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版】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画”说空间》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画”说空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学习习近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学习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的空间关系。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增强科技意识。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透视的基本方法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课前准备:
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绘画工具、范画作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怎样画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空间关系呢?在我们初步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以后,就会有办法了。生活中道路两旁的树木、渐渐远去的铁轨都使人感觉越远越小,这就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二、欣赏,体验
欣赏画家的静物画,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
1、摸一摸香蕉、石榴或柚子的实物水果,感受实物的质感和体积,再结合《番石榴》作品赏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引导学生用纸做透视框,时间体验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加深透视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帮助理解物体的立体感。高楼,从实景中,感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了解“斜线法”、“垂线法”、“明暗法”、“投影法”等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3、利用多媒体观看道路两旁的树木、电线杆和渐渐远去的马路,以及成角的房屋建筑。
4、欣赏同龄人作品,学生发表见解。
三、表现
以小组合作形式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参考教材中两幅学生作品的表现形式,可选择现代穿插、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用成角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四、评价,延伸
学生自评和小组评,看看自己或他人是否学会了、了解了透视的基本原理,划出了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教学反思:
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部分学生还要加强训练。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第二篇:【新版】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门》教案【名校精品】[定稿]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外古代建筑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传统建筑中的门去了解中国的传统建筑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要特色 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中国建筑)福建土楼、山西王家大院、湖南凤凰民居、西北的窑洞],刚刚同学们都看了图片,都知道这些图片在什么地方的吗?这些图片中的门有哪些特点?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有什么特点?门的结构和一般住宅的门有什么区别? 山西王家大院:山西王家大院的门洞为什么设计为圆形的呢?
从刚开始看到的建筑,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这节课主要讲什么内容吧?这节课咱们就通过建筑中的门了解一些中国的建筑艺术。
二、讲授新课
几千年来,“门”在人们的生活中演绎出许多“故事”。当我们对传统建筑的门进行仔细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整理时,我们也许会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建筑各部件的设计引物功能,地域经济、习俗和文化取向、阶层等因素,常常要考虑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课后讨论
刚才同学们已经欣赏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福建土楼和山西王家大院,下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回顾一下,福建土楼和山西王家大院的门和整体建筑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四、小结
门是内外空间分割的标志,是迈入室内的第一关和咽喉,因此,又将一家一户称为“门户”,门是房屋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又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三篇:【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民俗文化展》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民俗文化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民俗与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民间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从总体上来看,它包括民间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民间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总体表现。使它的学科意义不仅是对象上的,亦是方法上的。民间美术则是民间固有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下的创造,它不仅是美的欣赏品,而且是民间文化的体现,是民间文化心理和文化面貌的标志。
如果研究民间美术,将它从整体的民间文化中抽出,仅仅进行单一的视角的研究,则视野必然会变得狭窄,只有把民间美术放入民间文化的范畴进行总体研究,才能进入深层,扩展新领域,才能充分显现其意义与价值。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美术已经成为美术创新的一个重要范本。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2、过程与方法: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了解民俗文化的多元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难点: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组织学生,调动情绪,查看课上使用工具。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大地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形成了“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钟敬文语)。它流传在老人们的口中,存活在孩子们的童年游戏中,反映在人们日常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远古、今朝和明天……(设计意图:给出准确定义,使得学生了解民俗的方向,不要固定在生活的区域内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讲解能力。)
二、课堂发展
1、简介一些节日民俗文化:
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例如:年画、剪纸、皮影等一系列民俗活动和民俗风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什么样的民俗和我们息息相关,广泛探究讨论。
(1)贴春联
(2)贴窗花和倒贴“福”字(3)年画(4)守岁(5)爆竹
(6)拜年(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学习与讨论,训练学生逻辑思维与迅速反应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民间艺术品蕴藏了哪些民俗文化:吉祥的图案和颜色隐喻吉祥安康欣欣向荣美好愿望,红色是我国人民喜庆色彩。(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美术基础,对不同的方式有新的认知体会和感受。)
三、课堂活动
1、策划民族文化展,从而唤起我们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
2、策划在班级、学校或社区举办一次民俗文化展。
四、课堂总结
我国各民族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我们可以实地考察当地的民俗文化,也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还可以走访民间艺人,更加深入了解民间艺术。
第四篇:【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彩塑》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彩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程教学属于艺术课程教学的范畴,人文性和综合性是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本课程教学围绕彩塑这一艺术主题展开。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彩塑作较为系统的介绍。本课将以彩塑图片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彩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彩塑艺术的特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古今优秀的彩塑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制作彩塑作品的基本方法,了解一般的制作过程。在创作中体会彩塑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彩塑作品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和丰富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和民间艺术,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彩塑的基本分类和基本技法。
难点:利用所学彩塑的基本方法,创作出体现中学生风貌的彩塑作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通过赏析江苏无锡的“惠山泥天”和天津“泥人张”等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彩塑作品的独特的民间艺术特色。启发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同时,感受到民间艺术家们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们提高审美素养。
师:你们见过“泥人张”的作品吗?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彩塑作品?
导出课题:《彩塑》。
二、课堂发展
欣赏彩塑作品“泥人张”、“惠山泥人”图片。
1、什么是彩塑: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和而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
2、彩塑的分类:
(1)石窟彩塑图片:敦煌莫高窟。
(2)庙宇彩塑:辽代华严寺彩塑、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彩塑。(3)陵墓彩塑。
(4)民俗彩塑:天津“泥人张”、江苏“惠山泥人”。
3、彩塑的特点:
(1)造型特点:概括、简练质朴。
(2)色彩特点:浓重、艳丽、单纯、明快。
三、创作作品
1、教师演示福娃彩塑方法,基本方法:压、揉、搓、拧。(1)先用泥揉成一个蛋形,再在蛋形上面捏出虎头帽的耳朵。(2)用筷子轻压出福娃的脸型和眼窝。(3)彩绘之前把晾干的福娃涂成白色。
(4)彩绘完成后,可用棉花蘸红色粉笔末搽出福娃的红脸蛋。
2、根据老师演示的方法创作同学们喜爱的动物或卡通形象,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导。
要求:
(1)造型有创意。(2)注意色彩运用。(3)制作方法活学活用。
四、课堂展示
通过自评、互评,师生间的互相评价,找出成功与不足大家分享。
五、课堂总结
彩塑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同学们热火朝天的制作,老师能深深地感受到,在动手动脑的彩塑创作中,你们的能力得到锻炼,希望以这堂课为契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做一个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小使者。
第五篇:【新版】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我们在一起》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我们在一起》教学设计
水墨人物画
设计理念:
水墨人物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画面灵动具有生气,笔墨变化多端。作品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能让看到的人产生共鸣,心情愉悦。《水墨人物画》的教学重点不在于学生能把墨色浓淡运用到什么地步,能将人物画得多么像,重点是要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能专注地把自己想表现的人物表现出来,大胆创作。
课前准备:
师:课件准备一些人物画的示范图片资料短片、及学生需准备的材料。生:生宣、水、颜料盒、墨、毛毡、毛笔、水桶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水墨人物画的基本表现形式,及悠久的历史底蕴。
2、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
3、启发学生具有水墨人物画的审美情趣和创作的欲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能说说你好朋友的模样吗?(生:短头发、个子不高、瓜子脸……)我们何不趁这个机会把你的好朋友展示出来呢?现在老师有几张空白的宣纸,谁想要把你的好朋友画给同学们看呢?要尽量用简洁的手法表现。(教师提供相关的毛笔、墨汁等材料。学生还没有接触过水墨人物画的技法,因此所用的方法必定需要自己摸索。)
2、在学生感受过水墨画后提问:我们以前画画所用的材料有水彩笔、蜡笔、铅笔等„„今天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什么?(生:墨汁、中国画颜料、宣纸、毛笔等)根据我们绘画所用的材料和所画的对象,可以给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取个名字吗?(生:水墨人物画)
3、学生创作好自己的作品之后,师用实物投影的形式展示出来。先让作者自己讲讲对绘画过程的感受以及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再让其他同学来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此时对水墨人物画的理解。最后教师作简单评价,学生展示的作品教师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学生充满自信。
二、我学会了比较
1、水墨人物画与素描人物画的对比
①课件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画和一幅素描人物画,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同学们,你瞧一瞧,更喜欢哪一幅?说说你的理由。(有的学生认为素描好,看起来很像照片;有的学生认为水墨人物画好,看起来挥洒自由,不死板,用的是墨等)
②进一步观察分析,得出水墨人物画与素描人物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黑白的色调,都是人物画都有表情、动作等等。
不同点:素描像真的,有立体感,但表现手法有些沉郁,略显死板;水墨画看起来有明显的浓淡墨色变化,看起来湿润,好像水还没有干似的。另外还有两者之间所用的工具、纸张、篇幅之间的差异(一般水墨画的篇幅比较大)。
三、表现形式的讨论
1、讨论水墨
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理解“水墨”二字的?师生交流概括:水墨,即水与墨的融合。根据水与墨的混合比例看,可以分为焦、浓、重、淡、清五个层次。(师展示“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你能在三幅作品中找出这些墨色的位置吗?你能试着说说为什么要放在那些位置吗?(课件展示:课本上几位大师的作品及相关资料)
2、找找水墨人物画中点、线、面的分布情况除了要注意墨色的浓淡之外,你觉得还需要注意什么?(生:要注意线条的粗细)师,谁看出来哪一部位的线条比较细?(面部、衣服的褶皱处)水墨画中除了用线条,还用到了点与面,请学生找出相应的位置,并说出自己的一些理解。
3、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1、同学们,你们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水墨人物吗?你能通过想象画出来吗?好,现在同学们可以开始动手了。(播放课件音乐)
2、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个别交流。
五、作品展示 好,我们现在来搞个画展,哪个小画家要展示你的作品呢?请学生自评、互评,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好的,同学们可能认为画面整洁、像、有动态、有墨色的层次变化,有适当的背景,还有落款等……)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人物画人当然是主题,也少不了与人物相匹配的环境。墨色的层次,点线面合理运用,会给画面带来灵气和韵味。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已对水墨人物画的技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希望同学们课后能通过自己的创作,对水墨人物画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