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培训反思
校本培训反思
芳草青青 2009-06-18 12:12 发表
近段时间以来,听了运河高师几位专家的讲座,我感受颇深,感到本次课程改革将使我们邹庄镇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因此,我在积极吸收专家们经验忙于充电、反思,希望在高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教育教学中。
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着,而不是领导者。
当今社会的教师是促进者,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释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授之以鱼,不知授之以渔。”教育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充当“知识传递着”的角色,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担当起一个“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担当“学习促进者”的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方法的关心,对学生掌握知识方法的关心甚至对他们掌握知识的量的关心。
二、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
我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我班的孩子大都是六至七岁,正是学事的年龄,这群孩子很可爱,但也很可怜,我们是干炒之乡,他们的父母都是常年在外,很少能与孩子相聚,所以我觉得我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临时父母,不仅要关注他们学习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我时刻心中都装着他们,装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幸福、关注班中的近段时间以来,听了运河高师几位专家的讲座,我感受颇深,感到本次课程改革将使我们邹庄镇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因此,我在积极吸收专家们经验忙于充电、反思,希望在高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教育教学中。
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着,而不是领导者。
当今社会的教师是促进者,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释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授之以鱼,不知授之以渔。”教育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充当“知识传递着”的角色,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担当起一个“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担当“学习促进
者”的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方法的关心,对学生掌握知识方法的关心甚至对他们掌握知识的量的关心。
二、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
我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我班的孩子大都是六至七岁,正是学事的年龄,这群孩子很可爱,但也很可怜,我们是干炒之乡,他们的父母都是常年在外,很少能与孩子相聚,所以我觉得我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临时父母,不仅要关注他们学习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我时刻心中都装着他们,装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幸福、关注班中的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的人,珍视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在生活中我为他们包伤、擦泪、并鼓励他们学做勇敢的“小海鸥”勇于面对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加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为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的人,珍视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在生活中我为他们包伤、擦泪、并鼓励他们学做勇敢的“小海鸥”勇于面对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加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为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继续教育是教师再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教师继续教育中,我积极参加并圆满完成各项教育任务,主动参与校本培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也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
一、端正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地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科学的教育观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
通过《新世纪教师素养》一书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地位、作用、过程、方法、内容、评价等方面的理性的认识。教育观念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它具有深刻性、稳定性,教育观念对教育行为具有制约作用,先进的教育观念能指导和促进教育的发展;落后的教育观念不但会贻误教育,甚至使教育产生负面效应。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时刻铭记“一切
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坚信:“每个孩子都很聪明,都有上进心和创造欲,让孩子更好地发展,这是家长和教师共同的愿望,把爱事业与爱学生相结合才是好教师。”
二、认真学习,掌握课堂教学技能
无论是校本培训、教研培训还是专家的专题讲座,我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一书的引领,使我意识到了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求教师要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要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要乐于合作——做合作型教师;作为新课程的教师需要掌握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包含有:教学语言和教态、板书与板画、情景创设的技能、课堂提问技巧、课堂调控技巧、多媒体教学技能等等;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中的新技能包括:自主学习教学技能、合作学习
教学技能、探究式学习教学技能等等。
在认真学习体悟的基础上,我也积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教学技能,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8年7月我参加了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省级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书;
三、学以致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在参与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使我学习和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而课堂教学是教师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上,我注重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去体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
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
四、及时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我感到在教学工作中善于积累,勤于积累,积极反思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路径。针对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在课堂教育中的感悟与收获,及时进行反思,这也是一个积累与
完善的过程,更是我们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
年轻教师,要通过平时多听课,多向老教师请教,把他们上课的优点、特色、经典的话语适当记录,针对课后对当天教学的感悟,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教学的得失进行反思总结,使自己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翻开我的备课笔记,那一行行书写工整、有感而发的教学反思正是我对自己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成功与不足的感悟,我想这也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捷径。在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中,我总是能认真听取别人给我的教学建议,并做好教学反思,总结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面对其他教师执教的成功之处,我也能虚心向他们学习,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这些反思与体悟为我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同时也使我深刻地认识
到唯有不断地参与学习,认真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改进教学方法,有所收获。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使自己具有高尚师德,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与水平,我将一如既往全身心投入到继续教育活动中去,加紧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
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第二篇:校本培训反思
校本培训反思
“校本培训”就是以学校为本,以本校教师为培训对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培训资源,为实现本校办学目标服务的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教师培训形式,既能促进教师自主专业成长,又能节约学习成本,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校本培训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立足点在基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的突破口在课堂,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实践。在我校对教师开展校本培训以来,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做得不够:
一、校本培训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进行校本培训管理首先需要进行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有一套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才能走上科学、有序、高效的道路,成为一项着眼长远发展的运行体系。我校到目前为止,没有真正形成校本培训制度体系,有些零散的制度也都作为摆设,没起多大实效。像教师读书制度、学分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等,还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师心中,因而也就无从谈起它们发挥的作用。
完善的制度是校本培训顺利运行的保障,进行制度建设不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和资源的无意义的事情,而是事关培训整体的有价值的事情。所以,学校要制订全面、合理、公正的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激励和规范作用,使我们今后工作需要着力考虑的一个方面。
二、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够
绝大部分教师认为,所谓的校本培训就是搞一两堂业务学习、弄一两次教学研讨活动,仅此而已。他们对校本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总认为是学校为完成上面交办的任务而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对教师的工作量增加负担,他们没有真正站在提升自身素质的角度去思考,因而这样的培训也就很难取得实效。
其实校本培训内容包含诸多方面,可以是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教学方面的,还可以是科研、队伍建设、管理方面的,主要集中于教师胜任教育教学甚至是革新教育教学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包括有关教育理论、所教学科的知识与运用、学校与班级管理、与学生的交往、对学生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新技术应用、教育科研能力等。国家教育立法和教育规划工作所倡导的重点内容更是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内容重点。而这些内容的背后隐含着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些培训内容交叉融合,使教师的教学、个人和学校组织都得到和谐发展。
三、缺乏对校本培训的评价
目前,我校校本培训为培训而培训,没有进行认真的评价考核,重在完成这样一个过程。因该说校本培训评价是校本培训的航标和控制器,它决定着校本培训的方向,并制约着培训的价值取向,因而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和培训过程具有同等的地位,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作用是调整、指导培训的实施。它是培训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组成部分,校本培训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训效果的反馈。
第三篇:校本培训反思材料
新课程教学反思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反思使我们“与时俱进”,可以在深层次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真正更新、转变,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对本学期的工作略加回顾与反思。本学期以来我比较注重的是“教会学生学习” 鉴于传统教学教师灌输过多、学生主动性太弱的弊病,我在实际教学中努力使自己教会学生去学习。那什么是“教会学生学习”? 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支配下,在不同的教学氛围中,人们的认识和理解是不一样的。长时间以来,人们理直气壮地认为学生“会学习”,就是能够有效地记住、理解特定的教材内容,举一反三,灵活应对各种“变式练习”,能够在“题海”中奋力搏击,到达成功的彼岸。所谓“教会”,不过是提哄给学生某种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概括起来说,这种“教会学生学习”,是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特定的方法高效地掌握特定教材的特定内容,在特定的检测、考试中能够有效应时。有理由认为,如果说,“注入式”、“满堂灌”、“题海战术”等使应试教育不得人心,而这种“教会学生学习”的做法却给应试教育外加了“包装”,注入了“兴奋剂”,带来了某种“生机”和“活力”。
“教会学生学习”不应只局限在学习方法的范畴。只讲技巧、方法的学习有用,也有限,所以并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切不可有意无意地把“教会学生学习”变成了“教会学生考试”。教会学生学习,不能不从思想上、观念上着眼,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的需要和意识,以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我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是“任务学习法”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是能够察觉到的,是显性的,还有一种隐性的教学任务是我们万万不可忽视的。在充分的讨论和争辩中,在愉快的合作和交流中,在自主的体验和探究中,学生难道不是也在完成着某种“任务”吗?一种隐性的任务。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在探究中提高探究的能力,不断地形成和积累着经验。这“隐性任务”,多是课前没有也无法预料到的,可谓之“生成性”任务。在一定意义上说,这种隐性任务或“生成性”任务要比显性的既定的任务更有意义和价值。
通过本学期的实践,我发现这种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坚持下去就能使学生懂得如何去学习,也必将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校本研修培训反思
校本研修培训反思
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保证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和推进。目前,不少学校都纷纷加入了校本教研这个活动中,校本教研活动在各校已经展开,我校校本研修也进行得轰轰烈烈,但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
探究问题一:教师总是在被动状态下研修,缺乏自主提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该怎样做,以形成教师自觉研修的局面?
反思与思考:切实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现在人们往往比较关注的是如何给学生“减负”,殊不知,需要减负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教师每天都在忙个不停,是否他们所做的事情是非做不可的呢?就拿老师的教案来说吧。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一定时期必须写好多少节教案,致使许多教师为了应付检查,每次做够做足准备,达到一定数量,学生作业随机抽查,这样无形中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而又无法说清楚你每天到底干啥了。我校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每次常规检查考核时,还是以谁写的多,谁的教案详细,谁的考核分就高,而不去研究教法,学法,及创新程度。为什么要硬性规定作业的数量呢?为了追求数量,甚至为此耗费大量精力的规定究竟有什么意义?有的一线教师长期从事同一年级同门课十几年,几十年,还有必要天天写详案吗?我想,这类教师应该在往年的教案基础上做一适当、必要的改进、提升,多研究些好的教法、学法,多做点教研工作,而不是机械地写一些自己能倒背如流的所谓新教案。
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少一些无意义的检查,让教师多一些时间进行研究、教学;少一些形式的东西,让教师从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走上创造、研究之路。只有学校给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给教师以人文关怀,使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愿意分享自己的智慧,学校作为合作的学习型组织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问题二:现在教师事务多,压力大,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指数不高。怎样调和生活与工作的矛盾,找回职业幸福感和生活幸福感?
自我反思:让教师尝到教学研究的甜果,引领教师走上教研这条阳光大道。
校本教研必定是由一位位老师去深入探究研讨。所以不要随便评价老师的创新举动,要突出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教师个体,使校本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教师真正进入研究的状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生活。
当然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是必要的,但它们决不是校本教研的全部。所以行动的量要有个度,不能杂七杂八多项活动让每位教师都去参与,教师展示的应该是自己的特长,研究的成果。任何平台的搭建都应该是针对一部分人的,使一部分人的特长,因而就不能强迫所有人都去参与(当然,教师基本功除外),否则,老师都累得筋疲力尽的,那教学研究的质量、力度就无从谈起了。只有不过多地去干扰老师的工作,提倡个人发挥,推动创新研究,使校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气象,使教师尝到研究本身的乐趣,激发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热情,从而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才能真正使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阳光大道。
问题三:该如何把繁复日常教学工作与校本研修合理整合,怎样在适当“减负”的前提下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自我反思:教研任务布置要适量,有目标,有方向,让老师能轻松愉悦的接受,远离职业倦怠。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宽松、和谐、舒畅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当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无形之中也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老师们向着“完人”乃至“神人”的方向努力,而现实必定是现实,它与这种极端的完美主义观念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就使教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另外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多年,但应试教育却依然不减当年之威风。单元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再加上各种活动的开展,学生和教师心力交瘁。在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重压之下,谁还能保持愉悦、超然的心态去教研呢?
因此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关注教研任务适度,而不是仅仅去给已经承受很大压力的教师提出各种要求和更多模糊不清的任务。只有教师遇到能下手,能轻松完成的任务,才会心情愉悦,这样教师自身生活就会快乐、幸福,他才能把这种快乐带给工作。很难想象,一个整日愁眉苦脸的教师会真心的说一句:我工作我快乐!
问题四:专业引领不够,主体偏离,束缚校本教研的手脚。自我反思: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引领,放开校本研修的手脚。教研部门很少到校进行现场指导,教研内容形式仍然没有多少改变,模式固定,内容限于教材教法介绍,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作业及教案的设计,或者仅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本位的教研,是在本校内进行的,是以解决学校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目标的,其研究主体当然是全体教师。可是在学校,由于传统教研模式的强大惯性,教师搞教研基本上是依赖于所谓专业研究人员。也就是说,从研究课题的选择到研究计划的制订,从研究活动的开展到课题结题,乃至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由哪些教师讲,讲后由哪些人来评,哪些人参加教研会等,都事先安排好,其他教师成了配角或旁观者。这样一些教师便认为,教研是个别老师的事,自己不会做也无须做,只要教好课就行了。在这种认识误区下,他们只习惯于借鉴他人好的做法,偏离了自己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
校本教研的开展离不开教师个人的发挥,也离不开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其中,专业引领是关键。离不开专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专家可以是专业研究人员,也可以是校内的骨干教师。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创造良好教研的氛围。第二要轮换派教师走出去学习,把外边的先进经验带回来。第三还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教师还得先从理论开始研修,说一千道一万,这种校本研修又不是就事论事,不是局限于一般教材、教法的研究,而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研究怎样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这种改变不是搞一次大的教研活动就能奏效的,所以研究也不能停留在听课、评课方面,而是对某个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持久研究。第四要加强实践体验,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操作实践,探究研修。
12月14日,学校组织了由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陕西省中小学校本研修项目办公室的吴积军老师主讲的校本研修讲座,这是我听吴老师关于校本研修的第二次讲座了。通过这两次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教师要发展,校本研修是关键,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保证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和推进的重要措施。吴积军老师从校本研修的概念、内涵和要素、关注教师生活方式、关注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倡导广大教师通过校本研修,学会做卓越的教师、做幸福的教师、做会教学的教师、做会成长的教师。他质朴的理念,生动的语言,详实的案例,深邃的思想和敏捷的思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大家真切地领略了专家的风采,体悟到了教育的真谛,在得到精神享受的同时,更多的是源自思想深处的触动和思考。
反思自己在校本研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总是在被动状态下研修,缺乏自主提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长期从事毕业班的教学,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张,放松了对自己学习的要求,总是感到自己能够支配的时间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不多,加上一些繁杂事务,固对校本研修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很少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对自己的业务学习和能力的提高缺乏积极主动性。
该如何把繁复日常教学工作与校本研修合理整合,怎样在适当“减负”的前提下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从吴老师的讲座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积极投身于校本研修,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在教学中,教研任务布置要适量,有目标,有方向,让老师能轻松愉悦的接受,远离职业倦怠。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宽松、和谐、舒畅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当今社会各界对我们教师的期望值过高,给我们教师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我们老师们变成“完人”乃至“圣人”,这就使我们教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寻找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职业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做幸福的教师?一直以来,对于幸福这个话题,人们总是有着不同的理解。正如毕淑敏所说“简而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时,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她。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说到底,幸福就是一种感觉。身为教师,若要论起职业幸福,倘要我说真话的话,我从未感受到过从事教育的职业幸福。面对新的教育对象,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面对越来越让人应接不暇的各种各样的形式大于实质的检查、验收以及现场会等,老师们被迫在身心疲惫中接受尴尬的煎熬,还有多少幸福可言?可是,当我们认真聆听了省教科所校本研修专家吴积军老师的《校本研修与教师职业幸福》专题报告后,使我认识到:只要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转换自己的心态:学会看到光明,学会良性对比,学会看到拥有,学会接纳残缺,学会承受冷落,学会创新工作,我们才能在变革中求新,在求新中进步,收获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就像小沈阳说的那样“只要快快乐乐的每一天,幸福其实就那么简单”。
和许多不幸的人去相比,我们还拥有工作,拥有爱心,拥有技术,拥有梦想,就凭这些,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幸福。就像教育名家如叶圣陶、魏书生等,都是极好地实现了职业幸福的途径____不仅仅有“偷懒”之心,更要紧的是还有“取巧”之技,他们把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切实落到了实处,工作在他们心中完全就是事业,因而有了幸福美满的人生,名垂千秋,成为世人敬仰的高标。
第五篇:校本培训总结反思
校本培训总结
教育的实现依靠的是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理想、职业情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我认为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人师表,师德为先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对学生传授先进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比常人更高的行为规范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不仅要注意道德影响、履行道德义务,而且要以德修身。教师的人格、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和最有影响的榜样。所以,我应该通过不断地向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做到作风正派,严于律己,恪尽职守,语言健康,仪表端庄;热爱集体,团结协作,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对学生要言传身教,以身立教,用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陶冶和感染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
2、学为人师,精益求精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广博的业务知识、进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工作中,要集中精力、兢兢业业地搞好教学和科学研究,努力承担和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和教研攻关。认真备课,讲义、教案齐备,精心组织教学,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和进行答疑;讲究教学方法,注重教材建设;注意总结经验和把握规律,紧跟学科前沿,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优化研究手段,努力提高教学和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爱护学生,教书育人
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对教师而言,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早日成材、多出人才,就要从思想、品德、学业等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渗透德育和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培养。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生活,经常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方法上,自觉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启发诱导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身上的缺点,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总之,通过培训,反思教师成长,必须严格自律,自我加压,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教学业务水平,做到知识与道德的完美结合。才能作一名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