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第三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三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
2. 能力目标: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情景法、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用具: 图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跟唱。
教师(适当评价):这首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1:爱我中华
学生2: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师过渡: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统称,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最初这些民族相互间并不了解,甚至有时候还很敌对,那么后来又是怎样逐渐相互了解,并成为一家的呢?
【学习新课】:
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教师:历史上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秦朝、隋朝、元朝等。
教师: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割据然后统一的局面,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可能大家没有想过,但你们还记得北魏孝文帝改革么?还记得改革的内容吗?
学生简答。
教师出示图画:
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学生活动:结合孝文帝改革中“移风易俗”的内容,说明对当时的鲜卑族和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生交流简答。
教师归纳投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产生了牢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教师:你还能举其他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吗?
学生讨论,简答。
教师:在不断融合中形成的中华民族是怎么分布的呢?
教师投影出示我国民族地区分布图。学生观察并试着归纳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学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教师:你知道我们当地的少数民族的有关情况吗?
学生简答(学生可能知道一点,班级也许还有少数民族的学生。如有,则请该学生介绍本民族的一些情况)。
教师过渡:这么大的一个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
二、坚持民族平等(板书)
教师出示材料: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应选少数民族代表360名左右,在360名少数民族代表名额中,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产生的少数民族代表名额为320名,满足了55个少数民族均有代表的要求,各少数民族的代表名额分配与十届全国人大相同。其中,蒙古族24人,回族37人,藏族26人,维吾尔族22人,苗族21人,彝族20人,壮族44人,布依族7人,朝鲜族9人,满族20人,侗族6人,瑶族6人,白族4人,土家族15人,哈尼族4人,哈萨克族5人,傣族5人,黎族5人,傈僳族2人,畲族2人,高山族2人,其他少数民族各1人。
教师:尽管少数民族人数较少,但在2000多名全国人民代表中各民族都有一定的名额,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共建美好家园。
教师:为什么要实现各民族平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
教师: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各少数民族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平等,如元朝时,就将全国老百姓分成四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族矛盾的加深。
教师:过去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而新中国成立后却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那是为什么呢?
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消灭了剥削制度,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根源,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教师过渡:一家人在一起,有时会有矛盾和冲突,有了矛盾和冲突怎么办?
学生思考、简答。
三、坚持民族团结(板书)
教师:你觉得56个民族有可能团结在一起吗?
学生:有
教师:为什么?
学生:我国各民族团结友好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教师:对,也就是说,各民族的团结友好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美德。你能举例吗?
学生举例:文成公主入藏、昭君出塞。
教师:那我国各民族为什么一定要团结在一起呢?
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的关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各民族能够团结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里。
教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团结,采取一系列措施,你能列举一些人和事?
学生举例。(孔繁森等)
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谁能介绍一下这四张图片吗?
学生简答。
教师:第一张:这是2005年9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向新疆赠送的“民族团结宝鼎”。第二张是:2008年12月11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之日,在广西南宁市民族广场由胡锦涛总书记亲笔题写鼎名的“民族团结宝鼎”赠鼎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第三张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第四张是:这是2008年12月27日,胡锦涛在地震灾区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桂溪初级中学看望慰问师生。
教师:除了国家重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我们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视这一工作,你知道吗?
学生简答,教师补充。
教师:然而,有些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了人神共愤之暴行。2009年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教师出示材料和图片:由“三股势力”在境外煽动境内实施的“7·5”事件造成197人死亡,其中,无辜死亡156人。1080人受伤;260余辆机动车被烧被砸,209家店铺、门面和2幢楼房被焚毁,过火面积达56850平方米,直接经济财产损失达6895多万元。
教师:你怎样看待‘三股势力’的行为?这种行为有哪些危害?
学生:是分裂祖国的行为,这一行为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扰乱了社会秩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破坏了民族的团结。
教师:7·5打砸抢事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同时也留给我们深刻的警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1:国家的繁荣昌盛总是与国家的统一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学生2: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
教师:7·5事件发生后,一些爱好和平的人士纷纷表态,谴责分裂分子的暴行。我国政府也严惩凶手。事实证明,分裂分子的行为是不会得逞的,民族分裂是不得人心的。作为在校的中学生,我们也应该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教师过渡:作为一家人,我们不仅要团结,更要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板书)
教师: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原因,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在社会经济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请你举例说明。
学生简述课外收集到的材料。
教师:这种差距的存在有何危害?
学生:不利于西部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也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等
教师:面对东西部的差距,你认为国家应该怎么办?
学生:缩小差距,实行西部大开发。
教师: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开工,西部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那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何意义呢?
学生: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西部经济的发展,提高西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加快东部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教师: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作为未来西部开发的重要力量,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教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坚持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坚持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保证;坚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础。只有真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结束新课】略
第二篇: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设计
56个民族是一家
挂兰峪学区 李艳春
教学目标
1. 2. 3. 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让学生知道各民族是平等的、各民族之间应该平等相待; 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各少数民族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知道各民族在服饰、名字等方面各具特色。教学准备 1. 课件;
2. 学生查找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
3. 准备各少数民族的图片,少数民族头饰、服饰或者照片。教学过程
课前歌曲《我有一个家》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设计意图:通过歌词引入,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学生说一说从这首歌曲中了解了什么?
2、你是哪个民族的?你还知道其他民族吗?
二、活动交流,感知体验 活动一:来信啦!设计意图:
1、通过信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民族及一些服饰特点,简单的风俗习惯等;
2、让孩子们了解一些少数民族名字的特点,3、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
师:我们远方的小兄弟小姐妹很想认识我们班的同学呢!这不,他们来信啦!小邮递员分发信件
小组交流:读信,并分享给小组同学。班内交流:把你新认识的朋友介绍给大家。活动二:找家乡
1.课件呈现《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认识五大自治区。2.学生活动——请你找一找他们的家。课本常见少数民族的人物像,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他们的居住地。3.填图游戏
活动三:记忆大比拼设计意图:了解一些不常见的少数民族
1、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2、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 活动四:民族知识大闯关
设计意图:以多种答题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问题:
1、判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少没有地位。()
2、你能一口气说出10个以上少数民族的名字吗?
3、听音乐,猜民族。
4、填表题
5、实物题,看服饰辨民族。
6、视频题,看一段舞蹈,并学跳这个舞蹈。
7、这是一道图片题,看图片说民族。
8、你能说出我国都有哪五大自治区吗?
三、升华情感
你想对各族小朋友说什么? 民族大联欢《爱我中华》
设计意图: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大家团结一起,共同建设祖国。
第三篇:《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设计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时多媒体屏幕闪现《民族大团结》邮票中的藏、维、蒙、回、朝鲜等民族。师:“请问我们班上有没有少数民族同学?”(如果有)“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民族的宗教信仰、服饰、民俗。”
中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生活的怎样呢?他们相处的如何?各族人民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呢?今天,我们就来瞧一瞧这个大家庭。(多媒体出示课题)——第13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播放和多媒体屏幕上不同民族风情图片的闪现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对中国各民族的热爱之情。同时希望马上了解各少数民族的情况,求知欲望强烈。
2、讲授新课:
(1)学生活动: 我们首先了解大家庭的成员。现在请大家做个小比赛,看哪一组说出的少数民族名称最多?
设计意图:引入竞争,气氛活跃,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2)问: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屏幕显示《中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地图)设计意图: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体现了新的教学原则和理念。结合地图,加深学生印象,了解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措施。
过渡:提到少数民族,同学们都会想到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独特的民俗民风、各具特色的民族节日,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课件显示第87页两幅图片)学生活动:(1)请同学讲述火把节、泼水节的来历,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节日?(2)除了全国性的法定节日,国家还允许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节日,为什么?(讨论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从而引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示第86页图片《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少数民族代表走出人民大会堂》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答案。)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少数民族的自治权是不是无限的呢?(讨论回答)现在我们了解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这一制度我国建立了多少自治区、州、县?用这种制度管理少数民族地区有什么好处?在这一制度下,各民族相处的如何?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包括哪些内容?(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分析引导)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享受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小结过渡:针对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相对比较落后的具体情况,国家采取了哪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呢?(学生活动完成老师提问)
设计意图: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对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基础建设的基本史实,明确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意义。过渡: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是一次大好的发展机遇。那么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情况如何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及P90史海拾贝——布朗族三代住房的变迁。)(投影展示图片)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发展情况(1949—1998)
问:看后大家有何感想?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图表对比说明,是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巨大变化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3、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党和国家为促进民族团结所作出的努力。只有坚持国家的统一和党的正确领导,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和努力,少数民族地区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人民生活才会有更大的改善。
(《爱我中华》音乐响起。)
结束语:我们56个民族,犹如在座的50多位同学,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兴趣、爱好,但我相信,在学校和班集体的大家庭中,我们会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政策和各级政府的正确指引下,在社会主义温暖的大家庭中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并进,一定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让我们一起朝着这个目标进发吧!
(师生同唱《爱我中华》。整堂课在歌声中结束。设计意图:一曲《爱我中华》的主旋律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观赏和探究中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强化了中华民族意识和爱国主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交流:
播放《爱我中华》的音乐,创设学习氛围。
欣赏音乐,师生交流。课前创设历史氛围,巧妙的使学生进入角色。
设计二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说课稿
巴中六中:罗 青
一、教材分析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第一课,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
2、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这一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发展。它不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为本单元后一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巴中六中八年级学生思想活跃,但班上没有少数民族同学,学生对少数民族了解不多,课前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上,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的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2、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解决策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补充大量的图文视频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情况。通过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感知少数民族地区的变化。
难点:怎样理解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解决策略:学生通过阅读小字、讨论,材料分析,理解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最后通过教师讲解达成共识。
五、教法学法:
教法: 讲解法、探究式教学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交互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学法:阅读理解、讨论合作、史料分析、查阅资料等。
六、课前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每个大组又分为三个小组。设历史大擂台,每回答一个问题,为小组集体得一五角星,课后总结,看哪一个大组获胜,哪一个小组最棒。
2、课前收集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交通、医疗等社会生活所取得的成就。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品味民族风情 第二环节:探究民族政策 第三环节:共谋民族发展 第四环节:升华民族情感 第一环节:品味民族风情 民族知识竞答
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抽学生竞答完成。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民族知识竞答,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环节:探究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原因是国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新型的民族关系,采取了一系列帮扶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少数民族分布的区域。用课件打出《我国的民族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看一看,找一找。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并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学生:观看投影,回答问题。(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与初中地理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
2、解放前我国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如何?社会地位怎么样?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后,教师让学生观看西藏农奴的基本情况。设计意图:以西藏农奴为代表,了解我国解放前少数民族生活状况。
3、出示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图片,通过两个问题引出本课的重点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问题1:今天的西藏的全称是什么?这一名称体现了我国哪项制度?用书上的语言回答这一制度在我国有怎样的地位? 问题 2:除西藏自治区外,我国还建立了哪些自治区?还有哪些不同级别的自治机构? 问题3:此次大会体现了西藏人民 拥有哪些权利?
(出示民族区域自治图及让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册,完成以上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进行提问,培养学生对种类资料的使用能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符合初二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4、出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并通过错误言论的辨析,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中央的统一领导 → 前提 聚居区 → 基础 自治权 → 核心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辨析,进一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内涵,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热情,并籍此深入理解这一政策。)
教师过渡: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新制度、新景象,开创了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崭新局面。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
(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学后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汇报出示探究的结果。)合作探究:
1、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具体表现: 文化上: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习俗上: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经济上:安排建设项目,扶植民族经济。
3、想一想:新型民族关系中的“新”在哪里? 旧的民族关系 臣服 战争 和亲 新的民族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环节:共谋民族发展
1、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前让同学们收集少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交通、医疗等社会生活所取得的成就。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老师收集的一段视频,同学们随后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设计意图:结合课本与视频资料,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此活动意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少数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讨论:结合本课所学,你认为以西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
进行民主改革;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西部大开发)。自身: 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辛勤创造、劳动。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讨论,突破本课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这一重点内容。)
3、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八、板书设计: 第四环节:升华民族情感
请同学们先观看视频“我们是一家人”,当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玉树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的时候,我们祖国人民是如何面对的呢?观看的同时请同学们对受灾的同胞们说一句话,让他们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播放视频),(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本课的主题。)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体现了课程改革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示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和调动,巧妙地突破了重难点。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本课突出了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3、不正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课堂延伸:民族团结的事业需要大家来维护,你能举出对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共同发展有贡献的人物吗?请 同学们以此办一份手抄报在班上展览。(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
以西藏农奴为代 表,了解我国解放 前少数民族生活状 况。
通过对视频进行提问,培养学生对种类资料的使用能 力。
第四篇:《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案例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辽海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能简单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学会尊重和理解少数民族。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能够了解一些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对这些民族是哪些不够了解,也不太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和风俗习惯,在这节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对少数民族进行了解,培养了学生的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共有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行为与习惯:通过搜集信息、举办展览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我们应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一些常见的民族知识。
教学难点:能够和各民族小朋友和平相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各民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猜猜看看 导入新
不猜不知道,一猜中国真奇妙,请你猜猜他们是哪个民族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6个民族是一家吧!学生自由猜想,说出自己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激发兴趣)
二、合作探究
对话交流、6个民族6朵花,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你知道多少个兄弟姐妹的名字呢?学生自由畅谈。
2、走进民族风情园(组内交流),(师适时出现多媒体)
学生利用前收集的资料和书中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出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等等。(可以是图片、文字资料)
(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能力,解决本节的重点)
3、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呢?学生自由畅谈。
三、结合实际、行为导航
在我们班级中还有一些汉族的小朋友,我们要怎样与他们相处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说出和这些小朋友要团结、和平地相处。
四、堂升华、总结收获
6个民族组成了祖国大家庭,6个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让我们团结一心《爱我中华吧》!齐唱歌曲《爱我中华》。
第五篇:谢刊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设计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知道各族人民凭借勤劳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家庭,激发学生对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认识。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活动、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能够知道少数民族的名称和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难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共同构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认识”。
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
上课之前,请同学跟着视频一同歌唱歌曲《爱我中华》,后请同学谈从这首歌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自主回答,导入新课。
2、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了解教学目标
3、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针对学生难以理解和不好把握的问题提供方法指导并巡视各小组学习过程,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4、展示交流:
学生汇报展示所学内容:
展示交流采取小组与个人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进行适当启发,补充说明,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认知清楚。
5.学教反思
请同学谈谈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通过学生的回答,再一次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6.课堂结束
课程结束后,采用多媒体技术,再一次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在歌曲激昂的旋律中,情操得到陶冶,激发与升华学生的爱国之情。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设计
蒙古族实验小学
谢 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