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2 16:2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

第一篇:《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的重点和难点。

【时安排】1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祐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卷。黄异《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都久已不传。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椅编的《漱玉集》卷,辑录的作品最多。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2.李清照和“闺怨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3.写作背景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4.关于《醉花阴》

《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漫长的白日里,作者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看着那袅袅烟雾。季节正值重阳,气候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橱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得冷气袭人!词的上片,作者从“永昼”的无聊和“半夜”的寒冷方面写自己的孤单寂寞,来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她极力渲染白天、黑夜的时间都是那样难以打发,以委婉地表达自己对丈夫思念之殷切。下片继续着对时间的交代:写“永昼”“半夜”之外的“黄昏后”。作者为了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和打发自己的空虚生活,乃携酒去东篱观赏菊花。但其结果却是酒不能解愁,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黄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就更增加了内心的愁苦!这首词的总体风格是委婉、含蓄的,作者并不直接说出自己对丈夫的思念,而是巧妙地抓住了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以表达自己对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

.关于《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词的开头用七组叠字构成了三句话。“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突发事的刺激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恍惚、因若有所失而到处寻觅的状态。“冷冷清清”四字描写了她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很少交往的孤独寂寞的处境。“凄凄惨惨戚戚”则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这十四个字使李清照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人们称赞她连用十四个叠字是“造句新警”,是“创意出奇”,是“超然笔墨蹊径之外”。这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基调,以下作者便一层层地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天气忽暖忽寒,几杯淡酒哪里能抵挡住冷风的袭击,更不能消除心中的忧愁。正在她凄苦无奈时,又看到了空中飞过的大雁,它们是来自北方的旧时相识。作者想到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飘流困顿,寄寓异乡,这正是引起她伤心的原因。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这也可以说是对开头几句的阐释和补充。在词的下片又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黄花满地,当初盛开时可以插在头上,而如今花已枯萎,再也无人摘取。这是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最后,又从时间和天气上来写:白日漫长,她独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但是到了黄昏时候,又有秋雨点滴作响,这种景象,这时的情绪,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全词展现出的是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使人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李清照这首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提问】李清照一生的创作受到了哪些社会变迁、个人遭际的影响?

【明确】李清照生于北宋,父亲李格非兼通文史,母亲王氏也能文。李清照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自幼便具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早有文名。十九岁结婚,丈夫赵明诚当时在太学作学生。他们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建炎元年(1127)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于绍兴21年(111)在临安去世。-本所选的两首词,就分别展现了她前、后两个时期不同的生活内容和心灵世界。我们从中可以领会到时代社会的变化、个人的际遇对于作家创作的有力影响。

2.【提问】《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

【明确】作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丈夫深深的思恋之情,描写了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乃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所以,有人批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其实,感情的充沛、真挚,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她的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

3.【提问】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明确】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4.【提问】《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她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作者这时是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它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布置作业

.反复背诵这两首词,体悟词中意境。

2.完成“研讨与练习”

一、二。

第二篇:《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课前导学】

1填空:李清照,号 居士,代女词人。早期生活优裕,致力于 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遂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境遇孤苦。前期词多写 生活,词风,后期词多,沉哀凄苦,有时也流露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 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崇尚,提出“ ”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后人辑有《 》。(易安 宋 金石书画 悠闲 清丽婉转 叹悲惨身世 白描 格律 典雅情致 “词别是一家” 《漱玉词》。)

问答:课文所选的两首词写作时代是否相同?

解答:醉花阴写于前期,是写给丈夫赵名诚的,声声慢是后期的作品。

2醉花阴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的是什么,他的主旨是什么?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作者使用了比喻、烘托、设问等手法。

3读《声声慢》,整体把握全词的内容和写法。

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悼亡之悲、怀旧之哀、家国之痛。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

【易错辨析·强化能力】

1有人说:李清照的愁是因人瘦而愁,你同意这说法吗?

分析:单从字面上可能同意这个看法,但联系全词,看作者的深层的思想却不是这样。解答:因为“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 浓” 的情境。瘦因愁而生,愁因丈夫流落在外而生,可见全词抒写的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2.《声声慢》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的“憔悴”指菊花憔悴还是人憔悴,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解答:下片这几句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

【疑难点津·探究拓展】

1你从哪些信息知道作者在《醉花阴》中写的是思念丈夫?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2.《声声慢》中“寻寻觅觅”以下七组叠字分别写出了怎样复杂的感情?

这七组叠字可分三个层次:「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是第一个层次。这个遗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如今不复存在,所以她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分别为第二、第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达出来。

3.《声声慢》一词作于秋天,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 ”,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对“乍寒还暖 ”应该怎样理解?

分析:“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 ”,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至于“时候”二字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课内阅读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醉花阴一词中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试简要分析。

词里出现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接抒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用的是什么抒情方法?

这是一种乐景写哀的方法。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简析下片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愁情的?

作者是采用铺叙日常生活的方法来写自己的愁的。看到院子里满地堆积的菊花,由于有愁而无心去摘取,挨到黄昏时分,忽又下起细雨,雨滴从梧桐树叶缝隙间不断的落下,观景的她心绪的哀愁悲凉透过雨景跃然纸上。最后用一个反问句收束全篇,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愁之深重。

4.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有什么作用?

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了。正如她的词作《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所写:“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创新思维·突破难点】 课外阅读

1.山东济南市趵突泉公园里,建有李清照纪念堂,郭沫若题有一副楹联: 下面写有上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

请你补出下联: 答: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2.“梧桐”两句借用了唐代哪位名家的哪几句诗,有什么作用?

答:借用唐代温庭筠《 更漏子》的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点点滴滴”又与开头的“凄凄惨惨戚戚”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一字一泪,着意渲染愁情,缠绵哀怨,如泣如诉,极富艺术感染力。

3.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回答问题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情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词还是后期词,与她的婉约风格是否一致?

答: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的词,她的后期词虽然以写悲哀的婉约词为主,但也有不同于婉约风格的,这首词便是一例。此词又题为“记梦”,应该是南渡遭遇变乱后所坐,作者处在前途无望的环境里,幻想着精神上有一条可以寄托的道路,表现的是一种健举的气概。

【高考试题·实力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2005年北京卷)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答:[ ]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答:[ ]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7分)①D ②C ③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三篇:李清照词两首 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并且能运用到实际的鉴赏过程当中。

导语:唐宋词的创作中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趣的。但其作者多为男性,他们写的词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这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卓然不群的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的两首愁情词。

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更得知其为人。大家在下面查阅了不少李清照的资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诗文。那就请你们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学生畅所欲言)

二、作者介绍(学生总结,教师带过)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科苑创想旗下网站.·求知网·www.xiexiebang.com ·邮箱:g@woqz.com

·第1页

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薄雾浓云);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那今天我们先来看一首她中期的词作——《醉花阴》。学生明确《醉花阴》的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朗读词作,整体感知,诗歌是为了传情达意,我们在刚接触一首诗歌时,一定会对诗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最初的感受。这首诗歌我们已经预习了。那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自己对词作的情感把握,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好,我们在下面自由朗读一下。

全班朗读。再找个别同学朗读。

朗读的不错,那老师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也来给大家朗读一下。

根据我们的朗读,我们再来感知一下,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愁)根据这样的基调,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读,不能断开。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

四、作品分析,重点品读

诗歌总是以很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极丰厚的意蕴。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除了要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外,还得从诗句本身入手去细品诗歌情感。

品读思想情感

刚才我们谈到诗歌总体基调是“愁”,那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作者“愁”的具体内容。请同学们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具体内容。为什么?

科苑创想旗下网站.·求知网·www.xiexiebang.com ·邮箱:g@woqz.com

·第2页

生:“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句可看出。(可能的答案)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

师:那么就这种情感来说,诗人主要是借助了什么意象表露出来的呢? 再意境特点是怎样的?

(一)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学生可能说出的答案:

如:诗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冷萧瑟的画面。薄雾笼罩,浓云密布,室内香气氤氲已尽,天气转凉,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举酒浇愁,怎奈触景又生愁,飒飒西风中,佳人瘦菊孤影相映,只能叹息愁怅。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景为情设,情因景生,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我们来看黄花、西风是经常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我们同学能不能再说出几句利用这两个意象渲染氛围的诗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因此,我们要知道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凄凉萧索的意境相关。

教师补充总结:因此,分析诗词时,只有把握住重要的有着特定情感倾向的意象,通过想像连缀形成完整的意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二)品读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我们鉴赏一首诗词,除准确把握意象意境外,对语言的品味也是至关重要的。李清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清代的陈廷焯曾评论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词的语言。先来看上片,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还科苑创想旗下网站.·求知网·www.xiexiebang.com ·邮箱:g@woqz.com

·第3页

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品“凉” “凉”一语双关。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

这个字暗含了词人内心难以言说的情绪。由此我们更加明确了愁的内容,就不仅是空泛的“愁绪”,而具体成相思而成的“寂寞之愁”

接着我们来看下片。在分析下片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据说,李清照把这《醉花阴》寄给了在外地做官的赵明诚,寄托自己子的一分相思之情。赵明诚先是很感慨,赞叹,看了半天之后又生出几分惭愧来,再看一阵子,就惭愧之上生出一些嫉妒之心,怎么能老婆比我写得好呢?那不成,我现在好歹也是国家干部,在外做官,是不是?我也得写几首词,让老婆看看,在才情方面也绝不让巾帼,看看,人家是巾帼不让须眉,他只能须眉不让巾帼了。

痛下决心,请假不上班了,把自己关在小屋里边,三天三夜废寝忘食,在那儿编啊,编了五十首词。

编完了,赵明诚动了个坏脑筋,他就把那个李清照的《醉花阴》搀到他这五十首词里头,然后找他好朋友陆德夫,老陆,你来看看啊,最近我产生了一批作品,你给看看我这些作品怎么样,陆德夫也是个实在人,左看右看,说,老赵啊,说实话,就三句写得好。那赵明诚问哪三句啊?“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醉花阴》末句。

那我们同学也来品品这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我们先看,这三句中哪句是重点?这句中哪个字是重点? 好,那我们就结合全篇来品品这个“瘦”字的妙处。

① 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③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

这一“瘦”字恰是全词的“词眼”

科苑创想旗下网站.·求知网·www.xiexiebang.com ·邮箱:g@woqz.com

·第4页

愁——凉——瘦三字前后呼应,情感一气贯穿,内容衔接紧密。

诗人由愁生凉,满怀寂寞之意;因凉而形瘦,一片忧郁之情,由此,我们知道了,词人的愁是一种闺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忧郁。

通过对这两个字的品读,我们要能明确,在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这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活用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景物,使得情感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它们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我们在鉴赏一首诗歌时,要特别注意从这些词、句入手深入肌里,去理解诗歌情感。

好,明白了诗人具体的情感,那接下来,我们就再次通过朗读进入到诗人敏感多情的内心世界。此时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读出一种女子的慵懒,娇柔。读出她的闺怨这愁。因相思而致的寂寞之意,忧郁之情。

全班再次朗读,找个别学生朗读。《声声慢》

李清照在词的艺术方面造诣极高,被称为婉约词宗。她的艺术表现最为集中的,当属我们接下来要品味的这首词——《声声慢》。万树的《词律》对她这首词评价道:“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

我们还是先通过朗读来初步感知这首词卓绝千古的美。(全班诵读)

那接下来,我还是想看看同学们的感受力是如何的,请一位同学带着你的感知,将你理解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给我们大家诵读下这首词。

好,朗读完,请问本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生答:愁

2、师问:都是愁,那《声声慢》中的愁和《醉花阴》的愁是否一致?为什么。《醉花阴》闺怨之愁——寂寞之意,忧郁之情 《声声慢》家国之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你是如何感知到作者愁绪的不同呢?

教师总结: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务必要注重知人论世。接下来,我们仍要品读语言。

科苑创想旗下网站.·求知网·www.xiexiebang.com ·邮箱:g@woqz.com

·第5页

师问:《声声慢》与前一首《醉花阴》在语言运用上有何显著不同?试分析。明确:叠字运用。

尤其是首句十四个叠词。后人评价,“首句连下十四个叠词,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那我们也来品一下这首句十四字的妙处。

① 就三句本身含义看,一写举动,“寻寻觅觅”,作者飘泊异地,前途渺茫,孤立无援。一写环境,“冷冷清清”,丈夫离世,生活无助,度日如年。一写心情,人已黄昏,身体衰弱,内心凄苦。由外而内,由浅入深,三者互为因果,层层推进,为全词奠定了凄凉、悲惨的情感基调。由此可见,开头三句是全词的总纲。

②从叠字本身的作用看,同字重叠,回环往复,感情由弱到强不断加剧。冷、清、凄、惨、戚都是形容悲凉心理的,反复叠加,大大强化了词人心情痛苦的程度。总之,叠字能有层次、有深度地增加了感情的表现力。

③从音律角度看,十四个字平起仄落,节奏由徐而促,由疏而密,大大加强了词的韵律感。教师总结:叠字运用的表达效果,一是加强诗词内容的回环往复,增强情感表现力。二是加强诗词音韵效果。加强节奏感。

再次点到品味诗歌关键词语的重要性。

七、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学生根据这两首词的鉴赏过程,总结诗歌鉴赏的步骤方法。

1、知人论世,感受诗歌情感

2、抓住意象,连缀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品味语言,把握诗眼(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品味诗歌情感

4、结合情感,分析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妙处。

八、课堂练习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科苑创想旗下网站.·求知网·www.xiexiebang.com ·邮箱:g@woqz.com

·第6页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问:这首词处处跳动这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具体表现词人情感的词语,说明词人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答案: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用一醉字形象生动地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的悠闲与快乐;“赢得满衣清泪”,用一“泪”字写出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表现了词人内心哀婉幽怨;“故应难看梅花”用一“难看“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更深刻地表达出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造成的难言的凄苦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九、课外拓展

我们在课前面曾经介绍过,李清照这两首词属于闺怨词诗。郑振铎曾说:“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看得出他对李清照极为推崇。但他的话也有些绝对。一些男性词人所作闺怨词也有不少佳作。今天给大家先列出一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共同研究探讨,看看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中部分闺怨诗介绍 《闺怨》 王昌龄 《子夜吴歌》 李白 《玉 阶 怨》

李白 《和乐天春词》 刘禹锡 《望江南》 温庭筠 《蝶恋花》(庭院深深)欧阳修 《蝶恋花》(槛菊愁烟)晏殊

十、布置作业

1、背诵两首词。

2、从刚才课上所分析的几个鉴赏诗词的角度来自行赏析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写一科苑创想旗下网站.·求知网·www.xiexiebang.com ·邮箱:g@woqz.com

·第7页

篇2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十一、结束语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李清照的两首词作。它们如同清泉,涤荡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如许澄澈清明,为此,我赋得小诗一首表达我对这位卓然千古的才女的敬意。

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愁情恨悠悠。漱玉飘香天地间,独领风骚万古流。

同学们,愿你们,精神在墨香流动中积聚,人生在书香馥郁中升华。好,今天我们课就上到这儿,下课。同学们,再见!

科苑创想旗下网站.·求知网·www.xiexiebang.com ·邮箱:g@woqz.com

第8页

·

第四篇: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

从容说课

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徯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是作者早期和南渡后晚年的作品。《醉花阴》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对爱情的向往;《声声慢》则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与凄戚。教授这两首词时,可抓住其同为抒写愁思的特点,采取多媒体手段,注重朗读和鉴赏两者的结合,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品读当中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授《醉花阴》。

教学设想:学生简介李清照前期的生活和写作背景;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反复诵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品味词的语言,感受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背诵全词。

第二课时,教授《声声慢》。

教学设想:检查第一首词的背诵情况;学生简介词作的写作背景;诵读第二首词,听录音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提示,再朗读全词,背诵全词;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引导学生选取词作中的某些语言进行鉴赏分析,体会词人内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 1.了解《醉花阴》的写作背景,体会词人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表达孤独寂寞的情感的,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2.把握词人在创作《声声慢》时的社会背景及其心境,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 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两首词的MP3朗读文件)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情意真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的心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重点抓住情感意味浓的字、词、句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在创作中是如何建立语言与情感间的联系的,把握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女词人委婉含蓄、深哀悲戚的精神世界,感受其词作婉约清秀、情味真切、语言清新自然的风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醉花阴

导入新课

师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异口同声)李清照!

师 对!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

生 我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众生鼓掌)

师(含笑)很好!还有吗?

生 我只记得她的《一剪梅》里的几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 也不错。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教师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课件,简介李清照的文学常识及本词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创作《醉花阴》一词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她本人仍独居青州。重阳佳节,为一抒思夫之苦,李清照作了这首词。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古籍原载如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

唐宋词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就是专门用来写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都是男性。因为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毕竟有相异之处,所以这些男作家们写的词其实只是一种“代言”,不能完全地表达女性的心声。李清照“以女子之心书女子之情”,这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闺怨词”才真正反映了女子的内心世界。

(生展示完毕,众生鼓掌致谢)

师 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如此详尽的材料!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这首词的朗诵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朗读的节奏。

师 的确是非常精彩的示范录音,技巧高超,但更重要的是朗读者很好地把握了词人孤独凄婉的内心情怀,读得非常感人。下面,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试一试?

生 老师,让我来!

师 嗯,你很有自信!大家给他一点鼓励!(众生鼓掌,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 好哇!感情全出来了!如果你是个女孩子,相信天底下的男生全都要被你打动!师 不过,如果在节奏和重读两方面多注意一点,就更加完美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体会以下的朗读节奏提示。

课件展示诵读节奏: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师(微笑)老师来给大家示范一遍,好不好啊?(众生鼓掌,齐答:好)(师配乐朗读,学生静听)

师 好了,现在,哪个同学愿意再来试试?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来朗读也可以。(一小组的四位同学自告奋勇,教师播放音乐)

师 嗯!读得越来越好了!基本把握住了节奏,又读出了感情,请大家把我们的敬意亮出来!

(众生鼓掌)师 《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看看词人交代了什么。

生 交代了作者在重阳节一天内的生活感受。

师 好的,说得对。这首词分为上片和下片。思考一下,上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

生 重阳感受!生 愁满佳节!

师(微笑点头)作者为何而愁? 生(齐答)思念丈夫!

(师含笑点头,板书“重阳思亲”)

师 同学们很聪明,我们再来看看下片。生 黄昏把酒!生 黄昏赏菊!

生 不如“饮酒赏菊”吧?

师 嗯,意思差不多,概括得都不错。(师板书“饮酒赏菊”)[鉴赏评价]

师 接下来,我们先把学习重点放到上片上。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

地发挥、补充。

生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师 这位同学才思敏捷,看起来古典文学的修养相当深厚,很好地再现了词作的意境美,表现令人叹为观止,请坐下。

(众生鼓掌,议论纷纷)

师 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呢?

生(大声齐答)愁!师 对。下面是我们的自主探究时间,请大家紧扣住这个“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词语、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注意,语言的鉴赏要抓住关键词,建议大家先在书本里找出上片的关键词。

(各学生小组开始自由活动,看书,动笔,讨论)

师 时间差不多了,请大家一起念出你们找到的关键词。(生归纳,师板书“愁、永、又、凉”)师 下面的自由鉴赏,哪个小组先打头炮?

生 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我们小组鉴赏的是“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句。首先,“薄雾”和“浓云”这两个词所描绘的景象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气氛,这跟作者当时的心情是相吻合的。其次,“愁”字可以说是一个关键词,点出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永昼”中的“永”字,极指白天的漫长,有“好像永远也没有尽头”的意思,这就更加体现出作者在丈夫离家后那种孤独无聊的心情了。总之,我们小组在鉴赏语言后得出的结论是,古人创作诗词时在选字用词方面非常讲究,短短的一句话就蕴含了那么丰富的意蕴,真让人叫绝。

师 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小组的鉴赏怎么样? 生(齐答)很好!

师 他们在语言品味这个方面非常出色。下面,让我们继续领略其他小组的精彩之处。生 我们从“瑞脑销金兽”这一句当中产生了一些想象:作者为了打发漫长的时光,只好在兽型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可在那样的环境中,作者的愁并没有消退,反而随着缭绕的烟雾而变得更浓了。

(众生称好)

师(微笑)很好地调动了自己的想象力来学习作品,值得鼓励。还有吗?

生 我们小组研究的重点在于“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和“半夜凉初透”的“凉”字上。“又”字表明再一次,又一次,强调作者与丈夫分离已久,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佳节时分独守空房了。“佳节又重阳”,分离之悲就更深了。“凉”字不仅指身体上感到的凉意,更加重要的是指作者内心的凄冷悲苦,此情与“玉枕纱橱”之景相融,极富表现力。

师 抓住了关键字来分析,非常深入、到位,很精彩!看起来,同学们在课前的准备功夫做得很足,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语言鉴赏的基础了。

师 总的来说,这首词的上片以记事为主,但却字字见情,委婉地展现了丈夫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好了,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把上片背出来呢?如果还不能背诵的,请多读几遍。

(教师检查背诵)

师 我们的学习一向强调自主性和探究性。上片的鉴赏分析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完成得很出色。现在,请各学习小组按刚才的流程进行准备,老师打算给大家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师 我们的任务有两大点。一是结合注解,发挥联想和想象,整体理解下片大意。既要把握其内容,又要简要分析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二是自由选择词作中的词语、意象来鉴赏分析语言。要懂得抓住关键词,咀嚼品味其中的情味。除了分析、解答问题之外,也欢迎同学们大胆提出自己在鉴赏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各小组开始看书,动笔,交流讨论)

师 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怎么样?哪个小组先派出你们的代表来?

生 下片是写作者在重阳节这天到菊圃饮酒的情形。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师 这个小组的表现令人叫绝!课前一定花了不少工夫。其他的同学,你们还有没有疑问或补充?

师 那好,整体的鉴赏先到这里。下面我们把重点放到句子和词语的鉴赏上来。先把关键词找出来。

(生齐答,师板书“黄昏”“销魂”“瘦”)

师 新的挑战来了。哪个小组先展示你们合作的成果? 生 老师,我们想提一个问题:“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中的“东篱”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有无联系?

师(微笑)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哪个小组来帮他们解疑?

生 我们查过资料,普遍的看法是“东篱”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诗意。这里一方面交代“东篱”是菊圃,另一方面又有引用的典雅之味。

师(向生)他的回答你们满意吗? 生 太好了。谢谢!师 请继续鉴赏或发问。生 现在我们来提个问题。“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师(微笑)这个问题问得好,哪个小组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

生 我们认为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佳景衬哀”的作用。这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重阳是菊花节,菊花正值盛放之时。东篱下的菊花想必开得无比灿烂。黄昏之后,花香四溢,当然更富有情味了。可是对于端着酒杯的作者来说,此时却只能一人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快乐光阴,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

师(对生)满意他们的解答吗?还有没有疑问? 生 完全理解!分析得太好了。谢谢。师 无论是鉴赏还是质疑,我们都表现得很好。当然,作品中还有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哪个小组来争取这个机会?

生(不假思索)我来!师 好,有勇气!

生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中展现出两个镜头:一是凄冷的风穿帘而过,菊花满园,枝瘦叶残的菊花在寒风中瑟缩;二是词人迎着寒风,看着菊圃中的菊花,顾花自怜,认为憔悴愁绝的自己比菊花更要消瘦。情景互融,思夫之苦至此,真让人同情!

师 你分析得不错。不过,还能不能再深入一点呢?比如说,品味一下关键词中的意味。生 我再分析一下“黄花”。“人比黄花瘦”,明是怜花,实为怜己。黄花当中寄托着词

人的情感,人比黄花之喻既含蓄,又富有美态,形象地再现了愁云满面的闺中思妇的神韵。此外,黄花又有傲霜的美质,更能衬托出词人情怀的高洁,含蕴异常丰富。

师 大家说,他的补充好吗?(生齐答:好)

生 我来分析一下另一个关键词“瘦”。我认为,这个字是全词的词眼。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自然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师(带头鼓掌)分析深入、到位,语言组织甚佳,不愧为班里的诗词研究小专家!好了,我们的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课文,尝试把它背诵下来。

(众生齐读,老师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试背)课堂小结 师 下课前,让我们来对本课作个小结。清代的许宝善曾说此词“幽细凄清,声情双绝”(《自怡轩词谱》),评价很高。此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写重阳佳节对丈夫的销魂噬骨之相思,情调凄婉而又含蓄蕴藉。明·杨慎评末两句曰:“凄语,怨而不怒。”(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清·陈廷焯曰:“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云韶集》)的确,这首词以“愁”字开篇,以“瘦”字作结,贯穿全词始终的是词人孤独愁绝之苦及销魂噬骨的思夫之情。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全词情景交融,“极炼而不炼,出色而本色”(《艺概·词概》)。其白描的外在形式和精美的内在特质,得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

布置作业

师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背诵全词,明天早读课老师抽查;另外,把赏析作业做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声声慢

导入新课

(检查《醉花阴》的背诵情况)

师 李清照的词作以金兵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醉花阴》是她前期的词作,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她后期的代表作——《声声慢》。相信学完这首词之后,我们对李清照的词将会有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板书课题)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教师让学生上讲台展示准备好的课件)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清照的作品和她丰富跌宕的生活际遇是分不开的。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受尽人间残酷的折磨,也曾受过改嫁的争论。靖康之变将她的生活划分为美满幸福与流离困苦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将她个人在流亡生活中所经历之悲酸凄苦,对死去丈夫的怀念和对故乡沦陷的感慨,反映在词上。

在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之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第二年金兵攻陷山东,他俩不得不把历代收集的金石书画抛弃一大部分,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

不久,高宗委派赵明诚做湖州(今浙江吴兴)太守。可是,从山东流亡到南京,沿途的

风霜劳顿,赵明诚的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湖州太守还未到任他就病倒了。后赵明诚为了哭奔母丧,旧病复发,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病死于南京,那时李清照已四十七岁。在旧时代的环境中,丈夫几乎就是女子一生的全部,一旦死去了丈夫,可说完全孤弱无依了。

在兵荒马乱中李清照逃难到台州(今浙江临海县)找她的弟弟敕局删定官李迒,从此姐弟二人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由于亲人的死别,收集的金石在逃乱中依次失去,河山的变色,使她有着满腔悲愤的心情。五十一岁时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详述乱前的幸福生活及乱离中颠沛奔波之苦。她晚年流浪江南,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

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所作,据专家研究推断,这是作者丧夫再嫁张汝舟,又与其离异之后,也就是五十岁上下时所作。

南渡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李清照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师 谢谢搜集资料的同学,非常详细!师 下面,请同学们听听朗读录音,注意感受朗读中的情感基调,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轻、重读。

(点击录音链接,播放朗读MP3。学生认真聆听,在书本上划分节奏)师 好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凄苦情”的词。注意找准节奏,尽量读出感觉。

师 读得不错。看来有了前一首词的学习,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已经有了一定的“感觉”,读出了味道。但有个别地方还是要注意。看看以下的朗读节奏划分:(教师进行诵读提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 学习诗词要多读多背多体会。在课堂上读了,早读课读了,回家也要读。要读出感觉,读出情感,方能算是成功。下面,请同学们再听一遍录音,然后自由朗读。

(学生听录音朗读)

师 放开喉咙,自由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 好,大家应该已经读了好几遍了。能谈谈你读完的感受吗? 生 这首词写得好惨,催人泪下。师 哦?感受那么深?不错!还有呢?

生 有很多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明白如话。

师(微笑)也不错。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进入下一步的学习。【理清思路】

师 这首词同样分为上下两片。下面,请各小组开始自由学习,根据注解了解这首词的内容,然后作个简要的归纳。

(生看书、讨论)

师 准备好了吗?哪个小组来接受这个任务?

生 我代表我们组来吧。上片是说,词人自起床后就漫无目的地四处寻觅,若有所失,但却什么也把握不住,四围一片冷冷清清,使人的心境也变得凄凉惨淡。这时候,又正逢刚

觉得暖和又冷起来的天气,让人的身体最难适应。摆上几杯清淡的酒,想要排遣这愁苦的心情,但又如何能抵挡住清晨的急风?借酒浇愁,无济于事。正独自举杯伤神的时候,却看到了天空南归的大雁,仔细看,那不正是以往在北方见到的旧时相识吗?这就更激起作者对往事的思念了,凄愁之情更深!

师 说得很好。理解能力很强,诗词鉴赏的基础比较扎实。有谁能把上片的内容作个简要的概括吗?

生 上片主要描绘了清冷孤独之景,衬托作者孤寂凄凉的情感。师 好的。板 书:

“清冷孤独之景”“孤寂凄凉” 师 下片的任务哪个小组来完成? 生 我先概括一下下片的内容:下片主要描绘残花桐雨的深秋景致,表现作者无穷无尽难以言说的愁。

师 很准确,请坐下。板 书: “残花桐雨”“愁苦凄绝”

生 老师,下片的大意由我们来负责吧。曾经茂盛无比的黄菊花,如今却凋零败落,堆积满地,现在还有谁有这个兴致去采摘它呢?独坐在窗子旁边,心情如此低落凄凉,时间如此难熬,怎样才能等到天黑呢?即使等到日暮黄昏,点点滴滴的秋雨落在梧桐树上,这样凄冷愁苦的情形,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能尽数概括呢?

师(微笑点头)太出色了,请坐下!我们已经基本把握了这首词的大意,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

(全班齐读)【赏析评价】

师 李清照的这首词得到了世人极高的评价。有人誉之为“千古绝唱凄苦情”;也有人誉之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评价的焦点在于两个词,一为“凄苦”,一为“创格”。前者是就此作的情感意蕴而言,后者是就此词在艺术上的创新而言。下面,老师想给我们的各学习小组提个建议,你们在开展自主学习,自选角度鉴赏这首词的时候,可以结合我刚才提到的那两点来展开。好了,下面,时间交给大家,开始行动吧!

(各小组开始自主学习,讨论,选题,提炼,归纳)师 时间过得真快,同学们,准备好了没有? 生 准备好了!

师 谁来打响这第一枪?

生 我来试试吧。我们小组研究讨论的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词人在词的开头创造性地连用了14个叠字,后人以“创意出奇”来评价,十分恰当。语言上的创新固然是一个特色,但我们查阅过资料后,发觉世人之所以对这几句词评价那么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作者用这看似平淡的14个字细腻委婉地写出了心中所愁,如泣如诉,在意境上的层次感很强。“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她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但却什么也寻不到,只是心中一片茫然,若有所失。这是第一层意境:恍惚。我说太多了,你来接力!(对同桌笑)

生 好,我接着赏析第二层。“冷冷清清”,这是作者寻觅未果后的感受。作者举目四望,看不到丈夫熟悉的身影,找不到往日快乐的光阴,只觉得四处一片冷清死寂。这种感觉一直进入作者心里,寂寞无处排遣。所以,第二层可以用寂寞来概括。“凄凄惨惨戚戚”六字则

更进一层,写孤独愁苦的情况令人无法承受,由愁苦而凄厉,为全词定下了凄惨愁绝的情感基调。这第三层,可以简括为“悲伤”。总之,这短短的14个字,意境密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情感真挚感人,后人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师 这个小组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的确,他们所谈的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其他同学,你们听明白了没有?

生 明白了!

生 老师,他们表现那么好,能不能让他们为我们小组解答一个疑问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中说“雁”是“旧时相识”,如何理解?

师 问题提出来了,哪个小组有能力帮助他们,请伸出援助之手。

生 我是这样看的。前面说到作者打算借酒浇愁,但愁绪依然未解。当她正在伤心的时候,看到天空中南飞的大雁,认出那正是以往在北方替自己传递书信的那只大雁,这就更加激起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哀愁了。

师 听了他的解释,你懂了吗? 生 懂了!

师 上片我们就研究到这里,下面我们看看下片。下片的学习可以借助对比分析法,看看这首后期的代表作与课文所选前期的作品《醉花阴》相比,在语言运用、意境营造、抒情写意等方面有何异同。

生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一句借景抒情。庭院里,凋零的黄菊花堆积满地,这憔悴枯萎的模样,实在叫人不忍目睹。伤花自怜,想起以往还有丈夫为自己采摘鲜花,如今自己像这枯萎的花朵一样已经进入了晚景,又有谁能摘花送给自己呢?作者心境的凄凉,已与残秋败花之境融为一体。

师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切入,分析得很妙!期待看到大家更多的精彩!下面谁来?再提示一下,我们可以借助对比分析法,将这首词与李清照其他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深地进入词人的艺术胜景之中。

生 老师,我想简要地分析一下这首词和《醉花阴》中的“黄花”意象。师(很感兴趣)哦?你的语言洞察力很敏锐,老师和同学们洗耳恭听。生 《醉花阴》中的黄花正值胜放之时,所以才会“有暗香盈袖”。其后,作者又借花写人,写道“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点出词人思念丈夫极苦时的消瘦之态。虽然如此,但当时作者和黄花一样,依然拥有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作者心里有愁,但仍未至彻心入髓的地步。而这首词当中的“黄花”,却又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了。花香早已消散,堆积满地的,却只是败损的花瓣。枝条上的花,看起来也是憔悴无比,实在教人无可采摘。这里的“黄花”其实也是词人心境的反映。它象征着遭逢家国巨变、丈夫离世、四处漂泊的词人凄愁惨淡的晚景。与《醉花阴》里的黄花相比,这里的黄花显然也已经到了衰败之时,不仅让人伤感,更牵扯着词人内心的隐痛愁苦。这时的凄苦,比起《醉花阴》时的闺怨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而且更彻入心脾,极富于感染力。

(众生鼓掌)

师 听听!同学们的掌声就是对你最大的称赞!你选的这个角度很有研究的价值,谈得也很深透,由花及人,很出色!

生 老师,我们从“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句中也找到了一个研究点。师(笑)哦?看来我们的研究小专家越来越多了。好,愿闻其详!

生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作者独坐窗前,百般无聊,寂寞愁苦,在时间的缓慢流逝中承受煎熬的情状。词人很善于通过突出心理时间的缓慢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在《醉花阴》当中也有类似的句子,像“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句,“永昼”又是作者有意识地夸大了心理时间的漫长,起到了烘托愁绪的效果。

师(笑)看来你对女性心理研究得还是挺透彻的呀!有独到的见解,很好,请坐下。生 老师,他们几个的表现都很好,但我们小组认为我们的研究也同样出色。剩下的几句就全部包在我们身上了,好吗?

师(欣喜)真有勇气,好,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你们小组的高见!生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句,连用了“梧桐”“细雨”“黄昏”等几个惹人愁思的意象。“梧桐”让人想到李后主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本身就是一个让人为之神伤的词语,而凄冷的雨滴,丝毫也不顾及词人的情感,却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又逢深秋黄昏之时,惆怅寂寞之味更浓,冷雨点点滴滴地敲响梧桐叶,那声音就好像一直落到人心里去一样,又凄又冷又愁,寂寞孤独的意味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样,词最后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就显得水到渠成了。作者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收尾,也是蹊径独辟之笔。前人写愁绪,有的说愁有千斛万斛,有的形容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师(环顾四周)刚才那两个小组发言的同学,你们对这个“挑战者”有何评价? 生 看起来功力不在我们小组之下!

生 我们要向他们好好学习,他们的研究的确比我们的要深透。

师(微笑)难得的是同学们既有研究精神,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下面我们再朗读一遍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回忆品味,加深理解。

【拓展提升】

师 这首词在艺术技巧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再默读几遍,归纳词作的艺术特色。(学生默读)

生 我觉得这首词所选取的景物极富于情感色彩,如“归雁”“黄花”“梧桐”“黄昏”“细雨”等。作者善于借助这些意象抒情造境。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生 我觉得这首词使用了很多叠词,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点点滴滴”等。这种创造性的写法为词人独创,情蕴颇深,又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生 这首词主要写愁,但写得如此含蓄委婉,全篇只用一个“愁”字来作结,却又让人觉得愁绪无处不在,感人至深,殊为不易。

师 同学们谈得很好,下面老师来归纳一下: 多媒体课件展示:

本词艺术特色:1.抒情造境,情景交融;2.运用叠字,创意出奇;3.造语清新,蕴藉深挚。

课堂小结

师 本词上片以清冷孤独之景,衬托作者孤寂凄凉的情感;下片则描绘残花桐雨的深秋景致,表现作者无穷无尽难以言说的愁。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词人此时的“愁”已脱离了“闺怨闲愁”的狭小范畴,在客观上反映了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等现实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在艺术上,词人抒情造境,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创造性地使用叠字入词,为前人词之未所见。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用典虽然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使词写得明白如话家常,蕴藉深挚,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醉花阴

第二课时 声声慢

第五篇:李清照词两首2

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李清照词两首

从容说课

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徯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是作者早期和南渡后晚年的作品。《醉花阴》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对爱情的向往;《声声慢》则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与凄戚。教授这两首词时,可抓住其同为抒写愁思的特点,采取多媒体手段,注重朗读和鉴赏两者的结合,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品读当中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授《醉花阴》。

教学设想:学生简介李清照前期的生活和写作背景;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反复诵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品味词的语言,感受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背诵全词。

第二课时,教授《声声慢》。教学设想:检查第一首词的背诵情况;学生简介词作的写作背景;诵读第二首词,听录音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提示,再朗读全词,背诵全词;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引导学生选取词作中的某些语言进行鉴赏分析,体会词人内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 1.了解《醉花阴》的写作背景,体会词人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表达孤独寂寞的情感的,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2.把握词人在创作《声声慢》时的社会背景及其心境,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 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两首词的MP3朗读文件)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情意真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的心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重点抓住情感意味浓的字、词、句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在创作中是如何建立语言与情感间的联系的,把握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女词人委婉含蓄、深哀悲戚的精神世界,感受其词作婉约清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秀、情味真切、语言清新自然的风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醉花阴

导入新课

师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异口同声)李清照!师 对!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

生 我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众生鼓掌)

师(含笑)很好!还有吗?

生 我只记得她的《一剪梅》里的几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 也不错。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教师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课件,简介李清照的文学常识及本词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创作《醉花阴》一词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她本人仍独居青州。重阳佳节,为一抒思夫之苦,李清照作了这首词。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古籍原载如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

唐宋词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就是专门用来写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都是男性。因为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毕竟有相异之处,所以这些男作家们写的词其实只是一种“代言”,不能完全地表达女性的心声。李清照“以女子之心书女子之情”,这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闺怨词”才真正反映了女子的内心世界。

(生展示完毕,众生鼓掌致谢)

师 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如此详尽的材料!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这首词的朗诵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朗读的节奏。

师 的确是非常精彩的示范录音,技巧高超,但更重要的是朗读者很好地把握了词人孤独凄婉的内心情怀,读得非常感人。下面,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试一试? 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生 老师,让我来!

师 嗯,你很有自信!大家给他一点鼓励!(众生鼓掌,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 好哇!感情全出来了!如果你是个女孩子,相信天底下的男生全都要被你打动!

师 不过,如果在节奏和重读两方面多注意一点,就更加完美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体会以下的朗读节奏提示。

课件展示诵读节奏: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师(微笑)老师来给大家示范一遍,好不好啊?(众生鼓掌,齐答:好)(师配乐朗读,学生静听)

师 好了,现在,哪个同学愿意再来试试?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来朗读也可以。(一小组的四位同学自告奋勇,教师播放音乐)

师 嗯!读得越来越好了!基本把握住了节奏,又读出了感情,请大家把我们的敬意亮出来!(众生鼓掌)师 《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看看词人交代了什么。

生 交代了作者在重阳节一天内的生活感受。

师 好的,说得对。这首词分为上片和下片。思考一下,上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

生 重阳感受!生 愁满佳节!

师(微笑点头)作者为何而愁? 生(齐答)思念丈夫!

(师含笑点头,板书“重阳思亲”)

师 同学们很聪明,我们再来看看下片。生 黄昏把酒!生 黄昏赏菊!

生 不如“饮酒赏菊”吧?

师 嗯,意思差不多,概括得都不错。(师板书“饮酒赏菊”)[鉴赏评价] 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师 接下来,我们先把学习重点放到上片上。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

生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师 这位同学才思敏捷,看起来古典文学的修养相当深厚,很好地再现了词作的意境美,表现令人叹为观止,请坐下。

(众生鼓掌,议论纷纷)

师 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呢?

生(大声齐答)愁!

师 对。下面是我们的自主探究时间,请大家紧扣住这个“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词语、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注意,语言的鉴赏要抓住关键词,建议大家先在书本里找出上片的关键词。

(各学生小组开始自由活动,看书,动笔,讨论)

师 时间差不多了,请大家一起念出你们找到的关键词。(生归纳,师板书“愁、永、又、凉”)师 下面的自由鉴赏,哪个小组先打头炮?

生 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我们小组鉴赏的是“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句。首先,“薄雾”和“浓云”这两个词所描绘的景象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气氛,这跟作者当时的心情是相吻合的。其次,“愁”字可以说是一个关键词,点出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永昼”中的“永”字,极指白天的漫长,有“好像永远也没有尽头”的意思,这就更加体现出作者在丈夫离家后那种孤独无聊的心情了。总之,我们小组在鉴赏语言后得出的结论是,古人创作诗词时在选字用词方面非常讲究,短短的一句话就蕴含了那么丰富的意蕴,真让人叫绝。

师 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小组的鉴赏怎么样? 生(齐答)很好!

师 他们在语言品味这个方面非常出色。下面,让我们继续领略其他小组的精彩之处。

生 我们从“瑞脑销金兽”这一句当中产生了一些想象:作者为了打发漫长的时光,只好在兽型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可在那样的环境中,作者的愁并没有消退,反而随着缭绕的烟雾而变得更浓了。

(众生称好)

师(微笑)很好地调动了自己的想象力来学习作品,值得鼓励。还有吗?

生 我们小组研究的重点在于“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和“半夜凉初透”的“凉”字上。“又”字表明再一次,又一次,强调作者与丈夫分离已久,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佳节时分独守空房了。“佳节又重阳”,分离之悲就更深了。“凉”字不仅指身体上感到的凉意,更加重要的是指作者内心的凄冷悲苦,此情与“玉枕纱橱”之景相融,极富表现力。

师 抓住了关键字来分析,非常深入、到位,很精彩!看起来,同学们在课前的准备功夫做得很足,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语言鉴赏的基础了。

师 总的来说,这首词的上片以记事为主,但却字字见情,委婉地展现了丈夫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好了,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把上片背出来呢?如果还不能背诵的,请多读几遍。

(教师检查背诵)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师 我们的学习一向强调自主性和探究性。上片的鉴赏分析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完成得很出色。现在,请各学习小组按刚才的流程进行准备,老师打算给大家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师 我们的任务有两大点。一是结合注解,发挥联想和想象,整体理解下片大意。既要把握其内容,又要简要分析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二是自由选择词作中的词语、意象来鉴赏分析语言。要懂得抓住关键词,咀嚼品味其中的情味。除了分析、解答问题之外,也欢迎同学们大胆提出自己在鉴赏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各小组开始看书,动笔,交流讨论)

师 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怎么样?哪个小组先派出你们的代表来?

生 下片是写作者在重阳节这天到菊圃饮酒的情形。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师 这个小组的表现令人叫绝!课前一定花了不少工夫。其他的同学,你们还有没有疑问或补充?

师 那好,整体的鉴赏先到这里。下面我们把重点放到句子和词语的鉴赏上来。先把关键词找出来。

(生齐答,师板书“黄昏”“销魂”“瘦”)

师 新的挑战来了。哪个小组先展示你们合作的成果? 生 老师,我们想提一个问题:“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中的“东篱”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有无联系?

师(微笑)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哪个小组来帮他们解疑?

生 我们查过资料,普遍的看法是“东篱”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诗意。这里一方面交代“东篱”是菊圃,另一方面又有引用的典雅之味。

师(向生)他的回答你们满意吗? 生 太好了。谢谢!师 请继续鉴赏或发问。生 现在我们来提个问题。“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师(微笑)这个问题问得好,哪个小组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

生 我们认为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佳景衬哀”的作用。这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重阳是菊花节,菊花正值盛放之时。东篱下的菊花想必开得无比灿烂。黄昏之后,花香四溢,当然更富有情味了。可是对于端着酒杯的作者来说,此时却只能一人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快乐光阴,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

师(对生)满意他们的解答吗?还有没有疑问? 生 完全理解!分析得太好了。谢谢。

师 无论是鉴赏还是质疑,我们都表现得很好。当然,作品中还有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哪个小组来争取这个机会?

生(不假思索)我来!师 好,有勇气!生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中展现出两个镜头:一是凄冷的风穿帘而过,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菊花满园,枝瘦叶残的菊花在寒风中瑟缩;二是词人迎着寒风,看着菊圃中的菊花,顾花自怜,认为憔悴愁绝的自己比菊花更要消瘦。情景互融,思夫之苦至此,真让人同情!

师 你分析得不错。不过,还能不能再深入一点呢?比如说,品味一下关键词中的意味。生 我再分析一下“黄花”。“人比黄花瘦”,明是怜花,实为怜己。黄花当中寄托着词人的情感,人比黄花之喻既含蓄,又富有美态,形象地再现了愁云满面的闺中思妇的神韵。此外,黄花又有傲霜的美质,更能衬托出词人情怀的高洁,含蕴异常丰富。

师 大家说,他的补充好吗?(生齐答:好)

生 我来分析一下另一个关键词“瘦”。我认为,这个字是全词的词眼。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自然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师(带头鼓掌)分析深入、到位,语言组织甚佳,不愧为班里的诗词研究小专家!好了,我们的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课文,尝试把它背诵下来。

(众生齐读,老师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试背)课堂小结

师 下课前,让我们来对本课作个小结。清代的许宝善曾说此词“幽细凄清,声情双绝”(《自怡轩词谱》),评价很高。此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写重阳佳节对丈夫的销魂噬骨之相思,情调凄婉而又含蓄蕴藉。明·杨慎评末两句曰:“凄语,怨而不怒。”(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清·陈廷焯曰:“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云韶集》)的确,这首词以“愁”字开篇,以“瘦”字作结,贯穿全词始终的是词人孤独愁绝之苦及销魂噬骨的思夫之情。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全词情景交融,“极炼而不炼,出色而本色”(《艺概·词概》)。其白描的外在形式和精美的内在特质,得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

布置作业

师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背诵全词,明天早读课老师抽查;另外,把赏析作业做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声声慢

导入新课

(检查《醉花阴》的背诵情况)

师 李清照的词作以金兵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醉花阴》是她前期的词作,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她后期的代表作——《声声慢》。相信学完这首词之后,我们对李清照的词将会有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板书课题)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教师让学生上讲台展示准备好的课件)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清照的作品和她丰富跌宕的生活际遇是分不开的。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受尽人间残酷的折磨,也曾受过改嫁的争论。靖康之变将她的生活划分为美满幸福与流离困苦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将她个人在流亡生活中所经历之悲酸凄苦,对死去丈夫的怀念和对故乡沦陷的感慨,反映在词上。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在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之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第二年金兵攻陷山东,他俩不得不把历代收集的金石书画抛弃一大部分,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

不久,高宗委派赵明诚做湖州(今浙江吴兴)太守。可是,从山东流亡到南京,沿途的风霜劳顿,赵明诚的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湖州太守还未到任他就病倒了。后赵明诚为了哭奔母丧,旧病复发,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病死于南京,那时李清照已四十七岁。在旧时代的环境中,丈夫几乎就是女子一生的全部,一旦死去了丈夫,可说完全孤弱无依了。

在兵荒马乱中李清照逃难到台州(今浙江临海县)找她的弟弟敕局删定官李迒,从此姐弟二人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由于亲人的死别,收集的金石在逃乱中依次失去,河山的变色,使她有着满腔悲愤的心情。五十一岁时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详述乱前的幸福生活及乱离中颠沛奔波之苦。她晚年流浪江南,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

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所作,据专家研究推断,这是作者丧夫再嫁张汝舟,又与其离异之后,也就是五十岁上下时所作。

南渡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李清照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师 谢谢搜集资料的同学,非常详细!师 下面,请同学们听听朗读录音,注意感受朗读中的情感基调,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轻、重读。(点击录音链接,播放朗读MP3。学生认真聆听,在书本上划分节奏)

师 好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凄苦情”的词。注意找准节奏,尽量读出感觉。

师 读得不错。看来有了前一首词的学习,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已经有了一定的“感觉”,读出了味道。但有个别地方还是要注意。看看以下的朗读节奏划分:(教师进行诵读提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 学习诗词要多读多背多体会。在课堂上读了,早读课读了,回家也要读。要读出感觉,读出情感,方能算是成功。下面,请同学们再听一遍录音,然后自由朗读。

(学生听录音朗读)

师 放开喉咙,自由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 好,大家应该已经读了好几遍了。能谈谈你读完的感受吗? 生 这首词写得好惨,催人泪下。师 哦?感受那么深?不错!还有呢?

生 有很多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明白如话。

师(微笑)也不错。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进入下一步的学习。【理清思路】

师 这首词同样分为上下两片。下面,请各小组开始自由学习,根据注解了解这首词的内容,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然后作个简要的归纳。

(生看书、讨论)

师 准备好了吗?哪个小组来接受这个任务?

生 我代表我们组来吧。上片是说,词人自起床后就漫无目的地四处寻觅,若有所失,但却什么也把握不住,四围一片冷冷清清,使人的心境也变得凄凉惨淡。这时候,又正逢刚觉得暖和又冷起来的天气,让人的身体最难适应。摆上几杯清淡的酒,想要排遣这愁苦的心情,但又如何能抵挡住清晨的急风?借酒浇愁,无济于事。正独自举杯伤神的时候,却看到了天空南归的大雁,仔细看,那不正是以往在北方见到的旧时相识吗?这就更激起作者对往事的思念了,凄愁之情更深!

师 说得很好。理解能力很强,诗词鉴赏的基础比较扎实。有谁能把上片的内容作个简要的概括吗?

生 上片主要描绘了清冷孤独之景,衬托作者孤寂凄凉的情感。师 好的。板 书:

“清冷孤独之景”“孤寂凄凉” 师 下片的任务哪个小组来完成?

生 我先概括一下下片的内容:下片主要描绘残花桐雨的深秋景致,表现作者无穷无尽难以言说的愁。

师 很准确,请坐下。板 书: “残花桐雨”“愁苦凄绝” 生 老师,下片的大意由我们来负责吧。曾经茂盛无比的黄菊花,如今却凋零败落,堆积满地,现在还有谁有这个兴致去采摘它呢?独坐在窗子旁边,心情如此低落凄凉,时间如此难熬,怎样才能等到天黑呢?即使等到日暮黄昏,点点滴滴的秋雨落在梧桐树上,这样凄冷愁苦的情形,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能尽数概括呢?

师(微笑点头)太出色了,请坐下!我们已经基本把握了这首词的大意,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

(全班齐读)【赏析评价】

师 李清照的这首词得到了世人极高的评价。有人誉之为“千古绝唱凄苦情”;也有人誉之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评价的焦点在于两个词,一为“凄苦”,一为“创格”。前者是就此作的情感意蕴而言,后者是就此词在艺术上的创新而言。下面,老师想给我们的各学习小组提个建议,你们在开展自主学习,自选角度鉴赏这首词的时候,可以结合我刚才提到的那两点来展开。好了,下面,时间交给大家,开始行动吧!

(各小组开始自主学习,讨论,选题,提炼,归纳)师 时间过得真快,同学们,准备好了没有? 生 准备好了!

师 谁来打响这第一枪?

生 我来试试吧。我们小组研究讨论的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词人在词的开头创造性地连用了14个叠字,后人以“创意出奇”来评价,十分恰当。语言上的创新固然是一个特色,但我们查阅过资料后,发觉世人之所以对这几句词评价那么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作者用这看似平淡的14个字细腻委婉地写出了心中所愁,如泣如诉,在意境上的层次感很强。“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她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但却什么也寻不到,只是心中一片茫然,若有所失。这是第一层意境:恍惚。我说太多了,你来接力!(对同桌笑)

生 好,我接着赏析第二层。“冷冷清清”,这是作者寻觅未果后的感受。作者举目四望,看不到丈夫熟悉的身影,找不到往日快乐的光阴,只觉得四处一片冷清死寂。这种感觉一直进入作者心里,寂寞无处排遣。所以,第二层可以用寂寞来概括。“凄凄惨惨戚戚”六字则更进一层,写孤独愁苦的情况令人无法承受,由愁苦而凄厉,为全词定下了凄惨愁绝的情感基调。这第三层,可以简括为“悲伤”。总之,这短短的14个字,意境密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情感真挚感人,后人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师 这个小组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的确,他们所谈的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其他同学,你们听明白了没有?

生 明白了!

生 老师,他们表现那么好,能不能让他们为我们小组解答一个疑问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中说“雁”是“旧时相识”,如何理解?

师 问题提出来了,哪个小组有能力帮助他们,请伸出援助之手。

生 我是这样看的。前面说到作者打算借酒浇愁,但愁绪依然未解。当她正在伤心的时候,看到天空中南飞的大雁,认出那正是以往在北方替自己传递书信的那只大雁,这就更加激起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哀愁了。

师 听了他的解释,你懂了吗? 生 懂了!

师 上片我们就研究到这里,下面我们看看下片。下片的学习可以借助对比分析法,看看这首后期的代表作与课文所选前期的作品《醉花阴》相比,在语言运用、意境营造、抒情写意等方面有何异同。

生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一句借景抒情。庭院里,凋零的黄菊花堆积满地,这憔悴枯萎的模样,实在叫人不忍目睹。伤花自怜,想起以往还有丈夫为自己采摘鲜花,如今自己像这枯萎的花朵一样已经进入了晚景,又有谁能摘花送给自己呢?作者心境的凄凉,已与残秋败花之境融为一体。

师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切入,分析得很妙!期待看到大家更多的精彩!下面谁来?再提示一下,我们可以借助对比分析法,将这首词与李清照其他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深地进入词人的艺术胜景之中。

生 老师,我想简要地分析一下这首词和《醉花阴》中的“黄花”意象。师(很感兴趣)哦?你的语言洞察力很敏锐,老师和同学们洗耳恭听。生 《醉花阴》中的黄花正值胜放之时,所以才会“有暗香盈袖”。其后,作者又借花写人,写道“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点出词人思念丈夫极苦时的消瘦之态。虽然如此,但当时作者和黄花一样,依然拥有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作者心里有愁,但仍未至彻心入髓的地步。而这首词当中的“黄花”,却又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了。花香早已消散,堆积满地的,却只是败损的花瓣。枝条上的花,看起来也是憔悴无比,实在教人无可采摘。这里的“黄花”其实也是词人心境的反映。它象征着遭逢家国巨变、丈夫离世、四处漂泊的词人凄愁惨淡的晚景。与《醉花阴》里的黄花相比,这里的黄花显然也已经到了衰败之时,不仅让人伤感,更牵扯着词人内心的隐痛愁苦。这时的凄苦,比起《醉花阴》时的闺怨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而且更彻入心脾,极富于感染力。

(众生鼓掌)

师 听听!同学们的掌声就是对你最大的称赞!你选的这个角度很有研究的价值,谈得也很深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透,由花及人,很出色!

生 老师,我们从“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句中也找到了一个研究点。师(笑)哦?看来我们的研究小专家越来越多了。好,愿闻其详!

生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作者独坐窗前,百般无聊,寂寞愁苦,在时间的缓慢流逝中承受煎熬的情状。词人很善于通过突出心理时间的缓慢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在《醉花阴》当中也有类似的句子,像“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句,“永昼”又是作者有意识地夸大了心理时间的漫长,起到了烘托愁绪的效果。

师(笑)看来你对女性心理研究得还是挺透彻的呀!有独到的见解,很好,请坐下。

生 老师,他们几个的表现都很好,但我们小组认为我们的研究也同样出色。剩下的几句就全部包在我们身上了,好吗?

师(欣喜)真有勇气,好,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你们小组的高见!生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句,连用了“梧桐”“细雨”“黄昏”等几个惹人愁思的意象。“梧桐”让人想到李后主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本身就是一个让人为之神伤的词语,而凄冷的雨滴,丝毫也不顾及词人的情感,却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又逢深秋黄昏之时,惆怅寂寞之味更浓,冷雨点点滴滴地敲响梧桐叶,那声音就好像一直落到人心里去一样,又凄又冷又愁,寂寞孤独的意味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样,词最后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就显得水到渠成了。作者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收尾,也是蹊径独辟之笔。前人写愁绪,有的说愁有千斛万斛,有的形容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师(环顾四周)刚才那两个小组发言的同学,你们对这个“挑战者”有何评价? 生 看起来功力不在我们小组之下!

生 我们要向他们好好学习,他们的研究的确比我们的要深透。师(微笑)难得的是同学们既有研究精神,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下面我们再朗读一遍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回忆品味,加深理解。

【拓展提升】

师 这首词在艺术技巧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再默读几遍,归纳词作的艺术特色。(学生默读)

生 我觉得这首词所选取的景物极富于情感色彩,如“归雁”“黄花”“梧桐”“黄昏”“细雨”等。作者善于借助这些意象抒情造境。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生 我觉得这首词使用了很多叠词,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点点滴滴”等。这种创造性的写法为词人独创,情蕴颇深,又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生 这首词主要写愁,但写得如此含蓄委婉,全篇只用一个“愁”字来作结,却又让人觉得愁绪无处不在,感人至深,殊为不易。

师 同学们谈得很好,下面老师来归纳一下: 多媒体课件展示:

本词艺术特色:1.抒情造境,情景交融;2.运用叠字,创意出奇;3.造语清新,蕴藉深挚。课堂小结

师 本词上片以清冷孤独之景,衬托作者孤寂凄凉的情感;下片则描绘残花桐雨的深秋景致,表现作者无穷无尽难以言说的愁。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词人此时的“愁”已脱离了“闺怨闲愁”的狭小范畴,在客观上反映了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等现实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必修4 第二单元备课人:李老师

社会意义。在艺术上,词人抒情造境,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创造性地使用叠字入词,为前人词之未所见。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用典虽然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使词写得明白如话家常,蕴藉深挚,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布置作业

课后探讨题(两道题任选一道来做):

将苏轼或辛弃疾的词与李清照的词比较,体会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的不同;或者将柳永的词与李清照的词进行类比阅读,感悟婉约词风的特色。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醉花阴

第二课时 声声慢

活动与探究

找出李清照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词进行比较研究,再任选一首李清照的词写一篇鉴赏文字,加深对李清照词风的认识。(已经学习过的两首词除外,如以下所展示的《临江仙·梅》。)

例子如下:

多媒体课件展示:

认真品读李清照的这首《临江仙·梅》,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下载《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这是高二第一学期前半学期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公开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两首词所蕴含的情感及其异同。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体会词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两首词中作者情感......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能听出这是哪首歌吗?对,是周杰伦的《菊花台》。歌中唱到“菊花残,满地伤”,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生:生命的衰败、凋零),古时的黄花即菊花。......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25篇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问题导读案一、【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完成本学案。 2、认真思考,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二、【学习目标】 1.知人......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反思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反思 这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我的讲课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通过备课、讲课、讲课后的思考以及评委们对我这节课的评价,心中感慨颇多!一、备课 1.根据自己......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瑞.脑.销金兽:(2)佳节又重.阳. (3)有暗香盈.袖: (4)凄凄惨惨戚戚: (5)乍暖还寒时候: .... (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