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业形势的心得体会
就业形势的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就业形势的心得体会(共2篇)12月16日,我很荣幸的能去听赖副书记所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报告。这次听讲报告,让我了解了当今社会的就业信息,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明白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应该如何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才可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赖副书记给我们说了四大点。首先是今年广西大学生的就状况,今年的毕业生有11.6万多人,其中高专生有7.5万多人,这么多人同时毕业,其中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学生为了让我们赢在起跑线上,朝着规范化、全程化、专业化和住处化的方向迈进,同时也对毕业生后期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和完善,建立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对毕业生做就业指导培训工作,让我们及早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然后明年大学生就业市场预测,到明年7月,全国的高校毕业生有611万人,而我院有2900多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今年还发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沿海省份和发达地区,许多企业纷纷倒闭。广东东莞市一夜之间XX多家鞋厂倒闭;亚洲最大的玩具厂倒闭,6000多名员工失业;而有些小企业,连人带设备一夜之间蒸发。这些事实,有一个个数字告诉我们,当今社会的形势是就业难失业易。如果没有本领,想在这个社会扎根立足是很难的。所以在大学时,我们就应当学好专业课程,有了扎实的地基,日后才能建成高楼。
可是,光学好知识是不够的,赖副书记告诉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有两大难题。一是实难:大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要求脱节,或者是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上大学后,课程减少,使很多时间空余出来,部分大学生不能适应,一下失去奋斗目标,日子也是得过且过,上网、睡懒觉已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虚度了不少光阴,错过了锻炼自己与社会接轨的最好机会。二是虚难:心态矫正问题。这是个关键但也是个最痛苦的问题。现在的大多数大学生,在就业时都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觉得自己是个大学生,不找份体面轻松待遇高的工作对不起自己,可是这样的工作,自己又没有能力胜任。所以不少大学生面临着毕业既等于失业的状况对这两大难题,学校方面做了不少调整工作:首先,更进一步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适时及时地高速学院就业工作的战略重心,主动出去,积极沟通,整合用人单位,努力提高就业水平和质量。
听了赖副书记的就业形势报告,让我对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认清形势,端正就业观念,刻苦学生,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空闲的日子里,多去了解社会,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要热爱自己,但不能随心所欲,不守规矩,应做个守诚信、崇尚吃苦耐劳精神的大学生。在此同时,我们也保护好自己,要谨防诈骗行为,以防误入歧途,希望在两年后的毕业之时,也是我报效祖国社会之日。感谢赖副书记给我上了大学以来最生动的一课。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为作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而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加油吧![就业形势的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就业形势的心得体会
就业形势的心得体会
12月16日,我很荣幸的能去听赖副书记所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报告。这次听讲报告,让我了解了当今社会的就业信息,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明白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应该如何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才可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赖副书记给我们说了四大点。首先是今年广西大学生的就状况,今年的毕业生有11.6万多人,其中高专生有7.5万多人,这么多人同时毕业,其中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学生为了让我们赢在起跑线上,朝着规范化、全程化、专业化和住处化的方向迈进,同时也对毕业生后期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和完善,建立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对毕业生做就业指导培训工作,让我们及早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然后明年大学生就业市场预测,到明年7月,全国的高校毕业生有611万人,而我院有2900多人[就业形势的心得体会(共2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今年还发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沿海省份和发达地区,许多企业纷纷倒闭。广东东莞市一夜之间XX多家鞋厂倒闭;亚洲最大的玩具厂倒闭,6000多名员工失业;而有些小企业,连人带设备一夜之间蒸发。这些事实,有一个个数字告诉我们,当今社会的形势是就业难失业易。如果没有本领,想在这个社会扎根立足是很难的。所以在大学时,我们就应当学好专业课程,有了扎实的地基,日后才能建成高楼。
可是,光学好知识是不够的,赖副书记告诉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有两大难题。一是实难:大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要求脱节,或
者是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上大学后,课程减少,使很多时间空余出来,部分大学生不能适应,一下失去奋斗目标,日子也是得过且过,上网、睡懒觉已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虚度了不少光阴,错过了锻炼自己与社会接轨的最好机会。二是虚难:心态矫正问题。这是个关键但也是个最痛苦的问题。现在的大多数大学生,在就业时都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觉得自己是个大学生,不找份体面轻松待遇高的工作对不起自己,可是这样的工作,自己又没有能力胜任。所以不少大学生面临着毕业既等于失业的状况对这两大难题,学校方面做了不少调整工作:首先,更进一步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适时及时地高速学院就业工作的战略重心,主动出去,积极沟通,整合用人单位,努力提高就业水平和质量。
听了赖副书记的就业形势报告,让我对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认清形势,端正就业观念,刻苦学生,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空闲的日子里,多去了解社会,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要热爱自己,但不能随心所欲,不守规矩,应做个守诚信、崇尚吃苦耐劳精神的大学生。在此同时,我们也保护好自己,要谨防诈骗行为,以防误入歧途,希望在两年后的毕业之时,也是我报效祖国社会之日。感谢赖副书记给我上了大学以来最生动的一课。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为作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而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加油吧!
篇二: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心得体会
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到了大四的年纪,可能就业这一话题很早之前就被提上了议程,但是当真正要面对它的时候,才觉得困难重重,压力倍增。面对现如今如此浩瀚的求职人群和激烈的竞争压力,我也不得不说自己真的需要好好做准备了。于是我上网百度了近年的就业形势,再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大致为自己以后确定一个方向。我坚信没有目标是可以容忍的,因为你可以在前进的道路上寻找,但如果你连所谓的方向都失去了,那么留给你的只有迷茫和无助。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一直都是老大难的问题,不可否认,除了客观的因素之外,作为主体的我们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由于此造成了大学生毕业没有工作,然而社会能够提供给毕业生的工作却因为毕业生自身素质的确实而不能胜任这种两难的局面。当然这也不完全是单方面的问题,人口的暴涨跟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也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的压力,同时,高等教育有精英化向平民化的转变也使得很多职位的空缺,无人填补,因为素质的缺陷,这是令人无奈的事实,拿我们英语专业来举例子,据我所知,英语专业对高精尖领域的翻译人才一直停留在急缺状态,高级的同声传译也是如此,但能培养出这类人才的院校放眼全国也就那么几所,这也是令人汗颜的事实。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他们一时接受不了如此之大的转变,大学毕业生可能变得一文不值,在找工作的时候可能要从十分底层的工作做起,这使他们经历十分巨大的心理落差。所以高不成低不就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怪相。同时也是大学生不成熟的就业心态造成的恶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业的分工也精细起来,对于招收员工的要求也逐渐高了,所以造成了现在社会人才市场竞争场面变得热火朝天起来 ,每到就业季度,这里就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择业者,就业者,这足以证明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和
[就业形势的心得体会(共2篇)] 紧张.所以作为快要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将面临着很繁重的压力,而在我们认识了这一严峻的课题,我们就得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只有正确地认知就业形式,分析就来形式,我们才能更好地为自己迈出
2.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3.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之,就业问题一直是毕业生面临的最难的问题之一。做为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不应该被这样的现状所吓倒,要知难而上。认清自己的方向,坚定信心不动摇,以自信、自强、自立的形象迎接挑战。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结合自己专业的特点,早作准备,未雨绸缪。争取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让自己在毕业季的求职道路上一帆风顺,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实质性贡献!
第二篇:就业形势的心得体会
12月16日,我很荣幸的能去听赖副书记所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报告。这次听讲报告,让我了解了当今社会的就业信息,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明白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应该如何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才可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赖副书记给我们说了四大点。首先是今年广西大学生的就状况,今年的毕业生有11.6万多人,其中高专生有7.5万多人,这么多人同时毕业,其中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学生为了让我们赢在起跑线上,朝着规范化、全程化、专业化和住处化的方向迈进,同时也对毕业生后期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和完善,建立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对毕业生做就业指导培训工作,让我们及早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然后明年大学生就业市场预测,到明年7月,全国的高校毕业生有611万人,而我院有2900多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今年还发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沿海省份和发达地区,许多企业纷纷倒闭。广东东莞市一夜之间XX多家鞋厂倒闭;亚洲最大的玩具厂倒闭,6000多名员工失业;而有些小企业,连人带设备一夜之间蒸发。这些事实,有一个个数字告诉我们,当今社会的形势是就业难失业易。如果没有本领,想在这个社会扎根立足是很难的。所以在大学时,我们就应当学好专业课程,有了扎实的地基,日后才能建成高楼。
可是,光学好知识是不够的,赖副书记告诉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有两大难题。一是实难:大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要求脱节,或者是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上大学后,课程减少,使很多时间空余出来,部分大学生不能适应,一下失去奋斗目标,日子也是得过且过,上网、睡懒觉已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虚度了不少光阴,错过了锻炼自己与社会接轨的最好机会。二是虚难:心态矫正问题。这是个关键但也是个最痛苦的问题。现在的大多数大学生,在就业时都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觉得自己是个大学生,不找份体面轻松待遇高的工作对不起自己,可是这样的工作,自己又没有能力胜任。所以不少大学生面临着毕业既等于失业的状况对这两大难题,学校方面做了不少调整工作:首先,更进一步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适时及时地高速学院就业工作的战略重心,主动出去,积极沟通,整合用人单位,努力提高就业水平和质量。
听了赖副书记的就业形势报告,让我对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认清形势,端正就业观念,刻苦学生,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空闲的日子里,多去了解社会,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要热爱自己,但不能随心所欲,不守规矩,应做个守诚信、崇尚吃苦耐劳精神的大学生。在此同时,我们也保护好自己,要谨防诈骗行为,以防误入歧途,希望在两年后的毕业之时,也是我报效祖国社会之日。感谢赖副书记给我上了大学以来最生动的一课。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为作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而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加油吧!
第三篇:就业形势
2016第一季度就业形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按行业来看,“互联网+”的跨总体来看,2016年第一季度劳动力市场呈现供给不足的格局,就业景气程度下跌,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具体而言,CIER指数从2015年第四季度的2.09下降至1.71,这源于2016年第一季度企业招聘需求人数环比基本持平,然而求职申请人数明显增加所致。剔除长期趋势和季节因素的影响后,2015年第一季度到2016年第一季度CIER指数则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就业景气程度没有出现缓和。基于CIER指数的预测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CIER指数继续下行的概率很大,但下行幅度将比本季度趋缓。界融合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推广对高新科技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体现出较好的就业形势。传统加工制造业经过就业市场的长期积累,人才存量及供给量较多,就业形势相对较差。
2.2016年第一季度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CIER指数仍旧保持依次递减的趋势,东部地区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和地域优势的影响,就业景气指数始终领先其他地区。而西部企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的能源或传统加工制造行业,受到政策调整影响,就业形势相对较差。
3.分不同城市来看,一线、新一线城市仍旧能给新兴产业带来旺盛的发展机会,就业景气程度较高;而三线之下城市的招聘需求同比大幅降低。
4.按照企业规模的分类来看,小微型企业的就业景气指数相对较高,并且人才招聘需求数量较多;而已经进入稳定期的大中型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较低,需求人数总量方面要明显低于小微型企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差。
5.按照不同企业性质的分类来看,CIER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国企、外商独资、上市公司及事业单位。可以看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就业景气有较大的影响。
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继续呈现下行趋稳的发展态势。中国领先职业发展平台智联招聘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推出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反映就业市场的整体走势。该指标采用智联招聘(zhaopin.com)全站数据分析而得,通过不同行业、城市职位供需指标的动态变化,来反映就业市场上职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的变化,从而起到监测中国就业市场景气程度以及就业信心的作用。
毕业生就业最新政策解读2016发布时间:2016-03-21
创业,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多数人的选择,对于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最新政策解读,欢迎大家踊跃参考阅读。
去年十一月,教育部下发《通知》,全力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明确提出:“积极拓宽重点领域就业渠道”,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了5个就业方向。
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引领和服务保障,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就业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等基层项目。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发实施社区服务、健康养老等新项目。积极推进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促进政法专业毕业生就业。
2.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开拓就业岗位。各地各高校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就业。要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向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输送毕业生。要结合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开拓就业岗位。要结合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引导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就业创业。
3.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新兴领域就业。各地各高校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挖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创造的就业机会。要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金融保险、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社会工作、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就业。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需要,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研发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等领域就业。
4.继续做好高校学生征兵工作。各地各高校要与兵役机关密切配合,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及早部署2016年高校学生征兵工作,认真落实大学生征兵任务。逐项落实各项政策,重点落实好退役高校学生士兵专项研究生招生计划、新生宣传单、复学升学、就业创业等政策。逐校落实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逐人开展宣传动员,办好“网上咨询周”、“征兵宣传月”等活动,对大学新生、在校生、毕业生等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动员,确保高校学生征兵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5.支持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中小微企业是增加就业的主体,各地各高校要会同有关部门完善落实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要针对中小微企业特点,主动组织中小微企业集中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引导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要持续关心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就业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跟踪服务、定期回访等方式,帮助解决工作和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心。
今年2月2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保持今年就业的形势稳定,在2016年的就业当中,人社部还会采取以下政策:
一、要把就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协调推进,更多的创造就业岗位。
二、多措并举,采取多种形式妥善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当中职工的安置工作。
三、继续实施大学生的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努力做好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就业工作。
四、继续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就业创业的能力和职业转换的能力。
五、继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六、继续做好公共就业服务,特别是加大网上的服务力度,为广大就业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岗位成才的先进典型的具体实例
大学生创业就业技能素质要求2016年09月12日
大学生如何做好就业创业的准备
第一:培养职业精神
1.培养全力承担社会责任的生命境界,敬业、勤业、立业、创业。
2.培养职业良心,诚实守信,尽职尽责,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3.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学会自我勉励,即使未能达成目标,也因自己付出了足够的努力而自豪。
4.养成珍惜时间的职业习惯,当天的事情当天做完。
第二:培养口头交流与演讲能力
1.学习一对一交流,在学校就锻炼一对一的交流技巧。
2.学会当众演讲,可以在上课提问演示等环节中锻炼。
3.视频演示,至少在一门课上制作过powerpoint文件,并在一些小型会议上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三:学会与他人共事
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意识地去寻求与教授、同学、学生组织的伙伴以及在兼职或学习中遇到的各种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2.团队合作,你能在不同的团队环境下与人合作。
3.教学相长,至少有3次教学的机会,并成功帮助他人培养关键的技能。
第四:学会影响他人,做一个能够影响人的人
1.高效管理,在社会工作中有效的管理过至少3名以上的“员工”。
2.成功销售,至少有2次经历说服他人购买一个产品或捐款等等。
3.明智地进行政治活动,参加过一次学生组织的活动和一次学院级别的活动,并在其中参与某种决策过程。
4.有效的领导,至少在一个现有的机构里或团队项目中担任主要的领导职务。
第五:学会使用定量工具
1.使用数字,能够完成工作领域中将要面对的任何普通的计算问题,包括指定与调整计划的预算。
2.使用图表和表格,每当你看到一堆数字时,你能将它们用图表或表格的形式显示出来,并用它们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使用电子制表程序,当你看到大量需要分析的数据时,仔细想象如何用电子制表软件来处理,你能安装电子制表软件并制作表格和图表。
第六:学会提出与回答恰当的问题
1.发现偏差,每当你读到或听到某些信息时,立刻问自己这些信息的背后动机是什么?以及能做些什么来检验其准确性。
2.注意细节,你能“读懂”自己拿到的文件,并判断问题的前因后果。能抓住一个文件里的每一个要点,或找出事情所有的原因和意义。
3.运用专业知识,你能够做出专业解释和检验解释,并以它们为基础对你自己的生活进行预测。
4.评价行动与政策,能以具体的标准指定目的,帮助评价自己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表现。
第七:与他人分享的愿望
作为创业者,一定要懂得与他人分享。一个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的创业者,不可能将事情做大。对一个公司而言,分享首先是内部分享,具体到公司员工身上,就是需要老板与员工共同分享。当老板舍得会出,舍得与员工分享,员工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都从老板这里得到了满足。员工出于感激,同时也害怕失去眼前所获得的一切,就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自我实现,为老板做更多的事,赚更多的钱,做更在的贡献,回报老板。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正向循环,良性循环。分享不仅仅限于企业或团队内部,对创业者来说,对外部的分享有时候同样重要。对 一个公司的经营者而言,不管在什么时候,对他的生意伙伴都是一句话:有钱大家赚。分享不是慷慨,对创业者来说,分享是明智。
第八:自我反省的能力
反省其实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创业既然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创业者就难免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犯错误。反省,正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前堤。对创业者来说,反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有没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具备不具备反省的精神,决定了创业者能不能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能不能改正所犯的错误,是否能够断地学到新东西。
大学生如何做好就业的准备
大一:
1:抓好基础课的学习,突出自己的特长
2:积极参加社团、校园活动、相关比赛
3:竞选社团、班级职务,锻炼自己
大二
1:英语、计算机、普通话学习
2:专业课学习
3:礼仪素养和形象塑造
4: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不一样的世界
大三:
1:职业技能准备
2:参加团队社会实践
3:通过实习、兼职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和专长
大四:
1:简历的结构和制作
2:专业技能的工作经验准备
5:就业信息的收集
6:求职和面试方法与技巧
对于刚出社会的大学生,摆正心态很重要,无论自己所读的专业是热门还是冷门,都应认真对待学业并顺利完成,大学所学专业对以后工作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学习的态度也决定了处事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积极上进的心态是终身受益的。
大学生就业创业应具备的素质
(一)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特征: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应具有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品质;其次,要正直、守信、有责任感;具有敏锐的商业意识和自我实现欲和创新精神;具有团队意识。
(二)创业者应具备的智慧潜能:大学生创业在知识方面,应具备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非专业知识,及相关的商业知识、法律知识和一定的管理知识。
(三)创业者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在开始创业或创业过程中必须不断培养和提高自我综合能力,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四)创业者应具备风险投资常识
二、大学生如何准备创业能力、素质和条件。
当今社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调整好心态,掌握好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抓住机遇,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艰苦的尝试,勇于在实践中磨练,成为新的创业者。(一)掌握伴随创业过程的进展创业者心理的变化
伴随着创业过程的进展大学生创业者心态一般会发生如下变化:由起初的兴趣、特长和爱好→目标和热情→团队工作的乐趣→梦想和理想化的前景激励→接下来是挫折、怀疑和信心的反复摧毁和重建;最后是重新评估和对目标和自身的再认识→责任→新的乐趣和兴奋点。
(二)根据学习过程积极准备,不断完善提高创业能力、素质 1.大学生创业需要在校期间有意识做好准备。
有创业志向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在树立崇高理想的基础上,和实际学习目标结合起来,不怕困难和挫折,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培养健全的体魄。
2.大学生创业需要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
大学生在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业才能时,要通过创业实践来增长才能,也要通过在创业过程中的竞争和自我否定增长才能,以求得创业才能的综合性提高。
一、大学生步入社会应具备的素质
大学生步入社会后,首先应具备的主体能力素质是什么?这种主体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即指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心理、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能较快地认识、了解和熟悉外部环境,并使主体与客体协调一致的能力素质,它主要包括:
1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与学校相比,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际关系都有着很大变化,这些变化难免会使那些心存幻想、踌躇满志的毕业生造成心理反差和强烈冲突,这时,心理的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要克服心理障碍,使自己在心理意识上与外部环境取得认同。2独立生活能力。参加工作后,往往要自己处理衣、食、住、行等全部事务,对独立生活能力要求较高,这是毕业生无法回避的一种能力素质训练。
3人际交往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挥是适应环境的关键。不善于与人交往,就难以与人沟通,就难免将自己封闭起来,以致带来诸多烦恼与痛苦。
4应变能力。毕业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工作岗位上所需的全部知识和能力,只有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思想行为方式,才能使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要使自己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还需要有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素质包括:
1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实际中,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即是实际工作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毕业生本人顺利成长的基本条件。
2动手操作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文字、图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以理工科毕业生这种能力要求更突出。这也是检验一个毕业生创造能力优劣的重要手段。
3组织管理能力。把工作岗位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要素科学地组织起来并有效地完成所担负的任务,这种能力不仅领导干部应具备,毕业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也应具备,这是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必备的能力素质。
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两者是紧密联系的,适应是为了创造。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毕业生走向成功和成才之路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当代大学生应注重这两种主体能力素质的培养。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最基本的人生课题。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1.高度重视培养成就动机“动机+智商=成功”。现在不少大学生缺乏“巅峰体验”,原因是没有全力以赴去做某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心理学家麦克里兰提出“成就需要理论”,其要点为:
1)具有高度成就动机的人是可以培养的。有了它,就拥有三种最重要的东西: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2)具有高度成就动机的人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资源。
2.将成就动机转化为现实追求--P.T.战术所谓人才包括两种:普通型(P)和特长型(T)。理想的情况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即日常的学习、工作,合乎规范,又在某一两个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建立自己的信誉。信誉是将高成就动机要转化为现实成功的关键。如果你能够找到自己的特长并创造条件把它发挥出来,你就能够逐步赢得自信,取得成功。
3.保护你的小环境一份关于大学生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指出: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成绩相比,如果前者不是更加重要的话,至少是同等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关心别人的意识。一个孤芳自赏的人不可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大学生应着力培养周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4.正确面对现实的自我和挫折感,真正站在顶峰的总是少数人,因此成功感总是相对的。人生难免有很多挫折。面对挫折,必须做到: ①重视自己,接纳自己。如果不能接受自己,就不能真正的发展自己。
②要有一个正确的行为模式:集中精力去干你手头的事并尽力干出最好的结果;当在某个问题上无进展时,要有一种补偿能力,开辟新的领域;当你处在下滑阶段时,一定要稳住。一个人受挫之后,一定要保持沉着和理智,即“平常心”。因为有竞争就有胜败,无论如何都要输得起。
三、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已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反映,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要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其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第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
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掌握一技之长,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
第四篇:就业形势
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余万
袁贵仁说,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明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并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
“虽然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明年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主任司益磊,16日在浙江宁波参加“2009秋季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启动仪式时说。
“ 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把这个群体形象地称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
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不同的统计资料都表明,“京、沪、穗、深”曾一度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之地,大连、厦门等二线沿海发达城市次之。如今,在大城市生活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却使“事情正在起变化”: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
应正确分析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不要被热门的假象所迷惑,导致就业定位发生偏差;在“热门”专业的就业竞争中,个性与特色十分重要,因此要在择业准备中突出个性和针对性;“热门”专业学生要准备跨专业就业,一般而言,当下的“热门”专业主要是工作环境不错,但竞争也很激烈的专业,一些热门专业学生不愿意放弃“热门”,这也导致了他们的就业难。
未来几年里,还有哪些缺口专业?热门专业有哪些?高等院校作为人才输出机构,未来专业设置应该如何规划呢?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和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提供的相关材料,独家发布2010高校就业趋势预测:总劳动力富余,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小,农业缺218万,工业缺1220万,第三产业缺口325万。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预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在劳动力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劳动力大量闲置现象。
但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9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第一产业:2010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是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数据,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数字最
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为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从2003年第一批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以来,就业难的问题每一年都会被舆论拾起,成为人们众说纷纭的焦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2009年学子们在为工作奔波忙碌时,对前景似乎比以往更加迷茫。大学生面对就业市场众生相,无奈之余,只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高学历,却敲不开企业的大门
本科生遍地都是,硕士生也没那么稀罕,博士都扩招了,所谓的高学历还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吗?不看学历看能力,学历只不过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很久以前人们这样说。时过境迁,曾经被人们看好的高学历在今天似乎怎么也敲不开企业的大门。
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
根据麦可思对2010年考研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34%的人选择考研的理由是“就业前景好”,在众多考研理由中位居榜首。然而,研究生的就业前景真如学子们想像中那么好吗?在论坛上,有一位网友发表了“我是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 的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其他网友的共鸣。在2009年各大媒体不时爆出研究生找工作屡吃闭门羹的事件,学子这边手持高学历期盼企业能够多看自己一眼,企业那边挑挑拣拣到头来还是弃之门外。
就学历来讲,研究生在求职中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位置。同样在论坛上,一位HR这样说:“我们公司只有研发部门才招研究生,其他的岗位还真是没有这个必要;如果要读研究生,那就读到博士,这样出来才会有‘销路’。”
选择考研,学子们本想以此为就业拓宽道路,期待获得可以给自己增重的学历砝码。然而,当他们走出象牙塔再次面临就业的时候,却发现学历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已大大缩水。招聘洗碗工,要求本科学历。
2009年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要招聘一名高学历的洗碗工,其条件之高被网友怒称“这是对国家学历的藐视!”虽然在舆论的压力之下,招聘方修改了苛刻的招聘条件,丰富了工作内容,可被伤自尊的网友还是“穷追不舍”。相比之下,有些网友则显得“淡定自如”,51job论坛网友“时间换空间”回帖说:“听到这样的消息,15年前愤怒,10年前麻木,5年前呵呵一笑!” 另有网友则在高唱“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你要求贪婪我只能懦弱”。这一事件,不仅直射学子就业难,同时也使学历贬值的问题凸现出来!
学历贬值,大学真的无用?
当所有看似残酷的事实集中呈现我们眼前时,人们很容易草率的得出结论,读完大学,有了学历依然很难找到工作。学历贬值、大学无用论便在学子们的脑海中应运而生。前不久,“熊猫烧香”的作者李俊提前出狱,国内一些知名IT公司得知消息后纷纷向他发出邀请函。李俊因“毒”得“名”,“熊猫烧香”虽不是为“名”而作,却让大众看清这位连高中都没有考上的水泥工艺技校生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天赋。早年李俊曾在北京、广州等地闯荡过,无一例外地被数家网络安全公司因学历低而拒之门外。在51job论坛上的一项调查显示,43%的人曾遭遇过“学历歧视”,位居各种常见就业歧视的前列。
高学历敲不开企业的大门,除了埋怨社会的不公,企业的苛刻,大学生能否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敲门”方式存在的问题呢?在采访德勤华东区校园招聘经理胡艳红时,她一再强调:“德勤非常看重应聘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许多大学生以学不到东西为由挥霍四年的青春时光,或者为拿一纸文凭而晃晃度日,面对HR的“火眼晶晶”,这样的学生定会“原形毕露”!
高学历敲不开企业的大门的原因之一,不是学历贬值,而是学历的“含金量”降低!学生在校不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实习时不积累为人处事能力,再高的学历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一张象征意义的白纸而已。
2、就业难,纷纷回炉短训
2009年9月末媒体报道“哈尔滨大学生‘回炉’短训就业受宠”,新年伊始,广东曝出“技校生就业好过大学生”,“企业争抢技校毕业生,造成人才提前‘脱销’”等类似的新闻。即学即用的技校培训PK“华而不实”的大学教育,学子们心寒之余,不得不“识时务者为俊杰”,纷纷加入“回炉”培训的行列。
曾经有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大学生“回炉”技校是一种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然而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凸显,大学毕业生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回技校“充电”的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同,“回炉”大学生也从当初的“个别现象”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群体。技校生受宠,大学生“回炉”,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却需要技校的“镀金”才能真正发射光芒。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解释这一“反常”现象时说:“技校、职校不可能替代大学教育,当大学毕业生纷纷回潮读技校寻找就业出路时,拷问的不是教育体制,更深层次折射出的是当前经济结构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完善导致一些重要产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有限,社会上需要大学毕业生从事的白领岗位不足。”
3、有工作,却与农民工同酬
挣扎在职场中的大学生千辛万苦找到工作,还来不及庆幸自己拿到了众人相传的2000元薪酬的市场价,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无疑又一次刺伤了学子脆弱的心灵。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龄的青年农民工的工资分布进行对比,都是“千元档”,甚至青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 社科院的这一统计也许是无心之举,可已经觉得倍受歧视的学子们这下似乎又被揭了伤疤。媒体上沸沸扬扬的炒着“大学生与农民工同酬”,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也表示:“部分青年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较早,积累了经验技能,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力,可能会与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就业竞争关系。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 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一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1 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
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 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 ,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应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面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客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因素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室必要的。
二 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在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密切相关的。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的选择方位较之其他地区多,这也成为就业者选择的原因。
三 价值取向: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各单位的薪资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只有少部分单位存在降薪的现象。大多数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都表示,岗位薪资不可能高于招聘薪酬,但会基本保持原有水平。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求职者应对人力资源市场和薪酬采取主动迎合态度,针对现阶段形式自身作出相应调整。
我们大学生的择业观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变的冷静理智,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06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100万家,占全部企业的99%,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是我们大学生的主力军,其企业具有更多的创新和更新能力,我国加入wto后对大学生求职择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四 大学生应加强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坚持理想教育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道德修养在掌握的所学专业要求的各项准予技能重点培养学生适应心环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二)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目前的社会强调的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勇于挑战,不怕失败,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只要我们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心态,正视社会适应社会,你就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将会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合适的环境,大学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大学生本身应对就业只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就业中有立足之地。”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
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
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企业倒闭,失业人员增多。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之下,截止去年年底,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约有670万就业岗位蒸发,使失业人数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中国就业形势已十分严峻,估计2010年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四分之一。
4。海外归来学子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冲击加剧。
近几年来,留学生回国潮一浪高过一浪,直接挤压国内大学生就业空间,这些海外学子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各国法律制度等比较了解,在国外多年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驾驭各国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差异的能力比较强,竞争力较强,是国内大学生就业强劲对手。
5。用人单位误区过分关注文凭性别歧视 生源地域歧视 过分看重工作经验:2 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1)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2)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4)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5)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五 总结
大学生应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了,树立理性的就业观,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劳动者来对待;应该考虑到基层就业;对薪酬的估计应该比较客观;把精力放在提高综合素质上,努力所自己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还要特别注意职业规划,因为,大学生要想选择理想的职业,并有所作为,就必须在一入学时就自觉地把学习同今后的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我们大学生不应该是就业的弱势群体,不应该存在找不着工作的问题,只存在就业的地区、就业的行业、就业的起薪等这些方面的困难。
第五篇:就业形势
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00万,2010年达到610万,还有150万的历年未就业毕业生。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一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相信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 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社会竞争激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私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
问题。另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2.扎堆现象 :地区性扎堆和职务类扎堆。
专业扎堆现象在上面已经跟大家讲过了,下面就来说说就业单位扎堆和地区扎堆的问题。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作就业的首选,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的毕业生把外企当作就业首选的百分比高达29.85%,将近三分之一。其实,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另外,还有15.2%的高校毕业生把政府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人们通常会认为,那里的就业机会会很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地区就首先选择此类地区,从而形成了地区扎堆的现象。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象大西北,西藏等地区却没有那么抢手,其实这些欠发达地区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设,去发展。
3.就业定位过高
很对学生对于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对工作地点,工资待遇、日常休假等期望,影响了学生就业。
4.自身素质不够
还多学生有挂科现象,而且在大学里面参加活动较少,基本上除了正常的学习以外就没有干过其他的事情,接受锻炼比较少,达不到企业对大学生的最基本定位,一般学生只要能过六级、参加过一定得学生活动,学习成绩达到基本要求,就能够符合企业的基本要求,而且就业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而往往有好多同学达不到此标准,造成了就业困难。
5.家庭压力
好多同学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受到父母影响太大,然而父母对大学生就业的期待远远超过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标准,也是在另一方面造成了大学生定位偏差,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就业。
6.对于大企业国企的铁饭碗意识
很多同学在看到招聘企业的信息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问是不是国企或者大型企业,而不是细致的去了解一下企业的信息,受到了我们常说的铁饭碗意识影响,总想一劳永逸,从而导致了一些同学错失了不少就业良机。
7.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2大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一些;还有,城乡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们面临的是百年以来最好的机遇,中国将在他们这一代成为富强的世界大国,因此有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施展抱负。但在历史机遇的同时,当代大学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个大学生都将面对越来越快的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竞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展示了社会的活力;竞争就是优胜劣汰。面对就业竞争,大学生何以应对?何以立足?唯有自身的素质和过硬的本领为你说明一切。
一、大众化教育与大众化就业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大众化教育必然带来大众化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打破由国家包分配工作的观念和机制,正在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2005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已由计划经济年代的十几万人上升到338万人;2006年毕业生总数接近380万。按照国家教育部近几年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当年初次就业率为70%左右计算,可想而知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压力有多大。因此,高校毕业生必须提高求职意识和职场竞争能力,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型就业观念,即先求生存,后谋发展。眼下,“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就业难”又是相对的。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公布,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每年可增加就业岗位壹仟万个,特别是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十分缺乏。在这个职业大市场中,大学毕业生无疑是最优秀的群体。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位毕业生只要转变就业观念,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素质,一定能尽快地求得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
二、转变就业观念,强化自身素质
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是国家计划分配,即传统意义上的“包分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毕业生不能再等待国家包分配,而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我们主张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十分看重走出校门的必要磨炼;从人才的发展和成才规律来看,任何事业有成的人无一不是从基层、从工作第一线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华而不实只能是一事无成。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三、求职材料与就业渠道
求职材料是个人资料的精心组合,是个人身份的有效证件,是“通往面试的护照”。每个毕业生务必秉持诚信的原则,精心打造自己的这本“护照”,以便顺利的踏上求职之路。求职材料一般分为个人制作和高校统一格式两种,其内容基本包括求职信(或称自荐信)、个人简历、学校提供的成绩评语表以及在校期间各类获奖证书、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校内外社会活动的任职等。高校统一制作的还包括学校和专业简介。一份好的求职信应该是最有说服力、最能打动人的。信的格式要求规范,言辞要恳切,内容要实在,但不能千篇一律;信的长短要合适(以一页为准),特别要注意个人特色的表述,如个人特长,特别技能或特别之处。如能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有针对的写求职信更是上策。简历的填写,要求内容真实,突出专业特色和个人优势。要能清楚地表明你的学历、技能以及兴趣、志向等,表明你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待开发的潜力。
求职材料是求职的必要准备,是面试前的包装及面试的介绍信。接下来如何能顺利求职,首先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招聘用人的信息;信息的来源就是就业的渠道。就目前来说,获取就业信息的来源和渠道有下列几种形式:
1、利用实习机会,积极争取被实习单位录用;或在实习区域内寻找就业机会。
2、利用家庭和社会关系寻找就业机会。
3、通过政府人才市场,劳动职介中心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包括公务员招考和人才招聘会)。
4、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就业招聘会及相关高校内部招聘会寻找就业机会。
5、通过国家各级各类的人才招聘网及地方和教育网站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6、通过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的招聘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7、直接通过高校内设的就业机构或其他有效途径寻找就业机会。
在通过上述渠道获取你满意或感兴趣的信息后,路途远的,可先电话联系,然后邮寄求职材料或发电子邮件,并等待回音。路途近的,可电话联系后直接登门拜访,争取面试。面试是成功就业的最后一站,切记要把握好。面试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材料中介绍的自我。其次,细节问题上要特别注意文明礼貌,服装整洁大方,用心倾听,适时回答;回答时语言清晰、适中、有层次,最好是普通话。如果你做好了这些,祝贺你,用人单位已为你打开了大门。
四、社会关注与高校重视
大学生求职之路不轻松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和国务院更是高度重视。认为大学生就业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其次,在改革教育模式、调整专业设置、推进教育创新上下功夫;特别是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是其追求的最终目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走出校门的学子都是时代的弄潮儿,愿他们在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图变化、谋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预测2010年应届生就业形势仍严峻
高校的新生入学工作还在陆续进行中,2010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招聘就已提前启动,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明年的就业压力仍然巨大。
2010年毕业生的招聘大战在今年9月率先打响,众多名企争相公布了他们的最新招聘计划,其中四大会计事务所之首的毕马威最早公布了2010年的招聘计划,成为第一个公布详细招聘计划的企业,9月22日-24日,在复旦皇冠酒店将举行毕马威上海毕业生职业展会,受金融危机影响,毕马威2010届将新招员工约1700人,与2009届的近2000人(其中上海地区600人)的招聘规模缩减了约300人,毕马威中国人力资源主管合伙人吴丽莎说:“金融海啸来袭后,企业面对减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等各项人力资源的挑战,但是我们仍将继续投资于„人才计划‟。我们的员工总数按计划将在2010年超过10000人。”
此外,阿里巴巴集团今年的校园招聘会将于9月在全国包括上海、北京、南京、杭州、西安五地陆续召开,将有千名应届毕业生加盟企业。普华永道在过去几年中每年在全国招聘1500到2000名员工,其中上海招募的人数为400至500人。而今年他们也将在9月中旬制定出本年校园招聘的详尽计划和明细,9月底10月初即将召开大规模的校园招聘活动。
不过,招聘企业虽然来势不小,但是目前发布的职位数量偏少,高质量职位多在10月左右发布,明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们因此纷纷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上海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尽管今年2009届毕业生在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还算不错,但是这是举全市之力,出台了多种激励措施情况下的成果,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以及非常状态下的一年见习生制度等积累的就业压力,2010届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预计仍然巨大,形势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