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瓶子 大学问 教学设计(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11、小瓶子 大学问 教学设计(冀教版六年级下科学)
一、目的要求:
1、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作用。
2、能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并能发现自己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方法。
3、能提出自己具体的研究与生态平衡相关的问题,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态平衡的含义,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人与生物圈有哪些关系。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作用。
2、能提出自己具体的研究与生态平衡相关的问题,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
能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并能发现自己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平时我们见过许多瓶子,不知有谁利用过发挥他的长处?
2、学习新课:
▲交响与和谐——生态平衡 A、活动目标
1、能设法找到3种以上有关当地(或周围)生态系统平衡的资料。
2、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员消失后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3、能从所搜集到的资料中分析出生态系统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4、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B、活动过程
1、分成三层进行: ⑴、课前查找资料。
⑵、课上讨论、分析资料:认识生态平衡的动态平衡。⑶、阅读科学在线,认识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并以此实例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检查学生查找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可以是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实例,也可以是生态平衡维持得比较好的实例,也可以是生态农业做得比较好的案例,如比较典型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
3、以具体的实例介绍什么是生态平衡,怎样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在理解了什么是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教材里的资料,黑尾鹿与大灰狼的故事是比较典型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实例。
4、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可能学生从小受文学作品的影响,不喜欢大灰狼、狐狸等等一些被加人人文色彩的动物,认为这种动物“很坏”。在客观情况下,动物没有谁好谁坏之分,在生态系统内它们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尽管在生态系统中“弱肉强食’’是很残酷的,但它是动物谋求生存的小可避免的方式。
5、小结:
⑴通过阅读此材料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系统中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带给生态系统的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人类能够做的只能是维护这种平衡,人们看似好意的行为有时反而办了坏事,违反了自然规律。
⑵自然界适者生存的规律既推动着捕食者(掠取)的发展,也推动着被捕食者(猎物)的发展。黑尾鹿与大灰狼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一点。生态系统中虽然总是存在着你死我活的争斗,但也正是这种争斗促进了生物间的和谐发展。
⑶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一些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进行交流,在交流了这些资料之后,让学生讨论教材给出的话题。
⑷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的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平衡。
6、阅读科学在线、认识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并以此实例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只要学生理解了,在生态系统里谁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即可。教学时可以先出示科学在线中的图例部分,鼓励学生根据箭头分析图片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做个生态瓶 A、活动目标
1、能合理地制定生态瓶研究方案。
2、能设计合理的记录表,坚持进行长期观察记录,提出自己具体的生态瓶研究问题。
3、能说明自己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的原理
4、能说出3条以上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
5、能发现自己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6、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人与生物圈有哪些关系。B、活动过程
1、此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是制定生态瓶研究方案.把自己的生态瓶做好,制作本小组的记录表格,确定本小组下一步研究的问题,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讨论人与生物圈的联系。
2、指导学生回忆上几节课研究过的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员组成的?池塘 的生态系统是什么样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都各是什么样的?
3、材料制作模拟生态系统——生态瓶。教材中生态瓶制作方法是个范例,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学生可以按照它来制作,也可以自已设计其他方案。但无论模拟、制作哪一种生态系统,都要认真考虑本课结束前提示栏的内容,想一想你打算模拟的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员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才能保持平衡„.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自己组的研究方案,对于可能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模仿教材给出的范例来做,研究方案必要的几项一定要写清楚.包括试验目的、材料与工具、方法与步骤等。
4、制定好方案之后,就要按照方案制作生态瓶,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学生保持教室内卫生,制作完毕注意洗手.生态瓶不要被污染。
5、比较交流:自制的生态瓶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去改进。然后组织学生制作记录表格。鼓励学生坚持做好科学观察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遇到的问题。改进自己的生态瓶,也可以重新制作一个生态瓶,比如原来做的是模拟池塘生态系统的生态瓶,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再模拟陆地或森林生态系统做个生态瓶。
第二篇:六年级科学下册 小瓶子 大学问第二课时教案 冀教版
小瓶子 大学问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大家想不想制作一个生态瓶来模拟生态系统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试试吧!
(二)新课教学
1.提出研究的任务:你能制作一个生态瓶来模拟生态系统吗?你能通过生态瓶探究如何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吗?
2.学习制作生态瓶,并设计研究方案。
3.提示:制作前先查阅有关陆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资料,再设计自己的生态系统模型,由哪些成员组成,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怎样使自制的生态系统模型尽量保持长时间的平衡。征求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后,开始行动。
4.自行设计。
5.交流:自己设计的生态系统模型是如何维持平衡的?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需要做哪些改进?
6.你能参考池塘生态系统,做一个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的模型吗?
根据观察内容设计表格,记下每次观察结果,并画出模型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关系图。
板书设计:
第三篇: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小瓶子大学问》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小瓶子大学问》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小瓶子大学问》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11.小瓶子大学问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两个活动组织学生查找、分析资料、制作生态瓶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维护生态平衡,认识到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其重点是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活动的趣味性较强,教师要在趣味活动中抓住教学重点,组织好交流总结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小组的生态瓶不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原因,改进自己的生态瓶,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生态瓶的兴趣。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各种方法搜集到自己研究所需要的资料。2.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的作用。
3.能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4.能发现自己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5.能提出自己具体的研究与生态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3.能坚持进行长期观察记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态平衡的含义。
2.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人与生物圈有哪些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说出3条以上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生态平衡的图片。课时建议: 2课时。
PPT课件下载地址:http:/// 教学过程: 导课 讲述:在分析校园生态系统时,我们发现有些鸟类吃昆虫,大多数昆虫吃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土壤里的细菌分解着动物的尸体,周围的环境对生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生态平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新课教学
◆活动1:交响与和谐——生态平衡 认识生态平衡
查阅资料,寻找更多的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阅读教材P53资料。讨论: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类生物突然减少甚至消失时,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怎样的影响?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受到什么启示?
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不变吗?
设计一个生态农业模型或生态系统模型。阅读科学在线:
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生态农业,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小瓶子大学问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讲述: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大家想不想制作一个生态瓶来模拟生态系统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试试吧!新课教学
1.提出研究的任务:你能制作一个生态瓶来模拟生态系统吗?你能通过生态瓶探究如何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吗? 2.学习制作生态瓶,并设计研究方案。
3.提示:制作前先查阅有关陆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资料,再设计自己的生态系统模型,由哪些成员组成,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怎样使自制的生态系统模型尽量保持长时间的平衡。征求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后,开始行动。4.自行设计。
5.交流:自己设计的生态系统模型是如何维持平衡的?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需要做哪些改进?
6.你能参考池塘生态系统,做一个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的模型吗?
根据观察内容设计表格,记下每次观察结果,并画出模型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关系图。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小瓶子大学问 生态瓶中池塘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有: 消费者有: 分解者有:
第四篇:《小瓶子大学问》教学设计
《小瓶子 大学问》教学设计
大社学校 赵萍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两个活动组织学生查找、分析资料、制作生态瓶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维护生态平衡,认识到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其重点是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活动的趣味性较强,教师要在趣味活动中抓住教学重点,组织好交流总结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小组的生态瓶不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原因,改进自己的生态瓶,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生态瓶的兴趣。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各种方法搜集到自己研究所需要的资料。
2.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的作用。
3.能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4.能发现自己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5.能提出自己具体的研究与生态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3.能坚持进行长期观察记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态平衡的含义。
2.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人与生物圈有哪些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说出3条以上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生态平衡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述:在分析校园生态系统时,我们发现有些鸟类吃昆虫,大多数昆虫吃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土壤里的细菌分解着动物的尸体,周围的环境对生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生态平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
(二)新知探究
◆活动1:交响与和谐——生态平衡
(1)认识生态平衡
查阅资料,寻找更多的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
阅读教材P53资料。
讨论: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类生物突然减少甚至消失时,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怎样的影响?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受到什么启示?
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不变吗?
(2)设计一个生态农业模型或生态系统模型。
阅读科学在线:
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生态农业,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述: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大家想不想制作一个生态瓶来模拟生态系统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试试吧!
(二)新知探究
1.提出研究的任务:你能制作一个生态瓶来模拟生态系统吗?你能通过生态瓶探究如何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吗?
2.学习制作生态瓶,并设计研究方案。
3.提示:制作前先查阅有关陆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资料,再设计自己的生态系统模型,由哪些成员组成,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怎样使自制的生态系统模型尽量保持长时间的平衡。征求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后,开始行动。
4.自行设计。
5.交流:自己设计的生态系统模型是如何维持平衡的?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需要做哪些改进?
6.你能参考池塘生态系统,做一个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的模型吗?
根据观察内容设计表格,记下每次观察结果,并画出模型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关系图。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小瓶子大学问 生态瓶中池塘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有: 消费者有: 分解者有:
第五篇: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常见的建筑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课时建议: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2.房屋的发展过程。
(1)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 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
(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3.讨论。
(1)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2)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机械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房屋的发展。板书设计:
第一课 常见的建筑
1.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生存、适应环境、抗御自然灾害。2.房屋的发展过程。天然洞穴——人造住所 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功能单一到综合。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房屋的变化,知道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这节课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房屋。
(二)新课教学
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1.认识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师:课件出示不同风格的房屋图片。这些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交流。
教师:介绍各个不同地区的环境与建筑间的关系。教师:除了以上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
学生:交流资料,进一步领悟房屋的建造要与当地环境相适应。2.分析房屋的构成。
讲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层次,你知道房屋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吗?
教师出示楼房构成层次图,学生诉说楼房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提问:外形不同的房屋它们在构成上有何相似之处? 楼房构成的简图:
一栋楼房(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 3.分析自己熟悉的房屋是如何构成的,用简图表示出来。拓展活动:不同功能的建筑
1.提问:除了我们居住的房屋外,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呢? 2.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的图片。
讨论:图片所表示的建筑物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教师:请学生根据不同功能对这些建筑物进行分类。学生:小组讨论,分类。
课后调查:我们周围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他们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常见的建筑
1.认识不同风格的房屋。
傣族竹楼、四川民居、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教特色的房屋、北京四合院等。2.楼房的构成
一栋楼房(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
2.巧妙的结构
教学设计思想:
在学生认识了房屋的产生、外形和功能、结构与层次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房屋的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探究建筑物中力与结构的关系。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生命世界中某些结构的奇美,培养学生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计出多种分类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2.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自己对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方面感兴趣的问题。3.能从选材或结构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4.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到各种巧妙自然的结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同类事物的不同特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建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2.能举例说明建筑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各种建筑结构与哪些自然结构有相似之处。2.能对仿生建筑感兴趣并大胆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的图片。课时建议: 2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课
1.讲述:各种建筑物都有一定的结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这些不同的结构与建筑物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呢? 2.板书课题:巧妙的结构。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常见建筑物的结构 1.讲述:上节课布置了查找关于建筑物结构的资料的作业,现在全班分组讨论,观察我们周围的建筑物有哪些形状和结构。2.汇报讨论结果。3.教师总结发言。
4.全班一起讨论第八页的几幅图,各属于何种结构。
5.讲述:书上的第九页总结了三种不同的建筑结构,大家还能找出更多与之对应的建筑吗?
6.分组讨论并填图。7.汇报讨论结果。
8.讲述:想一想你还能制定哪些分类标准,举手回答。9.汇报结果并将第九页的建筑物结构分类卡填好。板书设计:
第二课 巧妙的结构 赵州桥:拱形结构。
美国佛罗里达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结构。泰姬·马哈尔陵:圆屋顶结构。英吉利海峡地下隧道:柱型结构。金字塔:三角结构。埃菲尔铁塔:框架结构。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为什么那么稳固呢?与力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2:探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
1.出示赵州桥、埃菲尔铁塔等有特色的建筑的图片。提问:关于建筑物的结构,你想知道什么? A.赵州桥为什么是拱形的?
B.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
C.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的?
2.设计研究方案并自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研究讨论。3.汇报讨论结果。4.教师小结。
5.讲述:在第10页的几个实验项目中同学们可任意选择一个实验进行研究(一个小组合作一个项目)。步骤:
(1)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2)将实验材料组装成实验模型;
(3)改变实验条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尝试进行定量、定性实验研究。6.分组展示研究结果。
7.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某种建筑物的选材和结构有什么科学道理。拓展活动:各具特色的形状和结构
1.讲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物体的结构非常巧妙,大家看看书上第11页的几幅图片,看看这些生物的结构与建筑物有哪些相似之处?
2.学生描述图中及自己发现的各种结构有哪些特点?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功能? 3.阅读科学在线
思考:想一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仿生建筑?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巧妙的结构
说说下列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1)弧形结构(2)拱形结构(3)管状结构(4)柱体结构(5)球体结构
3.美丽的建筑
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由两个活动组成,“欣赏建筑美”是基本活动,“调查建筑材料”是拓展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先从建筑物自身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功能等方面欣赏建筑物的美,再从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及功能的协调性上来进一步欣赏建筑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建筑物的美的能力。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多个方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体会出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中美的意境。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文学的语言描述某一建筑的特色。
2.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对现有的装饰材料(如是否环保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课时建议: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你注意过建筑物的造型和装饰吗?留意过公园长廊的雕刻和绘画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建筑物的美丽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欣赏建筑美
1.课件出示一组美丽建筑的图片。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美吗?美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交谈;用词语、诗歌或散文来表示建筑物的美。2.教师归纳
归纳赞美建筑物美的方面:造型、色彩、装饰„„ 3.课件出示一些赞美建筑物的诗,请学生分析这段文字是从哪个方面赞美建筑物的。
(1)讨论:人们是怎样利用周围的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物的美?(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为你所喜欢的建筑物写一首赞美的诗?
学生写诗并朗诵。4.教师归纳
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拓展活动:调查建筑装饰材料
1.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装饰材料。
提问:这些建筑材料的图案、造型和颜色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前调查得到的一些资料,小组讨论:人们是怎么利用某种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 课后调查:我们学校是利用哪些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怎样改进效果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欣赏建筑的美 建筑物美的表现:
(1)表现在自身造型和色彩上。
(2)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4.人体的组成
教学设计思想: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包括其名称和大致的解剖位置,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由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的结构层次关系,借助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激发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类比(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2.能借助工具(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各种细胞的外形有什么区别。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胞是怎样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等方法初步认识人体的组成。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人体结构模型,显微镜,各种细胞装片。课时建议: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那么人体内部有哪些器官呢?这些器官又是如何构成我们人体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认识人体的组成 1.出示人体结构模型。
提问:说说我们人体内部由哪些器官组成?把你所知道的人体内部器官画出来。2.参照P20图,将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身体相应的位置上找出来。3.介绍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的名称。
器官:心脏、肺、胃、肝脏、大肠、小肠、肾脏、脑 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 4.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建筑物的组成,说说它和人体的组成有哪些相似之处? 提示:
(1)观察教材P21图片。
(2)用类比的方法:人体的结构层次与建筑物的结构层次。讲述:细胞相当于“砖结构楼房”中的砖;组织(由许多细胞组成)相当于墙(由许多砖砌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相当于房间(由不同的墙面围成);系统(由不同的器官组成)相当于单元(由多个功能不同的房间组成);人体(由八大系统组成)相当于楼房(由多个单元建成)。(3)同学间相互交流。人体的构成:
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 5.人体的结构除了与建筑物的结构有一定相似外,与机器和植物的结构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请选择某种机器或植物与人体的结构进行类比。植物体的构成:
各种植物细胞——各种植物组织——各种植物器官——各种植物系统——植物 机器的构成:
铁分子——各种形状的铁块——各种零件——各种操作系统——机器 6.提问:通过对人体结构的认识,说说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学生:细胞 板书设计:
5.消化与吸收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以“小冬”同学为代表,描述了现在一些青少年同学中经常出现的不注意饮食卫生的现象,借此加强学生对饮食与身体健康关系的重视程度,调动学生探究食物在人体中被消化与吸收的积极性,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饮食的重要性,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已知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人体消化道模型。2.能通过调查发现引起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
3.能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有关消化系统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交流。2.能分工合作制作模型。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2.能举例说出各个消化器官的位置和作用。
3.能举实例说明暴饮暴食对各个消化器官的危害。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探究治疗消化不良药物的作用。
2.能根据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养成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原因。3.能举实例说明技术的进步给诊断和治疗疾病带来的帮助。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想像等多种方法在记住消化道名称的基础上,探究消化器官的作用,逐渐感悟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课时建议: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创设情景:
生日聚餐会上,小冬胃口大开,一通狼吞虎咽后,忽然感觉到胃里不太舒服,四肢无力,同学们把他送到消化科。
提问:你遇到过“小冬”这样的事情吗?医生可能会对小冬说什么?小冬会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要将小冬送到医院去? 学生交流。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妙的旅行。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奇妙的旅行
1.出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提问:你想知道食物是怎样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吗? 学生观察。提问: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这些器官在身体里的位置和作用是怎样的? 学生:
(1)讨论。(2)汇报: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2.介绍重要的消化腺。
教师:肝脏、胰脏和唾液腺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医生给小冬开的药主要成分可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板书设计:
6.呼吸与交换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主要讲呼吸系统,让学生通过体验呼吸、制作肺模型、测量肺活量、召开呼吸与保健信息发布会等活动,识别呼吸系统中主要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呼吸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呼吸与保健的具体措施。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模拟肺进行呼吸的模型。
3.能运用调查的方法,获得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信息。4.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5.能解释每个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现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换自己的看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2.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3.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别提出几条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措施。
2.能举例说明感冒时,应选择哪些药物治疗,并能对自己的选择说明理由。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呼吸的过程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问题。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肺的图片或模型,测量肺活量的仪器。课时建议: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观看“肺”的图片
提问:你知道这是人体的哪个器官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 学生交流。
2.讲述: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每天大家都会自然的呼气和吸气,今天我们就再次体验一下呼吸。
(二)新课教学 活动1:体验呼吸
1.呼吸时胸部的变化。
教师: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的过程是通过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完成的。你仔细分析过自己吸气和呼气时胸部是怎样变化的吗? 学生:
(1)互相观察小组同学深呼吸时的胸部变化,体验呼吸的过程。(2)交流呼吸的过程。①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 ②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
教师:你观察过吹气球时胸部的变化吗? 学生:吹气球,观察汇报。
讨论:怎样利用这种变化解释呼吸时空气被吸入和废气被排出的过程? 2.分析人体呼吸的过程。出示人体呼吸过程流程图。
学生:观察、描述人体的呼吸过程。呼吸过程:
新鲜空气—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废气—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
教师小结: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讲述:我们已经了解了人体的呼吸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学生:
(1)讨论、设计方案。(2)交流制作方法。(3)制作“肺”模型。板书设计:
第六课 呼吸与交换 1.呼吸时的胸部变化: ①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 ②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2.呼吸过程:
新鲜空气—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废气—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人时时刻刻要通过呼吸与外界进行气体的交换,几乎每个人都患过呼吸系统疾病。生活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呼吸系统的健康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2:呼吸与保健。
1.提问:生活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呼吸系统的健康呢? 学生:
(1)阅读有关资料。(2)汇报、交流。2.调查与交流。
选择生活中有关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进行调查,以“呼吸与保健”为题,召开一个信息发布会,将自己的调查结果用最喜欢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并共同提出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措施。3.阅读教材P30有关感冒的资料。
教师:你自己感冒过吗?如果要服药你会选择感冒药吗? 学生:交流。
教师:选择药品时,我们应该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从说明书中了解药品的有关信息。
学生:阅读感冒药说明书。
教师:如果你感冒了,会选择那种药,为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仅仅靠感冒药能治好感冒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减少呼吸系统的疾病? 拓展: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
教师:指导学生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学生:将自己的肺活量与小组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并分析肺活量不同的原因。讲述:适当的加快呼吸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氧气。教师要求学生测量自己在平静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提问:在哪些情况下呼吸会加快?为什么? 板书设计:
7.循环与运输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引导学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学习。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氧气和养料的运输问题,通过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利用泵灌溉图、人体循环系统示意图、食物传送示意图——孩子们从传送带上取食物并将垃圾放回到传送带上)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分析,是什么力量“推动”血液在我们体内的血管中不停地循环往复流动。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类比或联想的方法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2.能想出2种以上测量和计算心率或脉搏的方法。3.能通过挤压网球推测并描述心脏是怎样工作的。4.能初步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
5.能运用一种调查的方法寻找治疗心脏疾病的新技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将自己的方法或观点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正确说出心率的定义。
2.能举例说明哪些因素能影响心率的变化。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实例说明新技术如何帮助人们解除疾病。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综合运用以往学过的方法探究与“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相关的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人体循环系统图,医用听诊器,计时工具。课时建议: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一个工厂要不断地运来它所需要的原材料,并要运走它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和废物,可以用什么工具来运呢? 学生:飞机、火车、汽车、轮船„„
教师: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我们可以用运输系统来概括。也就是说,一个工厂需要一个运输系统。我们的人体好比一个工厂,也需要一个运输系统,需要把肺吸进的氧气和小肠吸收的养料运到全身各处,也要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到肺和其他器官,排出体外。那么,人体的运输系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二)新课教学
出示人体循环系统图。
教师:是什么力量“推动”血液在我们体内的血管中不停地循环往复流动呢? 学生:观察水泵及食品传送图,从中寻找答案。活动1:测量心率
1.介绍心率及测量心率的方法。
(1)分组制作简易听诊器。测一测自己和同学的心率,将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并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学生交流测量结果。
(2)计算自己在一天中心跳的次数。心率×24小时×60分 2.心脏的工作原理。(1)情景创设
用一只手握柱一个网球(或较硬的小皮球),在一分钟内用力挤压它,挤压的次数与一分钟内自己心跳的次数相同。问题1:体验手的感觉。
问题2:用力挤压网球后手的感觉如何?由此联想心脏是如何工作的?(2)教师指导学生用手反复握拳,体验心脏的工作。提问:谈谈你的感受?
讲述:心脏的大小与自己握紧的拳头相似。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教师:我们用简易听诊器听到了自己的心脏跳动,我们还可以用摸脉搏的方法了解心脏跳动的情况。你能用几种方法测量脉搏? 学生:观察后汇报摸脉搏的情况。教师:心跳和脉搏的频率一致吗? 学生:一致。板书设计:
第七课 循环与运输
1.介绍心率及测量心率的方法。工具:听诊器。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2.心脏的工作原理。
心脏收缩——血液进入血管——将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在一天中我们的心跳快慢会发生一些变化,有些时候会感到心跳加快,全身发热,甚至流出汗来。那么,心跳的快慢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2: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假设。
教师:怎样证明自己的假设呢? 学生:
(1)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交流完善实验方案。(3)分组开展探究活动。(4)汇报交流探究结果。
教师小结: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心跳加快时,输送到全身的血液增多,以满足人体的需要。
活动3:调查新技术在医疗中的作用。教师:新技术在医疗中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病痛,甚至重新获得生命;你知道哪些医疗方面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又是怎样帮助人们的呢? 学生:交流自己组搜集到的有关医疗方面的新技术。板书设计:
8.心理与适应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在引导学生学习感觉、思维、情绪等功能的过程中,渗透神经系统在维持人体正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颇具趣味性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心理活动的兴趣。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了解一些适应现象及对错觉的体验。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游戏中出现的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辨别出每一个刺激——反应中的刺激、接受刺激的感官、反应行为和参与反应的结构。3.能用比较法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适应现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产生“反应时”现象的原因。2.能举实例说明什么是“错觉”。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出3个以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适应现象的实例。2.能设法找出自己身边利用错觉现象的实例。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活动感悟人的心理感觉、思维等功能。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木棒,小旗子,有关错觉现象的图片。课时建议: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人类不仅具备消化、呼吸、血液循环、身体运动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具有感觉、思维、情绪等重要的心理功能。这些心理功能主要是由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实现的。神经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它们是如何实现人的心理功能的?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刺激—反应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方法。学生:分组开展游戏。
教师:为什么从刺激出现到做出反应,会间隔一段时间?在同一游戏中,不同的做出反应的快慢有差别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可借助科学在线的资料)。教师:在各种刺激—反应游戏中,是什么刺激引起了反应?这些刺激是通过哪种感觉器官感受到的?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记录表。学生:汇报,交流。
活动2:认识各种适应现象 教师: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我们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学生:观察看图片,认识各种适应现象。
教师:除感觉器官方面的适应外,还存在另一类适应现象。学生:体验另一类适应现象。
教师:从以上各种不同的适应现象中,能够发现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交流。拓展:体验错觉
教师:在大多数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真实的情况是一致的。然而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真实情况并不相同,这就是错觉。学生:体验错觉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过其他错觉现象吗?人们是怎样应用错觉现象的? 板书设计:
9.健康成长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用简洁生动的语句表达了人体的发育成长是再自然不过的必然规律,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进入青春期时自己身体和心理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怎样正确看待和处理在这一时期可能会出现的疑惑和问题,帮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行动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曲线图中分析出人在生长过程中各时期变化的特点。2.能利用问卷进行调查、统计。
3.能通过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女(男)生欣赏具有什么样特点的男(女)生。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2.能把自己获得的有关青春期健康的信息告诉其他同学。3.能举例说明与家长、老师交流自己心中苦恼的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身体已经发生了哪些变化。2.能举实例说明“青春期”自己应注意的生理问题。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通过数据、资料的分析和交流,逐渐科学地认识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变化,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课时建议: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逐渐发生着一系列奇妙的变化,有的阶段变化非常明显,有的阶段变化又不太明显,你注意到了吗?
(二)新课教学
活动1: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生:观察身高、体重和肺活量的统计图表,分析身体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变化。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识读曲线图。学生:将分析出的结果填写在表中。
学生讨论:我们在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方面的明显增长发上在人体发育的哪个时期?
教师: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还发生着哪些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祝贺你们已经进入青春期了。这是人生长河中最关键、最宝贵、最美好的时期,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我们可要珍惜哦!教师: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除了身体的变化外,心理上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你意识到了吗?
学生:交流心理上的变化。板书设计:
第九课 健康成长 青春期的变化:(1)身高变化(2)体重变化(3)肺活量
(4)身体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从儿童走向成年的重要阶段,健康、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是非常重要的。要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我们需要怎样做呢?
(二)新课教学
活动2:学会健康生活
教师:身体形态的改变,身体功能的完善,心理活动的成熟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那么,大家了解青春期吗? 学生讨论。教师:喜欢与同龄人交往是件好事,当你和异性同学交往时,需要学会掌握分寸。学生:阅读男女生交往要注意的问题。拓展:我所欣赏的品质与气质 教师:知道学生完成调查问卷。学生:统计本组的调查问卷。板书设计:
10.小池塘大世界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课时建议: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听《童年》歌曲。讲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让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下,开始对池塘的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池塘
(1)提出任务: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2)观察记录:
(3)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4)讨论:
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池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5)小结:
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成为生态系统。(6)阅读科学在线。
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池塘生态系统是怎样构成的? 板书设计:
第十课 小池塘大世界
1.池塘里有鱼、虾、河蚌、螃蟹、水草、荷花、鸭子、浮游生物。2.生产者:荷花、水草、浮游生物
消费者:鱼、虾、河蚌、螃蟹、鸭子
分解者:细菌 3.生态系统:
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非生物:水、空气、土壤、阳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提问:试用上节课所学知识分析森林生态系统,说说它是怎样构成的?
(二)新课教学
活动2:分析生态系统:
(1)讲述:地球上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大到整个海洋、整个陆地,小到一片草地、一个池塘。让我们在校园中选择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研究吧!(2)选点观察
在校园中找一块草地,用绳子随机圈出一块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并测量出它与附近某个建筑物的距离。
在纸上画出位置图,标出东西南北。(3)取样记录
介绍取样法并取样。
数一数区域内所有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并画出他们的形状。测量地面和土壤的温度,并记录下来。用塑料袋区一些土壤,并描述土壤的成分。(4)统计整理(5)讨论:
我们观察的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最多?为什么?
生态系统中死去的动植物为什么腐烂?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 各小组选区的不同地点中的生物种类相同吗?
这些生物之间可以形成怎样的食物关系?与非生物又有什么关系?(6)展示结果 板书设计:
11.小瓶子大学问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两个活动组织学生查找、分析资料、制作生态瓶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维护生态平衡,认识到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其重点是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活动的趣味性较强,教师要在趣味活动中抓住教学重点,组织好交流总结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小组的生态瓶不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原因,改进自己的生态瓶,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生态瓶的兴趣。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各种方法搜集到自己研究所需要的资料。
2.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的作用。3.能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4.能发现自己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5.能提出自己具体的研究与生态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3.能坚持进行长期观察记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态平衡的含义。
2.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人与生物圈有哪些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说出3条以上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生态平衡的图片。课时建议: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在分析校园生态系统时,我们发现有些鸟类吃昆虫,大多数昆虫吃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土壤里的细菌分解着动物的尸体,周围的环境对生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生态平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
(二)新课教学
活动1:交响与和谐——生态平衡(1)认识生态平衡
查阅资料,寻找更多的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阅读教材P53资料。讨论: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类生物突然减少甚至消失时,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怎样的影响?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受到什么启示? 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不变吗?
(2)设计一个生态农业模型或生态系统模型。阅读科学在线:
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生态农业,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小瓶子大学问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大家想不想制作一个生态瓶来模拟生态系统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试试吧!
(二)新课教学
1.提出研究的任务:你能制作一个生态瓶来模拟生态系统吗?你能通过生态瓶探究如何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吗? 2.学习制作生态瓶,并设计研究方案。
3.提示:制作前先查阅有关陆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资料,再设计自己的生态系统模型,由哪些成员组成,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怎样使自制的生态系统模型尽量保持长时间的平衡。征求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后,开始行动。4.自行设计。5.交流:自己设计的生态系统模型是如何维持平衡的?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需要做哪些改进?
6.你能参考池塘生态系统,做一个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的模型吗? 根据观察内容设计表格,记下每次观察结果,并画出模型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关系图。板书设计:
12.小行为大环境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环境情景剧”的形式,力图使生活再现,同时分析平时生活中的行为哪些是对生态环境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从而提出保护我们周围的生态系统的建议,并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本课是对前两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也是鼓励学生将科学应用于生活、应用于实践。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将人类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行为惟妙惟肖地表演出来。
2.能正确分析人类保护和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并能对自己的分析说明理由。3.能提出3条以上具体保护周围生态平衡的措施。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人类的行为对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出3个以上人类保护和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道理。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环境情景剧的表演,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从中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与环境情景剧相关的道具。课时建议: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每天,我们都要做出许多决定,例如早餐吃什么,上学穿什么,几点开始锻炼等等。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有些看似平常的决定和行为正影响着大环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小行为是怎样影响大环境的。
(二)新课教学 活动1:环境情景剧 1.提出任务:教材P58有4个情景,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景,将本组的决定或采取的行动表演出来。
学生阅读资料,探讨角色分配。2.表演。
3.讨论:从情景剧中我们须得到哪些启示?
4.交流:这些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会造成什么影响?今后再作决定或采取行动保护我们周围的生态系统,向人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提建议并交流。5.阅读科学在线。
讨论:为什么说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板书设计:
13.浩瀚的宇宙
教学设计思想:
课文围绕着银河系和宇宙展开,按照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推理总结、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围绕银河系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3.能对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说明理由。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科学小论文,并能发现别人或自己 小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提出几条保护美丽星空的建议。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资料、数据分析认识宇宙的浩瀚。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图片或资料。课时建议: 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你见过“银河”吗?描述你见过的银河的样子。学生交流。
教师:在晴朗的夜晚,远离都市的灯光,仰望星空,看到一条长长的、白色的光带横贯天空,那就是银河,是“银河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银河系。
(二)新课教学 活动1:银河系和宇宙
教师:关于银河系,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分小组进行整理,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分小组整理资料。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银河系有关视频)对银河系的情况进行小结。关于银河系,还想知道什么?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学生活动。教师:关于银河系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认识清楚,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去解开银河系更多的奥秘。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的关系”。学生交流。
活动2:给宇宙飞船命名 教师:到茫茫的宇宙中去遨游是人类自古以来最美丽的梦想之一,现在中国少年科学院的“少年宇航局”将发射一艘宇宙飞船,正在征集宇宙飞船的名字,你想不想参加?
要求:参见教材P65页。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学生互相评价,评选出“最佳命名奖”。拓展:
1.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野外去观察银河,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2.在城市里容易观察到银河吗?这是为什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板书设计:
14.探索宇宙
教学设计思想:
在学生认识了宇宙浩瀚之后,借助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各种工具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重点学习和了解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并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初步了解望远镜和火箭的工作原理。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按照要求自己独立进行实物或模型的制作。2.能按照一定标准对宇宙探测器进行分类。3.能总结出使火箭飞得更直、更高的方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望远镜。2.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资料或意见。
3.能向他人介绍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事迹并学习他们的精神。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宇宙探测器的主要用途。2.能复述“万户”的故事。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火箭运动的动力来源。4.能说出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及其道理。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说出望远镜的发展对观测太空有什么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从而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制作望远镜的材料,有关宇宙探测器的图片。课时建议: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出示浑天仪图片
提问:这个图片里的物体大家认识吗? 学生观并回答。讲述:浑天仪是我国古代人民用来研究月球和其他星球的仪器,是东汉的张衡发明的,这表明5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用一些仪器来探索宇宙了,今天我们来看看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制作自己的望远镜
教师:人类探索宇宙少不了要用到望远镜,你知道有一些什么样的望远镜? 学生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望远镜,并作相关介绍。(如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还可以补充介绍其他望远镜,如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轨道望远镜等)讨论:了解了这么多的望远镜,你认为望远镜是怎样帮助天文学家提高探索宇宙的能力的?科学技术是怎样影响望远镜的发展的?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让我们自己来制作一个望远镜。步骤参见教材P68。
学生、学生制作并互相展评。
(此活动也可以课后完成,视时间而定)活动2:宇宙探测器
教师:从地球上用望远镜观察宇宙,获得信息是很有限的,到太空中观测,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人类向太空中发射了许多宇宙探测器。你们已经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各小组整理自己的资料,根据这些探测器的功能进行分类,然后把你们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告诉大家。学生整理资料并交流。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宇宙探测器?它们都有什么用途?你认为探测宇宙组好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现在,人们用煤油或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力,将各种卫星、载人太空舱或太空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
(二)新课教学
活动3:做个火箭工程师
教师:你知道“万户”吗?能说说他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万户的故事。
教师:古代的火箭曾以火药作为动力,你知道现在的火箭用什么做动力吗? 学生回答。
教师:现在我们用气球做实验来研究火箭的动力问题。学生做气球实验。
观察思考:气球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 学生交流。
教师:火箭工作的原理是用了反冲力的原理,燃料在一个特制的燃烧室里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下喷出,火箭便向前飞去。现在我们自己动手来制作一枚火箭。
制作步骤参见P71。学生制作火箭并试飞。学生研究:哪些因素影响火箭的飞行?你有什么办法让火箭飞的更直、更高?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里。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教师:现在我们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火箭工程师,要成为真正的火箭工程师还需要学习很多,希望同学们努力!我们国家有许多为了祖国的火箭、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爷爷就是其中的一位,你知道他的故事吗? 学生交流。
教师:我们应该学习钱学森爷爷的哪些精神? 学生交流。板书设计:
15.人造地球卫星
教学目标:
1.了解卫星的特点和分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能设法调查各国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人造卫星进行分类。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造卫星的飞行原理。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得卫星用途方面的知识。教学难点:
用模拟实验来研究卫星的运动规律。教学教具: 投影、卫星图片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你都知道哪些人造卫星。
二、了解卫星的用途
1.请把你们带来的卫星图片展示出来,你对图片上的卫星了解吗? 2.介绍自己图片上的卫星的特点及用途。
3.东方红1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属科学卫星„„ 4.姊妹双星,„„
5.人造卫星有哪些用途呢,请你据用途判断卫星的类型,把结果填到空格上 投影示图 出示课件
6.谈谈卫星的应用。
7.依靠我国科学家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卫星从无到有,越来越好,说明了我国人民是聪明的,智慧超人的,勤劳勇敢的!我们应充满自信心,勤奋学习,将来更好地为祖国作贡献!
8.你最感兴趣的卫星是哪棵,请你说说它的情况。板书设计
16.在太空中生活
教学目标:
能设法搜集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相关资料。
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个空间工作站。能利用废旧材料将自己设计的空间工作站制作成模型。
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太空知识提出宇航员在太空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能有根据地对“发展航天技术、探索宇宙的利与弊”提出自己的想法。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共享资料。
能对我国和其他国家宇宙技术的最新发展保持关注。教学重点:
查阅资料,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教学难点:
设计和建立空间模型。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的资料和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到太空中生活,与外星人不期而遇是我们许多孩子的梦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宇航员到太空中怎样生活。
二、新授:
1.教师讲解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资料。
2.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或图片进行交流。3.小组讨论,模拟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情景。4.各小组表演。
5.讨论:在太空中生活与在地球上生活有什么不同。6.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宇航员在空间站工作的资料。7.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自己的空间站。
8.讨论当来自不同国家的宇航员在你们设计的空间站里工作、生活,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工作或心理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围绕“发展航天事业的深远意义和崇高价值”展开辩论会。
二、新授:
1.把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方。
2.双方同学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展开辩论。3.教师小结。
4.讨论10项优先考虑的项目并说明理由。5.全班交流。教学板书:
17.走近科学家
教学目的:
1.设法收集有关科学家和某项科技发展的资料,从科学家的事迹中归纳其主要成就及科学精神。
2.能采用某种方法将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3.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4.具体|说出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5.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具体说出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1.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2.能采用某种方法将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⑴你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⑵你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
二、学习新课;1.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科学家之所以能够取得杰出的成就与他们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关。2.学生任意选择一位科学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信息,分析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取得与哪些因素有关;确定一个主题,如献身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勇于创新等。
3.学牛独立获取信息。提示学生在查阅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探究的主题确定阅读的目的、制定阅读的提纲和方法。(2)依据阅读的提纲,选择合适的同书及网址查阅相关内容。
(3)围绕提纲有重点地浏览资料的题目,先选择与提纲的内容,然后再认真地阅读。
(4)将查阅的资料及叫记录在资料}片rh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说说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和值得自已学习的精神,或通过列举多个科学家的事迹来说明某种精神。
5.小组代表,选择并确定呈现、表达方式,演讲排练,准备参加全班演讲赛。
6.学生进行科学家的故事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所学的技术,学生按照活动评价表5的内容对参赛进行评价。
7.教师小结:科学家所取得发明创造的成就与他们从小热爱科学,善 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有关。
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掌握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和方法。
(1)选择小学阶段所涉及的任意一项科技的发展史为例,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做的研究,(2)强调研究某项技术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①收集有关资料。
②按照发明的过程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排序整理。重点要体现技术发
明年代、技术改进发展、技术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几个技术发展阶
段。
2.学生收集和整理某种科学技术发展的信息,町以通过阅读有关书籍或上网来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小组交流来获取信息,按照上面的方法整理信息。3.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并分析在某种技术的发 展过程中,某个科学家的技术发明的重要作用及核心技术的特点。4.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5.将学生的发现汇总在一起,利用展牌、墙报等方式展示出来,与其他年级的同学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并吸引更多的同学关注科技发展史,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小结
作业: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提高。
18.科学学习回顾
教学目的:
1.归纳出科学探究的活动的基本类型,梳理出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2.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思和整理信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科学探究。3.体会到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的作用,说出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4.知道科学探究技能的种类。
5.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的作用。6.能说出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教学重点:
1.归纳出科学探究的活动的基本类型,梳理出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2.体会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的作用,说出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教学难点:
1.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思和整理信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科学探究。2.知道科学探究技能的种类。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三年的科学学习即将结束,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我们的学习。
二、新授:
1.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科学探究活动的类型u(1)教师讲述:科学探究是科学课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从三年级开始,我们经历过许多的科学探究活动,想一想你经历过哪些的科学探究活动。(2)教材第85页图片,让学生观察后分别同答这些探究活动的类型。(3)鼓励学生分别举每个类型的3—5个具体探究活动,如设计与制作类的活动;有设计制作风车、小吊车、小火箭„„列表分类记录.(4)提问:除了上述探究活动类型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探究活动的类型·最感兴趣的探究活动是什么?说说自己的理由。(5)学生分组交流。
2.指导认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1)教师提问:一个探究活动需要经历几个探究的环节?
(2)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熟悉的课例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几个环节。学生可以选其他活动进行分析.描述并记录每个探究环节的分析结果。
(3)鼓励学生选择分析不同的探究活动过程,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4)第86页一个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分析,尽管科学探究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但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是一致的。一般都要经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预测——制定计划一一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几个基本的探究环节,但对不同的活动类型,具体的探究环节也有所不同。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有哪些方法和技能。
(1)教师讲述:在科学课上我们要进行科学探究就离不开具体的方法和技能,科学探究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实验、观察、制作、种植饲养、调查、整理信息、归纳结论、表达与交流等都有具体的片法技能。想一想,在科学课学习中你都掌握了哪些具体的方法和技能?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存交流过程中,可以就某个探究的环节回忆自己所运用的方法和技能。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整理信息的方法等。根据实际和学生兴趣,鼓励不同小组总结归纳不同的方法和技能。2.学生体验方法和技能的作用。
(1)教师-一边讲述一边投影: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整理信
息的方法有----曲线法、柱状图、扇形图、概念图等。.
(2)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在科学课学习中的一组数据运用上面的力法
来整理信息。
①选择的数据应体现两个量之问的变化,如时间与温度、年龄与体重、时间与小车运行的距离.时间与小鸡的食量等之间的变化;
②尽可能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整理信息,但不一定每种方法都可行;③绘制图表时要按照具体的方法整理数据、描点、绘图。对于感到难度的学生可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所学的教材中找到更多的图表并加以说明。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整理信息的方法和结果,说说掌握方法和技能对探究活动有什么作用。
3.指导学生体会探究活动是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1)提问:从图中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回答自己的发现,说说采用的是什么方法。(3)指导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会有什么发现。
小结:组织学生交流研究,提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运用和完善在科学课中学到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同时,还要综合运用在语文、数学、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