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商的近似数
主备课:李会芹
教学内容:
P23例
7、做一做,P26练习四第10、11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教学重点:
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第一步:课前准备
准备习题 复习如何按照要求保留小数。第二步: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8.785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二、新课 1.教学例7(1)老师板书例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板书:19.4 ÷ 12 学生可列竖式计算,也可用计算器计算。(4)质疑
计算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这道题除不尽。平时计算钱时,只要到分就可以了。)
(5)想一想,这时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算到分,要保留两位小数,那就需要算出三位小数,在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的尾数。)(6)小结方法
老师: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7)提问:
例7如果要算到角,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如果要算到角,要保留一位小数。除的时候要算出两为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后面的位数。)
2、观察比较。
老师:在复习时,我们已经求过积的近似数,请同学们想一想:求商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相同点:都是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不同点:取商的近似数,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一位就可以了;而取积的近似数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的值(计算完成)以后再取近似数。
3、作业布置 练习四 第9题 第10题
第三步 课后反思:
第二篇:《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 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
【内容分析】 在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同时,根据这部分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有所用。
【对象分析】 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不会感到太困难。应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2.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2.学好数学并应用于生活,让生活因为数学而精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3.9995保留整数是()
43.9995精确到十分位是()
43.9995保留两位小数是()
43.9995精确到千分位是()2.求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1)0.34×0.76(保留一位小数)(2)0.27×0.45(保留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方法,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的迁移。}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展示)
1.教学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有12个,共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1)学生读题(2)学生独立列式(3)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发现什么? 生:怎么除也除不尽 师:那里可以看出? 生:.......师:这下可难倒王鹏了,他怎么也算不出一个羽毛球多少钱。现在同学们开动下你们聪明的大脑,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 生:可以求商的近似数 师:什么方法? 生:四舍五入法
师,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该怎样求商的近似数呢?(板课题:求商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买羽毛球的生活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中去,并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师:怎样求商的近似呢?保留哪一位比较合适,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联系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动脑想一想,说出你的想法。
生:小组讨论
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两位小数,因为单位是元,小数点后第二位是分,是最小的面值,所以保留两位小数。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那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
生:小数点后第三位,四舍五入后是1.62元(用“≈ ”连接)
师,其实在付钱的时候,有时候2分没法付了,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生:交流,保留一位小数,找零也不方便,就可以精确到角,所以只要保留一位小数。师:那你只要除到哪一位?
生:小数点后第二位,四舍五入后是1.6(用“≈”连接)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去感悟、体验、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需要,激起学生探究欲望,使他们在反思、调整中不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 2.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规律
生:交流讨论,求商的近似数,除到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
师总结:求商的近似值,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3.总结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生:交流发言
师总结:1.看——需要保留几位小数或整数。2.除——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3.取——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发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快乐。} 4.想一想: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总结: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不同点:求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除到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积的近似值要算出乘得的积后再取近似值。
{设计意图:通过与积的近似数比较,巩固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善于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不同之处,发现问题的本质属性。} 三.拓展延伸(多媒体展示)
1.选一选:37.3÷2.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A、13.82 B、13.80 C、13.81 2.求商的近似值
1.9÷0.7 ≈(保留一位小数)。3.6÷1.7 ≈(保留两位小数)3.教材P23做一做 4.解决问题:
(1)一支钢笔13元,老师有50元最多可以买到多少支钢笔?(2)每个油壶可以装3千克油,装40千克油,需要准备几个油壶?
{设计意图:加深巩固所学内容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会结合实际求商的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梳理所学知识内容,理清知识脉络,形成自我知识,学生获得知识成功的体验,使知识水平得到提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板书设计】 求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19.4÷12=1.616666… 1.看——需要保留几位小数或整数。保留两位小数:1.62 2.除——除到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保留一位小数:1.6 3.取——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知道数学源自于生活,很大空间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在教学例7的时候,以谈话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利于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更加能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
学生总结出方法后,再进行加强联系。但在练习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明白“比要求多除一位”的意思,比如要求商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做竖式时就只除到小数第三位,没有多除一位,导致结果出错。因此,只要不断强调方法中加强巩固,学生熟悉了自然错误就减少了。
在求商的近似数时,学生最感到困难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提醒学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我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篇:《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32页例6)
教学目标:
1、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2、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求商的近似数。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媒体展示)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3.9095保留整数是()43.9095精确到十分位是()43.9095保留两位小数是()43.9095精确到千分位是()
师:43.9095精确到千分位写成43.910,写成43.91行不行,为什么?
2、师:求小数的近似数在除法中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研究求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展示)
1.教学例6: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有12个,共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1)学生读题(2)学生独立列式
师:19.4元表示什么?12个表示什么?可以直接求出什么?请大家列式解答。(3)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什么? 生:怎么除也除不尽
师:这下可难倒王鹏了,他怎么也算不出一个羽毛球多少钱。同学们觉得应该怎么办? 生:可以求商的近似数 师:用什么方法求呢? 生:四舍五入法
师:怎样求商的近似数呢?保留到哪一位比较合适?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说出你的想法。(4)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出示课件)自学提示:
阅读课本32面例6中的对话,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列竖式计算时,我们发现()。而在日常生活中付钱时,人民币的单位 有()、()、(),所以根据付钱的情况,我们会出现()种方案,分别是以()、()、()作为羽毛球的价格单位。①如果是用“元”作单位,表示精确到()位,也就是保留到()位,要看()位?计算时,商就要除到小数点后面的第()位,再接()法省略()位后面的尾数。因此,19.4÷12≈()。
②如果是用“角”作单位,表示精确到()位,也就是保留到()位,要看()位?计算时,商就要除到小数点后面的第()位,再接()法省略()位后面的尾数。因此,19.4÷12≈()。
③如果是用“分”作单位,表示精确到()位,也就是保留到()位,要看()位?计算时,商就要除到小数点后面的第()位,再接()法省略()位后面的尾数。因此,19.4÷12≈()。
生:小组讨论(4)学生分组汇报
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两位小数,因为单位是元,小数点后第二位是分,是最小的面值,所以保留两位小数。师:分析得很有道理,那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
生:小数点后第三位,四舍五入后是1.62元(用“≈ ”连接)师,其实在付钱的时候,有时候2分没法付了,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生:交流,保留一位小数,找零也不方便,就可以精确到角,所以只要保留一位小数。师:那你只要除到哪一位?
生:小数点后第二位,四舍五入后是1.6(用“≈”连接){设计意图: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去感悟、体验、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需要,激起学生探究欲望,使他们在反思、调整中不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
2.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规律
生:交流讨论,求商的近似数,除到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 师总结:求商的近似值,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3.总结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生:交流发言 师总结:1.看——需要保留几位小数或整数。2.除——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3.取——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发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快乐。}
4.想一想: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总结: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不同点:求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除到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积的近似值要算出乘得的积后再取近似值。
{设计意图:通过与积的近似数比较,巩固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善于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不同之处,发现问题的本质属性。} 三.拓展延伸(多媒体展示)
1.选一选:37.3÷2.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A、13.82 B、13.80 C、13.81 2.求商的近似值
1.9÷0.7 ≈(保留一位小数)。3.6÷1.7 ≈(保留两位小数)3.教材P23做一做 4.解决问题:
(1)一支钢笔13元,老师有50元最多可以买到多少支钢笔?(2)每个油壶可以装3千克油,装40千克油,需要准备几个油壶? {设计意图:加深巩固所学内容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会结合实际求商的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梳理所学知识内容,理清知识脉络,形成自我知识,学生获得知识成功的体验,使知识水平得到提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板书设计】 求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19.4÷12=1.616666„ 1.看——需要保留几位小数或整数。保留两位小数:1.62 2.除——除到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保留一位小数:1.6 3.取——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评价方案】
学生课堂活动评价一览表 班级 姓名 组号 学号
项目 周次 举手答问知识掌握情况15% 能力表现
小组活动材料收集作业完成30%
情况20% 情况10%
情况25%..........得分
备注:
此表每人一张,班上档案袋内,一学期两次评比(期中期末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1.举手答问栏:强化学生心理素质及倾听能力,并能营造学生积极与教师互动的学习氛围等。
2.知识掌握、能力表现栏:用于复习、小结、表达交流及倾听情况等。
4.小组活动:课上分组讨论,课后分组交流材料等。
5.材料收集情况:包括查阅相关资料,探究活动报告,调查表、小制作。
6.作业完成情况:预习作业、课后练习、书中讨论、思考题、基础及平时测试卷等。
以上6项以A、B、C、D四个等级为量化单位,A等80分以上、B等70分至79分、C等60分至69分、D等59分以下,均由学生本人如实填写,在班上公示,学期结束算出自评总分,最后每班各获得一张“学生学习活动总评成绩一览表”。【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知道数学源自于生活,很大空间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在教学例7的时候,以谈话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利于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更加能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
学生总结出方法后,再进行加强联系。但在练习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明白“比要求多除一位”的意思,比如要求商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做竖式时就只除到小数第三位,没有多除一位,导致结果出错。因此,只要不断强调方法中加强巩固,学生熟悉了自然错误就减少了。
在求商的近似数时,学生最感到困难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提醒学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我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帮助学生理解。
第四篇:《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1在复习小数乘、除法时,学生遇到求近似数时,感到困难。我认为如果将有关求近似数的内容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找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知识连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和学生一同复习时,先带领学生将学过的求近似数的知识列举出来:一、求积的近似数:二、求商的近似数。
1、回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
2、回忆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但要注意只需除到比要求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就行了。
3、在这里要学生比较两种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不同点:乘法可算得准确的结果,而除法不一定能除尽,也不需要除完
4、在求商的近似数时,学生最感到困难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提醒学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我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帮助学生理解。
为了验证学生学情,指名五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计算各自的式题,三名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艰难做对了,我向他们一一表示祝贺,以此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其中两位同学被困难挡住了去路,这时下课的铃声响起,我不得不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为了给他们一点压力,当放学的铃声响起,我把它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指导他们完成练习四的第一题,这五道都是求商的近似数。孙艳花了近一个小时艰难的做完了,其中一道做错,在我的反复指导下终于做对了,我向他表示祝贺,并让他回家吃饭,同时叮嘱他上课要认真听讲,做题要动脑筋。晚上再次研究班上几位同学验算所用的草稿纸,发现错误的原因,有的题不是小数点点错了位置,就是商放错了位置:有的题除数扩大了,被除数却还是没有移动小数点;有的题确立的商和除数乘的积竟然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上,总之从孙丹妮所做的式题,可以清楚看到她根本没有掌握求近似值的知识,脑子里完全糊涂着,想孙丹妮这样的学生绝不仅仅是孙丹妮,还要继续强化训练学生求商的近似数,小数点的确立,以及商的位置是求近似数的重点和难点。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2我在教学《商的近似数》一课时,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有意识得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出示例7:爸爸给王鹏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多少钱?并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再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练出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我在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教师就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数学难点。但在实际数学中才发现计算是真正的数学难点。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习题全是小数除以整数,所以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时,许多学生都忘记了“一看,二移”的步骤,所以在设计巩固练习是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习。
其次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因为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或几位小数而强调学生只能除到小数部分的第三位或第二位。遇到学生除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数位。应加以鼓励表扬并及时提示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除,这也许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之花,是一种钻研精神的表现,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也需要这样的老师,更需要我们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本节课值得自我褒奖的地方:
1、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呈现中,我先让学生自我尝试,再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想法,最后进行对比、归纳讲解总结。在自我检测后当堂训练练习中,将知识点化解在这些练习中,让学生能够学以所用,学以致用。
2、在做一做环节中,由于学生自学和理解能力的强弱差别较大,他们的速度出现断层,快的学生早已经完成,让他们去帮助较慢的学生后,存在问题的学生大多数能够接受本节的新知识即明白求商的近似数要除到比要保留的位数多一位。
3、在本节课结束时,适时总结知识点并板书,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并通过板书对本节课进行快速的回顾,还可让学生结合知识点思考自己是否完成学习目标。
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比较流畅,但个别环节处理欠妥。如在让学生自学时,自学指导设计太简单,笼统,指令不明确,对学生来说要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比较模糊,以至于此处教学中学生没有紧张的学,有的学生仅仅是走马观花的将书浏览了一遍;另外在自我检测环节,让学生直接算出保留三位小数的方法会更好,这样还能巧妙的把该题目简单化,让学生容易自我完成。还有有的学生计算能力特别差,老师在后教时过于强调计算的错误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应引导学生把教学重
点放在研究取商近似数的方法上来,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
2、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本节课的练习题我有意识的设计为计算题、填空题、判断题,力求通过多角度使学生掌握求商近似数的方法,但是学生做题的速度相差甚远,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而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最终没有使课堂达到高效、最优化。
3、课堂中随机问题处理欠佳。如学生计算较慢的特点,发现了,在后面的教学中没有给予有效处理,致使后面的拓展练习当堂训练没有完成。再者,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促进、组织和在必要时帮助学生,但是在授课时没有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无效问题应可稍加引导或者告诉学生我们这节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方法会灵活应用就行,而不应纠结于计算之中。
4、板书布局欠合理、美观。我授课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很多时候会模仿或学习教师的言行特点,而此阶段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巩固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将美观、大方、简练、整齐的板书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习惯和书写格式的重要性。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3本人在教学求商的近似数时,感觉学生在试商时很困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特用了一下几个环节:
第一、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第二、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第三、组织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第四、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4“商的近似数”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本节课我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自主探究,策略多样。
我在教学《商的近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桌的。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我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经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了轻松,自由探索的课堂氛围。
举出生活实例后,我出示例6: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自学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学完毕,我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尝到自学的成果。
三、设计贴近生活,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点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因真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样,让学生拓展思维得到发展。
通过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复习求积的近似数,唤起了学生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知识经验。这里通过买羽毛球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体会和总结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同时也结合实例让他们体会了商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通过例题与复习题的对比,让学生明确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的异同,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让学生形成了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5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只是通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1、在读题中理解题意,渗透思想教育。例题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的开放问题,引导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
2、在试算中发现问题,联系旧知思考。教师有意制造“除不尽”的矛盾冲突,把学生推到自主探究的前台。学生联系求小数的近似数这一旧知,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取近似数;把握题目中的一个“元”字,结合已有的关于人民币的处理经验,获得了保留两位小数的信息,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探寻取值方法。除到小数位数的哪一位是求商的近似值的关键,教师以同一问题“还要继续除下去吗?”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现有资源,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对比中探寻取值方法,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充分利用课堂,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课后的练习中来看,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算法是清楚的,但是在笔算的错误率还比较高,还需要对计算技能进行训练。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6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商的近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教师出示例7 :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再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教学难点, 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习.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 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习题全是小数除以整数, 所以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计算时, 许多学生装都忘记了“一看, 二移”的步骤.所以在设计巩固练习时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习.其次我根据学情补充介绍了一种求商近似数的简便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介绍了这种方法感觉好的同学算得更快了,但悟性较差的学生听完后连最基本的保留两位小数应除到小数点后面第几位也混淆不清了。所以下次再教时,此方法的介绍时间可以适当后移,放在练习课上。
其实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因为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或保留一位小数而强调学生说只能除到小数部分的第三位或第二位,遇到学生除到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数位,应加以鼓励表扬,并及时提示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除,决不能“一味扼杀,一棒子打死”。这也许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之花,是一种钻研精神的表现,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也需要这样的老师,更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要结合课改,挖掘教材,合理、科学的利用教材,全面贯彻课改精神,实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上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而努力教学,这样才无愧于学生,才能称得上是一名新课改下的老师。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7《商的近似数》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出于上面的思考,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在例题7的教学中,提出:“19.4/12计算时需要一直除完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试着做一做,经历了独立的计算与思考后,学生发现问题关键:计算只需要除到小数部分第二位。学生顺利掌握了保留一位小数求商近似数的方法。保留两位小数求商近似数的方法,学生知识类推自然地就会。最后小结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当然也是水到渠成,整节课自然流畅。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8《商的近似数》这堂课我没有上成功,课后静下心来,认真作了分析、反省,找出了原因。
一、小数除法知识,学生没有掌握好,所以很多学生做尝试练习时,不会计算“19.4除以12”。
二、课前准备不充分。(1)备课不够认真仔细,没有深钻教材,没有灵活运用教材。(2)没有认真备学生,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各种情况。
三、教学方法老一套。
在探究新知部分,由于学生不与我配合,我就采用了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把这节课的知识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总结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时,也被我代替了。这节课的一切都被我包办了,剥夺了学生的权利,所以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听懂了,有的学生没有听懂,教学效果很不好,是自己没有很好的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所做的一切都由老师包办了,严重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这是我最大的失误。
四、自身素质欠缺,课堂驾驭能力差。
由于本人胆子小,一看见有领导和老师来听课,我的心就砰砰直跳,说话变得吞吞吐吐,语无伦次,甚至还说错了几句话。遇到学生不与我配合时,我就更加紧张,乱了阵脚,乱了思路,不知如何是好。“头发长,见识短”是对我最好的写照,因为自己平时业务学习较少,积累的经验也少,像一只“井底之蛙”,所以不能巧妙、机智的驾驭课堂,出现了本节课由我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场面。
总之,不足之处很多很多,一言难尽。以后我会多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取长补短。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9《商的近似数》是堂新授课。但是我们已经学过积的近似数,于是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完成例题,并由学生来完成讲解,尝试效果如何。
1、问题的生成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而不是教师提供的。
当学生在计算150÷44的时候,碰到了一种现象“除不尽”。这在以前的小数除法中没有出现过,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形成了问题。这是其自己发现的,很自然便会产生一种自己尝试解决的迫切欲望。这无疑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
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教师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比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方法来解决。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思路是正确的,结果却是错误的情况。但无论怎样,这是学生经过了一番思考后产生的一些想法,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典型表现。
3、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评价与反思的过程。
学生在展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时,他们同样也关注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当别人的方法与自己不同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为什么他的方法与我的不一样”、“我的方法到底有没有问题”等想法,从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做法。
总的看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了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突出了学生在问题生成和解决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五篇:《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1《商的近似数》是堂新授课。但是我们已经学过积的近似数,于是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完成例题,并由学生来完成讲解,尝试效果如何。
1、问题的生成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而不是教师提供的。
当学生在计算150÷44的时候,碰到了一种现象“除不尽”。这在以前的小数除法中没有出现过,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形成了问题。这是其自己发现的,很自然便会产生一种自己尝试解决的迫切欲望。这无疑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
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教师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比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方法来解决。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思路是正确的,结果却是错误的情况。但无论怎样,这是学生经过了一番思考后产生的一些想法,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典型表现。
3、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评价与反思的过程。
学生在展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时,他们同样也关注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当别人的方法与自己不同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为什么他的方法与我的不一样”、“我的方法到底有没有问题”等想法,从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做法。
总的看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了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突出了学生在问题生成和解决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2“商的近似数”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本节课我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自主探究,策略多样。
我在教学《商的近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桌的。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我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经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了轻松,自由探索的课堂氛围。
举出生活实例后,我出示例6: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自学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学完毕,我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尝到自学的成果。
三、设计贴近生活,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点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因真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样,让学生拓展思维得到发展。
通过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复习求积的近似数,唤起了学生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知识经验。这里通过买羽毛球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体会和总结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同时也结合实例让他们体会了商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通过例题与复习题的对比,让学生明确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的异同,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让学生形成了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3我在教学《商的近似数》一课时,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有意识得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出示例7:爸爸给王鹏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多少钱?并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再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练出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我在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教师就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数学难点。但在实际数学中才发现计算是真正的数学难点。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习题全是小数除以整数,所以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时,许多学生都忘记了“一看,二移”的步骤,所以在设计巩固练习是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习。
其次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因为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或几位小数而强调学生只能除到小数部分的第三位或第二位。遇到学生除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数位。应加以鼓励表扬并及时提示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除,这也许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之花,是一种钻研精神的表现,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也需要这样的老师,更需要我们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本节课值得自我褒奖的地方:
1、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呈现中,我先让学生自我尝试,再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想法,最后进行对比、归纳讲解总结。在自我检测后当堂训练练习中,将知识点化解在这些练习中,让学生能够学以所用,学以致用。
2、在做一做环节中,由于学生自学和理解能力的强弱差别较大,他们的速度出现断层,快的学生早已经完成,让他们去帮助较慢的学生后,存在问题的学生大多数能够接受本节的新知识即明白求商的近似数要除到比要保留的位数多一位。
3、在本节课结束时,适时总结知识点并板书,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并通过板书对本节课进行快速的回顾,还可让学生结合知识点思考自己是否完成学习目标。
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比较流畅,但个别环节处理欠妥。如在让学生自学时,自学指导设计太简单,笼统,指令不明确,对学生来说要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比较模糊,以至于此处教学中学生没有紧张的学,有的学生仅仅是走马观花的将书浏览了一遍;另外在自我检测环节,让学生直接算出保留三位小数的方法会更好,这样还能巧妙的把该题目简单化,让学生容易自我完成。还有有的学生计算能力特别差,老师在后教时过于强调计算的错误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应引导学生把教学重
点放在研究取商近似数的方法上来,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
2、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本节课的练习题我有意识的设计为计算题、填空题、判断题,力求通过多角度使学生掌握求商近似数的方法,但是学生做题的速度相差甚远,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而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最终没有使课堂达到高效、最优化。
3、课堂中随机问题处理欠佳。如学生计算较慢的特点,发现了,在后面的教学中没有给予有效处理,致使后面的拓展练习当堂训练没有完成。再者,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促进、组织和在必要时帮助学生,但是在授课时没有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无效问题应可稍加引导或者告诉学生我们这节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方法会灵活应用就行,而不应纠结于计算之中。
4、板书布局欠合理、美观。我授课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很多时候会模仿或学习教师的言行特点,而此阶段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巩固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将美观、大方、简练、整齐的板书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习惯和书写格式的重要性。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4《商的近似数》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出于上面的思考,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在例题7的教学中,提出:“19.4/12计算时需要一直除完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试着做一做,经历了独立的计算与思考后,学生发现问题关键:计算只需要除到小数部分第二位。学生顺利掌握了保留一位小数求商近似数的方法。保留两位小数求商近似数的方法,学生知识类推自然地就会。最后小结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当然也是水到渠成,整节课自然流畅。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5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商的近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教师出示例7 :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再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教学难点, 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习.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 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习题全是小数除以整数, 所以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计算时, 许多学生装都忘记了“一看, 二移”的步骤.所以在设计巩固练习时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习.其次我根据学情补充介绍了一种求商近似数的简便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介绍了这种方法感觉好的同学算得更快了,但悟性较差的学生听完后连最基本的保留两位小数应除到小数点后面第几位也混淆不清了。所以下次再教时,此方法的介绍时间可以适当后移,放在练习课上。
其实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因为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或保留一位小数而强调学生说只能除到小数部分的第三位或第二位,遇到学生除到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数位,应加以鼓励表扬,并及时提示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除,决不能“一味扼杀,一棒子打死”。这也许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之花,是一种钻研精神的表现,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也需要这样的老师,更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要结合课改,挖掘教材,合理、科学的利用教材,全面贯彻课改精神,实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上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而努力教学,这样才无愧于学生,才能称得上是一名新课改下的老师。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6本人在教学求商的近似数时,感觉学生在试商时很困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特用了一下几个环节:
第一、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第二、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第三、组织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第四、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7《商的近似数》这堂课我没有上成功,课后静下心来,认真作了分析、反省,找出了原因。
一、小数除法知识,学生没有掌握好,所以很多学生做尝试练习时,不会计算“19.4除以12”。
二、课前准备不充分。(1)备课不够认真仔细,没有深钻教材,没有灵活运用教材。(2)没有认真备学生,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各种情况。
三、教学方法老一套。
在探究新知部分,由于学生不与我配合,我就采用了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把这节课的知识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总结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时,也被我代替了。这节课的一切都被我包办了,剥夺了学生的权利,所以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听懂了,有的学生没有听懂,教学效果很不好,是自己没有很好的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所做的一切都由老师包办了,严重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这是我最大的失误。
四、自身素质欠缺,课堂驾驭能力差。
由于本人胆子小,一看见有领导和老师来听课,我的心就砰砰直跳,说话变得吞吞吐吐,语无伦次,甚至还说错了几句话。遇到学生不与我配合时,我就更加紧张,乱了阵脚,乱了思路,不知如何是好。“头发长,见识短”是对我最好的写照,因为自己平时业务学习较少,积累的经验也少,像一只“井底之蛙”,所以不能巧妙、机智的驾驭课堂,出现了本节课由我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场面。
总之,不足之处很多很多,一言难尽。以后我会多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取长补短。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8在复习小数乘、除法时,学生遇到求近似数时,感到困难。我认为如果将有关求近似数的内容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找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知识连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和学生一同复习时,先带领学生将学过的求近似数的知识列举出来:一、求积的近似数:二、求商的近似数。
1、回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
2、回忆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但要注意只需除到比要求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就行了。
3、在这里要学生比较两种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不同点:乘法可算得准确的结果,而除法不一定能除尽,也不需要除完
4、在求商的近似数时,学生最感到困难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提醒学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我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帮助学生理解。
为了验证学生学情,指名五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计算各自的式题,三名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艰难做对了,我向他们一一表示祝贺,以此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其中两位同学被困难挡住了去路,这时下课的铃声响起,我不得不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为了给他们一点压力,当放学的铃声响起,我把它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指导他们完成练习四的第一题,这五道都是求商的近似数。孙艳花了近一个小时艰难的做完了,其中一道做错,在我的反复指导下终于做对了,我向他表示祝贺,并让他回家吃饭,同时叮嘱他上课要认真听讲,做题要动脑筋。晚上再次研究班上几位同学验算所用的草稿纸,发现错误的原因,有的题不是小数点点错了位置,就是商放错了位置:有的题除数扩大了,被除数却还是没有移动小数点;有的题确立的商和除数乘的积竟然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上,总之从孙丹妮所做的式题,可以清楚看到她根本没有掌握求近似值的知识,脑子里完全糊涂着,想孙丹妮这样的学生绝不仅仅是孙丹妮,还要继续强化训练学生求商的近似数,小数点的确立,以及商的位置是求近似数的重点和难点。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9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只是通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1、在读题中理解题意,渗透思想教育。例题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的开放问题,引导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
2、在试算中发现问题,联系旧知思考。教师有意制造“除不尽”的矛盾冲突,把学生推到自主探究的前台。学生联系求小数的近似数这一旧知,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取近似数;把握题目中的一个“元”字,结合已有的关于人民币的处理经验,获得了保留两位小数的信息,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探寻取值方法。除到小数位数的哪一位是求商的近似值的关键,教师以同一问题“还要继续除下去吗?”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现有资源,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对比中探寻取值方法,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充分利用课堂,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课后的练习中来看,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算法是清楚的,但是在笔算的错误率还比较高,还需要对计算技能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