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数乘整十数教案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16:5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位数乘整十数教案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位数乘整十数教案及反思》。

第一篇:一位数乘整十数教案及反思

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执教:南昌市站前路小学 吴俊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68——69及练习十五的1.2.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一位数同整

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探究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准确、快速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一份小马虎的作业(手绘稿)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生谈话。

师:小朋友们,节假日的时候,你们回去什么地方游玩呢?

2、出示主题图。

(1)这是什么地方?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信息,如有很多游乐设施,游乐项目价目表等等。(2)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并说说怎样列式?(3)指名汇报,整理出算式。

哪些算式是你已经会计算的?复习表内乘法。

(揭题板书: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二、探究算法,学习新知

1、教学例1(1)出示例1中的图(1)及题(1)。

从图中和题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汇报)你能列式解答这两个问题吗? ① 2×9 乘法口诀 ② 2×10的算法探究

师:2×10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A、18加2等于20 B、10个2相加是20 C、把2×10看成是2个十 ③ 2 ×100、2 ×1000的算法探究

师:假如有100人呢?1000个人呢?该怎样计算?

2、出示例1中的图(2)及题(2)。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谁能解答这道题? ① 20×3的算法探究

师:你是怎样想的?想好后在小组内交流。A、3个20是60 B、10个3是30,20个3是60 C、2×3 =6,所以20×3=60 这种想法有意思,你是用了一句乘法口诀“二三得六”,那后来又添了一个0是什么意思?(用这种方法想时,先不看0,也就是先算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再在6后面写0。)② 口算乘法的算理探究

师:假如这20个人还要玩其他项目需要多少钱? 20×2=40 用哪句乘法口诀,0怎么办? 20×6=120 20×8=160 你发现什么?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转化成表内的乘法来计算。

3、小结

师:谁能说说怎样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

引导学生归纳算法。

(先把题目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发展练习,巩固新知。

1、书P69做一做

2、我能算!比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课本习题1)

10×4= 10×6= 10×8= 20×4= 40×6= 60×8= 300×4= 500×6= 700×8= 全体学生自主解答习题,集体汇报订正。

3、火眼金睛(判断)

小马虎的作业

40×5=20 70×3=210 200×5=100 5×60=3000 8×90=720 300×4=1200 30+2=60 800×5=400 30×6=120 100×7=700 900×5=5400 20×8=160

4、口算卡片(男女生接龙)

5、书P71 T2 T3(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6、口算接力(分小组进行,每人做卡片上的一道口算题,之后传给下一个同学,分速度快慢展示在黑板上,全班批改,分出冠亚季军)

四、课堂总结

1、说说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2、在做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在新课教学部分,既重视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的结果,又注重学生获得这一方法的过程,把算法多样化和优化也落实下来了。重视算法多样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游乐场这一生活场景,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交流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使用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批、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一、关于学习起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两幅图:图1通过旋转木马的情境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由2×9=18(元)转入2×10=20(元)。图2通过碰碰车的情境教学20×3,通过对比,进行算法多样化的优化。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乘法的意义和表内乘除法,学过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两位数和一位数相加的口算。本课是初次学习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进行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时,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在学生自己探索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口算方法。

二、关于复习铺垫与情境创设。曾有人认为,在课程改革后,课堂一开始都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在情境中直接学习新知,不必再进行新课前的复习准备。其实这是不一定的。因为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新课前的复习准备,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课作出铺垫或分散难点,但是不要人为地设置一条狭窄的思维通道。教学中这个环节,创设情境,通过复习,再现表内乘法的相关旧知,唤醒并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思维细胞,为新知学习作好准备。

三、关于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

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有进位和不进位两种情况,学生学习了不进位的口算,可以通过对比进行迁移。在学习不进位的口算时,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然后通过交流和汇报,展示学生自己探索的口算方法,允许学生有多样化的算法,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自己认为简便的方法,老师不做硬性的规定。再结合例题计算2×10、20×3,让学生说思考方法。然后通过一组对比练习,引导学生逐步优化口算方法。像2×10的优化方法应该是2×1=2,然后在得数2的后面添写1个0。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掌握,并且计算速度又快。细想图2中,学生在没有算法多样化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了优化过程,还应更多地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数学的情感,激发创新的思维,经历解决问题多样化的体验。

四、关于算理和算法。

学生算出2×10的得数并不难,可以口算,也可以用加法算。例题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用多种思维进行口算,理解口算的算理。同时通过比较和讨论,自己探索出简便方法。当然,最后不能忘了问:“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为什么?”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优化的方法了。

愿望总是美好的,但整节课下来,自己总觉得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比如:20×3的算法多样化及优化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法的简便。我还在想,这里的算法多样化及优化有没有必要,因为学生列算式时已经用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添上相应的0来计算了。

第二篇: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1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果园图入手,创设聪聪明明到果园摘果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问:“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我问:“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也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整十数”。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们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

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我想孩子们有好的发言和习惯,应该是离不开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习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强,思维那么活跃。看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施展他们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从而提高我们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做好学生的课堂常规教育,加强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实践,、反思,认真做好备课上课工作。并且要把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总评: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简单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的思想。

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直观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不足: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各环节结构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在提问题过程中,就用时过多,也体现了年轻教师在大舞台上紧张。另外,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关注的不够全面,鼓励性的语言欠缺。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2

今天我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整堂课教学以三步导学模式进行,在检测导结环节中统计发现孩子们练习的正确率很高,只有个别孩子在个别题目中出错。面对着如此的局面我本应该高兴,可是总感觉好像还缺点什么。下课以后我立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反思,与同行进行了研讨。现将本节课的成功与困惑总结如下:

成功的地方有:

一.上课伊始,通过题组的形式复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唤起小朋友对计算的兴趣,同时通过询问“32+4”你是怎么算的,复习算法,为孩子能够把算法迁移到今天的学习中埋下伏笔。

二.数学教学专家经常讲: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出示教学主题图后,我采用了较为开放的方式请孩子自由选择信息进行提问。这一方面训练了孩子选择信息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提问能力。小朋友能够全面的提出问题并正确列式。

三.在练习的处理上,“想想做做”2有三组同类练习。我没有一次性的全部出示完毕,而采取分步的策略,先出示第一组4+8,34+8,54+8,84+8,先请孩子轻声的读一读,然后独立计算。计算后,请孩子充分的交流,“通过计算这一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刚开始孩子说的比较表层化,比如都是加法,第一个加数个位都是4,第二个加数都是8等等,这些都是从算式本身观察到的。后来有个孩子讲到得数的个位都是2,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计算过程。我紧接这追问:为什么得数的个位会都是2呢?在这样的引导中孩子回忆到这一组题目都是先把个位相加,都是先算的4+8,所以得数的个位都是2。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通过题组练习引导孩子去发现规律,不是为了发现而发现,而是在发现规律后能够运用所发现的规律去提高运算速度。因此,在接下来的两组练习中孩子完成的很顺利,正确率很高。这也体现了学以致用。

虽然有一些优点,但对于本课的教学仍有一些解不开的困惑。其一:在教学24+6和24+9时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改动。没有让孩子通过把摆好的小棒圈一圈的操作来理解24+6和24+9的计算方法,以分解式取而代之。通过计算24+6的分解式,在计算24+9时孩子很好的进行了迁移,能够正确的写出分解式并进行计算。可是这样一来,却钳制了孩子的思维。在课前我隐约的认识到了这种教学策略的局限,因此,在教学完24+9时,我又问孩子,除了这样的方法,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此时孩子的回答:可以通过使用计数器来计算,可以通过竖式来计算等等,始终没有出现教材中的:先算24+6=30,再算30+3=33。突然想起来郑毓信教授在一本书里举到的一个例子:一个母亲带领幼儿园的女儿和三年级的儿子去吃饭,每位198元,轮到买单时母亲问孩子应该付多少钱?儿子说,“给我纸和笔,我需要通过计算得到”,而女儿通过简单的口算得到答案,可是几年以后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问题,儿子、女儿的回答却是惊人的一致:“给我纸和笔”!在我心中最优质的教学是要发散孩子的思维。可是在我们现如今的教学,(包括郑教授的例子)通过教学的优化却在紧致、缩小孩子的思维,我今天的教学也是。在我的这样一种引导性教学中,孩子的思维窄化了。面对此种情况,我有些担心,有些困惑,不知道孰对孰错?

其二:摆小棒的价值何在?在教学24+6时,我要求孩子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来求得正确的答案。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孩子不会摆小棒,或者不愿摆小棒,摆小棒流于形式,成了教学过程中的花架子,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作用不大。本来,教材设计摆小棒的环节,是希望通过摆小棒来理解24+6的算理与算法。可是,在我们学校绝大部分孩子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之前都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孩子是自觉的迁移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即采用分解式的方法。孩子已经超越了实物操作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摆小棒还有没有必要?如果有必要它的价值何在呢?思前想后,我给自己的教学找了这样一个理由:摆小棒在我的教学中起到一个验证的作用,它的价值就在于检验由已知迁移来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有效。小棒的作用由帮助理解变为了帮助验证。

一节看似简单的计算课,却给我带来那么多的疑惑与不解,感叹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也不简单啊!惟有通过“实践——读书——再实践”来丰富自己,才能变的通达!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一节平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平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如何在平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一、适当的复习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习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习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习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习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习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识内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习。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4

首先,复习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把握知识呈现的层次性。在细微之处仍然体现出层次性。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虽然学生语言概括不到位,我认为他说到也够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其实在新授中也融入了练习。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通过学生谈注意点,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尤其是“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学习怎样的算式”,让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提炼过程结构。在“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过程结构,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能主动研究相关内容。

上完课感觉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如:

蒋主任说本节课还是重心不够下移,学生的学习是钓鱼式的的确,在教到两位数加整十数要先算什么?学生说来说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我很着急,又不知如何引导,就一个劲的一问一答理想想这和我平时在教学中一贯的做法有关,有时害怕学生不会,设计的问题过于细化,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一个个细小的问题中学会了知识,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时一定要有让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感觉。

由于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很重要,课堂容量比较大。在教学完例1之后,看看时间来不及了,就快速进入例2的学习,因此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时,没能及时地把习得的算法形成初步技能,也没有沟通与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同点,就觉得有些眼花了乱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此外,到结束也没能让学生说说用这样的方法能解决怎样的问题,开始黑板上遗留的45+9就不了了之.要是引导学生说一说,不就是把知识贯通起来了吗.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由第一次执教,再在一起研讨,最后到再一次执教,这一系列活动让我感觉:没有研究之前感觉这内容很简单,没什么好研究的;研究了才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内容,也有许多需要研究的地方,只有深入研究了,才有收获!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知识生长点是整十数加整十整十数加一位数,所以,这一节我以复习旧知的形式导入,通过复习唤醒孩子头脑中关于100以内数的组成的知识。

对于例题的处理,我直接呈现3辆车的信息,让孩子们根据这些条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应该说,这样的提问完全难不倒孩子们。对于45+30的计算过程,和我预设的一样,刘远首先站起来回答:“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的确,这是大部分孩子对45+30计算方法的初始认识,家长们的确是这样教孩子们的。孩子就是孩子,尽管我已经用心良苦地唤醒他们头脑中关于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十和几个一相加的旧知,但是他们依然毫不领情地搬出了自己的固有认知。于是,我引导:“这样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到呢。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是我们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很好,孩子想到了先把45分成4个十和5个一再进行计算。而有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经历,再计算45+3时,孩子们就很自觉从用数的组成的角度去思考计算方法了。

这节课的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算式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也就是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异同。对于这个难点,我一直犹豫的是最后总结学生的发言时我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们的异同表述清楚。一开始是这样表述的: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整十数,那么整十数就和两位数的整十数先相加,如果加的是一位数,一位数就和两位数的一位数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后来有琢磨了一番,改成了这样的表述: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几个十和几个一;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几个十,就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如果加的是几个一,就要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变呢?个人觉得,后一种“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更贴切一些,因为“十”和“一”是计数单位,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就在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其通分后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再相加的缘由就是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

看来,数学语言需要三思而后说。

首先,复习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掌握口算方法,找出计算规律,能正确进行口算。

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参与面较广。教学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了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

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但在本节课的练习中也发现,学生虽掌握了口算的方法,但计算速度、计算的准确率并不是很高。对于整十数乘整十数学生还可以,而遇到整十数乘两位数学生的口算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说明学生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生还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在今后的练习中,应加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速度及准确率。由此也提醒我,数学教学它的衔接性非常强,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学习新知打下结实的基础。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6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而要使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对主题图的理解很重要。但是我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细致,导致学生的思维狭隘。

在新课前先带着学生复习以前的口算,以此唤起学生的旧知。新授部分在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算法两个环节节奏较慢,层次也有些零乱,主要是对教材的把握还不是很准,对学生引导性的问题提得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回答不到位,而我又未能及时、机智地对学生进行再引导,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体现。对这部分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汇报出多种不同算法,在学生理解每种算法的算理后,在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这样教学层次可能会更清晰,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课标》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的提问要具方向性,教师的引导要具有效性。

在练习的设计上为了面向全体学生,练习题目设计具有层次性,适合于各层次的学生练习。练习题采用多种形式出现,学生的参与率高,让学生在喜爱的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一下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非常仔细解答,在这环节,不仅达到了设计目的,学生的参与率高,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中的事息息相关。

所以,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钻研,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可以跳跃的平台,因为学生的思维需要搀扶。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7

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设计了口算题,并且说出它们的计算过程,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概念,认识相同数位相加。

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拟订了这样三个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教学过程遵循“问题情景——自主探索——扩展应用”这一主线。

按照我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后,感悟如下:

1、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数的意义,对新知的认识比较深刻。

2、本节课营造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形中,构建起了枯燥的数学。

3、不足之处,对“动手摆一摆”中的活动,所蕴藏的教学价值还没有深入挖倔。面向全体,关注大多数做得不够。

一些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上大胆交流的意识不强。这时,教师关注的不够。应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参与进来,与大家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成长的快乐。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8

前不久,参加了学校的“同川之声”课堂教学比赛,跟同年级的何老师同时上了一节《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在何老师的课上,学生在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时候,总共产生了5种不同的方法,而在我的课上,经过学生的探索只产生了两种方法。究其原因是对主题图的处理,何老师是这样来处理主题图的:

师: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

生:有十箱牛奶,每箱有12瓶。

师:你怎么看出是十箱?

生:左右各5箱。

生:已经搬好了十箱,正在搬最后一箱。

师: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十箱一共有多少瓶?

结果学生在口算12×10时产生了5种方法:①12×5=60,60×2=120。②12×1=12,12×10=120。③12×9=108,108+12=120。④12×1个10=120。⑤2×10=20,10×10=100,20+100=120。

而我是这样来处理主题图的:

师: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有十箱牛奶,每箱12瓶。

师:(出示“三年级共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够不够?”)怎样知道够不够,怎么想?

生:想十箱共有多少瓶。

学生在口算12×10时只产生了两种方法:①12×1=12,12×10=120。②10×10=100,10×2=20,100+20=120。第三种方法12×9=108,108+12=120是由我提出来的。

感悟与体会:

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却有不同的反应,这不得不使我有所想法。是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吗?回答是否定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何老师作比较,究其原因,是因为何老师对主题图的诠释更为细道,不放过图上的每一个细,最终使得学生的思维更为广阔。可见,教师的引导是何其重要。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而要使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对主题图的理解很重要。但是我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细致,导致学生的思维狭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课标》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的提问要具方向性,教师的引导要具有效性。从案例中不难看出,我对学生的引导是粗略的,而何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是细致的,最终导致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以,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钻研,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可以跳跃的平台,因为学生的思维需要搀扶。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9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加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这部分知识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特别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引导探索和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二、动手操作,引导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理解算理。教学这部分内容,我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与交流,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会总结。整节课的设计,我认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

三、投其所好,精心设计练习

计算是枯燥的,如果课后的练习只是一味的计算,一年级的小学很容易疲劳,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为了再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练习时,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精心设计了“夺智慧星”和“摘苹果”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这样不仅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不知道不觉中完成了大量的口算练习,还使学生乐学,愿学。

但是,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课堂驾驭能力不高,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总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情境中来。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10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

1、变“数学”为“生活”,实现计算问题生活化。

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创设比赛场境,让学生在比赛中既复习了旧知,使复习这个环节面貌全新,不单调,又为新知探索确定了主题——“谁获胜”,激起探究欲望,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新知: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并主动探索,实现了改变数学问题为生活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轻松、愉快的感悟出口算新方法。

2、变“教学”为“互学”,促进师生互动自主化。

“故错”——“故错”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此活跃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知识重难点处故意出错,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纠错,从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如:在教学35+3时,通过帮学生拨计数器时故意把3个珠子拨到十位上,下面的学生表示反对老师的拨法,这时我要学生说出反对的理由。学生经过跟老师的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获取算理。又如:老母鸡不小心把最后一小题给忘带了,让学生猜测,学生就会纵观前五小题,类比推理出忘带的题目,这样既让学生重现新课内容,回顾学习所得,又从中提高了观察能力。

3、变“多样”为“优化”,保证创新活动有效性。

在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多方比较,互相验证,真切地感受到新算法比较好,愿意主动地去应用这些方法,达到多中优化的目的。

本人才疏学浅,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比如这节课时间调控不够到位,导致最后“为算式穿新衣”师生比赛活动草草收兵,下课时看到学生为不能和老师赛一场的原因,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我很自责。又由于“下课真好”的缘故,忘记了总结就随意下课。当然本节课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请各位前辈不吝赐教,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努力的方向。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11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以上学期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近阶段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知识为基础的,这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的方法,基本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但是计算速度稍慢,正确率不满意。

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达到很熟练的计算程度。如果20以内进位加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没有学好,那么这节课学习会很困难。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首先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运用情境图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加法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探索计算方法。在这个环节我充分让学生操作小棒理解“满十进位”的算理。再次感悟到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

40分钟学完这节课,时间较紧凑,20以内加法口诀熟练的,计算就又对又快,如果生疏的要掐手指算的肯定是慢的,要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必须多练习。

教学完这节课,我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确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前后知识点是一条知识链,某一节脱落,直接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

第三篇:《整十数乘一位数》教案

《整十数乘一位数》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听算练习(每道题读两遍,学生直接在练习本上写答案,算完同桌互判)

2×8=

×4=

9×3=

4×7=

8×7=

6×4=

3×8=

6×9=

(二)结合实际,理解算理

谁能根据这幅主题图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每包书有20本,4包书有多少本?算式为20×4。

谁能根据这幅图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每个足球20元,买4个这样的足球多少元?算式为20×4

(三)交流算法,优化选择

、探究算理

师:我们明白了乘法的含义,那20×4究竟等于几呢?请同学们仔细思考,并将计算过程写在草稿本上,看看有几种好办法介绍给大家,尽可能多的想方法,然后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收集典型例子,让小组汇报)

20+20+20+20=80

20+20=40

40+40=80

2×4=8

20×4=80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

生1:把4个20进行连加所得的数就是20×4的结果。

生2:先把两个20相加得40,两个40是80也是20×4的结果。

生3:将20看作是2个十,两个十乘四等于8个十。

师: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比较简单?

生:乘法。

让我们一起把乘法的算理再说一遍:将20看作是2个十,两个十乘四等于8个十。

2、出示37页情境

让学生重点交流算法:将30看作是3个十,3个十乘四等于12个十。

(四)拓展练习

、80×7=

7×40=

0×=

9×30=

【设计意图:巩固乘法算理,并锻炼学生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能力】

2、本37页2题

(五)盘点收获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学会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每节总结的习惯】

第四篇: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乘法教案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口算乘法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本节课要完成的是第一项内容。本节所学的内容是学生已掌握的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因此,在教学中密切关注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发展。为学生提供了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广阔背景。本节课,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背景之下,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与作用,探讨计算方法。对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地位]口算是笔算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在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口算范围的同时,为了学习新的估算和笔算做好必要准备。这样有利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生分析]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提供的由“送报纸(送信)”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些情境下重点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产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乘法计算步骤及方法,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通过比较自主的选择合适算法总结出算理。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仅学会知识,而且能够会学知识。

[教学方法]为方便、快捷教学,把时间还给学生,打造高效课堂,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在PPT的设计中分四关。第一关:利用口算形式对以前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旧知识进行了疏理、回顾,起一个引子的作用。第二关:用PPT把情景图分片制作,避免条件与条件之间的混淆,让学生一目了然,节约时间,这一关也是本节课内容的核心。教师在此关还利用板书提示口算的步骤,突显、归纳重点,加深印象。另外还有对口算乘法补充即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位数,意在让学生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技能与技巧,学习新技能、技巧,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每一个孩子在本节课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和发展,促进学生思维。第三关组织练习活动用香蕉、苹果卡片等形式作口算训练,使课堂弥漫生动、活泼、愉快气氛。第四关还设计了提高题,锤炼学生逆向思维,满足优生的需要,向外拓展延伸,让

学生感受数学世界无穷的魅力。最后让学生谈收获再次回顾这节课中心内容起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合作交流,迁移等方法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3题。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让学生体会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乐趣。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教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确定目标(课件)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同学对以前的口算乘法掌握的得比较好。今天我们学习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质疑解难

1、提出问题(课件)(1)仔细观察例1图(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板书)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课件)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3)师小结: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时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数末尾添0,两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末尾添几个0。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课件)(1)出示: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巩固练练习反馈纠正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课件)(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口算卡片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

四、拓展延伸概括总结

1、拓展练习题(板书与课件)

2、请学生谈收获。

第五篇:乘整十数、整百数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乘整百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推算:从4×3推出4×30和4×300,培养类推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推算:从4×3推算4×30和4×300。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1 1.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2.探究:一位数乘整十数。例1:小胖提出4×30=? 小巧用的是推算:4×3=12 , 4×30=120。

小亚用已建立的乘法模型“乘是同数连加”来做。4×30 就是4个30连加,30+30+30+30=120, 因此4×30=120。

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加强对乘法定义的理解。

3.展示两种计算方法后,提供了两组题供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练习。然后学生可以自己体会“喜欢哪种?”最后得到“推算”模型“快捷、正确”的结论。4.最后小胖用铲车推三包“货物”,生动地展示了

7×9=63

推得

7×90=630 推得

7×900=6300 这里实际上是一个乘法推算的数学模型。

二、学习例2 例2: 这是一道应用问题,需要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可逐步展示题目且只出示图不出示式子。

(1)提出第一个问题“一纸板鸡蛋一共有几个?”作为预备阶段。先让学生从图中观察一纸板鸡蛋有几个,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多种方法。方法1:每排6个,有5排:5×6=30。方法2:每列5个,有6列:6×5=30。

(2)第二个问题“三纸板鸡蛋一共有几个?”,用建立的模型“同数连加”、“推算”分别求得结果。

(3)最后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送货员向新世纪小学等4所小学送鸡蛋,学生可以将计算过程写入各学校的送货单上。

学生可以两种方法都用,最后通过比较得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是“推算”,因为它较为快捷正确。

三、学习例3 例3:以秋季运动会的长跑比赛为实例引入“乘整百数”。(1)情节1: 跑道一圈长200米,小胖跑了3圈。问题:小胖已经跑了多少米? 小亚:3个2百相加: 200+200+200=600

3×200=600 小巧:3个2百就是6个百: 3×2 =6 3×200=600 这里仍提供了两种模型。(2)情节2:小胖、小丁丁、小巧、小亚都跑完了800米长跑。问题:他们4人一共跑了多少米? 小胖用推算: 4×8=32。

4×800=

。可以让学生独立地帮小胖做出结果。

(3)教材提供的推算题: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果推出一位数乘整十数、乘整百数的结果。

5×3= → 5×30= → 5×300=

四、学习例4 例4: 交换:通过铺方砖这个实例来加深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乘法的交换律已在前几册教材中出现多次,这里通过创设铺方砖的情境,在乘整十数、乘整百数中使学生再次加深对交换律的理解。

下载一位数乘整十数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位数乘整十数教案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乘整十数、整百数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 整百数的计算。 2、培养学生从几个几,推算出几个几十和几个几百的结果。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观察、比较、交流等学习活动中,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

    整十数加减教案

    整十数加减教案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3.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他......

    整十数加减教案

    整十数加减教案 整十数加减教案1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P24—25页)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创设了“青蛙吃害虫”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62—63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巩赞华 教材说明: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_教案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借助现实生活情......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节 教学目标:1.运用直观手段,数形结合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对算理的理解,能准确熟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