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期末阅读复习--标题含义作用 教案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复习目标】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教学过程】
(一)标题含义
桂子花开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是我上学时候小学课本里的一句话,从此便知道了桂花是很香的。后来在传说中又知道了月亮的广寒宫里有桂树,想着在吴刚那挥舞的斧子摇晃着桂树,那飘飘的香就像月光一样洋洋洒洒到了人间,于是人间就是满满的香味了啊。
只是,这里并没有桂树,我没有见过桂树的模样,没有看到桂花的风姿,自然没嗅过桂花的奇香了。于是在每个中秋的夜晚想象着坐在桂树下,桂花的香味弥漫着院落,桂花味的月饼一咬,满口余香。而头顶就是皎洁的月亮,明明的就在头顶。细细看来,月亮明净的脸盘里似乎桂树依旧茂盛,只是不见了吴刚的影子,也许去捧桂花酒了吧!每当这时我常常这样想,那样的话,压一口桂花美酒,那我们便在这一刻活在神话仙境里了。当然是没有的,但也没有一点的失望,端起我们自家酿的米酒,对着月亮,那也一样的飘飘欲仙啊。
刚到新单位时,院子的花池里有两颗绿绿的树,不是很高,但枝叶茂盛。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也是没有见过这样的树的。问起懂得的人告诉我:桂树。桂树!这就是在我的幻想里多次摇曳的桂树啊?我有点不相信呢!看看树形,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叶子是卵圆,只是在雨中阳光下总是光光亮亮的。呵呵,这就是最远的距离————她在我的对面我却认不出她?只是我明白过来的时候,她还是有些太不起眼,没有尊贵的待遇,没有尊贵的模样,只是静静的伫立在小小花池里接受暴雨,也沐浴阳光。
她什么时候才开花呢?于是,我便盼望快到秋天,看到她的花,嗅到她的香了。
由于临时有事出差,好几天没有见到她的芳容了。每天在忙完工作后,总想着这会儿回去桂花就一定开了吧!密密的树丛里一定挤出艳丽的花朵,一定是满院馨香了吧!刚走到院子就有一股香味迎面扑来,浓郁的、悠长的香味,我想一定是桂花了,也只有这样的香才可以配得上“十里飘香”的。我赶紧绕过隐蔽墙,两颗桂树就在隐蔽墙的后边。而眼前的两颗桂树还和以前一样静静的立在小花池里,绿绿的枝叶依旧茂盛,只是并没有想象中的花朵。怎么回事呢?明明有香怎么不见花呢?再仔细看是才知道我又犯了一个常识的错误:桂花不是我想象中的花。我错在用平常的眼光去看她了。花是有的,就在叶片的底下,只是并不是我臆想的花儿朵朵。叶柄和小枝之间,一簇簇、一堆堆,全是花,少的有五六朵,多的有十几多,像小小的脑袋一样从叶片下面挤出来。每朵花有四个黄黄的小花瓣,里边是三个小小的花蕊。每朵花很小,甚至不能用朵来称谓她。第一眼我还以为是枯黄的叶片呢!但她小的玲珑,小的可爱,小的芬芳,那浓郁的花香就是从这一朵一朵的小花里宣泄出来,感染了我们的嗅觉,弥漫了整个大院。
那满树的花,那小小的花朵,似乎是晶晶的星星,也似乎是眨眨的眼睛,望着我,让我觉我的世俗在她的注视下渐渐小去。弥散的缕缕的芬芳也让我陶醉,不知自己是谁了。冥冥中似乎听懂了花语:花可以开的不鲜艳,不明丽,但不可以不芬芳。即使小而又小,可以让所有的花轻看,平凡而又平凡,甚至被认作枯叶,但只要有自己的芬芳,就不会被人忘记。
是啊,花可以开的不鲜艳,不明丽,但不可以不芬芳。我念着这句话如有所悟的回到简易的办公室里,开始了新的工作。
1、说说标题《桂子花开》在文中的含义。(4分)提升题1:赏析文中划线句。(4分)
提升题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花可以开的不鲜艳,不明丽,但不可以不芬芳。”这句话的理解。答案:
1、一方面是指文中的桂子开花了,(2分)另一方面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即使在平
凡的岗位上,也要像桂子绽放芳香一样,努力做出成绩!点明文章主旨。(2分)
2、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1分),把桂花比作星星和眼睛,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虽小却散发着
自己的光芒,并用眨眨的眼睛望着我,赋予桂花以人的灵性,(2分)表达了作者初见桂花的喜悦之 情。(1分)
3、桂花的花朵很小,颜色普通,看起来很平凡(1分),但能发出浓郁的花香,给人以美的享受(2 分)。人也一样,外在条件可以很普通,但只要做好自己,有不平凡的内在美,同样也可以发出耀眼 的光芒。(2分)
题型:结合全文,探究文题的含义。题目的含义有两层意思: 一是表层含义:字面义、常用义;
二是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精神品质、或文章的中心主旨之类。如:反映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_,揭示了什么道理,或者象征某种精神品质等。
《爸爸的花儿落了》表层含义:爸爸种的花儿凋落了; 深层含义:象征爱花的爸爸去世了。《弱种子也要发芽》表层含义:瘪种子也要发芽; 深层含义:比喻身体有残缺的孩子也要成长。
(二)标题作用
疼痛的芳香
母亲在广场上跳舞的时候认识了吴姨,母亲说吴姨是个优雅的有味道的女人,一举手一投足,都不是随随便便的,总能感觉到她身上散发着一种淡淡的香气。吴姨笑着告诉母亲,她用了香水。“这么大岁数了还用香水,不怕人说长道短的啊?”母亲有点老八板儿,忍不住唐突地问道。
吴姨说:“我的身上啊,太多的药味儿,我只想用这香水驱散一下它们。”母亲这才知道吴姨是个癌症患者,怪不得看上去显得那么虚弱呢。吴姨并不忌讳自己的病情,告诉母亲,自己戴的是假发,头发在化疗的时候都已经掉光了。
母亲感触颇深。回来反复地对我们说:“你们这个吴姨啊,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呢!” 深秋的时候,吴姨去医院做第三次化疗,每天都要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不免要哼哼呀呀的。可是一天当中也有难得的一些没有疼痛的时候,那时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在地上来回走动,甚至哼起了小曲。尽管头发都掉了,但她还是不忘爱美的本性。拿出自己以前常用的一种牌子的香水,在自己的床铺上,自己的身体上,都喷洒了一些。屋子里顿时暗香满满,那是一种很名贵的香水,一点不媚俗,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香味,很是令人受用,加之下午的阳光,懒懒地照进来,病房里竟然给了人一种温馨恬淡的氛围。
有一次,母亲看见她很仔细地在泡一壶茶,那是一种不知何名的茶,汤色明澈、橙红,滋味醇和、甜润,奇香无比,那种香,是她这辈子都没有闻到过的。
吴姨告诉母亲,那是她的一个朋友从台湾给她带回来的一种茶,叫“东方美人茶”。她说这是一种疼痛的茶,越疼痛,就越芳香。
母亲好奇,回来让我去网上查找这种茶的资料,我看到了这样的解释:茶菁必须让小绿叶蝉叮咬吸食,昆虫的唾液与茶叶酵素混合出特别的香气,噬咬愈甚,香气愈浓。
就是说,这种茶,虫子啃噬得越厉害,焙制出来的茶叶就越是香醇。
还有一种解释很有意思。一旦遭“虫害”,茶树内在生命的光芒,被外在的“刺痛”唤醒,便会调动全部的力量来打一场“生命保卫战”:它的每一条根须拼命扎向土壤岩石的更深处,汲取大地的精华;它的每一片嫩叶更积极地向空间伸展,攫取阳光雨露。能量越来越富足,生命力越来越强悍,历经千灾百难的茶树最后终于有了最甘美的收获。我想,吴姨配得上喝这种茶,她在喝茶的时候,已经与茶融为了一体。被病痛撕咬着的生命,又何尝不是在烘焙一种芳香!
人生,要经得起疼痛,有时候,疼痛虽然难忍,却也可以把自己烘焙出历久弥新的芳香。
1、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以《疼痛的芳香》为题目,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①“疼痛的芳香”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人生中难忍的疼痛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强化我们的 力量,让我们的生命散发出历久弥新的芳香;②“芳香”是抽象的,“疼痛”是具体的,虚实相生,运用拟人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题型:文章以“XX”为题,有什么好处(作用)?(选文为什么以“XX”为题?)(1)内容上:
A、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交代文章的主要人物;或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最 后一课》《斑羚飞渡》《邓稼先》《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在沙漠中心》)B、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奠定了感情基调。(《伟大的悲剧》《真正的英雄》)C、点明了(揭示了)主旨。(eg.《伟大的悲剧》《真正的英雄》《再塑生命的人》)(2)结构上:
A、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eg.《伟大的悲剧》)B、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背景》《羚羊木雕》)
C、运用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等,形式新颖,有文采,吸引读者。(eg.《爸爸的花儿落了》、《紫藤萝瀑布》)
【课后练习】
龙眼与伞
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
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来源:学科网]
⑩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1、文章为什么以《龙眼与伞》为题目?通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2、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指出其表达效果。(3分)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3、提升题:文中写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老师的故事?结合全文,从结构或内
容上任选一个角度,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1、本文通过记叙一次春雪中母亲为“我”送伞却被无情拒绝和听刘世文老师讲述她想留着当
时稀罕的水果龙眼给儿子吃的故事,表达了母爱的宽容及深沉。(2分)作者以“龙眼与伞”为题,把母爱比作龙眼与伞,运用比喻,形式新颖,(1分)表达了作者对无私、伟大的母爱的赞美。(1分)(分析:示例答案的前2分是结合文章内容,后2分是谈理解。)
2、用了拟人,赋予了春雪以人的情感和姿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雪飞舞的美态。
3、结构上:点明了文章标题中的“龙眼”,引出了作者对母爱的感悟:“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
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内容上:有了刘老师这位母亲把龙眼留给儿子的事件,更印证了母亲是 把儿女放在心上,突出了母亲都是为儿女着想。这样,既体现了构思的巧妙,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教案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毕玉静
学习目标:1.通过聚焦关键词、点题句,理解标题的含义。2.通过归类总结、抓关键词,理解标题的作用。
一、聚焦中考
假如现在2017年4月份的《读者》摆在你面前,你首先会先翻看什么?
从标题上拟题一直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记叙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让文题不再是问题。
二、明确目标:1.通过聚焦关键词、点题句,理解标题的含义。2.通过归类总结、抓关键词,理解标题的作用。
三、题型分析:
有关标题的命题形式一般有这些: 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3.《XX》意蕴丰富,结合全文谈谈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 4.《XX》作为文章的标题好不好?请阐述你的理由。
5.把标题《XX》改为《AA》,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6.请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四、标题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标题的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也就是挖掘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1.示例:《走一步再走一步》,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理解标题的含义的出发点一定是整体感知文本,请找出这个标题的关键词。这个标题的表层含义你能表述出来吗?
画出文章的主旨句,以主旨句点题句为出发点,你能说出标题的深层含义吗? 2.概括方法: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前提下,A.联系全文内容,把握标题的关键词——理解表层含义(字典义、常用义——具体的事物或事情)。B.结合文章主旨,抓住文本的点题句——体会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主旨、情感)。3.示例:《失根的兰花》
找出文章的点题句,理解深层含义。
我们在理解题目的含义时,还要留意题目有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4.概括方法:C.分析标题的修辞,联系人物形象、隐含情感——还原本义 温馨提示:
概括内容是基础,解题钥匙点题句,提炼主旨很关键,对于修辞要关注。5.实战演练:
《别委屈了玫瑰》阅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中“玫瑰”的含义。
五、标题的作用
1.请将这些标题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智取生辰纲》 《皇帝的新装》 《我爱这土地》 《藤野先生》 《伟大的悲剧》 《荷花淀》
《伤仲永》 《走一步,再走一步》 《鹤群翔空》 《失根的兰花》 《背影》 《珍珠鸟》 2.概括方法:把握内容+抓关键词+联系主旨
温馨提示:1.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要全面分析。2.整体感知文章,具体分析,避免空洞答案。
3.实战演练
史铁生的“老海棠树”作为文章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六、作业
第三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一、分析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二、如何理解记叙文题目的作用?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
语文学习中,不仅在写作时要拟定一个好标题,而且在阅读训练中,也应注重培养准确理解题目含义及作用的能力。因为,这是能促进读者更好地领悟作品内涵、鉴赏文学作品。
就记叙文而言,题目之于文章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这是目前中考阅读题的一个重要考点。
一、这类试题,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考查的角度(题型)常见的有:
1、含义是什么(有哪些)?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
3、为什么设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它妙在哪里?
4、给文章拟(换)标题。
5、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替换?哪个标题更好?(说明理由)
二、题目作用的归类:
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具有象征意义。
5、语带双关。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兴趣。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贯穿全文线索;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作用: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注]
1、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
2、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提示]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品,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三、课文简要例析:(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对下面题目的理解)
《背影》:充当全文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来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表达“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变色龙》: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四、课外语段阅读训练:(文章略)
1、《六个馒头》: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参考答案]①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②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③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
2、《微笑的可乐》:请说说题目“微笑的可乐”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题目含义:冰镇饮料及其带来的美好、成功的生活。作用:给文章提供了一个线索,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3、《心灵折旧费》:你是如何理解文题“心灵折旧费”的?
[参考答案]20元的自行车折旧费使大哥的人品打了折扣,这让他自责,作者借此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
4、《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此文选自孙道荣的博客,读完全文,请你给文章拟个恰当的标题。
5、《钟点工的三千元晚宴》:小说的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好。因为题目存在强烈反差,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6、《破茧成蝶》:选文的标题是“破茧成蝶”,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一标题内涵的理解。
[参考答案]表层意思:沉睡茧中的蛹,咬破自织之“茧”,羽化成蛾。深层含义:个体生命挣脱自织之“茧”(困难和障碍),获得重生。
7、《父亲的斧头》:题目“父亲的斧头”有什么含义?
[参考答案]一是指父亲在打铁铺里打造的斧头;一是指父亲培养的儿子——“我”。
8、《苦瓜》:文章以“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用“苦瓜”象征母亲的高尚品质,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9、《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暗喻顽强奋斗的人,形象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10、《痴心石》: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解释题目中关键词的含义、表明人物的感情及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石头”是文中起传达情感、表达爱意作用的物品,用“痴心”来修饰“石头”,表达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11、《访兰》: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参考答案]“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访问,表明了我与父亲对兰草淳朴高雅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把兰草人格化了,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例文还有如:《小扇轻摇的时光》《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田野上的白发 》《十三元遗产》《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五、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线索 悬念)
(2)主旨 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 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4)写法 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5)表现手法 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附1]拟定文章标题须知:
1、要能点明中心,概括大致内容。
2、反映独特的思想感受,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
3、富有诗意(奇特新颖性、运用修辞),吸引读者兴趣。
4、运用小标题(格式新颖、条理清晰),能很好地反映文章的结构脉络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用每一事件层次的概括语,也可以用事件这一层次的标志性词句。)
[附2]《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
2010年1月24日,星期天,杭州一个名叫山水人家的小区。宁静的小区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停得好好的车,瞬间惨遭毒手,被利器划得伤痕累累。停在路边的几十辆小车,无一幸免。粗略估计,仅这些划伤的修理费,就需要四五万元。有人报警,愤怒的车主们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
小区的监控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大一点的像个小学生,脚下还踩着滑板,小的估计才上幼儿园。他们一路走,一路划……这是谁家的孩子?胆子也忒大了!太没教养了!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认识这两个孩子。
警方开始调查。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下午,一位妇女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
她也住在那个小区。她是第二天,才从网上看到了小区车辆被划伤的帖子,帖子中描述的两个孩子,大的很像她的孩子,而小的是她同学的孩子。当时,两个孩子下楼去玩,时间、地点、两个孩子的特征都吻合。她赶紧跑到小区物业处,调看了监控录像,果然是她的孩子。
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冷静下来后,她是这样处理的——
给派出所打电话,毫不犹豫地告诉民警,车是自己的孩子划的,我们将承担全部责任。
晚上,儿子放学回家。她问他,是不是你干的?儿子低头不说话。她对儿子说,你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勇于担当。儿子承认,是他干的。又问他,如果你的折叠车被人划伤了,你心不心疼?儿子说,心疼。她说,你的折叠车几百元就可以买到,而人家的车,一二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你说会不会心疼?儿子向她连鞠了几个躬,说:妈妈,我错了!
她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被划伤的车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和修理费用。致歉信复印了几十份,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出入口和楼梯口。
她还联系了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厂,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汽车。
第二天、第三天,连续两个晚上,等儿子做完作业,她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她要求,门铃都由儿子自己来摁。这是让儿子面对错误的第一步。儿子在课余折叠了很多张纸船,上面都醒目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他要将这只船作为礼物,送给车主们。每到一家,孩子一进门就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划车的后果这么严重,请你们原谅我。”所有的车 主都表示,原谅孩子。
她对儿子说,叔叔阿姨都很包容,原谅了你。但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要把别人的包容当成自己犯错的借口,你要敢于担当,知道什么叫责任心,学会感恩。
一场危机,被这位母亲成功地化解了。剑拔弩张的人们,怒气消去;一张张冰冷失望的脸,露出了笑容。而作为犯错孩子的母亲,自始至终,她没有推卸责任,没有逃避,也没有雷霆大怒。事情圆满解决,车主都很满意,更重要的是,孩子认识了错误,学会了担当,获得了原谅。我想,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次教训,但也不会在心灵上留下难以弥补的阴影。
一位当事车主说,孩子的妈妈这么做,我很佩服。说句实话,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处理得这么及时,这么果断,这么勇于承担的。这位母亲,非常了不起。
作为一名旁观者,我一直通过媒体,关注着这件就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从这位母亲身上,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我们的孩子学会担当,有责任心,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自己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这,你能够做到吗?
——
第四篇:中 考 复习---文章标题作用及含义
中 考 复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因此,理解文章的标题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倾向。
中考中,往往会从标题上出题,考查对作品理解的深度。
常见主要考法
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3.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真题重现----标题的含义
谈谈你对标题“成熟的稻谷会弯腰”的理解。
—— 2010重庆卷《成熟的稻谷会弯腰》
题目“风雨中的菊花”有何含义?
——2010湖北黄石《风雨中的菊花》
真题重现----标题的作用
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标题中的“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田野上的白发》
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
——《天窗》
对文题的综合考察
阅读全文,谈谈选文以“江南江南”为题有什么好处?
福建漳州《江南 江南》
小说的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内蒙包头《钟点工的三千元晚宴》
.作者为什么以“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为题目?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答。(4 分)(09成都市).作者为什么以“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为题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4 分)(08成都市)
方法指导
(一)揣摩标题的含义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走一步,再走一
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
深层含义 :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
解析:
揣摩标题关键字“走”
联系文章内容看文题指的是:全文写“我”爬上悬崖却恐惧得不敢爬下来,后来是在父亲指点鼓励下“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结合文末主旨句分析,“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因此文题具有更深层的含义,暗含人生哲理。
《爸爸的花儿落了》
表层含义:夹竹桃凋谢
深层含义:父亲去世,也预示我长大了
解析:
揣摩标题关键词“花儿落了”
文题一语双关。“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结合文末主旨句揣摩标题深意,“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因此文题也暗含着另一层含义:我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2008年眉山卷《拔掉那颗蛀牙》
标题有何深刻含义?
标题本身是个比喻句,分析比喻义)
“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性格畸形发展)。
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学会去“爱”,付出爱,才能健康、快乐、幸福。(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小结
理解标题的含义
一联系表层含义
二体会深层含义
三联系全文内容
四结合文章主旨
温故知新
课文《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解析: 揣摩标题关键词“第一本书”
联系文中内容(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结合相关抒情议论的句子,理解这第一本书蕴含的深意。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表明写作对象
体现主要内容
贯穿全文线索
揭示情感主旨
引起读者兴趣
(三)品味标题精妙之处--------解题思路 标题风格+(标题特点)+标题作用
标题特点:
标题风格: 准确鲜明、新颖巧妙、简洁凝练、含蓄隽永。
运用某种手法,比如修辞、符号等
1.揣摩标题含义
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名对象),再思考深层含义(与主旨的关系---揭示,点明;与人物的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感情和态度,感情变化的触发点;结构---线索、悬念;写法---修辞或表现手法)
2.分析标题作用
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贯穿全文线索、揭示情感主旨。
3.最后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第五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精选)
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三:标题的含义、作用
一、标题的含义
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
1、联系表层含义
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记叙的内容
2、体会深层含义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和文章内容相关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解题方法:
1、把握标题的关键词语,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表层含义。
2、抓住文章中的点题句,结合文章主旨,体会深层含义。
注:不是所有的标题都有表层和深层含义,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标题的作用
1、表明文章的写作对象;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4、揭示文章的主旨;表明文章的写作情感;
5、一语双关;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7、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流泪的蓑衣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1、品味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①从久远的古代就倍受重视;②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经常感受着父亲的温暖(若答“与父亲相依为命,为他遮风挡雨”也可以。)(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2、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4分)
①自古至今倍受重视的喜悦自豪;②与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③感受父亲温暖的感动;④被闲置的无趣和寂寞;⑤被遗忘的失望与伤心(答对4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6分)①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解人意、感情深沉的人(说明:从父亲听从劝说去陌生的城里生活看出他善解人意;从父亲生活艰辛但从不抱怨,怀念故土但不表露看出他感情深沉)(3分,每个要点1分)
②没有忘记(1分)因为:①父亲多年在农村劳作,与蓑衣接下了深厚的感情;②文末,了解父亲的“我”断定父亲不会忘记;③修缮房屋预示着父亲将来还要回老家,那时自然会看、会想、会披蓑衣的。(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4、4、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4分)
①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②蓑衣竟会流泪,题目新颖富有悬念,能激发阅读兴趣;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读下面几行诗,按要求写作。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了一段时间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了早餐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友情/原来,我把朋友当成了玩伴 ……
请以“原来我没懂”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 ③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要求: 【优秀范文】
原来我没懂600字作文_1
她,终日静坐着,不曾与他人说话。于是,我一直认为——她的绽放只在于她自己的世界中。
她是一个智障女孩,拖着长长的马尾辫,抿着嘴,带着一张蜡黄的脸坐于学习班的角落里。一坐,就是一天。无人与她讲话,不知是不愿讲还是怎么的。她也不语,仿佛就是一缕清新的空气,不,空气有时也要被人呼吸,她却显得多余。其实,我不懂她。
时光匆匆过,似乎不见踪影,唯独她喊我名字的影像深深铭刻于我心中。
学习班上在玩游戏,有一个节目叫“黑发甩起来”,全班女生就她拥有那么黑那么亮的头发,这么游戏似乎就是专门为她定制的。她走上讲台,在主持人数遍的提示下,开始了。她那浓密的头发随着晃动,如一朵含苞欲放的玉莲慢慢展开颜色,吐露出清新的香气。同学们看呆了,竟让她做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红着脸下台,怕是转晕了的缘故,她定定地站了一会儿。她下了台,豆大的汗珠从脸 颊上滑落下来,她捂着胸口从我身边走过,她喊了我一下我的名字,而我却残忍地刻意忽略,好像所有人都以忘了她的淳朴和付出。
直到一次跑步,我才和她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她不懂得投机取巧,领队疯跑,她也疯跑,最终累得气喘呼呼。我
也不禁觉得有点恶心,要知道我最讨厌的运动就是跑步。她再次从我身边走过,有低声喊出了我的名字,问我如何?我还在发愣,她以将一瓶矿泉水递给我,艰难地挪动脚步,走了,而我去认为发出一声问候。
忽然想起她每天对我微笑,每天跟我问候,帮我值日。后来才知道她是因为我一个突发奇想的问候才会对我如此!而我却从未把她当成我的朋友。
她的善良、朴素、天真都与我的冷漠形成了对比。原来,我没懂她。
原来我没懂,玉莲的绽放不是固步自封,而是绽放于我们的世界之中。
原来我没懂600字作文_“啪!”摔门声打破了这个静谧的夜晚。
在我看来,我的青春就是需要这样的潇洒。于是,在与父母无数次的争端中,我选了这一次来显示我的态度,我青春的叛逆。
那时候正值暑假,天气酷热,整天不厌其烦地阅读着那些“锦素年华”小说,讲的也无非是青春的那些事。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敢做的成了我的期盼。或许正值青春期吧,不仅脸上冒出了几颗青春痘,身高与体重的变化,心里也有着微小变化,那些平淡的文字可以使我沉迷。我曾一度错误的认为,青春只是一段时间,若再不疯狂,就没有机会了。就是它,影响着我。
或许是心里蓄积的东西太多了,或许是青春期情绪波动太大。只是因为父母的一句“别玩了,早些睡吧!”我爆发了。把在小说里看到的,那些成为我期盼 4 的,在那一刹那,成为了现实。“反正也不上学,你们干什么这么早就让我去睡觉?”一句关怀在我这里变了质。后来,就从关怀转到了学习上,因为考试考得很烂,父母之前也没怎么说,如今就插在这里了。无理取闹的我又听父母转到成绩上来了,心里更是压抑,一种从未有过的黑色力量侵入心里,似乎要爆发出来了。终于忍不住了,推开父母,摔门而出。
等到回到家时,夜更加的静了,静得有些诡异,打了个冷颤。房间里还亮着,一张纸静静的躺在那里。打开看来,是一封信,父母写的。他们似乎很理解我,清楚了我那错误思想。我唯一记忆深刻的是“不是所有青春都叛逆。”泪眼模糊,那种“期盼”在瞬间全都粉碎,无法拼接。从信里懂得,青春不只是一段时间,它意味着成长,待老时能够笑着回忆的旧时光。那天,我将走错了的路调整到了正路上,通往光明未来的路,充满灿烂阳光的路。去努力,去拼搏!
又是个夜晚,静得美好,没有了“啪”的摔门声。伏案书桌,拼搏才是青春的颜料。
原来我没懂600字作文_3
已是深夜十点了,我望了望钟。窗外下着一场倾盆大雨,雨打在了窗户上,顺着窗户的边角流了下来。
爸爸怎么还没回来?我的心开始焦虑不安了。我赶紧拿起手机,拨通了爸爸的手机,电话的另一方却传来关机的提示音。准是爸爸又在公司加班了,我随便给自己找了个好听的借口。
次日早上,屋子里空荡荡的,仍是不见爸爸的身影。我想,或许是爸爸公司的工作太多了,他顾不得等我就先走了。
我独自走在上学的路上,眼中所见到的,是许多父母在送孩子上学。秋风起,在树上待得不耐烦的落叶随着风飘落下来。我爸爸准在公司卖力地工作,为了这个家庭而奋斗呢。我在内心安慰自己。
这一切是一场梦境吗?不,原来是我没懂。
星期六上午,一个多么美好的周末呀,一缕阳光透过窗户光临了我的房间,将我窗台上的一张照片照得格外明亮。哦,那不是爸爸吗!我的手不由自主地伸向了那张照片,渐渐地,泪水模糊了双眼,我意识到——原来我没懂。
那照片像是一台时光机器,将我卷回上周的一幅场景。
正在学校上课的我,被家人一个紧急电话牵动者心弦,赶往医院。
我不顾一切地往病房跑。推开那扇门,病房里站满了人。
“快点吧,就等你一个人了!”不知是谁用含糊的声音说了一句。床上的父亲眼睛还未闭上,仿佛是为了见到他的儿子而强行张大,手指紧抓着床单,双唇微启,是有什么话想要和他儿子说吗。而仪器上的数据却显示父亲的心跳停止。我冲了过去,紧紧地抱着父亲,大声嚎哭。
原来我没懂,之前的一切借口不过是自己还没懂得父亲已过世的事实。
但我却宁愿不懂……
综合运用(共6分)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故事大盘点】(2分)
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2)【成语大搜集】(2分)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②舍生取义③愚公移山④则善恶从 ⑤任重道远⑥诲人不倦⑦一鼓作气⑧见贤思齐(3)【观点大讨论】(2分)
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答案:(1)孟母断织、韦编三绝(2)③ ⑦
(3)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上名校还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况且更多的家长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而已。
或者 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对孩子有好处,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或者兼说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