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勤奋自学成大器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文中字词,积累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把“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从中领悟华罗庚在自学道路上,尽力克服艰难困苦的顽强精神。
3、知道华罗庚能成为我国著名的数学大师,是与他从小具有勤奋、刻苦自学的精神分不开的。
2.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按要求把“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
2、学习课文第11节,通过默读、分析关键词句,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
2、审题:
3、这个人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他——华罗庚(“华”字正音huà)
4、出示人物简介:
5、默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人物介绍中,你对华罗庚有了怎样的了解。(身份、成就、贡献)
6、完整释题。题目的意思是“经过勤奋自学成了在事业上大有作为的人”。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出示中心句引入:(1)
(1)读句子(2)
(2)质疑预设:
华罗庚自学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为什么说这条路是“崎岖”的?“山顶”该怎样理解?
2、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体会华罗庚自学的原因及结果。交流:(1)华罗庚自学的原因(2)华罗庚自学的结果 小结:
3、华罗庚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失学了,但他不屈从命运的安排,通过自学最终发表了重要论文,登上了数学这座高峰。理解“山顶”:数学方面的成就。过渡:
为何说“华罗庚的这条自学之路是崎岖的?”他在自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他是如何克服的?这是全文的重点,课文中作了具体的描写。让我们再来仔细读读课文第11节,看看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的?
三、研读课文
学习课文第11节,品读关键词句,体会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艰难地自学的。1.默读课文,划出他在自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想想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1)出示自学表格:
(2)学生边说、边概括填空,体会华罗庚自学的艰难 2.体会华罗庚是如何顽强挑战的。
(1)指导学生抓关键词作批注理解感悟,教师及时帮助归纳总结。交流,出示句子:
①板书:抓紧时间
从“一„„就„„”关联词、“胡乱”“赶忙”“继续”等词语中看出,华罗庚对时间抓得紧,可以说是分秒必争、不浪费一点时间。齐读句子。交流,出示句子: ②板书:克服困难 理解词语:
全然不顾——什么都不考虑。挥汗如雨——形容汗出得特别多。
从“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可以看出华罗庚面对种种困难,他都不在乎,都能克服困难进行自学。齐读句子。
课堂小结
四、复习巩固
出示表格,引读板书小结:
华罗庚的自学条件如此糟糕,他要和许多困难作斗争„„但他抓紧时间„„坚持自学。鼻涕流下来、失学这些困难华罗庚又是如何克服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课后习题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习。
3、拓展作业
第二篇:课时2-勤奋自学成大器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文中字词,积累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把“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从中领悟华罗庚在自学道路上,尽力克服艰难困苦的顽强精神。
3、知道华罗庚能成为我国著名的数学大师,是与他从小具有勤奋、刻苦自学的精神分不开的。
2.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按要求把“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
2、学习课文第11节,通过默读、分析关键词句,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10——14节。通过学习,知道了华罗庚是怎样“勤奋自学”的?板书:抓紧时间
克服困难
2、你能选择一个方面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说吗?
二、继续研读课文
1、“自学是艰难的”华罗庚在自学的道路上还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他又是如何克服的?读10—12节,照要求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想想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1)出示句子 板书:专心致志
从“不知道”“不停地,不停地”等词语中能看出华罗庚自学时十分专注,毫不分神。齐读句子。(2)出示句子 板书:坚持不懈
他自学的时间长,有持久性。如“看书写字到深夜”从“"深夜”“10个小时”“4个小时”等词语中看出。齐读句子
2、关注文章写作结构上的特点。(1)出示表格,引读板书小结:
华罗庚的自学条件如此糟糕,他要和许多困难作斗争„„但他顽强挑战„„一一克服了。这一学就是5年,他一年四季每天坚持自学„„,有时候„„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他坚持不懈地自顽强地向命运挑战,最终在数学方面取得了成就。
(2)讲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课文(1—9节)所写的小故事与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 讨论,交流:
(因为全文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来岁时自学数学时专心致志的情景,作者以这样一个场景引出了对他勤奋自学情况的介绍,从而感了解到这个场景就是他平日里白天在店里边干活边自学的一幕。)
(3)复述1-9小节这一个故事。
3、许多伟人在普通人的眼光中常显得与众不同,华罗庚也是如此。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1)出示句子(2)理解词语: 琢磨——思考、考虑。
呆头呆脑——这里并不是指华罗庚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指的是他思考起问题十分投入忘我,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样子。
4、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再寻找一些华罗庚勤奋学习的其他资料。交流补充资料。
5、结合课文及补充资料写一段话。
6、全班交流。
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的:“天才出于积累,聪明出于勤奋。” 华罗庚凭借着他的勤奋好学成为了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成为了一名蜚声中外的数学家。
7、齐读名言
课堂小结
三、复习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该怎么做?
课后习题
四、作业
拓展阅读:我国还有哪些数学家?
第三篇:《勤奋自学成大器》说课稿
《勤奋自学成大器》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勤奋自学成大器》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勤奋自学成大器》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华罗庚不怕艰难,勤奋自学,终于成为我国数学大师的故事,赞扬了他勤奋刻苦的自学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只要勤奋,自学也能成大器。课文是从三个阶段来记叙华罗庚自学成才的故事的:幼年的华罗庚就爱埋头琢磨数学题,失学后的华罗庚通过自学,掌握了高中三年和大学的全部数学课程,19岁的华罗庚发表论文,震惊中国数学界。
二、学情分析
进入五年级第二学期,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大部分内容是可以自己读懂,或者借助工具书,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之间相互启发能够读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尽力将“自主阅读”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故进一步提高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学期,通过文本的学习,旨在不断提高学生默读课文的本领,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养成学生“读思”结合的好习惯,努力做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从而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感悟,领略文章所蕴涵的无穷魅力。
教师还要充分挖掘课文的写作资源,设计语言文字训练、读写结合和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外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勤奋”的教育,让学生在小学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中,真正懂得勤奋学习的重要,并能将意识真正落实在行动中。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
本课的重点部分是华罗庚勤奋自学的那一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的意思,并让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说说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通过让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使学生在运用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进而对领会文章主旨很有帮助。
目标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节,体会这部分内容与表达文章中心的关系。
全文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1——8节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来岁时自学数学时专心致志的情景,作者以这样一个故事引出了全文。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旨在训练学生写作的篇章意识,渗透这一独特的写作方法。
目标三: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
许多伟人在普通人的眼光中常显得与众不同,华罗庚也是如此。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从而体会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十分投入忘我的精神。
通过挖掘课文的这一写作资源,设计以总分结构的形式写段,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从“题目”入手,寻找学文线索
开学伊始,教师可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大器”的意思是“能担当大事业的人”,再判断题目的关键词语“勤奋自学”,从而看题思文:是谁“勤奋自学成大器”?他为什么要勤奋自学?是怎样勤奋自学的?经过审题,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对课文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深究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最后回到整体,明确华罗庚在数学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跟他长期勤奋自学是分不开的。教学时,教师从这篇课文的题目入手,帮助学生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学文线索。
(二)从学习“生平简介”,走近人物
为进一步帮助学生走近华罗庚,教师在出示人物生平介绍时,还可以让学生围绕这段人物简介默读思考,说说自己对华罗庚的了解。通过这一语言训练让学生了解人物简介可从人物的身份、生活背景、成就、贡献等方面着手去写。这样的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从人物简介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及抓人物最为突出的几方面连贯表达的能力,从而建立对人物初步的了解,这对学习文本,体会人物精神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二)从读中学写,建立篇章意识
在学生学习了“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内容之后,可让学生再回过头去看看,课文(1—8节)所写的华罗庚10来岁时自学数学时专心致志的这一情景描写与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全文的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1——8节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来岁时自学数学时专心致志的情景,作者以这样一个故事引出了全文,引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旨在训练学生写作的篇章意识,渗透这一独特的写作方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不仅需要语言积累,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知识。因此,阅读教学还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的叙述规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中心,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叙述的。这样的读写结合,让学生从读中学会了写。
(四)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在学文最后,教师可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在写作伊始可让学生抓“呆头呆脑”这一词语进行理解。体会这里并不是指华罗庚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指的是他思考起问题十分投入忘我,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样子。随后再让学生选取相关素材进行写作。这一写段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又带动了课外阅读。
第四篇:1 勤奋自学成大器
1、勤奋自学成大器
教学目标:
1、知道华罗庚能成为我国著名的数学大师,是跟他从小具有勤奋、刻苦自学的精神分不开的。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从中领悟华罗庚在自学道路上,尽力克服艰难困苦的顽强精神。
3、补充适当内容,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
4、默读课文,注意有一定的速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8节,体会这部分内容与表达文章中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分析关键词句,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
2、补充适当内容,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
预习要求:
1、读课文,理解“琢磨、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的意思。
2、“ 成大器”是什么意思?华罗庚是怎样“勤奋自学”的?请你带着问题,较快地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3、查找资料,了解华罗庚的生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器”在字典上有4个义项,分别是(学生读),老师给“器”组词(大器),请你为“大器”的“器”选择正确的义项。
2、抽生回答
3、板书:大器,那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4、学生回答,归纳出示: 大器:能担当大事业的人
成大器:能担当大事业的人经过长期的锻炼,获得出色的才能、很大的成就。
5、师:同学们,一个人要成大器必定会付出长期的锻炼,通过本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你们会认识几位成大器的成功者。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出示)华罗庚(“华”字正音huà)
6、师:让我们看看华罗庚有什么才能?获得了哪些成就?
板书:
华罗庚 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 著名的数学大师,7、师:这些才能的铸就,这些成就的取得都归功于他—— 补充课题:
1、勤奋自学成大器
8、指名读题,齐读课题。(勤奋自学:文章的中心词)
师过渡:他是怎样勤奋自学的?这是全文的重点,课文中作了具体的描写。让我们再次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段落描写了华罗庚勤奋自学?
(10——12)
二、抓住关键词语,学习课文。
1、其中11节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华罗庚勤奋自学的情况,指名读第11节,其他同学动笔划划写写,圈圈点点。
2、交流(随机出示):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华罗庚的“自学成才”?(1)他抓紧时间自学:
“通常,等买完货的顾客一走,他就埋头看书和演算”
“夜幕降临了,他给小店上了门板,胡乱吃几口饭,就赶忙点起小油灯,继续攻读起数学来。”
朗读:读出华罗庚的争分夺秒、抓紧时间进行自学的模样。
(通过你的朗读,我看到了一个 的华罗庚;我听出了你对华罗庚抓紧时间勤奋自学的敬佩)
板书:抓紧时间
师:想一想,他还会怎样抓紧时间?(口渴时,他来不及喝点水;母亲问他话,他一边演算一边回答„„)齐读
(2)他专心致志自学:
“入迷时,鼻涕流下来,他也不知道,还在不停地算,不停地写。” 师:这个句子表现的是华罗庚勤奋自学时的什么模样?
板书:专心致志
如此的神情专注、毫不分神,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并可以展开想象,他入迷时还会怎样?
学生朗读,教师评价。(关键词:不知道、不停地、不停地)
练习:入迷时,()。(情绪变化、天气变化、亲戚来访等)师生配合读。
(3)他克服困难自学:
“没有纸,他就用包棉花的废纸写字、算题。” “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 穿插质疑问难:
找出一组近义词(寒冬腊月、酷暑腊月); 理解重点词 理解:全然不顾
(什么叫“全然不顾”?华罗庚对什么“全然不顾”?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理解:挥汗如雨
(什么叫“挥汗如雨”?他“挥汗如雨”干什么?从中你看出了什么?)【勤奋、刻苦、不畏艰难困苦、顽强克服困难、惊人毅力、顽强意志】 谁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华罗庚的克服困难勤奋自学?
板书:克服困难
设想一下,华罗庚在学习时还会碰到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没有笔;没有油灯;碰到难题;酷暑难挡时;蚊虫来袭时;父亲阻挠时;】 让我们再来赞一赞华罗庚不畏艰难困苦、顽强克服困难的精神吧。(4)他坚持不懈自学:
“失学后,他一年四季每天坚持自学10个小时以上,有时候,一天只睡4个小时。”
从这些数据中,你看出了什么?
板书: 坚持不懈
一天24个小时,他——,一年四季,天天如此,有时候,一天只睡——,你想对华罗庚说些什么呢?
3、师: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11节,体会一下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
4、读后写作,迁移运用。
(1)师过渡:许多伟人在普通人的眼光中常显得与众不同,华罗庚也是如此。你看文中有一句这样的描写——
出示: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琢磨、呆头呆脑)(2)交流。(研究数学;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引号的作用:
1.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2.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3.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3)师:你可以结合课文,也可以从搜集的资料中选取内容,将这句话说具体吗?
(可以用刚才语言训练;可以借鉴书上的例子:用数学题的答案回答顾客问的价钱,气跑了顾客;父亲火冒三丈,训斥儿子,华罗庚惶恐地看着父亲;写字、算题入迷时,鼻涕流下来,他也不知道,还在不停地算,不停地写;或课外资料中收集的内容。)
5、师过渡:是呀,自学是艰难的,华罗庚却以——(师引读最后两节),读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前面写的小故事与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1)指名读故事1—8节(2)讨论,交流。
(明确: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全文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岁时就在自学数学,而且学得那么投入,那么专心致志。可以说是从小的爱好和兴趣使然。)(3)分角色朗读1——8。(4)引读9、10 他在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失学了,但他不屈从命运的安排,开始了自学生涯。
(5)现在我们明白了他为什么要勤奋自学?(6)那么勤奋自学的结果又怎样?
(一是他用5年时间自学了高中三年和大学的全部数学课程;二是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论文,标志着华罗庚这颗中国数学界的光芒四射的巨星将要升腾起来了。)
三、感悟总结。
1、师: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大器”一词源自《管子·小筐》“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现在指能担当大事业的人,希望同学们学了今天的课文,记住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正因为勤奋、刻苦,最后成了著名的数学大师。所以,老师要送大家一句话:大凡成大器者,聪明是其一,重要的还是勤奋。祝你们也能成大器、做大事。
作业设计:
1、在()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孩子回答的()他正在演算的一道数学题的答案,而()顾客问的价钱。
(2)、初中毕业不久,()家庭经济困难,()华罗庚失学了。(3)、()自学是艰难的,()华罗庚却以顽强的毅力沿着这条崎岖小路向山顶攀登。
2、按要求改变句式:
(1)、不好好招呼顾客,整天看书有啥用?(改为陈述句)
(2)、父亲说:“你还要吃饭吗?把这些‘天书’都烧了!”(改为间接引语)
3、把下面的一句话写具体:
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从搜集的资料中选取内容)
(参考:围绕句子写具体 例1 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柜台上,他做数学题,顾客来问笔的价钱,他却误报了演算出的巨大数字;油灯下,他做数学题,鼻涕留下来,他却浑然不知;寒冬里,他做数学题,手冻得发僵还继续演算;酷暑中,他做数学题,写得汗流浃背都全然不顾。
简评:这段话围绕总起句,运用了排比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在写作手法上胜出一筹。例2 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晚上,大伙已围坐在桌边吃饭,华罗庚连饭也不好好吃,扒了几口饭又扎入题海。算到入迷时,鼻涕流下来,好半天,他才感觉到,拿出纸来擦。到了冬天,可他照旧学习到深夜,似乎感觉不到手已发抖。夏天,屋子里热得像蒸笼,可他却一刻不停,只顾埋头算,任凭汗水直往下流。
简评:这段话,围绕“呆头呆脑”,从“吃饭马马虎虎、流鼻涕不知晓、冬天学习到深夜、夏天埋头演算”几方面写具体,在内容上胜出一筹。)
板书设计:
1、勤奋自学成大器
抓紧时间
专心致志 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
华罗庚 克服困难 著名的数学大师
坚持不懈
第五篇:工作总结——日积月累,终成大器
日积月累,终成大器
——通讯社采访中心2013下半年工作总结
2013下半年新学期开始,我通过答辩成为新任采访中心负责人,主要负责日常消息稿件的分配、新闻各部门的统筹管理、策划以及专访的安排、新人新闻写作方面培训等工作,工作开展顺利,效果良好。
任职期间,采访中心在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认真完成老师下发的任务与分配的稿件,积极搜集线索创造写稿机会,负责对待每一次稿件任务,态度值得肯定。本学期共发布稿件141篇,其中主页稿件14篇,校报稿件6篇,所有稿件均发布(除少量客观原因外),成绩斐然。
自九月份开学以来,采访中心通过招新注入大量新生力量,现共有41人,其中新闻一部12人(部长蒋贵川),新闻二部10人(部长朱霄楠),新闻三部10人(部长郭行智),新闻四部9人(部长杨重阳、邓天瑞)。稿件完成数量分布如下:一部:共59篇,4篇主页,2篇校报;二部:共9篇,1篇主页(合稿);三部:共25篇;四部:共38篇,4篇主页。具体情况见附表。各部门由于新人分配并不完全均匀,导致稿件产出量存在较大差距。稿件质量方面,从最初的简短生硬发展到现在的丰满充实,每一位新人在稿件质量上的提升都十分明显。
在部门管理中,各部门每周均按时召开例会,对上周情况进行总结并开展新的安排,如讨论策划主题、交流写稿经验、邀请编辑讲稿等,氛围融洽欢乐。在策划、采访方面,各部门完成情况较为一般。十三周开始,每周会事先拟好四至五个选题,并对每个话题的写作方向进行简要说明,在总编会上发布供部长自选完成,截稿时间为一周。自发布以来,每周稿件交回情况较为良好,较少拖拉,但质量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返稿修改。目前共发出选题14个,其中5项正在完成中,1项因内容太偏作废,3项在进行最后的审核,其余5篇均在返回修改中。
除此以外,本学期共开展三次培训。其中关于稿件写作与招聘会写作方式的培训在各部门第一次例会时均已完成,后期进行关于采访以及舆情写作的培训,也取得明显成果。第十二周开始,我在各部门的例会上针对近期存在的稿件问题和新闻策划的写作进行了第三次培训,也取得了显著成果,稿件质量有明显提升。
半年的社团工作紧张而有序,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大部分部员接稿写稿积极,认真对待交给自己的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但仍存在少数人新人不写稿或写得很少,部门内部无法达成一致的目标,这为部长的工作开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部长能力有待提高,在多次的任务发布与完成情况汇总中可以看出,部长对于策划稿件、专访稿件的驾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平均每个部门十人左右,部长很难把精力平分到每个人身上,部长的学习与社团工作的双重压力较重,最后,我作为采访中心负责人,虽然积极参与各部门例会,但与新人的交流相对较少,对很对情况难以把握,而且由于日常琐事的繁多,我较少带领部长或不愿写稿,或者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这也导致他们在某些人物的完成上遭遇瓶颈。
针对采访中心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我将会进行不断地改进。首先,推动各部门建立部门文化,让部员在融洽相处的同时拥有有共同的目标,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姿态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之中。其次,我会在采访策划、稿件整理方面给予部长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尽快实现部长个人能力的提升,以便更好地带领部员。然后,我将会更多额参与各部门的例会,与大家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并提供给新人们更
多地写稿方面的建议;同时,我将会与部长保持紧密的联系,保证信息的通畅与反馈的及时。最后,我将会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并争取为积极的信任和部长创造更多的机会以提高。
时光易逝,冲淡我们的成绩与失误。在这半年里,感谢指导老师对采访中心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总编室每位成员的鼎力相助,也要感谢各位部长充满激情和干劲的努力工作,更要感谢每一位新人记者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身体力行的将自己的经验传承下去,为通讯社培养一批优秀的记者!
采访中心 李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