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教学反思总结

时间:2019-05-12 16:1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培训教学反思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培训教学反思总结》。

第一篇:校本培训教学反思总结

校本培训反思

我刚刚步入教师行列不久。经过教学生活,在各位老师指导下,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仍然称不上是一个成熟的教师。

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让自己尽快地成熟起来,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备课充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哪一节课没备好,就去上课效果一定不会好,我们在专业知识占有量上是比学生多,但占有知识不等于驾驭教材,教师要在居高临下的前提下,深入钻研教材:要研究教材的科学性,把握知识的科学含义,做到深入浅出、科学正确地传授知识;要研究教材的逻辑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通俗严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把教材中的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系统连贯,知识成串。这是领会教材的三个重要标志。

在注意教材系统性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自然地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实现,实现思维方法的正确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的目的。所以备课一定要充分。

第二、还要注重课后反思。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因为在教学中,由于情境的作用,有时会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思路,使得教学效果更好;或者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都要进行反思,以做到“打一仗,进一步”。

第三、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老”教师的课。“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教材的所有知识点,都了如指掌,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都会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有时我们可以做一个“拿来主义”者,直接汲取他们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向老教师学习,与他们共同分析每一节课,坚持听他们的课。这是让自己在教学中尽快进步的捷径。

第四、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一节课的效果好坏,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学生不买账,仍然不会有好的效果。而这也是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在听课时一方面要学习一些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习老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地向老教师学习,让自己尽快地成熟起来,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真正地走入教师的行列。

校本培训反思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矗本年度,学校从师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的参训体会小结如下:

在本年度的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通常某一类专门的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校长、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培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校本培训反思

我聆听了《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和《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转变》两场报告,令我受益非浅。从两场精彩的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及班级管理,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校本培训反思

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学校加强校本培训,使老师们尽快地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

课改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是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大问题,实践使每个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校本培训,我们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

1、重新认识“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历来有个说法“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随着时代的前进,大家意识到这种说法的片面性,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接触面大大增加,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教师只有一桶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如今教师不再是学生心目中的“百科全书”,即使再充实,也难以满足当今学生强烈求知需要。因此,教师的重任不再只是传授“一杯水”的知识,而是重在教会学生去自己寻找水源,这样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活水。

2、摒弃就得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校本培训,“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大家通过培训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家共同认识到,只有课改的教材,而沿用旧的教学模式,无异于是“穿新鞋,走老路”,老师自觉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从来没有如此活跃;教学从来没有如此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来没有如此高涨;师生关系从来没有如此融洽。

3、重新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多年来,听课、稳当、学习好已成为好学生的标准,这些学生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呵护,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老师们认识到,我们培养的是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今后的老年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童年,谁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这一认识,老师们开始厚爱有创见的学生,不再认为它们是“刺头”,全力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独创,一个活跃的、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正悄悄地出现在昆明路小学这块育人的沃土上。

校本培训反思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同样校本培训也应占领这块阵地,让老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引入了竞争的机制,在全校每人做课改实践课的基础上,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推出典型课,在全校公开上,展示课改成果,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去年我校推出的市区课均获得成功。

数学年青教师做市级《圆的面积》一课,打破了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方式。把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媒体的辅助作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多彩斑斓。特别是学具的使用,更突显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全员参与、兴奋异常,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热烈场面,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市级一等奖。

赵老师的综合实践课《头脑运动会》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它融多方面的知识于一体,重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认真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对有创见的学生发给“创新奖”予以激励,是创新有位、创新有荣、创新有奖,整个课堂中学生们动手画、用手摆、用脑想、用笔算、用嘴说,体现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受到教研员和听课教师的好评。

王老师是仅参加工作十年的青年教师,她做的《菜园里》一节一年级课除了完成教学生认识蔬菜外,还把对孩子孩子们的语言训练作为重点,以课本为学本,学着书上说,离开书独立着说,互相说,大家共同说,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那一句句有组织的天真语言,无不说明老师们一旦把 新的理念引入课堂,就能改变课堂的面貌,使孩子们会学了、乐学了、爱学了。

过去的一年是校本培训硕果累累的一年,但我们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新的一年为我们提出了高的要求,我们一定使校本教研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让校本教研之花开得更加艳丽。

校本培训反思

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校本培训,让我受宜非浅,感触很深;其中在新课程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后反思,二次备课。

现就课后反思,二次备课心得总结如下:传统的备课,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许多教师只重视课前的备课,而不善于课后的反思,这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教学问题。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众所周知,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他们正在不断更新知识。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体验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判断的。虽然在课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更多的随机应变却留下了败笔。不论教师有无经验,处理起这类问题都会很棘手,在上课时难免总会留下诸多遗憾。课后的教学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会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弥补这个遗憾。教学反思是教师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诸如教学内容的补充是否合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否突出,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是否统一,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能力。总之是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可以把理性教学思考和感性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不但能够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缩小学生在课堂上实际获取知识间的差距,在这样多次往复的反思后的课堂中,使师生双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层次的飞跃,而且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从而帮助自己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在不断的反思中扬长避短,形成一套能准确判断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

总之,如果一个青年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多年教学工作过程的重复,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经验型教师”的水准上,而无法成为对传统超越的“反思型教师”。

校本培训反思

与传统课程不同,校本课程能更大程度的调动教师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变学校、教师、学生对课程的适应为课程对学校、教师、学生的适应。这一转变,更多地赋予了学校、教师、学生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权利。

校本课程开发更多地表现为教师要勇敢地承担起课程开发的重任。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教师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和执行观,即学校如何安排就怎样实施,甚至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一直都应是学校的任务,认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针对诸多教师的这些认识,我们首先给教师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即放手让老师去做、去选择,不过多地限制教师的开发行为,甚至在最初阶段大胆地保持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并鼓励教师开发给予一定的激励,在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后,部分教师的自主意识无疑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他们通过实践、反思,并且主动地与学校教务处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诸多问题,从而形成技本课程开发下教师行为的自主管理、自主调控、自主激励、自主评价———我们认为,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有了自主,更重要是创新。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极富生命活力的创造过程,它要求我们去审视、批判与挑战传统的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由的个性品格,学校首先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才可能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开发出来的课程才会是丰富的、鲜活的。

校本培训反思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树立群体参与的全员观,即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教研员广泛参与。因为我们的课程培养的就是具备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人,站在这一视点上的课程才具备社会性、多元化与适应性。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其地方特色、区域文化、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等等都要求用专家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课程。在家长这一层面上,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儿童观及社会认识,这将对我们的课程开发提供更多深刻的意见和宝贵的建议。再者,家长对孩子的个性、思想的了解有其独到的一面,他们可能比我们的教师在某些方面更熟知孩子适合怎样的课程,需要怎样的课程。至于学生,他们本身的个体愿望与素质需求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参照。但是现实是一则由于学校社区缺乏这样的良好的力量,和家长、学生参与的困难,我们并没能进一步的得到这一力量的支持,可见在地方来说,并没有意识到学校所做的这些事情的积极意义,当然肯定的是学生非常喜欢。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全员参与没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某种意义上讲还是教师的主导。

我们的教师有了意识形态上的认识,还得有素质上的提升,即行为的施行必须有专业素质的保障。我们强调:教师要努力地成为“反思的实践者”,要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创造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成为能融通和组合各种教育要素的开放型的教师,学会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反思、合作,并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自觉践行的习惯和品质。我们强调角色的转换,要将教师内化的观念表现为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行为,强调专业化发展,要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专业的眼光去审视,用专业的素养去实践。这些不仅是认识层面的,而更多的应是行为层面的。这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不竭动力。但事实是大多数的教师并没真正的行动,哪怕到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的今天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带有很大的学校指令形式,“不叫不动,叫了也很难动”,这些除了实际开发的困难外,我想也有体制上的问题,使得教师的积极主动性降低,有意识没行动。当然教师本身接受的教育和原有的教育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的难度。“校本课程如何开发”本身成为了实现这一要求的“瓶颈”。

校本培训反思

校本课程有时甚至可以不需要教材,只需要一个主题。用教材一定程度上讲本身意味着局限。应该树立社会即课程、生活即课程、师生即课程的课程资源观。我们的社会,其人文精神、生存环境、物质进步、群体交际等等,无不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这些原本被视为“隐性课程”的资源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将其列入校本课程开发的“显性课程”之列。也就是说,我们要将某些直接经验列入我们的课程资源,让其与学生的间接经验进行合理的碰撞与交汇,从而达到促成学生成长的目的。校本课程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更多地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以便形成正确的态度和情感。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与思维,进行各方面的价值判断与知识内化。我们认为只有来源于社会及生活的课程资源才是丰富多彩的。另外,学生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庞大的课程资源库。

课程是一个体系,或者说是知识的整体构架体现,但是在目前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之中,都存在着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知识体系的混乱,或者说是无体系的知识体现,在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方面,同样存在着科学性,严谨性、系列性和知识性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更多的方面,在校本课程的建设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大多数校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仓促上马,仍然免不了存在着粗糙,甚至是知识性和常识性方面的问题。同时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并不是都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教材的能力;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按照国家对于课程的要求和标准,更主要的是要体现地方课程的基本特色,但是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与地方课程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并没有地方课程的基本特点,也不具备地方课程的基本要求,仅仅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来体现。

我们认为要实现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最关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建设校本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和意识。要努力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建设,积极地发展教师开发、研究、建设校本课程的基本能力,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材的意识。二是要加强校本课程的规划工作,提高校本课程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目前首要的是要把校本课程从无序引导到有序的工作状态中,按照规划的要求和框架进行规范;三是学校校本课程要确立选题固态化,内容修订化,教学实用化。四是要建立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的审查评估制度,作为课程形态,必须具有课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结构,必须适合于开展教学的基本活动,因此在教材建设的工作上,要严格把好三道基本环节,一是课程开发立项的评估,二是做好课程大纲的评估,三是做好课程教材的评估,切实把课程的建设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校本培训反思

从教学软件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机公司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发的软件,此类软件基本以课本为蓝本,与电子课本没有本质区别。而且这类软件大都以学生学习课堂所要学的教学内容为主,以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为目标,很难说这些软件究竟对学生的学习起了多少作用。也有些公司找一些着名的中小学合作,投入很大,希望能够出品面向教师的帮助教师讲课的精品课件,但由于课件的通用性差,软件运行时不容易随时修改或加入自己的想法,因为教无定法多数教师不愿意使用这类软件,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更是如此。

其实,这些问题已无须回答,但这样的质疑值得我们重视,其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值得思考。首先,从上述疑问中可以看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普及、推广现代教育技术,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显示其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的问题就无法回避。这是课题研究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不解决这个问题,课题研究就很难再向前推进。虽然“四结合”课题准确地抓住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些弊病,并明确地提出了研究目标,但建构主义理论也好,现代教育技术也好,任何一种理论或技术都无法不经实践的检验、辨别与改进,拿来的,文艺不能自现代教育技术要想被语文课堂教学所接受,也必须经过这样一个“为我所用”的占有、挑选的过程。事实已经证明,建构主义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教学观念,但其本身的理论局限、现代教育技术的利与弊,语文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关系的变化,决定了一些先进的教育技术或教学理论还无法在语文课堂上直接套用,这就使课题研究面临一系列复杂问题,造成了课题研究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调整研究的思路,课题必须首先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研究,依托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明确语文教改目标,有选择地吸收、融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从而实现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突破。这不仅仅是说法的变化,而是一个思路的变化,立足点的调整。

第二篇:校本培训教学反思总结

校本培训活动反思

我刚刚步入教师行列不久。经过教学生活,在各位老师指导下,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仍然称不上是一个成熟的教师。

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让自己尽快地成熟起来,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备课充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哪一节课没备好,就去上课效果一定不会好,我们在专业知识占有量上是比学生多,但占有知识不等于驾驭教材,教师要在居高临下的前提下,深入钻研教材:要研究教材的科学性,把握知识的科学含义,做到深入浅出、科学正确地传授知识;要研究教材的逻辑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通俗严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把教材中的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系统连贯,知识成串。这是领会教材的三个重要标志。

在注意教材系统性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自然地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实现,实现思维方法的正确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的目的。所以备课一定要充分。

第二、还要注重课后反思。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因为在教学中,由于情境的作用,有时会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思路,使得教学效果更好;或者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都要进行反思,以做到“打一仗,进一步”。

第三、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老”教师的课。“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教材的所有知识点,都了如指掌,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都会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有时我们可以做一个“拿来主义”者,直接汲取他们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向老教师学习,与他们共同分析每一节课,坚持听他们的课。这是让自己在教学中尽快进步的捷径。

第四、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一节课的效果好坏,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学生不买账,仍然不会有好的效果。而这也是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在听课时一方面要学习一些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习老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地向老教师学习,让自己尽快地成熟起来,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真正地走入教师的行列。

校本培训活动反思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矗本,学校从师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的参训体会小结如下:

在本的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通常某一类专门的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校长、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培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校本培训活动反思

我聆听了《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和《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转变》两场报告,令我受益非浅。从两场精彩的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及班级管理,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校本培训活动反思

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学校加强校本培训,使老师们尽快地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

课改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是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大问题,实践使每个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校本培训,我们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

1、重新认识“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历来有个说法“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随着时代的前进,大家意识到这种说法的片面性,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接触面大大增加,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教师只有一桶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如今教师不再是学生心目中的“百科全书”,即使再充实,也难以满足当今学生强烈求知需要。因此,教师的重任不再只是传授“一杯水”的知识,而是重在教会学生去自己寻找水源,这样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活水。

2、摒弃就得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校本培训,“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大家通过培训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家共同认识到,只有课改的教材,而沿用旧的教学模式,无异于是“穿新鞋,走老路”,老师自觉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从来没有如此活跃;教学从来没有如此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来没有如此高涨;师生关系从来没有如此融洽。

3、重新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多年来,听课、稳当、学习好已成为好学生的标准,这些学生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呵护,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老师们认识到,我们培养的是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今后的老年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童年,谁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这一认识,老师们开始厚爱有创见的学生,不再认为它们是“刺头”,全力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独创,一个活跃的、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正悄悄地出现在昆明路小学这块育人的沃土上。

校本培训活动反思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同样校本培训也应占领这块阵地,让老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引入了竞争的机制,在全校每人做课改实践课的基础上,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推出典型课,在全校公开上,展示课改成果,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去年我校推出的市区课均获得成功。

数学年青教师做市级《圆的面积》一课,打破了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方式。把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媒体的辅助作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多彩斑斓。特别是学具的使用,更突显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全员参与、兴奋异常,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热烈场面,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市级一等奖。

赵老师的综合实践课《头脑运动会》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它融多方面的知识于一体,重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认真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对有创见的学生发给“创新奖”予以激励,是创新有位、创新有荣、创新有奖,整个课堂中学生们动手画、用手摆、用脑想、用笔算、用嘴说,体现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受到教研员和听课教师的好评。

王老师是仅参加工作十年的青年教师,她做的《菜园里》一节一年级课除了完成教学生认识蔬菜外,还把对孩子孩子们的语言训练作为重点,以课本为学本,学着书上说,离开书独立着说,互相说,大家共同说,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那一句句有组织的天真语言,无不说明老师们一旦把 新的理念引入课堂,就能改变课堂的面貌,使孩子们会学了、乐学了、爱学了。

过去的一年是校本培训硕果累累的一年,但我们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新的一年为我们提出了高的要求,我们一定使校本教研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让校本教研之花开得更加艳丽。

校本培训活动反思

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校本培训,让我受宜非浅,感触很深;其中在新课程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后反思,二次备课。

现就课后反思,二次备课心得总结如下:传统的备课,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许多教师只重视课前的备课,而不善于课后的反思,这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教学问题。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众所周知,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他们正在不断更新知识。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体验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判断的。虽然在课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更多的随机应变却留下了败笔。不论教师有无经验,处理起这类问题都会很棘手,在上课时难免总会留下诸多遗憾。课后的教学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会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弥补这个遗憾。教学反思是教师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诸如教学内容的补充是否合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否突出,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是否统一,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能力。总之是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可以把理性教学思考和感性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不但能够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缩小学生在课堂上实际获取知识间的差距,在这样多次往复的反思后的课堂中,使师生双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层次的飞跃,而且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从而帮助自己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在不断的反思中扬长避短,形成一套能准确判断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

总之,如果一个青年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多年教学工作过程的重复,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经验型教师”的水准上,而无法成为对传统超越的“反思型教师”。

校本培训活动反思

与传统课程不同,校本课程能更大程度的调动教师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变学校、教师、学生对课程的适应为课程对学校、教师、学生的适应。这一转变,更多地赋予了学校、教师、学生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权利。校本课程开发更多地表现为教师要勇敢地承担起课程开发的重任。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教师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和执行观,即学校如何安排就怎样实施,甚至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一直都应是学校的任务,认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针对诸多教师的这些认识,我们首先给教师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即放手让老师去做、去选择,不过多地限制教师的开发行为,甚至在最初阶段大胆地保持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并鼓励教师开发给予一定的激励,在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后,部分教师的自主意识无疑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他们通过实践、反思,并且主动地与学校教务处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诸多问题,从而形成技本课程开发下教师行为的自主管理、自主调控、自主激励、自主评价———我们认为,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有了自主,更重要是创新。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极富生命活力的创造过程,它要求我们去审视、批判与挑战传统的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由的个性品格,学校首先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才可能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开发出来的课程才会是丰富的、鲜活的。

校本培训活动反思

李绪春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树立群体参与的全员观,即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教研员广泛参与。因为我们的课程培养的就是具备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人,站在这一视点上的课程才具备社会性、多元化与适应性。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其地方特色、区域文化、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等等都要求用专家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课程。在家长这一层面上,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儿童观及社会认识,这将对我们的课程开发提供更多深刻的意见和宝贵的建议。再者,家长对孩子的个性、思想的了解有其独到的一面,他们可能比我们的教师在某些方面更熟知孩子适合怎样的课程,需要怎样的课程。至于学生,他们本身的个体愿望与素质需求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参照。但是现实是一则由于学校社区缺乏这样的良好的力量,和家长、学生参与的困难,我们并没能进一步的得到这一力量的支持,可见在地方来说,并没有意识到学校所做的这些事情的积极意义,当然肯定的是学生非常喜欢。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全员参与没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某种意义上讲还是教师的主导。

我们的教师有了意识形态上的认识,还得有素质上的提升,即行为的施行必须有专业素质的保障。我们强调:教师要努力地成为“反思的实践者”,要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创造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成为能融通和组合各种教育要素的开放型的教师,学会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反思、合作,并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自觉践行的习惯和品质。我们强调角色的转换,要将教师内化的观念表现为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行为,强调专业化发展,要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专业的眼光去审视,用专业的素养去实践。这些不仅是认识层面的,而更多的应是行为层面的。这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不竭动力。但事实是大多数的教师并没真正的行动,哪怕到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的今天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带有很大的学校指令形式,“不叫不动,叫了也很难动”,这些除了实际开发的困难外,我想也有体制上的问题,使得教师的积极主动性降低,有意识没行动。当然教师本身接受的教育和原有的教育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的难度。“校本课程如何开发”本身成为了实现这一要求的“瓶颈”。

校本培训活动反思

李绪春

校本课程有时甚至可以不需要教材,只需要一个主题。用教材一定程度上讲本身意味着局限。应该树立社会即课程、生活即课程、师生即课程的课程资源观。我们的社会,其人文精神、生存环境、物质进步、群体交际等等,无不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这些原本被视为“隐性课程”的资源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将其列入校本课程开发的“显性课程”之列。也就是说,我们要将某些直接经验列入我们的课程资源,让其与学生的间接经验进行合理的碰撞与交汇,从而达到促成学生成长的目的。校本课程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更多地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以便形成正确的态度和情感。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与思维,进行各方面的价值判断与知识内化。我们认为只有来源于社会及生活的课程资源才是丰富多彩的。另外,学生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庞大的课程资源库。

课程是一个体系,或者说是知识的整体构架体现,但是在目前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之中,都存在着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知识体系的混乱,或者说是无体系的知识体现,在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方面,同样存在着科学性,严谨性、系列性和知识性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更多的方面,在校本课程的建设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大多数校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仓促上马,仍然免不了存在着粗糙,甚至是知识性和常识性方面的问题。同时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并不是都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教材的能力;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按照国家对于课程的要求和标准,更主要的是要体现地方课程的基本特色,但是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与地方课程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并没有地方课程的基本特点,也不具备地方课程的基本要求,仅仅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来体现。

我们认为要实现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最关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建设校本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和意识。要努力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建设,积极地发展教师开发、研究、建设校本课程的基本能力,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材的意识。二是要加强校本课程的规划工作,提高校本课程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目前首要的是要把校本课程从无序引导到有序的工作状态中,按照规划的要求和框架进行规范;三是学校校本课程要确立选题固态化,内容修订化,教学实用化。四是要建立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的审查评估制度,作为课程形态,必须具有课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结构,必须适合于开展教学的基本活动,因此在教材建设的工作上,要严格把好三道基本环节,一是课程开发立项的评估,二是做好课程大纲的评估,三是做好课程教材的评估,切实把课程的建设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校本培训活动反思

李绪春

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校本培训,让我受宜非浅,感触很深;其中在新课程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后反思,二次备课。

现就课后反思,二次备课心得总结如下:传统的备课,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许多教师只重视课前的备课,而不善于课后的反思,这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教学问题。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众所周知,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他们正在不断更新知识。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体验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判断的。虽然在课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更多的随机应变却留下了败笔。不论教师有无经验,处理起这类问题都会很棘手,在上课时难免总会留下诸多遗憾。课后的教学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会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弥补这个遗憾。教学反思是教师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诸如教学内容的补充是否合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否突出,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是否统一,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能力。总之是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可以把理性教学思考和感性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不但能够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缩小学生在课堂上实际获取知识间的差距,在这样多次往复的反思后的课堂中,使师生双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层次的飞跃,而且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从而帮助自己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在不断的反思中扬长避短,形成一套能准确判断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

总之,如果一个青年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多年教学工作过程的重复,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经验型教师”的水准上,而无法成为对传统超越的“反思型教师”。没有教学的反思也就不可能使当前的新课改工作走出一片新天地。

校本培训活动反思

李绪春

我校进行校本培训的培训学习,通过观看视频,阅读相关资料,参与讨论等,使我受益匪浅。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在培训中我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其他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坚定了我在教学实践中成长和问题研究意识,去不断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改进教学教学。

在培训中我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其他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本组的语文教师一起进行了探讨,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具体从以下几点谈起:

一、提升品德修养,坚定教育信念。

通过培训学习,特别是课改培训,让我的教育信念更坚实,俗话说:“改造人首先就要改造一个人的思想。”思想指导、决定行动,培训后,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录像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们对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从专家的亲身体验,从教育到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二、熟悉教材联系,把握教改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更让我明确了教学目标及联系,更有效的把握教材,听评课时更能发现优点和不足。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三、加强课例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这次培训,观看专家的录像研究解说,知道了自己的严重不足,这样培训学习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

这次培训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培训要有务实的态度,教师要敢于自我解剖,要有不断自我提高的意识,要善于合作,善于反思,更要有一种随时学习的意识。只有做到这些,教师的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教师才能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篇:校本培训总结反思

校本培训总结

教育的实现依靠的是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理想、职业情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我认为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人师表,师德为先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对学生传授先进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比常人更高的行为规范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不仅要注意道德影响、履行道德义务,而且要以德修身。教师的人格、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和最有影响的榜样。所以,我应该通过不断地向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做到作风正派,严于律己,恪尽职守,语言健康,仪表端庄;热爱集体,团结协作,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对学生要言传身教,以身立教,用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陶冶和感染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

2、学为人师,精益求精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广博的业务知识、进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工作中,要集中精力、兢兢业业地搞好教学和科学研究,努力承担和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和教研攻关。认真备课,讲义、教案齐备,精心组织教学,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和进行答疑;讲究教学方法,注重教材建设;注意总结经验和把握规律,紧跟学科前沿,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优化研究手段,努力提高教学和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爱护学生,教书育人

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对教师而言,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早日成材、多出人才,就要从思想、品德、学业等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渗透德育和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培养。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生活,经常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方法上,自觉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启发诱导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身上的缺点,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总之,通过培训,反思教师成长,必须严格自律,自我加压,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教学业务水平,做到知识与道德的完美结合。才能作一名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四篇:校本培训教学反思

校本培训教学反思

校本培训教学反思1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矗本,学校从师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的参训反思小结如下:

在本的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通常某一类专门的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校长、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培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校本培训教学反思2

4月15日下午,外语组在二楼会议室召开教研组会,对刚刚进行的月考进行成绩反馈及教学反思。

组会中,各年级根据本年级情况针对考试内容、学生情况进行细致详细的分析和反馈,并根据月考成绩初步制定后面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计划。

自上学期期中以来高一年级学生流动较大,学生人心浮动,情绪浮躁,高一备课组4位任课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通过聊天、做思想工作等形式稳定学生英语学习的情绪,在备课中加强英语基础的学习和巩固,通过词汇小卷测试等方式让学生反复记忆词汇,为阅读和完型类题型打基础;根据学生能力有针对性的挑选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练习,并督促学生每天完成,课堂上讲解,课后归纳总结。

高二年级在学考复习的基础上,从头带领学生学起,查漏补缺。在讲解教材重点的同时,精选高考原题进行完型、阅读等题型的实战练习,并对每一篇阅读进行精讲,让学生通过阅读记忆掌握所背诵的词汇,并真正做到理解运用。年级备课组老师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较好的成绩,对学生学好英语有了更大的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仍然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加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为重点,做好高考复习。

在高三年级刚刚进行的模拟考试后,高三年级老师对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及时分析和反馈,根据教学情况制定了最后复习阶段的措施: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在教学中精选题目,加强练习和指导,尤其是加强高考套题练习,让学生习惯高考题型和题量,克服烦躁心理,适应高考英语的'节奏。

这次组会各年级备课组对本年级的学情和教情分析和反馈,组内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借鉴,在教学中将有效的方法通过实践,不断进行互补,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纠正,以期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充足和合适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学有所获,不断进步!

校本培训教学反思3

“校本培训”就是以学校为本,以本校教师为培训对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培训资源,为实现本校办学目标服务的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教师培训形式,既能促进教师自主专业成长,又能节约学习成本,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校本培训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立足点在基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的突破口在课堂,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实践。在我校对教师开展校本培训以来,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做得不够:

一、校本培训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进行校本培训管理首先需要进行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有一套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才能走上科学、有序、高效的道路,成为一项着眼长远发展的运行体系。我校到目前为止,没有真正形成校本培训制度体系,有些零散的制度也都作为摆设,没起多大实效。像教师读书制度、学分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等,还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师心中,因而也就无从谈起它们发挥的作用。

完善的制度是校本培训顺利运行的保障,进行制度建设不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和资源的无意义的事情,而是事关培训整体的有价值的事情。所以,学校要制订全面、合理、公正的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激励和规范作用,使我们今后工作需要着力考虑的一个方面。

二、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够

绝大部分教师认为,所谓的校本培训就是搞一两堂业务学习、弄一两次教学研讨活动,仅此而已。他们对校本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总认为是学校为完成上面交办的任务而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对教师的工作量增加负担,他们没有真正站在提升自身素质的角度去思考,因而这样的培训也就很难取得实效。

其实校本培训内容包含诸多方面,可以是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教学方面的,还可以是科研、队伍建设、管理方面的,主要集中于教师胜任教育教学甚至是革新教育教学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包括有关教育理论、所教学科的知识与运用、学校与班级管理、与学生的交往、对学生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新技术应用、教育科研能力等。国家教育立法和教育规划工作所倡导的重点内容更是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内容重点。而这些内容的背后隐含着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些培训内容交叉融合,使教师的'教学、个人和学校组织都得到和谐发展。

三、缺乏对校本培训的评价

目前,我校校本培训为培训而培训,没有进行认真的评价考核,重在完成这样一个过程。因该说校本培训评价是校本培训的航标和控制器,它决定着校本培训的方向,并制约着培训的价值取向,因而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和培训过程具有同等的地位,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作用是调整、指导培训的实施。它是培训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组成部分,校本培训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训效果的反馈。

校本培训教学反思4

开学之前,学校组织了三天的校本培训。在听完几位专家的讲座后感想颇多。对攀枝花市教科所刘老师的《今天的有效课堂》深有感触。有效课堂的建立是当今教育改革中教师搞好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任务。如何建立有效的,高效的课堂也成为教师深思的问题。就我自己的感悟有以下一些看法。经过学习,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通过反思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有效课堂上教师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达到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变会学、愿学到乐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目标。

第二,认真学习校本培训。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在很多情况下,自己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还不足,这样就影响和制约了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反过来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对每个教师来说,上了无数节课,应当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上的每节课都有效吗?有没有低效无效的时候?低效无效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高效性?

第三,认真备课,尤其要认真备学生。平时自己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试想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1教学目标要有效:教学目标的有效应包括:一是教学目标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整体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中每章每节的教学意图和目的。二是目标的设置要恰当。不仅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2教学策略要有效: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应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如果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这种环节就是无效的,就不能让它占用我们的课堂时间。因此,每一节课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切入点,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要精心设计合适的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使课堂更有效。教师应做到精讲。精讲要讲清,不啰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讲准讲到位;该放则放,学生能自学的可略讲或不讲,不能包办代替。要针对学生有疑问的或重点去讲,讲解透彻,切中要害。

第四,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自己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今后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的设置要追求高效。问题的设置往往反映出教师备课的深度、广度,提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深刻性、层次性、启发性,必须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杜绝随意性的简单即问即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投入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学生一时无法解决,应灵活将问题化解成若干小问题,或转换设问、或提供思考背景等。问题要有一定的系列性,要将整节课问题系统设计。问题还可以是课前提问(学案),也可以是课后问题,尤其可以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变换问题。总之,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创造学生敢问,敢说,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的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时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时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除此之外,教学调控要灵活,就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这门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这一最终目标。这次的学习正是一种准备,为了下一代,为了基础教育的未来,让我们不断前行吧。

校本培训教学反思5

语文在教学考试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更为重要。但是,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读书时间越长,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中学,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造成中学生对语文教学逐渐消极、渐行渐远的现状主要可从师生客观和主观上找原因。

客观原因:

1、语文学科太枯燥,尤其是字音、字形、标点、病句、文言文等,难以吸引富有现代气息的“喜新厌旧”的学生。

2、考试的效度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很多学生说,语文考试靠运气,语文成绩靠发挥。

3、学习语文没有成就感,没有数理化解题时的快感。

主观原因:

1、部分语文老师秉承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居高临下,不愿放下“师道尊严”,不能和学生平等对话,难以和学生打成一片。2、有些语文教师课堂上缺乏激情,教学观念陈旧,甚至有的认为语文尤其是专题复习课,无需技巧,结果造成课堂气氛沉闷,3、应试教育的沿袭,使大多数老师仍然认为应试教育实在而摒弃素质教育,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语文课。

那么,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在即将推行的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换教师角色搞“活”课堂

新课程标准在很多方面都有深刻创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角色进行历史性转换:

(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转为平等对话者。老师要以开放的胸襟与学生平等对话和碰撞,从而和学生打成一片,增强课堂效果。

(二)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知识的共享者。改变传统教授者惯用的手法是“填鸭式”和“启发式”,而采用体现出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新境界,真正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对话地位,实现师生互动的“共享者”教学。学生成了课堂乐趣“共享人”,课堂能不活起来吗?

(三)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为主动创造者,由成绩的裁判者转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对教科书进行“裁剪”,有选择性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拓宽和拓深语文课程,并使有字之书与鲜活的现实统一起来。让课堂吸引富有现代气息的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用激情激“活”课堂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的责任,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李镇西先生就说过:“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

生命,因为激情而更美丽;教学,因为激情而更动人。

其次要使课堂充满激情,还得让课堂语言精妙,回味无穷。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果”,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三、灵活多样的方法教“活”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学语文课虽无定法,但却需要讲究教学方法。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种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那么为了让学生“活”起来,可以尝试哪些手段方法呢?

(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有效地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澡、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高科技手段,使昏昏欲睡的学生集中精力“活”起来。

(二)以读激情。语文教学,读为根本,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了农厚的感情色彩,很合适朗读。这时,假如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竞答抢答。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作出回应。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而也有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却羞于启齿或明知不答,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用竞答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必答、轮答、抢答等类型的题目,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就会“活”起来。

(四)角色对换。语文课堂上,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角色对换,部分知识、题目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讲,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又可以加强学生记忆,找出自己知识盲点,懂得老师讲课的艰辛,从而尊重老师,与老师“情同意会”。

以上是我教学中的一点点反思。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师教了多少年语文都是新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省新课程的即将推进,我们语文教学中将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不耽于经验,不囿于传统,与时俱进,努力创新,我们的教学之花便会更加璀璨夺目!

校本培训教学反思6

转眼间,半年的教学工作又结束了。我担任学科的教学工作。应该说分班后给了我更多地实践我自己的教学思想的机会。也使我能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和挖掘教材里的内容。这半年来,学校也经历了改制的变革,通过这次改制的洗礼,也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且努力在工作中去不断锤炼和充实自己。

我担任的是1-3三个班的教学工作。而三个班的化学成绩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个别学生的基础几乎等于零。这也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当然这也迫使我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搞好课堂设计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虽然我已经带过三次毕业班,但是这半年来,我仍然认认真真地书写我的教案,并且把去年不足的地方加以了补充,还有就是更加注重了与学生的交流,回忆上一年的教学情形,总感觉有一点自己单打独斗的味道,所以这半年来我更加注重了解学生的听课感受,根据学生的反映,从而不断去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还有就是多向老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经验教训:

1、我感觉课堂45分钟是搞好教学最重要的环节。

要上好课,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在备课时多花些时间,才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工作。就备课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一定要认真钻研化学教材。钻研化学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课本等。钻研大纲主要是要使自己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所在,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层次分明。而钻研课本对于我来说则是更为重要的,如果合上课本就搞不清某一章节的整个脉络,那么我在课堂上就不能够更清晰地向学生讲解好知识点,自己一乱,学生肯定听的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也就谈不上什么搞好教学了。第二,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我记得上一年才开始上课时我没有注意学生的`反映,课后也没有同学生进行交流,结果学生在他们的周记中普遍反映我上课太快,听不懂。这半年我特意注重了这一方面,尽量保证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听懂和跟的上我的上课节奏。当然了解学生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这也决定了我在上课时应该把握的教学内容、确定重难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等。例如在1班上课时我经常对教材的内容加以了深化,举例时在例题的难度上也有所增加。第三,一定要准备丰富的备用资料。试想一下如果每节课都是照着课本满堂灌,可能只要半个月下来上课时就会有一大半学生要睡觉。我是从学生过来的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我在上课讲解知识时往往穿插了一些课外趣味知识的介绍。这既培养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我觉得上课时既要把教学大纲、化学课本上要求要掌握的知识点向学生传授,也要满足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适当向他们介绍一些的高科技产品以及化学与生活上的常识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这也就要求我在课前做大量的工作,去阅读相关的资料和查找相关信息。事实上我在internet网上的确也收集了大量这方面的信息。这一切都极大的丰富了我的教学知识体系。第四,要注重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一门实验的科学。高一几乎每一章都有一些演示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尽量做更多地演示实验给学生看,并且还补充了一些实验。这样既把学生引出误区,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应该搞好课后辅导工作。

化学课外辅导是化学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是化学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化学辅导时间安排在晚自习时间里。在这段时间里,我除了注重加强对少数学习成绩较差和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外,也对大多数成绩一般的学生进行了必要的辅导。化学课外辅导的主要内容包括给学生解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课外作业。当然,在辅导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包括有时候是由于我上课时对知识点的讲解不清而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这时,我可以把问题拿出来向全体学生再次讲解。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对,特别喜欢钻牛角尖,这时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引导。

3、要积极并且虚心地向别人请教。

教学过程中总会碰到很多捉摸不定的问题,这时千万不要略过,通过老教师的指点迷津往往能够使自己获得很大的收获。我请教的人不仅包括学校内的老教师,还有网上的一些朋友,甚至包括我的学生。在讲解某一个习题后我往往向班上同学征求其它解法,学生也乐于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些他自己的解法。有时候我发现,学生的解题方法比我思考的方法要简单的多!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丰富了我的解题思路。

当然,在这半年的教学工作上,我也感觉到自身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是在课堂语言的表达上,我上课时的语言表达仍然缺乏生动性,有部分学生反映听我的课没什么劲,尤其在一些比较枯燥的概念的表述上,不能举一些生动的例子来更好地让学生加以理解。对于这个缺点,我想我只有去了解更多的资料和信息,让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拓宽。另外,我的板书较差,经常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我以后一定要改进的。还有就是我对学生的要求不太严格,这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吧,而有些学生(包括成绩较好的)如果你不严格要求他们,他们往往在对待学习任务时就比较马虎。在下半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去改正这些缺点,认真去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校本培训教学反思7

我校进行校本培训的培训学习,通过观看视频,阅读相关资料,参与讨论等,使我受益匪浅。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在培训中我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其他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坚定了我在教学实践中成长和问题研究意识,去不断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改进教学教学。

在培训中我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其他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本组的语文教师一起进行了探讨,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具体从以下几点谈起:

一、提升品德修养,坚定教育信念。

通过培训学习,特别是课改培训,让我的教育信念更坚实,俗话说:“改造人首先就要改造一个人的思想。”思想指导、决定行动,培训后,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录像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们对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从专家的亲身体验,从教育到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二、熟悉教材联系,把握教改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更让我明确了教学目标及联系,更有效的把握教材,听评课时更能发现优点和不足。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三、加强课例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这次培训,观看专家的录像研究解说,知道了自己的严重不足,这样培训学习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

这次培训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培训要有务实的态度,教师要敢于自我解剖,要有不断自我提高的意识,要善于合作,善于反思,更要有一种随时学习的意识。只有做到这些,教师的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教师才能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校本培训教学反思8

听了朱美仙老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上、二上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校本培训,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种种不足,我觉得以后教学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重视领会编辑意图,这是深挖教材,过好教材关的关键。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专题组织教材,我们在备课时也应该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很好领会编辑意图,明确每单元、每课的目标,围绕目标确定教法、学法,做到心中有数。首先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备课前,先不要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其次在钻研课标上下功夫。语文课标对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再次认真钻研单元训练目标和教学参考。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是对一个单元、一篇文章的目标和要求,是对课标阶段目标的分解。单元训练的目标要求,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即使课标要求弄清楚了,单元目标不清楚,也照样吃不透教材。吃透单元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教参教参,只是参考,不要完全当作教学的要求。要学会分析、比较,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重新定位阅读课文教学模式。

以往阅读课文教学无外乎三步走,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写作方法。新课改形势下精读教学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 初读、自读课文,疏通词句、知其事(即讲了什么事)。第二 再读课文,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为什么受感动?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第三 同学之间交流,教师适当点拨。采用批、画、注等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能够自己投入到读、思、练、议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弄清楚你所批画句段是什么、在何处?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会使你受感动?(研究写作方法)这些都可以在一个环节完成,有感动,还能传达自己的感动。

三、淡化对课文内容分析,不必要进行繁琐的课文分析、人文教学,要强化对语言的积累运用,写法揣摩、迁移及学法的.习得。

①重视语言积累运用。可以让学生摘抄课文中打动自己的词、句、段,从而积累语言。②重视写法揣摩、迁移。应该借助文本语言(教师、范读、朗读指导,抓比喻句、拟人句体会)。从整体上很好的朗读,再在整体朗读基础上,抓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凸现人物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心中的人物形象高大起来。③强化对表达方法的理解运用,即归纳可学可用之处,使学生学法上有所习得。可以适时进行小练笔,一个词语、一句话、一小段都可以,不必在课尾去做,与方法的习得一样可贯穿于整堂课,随时去做。

总之,通过校本培训我深切地认识到:钻研新教材,推进新课改势在必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加强语言教学,加强阅读教学容量,讲求实教,才能促进新课改深入发展。

校本培训教学反思9

1.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们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学生更喜欢数学了新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呈现勃勃生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学习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但是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一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说,成绩与问题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是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对于成绩,必须给予肯定,同样,对于问题,也必须给予正视。

新课程实验中的困惑与思考如下:

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此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新课堂与旧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但是一些课堂虽有温度,却没有深度,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更令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非常自觉地拒绝这样的深度: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拓展被当做应试的产物;宁愿要肤浅的热烈,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

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来吗?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走出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只是课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数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课件只是一种点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理性思考。教师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5.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牵着学生的鼻子去“钻”教材、学教材,甚至去背教学参考书。教材被神化了、被绝对化了,教学变成了教书。这是一种极其狭义的教学。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雨,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这部宏大、深邃的“无字书”走进了新课程,成为学生阅读、思考、探究的对象。这是新课程十分可喜的变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

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

在新课程中,教材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整体,而是开放的、完整的“课程资源”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教材成为了学生与他人、生活、社会、自然等发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有些专家据此把教材比喻成为教学的“引子”,这是对传统教材观的超越。教材是引子,依然强调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基于教材,但是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早、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偏离文本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停靠点。

第二,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

设置适当的情境,赋予知识鲜活的背景,使学生在把握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更能体现知识的教育和人文价值。然而,情境设置必须自然地呈现这种紧密联系,而不能“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如某教师在讲“两步计算式题”时,课始,创设了去游乐园玩的情境。课件演示:两个学生乘车来到游乐园门口,遇到了“拦路虎”,要求学生闯过“迷宫”才能进门,教师充满激情地问:“同学们有信心闯过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有!”课件显示迷宫图:把算式和正确的答案连起来,连对了就能走出迷宫(只有一题是两步式题,其余均为一步式题)。学生顺利闯关后,教师表扬:“真能干!”追问,“这些题目中哪一题是与众不同的?”从而揭示课题“两步计算式题”。可以说,这种情境与教学内容并没有任何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只是外加的'一顶“高帽子”。

第三,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

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是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的必要途径之一。然而,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给知识教学所穿的一件“外衣”。一些课堂上,教师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反而防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第四,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与教师使命的缺失

本次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将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应该说,无论从理念还是从实践角度说,这都是很了不起的进步。但是,对这个过程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强调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体验)却忽视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

在数学课上,有十几种解题方法;在人文课程里,对文本有十几种理解。有的方法巧妙,有的较为繁琐;有的切中主旨、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浅尝辄止,真可谓众说纷纭,而教师在此是“听其不语”,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或是各执一词,不及其余,或是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应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富有独特、个体性地来把握这个世界的真谛和意义,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策略。但是由于学生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主观性偏差。

第五,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

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其实质是强调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应该说,相对于传统教育对孩子吝于肯定、褒奖,过于批评、严厉,新课程倡导尊重、赏识,这对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实践上也确实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课堂上,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大夸其口:“你很聪明”、“你回答得最好”,这种过多的“廉价”奖励过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以为自己的答案真的很好而沾沾自喜,习以为常,听不进不同意见,还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不再探究,这便是误区。

正如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迷恋夸奖对学生发展绝对无益;同样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完整的教学既需要表扬,又需要批评。

传统的不一定都是糟粕,流行的也未必全是精华。传统是继承的基础,承前方能启后,教学教育改革和创新亦是如此。

最后,我想用一个故事作结。“有一个放羊娃,人们问他为什么放羊,他回答:赚钱。人们问他赚钱干什么,他回答:要媳妇生孩子。人们又问他:孩子长大干什么,他回答:放羊。”多么朴实,但又多么悲哀!

新课改如果不引领教师彻底更新教育理念,不冲破原有传统教育思想。那么,无疑也将走进一个怪圈,演绎一出新悲剧!坚信课改的冬天必将过去,课改的春天即将来临。

第五篇:校本培训教学反思

反思一:校本培训教学反思

转眼间,半年的教学工作又结束了。我担任学科的教学工作。应该说分班后给了我更多地实践我自己的教学思想的机会。也使我能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和挖掘教材里的内容。这半年来,学校也经历了改制的变革,通过这次改制的洗礼,也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且努力在工作中去不断锤炼和充实自己。

我担任的是1-3三个班的----教学工作。而三个班的化学成绩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个别学生的---基础几乎等于零。这也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当然这也迫使我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搞好课堂设计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虽然我已经带过三次毕业班,但是这半年来,我仍然认认真真地书写我的教案,并且把去年不足的地方加以了补充,还有就是更加注重了与学生的交流,回忆上一年的教学情形,总感觉有一点自己单打独斗的味道,所以这半年来我更加注重了解学生的听课感受,根据学生的反映,从而不断去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还有就是多向老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经验教训:

1、我感觉课堂45分钟是搞好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要上好课,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在备课时多花些时间,才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工作。就备课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一定要认真钻研化学教材。钻研化学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课本等。钻研大纲主要是要使自己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所在,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层次分明。而钻研课本对于我来说则是更为重要的,如果合上课本就搞不清某一章节的整个脉络,那么我在课堂上就不能够更清晰地向学生讲解好知识点,自己一乱,学生肯定听的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也就谈不上什么搞好教学了。第二,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我记得上一年才开始上课时我没有注意学生的反映,课后也没有同学生进行交流,结果学生在他们的周记中普遍反映我上课太快,听不懂。这半年我特意注重了这一方面,尽量保证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听懂和跟的上我的上课节奏。当然了解学生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这也决定了我在上课时应该把握的教学内容、确定重难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等。例如在1班上课时我经常对教材的内容加以了深化,举例时在例题的难度上也有所增加。第三,一定要准备丰富的备用资料。试想一下如果每节课都是照着课本满堂灌,可能只要半个月下来上课时就会有一大半学生要睡觉。我是从学生过来的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我在上课讲解知识时往往穿插了一些课外趣味知识的介绍。这既培养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我觉得上课时既要把教学大纲、化学课本上要求要掌握的知识点向学生传授,也要满足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适当向他们介绍一些的高科技产品以及化学与生活上的常识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这也就要求我在课前做大量的工作,去阅读相关的资料和查找相关信息。事实上我在internet网上的确也收集了大量这方面的信息。这一切都极大的丰富了我的教学知识体系。第四,要注重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一门实验的科学。高一几乎每一章都有一些演示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尽量做更多地演示实验给学生看,并且还补充了一些实验。这样既把学生引出误区,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应该搞好课后辅导工作。化学课外辅导是化学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是化学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化学辅导时间安排在晚自习时间里。在这段时间里,我除了注重加强对少数学习成绩较差和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外,也对大多数成绩一般的学生进行了必要的辅导。化学课外辅导的主要内容包括给学生解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课外作业。当然,在辅导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包括有时候是由于我上课时对知识点的讲解不清而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这时,我可以把问题拿出来向全体学生再次讲解。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对,特别喜欢钻牛角尖,这时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引导。

3、要积极并且虚心地向别人请教。教学过程中总会碰到很多捉摸不定的问题,这时千万不要略过,通过老教师的指点迷津往往能够使自己获得很大的收获。我请教的人不仅包括学校内的老教师,还有网上的一些朋友,甚至包括我的学生。在讲解某一个习题后我往往向班上同学征求其它解法,学生也乐于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些他自己的解法。有时候我发现,学生的解题方法比我思考的方法要简单的多!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丰富了我的解题思路。

当然,在这半年的教学工作上,我也感觉到自身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语言的表达上,我上课时的语言表达仍然缺乏生动性,有部分学生反映听我的课没什么劲,尤其在一些比较枯燥的概念的表述上,不能举一些生动的例子来更好地让学生加以理解。对于这个缺点,我想我只有去了解更多的资料和信息,让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拓宽。另外,我的板书较差,经常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我以后一定要改进的。还有就是我对学生的要求不太严格,这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吧,而有些学生(包括成绩较好的)如果你不严格要求他们,他们往往在对待学习任务时就比较马虎。在下半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去改正这些缺点,认真去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反思二:校本培训之课堂教学反思

语文在教学考试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更为重要。但是,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读书时间越长,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中学,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造成中学生对语文教学逐渐消极、渐行渐远的现状主要可从师生客观和主观上找原因。

客观原因:1.语文学科太枯燥,尤其是字音、字形、标点、病句、文言文等,难以吸引富有现代气息的喜新厌旧的学生。2.考试的效度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很多学生说,语文考试靠运气,语文成绩靠发挥。3.学习语文没有成就感,没有数理化解题时的快感。

主观原因:1.部分语文老师秉承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居高临下,不愿放下师道尊严,不能和学生平等对话,难以和学生打成一片。2.有些语文教师课堂上缺乏激情,教学观念陈旧,甚至有的认为语文尤其是专题复习课,无需技巧,结果造成课堂气氛沉闷,3.应试教育的沿袭,使大多数老师仍然认为应试教育实在而摒弃素质教育,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语文课。

那么,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在即将推行的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换教师角色搞活课堂

新课程标准在很多方面都有深刻创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角色进行历史性转换:

(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转为平等对话者。老师要以开放的胸襟与学生平等对话和碰撞,从而和学生打成一片,增强课堂效果。

(二)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知识的共享者。改变传统教授者惯用的手法是填鸭式和启发式,而采用体现出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新境界,真正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对话地位,实现师生互动的共享者教学。学生成了课堂乐趣共享人,课堂能不活起来吗?

(三)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为主动创造者,由成绩的裁判者转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对教科书进行裁剪,有选择性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拓宽和拓深语文课程,并使有字之书与鲜活的现实统一起来。让课堂吸引富有现代气息的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用激情激活课堂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的责任,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李镇西先生就说过: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

生命,因为激情而更美丽;教学,因为激情而更动人。

其次要使课堂充满激情,还得让课堂语言精妙,回味无穷。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果,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三、灵活多样的方法教活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学语文课虽无定法,但却需要讲究教学方法。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种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那么为了让学生活起来,可以尝试哪些手段方法呢?

(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有效地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澡、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高科技手段,使昏昏欲睡的学生集中精力活起来。

(二)以读激情。语文教学,读为根本,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了农厚的感情色彩,很合适朗读。这时,假如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竞答抢答。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作出回应。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而也有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却羞于启齿或明知不答,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用竞答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必答、轮答、抢答等类型的题目,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就会活起来。

(四)角色对换。语文课堂上,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角色对换,部分知识、题目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讲,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又可以加强学生记忆,找出自己知识盲点,懂得老师讲课的艰辛,从而尊重老师,与老师情同意会。

以上是我教学中的一点点反思。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师教了多少年语文都是新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省新课程的即将推进,我们语文教学中将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不耽于经验,不囿于传统,与时俱进,努力创新,我们的教学之花便会更加璀璨夺目!

反思三:校本培训教学反思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矗本,学校从师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的参训反思小结如下:

在本的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通常某一类专门的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校长、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培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反思四:校本培训教学反思

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校本培训,让我受宜非浅,感触很深;其中在新课程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后反思,二次备课。

现就课后反思,二次备课心得总结如下:传统的备课,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许多教师只重视课前的备课,而不善于课后的反思,这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教学问题。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众所周知,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他们正在不断更新知识。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体验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判断的。虽然在课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更多的随机应变却留下了败笔。不论教师有无经验,处理起这类问题都会很棘手,在上课时难免总会留下诸多遗憾。课后的教学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会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弥补这个遗憾。教学反思是教师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诸如教学内容的补充是否合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否突出,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是否统一,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能力。总之是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可以把理性教学思考和感性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不但能够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缩小学生在课堂上实际获取知识间的差距,在这样多次往复的反思后的课堂中,使师生双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层次的飞跃,而且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从而帮助自己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在不断的反思中扬长避短,形成一套能准确判断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

总之,如果一个青年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多年教学工作过程的重复,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经验型教师的水准上,而无法成为对传统超越的反思型教师。

下载校本培训教学反思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本培训教学反思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校本培训总结与反思

    2016校本培训总结与反思 青冈县第五中学校周林婷 实施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观念和方法......

    2020关于校本培训教学反思(通用)(合集)

    2020关于校本培训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0关于......

    校本培训反思

    校本培训反思 “校本培训”就是以学校为本,以本校教师为培训对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培训资源,为实现本校办学目标服务的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教师培训形式,既......

    校本培训反思材料

    新课程教学反思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反思使我们“与时俱进”,可以在深层次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真正更新、转变,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对本学期的工作略加回顾与反思。......

    校本培训反思

    校本培训反思 芳草青青 2009-06-18 12:12 发表近段时间以来,听了运河高师几位专家的讲座,我感受颇深,感到本次课程改革将使我们邹庄镇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因此,......

    2020关于校本培训教学反思(通用)[合集五篇]

    2020关于校本培训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

    校本培训总结

    潘集区第一小学“上好课”专题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从2009年暑期开始“上好课”专题校本培训,我校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提高师德水平、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校本培训总结

    校本培训总结 富强中心校 2012年12月 校本培训总结 本学期我校树立“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桥”的管理理念,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