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多种方法创设生活化英语教学情境
运用多种方法创设生活化英语教学情境
[摘 要]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直观的实物、真实的视频和常见的对话等,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创造性地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加大对学生各类感官的刺激,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优化英语课堂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7401
生活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借助外界信息的刺激,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让学生可以更快速、更投入地进行英语学习,使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一、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创设教学情境
在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堂课所学习的内容,选择生活中的实物作为教具和学具,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在活动手脚的同时,学生可以快速识记英语知识,练习英语语言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4A Unit 2《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内容时,教师在上节课结束时就布置学生这节课要带着自己喜欢的一样水果来学校。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拿着自己已经准备好的水果,教师表扬学生的做法,并提出问题:“Do you know how to say it in English?”有的学生点头,有的学生摇头,教师再次问道:“Can you make a fruit salad?”学生表示不会,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Ling ling,do you have an orange? Tao tao,do you have some bananas?”教师开始提问学生都带了哪些水果,让学生注意听各种水果的英语单词。教师借助生活中各种常见的水果,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顺利地引入了新课内容。
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物体的存在,引起学生的合理联想,对所学的英语知识形成感性的认知,使学生更加快速地投入新课学习中。
二、利用生活中的视频创设教学情境
在组织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前准备时,教师通过依托新课内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素材,录制精彩的视频创设英语课堂学习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加强了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4A Unit 4《I can play basketball》的内容时,教师在课前悄悄录制了一个学生在操场上活动时的视频,英语课一开始,教师说:“Boys and girls,I know you can do a lot of things.You are all great.”学生听了教师的表扬非常开心。接着,教师播放了提前录制好的视频,问道:“Who is playing basketball?” 学生一看都非常熟悉,回答道:“Li Tao,Wang Qing,Lin Wei.”学生看着视频,说出了同学的名字。教师点头肯定了学生的回答,通过播放视频活跃了课堂氛围,顺利导入了新课。
教师利用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视频,集合了音频与图像的信息,既真实又有趣,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并产生了联想。教师恰当地应用生活中的视频,感染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积极投入英语学习活动中。
三、联系生活中的对话创设教学情境
熟练掌握生活中常用的情景对话的日常用语,是英语语言技能训练的主要任务。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对话场景非常熟悉,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常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深入解读英语教材上的内容,建立与学生日常生活对话的联结点,借助学生熟悉的对话场景创设情境,使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为英语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4A Unit 6《At the snack bar》的内容时,教师用PPT呈?F了在小吃店吃饭的场景,并且提出问题:“Look at this picture.What are they doing now?”学生看着熟悉的场景,快速回答:“They are having a meal in a snack bar.”“Yes,right.Do you have the same experience? What should you do in a snack bar?”教师的提问勾起了学生的回忆,于是学生回答:“Order the meal.”然后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尝试表演。学生表演得很尽兴,英语学习也能够顺利地进行。
可见,生活中常见的对话场景为创设英语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有利的素材,能够帮助学生由熟悉的内容切入英语学习活动,亲身体验英语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强化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总之,教师把英语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巧妙地利用形形色色的生活元素,合理创设英语学习的有效情境,是优化英语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联系实际,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英语学习充满生活气息,彰显学生活力。
(责编 容 耘)
第二篇:创设情境_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创设情境,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提 要:语文教学的至境是语文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形成语文生活化的格局,符合语文教学的本质使命。通过实践活动,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中去,转变方式,促进语文教学的全方位开放,以及允许多种教学模式的并存和综合应用,都是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
语文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是指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或营造具体环境氛围,创设问题场景,设障布疑,增强语文问题的现场感和直觉性,借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需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在遵循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思想指导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上来,引导学生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使他们想学、会学、善学。美国当代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同样,将“问题”摆在关系语文技能发展的动力位置,切合了学科知识的本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平衡状态,以激起学生急于获取新知识的愿望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有了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和兴趣,就能促使他们激活积极思维,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语文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突出语文生活化,强调语文学习源于生活,融入生活,直接把语文学习的情境置于生活实际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生活情境的氛围,触发学生产生弄清问题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并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和活跃思维,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语文素质和问题的发现、解决能力。在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学过程实现语文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创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1Halmos P R:《数学的心脏》,数学通报,1982(4)2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创设,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值得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这里提出几条,请大家指教。
一、深入实践,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中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学习问题的最佳情境就是生活,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锻炼,促成语文学习的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需要勉力为之。即使是课堂上新课文的学习,也都可以融入生活实际。例如,课文《赵州桥》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重点介绍了赵州桥的结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我们不满足于简单了解,而是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收看图像、视频和电影片断,介绍赵州桥和其他大桥的景况,让学生更多地获得桥梁印象,同学之间讨论就增多了对桥的印象和感悟,使他们进入实境,获得了认知的第一印象。此外还可加大阅读的量,既要阅读课文,增加间接体悟,又要追加一些校本材料给学生阅读、摘抄,阅读、抄录与体悟,例如在教学《四季》后,可引领学生阅读背诵《秋娃娃》、《冰花》、《花朵》等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四季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
语文贵在积累。我们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语文技能的学习训练,就容易积累和掌握知识技能。我们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学校阅览室去,充分利用公共读物,让学生阅读,提出阅读目标,须知“阅读就是感知。”2这就给出了积累的任务和压力,让学生不厌其烦地阅读和做笔记,容易进入语文学习的生活情境。又如组织学生开展“小蜜蜂采花粉”活动。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记录本,专门摘录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对于课文中的名言警句,也要求学生摘抄下来,并熟练背诵。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特别喜欢参加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竞赛活动,既能激发他们的读写兴趣,又能及时了解阅读的效果。如编板报、说话训练等。还可利用晨会课或班会课,让学生轮流到台前来讲话,交流信息。内容可以是发生在周围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一个小故事或一则小常识,或者是背古诗、儿歌,复述课文内容,读读摘录 2[法国]米盖尔·杜夫海纳著 韩树站译《审美经验现象学》,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年版,第247页。的优美词句等等。讲得好的,除了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热烈的掌声,还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如“词语接龙”、“诗歌朗诵会”、“背古诗比赛”、“智力大冲浪”等活动,生活就是交际和竞争,生存竞争何尝不是生活?比赛活动也就展现了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些竞赛活动中,学生获得了语文技能,又得到生活历练,好处很多。到学期结束,评选出“故事大王”、“背诵优胜”或“勤劳的小蜜蜂”,等等。这些融于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都能结合小学生实际,把生活内容搬到课堂上来,把语文学习穿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从小就能运用多种感官去多看、多听、多读、多记、多背、多体悟,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小养成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好习惯,而且在实践锻炼中,不知不觉地积累了语言,真正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方式,逐步实施全方位的开放
语文课既指语文教学,又指学生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语文教学本质上就是传授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语文理念和技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交际问题,倾斜于实际应用,形成开放式的大语文格局,力求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应是当前语文教学追求的趋势之一。只有开放,才有,可能营造出语文教学的问题情境,闭塞或因循守旧是无法形成语文教学的问题情境的。这样的理念,有助于实现大语文的格局,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得到身心素质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实施语文教学的全方位的开放,就有了理论支撑,容易使语文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反映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我们就可以逐步实施包括时间、形式、内容等的全面开放。
学习时间上,增加学生自主训练时间。除了规定时间完成阅读与写作训练之外,还可以利用早操前、课外活动、放学以后、晚自修和周末假日,布置安排语文学习训练,把语文学习的时间安排让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的语文技能水平评价,既重结果,也要重视参与,重视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组合,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
学习形式上,允许多种体裁并存。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把语文技能训练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大胆开放。小学生可以制作网页,写小科技实验报告,写调查报告,可以采访新闻,而不应该抱残守缺不肯跨越雷池。其他如网上咨询、学术报告会、辩论比赛、广告词创作、会议记录、博克、通知、新闻、报道、采访、解说词创作等,也都可以安排参与或尝试实践,把语文学习实践放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内容上,可以增加校本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二个项目自主练习,逐步掌握一、二项阅读与写作技能。例如国学内容、诗词知识、对联知识,都可以尝试在小学阶段学习,加大中华文化传统韵味的沁润熏陶。又如可以安排学生春节书写春联,或者帮助他人写贴春联,这就使语文学习直接置于生活实际了。在一堂课中,学生完成规定学习量和技巧掌握之后,可以自由选择一些项目。总的是开放专题、开放形式、开放内容、开放范围。
全方位的开放,有助于学生增加兴趣,主动学习,形成语文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炼的活跃互动局面。
三、不拘一格,强调多种模式并存和综合应用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更需要教学形式的不拘一格,所以,强调多种教学模式 的并存或综合应用,就具有特别的意义。力求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业应该允许多种模式的并存和综合应用,可以大胆摒弃固定模式,而代之以灵活机动的形式。这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以说话比赛充实造句作业,以作文竞赛代替作文作业,在竞赛中传授技巧,最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比赛过程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如组织高年级学生深入社会,结合主旋律活动,到企业公司、乡下农村去,作专题调查,解决诸如文字规范问题、企业水污染问题、建设新农村采访、广告规范问题等等,并以多种文章体裁形式,形成书面作文,这就使语文教学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了起来。这些生活中的开放性活动,既能巩固语文知识技能,又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语文教学的形式、内容与社会、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因其模式的不拘一格,有利于养成语文技能应用的理念和习惯,使语文学习和语言应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实现学生身心的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2]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王空军: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新西部(下半月),2007(7X)
第三篇: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摘 要 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需求,努力创设、恰当真实且生动有趣的语言情境,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情境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作为我国教育的第一外语,大多数学生至少有9年的学习时间,但真正能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缺少语言习得和使用环境,是中国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景,运用活泼多样的操作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会正确应用这些知识。
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要让一堂使人感兴趣的英语课,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从每堂课的Warming-up重要环节入手。而对于学生来讲,一堂课内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持久,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以一些适合绝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故事为切入口,常常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诱发学习动机。
2创设对话情景,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2.1运用实物创设对话情景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它能创造生动形象的情景,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比如:在课文7A Module 2 Unit 2 Seasonal changes中,为了让学生能在视觉上直接识别sleeve,ribbon,trousers,blazer,shorts,skirt,socks,shirt和blouse等单词,笔者在课前准备了男、女生的不同校服,课上一一向学生展示的同时教师问:What’s this?学生答:A pair of trousers.在直观的实物前,在教师的提问下开展师生间对话,尤其讲到shirt和blouse的区别时,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两个单词的差异。等学生熟练之后,再引导他们进行生生间的操练,进一步巩固新知识。
2.2多媒体展示创设对话情景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方法,在英语课上适当地使用PPT进行授课,经常会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因为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为教师组织情景教学提供了彩色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场景的设置,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影响下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在7A Module 3 Unit 2 Windy weather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台风的危害性,我安排播放一段关于台风来袭的录像,让学生观看并仔细观察画面,聆听录像中的声响,身临其境的感受台风的到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课外的自然情景延续到课内,使学生有了最直接的感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3创设真实情景,培养学生交流语言的能力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现实生活交流的能力,我们完全可利用在新教材中的大量贴近生活实际的题材、词汇,如问候、问路、购物、打电话等设置情景对话。
根据选择的会话材料,由教师进行适当的组织和指导,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真实情景对话中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的句型和词汇,达到用以致用的目的。
2.4创设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巩固运用知识
在英语教材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学内容感觉不够深入,如果能有所延伸,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延伸教学内容中创设任务情景,也是笔者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课本中有一个听力的训练,只要求学生看八张图片,在听有关的材料后为图片编顺序,这对我??的学生来说太简单了。所以在备课时,我把听力内容打印出来,去掉了一部分动词、名词、副词等单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听边填充。学生既训练了听力又达到了词汇和语法训练的目的。在最后发挥学生想象力的环节中,前一天布置回家作业时让学生按自由结合组成小组,从网上、报纸、书籍等搜索资料,围绕课文内容加一个故事结尾的任务。学生对此项活动很积极。在课上我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讨论和汇总收集的资料,并确定故事叙述的形式。学生们根据收集资料开展了热烈讨论,等到表演时,三组学生进行了形式不同展示。A组是口述,B组以short play形式,C组是故事接龙形式,故事很精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气氛相当浓厚。教师在创设任务情景中,让学生融入课外知识,自导自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中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课堂教学评价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有恰当的评价体系给以支撑,而评价作为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发展的工具,要贯穿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为了使评价能够有机地融入英语教学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情景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于每一个教学活动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自我等方面的评价。对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的评价,基本出发点是寻找学生的优点并给以鼓励和表扬。可以从内容的恰当性、语言的规范与流利性、小组成员的配合程度、学生的创新意识等角度做出评价。当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活动,教师要善于捕捉语言信息,给予婉转的指出或提醒。总之,合适的评价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促进他们的发展。
4情景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情景教学法的使用,使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了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接受知识的能力出发,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的课堂行为与知识、情感、能力相互融合在一起,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明显提高。
总之,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是我们教学保持活力的源泉。在我们英语教学中的情景设计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激活课堂;要关注每一位的学习动态,培养学生创新、合作和实践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四篇:多种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教学古诗
多种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教学古诗
郭洪禄
《早春》是小语十二册讲读课文《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全诗描绘了唐朝京城长安早春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深挚的赞美之情。由于古诗具有语言凝炼、概括性强的特点,加之时代久远,学生学习时很难进入情境,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当然也就很难感知其中美的意韵。基于此,在教学时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运用录音,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古诗大都节奏鲜明,格律严整、韵味悠长,充满了音乐的美感,若配以优美和谐音乐,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美妙意境,定能为理解古诗降低理解的坡度。为此,《早春》这首诗的讲授伊始我放了一段古筝乐曲,那时而低沉时而激扬的琴声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当他们沉浸在悠扬的乐曲中时,教者便随着音乐,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这时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初步感知到诗文的美妙,并产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浓厚兴趣,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
二、利用投影,品词析句,突破难点
教学古诗应由字词的理解入手进而达到对诗句乃至全诗的理解。而对于字词的理解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运用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能缩小这种差别,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古诗《早春》的第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我便先讲酥就是酥油,我们习惯称为奶油;润,是滋润。这时我问学生,什么东西经过早春细雨的滋润象奶油洗过一般呢,学生中有说是泥土的,有说是天街的大道的,这时我投映出一幅近看天街(通往皇宫的大道)旁边的刚拱出泥土的草芽被细雨滋润得润泽而生机勃勃的特写镜头,学生一下子都异口同声地讲:“是小草。”我讲,这是近看,而往远看,却“草色遥看近却无”,城市学生对诗人的独特感受一般理解不深,我就利用活动投影片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对这句诗中的“无”字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就字面意思理解为“没有”。如果只单纯讲解,学生只会在形式上认同并不能真正理解。为解决这一难点问题,我投映的这张复合抽拉片,具体力:①底片上画出近看小草稀稀疏疏的景色;②覆盖片上画上远看小草一片浅绿色。令其画面绿色与底片小草重合,两张片子合在一起就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抽掉覆盖底片上的绿色,就是近看小草的画面。教学时,我先打出“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画面。让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体会小草从远处看是一片浅绿,然后抽掉覆盖在小草上的绿色,呈现出近看小草星星点点,似有似无的画面。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无”字的真正含义。接着我又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小草从远处看是一片浅绿,而走近了看却又不分明了呢?”通过反复演示活动画面,把从远看因视野是一大片,稀稀疏疏嫩草聚在一起,形成一片浅草色;近看因为视野狭窄,只能看到局部,星星点点的浅草芽不连成一片,因而近看反而显现不出早春的草色。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活动的画面吸引了,为了加深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我便问学生,谁能举出我们所见的景物有远看分明近看反而不分明的例子?学生兴趣高涨,个个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其中一个学生说:“我举个看足球赛例子,呈现足球运动员近景特写镜头时,足球场地草并不连成一片,连土色地皮都看得很清楚,而反映整场球赛时,足球场地的草却绿悠悠一片。”从学生们的回答中,达到了开发智力,加深理解的目的。
三、运用录音、投影,激发情感,领捂诗情
诗是以情动人的,不论是写景诗还是咏物诗,学生的审美愉悦都是在情感体验中完成的。一首诗能强烈地感染学生往往是蕴含其间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学古诗要重视诗歌的听觉效果,利用电教手段,在“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的配乐诵读中,沟通学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欣赏效果。为此,在精讲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后,我要求学生闭目凝思,想象诗句的画面;同时,让学生在悠扬的古筝乐曲中吟诵全诗。优美的旋律,创设了美妙的情境,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耳听目视,口诵心动,进入诗中所描绘的情境,领悟诗情,加深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把语言变为可知形象,以声传情,从而受到美的熏陶,达到课后兴犹存的效果。
第五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设教学情境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设教学情境 邹小红余江县第一小学
【内容提要】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唤醒。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将分四部分对这个论点进行阐述,并通过实例具体阐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涌进校园、步入课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如何把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下面就结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谈几点初浅体会,与同行交流。
一、创设生活性的数学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把数学情境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教学“9加几”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富有儿童情趣且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情境: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响起,学校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同学们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咦,服务小组的同学们正在干什么呢?噢!原来他们正在准备给运动员分发饮料。那么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小朋友们是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妙招。学生甲是这样数的:2、4、6、8、10、11、13,一共是13盒。学生乙马上举手说:我的方法和他不一样。原来他是一盒一盒数的,也数出有13盒。而学生丙呢,更是得意地认为他的办法最好:他是先数出盒子里有9盒饮料,再从盒子外面拿1盒进来凑成 10盒,加上外面剩下的3盒,一共也是13盒。„„在这充满情感与智慧的数学课堂里,学生获得了多方的满足与发展。教师随时随地尊重并引导孩子抒发他们内心的感悟,更是给课堂增添了许多意外的惊喜和乐趣。多媒体计算机继续演示:操场上有的同学在比赛跑步,有的同学在比赛踢毽子,有的同学在比赛跳绳,还有的同学在比赛跳远。教师问: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通过观察数出踢毽子的有9人,跳绳的有3人,合起来一共有12人。然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能提一个9加几的问题吗?学生根据观察从不同角度对9加几的实际意义作出了解释。有的学生说: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有的学生则提出:踢毽子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由于融入了数学的含义,不仅加深了学生对9加几的理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同时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意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当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联系生活,显露生机,洋溢情趣,充满智慧,数学学习必将成为每一个孩子乐在其中的美差。
二、创设图像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新教材的情景图尽管幅幅都是色泽明丽、充满童趣,但毕竟都是静态的平面图形,有些故事情节、人物活动不好体现,而动画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把情景图制作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渲染气氛,创设学习情景。“加减混合”是一年级上册的一个难点内容,要求学生不但会计算而且还要知道所表示的意义,如果一字一板去叙述,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运用多媒体设计了“美丽的大森林”的教学软件。设计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使例题画面动态地展示出来,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白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和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在巩固练习时,把练习题设计成大森林里所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如:教学“同样多”这一概念时,在大屏幕上出示4个小朋友,4条红领巾。启发学生,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一定能早日戴上红领巾。然后一条一条地闪烁红领巾,动态地逐一给每一个小朋友戴上。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学习积极,情绪高涨,很快就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理解了“同样多”这一很难确立的概念。
三、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把学生引入声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和能力。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不是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忘掉的。”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全力以赴,废寝忘食,甚至创造出奇迹。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例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我们打破了课本原有的引入模式,以学生喜爱的多媒体动画形式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太阳公公升起来了,琦琦小朋友还在呼呼地睡懒觉。教师提问:琦琦上学会不会迟到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墙上的钟已经指在了7点整,于是一起回答:会迟到的。这样的设计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引起了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如戏剧的序幕,酝酿了情绪,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通过问题情境设计导入新课,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情境设计,使问题不断深化,让学生经常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各种矛盾之中。第二天,太阳公公又升起来了。琦琦上学会不会再迟到呢?学生们带着疑问看多媒体计算机演示:窗帘拉开了,床上没有人。小朋友们发现床头柜上的电子钟显示的是7∶00。琦琦到哪儿去了呢?画面一闪,原来她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课前的多方设计,课内的步步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热烈的寻求知识奥秘的情绪之中。这个过程,既是一次认知的训练,又是一次情感的陶冶。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受到了惜时、守时的思想教育。
另外,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注意有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后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我们教学“10的加减法”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动画:一只漂亮的小白兔背着水果高兴地向家跑去,不小心装水果的布袋有一个破洞,掉了2个„„然后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激活思维。接着出现□+□=1010-□=□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学生情绪高昂,个个跃跃欲试。这样,教师创设了探索式的学习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10的加减法,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创设趣味性的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小动物都非常喜欢,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可以使学生身处童话般的世界。例如:在教学“快乐的大森林??用数学”这一课时,上课伊始,就以“森林里的早晨”那各种各样动物的叫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再配以“美丽的森林”画面,使得孩子们仿佛声临其境。通过多媒体形、声、色、动的功能,出示“动态的蘑菇园”、“小鹿跳舞”,吸引并引导孩子们在教学情境中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初步的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孩子们也感受到“用数学”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如: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开运动会的情境,20只小动物从不同方位以不同形式到一起(有的从左往右走入;有的由前向后跳入;有的从天而降;有的“唱着歌”飞入„„),排成一行5只,共4行。问:一共有几只动物?第15只小动物是什么?第19只呢?„„结果学生的答案不仅标新立异,而且丰富多彩。学生回答对了,该动物发出三声叫声或跳动三下,此时学生的成功体验是无以言表的;答错了,大象老师给予鼓励性语言。在巩固数的大小比较时,我设计了一只可爱的小兔要回家的情境,让善良纯真的孩子们帮助小兔朝着数字大的方向走,从而绕过凶猛的野兽,平安回到家。这样通过生动有趣的知识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加深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基数和序数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表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它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正是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宽阔而又贴近的最适宜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新世纪的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