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形式
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形式
彭阳县第一小学 尹 娟
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指的是课程实施意义上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获得发展的过程。而对于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研究也有了较长一段时间了,许多教师在此积累了不少经验,信息科技过程评价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标准,具体到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展示表达、自主探究、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习热情和纪律、信息规范和准则、诚信意识和行为八大方面。但作为一名实践者来说,如果面面俱到每个都评,那么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讲,给他一节课的时间也未必能完成,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讲,如此细的评价标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多都是想都不会去想的,更别说留意自己在课堂中的这几类表现,而且,完成一张表格的勾勾划划也吸引不了这些喜欢新鲜事物的小孩子。因此,信息科技过程性评价的形式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其继续学习的欲望非常重要。经过一年左右课堂教学的实践,我觉得在我们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可以由以下三个方面形式:
一、表格式
这是最标准化的过程评价形式,在课堂设计时就预先设计好该堂课过程评价的表格,可以是电子表格也可以是纸制表格,从我实践来看,电子表格更加适用于已经掌握了一定计算机操作的学生,而纸制表格则更加方便学生经常对照评价表内容来反思自己课堂学习的情况。06年的信息科技等级考前,我就使用了电子评价表作为一个“昆虫世界”活动项目的过程评价表,在整个活动后学生利用了差不多半节课的时间进行了各个评价指标的自评和互评,由于评价指标非常细,而多数学生不能很好的反思自己前面的学习情况,故出现了学生完成任务式的评价,至于互评则出现了你好我也好的评价结果。而随后一个学期的绘画教学中,我采用了纸制评价表,在课堂开始前就下发给学生,并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一段段的开展评价活动,效果就好了很多。
二、平台式
同样也是表格式,但是统一的放在平台上,而且评价指标也是具有普遍性的。因为是统一的软件平台,所以评价指标也十分详细,考虑周全,并且可以由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评价指标的多少,学生可以提前查看评价指标的要求,虽然该评价也是在课堂学习结束后进行,但由于学生事先已经知道评价标准,因而评价结果还是能否很好体现真实性的。但其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平台中的过程评价内容必须事先由老师放上去,其增加过程也比较繁琐的,必须一项项指标选过去,有时还要输入新添加的内容,无疑增加了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从实践来看,如果教材不变的话,可以组织一部分教师专门进行针对每课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指标,统一做在平台中,然后还可以让教师自由添加删减指标,这样既能对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又能让教师灵活调整,体现教学个性。
三、口头评奖式
所谓口头式就是没有表格,只是由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或后给予评价指标,由学生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老师出示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然后由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评选出各个评价指标做得较为出色的同学,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在06学年第二学期我就尝试了几堂类似的课,在“我为小区添路灯”教学中,我设计了四个评价指标,分别从美观、新颖、合作、表达四方面让学生进行评价,先由小组长组织自我评价和互评,再在班级中进行评价汇报,同时推荐四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小组,然后由教师颁发粘纸小花奖励学生、颁发奖牌奖励小组。这种形式由于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又因是层层递进评价,公平公正性能够很好的体现。但其也是有缺陷的,比如评价指标不如表格式的详细,学生自我评价由于时间和性格的局限而没有很好的体现。
三种评价形式可以交替使用,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从而更好的发挥过程性评价的作用,在运用过程中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指标不可过多。
从统一的信息科技指标来看,八大方面涵盖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所有表现,具体到几十个细指标,如果统统都用,那一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会被挤掉,违背了评价为课堂教学服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宗旨。另外每堂课有每堂课的特点,如果全部照搬指标,就无法体现本堂课的教学特色,所以在设计过程性评价指标时应注意有选择的,还应适时修改指标内容,达到评价的目的。
2、过程性评价不能过于分散或集中
前面我已经讲到过,过程性评价只集中在课堂教学最后不利于学生对自己进行学习反思,而过于频繁的进行评价则打乱了课堂教学的顺序,容易出现学生思维的断层。所以在开展过程性评价的时候要注意评价的次数和时机,既不打乱教学顺序,又有利于学生进行及时反思。
以上三种形式和注意点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三种形式各有优势和缺陷,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从如何扬长避短三种形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来研究,以获得一种更好的评价效果。
第二篇: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总结
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总结
——2005年杨浦区小学信息科技等级考试过程性评价情况分析
在传统的课程评价中,我们仅仅是通过平时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些方法内容卑浅,重终结性评价而轻形成性评价,重表面课程分数而轻内在主体性人格发育。这样的评价方法使教师成为最终的课程分数的评判者,而学生建立在自省、自审意义上的自主性学习和发展难以实现,总是处于被测试、被区分、被选拔的评价客体地位。
这样标准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很难适应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二期课改下的当今课程教育。因此,在市、区教委教研室的指导下,在信息科技学科中我们开始尝试实施学生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要求我们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要求我们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着眼,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一、我们的实施重点
在过程性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改革了传统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模式,把原有评价模式中的优点传承并应用于过程性评价中,我们使教师成为由对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我们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施中,我们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要求每一位信息科技老师必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更要求教师将评价重点由终结性转向形成性和过程性,并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学好”、更要“好学”和“会学”。我们在具体的实施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学生电脑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电脑学习,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电脑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电脑学习预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2、全面了解学生电脑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过程性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3、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二、我们的方法
本学期,市教委又提出了《上海市信息科技教学指导纲要》,其中提出了基本的课程评价体系,其目的是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参评等形式,对学生的电脑学习状况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更具体的指导和丰富了我们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在总结了二期课改精神和《指导纲要》精神后,我们对学生过程性评价方法做了如下的定位:
1、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第一目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关注学生电脑学习的水平,更关注他们在电脑实践操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综合记录与评定,全面反映每个学生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业水平。
2005年杨浦区小学信息科技等级考试过程性评价情况分析 12、将单课学习评价、单元学习阶段性评价、学期末终结性评价综合入过程性评价。
3、以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其中,以质性评价为主,评价结果采取等级制;单元学习阶段性评价和学期末终结性评价以量化评价为主,评价结果采取分数制。
4、在各种评价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探索、加工、完善。
三、我们的原则
通过对评价方法的定位以及在这几个学期中的实施。我们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过程性评价原则:
1、体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原则
学生过程性评价体系是服从和服务于课程改革的,因此,评价要力求与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相一致,突出和推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落实和“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信息科技知识(包括信息技术操作、信息理论经验)以及基本的信息思维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电脑这一工具的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电脑的意识;体会电脑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电脑的价值,增进对电脑的理解和学好电脑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
2、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状况为重点评价的原则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过程性评价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反映学生电脑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本质和新课程的基本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评价原则
学生信息科技过程性评价不排除检查、甄别的功能,但其基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在于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等基本功能。因此,评价要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主体的发展,重视对学生电脑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及评价主体间的互动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收益,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改进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4、开放性评价原则
学生信息科技学习是生与师、生与生、生与本以及学生与其它教育资源之间的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交流过程。由于主体创造力的巨大潜力和电脑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决定了学生信息科技学习状况的诸多具体表现是难以预测的,企图用一个统一的、刚性的、具体的标准来框定学生电脑学习行为是不恰当的。因此,评价要力求开放性,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
5、以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对学生信息科技课堂学习而言,量化的评价把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过程简单化、格式化了,往往把课堂学习中最本质的、最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内容丢失了。而质性评价关注复杂而丰富的课堂学习过程,强调过程中完整和真实的表现,不仅考察“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察。因此,学生信息科技过程性评价我们以质性评价为主,评价的结果采取等级评定。
四、我们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课堂学习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
课堂学习过程性评价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况(即从课堂上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学生的电脑课堂学习质量的高低,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三种状态,即学生的参与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
1、参与交往状态
①与老师、同学之间是否相互尊重、理解。主要考察学生在进行各种交往的活动中,与老师、与同学之间是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理解,才能做到平等,才会学到知识与技能、提高电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②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考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一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二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三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即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是否还想继续进行)。
③是否踊跃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与同学、与老师、与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交流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实现。考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主要考察当课堂上有适合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合作氛围时,学生是否能够充分调动手、眼、口、脑等多种感觉器官积极踊跃参与了这一活动,充分表达个人意见、展示个人才能。
④是否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当课堂上有适合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合作氛围时,学生是否能主动合作,主要表现为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的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思维状态
①是否能发现问题。一是是否经历了学习新知识的探索过程(可以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也可以通过自学等多种方式进行)。二是从学生听讲的神态、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实践活动等多种信息的收集中判断学生是否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或差异,明确了课堂上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与目标。
②是否能提出问题。主要指能否围绕着学习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可以是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看教科书、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向教科书、教师、同学大胆质疑问难、提出见解,或提出的能够引起兴趣和思考的问题。
③是否能分析、理解问题。主要指在围绕着学习目标或在探索活动中提出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包括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展开讨论时,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通过认真思考后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④是否能解决问题。主要指通过探究活动,对某些问题或某些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动脑、动手解决某些问题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途径,有适度的成就感或满足感。
⑤是否有创新意识和作为。在探讨问题或解决问题中是否具有愿意发表与众不同见解的意识,表现为在回答问题、发表见解或解决问题时,既不愿意重复别人的意见又不愿意与别人雷同,喜欢独辟蹊径。
3、学习达成状态
①是否有满足感。一看是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二看是否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对后继的学习充满信心,感到轻松。三看是否尽所能、展其长,感到
踏实和满足。
②是否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主要考察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正确解释和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③是否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主要考察能否在自主活动中用自已的语言、方法对所学知识以及蕴涵其中的思想方法进行梳理、归纳、表述,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4、特色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某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并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就视为有特色。比如有些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很好的学,还能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或方法告诉、帮助别人,将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善于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提出了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或见解;在解决问题时寻找到了多种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运用了某种非常好的方法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等等。
五、评价的形式
1、学生信息科技课堂学习过程性评价采用“课堂日志”记录卡片的形式记录学生学习的情况,把课堂中发生的事情如实记录下来,客观描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根据各学生在每节电脑课的学习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及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成效性,由教师作出评价、学生自我作出评价、学生互相作出评价
2、学生信息课单元学习阶段性评价、学期末终结性评价等主要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宜采用书面考试、小制作、小设计、小论文、调查报告、阶段性总结或科学探究等活动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在实验、制作、理论学习、社会调查、科学探究等某些方面有突出的发展,不断取长补短,不应当以同一个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
六、思考
在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启示,发现了许多过程性评价的优点,但同时,也有一些困惑,基本如下。
(一)过程性评价为我们带来的优点
1、评价更全面。无论从评价的价值取向,还是从评价的内容方法上看,过程性评价的理念更为全面,也就能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各种功能。过程性评价既注意标准又注意过程,不试图用过于刻板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去判断每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符合人的多元智能的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2、评价更及时。过程性评价是与教学同时进行的共时性评价,评价和教学相互交叉和融合,教师和学生民主互动和协商,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有利于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成绩,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错纠偏。
3、评价更灵活。过程性评价不过分追求目标的标准化和方法的规范化,不过分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精确性,不过分追求评价环境和程序的正规和严肃,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才能。
4、评价更深入。过程性评价采用包括质性评价在内的各种评价方式,从学生本身,从同辈伙伴,从教师家长等不同的角度获得评价信息,不像传统的评价只能测量可量化的、相对来说属于浅层次的学习效果,可以深入到学习的不同方面
和不同层次,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学习进行描述和评价,对学习质量的评价层次更高也更深入了。
5、评价可持续性更强。不像终结性评价那样,过程性评价不是间歇式地进行,而是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都不间断地进行着。随着评价理念的逐步树立和对评价方法的逐步掌握,学生将评价作为学习的一部分,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成为促进自己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困惑
1、评价的时效性。由于过程性评价更多地采用了开放的、即时的评价方式,特别对情态领域和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所收集的资料和判断的标准可能都会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就是对学习表现和效果而言,如果采用的是质性的方法,其标准也无法做到统一,其评价的过程和程序无法做到规范。
2、评价的公证性。当社会需要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来衡量教学的效益和学习的成果时,评价的公平与公正是非常重要的原则。而过程性评价由于较多地带有参与者(包括评价的主体教师和客体学生)的主观性和个别特征,很难证明评价的公平与公正,是否被社会所接受也就成为一个问题。
3、评价的量化。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始终,那么评价的强度应该是多大才恰当,比较难以把握。如果过于强调评价,或评价的分量过重,很容易导致评价的过于频密繁琐,直至学生和教师不堪其烦。
七、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我们改善了过去的评价所表现出的过分重视静态的、可量化和浅层次的学习成果,而忽视动态的、难以量化的和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缺陷,对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产生了巨大成效。但我们认为过程性评价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它的认识我们还十分有限,它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澄清概念上的模糊,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工具,在实践中恰当地加以运用。当然我们也不要过分夸大过程性评价的功能。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它的优点也存在许多困惑。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一个充满动力的、快乐的、活泼完善的学习环境,我想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上就是我们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一些方法、原则、感想和体会,对此我们的认识还非常浅薄,有不当之处,谨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
广东省汕头市蓬鸥中学
辛小华
【内容提要】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过程性评价体系。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评价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同时要把评价作为一个过程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实时了解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因此信息技术的评价体系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课堂过程性评价活动。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任务”效果评价法;学生自我评价量规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过程性评价体系。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评价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同时要把评价作为一个过程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实时了解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因此信息技术的评价体系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课堂过程性评价活动。本文试着从个人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好课堂过程性评价。
一、利用“任务”效果评价方法,实施课堂过程性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树立“全程的评价观”,即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转变为对“教-学-评价”过程的设计和规划,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据此分析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和给学生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作用。基于这种评价观,本人在实践中利用“任务”效果评价法进行评价,下面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任务”效果评价的设计与具体实施加以说明:
例1:在讲授“从网上下载信息”这一节时,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并要求 在每一个任务中都必需加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性效果评价。如何在“任务”中加入动态实时的效果评价呢?通过实践和技术问题的分析,如果采用网站的方式就能实现这种思想。因此,在制作教学网站时,可以利用ASP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记录和反馈评价。下面是“体验保存网页”这个“任务”的效果评价的实现过程:
第一步:学生进入“体验保存网页”这个任务,如下图1所示:
[图1] 第二步:如果学生正确完成“保存网页”的第一个操作步骤,即点击“文件”菜单,将进入“保存网页”第二个步骤的操作页面,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给与评价反馈,正确的学生将奖励两个Q币,如图2所示:
[图2] 第三步:如果学生正确完成“保存网页”的第二个操作步骤,即完成网页的保存,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操作正确的学生又可以奖励两个金币,共获得四个Q币,如图3所示:
[图3] 第四步:为了实现动态实时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必须在学生完成“保存网页”的任务后,利用ASP在数据库中记录下这个学生已经完成任务,并在“学 生课堂学习效果”实时动态统计页面上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下图4所示有完成的学生都可以获得苹果,否则没有获得苹果,通过这样一目了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图4] 通过这样实时动态的“任务”效果课堂过程性评价,每个任务的完成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劳动成果,教师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能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都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更乐于在这种具有评价功能的“任务驱动”的方式中进行主动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也能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及时的调整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实施教学。因此,“任务”效果过程性评价是更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全面、客观、积极的评价方法。
二、建立学生自我评价量规系统,完善课堂过程性评价
新课标注重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自我评价,每节课结束后,学生都应该对自己表现作出自我认定:学习效果如何?学习的态度是否端正、是否积极投入到教学的情境中?是否积极主动与他人(同学及教师)协作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那如何建立学生自我评价量规系统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如果用传统的调查表发给学生填写,既不能在课堂上动态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也没办法及时得到教师的反馈和指导。那么如果能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手段,设计一个学生自我评价量规系统,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的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的收集、统计和反馈,将会使课堂过程评价更加有效和完整。下面通过“从网上下载信息”的学生自我评价量规系统说明如何实施课堂学生自我评价。第一步:上课前,教师通过评价量规系统,把学生这节课的自我评价量规内容输入到系统中。
第二步:学生打开自我评价量规这个页面如下图5,进行自我评价,完成评价后点击“我完成了”按钮,把评价信息提交给教师,同时就可以得到教师的反馈信息和指导性学习建议。
[图5] 第三步:学生完成评价后可以在“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实时动态统计页面上,实时动态统计出每个学生的自评结果,分“基本掌握”、“熟练掌握”和“没有掌握”三种情况如下图6所示:
[图6] 这样的学生自我评价系统可以调动学生的内在活力,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力,既照顾了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也是一种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三、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来统计分析学习效果,完成过程性评价工作 从上面的评价方法可以看到,一个好的过程性评价的设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应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评价活动。除了自己设计过程性评价系统之外,还可以借助测验管理软件,针对不同学生实施分层次评价,或者对评价实施的时间、评价时限等进行控制和管理;借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搜集、管理评价素材,辅助评价题目的编制和评价标准的制定等等;使用数据库技术对学生学业成长记录表进行存贮,采用数据处理软件对记录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借助图表软件动态呈现学生学业成长情况等等。
四、实施课堂过程性评价的意义和效果
一直以来,我们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只是关注学习的总结性评价,却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从而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无法有效的控制和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信息技术评价通过学生在信息技术课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 性。有效的课堂过程性评价,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具有了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新型的过程性评价理念能使学生学习产生动力,学习效果明显。我在参加2006年广东省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例展示活动中,尝试用上面介绍的过程性评价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时过程性价评,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注意力更集中,也能及时的得到老师的评价和实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思想更符合学生的发展,教学效果更好,也得到当时听课的领导、教师的肯定和良好口碑,该课例同时获得了省二等奖。
以上只是我个人结合平时教学实践来谈谈开展好过程性评价工作的一些作法,相信随着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过程性评价问题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同行的关注,也相信在大家的不断完善、创新和努力下,过程性评价会发展得更合理、更好!
【参考文献】
[1] Weber, E.[ 美 ] 著《有效的学生评价》于2003年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2]《表现性评定的产生及其相关问题》王燕春 张咏梅中心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
[3]《教学评价中的困惑与思考》张桂芳 秦小文 基教研中心
[4]:《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苗逢春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5]《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红 成都教育学院 [6]《网络教育评价系统的设计》李葆萍 北京师范大学
第四篇:卢湾区初中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工作汇报
卢湾区初中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工作汇报
一、过程性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我区初中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工作的实施基本分三个阶段:
1、2004年10月市教研室推出了过程性评价平台,作为教研员我首先对平台进行了试运行,然后组织初中学科教师开展了第一次培训,培训中发现“群建学生帐号”时该平台有些问题,但我还是建议大家在补丁推出之前先试起来,熟悉平台环境。当时李惠利中学作为试点先试用起来。
2、11月份市教研室网上挂出了补丁后,我组织初中教师进行了第二次培训,然后兴业中学也参与了试点。期间应高中学科向明中学的要求去帮助调试平台,鉴于向明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提出了FTP站点的安全性问题,应该说提得很好,这促使新版本中采用了Serv-U管理FTP站点,彻底解决了FTP站点的安全性问题。
3、本学期新版本推出后我先运行了一遍,发现FTP上传有问题,由于时间紧迫在补丁没拿到前我先组织了第三次培训,4月下旬补丁一拿到就在我院的网站上发布,供教师下载,保证了我区初中学科过程性评价的全面推开。
过程性评价平台在基层学校实际运行中与我在办公室里试运行是有区别的,实际运行时数据量远大于我在试运行时输入的模拟数据,加之各校的网络环境不同,安装的软件不同,教师的业务能力有差异、„„,因此在过程性评价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学期我一直在各个学校跑,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最多的学校跑了四次。应该说我们基层学校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是非常敬业的,有不少人为此而工作到晚上8、9点钟,甚至10点多的。正是这些老师的支持,使我坚持到了最后。
二、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1.经验来自于教训,过程性评价工作开展初期,经验不多,教训却不少,当前主要是平台的安装、调试、运行中碰到的问题。不少教师都表示通过这次实践学到了不少新东西;网站的发布、FTP站点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引用、代理服务器的设置等。
另外,在对平台应用的认识上,凡是全程体验过整个实践过程的老师都认为;尽管软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与不足,但是若在必须进行过程性评价的前提下,是选择使用平台还是选择手工制作?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前者,并且其中的大部分老师都承认,实践使他们改变了看法。我认为这是我区初中学科过程性评价工作初期的最大收获,也是我继续开展工作的动力。
卢湾中学的老师更打算好好利用此平台,扩展其应用,为学科教学服务。
2.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工作刚起步,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台的使用问题,另一类是评价的操作问题。
平台的使用问题主要有: 1)初中教师业务能力差异大,有些教师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平台安装的,自己并没有全程操作,碰到问题自己不能处理。解决的办法就是下学期再加强培训。
2)各校网络环境的差异,有部分学校过程性评价平台地址不认,最后通过设置代理服务器解决,但每台电脑都要重新设置,工作量较大,今后还是应该将网络环境理顺。
3)本次检查卢湾中学时,其他没问题,成绩也能导出,但成绩查询却没有成功。6月15日检查浦东新区的上南二村小学时也出现了同样的毛病,不过我在自己的电脑上成绩查询还是能做的,看来这个问题今后还应研究解决。
评价的操作问题主要有: 1)不少活动阶段的设置、评价量规的设计不是真正评价过程,往往是将一个活动拆分成几个小的结果进行评价。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是过程性评价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是今后需要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2)平台中尚有许多功能没有用好,例如;活动日志,师生都能利用它来进行学习过程的全程跟踪、分析。
3)活动主题设计雷同,主要原因是教师将精力放在平台的使用上而忽略了活动设计,今后应在这方面有所改观。
三、过程性评价平台使用情况汇总及改进建议
卢湾区总共14所初中,其中13所学校完成了在过程性评价平台上的评价工作。我区初中学科使用平台的比例较高,应该说得益于卢湾区学校少。但用好平台,使过程性评价真正起到全面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的评价工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金凡老师在短期内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了这一评价平台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即使是商品软件,BUG也在所难免。关于换用商品软件问题,我个人认为应慎重,不如在不断完善现有软件的基础上,收集更多老师在使用中提出的改进意见,归纳出周全的需求,再由专业公司开发,可能更稳妥些。
下面就我区在评价平台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提些建议: 1.为方便操作,评价指标设计可更周全些。
2.因软件要求学生帐号的前6位与班级帐号相同,所以为避免出错,建议建立学生帐号时前6为应显示灰色且不可编辑,仅后两位可供编辑。3.FTP上传操作有多余的步骤,建议精简。
4.提高软件的容错性,健壮性,多设计出错提示,尽可能减少windows出错信息。5.建议允许平台文件夹可设置为虚拟目录。
6.建议精简“提交”按狃。
7.建议改进算法,提高运行速度。
以往在实施过程性评价工作中想到的问题很多,由于当时没有记录,有些建议遗漏了,今后会不断补上。我区初中信息科技学科已将“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工作研讨” 列入下学期的“课、研、训一体化”课程,到时将有更多的老师提出好的建议。
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
顾斌
第五篇: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
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
在新课程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首先要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有两个方面的内容:(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将传授知识与技能变为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技能操作中要注意如何维持学生的兴趣,从小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现出发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其次要落实过程说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有六个方面的内容:(1)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2)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3)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4)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5)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6)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适当的情景,收藏Web页教学案例。体验和探究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先学后讲”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讲”是在课堂教学顺序上体现新课程教学原则的一种特征,它是指在教学的流程上先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教师再进行点拨,鼓励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高度评价学生自学获得的成就。