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篇一: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这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十四课。本课所在的第九单元主要是以诗歌、童话的形式呈现,课文充满了童趣。教学本单元有双重任务:一是写字识字教学,二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本篇课文就是一篇童话故事,在内容上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课文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来母亲对孩子的爱,要让学生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靠自己的父母,学会生活的本领,而这一点,恰恰就是整篇课文的教学难点。依据新课标要求以及教育专家的观点,一年级的课堂识字写字则是课堂主旋律,因为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所以写字教学则不会出现在第一课时中。因此,课前备课时我做了如下思考:
1.如何导入?
现在的新课堂并不推荐复杂花俏的导入。通过学习,我知道导入应具备自然、有趣、简洁、启思。而我面对的是一群刚刚进入学习不久的一年级孩子,所以,我的导入要贴近孩子,简洁有趣,而儿歌《数鸭子》则是孩子们有兴趣同时也“信手拈来”的东西。如何让这首歌进入的自然?正好现在正值冷冬季,我穿着一件鲜艳的黄袄子,这时我决定以我穿的黄色衣服过渡到同样也是“穿着黄色衣服”的小鸭子作为切入点,结合《数鸭子》儿歌,以老师是鸭妈妈,学生是鸭宝宝,进入情境。
2.如何教学“我会认”的生字?
本篇课文中的“自己”这两个生字既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并且出现在了课题里。如何处理?我在上搜集了一些标题教学的资料,最后,我决定“自”字由我来领着书空,学生则跟着我一起书空,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自的笔画顺序及名称,也为第二课时教写打下基础。而“己”字的笔画笔顺大部分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了,我决定试着让学生指导我来书空,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信心。孩子心里会想,我也能指挥老师了,让孩子心里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其他生字大部分以单字在句子里出现,如“您”字。因此,在备课时,我决定学习朱老师的教学生字方法,随文识字。字随文学,使字不脱离句,从而更有利于句子的朗读和理解。新课标指出,在语文的学习中还应该培养孩子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所以在“您”字教学时,我决定做一个文明礼貌的灌输,对比“您好”“你好”。前段时间听了李超利、郭美珍、朱红果等老师的课后,我发现,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停留在本课的教学,而是应该教会孩子们学法,从而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决定根据本篇课文“您、吗、吧”三个字的特点,灌输“熟字+偏旁”这种识字方法。
3.如何让学生把句子读起来更美并且突破难点?
首先,我认为小鸭子的话可以抓住“?”,读出问号的味儿,并引导学生在体会小鸭子当时的心情。其次,在读鸭妈妈的话时,可以角色转换,让学生体会作为一个妈妈的语气和鸭妈妈当时的所想,最后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抓住朗读训练这一重点,并突破难点。而这是一篇对话式的课文,所以,在巩固学生读的过程中,我加上了表演这一环节。既让学生练习了朗读,也让学生融入了情境,并锻炼了孩子们“台上功夫”。
在第一次试教后,通过师父以及听课老师的帮助总结,这堂课流程比较清晰,但也暴露出了以下问题:
1.生字的出现比较突兀,不自然。在学生自由读课文后,直接出示“您”字,联结不自然。
2.个别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困难。例如:“你们的妈妈都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和你们说话的?”这个问题有些学生心里可能明白,可是因为孩子们的词汇量不多,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从而出现了一个问题抛出去却没有回来的场面。
3.在学生表演的环节,没有把要求和目的提的非常明确就开始自行排练,导致学生自由排练的时间很多学生仅仅只停留在分配谁读鸭妈妈,谁读小鸭子,没有真正的在练习对话,这样,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4.在学完第一自然段后,我提出了要求学生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自学第二自然段,这种学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要求过于高,并且整堂课的容量可以不把第二自然段纳入本课时学习。这样可以把时间用在巩固课文生字和练习朗读上。
通过第一次试课的总结,我针对以上问题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然后进行了第二次试课。首先,我调整了生字的出示时间,加上了过渡句。然后简化了个别难度大的问题。接着在表演环节上,我要求学生认真听我的排练要求。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去掉了“鹰”这一自然段的学习,只用一句话,在课堂末尾时,给第二课时做铺垫。
在师父和听课老师的分析下,第二次课已经逐渐成型。但是经过试教发现,一年级的孩子还是需要“范读”这一环节。所以,在汇报课时,我又加进了“范读”这一环节,让学生有一个听正确发音和整体感知的过程。
汇报课后,宋校对我整堂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我感受颇多。对于整体环节的设置总结为一句话便是:明确目标,落实目标。在朗读训练方面则是:悟—读—悟。
首先,整堂课我的目的,我心里是非常的清楚的。但是在落实目的这一环节上,做得不够实在。首先,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没有在出示整篇课文及圈出的生字凸显,使得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生字没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过程。接着,在生字“您”的教学中可以以字形理解字意。并且,在教学熟字+偏旁这一识字方法时应该让学生自己指出,老师引导巩固。让学生说出“吗、吧”口字旁是偏旁,马、巴是熟字,组合起来“熟字+偏旁”。在训练朗读以及突破难点上,我整堂课缺少了先悟再读,所以学生在读“?”的味儿时,总达不到我要的效果。环节安排上,应该先让学生想一想小鸭子心里所想,然后在根据孩子生活中的小事再来品读“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在体会自立自强这一难点上,应该从“过了几天,小鸭子学会了游泳”来突破,这样的引导更自然,更贴近生活实际。
这堂课学生还是很配合的,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学生在表演的环节也很热情大方,特别是个别平常不开口的孩子也愿意到台上来一展风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二: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是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课文的语言规范、简练,富有情味,但 “带我去”、“自己去吧”,这些词句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因此,课前我做了如下思考:
1、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宜对课文逐字逐句分析,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感,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2、大胆地让学生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过以后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能继续从读中理解、体会,自己解决问题。
3、学生能力存在差异,理解程度会不同,应该认同阅读和认知个性。
4、扎实进行识字和写字的训练与指导。低年级的识字写字仍是重点。并且要随机渗透识字方法。
5、难点是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基于以上思考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两课时的随堂课,根据平时上课思路设计:第一课时识记生字,指导朗读,感悟文章内容。第二课时,复习要求会认的生字、拓展和指导生字的书写。
一、识字教学,有收有放
首先,第一课时的导入进行变字游戏,这样安排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知道,加一加减一减也是一种识字记字的方法,体会中国汉字的伟大与奇妙;二是在游戏中自然入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本课的生字我根据班中的学习实际放手学生去读、去认、去说。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起到的是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角色,教会学生方法和能力,给孩子留有一定时间自己学习与合作学习。我让孩子们自己先去读一读课文,从语言环境中认识这些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它们,然后可以和同桌之间考一考,同桌不会的,就可以把自己记字的方法告诉他。放手不代表没有指导,我会到每一组里指导,在反馈识字时,根据每一课的不同,重点指导一些字,教学生学会一些识字方法。有些字的处理可以和阅读结合起来进行,避免单一识字的枯燥。如在本课中,“深”与“您”的教学就是两种不同的识字方法,深是在集中识字的时候通过偏旁识记,并同时渗透归类识记的识记方法。“您”是结合阅读理解处理这个字的,不仅让学生记住了字形,还懂得了字的意义。另外,识字中的游戏是每一节课必不可少的,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兴趣盎然中学习了生字,巩固了生字。我认为游戏不宜过多而且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
关于低年级识字,应该时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识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有汉字。第二课时的巩固复习就是向学生传达了生活中识字的理念。我通过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字语境,再现本课的生字,并使学生知道,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就会学会更多的字。而通过这样的展示活动,也激发了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但是在这儿,我没有继续发散开来,我想如果让孩子们说说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生字,会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写字教学,扎实进行
我觉得写字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而老师既不能全部包办也不能完全放手给学生。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笔顺与重点的教学由我带着教,而其他的田字格中的书写格式,教给学生去发现去观察,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这样,学生容易看到自己的进步,能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教师只做重点和难点的指导。比如本课中东的撇折等。
三、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低年级开始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体验情感。本课有些词句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要让学生体会到小鸭缺乏自信,想要妈妈陪伴它去游泳,但又不知道妈妈是否愿意,因此用商量的口吻问妈妈。鸭妈妈没有带小鸭去游泳,不是不爱它,也不是不关心它。要让学生懂得,鸭妈妈了解周围的环境,知道小溪的水不深,不会有危险。它要小鸭自己去游泳,是要小鸭不依赖父母,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第二段与第一段的结构相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读、说说。
教学中,我采取以读带讲的方式,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批文入情,在读中体验角色感情,身临情境,产生共鸣。朗读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自读自悟,通过让学生练习“读出语气”来体会小鸭子和鸭妈妈当时的心情。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和体验。例如,引导朗读小鸭说的话时,有的孩子在读中体验到小鸭很有礼貌,有的体会到了商量的语气„„我抓住学生朗读中的不同体验,通过评价指导学生朗读,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同时融入思想教育。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孩子自己去学会本领。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讨论这到底是不是一个狠心的妈妈,来理解到鸭妈妈的良苦用心,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四、巧妙设计,生成资源。
我对本课的内容进行了拓展。通过演课本剧,模仿本课编小故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为以后的写话也奠定一定的基础。
总之这一课,我力求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扎扎实实的做好我的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教学,在注重了实践、兴趣、综合的同时,不能忘掉“本”----语言文字的学习领会。
第二篇: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白云小学
张成生
《自己去吧》一课是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的词句。因此,在学生认识了本课生字、熟读了课文之后,我把课文的学习目标定位于“通过阅读故事,领悟应该自己独立学习生活本领”。
??? 教学这一课的时候,首先在引入上,我对原有的教学设计做了一些改动,在上课之初我问大家:“记得在刚开学的时候,老师曾经给大家布置过一个任务,就是让大家在这一学期中学会自己去做五件事,比如自己收拾书包、自己读题、帮助家长做家务等等,你学会了哪些呢?”结果大家发言非常踊跃。接着我又追问,你是怎样学会的呢?这时,他们回答问题的兴趣更浓了。于是,我便从这引出了课文中小动物们自己学习本领的故事,我自己感觉这样的引入比较接近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学生们进入课文学习也比较自然,但是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在第二课时。当我让学生们精读体悟时,孩子们的一些回答给我心里很大的触动。比如:我请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一个小朋友说:“每个人都要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要不然等到长大了,妈妈也没有力气了,他自己都不能独立生活,更不用说照顾妈妈了。”后面我又问到:“那么学习了这一课,你认为我们应该向小动物们学习些什么呢?”好多同学说到了自己的事自己做,才能学会真本领。更有不少的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从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再一次悟到了这样的道理,教学首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考虑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一课中的引入以及下面全部的教学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都说明了这一点。孩子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还是要看做老师的我们怎样去引导。如果我们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只能靠我们去讲给他们听才能学会,那么,多数的孩子都会变得沉默寡言。相反,如果我们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对待,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发言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表达的自由,更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那么他们自由表达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思维自然也会更加活跃。
第三篇:《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
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得词句。因此,课前我做了如下思考:
1、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宜对课文逐字逐句分析,只需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感。如读小鸭子求妈妈带自己去游泳的内容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求的语气。
2、大胆地让学生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过以后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能继续从读中理解、体会,自己解决问题。
3、媒体展示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的感性材料,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4、表演朗读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学生的表现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学生能力存在差异,理解程度会不同,应该认同阅读和认知个性。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来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起学生来,总会与教学设计有所偏差。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探讨的地方。
其一、在朗读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音读等)来体味课文语言,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学生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一遍遍的读,但总是不能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小鸭子鸭子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学生没有读出请求的语气,如果这时老师引导一句:你想让妈妈答应你的请求时,怎么对妈妈说呢?这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就会把请求的语气读出来了。一年级的朗读指导举足轻重,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拨引导于关键处,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其二,在角色表演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孩子们入情入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愿望。如学生在感悟课文之后的分角色表演时,鸭妈妈在和小鸭子对话中的温柔和鼓励的语气与抚摸鸭头的动作,都展示出了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我忙着结束这一课,所以关于表演的内容叫孩子上台次数不多,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这样说:老师,刚才你叫表演的同学太少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演,你才能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为学时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最后,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评价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样会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2
《自己去吧》是一篇蕴涵着一定深刻道理的童话故事,其中,文章是在妈妈和孩子的两次对话中展开。课文内容通俗易懂,学习课文后要使学生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节课重点分析第一自然段小鸭子学游泳。教学难点是:从阅读中领悟小鸭子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围绕这一难点进行设计,如何突破难点?则运用补充创设一个麻雀妈妈这一新形象来教学解决难点问题。新加入的麻雀妈妈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并让教学过程变成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并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究的活动。
【教学片段】
师:鸭妈妈怎么说?
生: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师:小朋友,我是麻雀大婶,我觉得这只鸭妈妈真狠心啊,一点都不爱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单独去游泳,要是淹死了怎么办?我才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呢!我就从来不让我的孩子单独干点什么,他要我帮他,我都答应,小朋友们,你喜欢哪个妈妈呢?喜欢我还是书上的鸭妈妈?
生:我喜欢鸭妈妈。
师:为什么呀?我多爱我的孩子呀!什么事我都帮他做,你们怎么不喜欢我呢?
生:因为麻雀妈妈你太胆小了,不让小鸭子自己练游泳,它就很难学会。
生:你什么都不让小鸭子做,它以后什么事情都不会了。
师:可我真怕小鸭淹死,怎么办?
生:鸭妈妈你不用担心,小鸭子天生就会游泳,我奶奶乡下的鸭子就是这样。
生:我知道小鸭子是不会被淹死的,它的脚上有璞,羽毛上有油,这样子它就不会淹死了。
师: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鸭妈妈对小鸭能游泳是有把握的,它不是不爱孩子,而是要锻炼小鸭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你们说对不对?再自己读读鸭妈妈的话。
【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设计,以鸭妈妈说的话为主线,根据鸭妈妈的话,补充创设一个麻雀妈妈,还有麻雀妈妈吐露心扉的一段话,设计上麻雀妈妈对待孩子学本领的态度与鸭妈妈态度的截然不同。第一让学生读了鸭妈妈和麻雀妈妈的话,在思维上有一定冲击,在选择中思维得以开启,在说出理由的同时表明学生已经完全能够理解鸭妈妈不是不爱孩子,而是要锻炼小鸭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个道理。第二通过补充新形象,不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并让教学过程变成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并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究的活动。而且通过对鸭妈妈和麻雀妈妈话的讨论和理解,学生更好的把握文本内涵,通过激情朗读抒发鸭妈妈对小鸭子的和蔼和喜爱之情。第三通过运用补充创设一个新形象和有关内容,指导学生阅读。为文本的学习突破难点,加深认识,丰富了文本体验,领悟了深厚情感。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3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第一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较长,朗读课文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明确地告诉自己:要保证每个孩子有充分读的时间,并读得津津有味,读有所得。
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范读,自读,师生合作读,比赛读等方式开展读通课文的练习,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采用自主发现的方法识字。
第二课时,读,还是应该以读为主。如何读?准确地说:如何开展有效的读。课是比较详细地备在书上了,但具体怎么上心里还没有明确,我只在书上注明了一条,用以提醒自己:要尽量做到问题从学生中来,注意随机安排教学环节,心里有学生!我经常有这样的感觉:有时,课备得很详细,设计也自认为很周到。但是,到具体的课堂中,常常会感觉上得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我总想把自己认为优秀的设计得以落实,而忽略了学生。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而有时,顺着学生的情感需求,随机生成的某一个环节却往往会大放异彩,学生则发挥出我不曾想像到的潜能。在这节课中,我预设了很多种朗读、讨论的方式,但是最终沿着学生的情感需求,采用了“角色转换”的方式,不想竟换来个“童趣盎然”。
【片断一】
一生上台,摇摆着小手,细声细气地说:“妈妈,我想到河里游泳,您带我去好吗?”
师:哟,我可爱的小鸭宝宝。妈妈告诉你,河水不深,你自己去游吧。
生:嘎嘎,嘎嘎。(该生摇摆着小手,边叫边下了“水”,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这一环节事先我并没有想到学生会演得这么好,一下子把我也带入了情境,下面的小朋友也来了劲,争先恐后地要当我的“小鸭宝宝”。于是,我就顺水推舟,继续当起了鸭妈妈。又请了几个小朋友上台表演了之后,我让全班小朋友都一起当我的“小鸭宝宝”。这下教室里热闹了,一下子都围到了讲台边上,对着我满脸稚气地叫了起来:
“妈妈,妈妈,我想到河里游泳,您带我去好吗?”
看到这有些乱的场面,我一边伸出手维持了一下秩序(怕太挤,挤坏了孩子),一边温和地说:“孩子们,河水不深,你们自己去游吧!”
在一片“嘎嘎嘎”声中,小朋友们“游”回了座位。
师:小鸭宝宝们,我们自己下水去试了试,都已经学会了游泳。那么,你们在学习游泳时有没有遇到什么事啊?
生1:妈妈,妈妈。我刚下水的时候,一只螃蟹咬住了我的脚。好痛!
师:那怎么办呀?
生1:我不害怕。用力踢了踢脚,它就掉下去了。
师:然后呢?
生1:我就继续学游泳。
师:真了不起!(握住这位小朋友的手)你是妈妈的骄傲,勇敢的小鸭宝宝。
生2:妈妈,妈妈。我在学游泳的时候,手流得很快,都把我冲到岸边了。
师:啊?那怎么办啊?
生2:我也不害怕。游啊游啊,就学会了游泳。
师:看来,你们在学游泳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不少难题。但是,都能勇敢地坚持学游泳。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河里游来游过。高兴吗?让我们一起高兴地读一读:
“过了几天,小鸭子学会了游泳。”
反思
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着爱幻想,他们爱把自己天真幼稚的感情注入到周围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中去,因此对于这拟人化的童话情境情有独钟。学生能不投入吗?看来,只有沿着学生的需求去创设的课堂情境才是有活力的,有生命力的。
【片断二】
我请了五个小朋友上台分角色朗读。一个当作者,一个当鸭妈妈,一个当小鸭,一个当老鹰,一个当小鹰。下面有很多小朋友都想上来读,因为没请到有些泄气。我马上鼓励他们:他们马上就要为我们表演朗读了,读完之后,我们就来当当记者,采访采访他们,怎么样?现在要求你们边听边在脑里想好问谁,问什么问题?
学生一下来劲了。台上的小朋友相互配合朗读之后,台下的小手如林。
生问:我想问小鸭,你到河里游泳的时候怕吗?
生答:刚开始很害怕。但我学会了就不害怕了。
生问:小鹰,你为什么想学会飞翔?
生答:因为我想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看看美丽的风景。
生问:鸭妈妈,小鸭叫你带他去学游泳。您为什么不带他去,而是叫他自己去呢?
生答:因为我想让小鸭子自己学会游泳。现在不会游,长大了怎么办呢?不会游泳就学不会捕鱼了。
生4:我要问作者。你读得还不够流利,应该多练一练。
(有时,台上的同学卡壳了,我就请台下的小朋友帮忙回答。)
反思
在这样的交流中,一年级的孩子表现出了很强的自主性,很多问题及回答都出乎了老师的意料。
课后,我想到,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常常问问自己:你按儿童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了吗?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问题了吗?细想课中的很多细节,孩子眼中的世界确有许多独到之处,他们的许多见解极富独创性,常令我们这些成年人耳目一新。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来保护这种独创幼芽,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感受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而在我们的课堂上做到真正地关爱我们的孩子。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4
在编写教学目标过程中,我明白了教学目标是一定要明确,而且是要贯彻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哪一个环节是针对哪个目标的,是否能达到自己设计的这些目标,这些必须明确地显示在自己的教案设计中。课堂是要遵循着自己的既定目标来走,如果在课堂中哪一步走歪了,就是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这节课就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这样的课堂是无序而混乱的。很感谢在众多有经验的老师的帮助下,我不断修改教学设计,确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而这也帮助了我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注意是否达到既定目标。教学思路的清晰也要归功于教学设计的明确。
当然,其实教学设计也是有很多方面需要修改,在听了蔡老师意见后,也觉得朗读课文可以不用分开一二段读,而是一二段连着读,整体性的阅读更利于学生的朗读和学习。还有设计的语言训练方面,可以结合课后的作业,思考题,让学生在想象小鸭、小鹰在妈妈拒绝帮助后怎么想的方面,扩展到自己身上,想象自己最近有没有学习什么本领,妈妈是怎么做的,而学生自己又是怎么想的。这样的训练师可以广泛联系现实,通过对自身的检视让学生体会小鸭、小鹰妈妈的用意。
但是,让然是很多细节的问题,在我这个教龄不到半年的新教师的身上反应出来。例如课堂上并没有注意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有同学发言其他同学便事不关己的玩起来,或者插嘴,或者大声嚷嚷,而我的课堂调控能力仍是有待加强,在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的时候并没能很好地将学生拉回课堂。还有就是让学生谈论的时间过少,由于我没能很好地把握时间,以至于我在朗读环节花了过多的时间,一直后面时间较紧,没能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没能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其实整节课我最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还是处在了一个主导的地位,没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所以觉得自主合作讨论方面的太少,可能导致学生懒得思考,一步一步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却没能扩展自己的思维,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注意和改进的,如何将课堂的本真还给学生,这是我要思考的,也是我要学习的。
感谢了所有在百忙之中抽空帮忙修改了我的教案的老师和给了我机会的学校领导,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就是集备组心血的结晶。虽然不能将我的公开课定义为成功,但是的确让我看到了我们集备组的力量,以及对新人的不遗余力的支持和帮助。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5
《自己去吧》是一年级语文第11课内容,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有普遍的现实教育意义,在设计教学时注意创设情景,以表演为主线,学习第一自然段,进行细读体悟,让学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对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表演,在心里播下“我能学好”“我一定能行”的种子,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充满信心地面对人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借机询问学生:在家里,你是怎么做的?有没有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再和同学,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交流后,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对于“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这个问题,有的说:“因为鸭妈妈已经到过那条小溪中游泳,知道那条小溪的水不深,不会把小鸭淹死。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有的说:“因为鸭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脚上的蹼已经长结实了,能拨水了。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有的说:“因为鸭妈妈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游泳的本领,不能总是依赖爸爸妈妈。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
对于一年级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也是我教学设计之一,学完课文后根据学生讲述自己学习过程我随即编出类似一节儿歌,学生很高兴,接下来学生由好奇到跟着编儿歌,气氛热烈而活跃,最后学生自己编出儿歌。
关于本课书的识字教学,应该对于“己”的写法进行重点的指导,并且同学出示自己的字,学生之间进行评议,及时的表扬与批评。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6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在处理教材时,本着新课标的理念。在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预设这样一个问题:“小鸭刚下水时,心里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在课堂教学时,我先抛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小鸭学游泳的故事,特别是小鸭和妈妈的对话。读完后可以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班上交流,与同学分享。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学生带着问题读、想、议、说,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读悟中受到“遇事要相信自己,要勇于尝试,不要依赖他人”这一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熏陶与感染。
本人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中,注重创新,致力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通过想象扩大语文文本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创新体验,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感受。
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认识的差异变化无疑会很大,并且认知中的问题流向也不尽相同,这种生成的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作出必要的“现场处理”。
如在交流上述一个问题时,有一个学生说:小鸭有点恨妈妈不管自己,让自己独自学会游泳,因为小鸭还小呀,它需要妈妈的保护。当学生说出这样的感受来,难道教师还是一味的赞同吗?我想,教师肯定会敏锐地洞察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偏差,作出现场处理。
虽然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忽略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也不是说学生的一切体验都没有错误。在解读文本时,学生的阅读体验可能存在偏差,甚至见解偏激,这在学习过程中是正常的、真实的。关键是我们不能抛开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无视学生认识的偏差,要把学生认识的差异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在阅读活动中调整学生的体验,在对话、交流、碰撞中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当学生有这一想法时,我让学生做评判,你们认为这只小鸭说得有道理吗?大家议论纷纷,有说对的,有说不对的。因为毕竟一年级孩子刚走出幼儿园,在实际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或上一辈的老人包办代替,所以他们有这种想法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学校又是例外,我校是一所全寄宿制民办学校,学生走进这所学校,无论大小,都需要自理生活,换而言之,就要让孩子独立,像小鸭那样没有妈妈的帮忙,自己学会日常生活。
在学生评判不出时,我随机抛出问题:鸭妈妈为什么不带着小鸭游泳呢?难道鸭妈妈真的那么狠心吗?学生很肯定的说,妈妈是爱小鸭的,她让小鸭自己去学会游泳是让小鸭早日独立,做个自强自立的好孩子。学生还联系自己,感悟到位。在正确的价值取向下,学生可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的阅读体验,往往不是教学活动的结束,而是教学活动的真正开始。
学生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本人努力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到小鸭经过自己的努力,勇敢的实践,学会了游泳。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7
《自己去吧》作为本学期的一堂新教师汇报课,其中所体现出的问题很多,纵观整个实施过程,我认为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教学设计没有与课堂实施实现良好的匹配。
教学设计与学生特点必须匹配。华丽的教学设计让人耳目一新,但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实施才是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只有学生真正接受了你所要教的内容那才是课堂教学最终的目的。本次课我曾在101和102班都进行了试教,效果明显都比最后的汇报课好,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班级学情的差别。101、102班早在一个多星期前就已基本将《自己去吧》这一课的生字过了关,包括基本读通课文的句子。但是我们班在上汇报课之前我没有对这篇课文进行任何的教学活动,所以这三堂课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我最后形成的教学设计其实只是相对101、102班的学情的。因此,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匹配关键在于吃透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备课,并不是教参上的重难点就是真正你班级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你必须根据班级学习的情况合理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有备而来,不乱方寸——处理好预设和生成。这节课里,出现了许多让我措手不及的教学问题。比如课一开始,学生初步读完课文以后,我让他们说一说故事大概讲了什么。初衷是只要说出故事主人公,大概经过就可以了。但是,一个孩子一口气就把课文思想内容说出来了:“我们要学会自己去学本领,不要怕困难。”这样一来,本打算在课时最后才揭晓的内容在一开始就被捅破了。我一下子方寸大乱,头脑中出现了几秒钟的空白。之后的课也就很不尽人意。其实在课前的预设中我应该考虑到这种情况,一些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孩子,他的确能在第一遍读课文之后就感悟到课文主旨。如果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那就能及时镇静地做出新的实施办法。
教学设计不能是空中楼阁,离开学生就只能是一张无用的废纸。同时,预设充分之外,还要有些胆量,临阵不乱。这样教学设计才能与教学实施擦出最闪亮的火花。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8
《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得词句。因此,课前我做了如下思考:
1、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宜对课文逐字逐句分析,只需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感。如读小鸭子求妈妈带自己去游泳的内容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求”的语气。
2、大胆地让学生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过以后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能继续从读中理解、体会,自己解决问题。
3、媒体展示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的感性材料,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4、表演朗读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学生的表现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学生能力存在差异,理解程度会不同,应该认同阅读和认知个性。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来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起学生来,总会与教学设计有所偏差。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探讨的地方。
其一、在朗读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音读等)来体味课文语言,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学生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一遍遍的读,但总是不能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小鸭子鸭子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学生没有读出请求的语气,如果这时老师引导一句:你想让妈妈答应你的请求时,怎么对妈妈说呢?这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就会把请求的语气读出来了。一年级的朗读指导举足轻重,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拨引导于关键处,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其二,在角色表演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孩子们入情入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愿望。如学生在感悟课文之后的分角色表演时,鸭妈妈在和小鸭子对话中的温柔和鼓励的语气与抚摸鸭头的动作,都展示出了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我忙着结束这一课,所以关于表演的内容叫孩子上台次数不多,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这样说:“老师,刚才你叫表演的同学太少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演,你才能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为学时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最后,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评价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样会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9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本课的教学以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为主要设计理念,可把语文课堂变成编演童话剧的舞台。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体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与编演童话剧的实践中学习课文。感悟课文、拓展课文。在教学小鸭游泳这一部分的时候,我是这样进行的。
孩子在那里?快来
一上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小河边的早晨美丽而又宁静。河水醒来了,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边的小草醒来了,伸伸懒腰,对着河水照镜子;鸭妈妈和小鸭也醒来了,一起来到小河边的草地上做早操。小鸭看见了清清的河水,喜欢极了,真想下去痛痛快快地游玩,可是它还不会游泳,该怎么办呢?小鸭会怎样对妈妈说?妈妈会帮助它吗?
接着出示课文第一段中小鸭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学生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读读拼音,问问同学或老师。请人读同学们评议,启发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在分角色练读中熟练课文对话,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从而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来,我现在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分角色朗读课文。
启发想像,尝试拓展
1.师:“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说明小鸭没有马上学会游泳。第一次去游泳,小鸭会遇到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如果小鸭怕困难了,鸭妈妈又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3.小鸭学会了游泳,鸭妈妈看见了高兴吗?它又会对小鸭说些什么?小鸭会怎么说?
4.小组合作讨论,自编对话表演。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允许有不同的理解和说法,可以是小鸭自己不怕困难,也可以是小鸭在鸭妈妈的再一次鼓励下大胆地去学游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孩子真正的展开想象的翅膀。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0
由于故事情节简单,课前安排学生通过让学生练习“读出语气”来体会小鸭子和鸭妈妈当时的心情。我觉得从学生的兴趣着眼,通过朗读、角色表演游戏等方式,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努力让语文课活起来,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自己在把握语文课的特点方面,在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学习体味的内在含蕴方面还是有欠缺的。语文教学,在注重了实践、兴趣、综合的同时,不能忘掉“本”——语言文字的学习领会。这是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
但是在 “如果老师是鸭妈妈,就不让小鸭子去,请问你喜欢老师这只鸭妈妈,还是书上的这只鸭妈妈?”这一环节时,我的本意是让学生体会鸭妈妈不是不喜欢小鸭子而是让小鸭子自己去学会本领。可孩子们没有能真正体会我的用意,很多孩子因为喜欢我所以就说喜欢老师这只鸭妈妈。这绝对是预设之外的东西!面对新的生成,我虽然有些着急,但没有为了达到目的而轻易地阻止学生的回答,仍微笑地面对学生,慢慢地引导,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鸭妈妈说的话的用意,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由此我想到,在课前预想更多的可能,在课堂用心去关注更多没有想到的“可能”,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课堂的理想境界。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1
今天早晨晨读的时候,带领学生预习了课文《自己去吧》,上午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我们学习了这一课课文。
我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我先找一名同学当小鸭,我当鸭妈妈,来进行模拟表演。哲哲同学自愿上来。他很有感情地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我拍拍他的肩膀,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哲哲就自己向前走了几步,开始自己学习游泳(做游泳的动作)。过了一会儿,他说:“妈妈,我学会游泳了!” 我说:“孩子,你真棒!夸夸自己吧!” 他高兴地跳了起来。他刚下去,就有很多同学举手也想表演。我提示同学们说:“小鸭学游泳,刚下水的时候他心里怎么想的?他在学游泳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它是怎样克服的?它学会了游泳后心情会怎样?”大家都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想法。于是我让同学们一起当小鸭,我当妈妈,大家一块表演。同学们都很投入,演的像模像样的。我又让同桌互相合作表演,同学们兴致都很高。
对于小鹰学飞翔的第二段,我让同学们自学,然后分角色朗读、表演。效果也很好。
学习了课文,我问同学们:“小鸭、小鹰棒不棒?为什么?”引出学做事情不能事事依赖父母。要自己学着做的道理。然后我问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最近你都自己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同学们积极发言。郑思存同学说:“我看有的小朋友学滑冰很好,我就让妈妈给我买了旱冰鞋,我自己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终于自己学会了!”陈治国说:“我爸爸给我买了自行车,我自己学会的。”邵圣业说:“我喜欢打篮球,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篮球,我自己在小区的操场上练会投篮的。”魏玉萍说:“老师布置了每天要跳绳20个的作业后,妈妈给我买了跳绳,我自己练会了跳绳。”刘明昊也说:“我看有的小朋友买了滑板车,很好玩,我让妈妈给我买了滑板车,我很快就自己学会了。”……
看到同学们这样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他们对这篇课文理解的也比较到位了。孩子们以后还会自己做更多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课堂的学习,扩展,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孩子们自己学、自己做事情的愿望。把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我想这是最好的!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2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早就做好了准备,因为在10月份“我与湖湘作家有个约会”的活动中,周南沙老师亲自为我们上了这一课的示范课,从识字教学到朗读教学再到课文解读,各个环节都精彩之至。原创李少白老先生也给我们介绍了他写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作为听众,我受益匪浅;而这一次,角色转变,我作为教者,作为引导者,与我的学生们一起走进课堂,感受精彩的课堂之时,也深有反思:
语文教学中,“读”非常重要。因此在引读时我分别扮演了鸭妈妈和鹰妈妈,学生扮演小鸭和小鹰,我入情入境的角色扮演,也带动了学生们的万分投入,教室里没有一个分心的孩子,有的是朗朗书声。等学生渐入佳境,等学生们明白了角色所需要的情感与语气后,我完全退出,以男女生对读,分小组对读形式让学生读透课文。随着多种形式的读,学生的心也随之走进课文。所以引读于关键处,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他们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渐进地提高了朗读水平。
语文教学中,“说”也非常重要。文中有“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我让孩子们说一说小鸭第一天自己去游泳时的情形:“第一天,小鸭脚往水里小心试探一下,哎呀,立马缩了回来”,“第二天,小鸭正游着,水底游过来一条大鱼,把小鸭吓得呱呱呱,赶快拍着翅膀上了岸。”……多少个孩子就会有多少个答案,你会忍俊不禁,你会惊叹,你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因为我们眼前虽是一群小娃娃,却是绝不可小觑的娃娃,他们就是未来。
语文教学中,“演”也很重要。一年级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可以作为课本剧的剧本。因为是一年级的孩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或词语,我经常采取演一演的形式让学生们更喜欢语文。孩子们开始也会有羞涩、会有不贴切,但渐渐地他们带着自创的动作,在三尺讲台上,大方自信地将所学表演出来。等到这一刻,我知道他们完成了更高形式上的要求,学以致用的要求。在本课的展演中,“鸭妈妈”带着温柔和慈爱的语气说:“你自己去吧”,同时小手指着远方;还有一个孩子扮演鸭妈妈时,竟然抚摸小鸭子的头,来显示他所领会的鸭妈妈的样子,这让孩子们都笑了起来。在这惬意的笑声中,我知道目标已经达到了,不必拘泥于形式,真正的做到还主动权于学生。
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我忙着结束这一课,所以只能是少数孩子上台表演,下课了有几个孩子这样说:“老师,刚才你叫表演的同学太少了,我还没看够呢!”“老师,我也想演,你也不叫我。”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是啊!这一学期总感觉时间匆匆。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3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白云小学张成生
《自己去吧》一课是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的词句。因此,在学生认识了本课生字、熟读了课文之后,我把课文的学习目标定位于“通过阅读故事,领悟应该自己独立学习生活本领”。 教学这一课的时候,首先在引入上,我对原有的教学设计做了一些改动,在上课之初我问大家:“记得在刚开学的时候,老师曾经给大家布置过一个任务,就是让大家在这一学期中学会自己去做五件事,比如自己收拾书包、自己读题、帮助家长做家务等等,你学会了哪些呢?”结果大家发言非常踊跃。接着我又追问,你是怎样学会的呢?这时,他们回答问题的兴趣更浓了。于是,我便从这引出了课文中小动物们自己学习本领的故事,我自己感觉这样的引入比较接近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学生们进入课文学习也比较自然,但是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在第二课时。当我让学生们精读体悟时,孩子们的一些回答给我心里很大的触动。比如:我请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一个小朋友说:“每个人都要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要不然等到长大了,妈妈也没有力气了,他自己都不能独立生活,更不用说照顾妈妈了。”后面我又问到:“那么学习了这一课,你认为我们应该向小动物们学习些什么呢?”好多同学说到了自己的事自己做,才能学会真本领。更有不少的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从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再一次悟到了这样的道理,教学首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考虑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一课中的引入以及下面全部的教学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都说明了这一点。孩子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还是要看做老师的我们怎样去引导。如果我们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只能靠我们去讲给他们听才能学会,那么,多数的孩子都会变得沉默寡言。相反,如果我们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对待,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发言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表达的自由,更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那么他们自由表达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思维自然也会更加活跃。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4
《自己去吧》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课文内容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让学生读后从中受到要自主,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的启发和教育。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可以看到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文的语言富有童趣,课文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小猴学会爬树,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事,告诉学生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练,就能学到本领,我根据学生需求兴趣安排教学,通过对话朗读,想象等方式,给学生直观形象感受,力求把学生领进了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中,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比如,学习第一自然段,进行细读体悟,让学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对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表演,让学生在心里播下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读书,去感受的种子,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充满信心地面对人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在课堂上有时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比如表演小鸭的两个同学表现十分出色,而对他们的表扬去不够充分,尤其是应该让其他同学在他们读的基础上再次联系朗读,还不到位。
当学生评价时,我又没有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这一点在课后反思时也引起我的深思,我的教学应该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而不应该为了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为学时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应该把学习的发展权真正还给每个孩子,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下功夫,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5
《自己去吧》是社会领域教学活动,开展这个活动,我本来想达到的目标是:1、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尝试学念诗歌。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于是我依据活动目标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第一个环节是谈话:生活中,什么事情你会自己做?引出课题。第二个环节是欣赏诗歌《自己去吧》,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学说小动物与妈妈的对话。第三环节是欣赏诗歌,幼儿学习朗诵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第四个环节是诗歌表演。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念了一次诗歌后,就先请幼儿观看了PPT,请幼儿自主观察,看看图片中的内容,逐步引领幼儿理解图片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再通过师幼之间的互动,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问答表述,孩子们表达的欲望强烈,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比较亲密,同时进行同伴之间、小组之间多次问答形式的表述加以熟记理解。
反思:儿歌《自己去吧》利用了猴子、鸭子、小鹰三种极具代表性的动物形象进行三段体的描述,能够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表演环节,幼儿能将整句话完整地讲出来。不过幼儿对于小鹰妈妈“妈妈,山那边有什么呀?”这句话中的“山那边”不是很理解,会说成“妈妈,山上有什么呀?” 整个活动进展顺利,目标基本达成,当然今后还要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第四篇:《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
1、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读的方法还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在学习《自己去吧》的过程中,着力创设情境,开展了多层次、多视角的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明读、比赛读、分角色读,这是形式上的读,更重要的是体验感悟读,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试着在朗读中体现出来,如在体验小鸭和鸭妈妈的对话中,因为注意了引导从不同角度去感悟,学生才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才能慢慢使学生向个性朗读的方向努力。
2、“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本课是一篇童话,童话虽有幻想,但这幻想也是根植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小鸭和小鹰的'表现就折射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依赖现象。低年级学生大多在父辈祖辈的全心呵护下,自己独立做事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强。因此,本课的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通过亲身实践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在本课中,值得反思的另外一点就是,由于考虑了在时间上课文两个故事学习的衔接性,考虑了课文与生活的整合,忽略了识字的环节,学生在这一块的学习还是很不够的。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2
教学中的亮点:
1、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这一要求,我让学生美美地朗读了课文,读书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指名读、有分角色读、,更有声情并茂地表演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通过读书,孩子们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的道理。
2、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分别用“——、﹏﹏”等符号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猴妈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3、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语言训练、评价能力和想象能力。如:要求学生要发言,先举手,老师同意后方可发言,而不是让学生一窝蜂的说;在学完第一节后,有意识地让学生用“——学会了——”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在指名读完第一节后,让学生大胆进行评价,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当小猴学会爬树、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时候,它们会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妈妈又会怎么说呢?”,这样,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时,我采用了“一扶一放”的方法,看到的就是每节主题的相似性,都说明一个事情:小动物都学会了本领。在深入学习第一节之后,适时小结学习方法,并让学生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自学第二、三节。有了第一节的学习经验,自学第二、三节,大部分学生能迎刃而解,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注重表扬激励学生。当学生读书声音很响亮时,我马上给予表扬肯定:你懂得真响亮;当有些小组坐得很端正时,我会热情洋溢地说:这个组的同学坐得最端正,老师真喜欢你们;当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精彩之极时,我更是故意提高嗓子说:你说得实在是太好了,谭老师都不如你呢。由于我运用了丰富具体的激励性评价语言,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气氛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件制作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课后,听课老师都说我制作的课件内容与背景对比不够鲜明。
2、时间安排欠妥:由于本人对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不娴熟,教学设计不够详尽,没能科学地把握好时间,导致有前松后紧的现象。
3、学文明理环节过于仓促,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说,就急于把答案呈现给学生。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3
《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得词句。因此,课前我做了如下思考:
1、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宜对课文逐字逐句分析,只需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感。如读小鸭子求妈妈带自己去游泳的内容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求”的语气。
2、大胆地让学生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过以后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能继续从读中理解、体会,自己解决问题。
3、媒体展示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的感性材料,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4、表演朗读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学生的表现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学生能力存在差异,理解程度会不同,应该认同阅读和认知个性。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来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起学生来,总会与教学设计有所偏差。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探讨的地方。
其一、在朗读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音读等)来体味课文语言,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学生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一遍遍的读,但总是不能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小鸭子鸭子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学生没有读出请求的语气,如果这时老师引导一句:你想让妈妈答应你的请求时,怎么对妈妈说呢?这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就会把请求的语气读出来了。一年级的朗读指导举足轻重,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拨引导于关键处,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其二,在角色表演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孩子们入情入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愿望。如学生在感悟课文之后的分角色表演时,鸭妈妈在和小鸭子对话中的温柔和鼓励的语气与抚摸鸭头的动作,都展示出了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我忙着结束这一课,所以关于表演的内容叫孩子上台次数不多,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这样说:“老师,刚才你叫表演的同学太少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演,你才能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为学时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最后,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评价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样会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4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本课的教学以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为主要设计理念,可把语文课堂变成编演童话剧的舞台。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体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与编演童话剧的实践中学习课文。感悟课文、拓展课文。在教学小鸭游泳这一部分的时候,我是这样进行的。
孩子在那里?快来
一上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小河边的早晨美丽而又宁静。河水醒来了,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边的.小草醒来了,伸伸懒腰,对着河水照镜子;鸭妈妈和小鸭也醒来了,一起来到小河边的草地上做早操。小鸭看见了清清的河水,喜欢极了,真想下去痛痛快快地游玩,可是它还不会游泳,该怎么办呢?小鸭会怎样对妈妈说?妈妈会帮助它吗?
接着出示课文第一段中小鸭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学生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读读拼音,问问同学或老师。请人读同学们评议,启发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在分角色练读中熟练课文对话,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从而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来,我现在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分角色朗读课文。
启发想像,尝试拓展
1.师:“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说明小鸭没有马上学会游泳。第一次去游泳,小鸭会遇到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如果小鸭怕困难了,鸭妈妈又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3.小鸭学会了游泳,鸭妈妈看见了高兴吗?它又会对小鸭说些什么?小鸭会怎么说?
4.小组合作讨论,自编对话表演。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允许有不同的理解和说法,可以是小鸭自己不怕困难,也可以是小鸭在鸭妈妈的再一次鼓励下大胆地去学游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孩子真正的展开想象的翅膀。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5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在教学中我抓住新课标要求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1、新课标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对汉字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运用恰当的鼓励、引导、评价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产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愿望。利用多种方式来识字、记字。引导学生结合多种方法来记字,运用加一加、减一减、偏旁、部件换一换、用编故事、在生活中的方式来记字。
2、巧妙创设故事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学中我充分的为孩子创设故事情境,让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自主学习。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童话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结合具体故事情节,创设故事情境,学生与文本对话。
3、教育是给予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让每个孩子都收获肯定和赞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非常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使用的评价性语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观念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4、语文教学中,“读”非常重要,以读代讲,以读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于是,我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让他们爱读、会读,从而常读。在读的过程中学会听、学会说、学会体会,设计教学环节让孩子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成功喜悦。
5、不足之处:本课的授课内容的是《自己去吧》的第一课时,以识字、写字为主,在识字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顺,为下一课时的感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授课时,没能掌握好授课时间,朗读时采用分角色朗读和小组合作朗读、配乐朗读,虽然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但占用了本课的很多课时,因而缩减了指导学生写字的时间,没有给学生充分观察、评议生字的空间,在结束课程时忽略了作业的布置环节,在很大程度影响了本节课的效果。这些忽略的环节要在下一节课,及时补充更正。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6
《自己去吧》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课文内容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让学生读后从中受到要自主,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的启发和教育。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可以看到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文的语言富有童趣,课文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小猴学会爬树,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事,告诉学生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练,就能学到本领,我根据学生需求兴趣安排教学,通过对话朗读,想象等方式,给学生直观形象感受,力求把学生领进了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中,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比如,学习第一自然段,进行细读体悟,让学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对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表演,让学生在心里播下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读书,去感受的种子,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充满信心地面对人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在课堂上有时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比如表演小鸭的两个同学表现十分出色,而对他们的`表扬去不够充分,尤其是应该让其他同学在他们读的基础上再次联系朗读,还不到位。
当学生评价时,我又没有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这一点在课后反思时也引起我的深思,我的教学应该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而不应该为了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为学时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应该把学习的发展权真正还给每个孩子,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下功夫,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换、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猴、小鸭和小鹰在xx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本课的教学以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为主要设计理念,可把语文课堂变成编演童话剧的舞台。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体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与编演童话剧的实践中学习课文。感悟课文、拓展课文。
一、创设情境,引导拓展
拓宽课文内容,给课文中的对话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有助于理解课文对话,同时也给学生学编童话剧提供示范。运用合适的音乐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增添编演童话剧的趣味性。在课文开头,我利用课文挂图,配上背景音乐——乐曲《快乐的小熊猫》。加以描述:森林的早晨美丽而又宁静。河水醒来了,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边的小树醒来了,伸伸懒腰,结出了鲜红的果实;猴妈妈和小猴也醒来了,一起来到草地上做早操。小猴看见了苹果,喜欢极了,真想摘下来,可是它还不会爬树,该怎么办呢?小猴会怎样对妈妈说?妈妈会帮助它吗?这样,不仅活跃了孩子的思维,也让他们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注重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出小猴商量的语气和猴妈妈鼓励的语气,熟练对话。启发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在分角色练读中熟练课文对话,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从而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启发想像,尝试拓展
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允许有不同的理解和说法,可以是小猴自己不怕困难,也可以是小猴在xx的再一次鼓励下大胆地去学爬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师:小猴学会爬树,第一次去爬树,小猴会遇到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如果小猴怕困难了,妈妈又会对它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小猴学会了爬树,妈妈看见了高兴吗?它又会对小猴说些什么?小猴会怎么说?小组合作讨论,自编对话表演。
三、举一反三,自主学习
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我利用小黑板出示小鹰和xx的对话。让学生自读,自学这一段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记一记。同时,进一步启发想像,鼓励创造。小鹰和妈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这些话的?小鹰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小鹰会怎样克服困难、最终学会飞翔?为了减轻学生的困难,我提供背景音乐《鹰》,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进行讨论,并合作创造、编排、表演童话剧。给学生提供展示成功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在合作中感受成功的快乐。教师针对学生的表演适当点拨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表演,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学科整合,拓展认识
在总结课文时揭示课题,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题,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在唱唱动动中感受自己学会生活本领的快乐。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如:小猴、小鸭、小鹰请妈妈帮助它们去学爬树、学游泳、飞翔时,它们的妈妈都说了一句什么话?揭示课题《自己去吧》。你也会自己去学本领吗?让学生用“学会”进行说话练习,说说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为了让学生更加体会其含义,我特意带来了音乐《洗手绢》,师生一起边歌边舞。这样学生把教材与生活实际结合到了一起。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8
【背景解读】
《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4课。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课文两段话结构相似,语言简洁,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想法和学生接近,易于被学生理解,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但感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他们自己去学会生活是本领,学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和点拨。课文内容有普遍的现实意义,通过小鸭和小鹰来折射学生中存在的依赖现象,让学生读后从中受到要自主,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的启发和教育。
另外,本课生字难度不大,学生应该能按要求掌握。
【目标预设】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及学会本课的生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思路】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角色感悟,朗读见悟的课堂教学策略。在设计课件时注意创设情境,根据学生需求兴趣安排教学,给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了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以朗读为主线,主要学习第一自然段,进行细读体悟,让学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对角色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联系生活实际,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依赖大人现象(从爷爷奶奶帮背书包展开),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联系自身实践来解决生活问题。
【准备工作】
1、让学生了解并收集有关鸭子和鹰的科学知识。
2、根据需要,设计制作可行性课件。
【过程展示】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前几天,老师发现了一个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看看吗?好,那我们就出发吧!(点击,出示课文情景图一)看,这儿有绿绿的草地,弯弯的小河,多美啊!咦,谁已经在这儿啦?(小鸭和鸭妈妈)你能和她们打个招呼吗?仔细瞧,她们好象在说着什么事呢?
想知道吗?(点击,播放音乐,配乐朗读课文中的第一个故事。)
过渡: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自己去吧》。
二、揭示课题,读题,初读课文
1、读题:
指名学生带拼音读准课题。
题目中有三个生字宝宝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呢,你能认识它们吗?认读自己吧三个生字。
拼音宝宝不见了,你能再读读题目吗?
2、题目会读了,我想小朋友已经急着想读读课文了吧,那就让我们翻开书本。读之前,让我们先看看,课文有几个故事?老师刚才读的是第几个故事?你能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吗?(板书:小鸭学游泳)下面就请小朋友试着把第一个故事读准读通。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反馈读:注意读准您、带等字的读音。
过渡:小朋友,光读准课文还不够,还要试着读懂。怎么读懂呢,就要用心去读,把自己当成小鸭,如果这样,那老师就是鸭妈妈了,能亲热地叫我一声吗?妈妈带着你们一起去河边玩吧,看到清清的河水,你们想干什么呢?
三、引导学习小鸭学游泳的故事,深入感悟课文的对话部分
1、体会读小鸭的话: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如果你是当时的小鸭,你会怎么对妈妈说呢?引导:
小鸭很想去游泳吗?请你用很想很想去的语气读读。
小鸭第一次来到河边,面对河水,它害怕吗?试着读出害怕的语气。
小鸭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你能试着用这种语气读读吗。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语气来表现,读读。
2、体会鸭妈妈的'话:河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鸭妈妈怎么那么狠心让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去游泳呢,她不怕小鸭子淹死啊?引导:
河水不深,鸭妈妈知道小鸭没事的,试着读出鸭妈妈并不是很着急的语气,注意河水不深几个字。
联系你收集的关于鸭子的知识,说说鸭子(可让小朋友指出画中鸭子脚上的蹼加以理解)有适合游泳的特点,所以鸭妈妈知道小鸭子不会有事的,试着读出鸭妈妈很放心的语气。
鸭妈妈想让自己的孩子多锻炼锻炼,让自己的孩子独立去做事。你自己的妈妈让你自己去做事的时候会怎么说,你能学着读读这句话吗?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语气来表现,读读。
3、合作读对话: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4、小鸭子在妈妈的鼓励下,学会游泳了吗?(出示小鸭子在欢快地游泳的画面。)小鸭学会了,它的心情会怎样?你试着读读小鸭的话。 (点击出示小鸭学会了游泳。)
过渡:小鸭学游泳的故事很有趣,小鹰学飞翔的故事也很有趣哦,想学吗?有个小朋友也很想学,还对我说了一句话呢:老师,您能带我们去学这个故事吗?你猜我是怎么回答的?(自己去学吧。)
四、放手让学生读懂学懂小鹰学飞翔的故事
(点击,出示课文情景图二)
1、自己读准读通。
2、自己试着读懂。
3、汇报反馈。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过渡:小鸭和小鹰通过自己的努力,分别学会了一种本领。这让我想起几天前看见的一件事,小朋友一放学,爷爷奶奶就忙着接过小朋友手中的书包,宝贝似的领回家了,学了这个故事后,如果你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五、联系生活实际,活化语文
1、在家中,还有哪些事,小朋友可以自己做呢,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对爸爸妈妈说?
2、老师送给小朋友一首儿歌,希望大家像儿歌中的小朋友一样越来越能干(点击,出示儿歌): 我自己干
妈妈别帮我穿衣,
爸爸别帮我穿袜,
爷爷别帮我洗脸,
奶奶别喂我吃饭,
我都已经长大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过渡:这节课最后,要小朋友自己学会一件事,把自己这两个字写好。
六、指导书写自己两个字
1、范写: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自:第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先重后轻。目要写得居中。
己:第二笔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不出头。
2、学生边对照边写。
3、投影反馈,纠正。
【相关链接】
1、文学童话的特征: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根植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例如本课就是通过小鸭、小鹰来折射学生中存在的依赖现象,并以此来教育学生。从表现题材上看,本篇课文属于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
2、鸭子的特点:鸭子的趾间有蹼,在水中起到类似于船桨的作用,另外,其身扁平,其毛外面有一层釉质,这些都是鸭子适应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教后反思】
1、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读的方法还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在学习《自己去吧》的过程中,着力创设情境,开展了多层次、多视角的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明读、比赛读、分角色读,这是形式上的读,更重要的是体验感悟读,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试着在朗读中体现出来,如在体验小鸭和鸭妈妈的对话中,因为注意了引导从不同角度去感悟,学生才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才能慢慢使学生向个性朗读的方向努力。
2、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本课是一篇童话,童话虽有幻想,但这幻想也是根植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小鸭和小鹰的表现就折射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依赖现象。低年级学生大多在父辈祖辈的全心呵护下,自己独立做事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强。因此,本课的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通过亲身实践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在本课中,值得反思的另外一点就是,由于考虑了在时间上课文两个故事学习的衔接性,考虑了课文与生活的整合,忽略了识字的环节,学生在这一块的学习还是很不够的。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9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在教学中我抓住新课标要求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1、新课标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对汉字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运用恰当的鼓励、引导、评价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产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愿望。利用多种方式来识字、记字。引导学生结合字理来记字,运用象形、会意、指示、形声等构字特点来记字;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记字;生活中识字。如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识字小窍门就很好。
2、巧妙创设故事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学中我为孩子创造丰富的问题情景,创设故事情境,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自主学习。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童话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结合具体故事情节,创设故事情境,学生与文本对话。
3、教育是给予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让每个孩子都收获肯定和赞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非常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使用的评价性语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观念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4、语文教学中,“读”非常重要,以读代讲,以读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于是,我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让他们爱读、会读,从而常读。同时,老师要给学生提供读的机会、空间和时间。在反复的朗读中,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唤发学生的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态度上产生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魅力。这节课老师凭借多种形式的读,充满诗意的语言,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赋予了课文生命力,唤起了学生主动读书的情感。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成功喜悦。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0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主动探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标新立异,从而开拓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得词句。因此,在学生认识了本课生字、熟读了课文之后,我决定,把第一个故事的阅读学习目标的定位于“结合课文学习,了解一些关于鸭子的科普常识、通过阅读故事,领悟应该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通过观察、表演、朗读、口语交际等途径来学习感悟语言,体会课文的意思。教学中,重点采用了角色朗读和角色表演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下面,是第一个故事的教学片断介绍和我的反思。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文。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者在整个教学的活动中,始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时时以肯定、表扬和激励的话语来鼓动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获得安全的心理环境。在教《自己去吧》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动画故事。(课件演示)
师:这个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呢?
生:有小鸭和鸭**,还有小鹰和鹰**。
(师随机贴出四张动物图片)
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你想和它们交朋友吗?
生:(大声喊)想。
师:让我们亲切地与他们打声招呼吧!
师:现在,陆老师就像一只鸭**,带着我们班44只小鸭子去玩,我们一边玩一边学,好吗?
生:好。
师:把桌子上的小鸭子贴图,像老师一样贴在胸前,看谁贴得最快。陆老师手上有许多小鱼,如果哪个小鸭子表现好,就奖他一条小鱼。
(把课文内容稍作修改制作成动画故事展示给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然后,通过游戏,创设了一个能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习情境,利用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教师和学生拉近了距离,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获得了最佳的心理效应。)
师:(出示一只鸭子图案)仔细观察一下鸭子的身体,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身体扁扁的。
生:鸭子的脚连起来的。
师:鸭子的脚连起来有什么用?
生:帮鸭子游泳。
生:它的鸭掌可以帮助它游泳。
师:鸭掌还有什么名字?
生:脚。
生:腿。
生:蹼。
师:扁扁的身体和蹼可以帮助我们游泳,你知道我们鸭子有什么本事了吗?
生:知道了。
做过调查:一年级的小孩子。多数人不知道这些知识。如果不让学生有所了解,那么,学生对鸭***做法就会不理解——没人保护,万一淹死怎么办?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初学游泳时,需要有大人或专门的救生员来保护的。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对学生解决自己已有经验与课文内容冲突时有帮助的。再有,我认为,语文本身是个综合学科,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本身,正是体现了新课程综合性的特点。
不过,我现在也在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在语文课堂上来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我想,倘若在课上不太合适,我们可以在结合美术课,开展一次制作鸭子、小鹰头饰的活动,并且结合利用已有的材料制作头饰,了解鸭子、小鹰身体的各个部分与自己身体各个部分的区别。这样,就把语文实践活动、美术课、科普知识的了解与语文课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
师: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
师:请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把这个故事读得正确,读好听。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有了明确自读方法后,再让学生借助拼音大声自由读课文。这样朗读效果更佳。)
三、练习朗读,体会情感
师点击课件出示第一幅图,你们听,小鸭在与**说话呢?他在说什么呀?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找到小鸭子说的话,用铅笔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学生开始读书。)
师:小鸭在说什么呀?
生:小鸭子说:“**,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同意的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教师点击课件,在小鸭上方出示句子:“**。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哪只小鸭子来读这句话。
生:“**。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你读得真好。谁还想读?把小鸭子非常想游泳的心情读出来。
生:**,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这个小朋友有个地方读得特别好!“鸭**”忍不住要答应他的请求了。还有谁也能用这种语气来读?
生:**,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唔,特别特别想去游泳。谁还来读?
生:**,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像真的看到了小鸭在请求**带他去游泳。谁能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
同桌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再指名一生演读。
师:听了小鸭的话,鸭**怎么回答?请到课文里去找一找。
生:**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教师出示句子:“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师:自己读读这句话,然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开始自己读)
师:哪只小鸭子听懂了鸭***话?
生;我知道了小溪里的水是不深的。
生:我读懂了水是很浅的。
生:我明白了鸭**叫小鸭子自己去游泳。
师:谁愿意做鸭**来读这句话。
生:“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师:她读得不错,还会用上手势,摇摇头说不深。还有没有人想读?
生:**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师:读得真好。这只鸭**怎么这么狠心呀?让刚出世的孩子自己去游泳,要是淹死了怎么办?要是我,我可不让你去的呀。你喜欢哪只鸭**?喜欢我这只鸭**,还是书上的鸭**?
生:我喜欢陆老师这只鸭**。
师:噢,是吗?(很高兴的样子)
生:我喜欢书上的鸭**。
师:为什么呀?(皱着眉故作沉思状)我对你这么好,怕你淹死的呀。你怎么不喜欢我呢?
生:因为我要去游泳啊。
生:因为我喜欢游泳啊。
师:我真的很怕你们淹死,怎么办?
生:它的身体和它的脚掌会帮我们游泳。
师:原来是这样,鸭**知道我们的天生的本事就是游泳,是不会被淹死的。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师:你读得不仅有感情,而且有表情。谁还愿意读?
生:**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师:读得好,我把一条小鱼奖给你,谁还想吃小鱼?
生:**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再奖一条小鱼。)
(由于故事情节简单,所以,我当时安排学生通过让学生练习“读出语气”来体会小鸭子和鸭**当时的心情。从当时的效果来看,我觉得学生通过练习读以及我与学生的对话——喜欢哪一个,学生结合前面了解的科普知识。感悟了语言的意思,体会了当时小鸭子和鸭***感情。
不过,现在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鸭**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这句话是故事中的重点语句,一方面说明了鸭**“让孩子自己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样的事情,你自己能做”,从而暗含了“自己的事情,你应该自己做”这样的道理。我觉得,对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一下:除了小鸭子的身体特点以外,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什么?从而使学生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意思——对学生进行生活态度教育。)
四、角色表演,活化语文
师:我们班同学读书很好听,你们能不能一边读一边表演?
生:能。
师:自己先在下边练习练习。谁表演的好就戴上这个漂亮的头饰上来表演。(学生练习自由表演)
师:(请两个学生来表演)
第一次表演:
鸭宝宝:呷呷呷,****,带我去游泳好吗?
鸭**: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鸭宝宝:(站着不动。)
鸭**:还站着干什么?快去游吧。
鸭宝宝:(学鸭子游来游去。)**,我学会了游泳。
(各奖一条小鱼。)
师:假设你自己就是这个小鸭子或者鸭**,你的做法、想法和课文中完全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会怎么做?大家想一想,然后,我再请同学来表演。(学生又开始自己做准备)
第二次表演:
鸭**:(饰演**)今天天气很好,你看这条小溪里的水很清,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鸭宝宝:(饰演小鸭子)我害怕哦**。
鸭**:你一定行的。
鸭宝宝:我不敢去嘛。
鸭**对着下边的同学们说:下边的小鸭子们,你们谁来帮帮我的鸭宝宝?
下边的同学纷纷举手
生:你的脚掌会帮助你的。
生:你的扁扁身体会帮助你的。
生:你身上的羽毛会帮助你的。
师(补充):是呀,鸭子身上的羽毛有油,也会帮它游泳的。
鸭**:你知道了吗?你快点去游泳。
鸭宝宝:鸭子身体是扁扁的,我可是肥肥的,怎么游阿?(学生哄堂大笑。)
大家对他说:快去吧,快去吧!你自己试一下嘛!
鸭宝宝:那好吧,我去试试。希望我能活着回来见大家。
饰演小鸭子的同学做游泳状,游来游去,又拍着肚子对大家说:哎呀,原来游泳这么好玩,原来肥肥也可以游泳,真是谢谢大家。
师:呀,你真是一只勇敢的小鸭子哦!
(各奖一条小鱼。)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通过创设情境,角色表演,引得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学生机会和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二度创作。
表演这个环节,学生进入角色,也就进入了课文的情境;通过形体、语气体会、对话等方式,在游戏中,学生对课文的语言的到了比较深刻的领会。“假设”,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我觉得,这样做是符合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
但是,本来这里可以“补救”解决的一个问题:“水不深”,这里,我还是没有意识到,教学中,也没有通过“参与”和“对话”引导学生去认识、体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总的自己觉得从学生的兴趣着眼,通过朗读、角色表演游戏等方式,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努力让语文课活起来,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读,理解内容
第一步:初读,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朗读时音要正确。不错读,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重点读准生字字音。如果课文有长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自然停顿,训练领悟自然停顿的一般规律,为理解词句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细读,理解意思。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细致的有重点的朗读训练,以更好地理解体会有关词句的意思。达到顺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目的。课文的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体会重要词句的有效工具。教学时,可先指导看图,思考:图上画着谁与谁,它们在干什么等引导问题。然后,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词句,提出来讨论解决。
第三步:品读,体验情感。可分角色进行朗读,要求读出适当的语气,恰当的语调,缓急的语速,轻重的语音。边读边想像。他们在说话时,小鸭子既懂礼貌,请兴奋恳切的神态,鸭**语重心长的样子。
二、演,明白事理
在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让学生自己扮演小鸭子和鸭**,戴上头饰进行艺术再创造,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发展语言,明白事理,领悟应该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让学生在说与动的快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喜悦。可分两步进行:
(一)课文内容再现。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对话内容,同桌自由练习,然后选最好的一对,戴上头饰,在前台表演,要让这些表演者演出课文中已写出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演出课文中没写出的内容,如开始,小鸭子是怎么想的?游泳回来后又是怎么说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验,去感受,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感。
(二)课文内容的扩展。在表演完课文内容后,为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仿照课文对话的形式。想像小鸭子学会了游泳后会对**说些什么?**又会怎么说?通过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认识和体验的升华。
但是,自己在把握语文课的特点方面,在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学习体味内在含蕴方面还是有欠缺的。语文教学,在注重了实践、兴趣、综合的同时,不能忘掉“本”——语言文字的学习领会。这是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课的学实践,我深切体会到主动探究在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学习拼音、认识生字的过程往往枯燥乏味,加之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教师面向全班学生教学时,那些注意力易分散、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容易走神;但当两人面对面合作时,学生就有一种被关注,被重视的感觉,他的注意力更能集中,情感更投入,兴趣更浓。
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一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因此,我抛开一些死板的课堂纪律,让学生通过合作动口、动手、动脑。在口语交际中更离不开主动探究的形式。一个班四、五十人,每个学生说一句,一节课的时间可能就差不多了。主动探究可将几个人的学习时间扩展到全班范围内,给每个孩子说的机会和权利。这时主动探究就充分利用了课程资源中的学生人力资源,让孩子们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既当听众又当演说家,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主动探究,有效地体现了面向每个学生的教学原则。
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或给学生一次表现的机会,很多学生举手了,他们都想参与。但能回答问题或能表现自己的学生只有一人或几个。
四、主动探究,较好地发挥了学生自评互评的作用。
学生能力的评价不能只进行书面测试,在过程性的评价中,教师一个人很难完成对全班同学的听、说、读能力的评价。而主动探究可以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进行自评、互评。
总之,主动探究在教学中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尊重他人,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它是一种便于操作、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方式。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1
《自己去吧》是一篇蕴涵着一定深刻道理的童话故事,其中,文章是在妈妈和孩子的两次对话中展开。课文内容通俗易懂,学习课文后要使学生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节课重点分析第一自然段小鸭子学游泳。教学难点是:从阅读中领悟小鸭子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围绕这一难点进行设计,如何突破难点?则运用补充创设一个麻雀妈妈这一新形象来教学解决难点问题。新加入的麻雀妈妈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并让教学过程变成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并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究的活动。
【教学片段】
师:鸭妈妈怎么说?
生: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师:小朋友,我是麻雀大婶,我觉得这只鸭妈妈真狠心啊,一点都不爱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单独去游泳,要是淹死了怎么办?我才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呢!我就从来不让我的孩子单独干点什么,他要我帮他,我都答应,小朋友们,你喜欢哪个妈妈呢?喜欢我还是书上的鸭妈妈?
生:我喜欢鸭妈妈。
师:为什么呀?我多爱我的孩子呀!什么事我都帮他做,你们怎么不喜欢我呢?
生:因为麻雀妈妈你太胆小了,不让小鸭子自己练游泳,它就很难学会。
生:你什么都不让小鸭子做,它以后什么事情都不会了。
师:可我真怕小鸭淹死,怎么办?
生:鸭妈妈你不用担心,小鸭子天生就会游泳,我奶奶乡下的.鸭子就是这样。
生:我知道小鸭子是不会被淹死的,它的脚上有璞,羽毛上有油,这样子它就不会淹死了。
师: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鸭妈妈对小鸭能游泳是有把握的,它不是不爱孩子,而是要锻炼小鸭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你们说对不对?再自己读读鸭妈妈的话。
【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设计,以鸭妈妈说的话为主线,根据鸭妈妈的话,补充创设一个麻雀妈妈,还有麻雀妈妈吐露心扉的一段话,设计上麻雀妈妈对待孩子学本领的态度与鸭妈妈态度的截然不同。第一让学生读了鸭妈妈和麻雀妈妈的话,在思维上有一定冲击,在选择中思维得以开启,在说出理由的同时表明学生已经完全能够理解鸭妈妈不是不爱孩子,而是要锻炼小鸭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个道理。第二通过补充新形象,不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并让教学过程变成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并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究的活动。而且通过对鸭妈妈和麻雀妈妈话的讨论和理解,学生更好的把握文本内涵,通过激情朗读抒发鸭妈妈对小鸭子的和蔼和喜爱之情。第三通过运用补充创设一个新形象和有关内容,指导学生阅读。为文本的学习突破难点,加深认识,丰富了文本体验,领悟了深厚情感。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2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早就做好了准备,因为在10月份“我与湖湘作家有个约会”的活动中,周南沙老师亲自为我们上了这一课的示范课,从识字教学到朗读教学再到课文解读,各个环节都精彩之至。原创李少白老先生也给我们介绍了他写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作为听众,我受益匪浅;而这一次,角色转变,我作为教者,作为引导者,与我的学生们一起走进课堂,感受精彩的课堂之时,也深有反思:
语文教学中,“读”非常重要。因此在引读时我分别扮演了鸭妈妈和鹰妈妈,学生扮演小鸭和小鹰,我入情入境的角色扮演,也带动了学生们的万分投入,教室里没有一个分心的孩子,有的是朗朗书声。等学生渐入佳境,等学生们明白了角色所需要的情感与语气后,我完全退出,以男女生对读,分小组对读形式让学生读透课文。随着多种形式的读,学生的心也随之走进课文。所以引读于关键处,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他们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渐进地提高了朗读水平。
语文教学中,“说”也非常重要。文中有“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我让孩子们说一说小鸭第一天自己去游泳时的情形:“第一天,小鸭脚往水里小心试探一下,哎呀,立马缩了回来”,“第二天,小鸭正游着,水底游过来一条大鱼,把小鸭吓得呱呱呱,赶快拍着翅膀上了岸。”……多少个孩子就会有多少个答案,你会忍俊不禁,你会惊叹,你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因为我们眼前虽是一群小娃娃,却是绝不可小觑的娃娃,他们就是未来。
语文教学中,“演”也很重要。一年级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可以作为课本剧的剧本。因为是一年级的孩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或词语,我经常采取演一演的形式让学生们更喜欢语文。孩子们开始也会有羞涩、会有不贴切,但渐渐地他们带着自创的动作,在三尺讲台上,大方自信地将所学表演出来。等到这一刻,我知道他们完成了更高形式上的要求,学以致用的要求。在本课的展演中,“鸭妈妈”带着温柔和慈爱的语气说:“你自己去吧”,同时小手指着远方;还有一个孩子扮演鸭妈妈时,竟然抚摸小鸭子的头,来显示他所领会的鸭妈妈的样子,这让孩子们都笑了起来。在这惬意的笑声中,我知道目标已经达到了,不必拘泥于形式,真正的做到还主动权于学生。
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我忙着结束这一课,所以只能是少数孩子上台表演,下课了有几个孩子这样说:“老师,刚才你叫表演的同学太少了,我还没看够呢!”“老师,我也想演,你也不叫我。”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是啊!这一学期总感觉时间匆匆。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3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的词句。通过阅读故事,领悟应该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通过观察、表演、朗读、口语交际等途径来让学生学习感悟语言,体会课文的意思。教学中,重点采用了角色朗读和角色表演游戏的方式来进行。
我在思考:我们可以结合美术课,开展一次制作鸭子、小鹰头饰的活动,并且结合利用已有的材料制作头饰,了解鸭子、小鹰身体的个个部分与自己身体各个部分的区别。这样就把语文实践活动、美术课、科普知识的了解与语文课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
由于故事情节简单,所以,我当时安排学生通过练习“读出语气”来体会小鸭子和鸭妈妈当时的心情。从当时的效果来看,我觉得学生通过练习读以及我与学生的对话──喜欢哪一个,学生结合前面了解的科普知识,感悟了语言的意思,体会了当时小鸭子和鸭妈妈的感情。
不过,现在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鸭妈妈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这句话是故事中的重点语句,一方面说明了鸭妈妈“让孩子自己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样的事情,你自己能做”,从而暗含了“自己的事情,你应该自己做”的道理。我觉得,对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一下:除了小鸭子的身体特点以外,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什么?
在表演这个环节,学生进入角色,也就进入课文的情境;通过形体、语气体会、对话等方式,在游戏中,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有了比较深刻的.领会。“假设”,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我觉得,这样做是符合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但是,本来这里可以“补救”解决的一个问题:“水不深”,这里,我还是没有意识到,教学中,也没有通过“参与”和“对话”引导学生去认识、体会。
总的评价自己这堂课的教学,在从学生的兴趣着眼,通过朗读、角色表演、游戏等方式,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努力让语文课活起来,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等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自己在把握语文课的特点方面,在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学习体味课文内涵方面还是有欠缺的。语文教学在注重了实践、兴趣、综合的同时,不能忘掉“本”──语言文字的学习领会。这是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4
《自己去吧》作为本学期的一堂新教师汇报课,其中所体现出的问题很多,纵观整个实施过程,我认为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教学设计没有与课堂实施实现良好的匹配。
教学设计与学生特点必须匹配。华丽的教学设计让人耳目一新,但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实施才是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只有学生真正接受了你所要教的内容那才是课堂教学最终的目的。本次课我曾在101和102班都进行了试教,效果明显都比最后的.汇报课好,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班级学情的差别。101、102班早在一个多星期前就已基本将《自己去吧》这一课的生字过了关,包括基本读通课文的句子。但是我们班在上汇报课之前我没有对这篇课文进行任何的教学活动,所以这三堂课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我最后形成的教学设计其实只是相对101、102班的学情的。因此,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匹配关键在于吃透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备课,并不是教参上的重难点就是真正你班级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你必须根据班级学习的情况合理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有备而来,不乱方寸——处理好预设和生成。这节课里,出现了许多让我措手不及的教学问题。比如课一开始,学生初步读完课文以后,我让他们说一说故事大概讲了什么。初衷是只要说出故事主人公,大概经过就可以了。但是,一个孩子一口气就把课文思想内容说出来了:“我们要学会自己去学本领,不要怕困难。”这样一来,本打算在课时最后才揭晓的内容在一开始就被捅破了。我一下子方寸大乱,头脑中出现了几秒钟的空白。之后的课也就很不尽人意。其实在课前的预设中我应该考虑到这种情况,一些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孩子,他的确能在第一遍读课文之后就感悟到课文主旨。如果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那就能及时镇静地做出新的实施办法。
教学设计不能是空中楼阁,离开学生就只能是一张无用的废纸。同时,预设充分之外,还要有些胆量,临阵不乱。这样教学设计才能与教学实施擦出最闪亮的火花。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5
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朗读中感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让学生自主地听说质疑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充满悬念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鸭是怎样学会游泳的吗?”接着学生看图说图意,让学生进行听的训练。学生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这个故事讲了哪两种动物干什么的事?这两种动物是在谁的帮助下学会本领的?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然后,教师让学生来质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疑问要让大家帮你解决吗?许多学生都纷纷提出了心中的疑难问题。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当场来解决;比较复杂的,又紧扣文章重点难点的疑难问题,比如: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教师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二、让学生自主地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交流后,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对于“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这个问题,有的`说:“因为鸭妈妈已经到过那条小溪中游泳,知道那条小溪的水不深,不会把小鸭淹死。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有的说:“因为鸭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脚上的蹼已经长结实了,能拨水了。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有的说:“因为鸭妈妈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游泳的本领,不能总是依赖爸爸妈妈。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
三、让学生自主地感情朗读
学生在感悟课文内涵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在读小鸭的话时,应该用有礼貌、请求、商量的语气;在读鸭妈妈的话时,应用亲切、温和、鼓励性的语气。每个学生都读得很有感情,好像身临其境。
四、让学生自主地表演课本剧
学生在感情朗读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带上头饰表演小鸭、鸭妈妈,个个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表演。有些学生在表演时还能增加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把小鸭、鸭妈妈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演得非常逼真。教师又顺势引导学生明白学本领要自己努力去学,从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不依赖父母生活。
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已去吧》这篇课文,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大胆地质疑,丰富地想象,合作地解疑,从而为新世纪培养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的合格人才打下基础。
第五篇: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小猴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己去吧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
《自己去吧》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课文内容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让学生读后从中受到要自主,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的启发和教育。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可以看到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文的语言富有童趣,课文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小猴学会爬树,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事,告诉学生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练,就能学到本领,我根据学生需求兴趣安排教学,通过对话朗读,想象等方式,给学生直观形象感受,力求把学生领进了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中,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比如,学习第一自然段,进行细读体悟,让学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对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表演,让学生在心里播下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读书,去感受的种子,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充满信心地面对人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在课堂上有时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比如表演小鸭的两个同学表现十分出色,而对他们的表扬去不够充分,尤其是应该让其他同学在他们读的基础上再次联系朗读,还不到位。
当学生评价时,我又没有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这一点在课后反思时也引起我的深思,我的教学应该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而不应该为了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为学时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应该把学习的发展权真正还给每个孩子,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下功夫,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2《自己去吧》是一首儿歌,但是他的文字形式像一篇故事,以至于幼儿听了一遍之后问我:“老师老师,这是一个故事吧?”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这个问题,儿歌内容里面有很多的对话,句子和句子之间也不押韵,我只能和他们说:“这是一篇有故事的儿歌,而且它很短不能成为一片故事。”
这首儿歌的内容是小猴、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很有教育意义,首先我先用提问的方式引出儿歌,让他们带着问题先听一遍,对这首儿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我们分段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我们是小班,孩子的注意力不够,接受得比较慢,所以我采用一段段来突破,并且以学小猴、小鸭和小鹰的角度去学习这首儿歌。每段学习完后,我会请4~6个小朋友学习儿歌中的角色来表演,所以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儿歌的兴趣,基本上都学会了每个角色的语句,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还有幼儿能完整的朗诵儿歌,让我感到很欣慰,这和我们班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发展的比较好有关。
因为目标里有要求孩子有感情的朗诵儿歌,所以我在一开始教授以及示范朗诵儿歌的时候,我都是充满感情的去读,不是没有效果,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被我所感染,朗读起来表情虽然不是很自然,但是看得出来很认真,融入的感情,眉头紧锁,很有趣。等他们明白了角色所需要的情感与语气后,我没有完全退出,依然和孩子合作分角色朗读。
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我忙着结束这一课,所以整节课显得有些仓促,在培养语气方面用的时间太多了,关键让他们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的道理反而匆匆带过,所以只能用平时复习儿歌的时间来加强。下次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