做假,我们的公开课漂亮的就像“假”的。如果用一句话说:就说有效思维。有效思维是一个载体,装载的是知识,建立一个反思性的教学评价的体系。评价的指标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结合。
第二篇: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
叶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学来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物理教学中关键的一环。同时,初中物理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祖国的科教兴国大业显得尤为重要,物理教师应该承担起这份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针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自身教学研究经验,总结如下几点方法。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因为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学的第一阶段,对于学生学习物理来说是兴趣激发期、是学科思维形成期、是知识基础奠定期,这些都直接决定后续学习的高度。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就会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有效的学习动力。本学期开学后,初中八年级就开设物理课,教材第一课就有一些生动的演示实验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些神奇的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首先物理是有趣的;物理是有用的。从应用的角度去激发兴趣。
二、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实验、人与手段的活动。
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做的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实验探究活动。
其次,学生是发展中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解决。
三、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由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梳理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教师一言堂向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转变意识。
四、精心贮备的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备课阶段分四个:
(1)集中备课:(1)引领:中心发言人以说课的形式发言。(2)合作:讨论发言人内容;(3)交流:教师进行充分交流(4)整合: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
(2)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全程录像等
(3)教学反思:执教者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4)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反思、反复讨论,积累材料、经验,实现螺旋式上升。
五、有效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多样化教学
(A)探究式教学
(B)自助交往式学习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之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和愉快的体验,学生自主参与、交流合作、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的基本特征,此外,课堂的高效率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外部环境中心里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释放,这种环境主要表现在: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平等、相容主动交往、共同发展的状态。
不管是传统,还是新理念,基本的出发点都一样,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
课堂教学资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
第三篇: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向40分钟要质量。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和听课过程中,往往发现我们就是没有把握好这40分钟,课堂实效性低。怎样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第一、上课前要备好课,这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
在听课的过程中,特别是临时听课(在我们学校称之为推门听课),我们常常发现有些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过程混乱等现象。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上课的老师没有备课或者是没有备好课。这样的课堂怎样可以保证课堂的实效性呢?所以我认为,备好课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
第二、要大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这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常常听到或者从书刊上看到,一些专家学者痛批我国的教育落后,吹捧西方教育的民主。他们所描述的西方的课堂是学生喜欢怎么坐就怎么坐,座位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布局,孩子们上课时可以自由走动……很明显,这些专家学者们认为这才是理想的课堂,也许他们希望我们的课堂也是这么理想的。有些老师学习了这些权威的观点,也去建构自己的民主课堂了。在这里,我要提出疑问,这样的课堂,如何保证课堂的实效性呢?我认为,上课还是应该有上课的样子,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保证课堂的参与率。如果学生坐得东歪西倒老师不管,学生开小差不听课老师不管,这样的老师简直是不负责任,不称职,误人子弟。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好的,需要教师时时刻刻地提醒,从细节入手,常抓不懈。
第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创设互动的课堂。
课堂实效性高的课应该时互动的,学生学习参与率高,学习热情高的。但是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一些老师上课的时候,旁征博引,雄辩滔滔,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的教学活动变成了独角戏。这样的课堂,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参与率,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法陈旧,还停留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实效性高的课堂应该是互动的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互动学习中参与课堂,掌握知识与技能,懂得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生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组织互动的课堂,不是老师唱戏学生听戏,而是师生同台,每个人都有戏。
以上是本人对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几点做法。要提高课堂实效性,还有很多因素,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实践、总结。
第四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谈到讲座,我愧不敢当。因为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我今天只是从个人教育教学角度出发,谈一谈个人在最近上网时,看到的或者说是悟到的一些想法,今天和大家分享。为了不打扰各位的下班时间,我会在4点30分准时结束。
首先,我想谈一谈话题的由来。我记得去年刘老师和潘老师分别谈了有效语言和有效教师。今天,我想接着谈有效这个话题,就是有效教学。2009年扬州教育博客第三届教师风采博客大赛第二期话题:
(幻灯片)6月12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五严”规定,以全面动员和部署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着力健全和完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8月26日,市教育局发布《扬州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八严禁”规定》,对五严规定进行具体要求,并召开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大会进行全面宣传部署,全力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教育新政的出台最主要的就是要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还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减负绝不能降质,减负更应增效,作为教学一线教师,更高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益,更好的指导学生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与生活,将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本期话题:“规范办学行为,如何向课堂要效益?”
附:扬州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八严禁”规定
一、严禁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各中小学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不得挤占非考试科目课时,不得减少体育和艺术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不得在课堂教学、作业练习、考试命题中超出课程标准增加学生学习内容,加深学习难度。不得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高中学校不提前分科分班。学校课表要上墙、上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地要对本地区各学校课表进行汇总备案,供各级督导检查时查用。
二、严禁延长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坚持“健康第一”,切实保证师生法定休息权利。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指列入学校课表、由教师以班级授课为形式的教学活动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和8小时。不得强迫非住校学生上晚自习。住校生晚自习每天不超过2课时,由学生自习或做家庭作业,严禁用来组织文化补习或考试。
三、严禁超量布置家庭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各校要加强作业管理,努力提高作业布置的质量,不允许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允许以高强度的作业量惩戒学生。
四、严禁挤占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不得削减或者挤占体育课时。要保证学生必要的睡眠时间,小学、初中和高中每天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
五、严禁组织学生节假日集体上课。中小学任何年级都不得利用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
六、严禁违规组织统一的文化课考试。各地各学校要规范中小学考试科目,从严控制考试次数。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每学期只进行1次考试,其他学科可进行一次考查。初中每学期考试次数不得超过2次,要严格控制考试科目。小学、初中不得组织县(市、区)统一的学科类考试。
七、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重点班。深入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种名义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班、快慢班。
八、严禁举办或与校外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文化课补习班。中小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举办或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文化课补习班。各级各类学校都不将校舍、场地租借给社会办学机构办学,禁止中小学教师私自到社会办学机构兼课,坚决制止有偿家教。
当时,我看了这个话题,心情很沉重,应该说,我们十几年的老思想、老方法已经下来了。一时半会可能还难以转变。后来有很多教师在博客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下载了几篇,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读了。
第二期:“规范办学行为,如何向课堂要效益?”
(1、)天山夜话的blog 推荐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挥者,学生是课堂教学参与者,师生“琴瑟合奏”才能奏出共鸣;师生互动方可显现精彩。作为教学一线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益,更好地指导学生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与生活,将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向课堂要效益,首先是教师认真备课。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虽然表现形式可以各异,“教无定法”,但是教学的基本程序是既定的。教师在授课之前要精心备课,尤其要备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讲课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在许多地区成为学习的典范,其实,其中有许多做法,大家以前都曾经尝试过,只是没有把好的做法制度化,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每一节课的“导学案”实际上就是需要老师认真的备课,研究学生在预习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入课外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不同等级的问题,让学生自行预先解决,将课堂变成学生对自己“预习”成果的检验场,学生自然兴趣十足。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就使“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生带着收获进入课堂,就使“我来看”变成了“看我的”。疑问得到了答案,收获得到了肯定,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课堂效益水到渠成。
向课堂要效益,其次是学生积极配合。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教师的教学不能曲高和寡。以往的教学,往往过分倾向于教师自身对课堂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的讲解,虽然辛苦,但往往是自我陶醉,无人欣赏。再者,我们过多强调教师的引导,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跟在教师的指挥棒后,围绕着老师的思维转圈,场面好看,内容单一。其实,要想有效益,光有教师的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学生也必须学会学。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一堂精彩的课,必须要有学生的思维。曾几何时,教师将讲台当作了“演讲台”,只顾自己喋喋不休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满堂灌”的结果导致的是学生对课堂的厌倦,对学习的疲劳。如何才能做到教师在前面表演,受众——学生自愿接受并且融入其中呢?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解决教师一直将自己完全或者只是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扮演,而必须是和学生共同探寻、共同研究、共享成果的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不能忽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可小瞧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向课堂要效益,还需做好课后的文章。“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一个教师要真正把他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做好,做上层次,其实功夫在课后。教师的成长需要周期,一个教师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我们经常羡艳于有经验的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其实这些有经验的教师并不仅仅在学科知识上下了一番功夫,更多的是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要向课堂要效益,教师的知识水平要高。教师要多读书,多研究,没有课后的教学常规的管理,没有对班级学生的理解,就不会有课堂欲擒故纵、信手拈来的熟稔;没有课后的大量阅读,没有对专业知识的精益求精,就不会有课堂娓娓道来、轻车熟路的大气;当然,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没有对学生满腔的爱,就不会有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典范,如果自身不学习,是很难教出会学习、爱学习的学生。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充分告诉我们,教师必须要多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样告诉我们教师必须要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才能浇灌出茁壮的林木。
课堂45分钟的时间,稍纵即逝,作为教师,希冀在短短45分钟时间里将毕生的研究、学识在课堂45分钟内展现毕露,实在有些勉为其难。但是教师的确能够在课堂里,挖掘学生潜能,倡导自主学习,提供展露平台,让学生从中受益。
(2、)邵龙霞的博客:
8月下旬,扬州市教育局发布《扬州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八严禁”规定》,对省厅的“五严”规定进行了具体要求,并召开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大会进行全面宣传部署,全力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教育新政的出台最主要的就是要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还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减负绝不能降质,减负更应增效,作为教学一线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做一点课前准备。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为了提升课堂效益,作为一名老师要全面解读教材,明晰教学目标,营造对话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我们在课前就要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定下标准:我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我应该怎样去教?我应该落实哪些能力的训练、情感的体验以及让学生掌握哪些学习方法?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为了课堂的最大收益,我一直追寻着这样的阳光课堂——“互动广,思维活,收获大”。
二、多一点课后思考。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名老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这一节课教学有效吗?”要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下面三点着手进行思考,即“发现一个亮点,找出一点问题,探索一种方法”,通过对不同教学案例的研究,深入探讨有效教学的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课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突破、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从而形成自已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反思中,教师已有的经验会得到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课堂会像一块久经雕琢的美玉,令人赏心悦目。
三、读一点儿童文学。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读书应该成为老师的生活方式,就像呼吸一样简单自然,一个小学老师当读这样四类读物:教育理论、经典名著、儿童文学、报纸杂志。尤其提倡小学的老师要多读一点儿童文学。好的儿童文学,是值得一个人从8岁看到80岁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是很了不起的,他们会把一种很大的东西放在一种很小的东西里面,把一种很深的东西放在一个很浅的东西里面。即所谓的“浅语表深意”。读一点儿童文学,这是一种回归,向人类的来处和根部的回归。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呼吁要“蹲下来”看儿童;新课程更是提出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对于儿童文化、儿童世界和儿童的需要,我们依然非常陌生,我们依然习惯用成人的眼光看待、理解儿童的一切。而阅读儿童文学是教师和儿童一起体验来自阅读的欢乐和感动,这样,教师不仅会拥有一条与学生沟通的最直接心灵路径,还会收获一份抚慰自己精神世界的温暖和幸福。
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
所谓“ 课堂教学有效性”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其次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这三个指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积极)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实际上,学习体验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结果。总之,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短效,后者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一是显性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地教,使学生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二是隐性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
第一,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原有基础有所侧重。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静态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
第二,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停留在现有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真正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
第三,新课程倡导内在发展,如在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上,强调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
第四,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这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目标。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教学。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从教的层面说,优质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深刻。深刻不仅意味着看懂教材,更要看穿、看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深入浅出。教师把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简单,讲在点子上,一语道破。
独到。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广博。教师不仅应该是他那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
启发。富有灵气的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
机智。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人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
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
绝招。教师的绝招是教师教学特长中的特长,是对某种教学技艺的精益求精、千锤百炼以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优秀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举例语文教学:
一、以有效的备课保障有效的课堂。(课前)
(一)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
(四)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备课的广义概念及要求。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上课)
(一)识字教学。
(二)阅读教学。
(三)口语交际。
(四)习作教学。*多元性评价。
三、抓主体性的阅读教学,促整体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上课)
(一)得法策略。
(二)得乐策略。
四、有效指导课外阅读,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后)
(一)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
(二)掌握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读得轻松,富有实效。
(三)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课外阅读持续进行。
第五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有效性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头脑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作为有效教学,就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以关注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方法,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那么,怎样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的教学效果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第一、从教师自身方面讲,首先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素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引起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数字化的时代,我们要敢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敢于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打破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同时教师要对教材和教参作深入细致的研读,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再次要了解学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数学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最后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从有效推动和促进中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以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品质得到和谐发展的、德育智育潜能得到有效激发的符合素质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善导”、“激趣”、“引思”、“精讲”这四项教学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自己去发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反复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以
此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从教学目的方面讲,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数学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个章节、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数学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个章节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培养哪种数学思想、强化哪种数学方法,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上文提到的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
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第三、从教学方法方面讲,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要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呢?应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需要特别注意选择能引发学生思维或情感的学习情境,并且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能否使学生进行深层的数学学习活动。在实施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要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各种教学方式、方法都具有互补性,在实现教育目标方面都有它的作用。要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走极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随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必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任务,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潜力相适应的教学期望,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